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地形条件下挡墙对滑坡-碎屑流运动和冲击特征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忠福 石风格 +2 位作者 张旭升 王晶莹 刘恩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60,共12页
为探明挡墙对滑坡-碎屑流的防治效果,以中国贵州省纳雍滑坡-碎屑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PFC^(3D)数值模拟,研究了真实三维地形条件下不同位置和高度的挡墙对滑坡-碎屑流运动和冲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挡墙对碎屑流的运... 为探明挡墙对滑坡-碎屑流的防治效果,以中国贵州省纳雍滑坡-碎屑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PFC^(3D)数值模拟,研究了真实三维地形条件下不同位置和高度的挡墙对滑坡-碎屑流运动和冲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挡墙对碎屑流的运动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挡墙越高,阻碍作用越明显;碎屑流遇到挡墙后,前缘速度先骤降后提升,且与无挡墙时相比,前缘速度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折减;受实际地形的影响,高度为3 cm的挡墙放置于斜坡中间位置时,其对碎屑流的阻碍效果最明显,碎屑流的前缘运动距离最短,挡墙所受到的冲击力峰值及冲击作用结束后的残余压力随着挡墙高度的增加均会增加;挡墙摆放位置距离坡脚越远,挡墙所受到的冲击力峰值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碎屑流 室内模型试验 挡墙 PFC 3D 冲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大直径钻孔裂隙演化及浆液扩散规律数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军 吴光伟 刘志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2,共9页
合理的注浆封孔工艺参数是提高瓦斯抽采效率的有效措施,针对多级成孔方式下大直径钻孔的注浆封孔效果不佳问题,对多重损伤影响下大直径钻孔裂隙演化规律和浆液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多级扩孔方式下大直径钻孔的裂隙演化规律,以及基... 合理的注浆封孔工艺参数是提高瓦斯抽采效率的有效措施,针对多级成孔方式下大直径钻孔的注浆封孔效果不佳问题,对多重损伤影响下大直径钻孔裂隙演化规律和浆液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多级扩孔方式下大直径钻孔的裂隙演化规律,以及基于大直径钻孔开挖后裂隙分布的注浆扩散规律。以山西省寺家庄煤矿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构建了PFC2D钻孔开挖模型和COMSOL浆液扩散模型,并通过理论公式进行了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当终孔直径为400 mm时,多级成孔方式与一次成孔方式相比,形成的钻孔裂隙区半径从0.50 m提高至0.75 m,增幅为50%;钻孔周围煤体产生的剪裂隙数量明显高于拉裂隙,证明剪应力是形成裂隙的主要原因。②当注浆压力由2.00 MPa增加至3.00 MPa时,扩散距离由0.644 m增加至0.657 m,最大浆液扩散速度由0.10 m/s增加至0.18 m/s;当稠度系数k从13 Pa·s增加至21 Pa·s时,最大浆液扩散速度由0.14 m/s降低至0.08 m/s,扩散距离由0.662 m降低至0.644 m。③该工作面在应用高压保压注浆封孔技术时,结合数值模拟和经验公式验证的结果,确认当最佳注浆压力为3.00 MPa、注浆浆液最佳水灰比为1∶1.2时,能达到最佳的浆液扩散效果,浆液径向扩散半径范围为0.597~0.615 m。研究结果可为多级扩孔方式下大直径钻孔的高效注浆封孔的工艺参数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大直径钻孔 PFC2D COMSOL 裂隙演化 浆液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钢板界面剪切试验与PFC细观模拟分析
3
作者 李永辉 王海 +1 位作者 牛恒宇 蒋晓天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4,137,共9页
针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通过大型界面剪切试验和PFC细观模拟,探究法向应力和界面粗糙度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界面粗糙度增大,界面摩擦角随之增大,界面剪切强度、残余强度提高,砂土剪缩、剪胀性显... 针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通过大型界面剪切试验和PFC细观模拟,探究法向应力和界面粗糙度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界面粗糙度增大,界面摩擦角随之增大,界面剪切强度、残余强度提高,砂土剪缩、剪胀性显著;法向应力增大,界面剪切强度、残余强度提高,砂土剪缩性提升,剪胀性降低;界面剪切过程中砂土颗粒向剪切方向移动聚集,强接触力链合并,数量减少,传力性能提升;界面粗糙度通过改变钢板槽内砂土颗粒的数量使其与钢板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对界面剪切力学特性产生影响;法向应力影响砂土与钢板接触的密实度和作用力,使得其界面剪切力学性状产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钢板接触界面 界面剪切试验 PFC 细观模拟 界面粗糙度 法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破损诱发地面沉降细观模拟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孙志亮 邵敏 +4 位作者 王叶晨梓 刘忠 任伟中 柏巍 李朋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07-518,共12页
