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siRNA纳米凝胶靶向抑制PNI施万细胞Gzmb基因表达促进神经修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俊 刘兆锋 +3 位作者 谢思远 覃汉俊 朱煜华 吴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107,共7页
目的 构建TA-siRNA纳米凝胶靶向抑制施万细胞死亡。方法 研究使用GEO数据库GSE244328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焦亡相关基因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记分析评估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使用来自美国ATCC的小鼠施万细胞... 目的 构建TA-siRNA纳米凝胶靶向抑制施万细胞死亡。方法 研究使用GEO数据库GSE244328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焦亡相关基因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记分析评估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使用来自美国ATCC的小鼠施万细胞,采用LPS模拟炎症刺激。制备自组装TA-siRNA纳米凝胶,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骨架染色、划痕实验评估TA-siRNA纳米凝胶细胞功能。使用GraphPad Prism 8、ImageJ和R 4.2.1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 Gzmb基因在施万细胞的焦亡过程中显著高表达(P <0.05)。TA-siRNA纳米凝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其大小为(68.65±7.35) nm,电位为-36.48 mV,可被施万细胞有效内化,且不会导致施万细胞的伸长和变形(P> 0.05)。TA-siRNA纳米凝胶能有效抑制施万细胞的Gzmb基因从而抑制施万细胞焦亡并提高施万细胞的存活率与活性(P <0.05)。结论 鉴于施万细胞焦亡在PNI中的作用,TA-siRNA纳米凝胶抑制施万细胞焦亡可能是未来PNI的一种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施万细胞 纳米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线粒体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迪 肖礼祖 +3 位作者 樊碧发 熊东林 彭莉萍 孙武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1,共8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中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导致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线粒体作为神经元的主要能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中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导致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线粒体作为神经元的主要能量来源,对维持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线粒体与DPN的发病密切相关,其病理机制涉及氧化应激、钙稳态失衡以及能量生成障碍等方面,诱发神经元凋亡,从而引起神经损伤,最终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许多药物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发挥镇痛作用,表明调控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有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策略之一。本文将从线粒体功能障碍出发,对其在DPN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治疗DPN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线粒体 氧化应激 神经损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通过调节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的损伤修复
3
作者 魏财鸿 刘玉梅 +2 位作者 王贺颖 李军平 贾桦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7-485,共9页
目的:探讨转染miR-21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iR-21激动剂(agomir-21)或阻断剂(antagomir-21)及各自的空载体分别转染大鼠BMSCs,将其分为Control组、agomir-21组、agomir-NC组、antagomir-2... 目的:探讨转染miR-21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iR-21激动剂(agomir-21)或阻断剂(antagomir-21)及各自的空载体分别转染大鼠BMSCs,将其分为Control组、agomir-21组、agomir-NC组、antagomir-21组和antagomir-NC组。制备12 mm含脱细胞神经区域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各组细胞用Hoechst33342标记后植入脱细胞神经区域。术后14 d,采用足迹实验、腓肠肌湿重比率测定评价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再生神经内神经丝蛋白200(NF200)、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gomir-21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腓肠肌湿重比显著增加(P<0.05);再生神经纤维密度增高、髓鞘标志蛋白表达增加,且BMSCs分化为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的比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miR-21通过提高BMSCs体内向SCLCs分化,显著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骨髓基质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施万细胞样细胞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通过AKT-WEE1通路促进SCs增殖增强神经再生
4
作者 吴礼毛 贺靖澜 +1 位作者 申娜 陈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50,共14页
目的探索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巨噬细胞极化为M1与M2表型后提取外泌体干预雪旺细胞,随后进行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RNA测序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实验等。体内建立坐骨神经挤压模... 目的探索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巨噬细胞极化为M1与M2表型后提取外泌体干预雪旺细胞,随后进行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RNA测序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实验等。体内建立坐骨神经挤压模型并分为磷酸缓冲盐水治疗组、M1-exo治疗组及M2-exo治疗组,分别注射磷酸缓冲盐水、M1型外泌体及M2型外泌体,同时另设正常组。术后每周对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湿重率以及肌肉神经组织染色等进行评估。结果M1型外泌体促进雪旺细胞迁徙并上调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2型外泌体促进雪旺细胞增殖迁徙并上调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髓鞘蛋白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及S100钙结合蛋白B等。体内第4周M2型外泌体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湿重率、肌肉神经组织Masson染色及神经轴突与雪旺细胞荧光面积均优于PBS治疗组,均具有显著差异,而M1-exo治疗组与PBS治疗组则无显著差异。同时,体内外实验均表明M2-exo可通过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后下调细胞周期蛋白WEE1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结论M2型外泌体促进雪旺细胞上调神经再生相关基因;并可通过AKT-WEE1通路促进雪旺细胞增殖、迁徙以提高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外泌体 雪旺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WE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中的作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5
