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in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 Based o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Using Maximum Torque Sliding Mode Control Strategy 被引量:3
1
作者 Esmaeil Ghaderi Hossein Tohidi Behnam Khosrozadeh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91-399,共9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track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in a variable speed turbine by minimizing electromechanical torque changes using a sliding mode control strategy. In this strategy, first, th...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track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in a variable speed turbine by minimizing electromechanical torque changes using a sliding mode control strategy. In this strategy, first, the rotor speed is set at an optimal point for different wind speeds. As a result of which, the tip speed ratio reaches an optimal point, mechanical power coefficient is maximized, and wind turbine produces its maximum power and mechanical torque. Then, the maximum mechanical torque is tracked using electromechanical torque. In this technique, tracking error integral of maximum mechanical torque, the error, and the derivative of error are used as state variables. During changes in wind speed, sliding mode control is designed to absorb the maximum energy from the wind and minimize the response time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 In this method, the actual control input signal is formed from a second order integral operation of the orig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 input signal. The result of the second order integral in this model includes control signal integrity, full chattering attenuation, and prevention from large fluctuations in the power generator outpu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alculated by using MATLAB/m-file software, have show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for wind energy systems based on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 sliding mode control wind turb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Fuzzy Logical MPPT Control Strategy for PMSG Wind Generation Systems
2
作者 Xing-Peng Li Wen-Lu Fu +2 位作者 Qing-Jun Shi Jian-Bing Xu Quan-Yuan Jiang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1期72-77,共6页
Making full use of wind power is one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wind turbine generator control. Conventional hill climbing search (HCS) method can realize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However, the ste... Making full use of wind power is one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wind turbine generator control. Conventional hill climbing search (HCS) method can realize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However, the step size of HCS method is constant so that it cannot consider both steady-state response and dynamic response. A fuzzy logical control (FLC)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paper, which can track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MPP) quickly and smoothly. To evaluate MPPT algorithms, four performance indices are also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y are the energy captured by wind turbine, the maximum power-point tracking time when wind speed changes slowly, the fluctuation magnitude of real power during steady state, and the energy captured by wind turbine when wind speed changes fast. Three cases are designed and simulated in MATLAB/Simulink respectively.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MPPT strategies concludes that the proposed fuzzy logical control algorithm is more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HCS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zy logical control hill climbing search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wind generation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改进级联模型预测控制
3