为研究砂土在管道破损渗流侵蚀作用下的运移流失过程,探寻产生地面沉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颗粒流(particle flow code,PFC)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耦合的方法,针对水管直径、破损孔洞尺寸、水管埋置深度、... 为研究砂土在管道破损渗流侵蚀作用下的运移流失过程,探寻产生地面沉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颗粒流(particle flow code,PFC)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耦合的方法,针对水管直径、破损孔洞尺寸、水管埋置深度、砂土内摩擦角以及地下水深度5个因素,按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开展细观数值模拟。数值试验结果发现,砂土地面沉陷呈V形漏斗分布,沉降槽随着时间增长在横向与竖向拓展。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表明,地下水深度hw对沉降槽深度影响最大且显著,地下水越深,沉降槽深度越小。影响因素排序其次是破损孔洞直径d,随后是砂土内摩擦角φ与水管直径DN。水管埋置深度hs对沉降槽深度影响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条件下管道破损渗漏诱发地面沉陷范围的估算公式。研究结果可为市政水管防路面塌陷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渗漏 地面沉陷 离散元-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黏性土剪切特性细观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倪嘉楠 洪勇 +3 位作者 姜奕辰 于超 贺可强 李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为了研究黏性土在剪切过程中的细观剪切力学特性,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和离散元模拟方法对粉质黏土剪切力学性质进行了细观机理分析。首先基于室内试验的结果,通过建立符合黏性土剪切试验特征的PFC 2D模型,对剪切过程中黏性土和砂土的一些... 为了研究黏性土在剪切过程中的细观剪切力学特性,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和离散元模拟方法对粉质黏土剪切力学性质进行了细观机理分析。首先基于室内试验的结果,通过建立符合黏性土剪切试验特征的PFC 2D模型,对剪切过程中黏性土和砂土的一些细观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对黏性土在不同剪切阶段细观应力、细观变形以及细观位移进行分析,并从细观角度分析了试样的宏观剪切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黏性土中的剪切应力主要是由颗粒之间的力链提供的,黏性土的颗粒较小,力链较细,所提供的承载力也较小,黏性土力链最大承载力仅约为0.77 kN,而标准砂可以达到1.75 kN;超固结状态下的黏性土在进行剪切时具有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这一现象与颗粒的定向排列以及颗粒之间的强力链数量减少有关;在剪切过程中黏性土中部配位数减少了1.70,这是由于黏性土颗粒发生偏移,颗粒之间的接触形成拱状结构,也导致了孔隙率增大,使得黏性土的体积应变增大;黏性土在剪切过程中,颗粒位移等值线在模型的中部PFC 2D模型形成近似菱形的区域,并且黏性土在剪切破坏时形成的剪切带是一条相对位移基本一致的狭长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砂土 离散元 体积应变 孔隙率 剪切带 PFC 2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裂隙倾角岩石强度及裂纹扩展分析
6
作者 刘涛影 樊江苏 彭亮亮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9,共7页
