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直肠癌周围神经浸润的分析
1
作者 杨立宏 王斌杰 +3 位作者 石晓莹 历百茹 杨晓慧 王长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临床-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直肠癌周围神经浸润(peripheral nerve infiltration,PNI)的价值。方法选取75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资料,其中PNI阳性26例,阴性49例,使用Smote算法将PNI阳性患者扩增至49例,最终纳入98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建立临床-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直肠癌周围神经浸润(peripheral nerve infiltration,PNI)的价值。方法选取75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资料,其中PNI阳性26例,阴性49例,使用Smote算法将PNI阳性患者扩增至49例,最终纳入98例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Pyradiomics软件包从ADC序列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进行特征降维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score),构建R-score模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直肠癌PN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将R-score模型与临床模型结合建立联合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R-score模型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0.911(95%CI:0.816~0.966),验证集AUC=0.837(95%CI:0.657~0.946)。MRI T分期(mrT)为直肠癌PN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模型训练集AUC=0.790(95%CI:0.674~0.879),验证集AUC=0.701(95%CI:0.507~0.854)。联合模型训练集AUC=0.952(95%CI:0.871~0.989),验证集AUC=0.860(95%CI:0.684~0.959)。R-score模型及联合模型均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能,拟合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联合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和临床价值。结论临床-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可以实现术前无创预测直肠癌PNI状态,为个体化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周围神经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能谱CT及影像组学构建胃癌神经侵犯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甄思雨 梁长华 +3 位作者 王笑天 魏正琦 危涵羽 姚阳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9-345,34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资料、能谱CT参数及影像组学特征的模型术前预测胃癌神经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80例行术前能谱CT检查的胃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神经侵犯阳性组和阴性组。收...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资料、能谱CT参数及影像组学特征的模型术前预测胃癌神经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80例行术前能谱CT检查的胃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神经侵犯阳性组和阴性组。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测量胃癌原发病灶能谱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从双期混合能量图像中提取214个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单因素分析及支持向量机对组学特征进行筛选;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糖类抗原199、肿瘤厚度、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能谱参数中,两组动脉期单能量值(CT60 keV~CT110 k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期CT值、碘基值、标准化碘基值和除CT80 keV外的单能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影像组学分析选出曲线下面积最大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其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值及参数分别为0.843、0.923、0.714、0.925、<0.001、c∶g 2.64∶10.56。最后基于Logistic回归算法分别建立临床模型、能谱CT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能谱模型、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能谱+影像组学模型,临床+能谱+影像组学模型,其中临床+能谱+影像组学模型诊断胃癌神经侵犯的效能最好,其曲线下面积、最佳阈值、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7(95%CI 0.850~1.000)、0.879、0.778、0.778、1.000。结论基于临床特征、能谱CT参数及影像组学建立的联合模型对术前预测胃癌神经侵犯具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神经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的胆囊癌神经浸润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霍文礼 寇雪纯 +2 位作者 李起 刘哲 梁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0,共6页
目的基于术前增强CT影像特征构建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根治术的GBC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存在PNI分为阳性组与阴性... 目的基于术前增强CT影像特征构建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根治术的GBC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存在PNI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由2位影像科医师评估术前增强CT影像特征(包括有无胆囊结石、影像肝侵犯、血管侵犯、T分期及肝门部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CT征象与PN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公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CA125和影像肝侵犯、血管侵犯(肝动脉或门静脉)、T分期及肝门部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PNI相关(P<0.0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影像血管侵犯(肝动脉或门静脉)、影像T分期是PNI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公式并绘制ROC曲线,AUC为0.807(95%CI:0.734~0.879),灵敏度为0.792,特异度为0.69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卡方值为0.594,P=0.997,提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结论联合CA199、影像血管侵犯、T分期等术前临床-增强CT特征建立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GBC术后P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GBC) 神经浸润(pni) 增强CT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10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