作者 库提鲁克·守克尔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1 位作者 沙拉依丁·艾尔西丁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PNI)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微RNA(miRNA)在周围神经后轴突再生中的治疗作用的当今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后来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应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通过...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PNI)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微RNA(miRNA)在周围神经后轴突再生中的治疗作用的当今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后来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应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通过关键词TS=microRNA OR TS=miRNA AND TS=peripheral nerve injury OR TS=microRNA OR TS=miRNA AND TS=axonal regeneration筛检采集从2009年到2024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章数据。并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从文献的作者、所属国家、关键词、爆发词和机构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共检索到301篇文献,通过剔除和筛选最终符合研究的文献有288篇。本研究所用的288篇文章共有1513名作者,他们分别来自34个国家,358个机构的1513名作者发表在148篇期刊上。引用了来自2038期刊的13941篇文献。另外本研究列出了文献年发表量、国家分布、发文量前5的作者、被引次数最多的5篇文章和发文量前十的机构,其中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但在文章质量上跟欧美地区有着显著的差距。对机构的分析发现,国内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比最多,相互之间的合作密切,与国外机构缺乏合作。研究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是Let-7 microRNAs Regenerat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by Targeting Nerve Growth Factor被引用了34次。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南通大学31篇。结论:虽然miRNA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中的治疗作用研究起步较晚,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但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miRNA作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它在神经炎症、神经细胞修复再生、神经保护和功能恢复等领域的作用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随着对该领域科研研究的投入,将会有更多高质量的文章发表在国内外优秀期刊上,使得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迎来新的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微RNA 轴突再生 文献计量学 周围神经再生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6
作者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沙拉依丁·艾尔西丁 +1 位作者 库提鲁克·守克尔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9,共9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PNI)和再生中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使用关键词进行筛选,收集了从2013年1月1日到2024年6月1日之间发表的相关文章数据...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PNI)和再生中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使用关键词进行筛选,收集了从2013年1月1日到2024年6月1日之间发表的相关文章数据。随后,我们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和VOS viewer,从文献的发表数量、作者、所属国家、机构、关键词以及热门研究主题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广泛检索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总计获取了386篇相关文献。我们分析了文献的年度发表量、国家分布、发表量前十的作者、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篇文章以及发表量前十的机构,更全面地了解最近10年周围神经损伤(PNI)治疗再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方法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周围神经再生治疗领域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持,推动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有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再生 施万细胞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旺氏细胞迁移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文瑄 宗敏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7-1144,共8页
外周神经损伤(PNI)是常见的神经损伤疾病。作为神经髓鞘最主要的组成细胞,雪旺氏细胞(SCs)在PNI后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PNI后,SCs被激活,并快速迁移至损伤部位,与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连接远近残端的神经桥,为... 外周神经损伤(PNI)是常见的神经损伤疾病。作为神经髓鞘最主要的组成细胞,雪旺氏细胞(SCs)在PNI后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PNI后,SCs被激活,并快速迁移至损伤部位,与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连接远近残端的神经桥,为轴突的形成提供通道,引导轴突再生。SCs向受损神经部位快速迁移能力大小是影响神经桥形成的关键因素。ECM、神经营养因子(NT)、非编码RNA[特别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及多种转录因子等,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参与SCs迁移能力的调控,进而影响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但目前为止,尚无关于影响PNI中SCs迁移能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现从ECM、NT、非编码RNA和转录因子等方面系统综述PNI后影响SCs迁移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为系统理解SCs在PNI修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为全面分析PNI后的修复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氏细胞 细胞迁移 外周神经损伤 修复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参与神经病理性痛导致的记忆障碍
8
作者 朱昌磊 铁静静 +2 位作者 吴菲菲 杨雁灵 王亚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究周围神经损伤(PNI)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NP)和记忆功能的影响,以及丘脑室旁核(PVT)神经元激活情况,为研究NP与记忆障碍的联系提供依据。方法:将21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并对实验组进行坐骨神经分支... 目的:探究周围神经损伤(PNI)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NP)和记忆功能的影响,以及丘脑室旁核(PVT)神经元激活情况,为研究NP与记忆障碍的联系提供依据。方法:将21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并对实验组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SNI)构建。采用热板和八臂迷宫行为学实验,对SNI后小鼠的痛行为和记忆障碍进行评估。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NP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小鼠PVT内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热痛阈值显著降低(P<0.001);八臂迷宫结果提示,总休息时间明显增加(P<0.001),SNI后1~4 d工作记忆错误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SNI后早期工作记忆错误次数与热痛阈值显著负相关(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VT内c-FOS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01)。结论:SNI会导致小鼠痛行为异常和记忆障碍,并引起PVT内神经元激活。该研究为PVT内的神经元参与NP背景下记忆障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记忆障碍 C-FOS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