研究目的:为探究含有不同倾角预制裂隙岩石受压状态下,其物理力学性质变化以及内部裂纹的扩展发育情况,本文利用颗粒流软件构建二维单轴压缩试验模型,模拟含不同倾角裂隙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通过不同倾角裂隙岩石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裂... 研究目的:为探究含有不同倾角预制裂隙岩石受压状态下,其物理力学性质变化以及内部裂纹的扩展发育情况,本文利用颗粒流软件构建二维单轴压缩试验模型,模拟含不同倾角裂隙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通过不同倾角裂隙岩石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裂隙倾角对岩石抗压强度及裂纹扩展特征的影响。研究结论:(1)完整岩石试样的峰值强度和累积微裂纹数目最大,随着裂隙倾角增加试样的单轴峰值强度和累积微裂纹数目先下降而后增加,在裂隙倾角为30°时试样的单轴峰值强度和累积微裂纹数目均最小;(2)裂隙倾角不同时试样最终破坏模式基本上都是以剪切破坏为主,并伴随着局部拉伸破坏,但是裂隙必然会造成试样破坏时裂纹扩展形态发生改变,且以裂隙倾角60°为界线;(3)不同裂隙倾角的试样裂纹扩展过程均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无裂纹阶段、裂纹缓慢扩展阶段、裂纹快速扩展阶段,且30°裂隙倾角试样在单轴压缩模拟时最早出现微裂纹;(4)裂纹扩展特征有助于工程人员分析岩体工程的破坏机理,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支护维稳措施,本研究结果对维护工程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预制裂隙 抗压强度 裂纹扩展 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分析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邰托娅 郑跃军 王金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75-2182,共8页
为探明全氟化合物(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PFCs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以全氟丁酸(PFBA)、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等6种PFCs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设置一维土柱... 为探明全氟化合物(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PFCs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以全氟丁酸(PFBA)、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等6种PFCs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设置一维土柱实验模拟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采用Hydrus-1D模型建立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数值模型,对PFCs在土柱中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模型模拟值与实验实测值吻合得较好。采用单因素局部扰动分析方法,分别对HYDRUS-1D模型中入渗水量、土壤容重、纵向弥散度和PFCs在土壤介质中的吸附系数等参数进行扰动,并与参数原值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敏感系数,结果表明入渗水量、土壤容重和吸附系数是影响PFCs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s HYDRUS-1D模型 土壤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件复用的单相无桥倍压式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8
作者 丁明远 李浩昱 +2 位作者 赵雷 贲洪奇 王志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0-1852,共13页
该文提出一类元件复用型单相无桥倍压式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拓扑,在Sepic、Cuk、Zeta型双变换单元无桥PFC拓扑的基础上,通过重构电流路径以实现双变换单元的合并,使元件利用率得以提高,同时交流侧的高功率因数特性以及相同输出电压下... 该文提出一类元件复用型单相无桥倍压式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拓扑,在Sepic、Cuk、Zeta型双变换单元无桥PFC拓扑的基础上,通过重构电流路径以实现双变换单元的合并,使元件利用率得以提高,同时交流侧的高功率因数特性以及相同输出电压下开关管的低电压应力优势被完全保留。该文详尽分析中间储能单元的换流过程以及电路结构的推衍过程,并进行拓扑的性能比较。考虑到电路工作原理分析过程的类似性,以Sepic型单相无桥倍压式PFC变换器为例,对其进行开关周期的模态分析,推导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特性、稳态电压增益以及器件应力,并对相关电路参数进行设计。最后,搭建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拓扑推衍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理论分析与参数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桥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 拓扑推衍 元件复用 倍压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流滑坡变形及运动特征研究——以恩施市沙子坝滑坡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子健 陈稳 +1 位作者 盛逸凡 徐光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碎屑流滑坡往往具有高滑动速度及远距离滑移的运动学特征,并且滑坡滑动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财产损失。