4
作者 哈力木拉提·吾布力卡斯木 刘郁 +2 位作者 阿布都喀哈尔·阿布都拉 董杨帆 段绍斌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解离素金属蛋白酶10(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是一种跨膜金属蛋白,其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主要功能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想探究ADAM10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可能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我们用GEPIA2分析ADAM1... 目的解离素金属蛋白酶10(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是一种跨膜金属蛋白,其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主要功能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想探究ADAM10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可能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我们用GEPIA2分析ADAM10在胆管癌中的表达谱。然后,我们进行qRT-PCR、蛋白质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评估ADAM10的表达,讨论了ADAM10的表达与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癌症相关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此外,在体外我们检测了ADAM10的功能。结果在胆管癌中ADAM10表达显著升高,ADAM10低表达与胆管癌中的神经和血管侵袭显著相关,相对应地,低表达ADAM10水平的患者具有更低的生存率。结论ADAM10过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胆管癌可能的治疗靶点以及早发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ADAM10 血管侵犯 神经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神经浸润相关分子表达及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党诚学 刁冬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胰腺癌具有神经周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特性。PNI是胰腺癌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国内外近年一系列研究表明,众多生物分子及细胞信号通路与胰腺癌的PNI及其疼痛有密切关系,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包括NGF-TrkA通路的激活... 胰腺癌具有神经周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特性。PNI是胰腺癌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国内外近年一系列研究表明,众多生物分子及细胞信号通路与胰腺癌的PNI及其疼痛有密切关系,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包括NGF-TrkA通路的激活、CX3CR1的刺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上调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免疫异常等。并且,PNI和肿瘤继发性占位、对神经元的破坏和异常再生、新生血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造成胰腺癌顽固性疼痛及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目前,国际上以这些分子和信号通路为靶点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治疗胰腺癌和控制疼痛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静神经浸润润 疼痛 NGF-TrkA通路 CX3CR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及其受体Ret在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和细胞增殖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善川 梁丽 +2 位作者 张玉茹 朱晓虹 李宏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及其受体Ret的表达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嗜神经侵袭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法对42例SACC、5例腺泡细胞癌、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GDNF和Ret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GDNF在SACC肿瘤细胞的胞...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及其受体Ret的表达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嗜神经侵袭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法对42例SACC、5例腺泡细胞癌、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GDNF和Ret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GDNF在SACC肿瘤细胞的胞浆、肿瘤周围的神经纤维和正常腺体的导管中呈阳性表达,而在腺泡细胞癌和正常腺泡组织中均不表达。Ret在SACC肿瘤细胞的胞浆和正常的导管上皮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神经纤维中弱阳性或不表达,腺泡细胞癌中不表达。Ki-67在SACC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靠近神经和远离神经的肿瘤细胞中阳性表达并无差异。有神经侵袭组Ki-67的阳性表达高于无神经侵袭组,但无统计学差异。GDNF与Ret表达间呈正相关(r=0.489,P<0.05),但GDNF与Ki-67的表达间无明显相关性(r=0.278,P>0.05)。结论:GDNF及其受体Ret在SACC中高表达,GDNF在周围神经组织内也高表达,提示SACC中存在GDNF的自分泌,GDNF和Ret可能在SACC嗜神经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SACC细胞的增殖活性与神经侵袭的发生、GDNF的表达间关系可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 RET Ki-67 神经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顾玲 步荣发 +2 位作者 朱光明 孙璐 朱国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4例正常神经、6例癌变组织未侵犯及侵犯到的神经样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分析。结果:10例神经超微结构表现不一,与正常神经相比,2例癌变组织邻近神经虽肉眼观正常,但已出...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4例正常神经、6例癌变组织未侵犯及侵犯到的神经样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分析。结果:10例神经超微结构表现不一,与正常神经相比,2例癌变组织邻近神经虽肉眼观正常,但已出现一定的神经变性病理学变化;2例增粗变性神经,虽未发现肿瘤细胞,但已失去神经正常结构,出现网状变性;2例已受侵犯神经发现肿瘤细胞沿神经周侵犯的特点,电镜显示肿瘤的神经周侵袭表现为肿瘤细胞占据神经束膜内间隙,两侧结缔组织及基底膜细胞保持连续完整。结论:腺样囊性癌的神经侵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该肿瘤嗜神经侵犯的超微结构特点,对其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神经周侵袭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及其受体P75与肝素酶在口腔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骆树瑜 张玉茹 +2 位作者 李宏捷 朱晓红 李秋芝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7,41,共4页