作者 高锋阳 吴银波 +4 位作者 徐昊 史志龙 岳文瀚 孙伟 王高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4-1265,共12页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造成开关频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剔除高开关频率和高共模电压的电压矢量,优化备选电压矢量范围,对剩余电压矢量根据其对q轴电流作用效果分组组合寻优和分配作用时间;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改进PI控制器,使得改进PI控制器兼顾快速性与超调;然后,分析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模型预测控制参数变化特性,构建系统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参数辨识模型,对电机参数分步辨识,形成参数可调节级联模型预测控制;最后,对所提策略和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进行稳态和动态半实物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对转矩脉动、零轴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开关频率、调速超调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避免了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的多目标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整定和参数辨识模型构建欠秩问题,对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将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传动系统应用于机车牵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 级联模型预测 转矩脉动 零轴电流 参数分步辨识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相移角度绕组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花为 吴铎 +1 位作者 杜晋文 吴政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2-980,共9页
由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采用不同相移角度,以一台24槽22极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分析了相移角度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各槽绕组磁动势间的相位关系,推导了在采用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时,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 由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采用不同相移角度,以一台24槽22极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分析了相移角度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各槽绕组磁动势间的相位关系,推导了在采用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时,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行的空间相移角度,即0°、15°和30°,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空间相移角度绕组产生的电枢磁动势频谱;然后,结合电枢磁动势谐波和电机电磁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0°、15°和30°相移角度的绕组拓扑对不平衡磁拉力、反电势、平均转矩和转矩脉动等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制作了2台单层和双层空间相移30°绕组的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空间相移0°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磁拉力;空间相移30°电机平均转矩最大,转矩脉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绕组结构 不平衡磁拉力 反电势 转矩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5
作者 高锋阳 吴银波 +3 位作者 徐昊 史志龙 岳文瀚 孙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21-3334,共14页
为抑制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传动系统转矩脉动和由共模电压以及三次谐波反电动势作用于零轴回路产生的零序电流,提出一种自抗扰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在第1级采用第1个有效电压矢量使得q轴电流增加,第2个有效电压矢... 为抑制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传动系统转矩脉动和由共模电压以及三次谐波反电动势作用于零轴回路产生的零序电流,提出一种自抗扰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在第1级采用第1个有效电压矢量使得q轴电流增加,第2个有效电压矢量使得q轴电流减小,这一新的筛选组合规则将2个有效矢量根据对q轴电流作用效果分组寻优和作用时间分配;其次,在第2级对第1级所选有效电压矢量的零轴分量局部寻优,在第3级对第1级和第2级优化后系统产生的零轴电流分量采用极性相反的零矢量进行矢量分类寻优抑制,并精确分配作用时间;然后,在第4级对前3级所选电压矢量进行开关状态局部寻优,确定最优电压矢量的低开关频率状态组合作用于逆变器。最后,引入自抗扰控制减少电机启动加速过程中的调速超调,并对所提策略和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进行稳态和动态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对转矩脉动、零轴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开关频率和调速超调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避免了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的多目标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整定,对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传动系统弱磁控制进行究,以及将驱动控制系统应用于机车牵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级联模型预测 转矩脉动 零轴电流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预测转矩自抗扰控制下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最大追踪系统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亚 朱强 徐杰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为了更好地获取风能,构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转矩自抗扰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系统,用于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来实现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追踪。为了提升PMSG响应性能,增强PMSG抗扰动性能,首先... 