2020年7月21日,在特大暴雨的持续影响下,恩施沙子坝滑坡失稳滑动并发展为碎屑流滑坡,最终在清江堆积形成堰塞湖。为... 碎屑流滑坡往往具有高滑动速度及远距离滑移的运动学特征,并且滑坡滑动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财产损失。2020年7月21日,在特大暴雨的持续影响下,恩施沙子坝滑坡失稳滑动并发展为碎屑流滑坡,最终在清江堆积形成堰塞湖。为了探究沙子坝滑坡滑动速度和位移等运动特征及运动演化规律,通过高精度无人机正射影像构建滑坡三维数值模型,基于室内试验获取滑体力学数据对模型细观参数进行标定,最后,使用颗粒流PFC^(3D)软件模拟滑坡从失稳到堆积的过程。通过模拟可得:沙子坝滑坡运动时间约757 s,平均速度可达4.9 m/s,平均滑移距离约960 m。滑坡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失稳滑动(0~18 s)、流态传播(18~331 s)及低速堆积(331~757 s)3个阶段,且在滑动过程中表现出了碎屑流滑坡的“超距、失距”特征以及碎屑流滑坡的体积增大效应。滑体在清江的堆积体呈现靠近滑出崖口方向堆积较厚,远离滑坡方向较薄的类锥形堆积形态,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模型较好地再现了沙子坝滑坡从失稳到堆积的滑动过程,可为类似碎屑流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流滑坡 数值模拟 离散元 变形演化 运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 Rg3激活线粒体功能改善慢性疼痛的机制
10
作者 张培根 朱海丽 高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筛选并分析慢性神经性疼痛数据中前额叶皮层内差异性表达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给药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人参...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筛选并分析慢性神经性疼痛数据中前额叶皮层内差异性表达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给药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3给药;记录小鼠痛觉行为变化;HE染色、尼氏染色、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PFC脑组织神经和线粒体损伤情况;分子对接探究人参皂苷Rg3的作用靶点;Mito-Tracker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TP试剂盒分析ATP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表现为痛觉过敏和运动能力受损;PFC内神经及线粒体损伤(P<0.05)。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3给药可增加小鼠机械痛阈值、热缩足潜伏期和转棒停留时间;同时降低PFC内炎性细胞、尼氏小体及Dnm1l阳性细胞数,下调c-Fos、IL-1β和Dnm1l蛋白表达水平(P<0.05)。分子对接显示人参皂苷Rg3可结合Dnm1l。在细胞水平,人参皂苷Rg3给药可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通过调控降低PFC内炎症因子和线粒相关蛋白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缓解CCI小鼠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慢性神经性疼痛 线粒体 前额叶皮层 CCI P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装石墨尾矿承载性能及沿空留巷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展 杜常博 +2 位作者 高健 易富 石凯龙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3-356,共14页