目的:探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和相互作用,以及与ACC嗜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ACC组织中HPA... 目的:探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和相互作用,以及与ACC嗜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ACC组织中HPA、NGF和P75的表达,并对他们在不同病理类型和组织学部位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GF和P75在嗜神经(PNI)组和非嗜神经(NPNI)组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呈正相关(r=0.429,P<0.05)。嗜神经组HPA和P75的表达正相关(r=0.558,P<0.05)。P75在神经周组织和远离神经部位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NGF在神经组织和远离神经处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在ACC的神经浸润中,NGF及其受体P75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并非唯一因素,NGF可以通过和受体p75结合可以提高HPA的表达率和生物活性,进而促进ACC对神经组织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肝素酶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侵犯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洪波 袁静静 +3 位作者 张佃良 丁慧 林惠忠 杜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侵犯(PN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2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检查判断PNI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N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侵犯(PN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2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检查判断PNI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N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肠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226例结直肠癌患者PNI阳性发生率20.8%(47/226)。PNI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脉管瘤栓、肿瘤直径、术前CEA水平及MMR状态显著相关(P<0.05)。PNI阳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PNI阴性患者(55.7%vs 75.6%,P<0.01;42.9%vs 65.8%,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HR=2.239,95%CI:1.192~4.063,P=0.019)、N分期(HR=2.536,95%CI:1.530~4.547,P<0.001)、脉管瘤栓(HR=1.883,95%CI:1.092~3.954,P=0.027)、PNI(HR=2.367,95%CI:1.268~4.509,P=0.009)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阳性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PNI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周围神经侵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体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喆 江希松 +3 位作者 宋凯 刘冰 张文峰 尚政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09-211,215,共4页
目的:期望建立一种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体外研究模型。方法:通过将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与小鼠背根神经节在基质胶中进行共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双染动态观察肿瘤细胞与神经轴突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通过对腺样囊性癌嗜... 目的:期望建立一种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体外研究模型。方法:通过将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与小鼠背根神经节在基质胶中进行共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双染动态观察肿瘤细胞与神经轴突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通过对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体外模型的观察,发现嗜神经侵袭过程的发生是肿瘤细胞与神经之间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的腺样囊性癌-背根神经节共培养能够模拟癌细胞嗜神经侵袭的发生过程,对于研究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中MKK7/JNKs/c-Jun通路通过促进施万细胞去分化促进神经浸润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军辉 张无奈 +3 位作者 张焱 袁庆功 王继欣 杨文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77-684,共8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KK7信号通路对施万细胞去分化以及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胰腺癌患者22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施万细胞去分化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KK7信号通路对施万细胞去分化以及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胰腺癌患者22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施万细胞去分化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情况以及神经浸润情况,检测胰腺癌中MKK7的表达定位及强度。通过RNA干扰(shRNA)下调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BxPC-3中MKK7的表达,构建MKK7低表达细胞株(sh-MKK7)并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下游通路JNK/c-Jun的表达情况。将胰腺癌细胞株分为对照组(Con)和MKK7低表达组(sh-MKK7),通过划痕愈合实验观察MKK7对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将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分别用空白培养基(Con)、正常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或MKK7低表达癌细胞条件培养基(sh-CM)进行间接共培养实验,观察MMK7对神经节纤维生长的影响。将正常癌细胞(Con)、MKK7低表达癌细胞(sh-MKK7)与神经节进行直接共培养实验,观察MMK7对共培养中神经节纤维生长以及癌细胞向神经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神经密度、GFAP染色以及MKK7表达均明显升高。成功构建MKK7低表达胰腺癌细胞株,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KK7下调可同时下调两株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BxPC-3)中JNK2以及c-Jun的表达。划痕愈合实验表明,MKK7下调可以抑制两株胰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神经节与癌细胞条件培养基的间接共培养实验表明,MKK7下调可以抑制神经节纤维的生长(P<0.05)。神经节与癌细胞的直接共培养实验表明,MKK7下调可以抑制癌细胞向神经的迁移能力(P<0.05)。结论胰腺癌细胞通过MKK7/JNK/c-Jun通路,一方面促进胰腺癌细胞自身的迁移能力,另一方面促进施万细胞去分化及神经纤维生长,进而促进胰腺癌中神经浸润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MKK7 施万细胞 去分化 神经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裸鼠胰腺癌神经浸润模型建立及其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军辉 马双余 +1 位作者 刘晗 马清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80-184,247,248,共7页