为了更好地获取风能,构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转矩自抗扰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系统,用于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来实现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追踪。为了提升PMSG响应性能,增强PMSG抗扰动性能,首先在电流环设计了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MPTC),同时在速度环提出了一种参数补偿改进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策略,该方法继承了ADRC和MPTC的优点,可以很好地处理内部和外部干扰、建模误差和风速变化等不确定性问题,以实现在不同风速下最大功率追踪性能。从仿真结果可知当风速变化较小时所提控制策略转速静态误差几乎为0,传统MPTC控制策略误差为0.2 rad/s;当风速变化较大时所提控制策略转速静态误差较小,传统MPTC控制策略误差达到5 rad/s。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在最大功率追踪较传统控制器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性能以及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转换系统 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 自抗扰控制(ADRC) 参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ROGI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定子电流谐波抑制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赖纪东 郑伟炜 +3 位作者 苏建徽 周晨光 张军军 李永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驱动系统中定子电流谐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准降阶广义积分器(QROGI)的电流谐波抑制方法。将QROGI控制器引入电机控制电流环,利用QROGI控制器在设定交流频率处的高增益以抑制谐波电流;针对旋转坐标系下谐波电流... 针对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驱动系统中定子电流谐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准降阶广义积分器(QROGI)的电流谐波抑制方法。将QROGI控制器引入电机控制电流环,利用QROGI控制器在设定交流频率处的高增益以抑制谐波电流;针对旋转坐标系下谐波电流分量在交直轴上表征为交流量,通过在电流内环叠加QROGI控制器实现对谐波电流的控制;对叠加QROGI的电流环控制器进行详细理论分析,对电流环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给出详细的分析过程及控制器参数定量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搭建半实物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对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定子谐波电流进行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 谐波抑制 电流控制 准降阶广义积分器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频率电压协同调节
8
作者 闫逸辰 寇鹏 +4 位作者 张远航 李华 李旭东 熊尉辰 梁得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8,共10页
为解决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闭锁故障引起送端近区功率冗余、造成频率和电压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频率电压协同调节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MPC)策略。该控制策略利用了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同时调节电... 为解决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闭锁故障引起送端近区功率冗余、造成频率和电压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频率电压协同调节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MPC)策略。该控制策略利用了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同时调节电网频率和电压的能力。根据频率摆动方程和电压灵敏度模型建立了换流站母线电压和电网频率的状态空间模型;将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有功输出和无功输出相结合,利用多个EMPC控制器计算代价函数下的最优输出并进行组合,计算出故障后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参考功率输出,以实现送端近区频率和电压的协同控制。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验证表明:当闭锁故障发生时,EMPC控制策略不仅可以降低送端近区的频率和电压的峰值与稳态值,而且与其他控制方法相比,频率峰值降低了0.089 Hz,电压峰值降低了0.012(标幺值)。该研究可为电力系统的频率电压控制提供理论及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风力发电 频率控制 电压控制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扁线6层定子绕制嵌线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昌雨 申荣卫 +1 位作者 黄金娇 昌文俊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9期10-14,34,共6页
驱动电机关乎着汽车的动力性能和能源转换效率,永磁同步扁线电机因其大扭矩、恒功率、强磁场等优势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文章通过分析扁线多层电机的性能参数,以永磁同步扁线6层定子电机为例,采用叠绕组和波绕组两种绕制方式展开... 驱动电机关乎着汽车的动力性能和能源转换效率,永磁同步扁线电机因其大扭矩、恒功率、强磁场等优势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文章通过分析扁线多层电机的性能参数,以永磁同步扁线6层定子电机为例,采用叠绕组和波绕组两种绕制方式展开绕组绘制图,对6层定子绕组接线方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叠绕短距绕制时节省端部用铜,但引接线比较杂乱且最后线圈嵌线较困难;波绕组虽引接线整齐美观,但短距绕制时不能节省端部用铜量,据此解读了扁线电机定子绕组的嵌线技术,力求解决职业院校教学中的难点和汽车维修技术上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线电机 定子绕组 嵌线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低速直驱伺服系统低频谐波电流分析与抑制
10
作者 张鑫 王子婷 +2 位作者 白超平 张帅 孙越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03-3614,共12页