为分析袋装石墨尾矿的承载特性及破坏机理,验证袋装石墨尾矿柔性墙应用于沿空留巷的可行性。在土工袋半圆边界承载模型的理论基础上,考虑土工袋体积的变化,修正半圆边界模型公式推算;利用PFC^(2D)颗粒流程序,根据直剪试验、拉拔试验确... 为分析袋装石墨尾矿的承载特性及破坏机理,验证袋装石墨尾矿柔性墙应用于沿空留巷的可行性。在土工袋半圆边界承载模型的理论基础上,考虑土工袋体积的变化,修正半圆边界模型公式推算;利用PFC^(2D)颗粒流程序,根据直剪试验、拉拔试验确定石墨尾矿与土工布接触的细观参数,并开展袋装石墨尾矿的单轴压缩数值试验,获得不同因素下袋装石墨尾矿的应力−应变曲线,将理论计算与数值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并从颗粒接触和颗粒运动趋势进一步研究土工袋堆叠体的承载机理和破坏形式;根据某煤矿沿空留巷工作面概况,通过PFC^(2D)颗粒流程序建立纵横交错、横向无缝、横纵交错、纵向无缝排列方式下袋装石墨尾矿柔性墙体,以刚性墙体的运动模拟沿空留巷中顶板的下沉,对4种不同堆叠方式的柔性墙体的承载进行分析,验证袋装石墨尾矿柔性墙体用于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承载过程中,约束形成的张力是影响土工袋承载性能的主要因素,土工袋的初步破坏发生在袋与袋的界面接触处,初步破坏后土工袋堆叠整体并未发生失稳现象,受土工袋侧面约束影响,土工袋整体可继续承载至其侧面断裂;初步破坏处的袋子主要受剪切破坏,完全破坏时土工袋内中心位置的颗粒会产生压缩固结现象;修正后的土工袋半圆边界承载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接近;4种不同排列方式中横纵交错排列方式的柔性墙承载能力最大、沉降最小,满足沿空留巷的顶板下沉位移范围以及在土工袋发生初步破坏前均满足充填体的阻力要求。提出的建模方法和结果可为土工袋柔性墙技术应用于沿空留巷的巷旁支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袋 PFC2D 石墨尾矿 数值模拟 承载能力 沿空留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溜井卸矿与放矿过程颗粒流数值试验分析
12
作者 张骥 刘明宇 +3 位作者 李国平 刘纤纤 张正楠 刘祥鑫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6,共7页
生产溜井作为金属矿山十分重要的巷道,其安全、稳定对矿山稳产影响显著。针对溜井存在的破坏、磨损、堵、喷等问题,采用PFC数值模拟手段,以矿石流动性和井底载荷波动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系统地研究了Y型溜井在不同料位高度条件下的卸矿与... 生产溜井作为金属矿山十分重要的巷道,其安全、稳定对矿山稳产影响显著。针对溜井存在的破坏、磨损、堵、喷等问题,采用PFC数值模拟手段,以矿石流动性和井底载荷波动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系统地研究了Y型溜井在不同料位高度条件下的卸矿与放矿过程。结果表明,卸矿时矿石首次撞击井壁的冲击力最大,对井壁破坏显著;料位高度与矿石流动性及溜井井底载荷波动情况紧密相关,料位高度过小时,贮矿段及底部矿石密实、流动性差;料位高度过大时,矿石则处于不稳定动态载荷状态,井底支护结构所受冲击作用波动较大,溜井易发生破坏;合理料位高度下的矿岩散体流动性好、井底受力状态较为稳定。研究结果对于溜井落矿破坏机理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降低溜井堵、喷和破坏风险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溜井 PFC 料位高度 载荷波动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钻头单齿复合冲击切削破碎花岗岩机理研究
13
作者 刘玉明 李志彬 +5 位作者 刘禹铭 韩雪银 宋学锋 丁意达 王燕飞 刘伟吉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7,共11页
复合冲击破岩技术的研究目前多聚焦于不同钻井参数对破岩效率的影响,而对裂纹扩展及岩屑生成机制的理解仍显不足,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深部地层中复合冲击破岩机理尚不完善的现状,文章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了PDC钻头的单齿复合... 复合冲击破岩技术的研究目前多聚焦于不同钻井参数对破岩效率的影响,而对裂纹扩展及岩屑生成机制的理解仍显不足,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深部地层中复合冲击破岩机理尚不完善的现状,文章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了PDC钻头的单齿复合冲击破碎非均质花岗岩模型,分析了在破碎花岗岩过程中切削深度、冲击幅值、围压、冲击频率以及冲击角度对复合冲击破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复合破岩过程中,岩石经历拉-剪复合破坏,且适宜在切削深度小于0.8mm时使用;轴向冲击频率、幅值大于扭转冲击时能取得较好的破岩效果。在本研究中,扭转与轴向冲击幅值比为0.1~0.3、扭转与轴向冲击频率比为1∶4时破岩效率最高,若综合破岩效率与钻齿寿命,建议采用2∶1的频率比。研究还发现随着冲击角度的增大,复合冲击钻井的能耗呈上升趋势,且在冲角为30°时,破岩效率最高。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复合冲击钻具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花岗岩 岩石切削 冲击破岩 离散元 P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解石墨阳极电化学行为
14