目的诱导裸鼠糖尿病模型,构建糖尿病裸鼠坐骨神经肿瘤浸润模型,观察高血糖对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影响。方法 12只3-5周龄裸小鼠分成高糖组和血糖正常组,两组右下肢坐骨神经内注射胰腺癌细胞BXPC-3构建坐骨神经神经浸润模型,左下肢作为对照... 目的诱导裸鼠糖尿病模型,构建糖尿病裸鼠坐骨神经肿瘤浸润模型,观察高血糖对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影响。方法 12只3-5周龄裸小鼠分成高糖组和血糖正常组,两组右下肢坐骨神经内注射胰腺癌细胞BXPC-3构建坐骨神经神经浸润模型,左下肢作为对照。每周观察后肢粗略行为、坐骨神经指数和肌力变化,判定坐骨神经功能变化;6周后处死裸鼠,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各组神经浸润发生的情况。结果高糖组接种1周即出现坐骨神经功能障碍,5周4/6出现完全瘫痪;血糖正常组2周开始出现坐骨神经功能障碍,5周1/6出现完全瘫痪;糖尿病组右侧肢体两趾之间距离在观察过程中逐渐下降,到第6周时已经明显下降,与注射后第1周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糖组肿瘤直径较正常血糖组增大(P<0.05);HE染色和免疫组化显示,两组肿瘤的生长并非单纯的压迫性生长,而是侵入神经内进行生长。结论糖尿病裸鼠胰腺癌神经浸润模型是一种成熟的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糖尿病在体内如何促使神经浸润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裸鼠 胰腺癌 神经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路川 魏晟宏 +5 位作者 叶再生 林振孟 陈小玲 王益 卓长华 李阳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仍未达成一致,通过Meta分析,系统回顾分析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 Med、Embase数据库中进行截止2016年的相关文献检索,合并HR及95%CI用于评估神经浸润对胃癌预后... 目的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仍未达成一致,通过Meta分析,系统回顾分析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 Med、Embase数据库中进行截止2016年的相关文献检索,合并HR及95%CI用于评估神经浸润对胃癌预后的价值。结果 14篇相关文献共1716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神经浸润阳性率为23.1%。神经浸润与胃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HR=1.33,95%CI:1.08~1.57,P<0.05),亚组分析显示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不受地区、神经浸润阳性率、论文质量得分影响。结论胃癌术后神经浸润阳性的患者预后差,神经浸润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ETA分析 神经浸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神经侵袭与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3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嗜神经侵袭(PNI)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5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SACC患者临床资料,经筛选其中54例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可能与PNI关系密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 目的分析嗜神经侵袭(PNI)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5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SACC患者临床资料,经筛选其中54例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可能与PNI关系密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54例SACC患者中,术前存在PNI的患者共有11例,其中8例发生在腭腺,2例在舌下腺,1例在腮腺。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患者P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生物学指标P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出现PNI的患者,其术后复发率高于未出现者(P<0.05),生存率低于未出现者(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NI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P<0.05)。结论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及生物学指标均可作为判断患者术前有无PNI的临床依据。PNI作为SACC预后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可明显增加肿瘤术后复发率,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术前检测患者有无PNI有助于评估肿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C4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中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张艳宁 石宏 +4 位作者 李荷香 王洁 郝亚丽 王旭 袁云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85-1091,共7页
目的:探讨SDC4在CXCL12介导的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周围神经侵袭中的作用。方法:Transwell趋化试验检测不同浓度CXCL12对SACC-83细胞的趋化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共沉淀分析SDC4与CXCL12的相互作用;构建靶向敲低SDC4基因的shRNA慢病毒... 目的:探讨SDC4在CXCL12介导的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周围神经侵袭中的作用。方法:Transwell趋化试验检测不同浓度CXCL12对SACC-83细胞的趋化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共沉淀分析SDC4与CXCL12的相互作用;构建靶向敲低SDC4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敲低SDC4在SACC-83细胞的表达;CCK-8法、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趋化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趋化性;采用裸鼠体内周围神经侵袭模型检测周围神经侵袭能力。结果:CXCL12促进SACC-83细胞迁移,并与其浓度呈正相关(P<0.01);SDC4与CXCL12有相互作用,SDC4基因敲低后,SACC-83细胞在CXCL12诱导下的迁移和趋化性均明显降低(P<0.05),而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改变(P>0.05),同时裸鼠体内试验表明,其周围神经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SDC4通过与CXCL12相互作用参与腺样囊性癌的周围神经侵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SDC4 CXCL12 周围神经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