电机直驱伺服系统输出力矩直接作用于负载,受芯片工艺缺陷、相电感及检测电路非对称、电机定子开槽等因素影响,相电流的一次、二次谐波和齿谐波直接影响电磁转矩的稳定性。为提升系统的低速平稳度,基于电机数学模型和系统传递函数,指出... 电机直驱伺服系统输出力矩直接作用于负载,受芯片工艺缺陷、相电感及检测电路非对称、电机定子开槽等因素影响,相电流的一次、二次谐波和齿谐波直接影响电磁转矩的稳定性。为提升系统的低速平稳度,基于电机数学模型和系统传递函数,指出3类低频谐波的产生原因。针对一次谐波,提出一种中心电流电气角更新与机械角赋值算法(CC-EUMA),提高磁路非理想时的谐波抑制能力,针对二次谐波和齿谐波,提出转速环双准比例谐振控制算法(SL-DQPR),在滤除谐波的同时兼具抗扰能力强和调参难度低的优势。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2种算法的有效性。加入算法后,电机空载运行的跟踪误差降低了2/3,实现了系统在有限硬件资源开销下的平稳运行,为空间低速直驱伺服系统的低速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低频谐波电流 定子绕组 直流偏置 准比例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策略的直接转矩风力发电系统研究
11
作者 高宇 张继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期40-42,46,共4页
针对直接转矩控制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中系统未能较好地跟踪最大功率点的问题,提出将自抗扰控制策略加入风力发电系统机侧控制结构中以提高系统性能。基于风力机和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结合自抗扰控制的基本模型构建发电机自... 针对直接转矩控制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中系统未能较好地跟踪最大功率点的问题,提出将自抗扰控制策略加入风力发电系统机侧控制结构中以提高系统性能。基于风力机和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结合自抗扰控制的基本模型构建发电机自抗扰速度环,最后以Matlab/Simulink软件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对比传统PI控制直接转矩风电系统,自抗扰控制策略的引入可提升系统整体的抗干扰能力和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直接转矩控制 最大功率跟踪 自抗扰 风力机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对称饱和的电机径向电磁力解析建模
12
作者 张学磊 王姝 +2 位作者 刘正宇 寇成浩 郭祖旭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7,共13页
由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磁饱和特性的存在,使得解析分析电机运行过程中定子所受的径向电磁力缺乏系统有效的方法,不利于在前期设计开发阶段进行电机电磁振动和噪声的抑制。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不对称磁饱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磁... 由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磁饱和特性的存在,使得解析分析电机运行过程中定子所受的径向电磁力缺乏系统有效的方法,不利于在前期设计开发阶段进行电机电磁振动和噪声的抑制。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不对称磁饱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磁力的解析计算模型。通过将绕组函数法与等效磁路法相结合,推导了考虑电磁饱和情况下的电机磁动势。利用卡特系数计算了电机的等效气隙磁导。通过磁势乘磁导法建立气隙磁场模型,并结合Maxwell应力方程最终建立了电机径向电磁力的解析模型。最终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能够反应电磁力与电机各结构参数的关系,有利于在设计阶段快速改进电机结构来抑制电机电磁振动和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解析模型 饱和 径向电磁力 绕组函数法 等效磁路法 磁势乘磁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爬壁机器人的移动方案设计
13
作者 杨烨 王长云 张洁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8期200-203,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可以在风机塔筒外部爬行的自走式清刷机器人。首先,根据爬壁机器人的功能需求确定了项目的性能指标。然后,借助MATLAB计算推导出铰链夹角、底盘高度与塔身直径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悬架设计方案。最后通过ANSYS软件对永磁吸... 本文研究了一种可以在风机塔筒外部爬行的自走式清刷机器人。首先,根据爬壁机器人的功能需求确定了项目的性能指标。然后,借助MATLAB计算推导出铰链夹角、底盘高度与塔身直径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悬架设计方案。最后通过ANSYS软件对永磁吸附装置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了适宜本设计的永磁体材料、尺寸、轭铁厚度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塔筒 爬壁机器人 永磁吸附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直驱中速永磁同步发电机轴承发生微电流腐蚀的故障诊断分析
14
作者 王子顺 《太阳能》 2024年第5期101-108,共8页
轴承滚道形貌出现“搓衣板”纹路的故障模式是风电机组常见的主要故障之一。针对半直驱中速永磁同步发电机轴承发生微电流腐蚀故障,首先通过在线监测系统采集发电机轴承运行时的振动信号,然后对振动信号故障特征进行提取与诊断分析,研... 轴承滚道形貌出现“搓衣板”纹路的故障模式是风电机组常见的主要故障之一。针对半直驱中速永磁同步发电机轴承发生微电流腐蚀故障,首先通过在线监测系统采集发电机轴承运行时的振动信号,然后对振动信号故障特征进行提取与诊断分析,研究和复现轴承滚道微电流腐蚀的失效模式和故障发展历程,最后同步验证抑制轴电流的措施的有效性,以此保障风电机组健康可靠地运行。分析表明:该故障风电机组的发电机轴承滚道出现的“搓衣板”纹路并非轴承的主要失效模式,而是轴承滚道发生二次损伤的表现。随着时间推移,轴承滚道出现的损伤(浅坑)纹路逐渐重复叠加并变得更加清晰,说明该发电机的主要失效模式为轴承微电流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流腐蚀 半直驱中速永磁同步发电机 风电机组 轴承 振动信号 故障诊断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组全集成式传动系统永磁发电机振动特性研究
15
作者 徐立晖 孙晢杰 +1 位作者 孙杨 郭书豪 《能源工程》 2024年第6期129-136,共8页
针对全集成式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壳体振动大的问题,以全集成式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发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研究发电机相关测点振动大的原因。首先,通过搭建发电机振动测试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不同转速下相应测点的加... 针对全集成式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壳体振动大的问题,以全集成式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发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研究发电机相关测点振动大的原因。首先,通过搭建发电机振动测试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不同转速下相应测点的加速度信号。然后,通过对各个测点的加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和有效值计算,得到振动大的区域和相应的激励频率。最后,结合振动能量频率分布、断电降速工况下振动信号频率振动分析和壳体模态分析,找出发电机壳体振动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振动加速度信号频谱分析和壳体模态分析,发电机壳体相关测点振动大是由壳体本身结构特征导致的,是壳体局部共振现象;通过机壳的模态分析,相关频率的模态参与因子较低,表明部件振动能量较小,机壳不会发生整体共振现象,通过频率分析其振动的激励源为发电机的齿槽频率和以变流器开关频率为载波频率的调制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永磁发电机 固有频率 局部共振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槽配合和绕组层数对永磁同步电机振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左曙光 林福 +2 位作者 孙庆 马琮淦 谭钦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0-134,共5页