作者 黄义鹏 闵定伟 +1 位作者 杨凤丽 陈功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9-355,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石墨阳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探究氧化铝质量分数和阳极钝化电位的关系,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恒流电解后的阳极表面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电化学反应中间产物类型,探究铝电解中非阳极效应阶段的全氟化碳(简称PFC,主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石墨阳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探究氧化铝质量分数和阳极钝化电位的关系,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恒流电解后的阳极表面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电化学反应中间产物类型,探究铝电解中非阳极效应阶段的全氟化碳(简称PFC,主要包括CF_(4)和C_(2)F_(6))排放机制.结果表明:当氧化铝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3%时,阳极钝化电位从2.4 V(vs. Pt)增加到3.5 V(vs. Pt),这表明氧化铝质量分数对阳极钝化具有显著影响;在所研究的氧化铝质量分数范围内(0~3%),电解后的石墨阳极表面均存在不同结构的C—F键和CFx基团,但当氧化铝质量分数较大(3%Al_(2)O_(3))时,未发现电化学活性低的C—F共价键,而C—O键占比(原子数分数)达到51.07%,这表明氧化铝质量分数对非阳极效应阶段的PFC排放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非阳极效应 PFC C—F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流村2号高位变形体失稳趋势及形态预测
15
作者 丘汉明 李龙起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8,共7页
为研究四川省理县清流村2号高位变形体的破坏演化趋势及可能的失稳运动学特征,结合现场调研、SBAS-InSAR技术、颗粒流等方法开展研究,利用74景Sentinel-1A升轨数据(2014-10至2022-01)获得视线方向的变形时间序列,识别变形体的启动规律... 为研究四川省理县清流村2号高位变形体的破坏演化趋势及可能的失稳运动学特征,结合现场调研、SBAS-InSAR技术、颗粒流等方法开展研究,利用74景Sentinel-1A升轨数据(2014-10至2022-01)获得视线方向的变形时间序列,识别变形体的启动规律和形态特征,再基于PFC3D预测其变形破坏趋势.结果表明:SBAS-InSAR及PFC3D模拟结果与清流村高位变形体失稳及运动学规律高度吻合;斜坡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型;运动过程分为启动阶段、撞击碎屑化阶段和堆积阶段.该研究可为我国其他类似高位变形体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滑坡 破坏趋势 SBAS-InSAR 颗粒流方法(P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Cs在水和底泥中的分布、毒性和去除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欢欢 吴明红 +3 位作者 徐刚 王佳俊 毛雯 安达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2-761,共10页
近年来,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已经在各大河流、海洋和人类血清中被检出,引起世界范围内环境工作者的注意,成为环境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鉴于人体对PFCs的暴露途径主要通过饮用水、饮食和空气/灰尘等方式,对国内外... 近年来,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已经在各大河流、海洋和人类血清中被检出,引起世界范围内环境工作者的注意,成为环境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鉴于人体对PFCs的暴露途径主要通过饮用水、饮食和空气/灰尘等方式,对国内外不同环境介质中全氟化合物的分布状况、毒性及去除工艺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PFCs环境污染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分布状况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M法的直剪作用下不同随机节理倾角岩体尺寸效应研究
17
作者 牙兰开 刘远明 +4 位作者 陈庆芝 王忠星 张策 王义乾 田茂亮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30,共14页
【目的】旨在揭示不同倾角区间的随机节理对岩体破坏特征、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PFC 2D离散元软件的SRM技术,结合分形理论和Monte Carlo方法,对不同尺寸、内嵌随机节理的类岩体进行数值模拟直剪试验。【... 【目的】旨在揭示不同倾角区间的随机节理对岩体破坏特征、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PFC 2D离散元软件的SRM技术,结合分形理论和Monte Carlo方法,对不同尺寸、内嵌随机节理的类岩体进行数值模拟直剪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岩体抗剪强度随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的增大均呈现“S”型非线性特征,且最小值多出现在15°~30°区间,最大值均在60°~75°区间。