9
作者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脑心共患病专业委员会 李淑娟 +7 位作者 凤玮 周瑛华 胡展 王玮婧 张贵涛 周琪琳 冯瑶 胡国良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23,共19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但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并增加家庭及医疗负担。CABG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脑卒中、癫痫、神经认知障碍以及周围神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但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并增加家庭及医疗负担。CABG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脑卒中、癫痫、神经认知障碍以及周围神经损伤,主要与手术术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所用药物有关。既往研究发现,规范术前和术中评估、加强术中监测和术后干预有利于早期发现神经功能障碍并及时给予治疗,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从而改善CABG患者预后。本专家共识总结了CABG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诊疗规范,以指导CABG围术期并发症的规范化管理,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脑卒中 癫痫 认知障碍 周围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性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高表达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
10
作者 朱清华 袁博 +5 位作者 王一伦 任淼 李晓飞 王思邈 甄子萱 付秀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4-995,共12页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SCLCs)高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附睾旁脂肪中提取ADSCs,通过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和成软骨诱导鉴定...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SCLCs)高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附睾旁脂肪中提取ADSCs,通过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和成软骨诱导鉴定ADSCs的多向分化能力。将ADSCs诱导分化为SCLCs,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DSCs和SCLCs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表达水平。分离培养大鼠DRG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DRG细胞中Ⅲ类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以鉴定DRG细胞。将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DRG细胞单独培养作为DRG组。利用甲苯胺蓝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共培养组和DRG组细胞的突起长度。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敲低NGF,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NGF,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GF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将转染后的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分为对照组、siNC/vector组、NGF敲低组(si-NGF组)和NGF过表达组(oe-NGF组),观察各组DRG细胞突起的长度。结果:原代ADSCs接种24 h后基本贴壁并留有少量脂滴,培养3 d后细胞多为短梭形、纺锤状或多角形,呈旋涡状生长,增长迅速,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鱼群状排列。ADSCs经成脂诱导培养基培养14 d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扁圆形,中间可见透亮的圆形脂滴形成,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中的脂滴被染成红色。ADSCs经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28 d后可见细胞呈沙粒样,形态模糊,出现钙化结节,经茜素红染色后可见钙化结节被红染,沉积在细胞外基质。ADSCs经成软骨诱导培养基立体培养28 d后可见小米粒大小的软骨球生成,对软骨球进行冰冻切片,阿利辛蓝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软骨组织中的酸性黏多糖被染色成蓝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纯化后第3代ADSCs,可见被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的CD29蛋白表达阳性、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CD44蛋白表达阳性。免疫荧光法,可见GFAP被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S100β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法,与ADSCs比较,SCLCs高表达S100β和GFAP蛋白。原代提取的DRG细胞常规培养6 h后开始贴壁,培养3 d后细胞胞体发亮呈圆形,胞体发出两条线状突起。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Ⅲ-tubulin呈阳性表达,表明分离提取的细胞为DRG细胞。与ADSCs比较,SCLCs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RG组比较,DRG细胞与SCLCs以1∶2比例接种时,共培养组DRG细胞突起长度最高(P<0.05)。RT-qPCR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si NGF-1敲低效率最好,后续将采用si-NGF-1进行实验。ELISA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均降低(P<0.05)。与vector组比较,oe-NGF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si NC/vector组比较,si 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缩短(P<0.05),oe-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增加(P<0.01)。结论:ADSCs可以定向分化为SCLCs,且分化后的细胞高表达NGF;敲低或过表达NGF可影响DRG细胞突起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样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背根神经节细胞 脂肪源性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孝静 张博 +2 位作者 吴珊红 张立 王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125,共10页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可由挫伤、骨折等创伤引起,导致感觉功能异常、运动功能受限、神经性疼痛、肌肉萎缩等多种继发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NI后会出现瓦勒变性,涉及轴突变性及髓鞘崩解现象。此外,由PN...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可由挫伤、骨折等创伤引起,导致感觉功能异常、运动功能受限、神经性疼痛、肌肉萎缩等多种继发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NI后会出现瓦勒变性,涉及轴突变性及髓鞘崩解现象。此外,由PNI引起神经性疼痛(NP)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靶点是背根神经节(DRG),其作为感觉传导的初级神经元,在疼痛信号的传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这些靶点的变化都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变化。