分析了不同极槽配合和绕组层数电机最低阶径向力波的阶数和来源,并针对槽数相同极数不同电机的最低阶径向力波的幅值进行了比较,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了不同极槽配合下外转子壳体的振动,最后总结了不同极槽配合电机最低阶径向力波的阶数,... 分析了不同极槽配合和绕组层数电机最低阶径向力波的阶数和来源,并针对槽数相同极数不同电机的最低阶径向力波的幅值进行了比较,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了不同极槽配合下外转子壳体的振动,最后总结了不同极槽配合电机最低阶径向力波的阶数,得出力波阶数小的极槽配合会引起大的振动,而且对于相同槽数的电机,极对数大的电机的振动也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槽配合 永磁同步电机 绕组层数 电磁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定子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山 王维庆 +2 位作者 张新燕 赵祥 李勇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9-803,共5页
根据传热学原理建立了金风62/1200kW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二维稳态温度场数学模型,给出了求解域内的基本假设及相应的边界条件,以一对磁极为计算区域计算发电机定、转子温度场。计算出了发电机运行达到的最高温度以及所在的具体部位;... 根据传热学原理建立了金风62/1200kW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二维稳态温度场数学模型,给出了求解域内的基本假设及相应的边界条件,以一对磁极为计算区域计算发电机定、转子温度场。计算出了发电机运行达到的最高温度以及所在的具体部位;并计算了由于铁心和绕组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提高对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接近,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该结果为发电机设计、运行温度监控部门提供了参考数据,也可作为故障诊断的重要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 风力发电机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电机组的频率响应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蒋佳良 晁勤 +1 位作者 陈建伟 常喜强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8,共5页
研究分析了恒速异步风力发电机、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和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电场的频率响应特性;利用DIgSILENT/PowerFactory建立了风电场的动态模型;通过仿真显示:由于采用解耦控制方式,基于双馈感应电机、直驱永磁同步电机... 研究分析了恒速异步风力发电机、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和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电场的频率响应特性;利用DIgSILENT/PowerFactory建立了风电场的动态模型;通过仿真显示:由于采用解耦控制方式,基于双馈感应电机、直驱永磁同步电机的变速风电机组不能对系统频率变化做出快速有效响应,而基于异步感应电机的恒速风电机组能快速地对系统频率变化做出正确响应,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响应 恒速异步风机 双馈感应电机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中小型风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温春雪 路国杰 +2 位作者 孙夏 王鹏 李正熙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7,共5页
针对目前中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发电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型拓扑结构,即机侧采用三相PWM整流器,网侧采用单相PWM逆变器。在对永磁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和风力机最佳输出功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转子磁链定向控制技术,实现对发电机输出的有... 针对目前中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发电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型拓扑结构,即机侧采用三相PWM整流器,网侧采用单相PWM逆变器。在对永磁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和风力机最佳输出功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转子磁链定向控制技术,实现对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的控制,进而实现对风力发电机最大功率的跟踪控制;同时,在单相系统中引入"虚拟电路",使网侧单相变流电路参数可以转化到旋转坐标系下,实现无静差控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风机 永磁同步发电机 最大功率跟踪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发电机在离网型风电系统中运行特性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温彩凤 汪建文 +2 位作者 代元军 刘雄飞 车飞 《中国测试》 CAS 2011年第5期63-67,共5页
通过实验分析法,针对某400W风力发电的永磁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为了能准确、有效地对发电机的特性参数进行综合测试,搭建了"发电机特性综合测试系统"平台,系统采取VVVF交交变频器自动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通过实验分析法,针对某400W风力发电的永磁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为了能准确、有效地对发电机的特性参数进行综合测试,搭建了"发电机特性综合测试系统"平台,系统采取VVVF交交变频器自动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驱动发电机的运转方式,并配备专业化的EDA9033G数据采集器和JW-1型扭矩仪,实现了对发电机电压、电流、频率、功率、转速、转矩等参数的实时监测、显示、存储等功能。依据实验所得数据,拟合了发电机空载特性、输出特性、效率特性、外特性及转矩特性曲线。通过分析各曲线,对该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性能做出了评价,并以提高离网型风电机组的风能捕获效率为依据,提出了永磁发电机应具有的最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离网型风力发电 运行特性 测试曲线 最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