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重要的调控细胞生死存亡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在PNI中表现为可促进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增殖迁移进而促进轴突生长、髓鞘形成等以促进神经再生,以及支持DRG神经元的存活以减轻NP。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有干细胞的移植、神经营养药物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显示,中医药以其成本低廉、副作用较少的优势,在PNI治疗领域逐渐引起重视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本文就PNI中的氧化应激、凋亡、自噬、炎症、血管生成、细胞周期等病理生理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及其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展开论述,并深入分析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针灸对PNI治疗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PNI的中医药疗愈提供系统规范的理论指导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周围神经损伤 PI3K/AKT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与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劲统 孟凡琦 +6 位作者 盘中贤 余学问 李主镜 高进云 郝连涛 梁秋梅 陈玥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4,122,共9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电针与干细胞移植在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将48只造模成功的成年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电针组、干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电针组大鼠接受环...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电针与干细胞移植在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将48只造模成功的成年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电针组、干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电针组大鼠接受环跳和足三里的电针治疗。干细胞组大鼠于损伤处神经外膜下微量注射3μL含有约5×105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盐水悬浊液。对照组显微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使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DTI和磁共振T2加权脂肪饱和序列(T2-weighted fat saturation,T2WI-FS)、组织学评估、免疫组化分析监测神经结构的变化(包括神经直径、髓鞘厚度及形态改变、轴突连续性的恢复)。运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omatic functional index,SFI)和步行轨迹分析方法评估神经的运动功能。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实验组间大鼠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值)、DTI指标[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SFI值的差异性。运用Bonferroni检验校正不同时间节点下多重检验的阈值结果。结果急性周围神经损伤后第1周,所有组大鼠的FA值显著下降,随后逐渐升高,直至第4周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而RD值在手术后1周内显著上升,随后逐渐下降,同样于第4周时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电针组和干细胞组大鼠在术后不同时间点(2~4周)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且电针组的恢复最为显著(P<0.001)。T2WI-FS显示在术后的1、2、4周,电针组及干细胞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在神经水肿消退速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01);神经直径与T2值在手术后1周内显著升高,此后逐渐下降,在第4周时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甲苯胺蓝染色与SPRR1A轴突染色均指向电针组的神经纤维连续性恢复最快,其次是干细胞组。结论电针在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可与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当,并在减轻水肿及炎性反应方面极具优势。DTI参数FA和RD值是髓鞘完整性的成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急性周围神经损伤 电针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通过调控NLRP3炎症体通路缓解紫杉醇所致神经炎症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阳 陈佳怡 朱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8-1188,共11页
目的探究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对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原代背根神经节(DRG)建立体外紫杉醇诱导的DRG细胞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究没食子酸对该模型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建立紫杉醇诱导的C57... 目的探究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对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原代背根神经节(DRG)建立体外紫杉醇诱导的DRG细胞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究没食子酸对该模型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建立紫杉醇诱导的C57BL/6J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通过行为学测试研究没食子酸能否缓解紫杉醇所致外周神经病变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探究没食子酸是否通过抑制由紫杉醇引起的NLRP3炎性小体活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释放,缓解紫杉醇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通过qPCR检测DRG细胞中NLRP3、Caspase-1、IL-1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分析NLRP3、Caspase-1、IL-1β荧光强度。结果没食子酸对由紫杉醇诱导损伤的DRG细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提高了DRG细胞的存活率;并减轻了PIPN小鼠由紫杉醇引起的冷痛、热痛和机械痛觉超敏反应;没食子酸有效逆转了由紫杉醇引起的DRG细胞中NLRP3、Caspase-1的表达水平升高,减少促炎细胞因子IL-1β的释放。结论没食子酸通过调控NLRP3炎症体通路,改善了紫杉醇所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没食子酸 NLRP3炎症小体 外周神经损伤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s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家彦 朱明媚 汤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4,共7页
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s,在神经发育、再生和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许多miRNAs会发生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负向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参与受损神经的修复与... 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s,在神经发育、再生和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许多miRNAs会发生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负向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参与受损神经的修复与再生。本文就miRNAs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为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提供潜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微小RNA 施万细胞 DRG神经元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消耗巨噬细胞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性修复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李云伦 许逸舟 +7 位作者 蔡家乐 许淑怡 张家琪 傅兰雅 马心蕊 何叶 王祥海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69,277,共6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再生轴突。术后28 d再次进行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并通过行为学、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腓肠肌称重和HE染色评估靶区肌萎缩。结果术后7 d和28 d,实验组神经夹伤远端巨噬细胞消耗效率均达到70%以上,术后7 d神经远端的GAP43阳性再生轴突比对照组更少、更短。术后28 d,实验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和神经传导强度显著下降,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面积显著变小。结论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巨噬细胞消耗可导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氯膦酸盐 周围神经损伤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米波促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田德虎 张英泽 +3 位作者 赵峰 韩久卉 张继春 张经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1-263,i001,共4页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检测。术后30、60和90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成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短、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SFI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机制 实验研究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再生 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分米波辐射 超微结构观 电生理检测 对照组 受损神经 空白对照 潜伏期短 功能恢复 实验组 术后 分析及 恢复率 显著性 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与骨骼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庆雯 石田寅夫 +5 位作者 郭义 桝田文八 马东明 李桂兰 王广军 王芬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再生过程中神经组织形态学以及失神经支配的腓肠肌肌细胞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构建坐骨神经截断后神经再生室,以5Hz和100Hz电针刺激患侧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次治疗10min,隔日一次,每周治疗3次,设对照...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再生过程中神经组织形态学以及失神经支配的腓肠肌肌细胞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构建坐骨神经截断后神经再生室,以5Hz和100Hz电针刺激患侧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次治疗10min,隔日一次,每周治疗3次,设对照组。各组治疗时间为14周。神经组织HE染色、神经纤维银染、髓鞘砂罗铬花青染色以及超微结构的观察电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再生组织形态学变化;取腓肠肌组织HE染色,应用PixeraProPlus专业图像分析系统(美国产),测量肌细胞直径、截面积,取其平均值。结果:电针刺激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组织形态及失神经支配腓肠肌肌细胞的恢复,其中以5Hz电针组治疗效果最佳,从而说明电针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电针 坐骨神经 周围神经 再生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75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表达 被引量:19
18
作者 尹方明 秦建强 +4 位作者 蒋立新 李忠华 刘大庸 胡耀民 王国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72,76,共3页
目的:确定P75(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 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周围神经系统的表达分布。方法: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再吻合,术后不同时段上,切取与之相连的L4 ~L6 脊髓节段和两侧脊神经节、左侧坐骨神经、吻合的右侧坐骨神... 目的:确定P75(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 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周围神经系统的表达分布。方法: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再吻合,术后不同时段上,切取与之相连的L4 ~L6 脊髓节段和两侧脊神经节、左侧坐骨神经、吻合的右侧坐骨神经段作冰冻切片,再行LSAB 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拍照。结果:P75 在右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和右侧坐骨神经呈免疫组化阳性反应,而左侧均呈阴性反应。结论:P75 在坐骨神经损伤一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和坐骨神经均有表达,而在未损伤的周围神经系统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P75 受体 基因表达 N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卡压损伤引起神经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秀丽 郭跃先 +3 位作者 孟庆云 柳顺锁 倪家骧 薛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卡压损伤后组织学改变与卡压时间的关系。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 4组 (n =15 ) ,其中 4 5只制备成神经卡压模型 ,A组 :神经卡压 1周后去除硅胶管 ;B组 :神经卡压 2周后去除硅胶管 ;C组 :神经卡压 3周后去除硅胶...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卡压损伤后组织学改变与卡压时间的关系。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 4组 (n =15 ) ,其中 4 5只制备成神经卡压模型 ,A组 :神经卡压 1周后去除硅胶管 ;B组 :神经卡压 2周后去除硅胶管 ;C组 :神经卡压 3周后去除硅胶管。D组 :只分离神经不进行卡压。各组分别于去除卡压后不同时间取材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各组神经卡压区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轴突肿胀和阶段性脱髓鞘改变 ,卡压时间越长病理变化越重。卡压松解后 1~ 5周 ,A组卡压区域和远端的脱髓鞘改变与B、C组相比明显减轻。结论 :周围神经卡压损伤程度与卡压时间成正比 ,及早去除卡压有利于损伤神经再生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卡压损伤 形态学 组织学 卡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米波在周围神经损伤后s-100蛋白表达变化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田德虎 张英泽 +4 位作者 米立新 赵峰 韩久卉 张继春 韩金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神经再生室。实验组术后局部分米波照射。术后1、2、4、8、12周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术后12周行...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神经再生室。实验组术后局部分米波照射。术后1、2、4、8、12周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术后12周行轴突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厚。实验组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免疫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分米波有明显促进s-100蛋白表达、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米波 周围神经损伤 S-100蛋白 蛋白表达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