(2)不同尺寸的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对岩体破坏影响效果相似。低倾角区间出现明显的优势破坏面和次优势破坏面,随着倾角区间增大,其应力集中发生向节理中部转移,两优势破坏面的优势发生转换。(3)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显著影响岩体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的尺寸效应,且对岩体抗剪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大于对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结论】研究了相同尺寸条件下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对节理岩体抗剪强度及破坏特征的影响和不同尺寸条件下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对节理岩体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为岩体力学性质的预测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法 PFC 随机节理 直剪试验 尺寸效应 抗剪强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坐标变化的Boost PFC无模型电流控制
18
作者 杨学良 洪应平 +1 位作者 杨松霖 邓慧慧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11,共5页
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Boost PFC)变换器在中轻载运行时存在电感电流的断续导通模式,在使用无模型电流控制器的过程中,因代数估计器存在滞后性,致使电流控制器无法精确地追踪呈动态变化的电流参考值,最终导致输入电流波形出现畸变以及相... 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Boost PFC)变换器在中轻载运行时存在电感电流的断续导通模式,在使用无模型电流控制器的过程中,因代数估计器存在滞后性,致使电流控制器无法精确地追踪呈动态变化的电流参考值,最终导致输入电流波形出现畸变以及相位偏移的情况。为了提升输入电流波形的质量,基于超局部模型并结合同步旋转坐标系,建立了基于旋转坐标变化的无模型电流控制器,以生成合适的占空比信号并提高对电感电流的跟踪精度。搭建相应的仿真与实验环境,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同时印证相关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对参考电流的跟踪精度,减少了变换器系统的电流谐波,避免了额外的硬件检测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型电流控制 功率因数校正 Boost PFC 坐标变化 超局部模型 同步旋转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岩石材料颗粒流模型的细观参数标定方法研究——半解析查表法(SLT)
19
作者 缪露莉 刘新荣 +2 位作者 傅晏 周小涵 郭雪岩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9-1269,共11页
为了研究类岩石材料颗粒流模型的细观参数标定方法,基于CBM模型,首先进行了理论推导,而后基于大量的数值模拟获得了理论关系式中系数的拟合值,最终形成半解析查表法。研究表明:接触黏结的强度比对数值试件的细观破坏模式有重要影响;代... 为了研究类岩石材料颗粒流模型的细观参数标定方法,基于CBM模型,首先进行了理论推导,而后基于大量的数值模拟获得了理论关系式中系数的拟合值,最终形成半解析查表法。研究表明:接触黏结的强度比对数值试件的细观破坏模式有重要影响;代表性单元体与实际颗粒流模型具有相同的宏、细观参数变化规律,且各系数的理论值与拟合值基本相符;单轴抗压强度、黏聚力与接触黏结强度的较小值min(σ_(cn),τ_(cs))呈较好的线性相关;细观参数的标定是具有明确的先后顺序的。最后通过标定砂岩的细观参数来证实半解析查表法是能够用于快速的完成参数标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PFC) 细观参数 标定方法 类岩石材料 C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电压水中放电致裂煤岩体损伤及裂纹扩展演化规律
20
作者 鲍先凯 乔建龙 +3 位作者 崔广芹 王凌宇 田保龙 王李智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8-263,共16页
为探究组合电压水中放电对煤岩体的损伤作用及裂纹扩展演化规律,在煤岩体钻孔水中(静水压为3 MPa)进行组合电压放电试验,并利用声发射技术(AE)和PFC2D数值模拟分析组合电压放电作用下煤岩体损伤和裂纹发育特征及不同因素对致裂效果的影... 为探究组合电压水中放电对煤岩体的损伤作用及裂纹扩展演化规律,在煤岩体钻孔水中(静水压为3 MPa)进行组合电压放电试验,并利用声发射技术(AE)和PFC2D数值模拟分析组合电压放电作用下煤岩体损伤和裂纹发育特征及不同因素对致裂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电压作用下,AE最大振铃计数、累计振铃计数随着放电次数的增加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组合电压作用下,AE最大振铃计数及累计振铃计数在改变电压时急剧增加,AE最大振铃计数增幅179.6%,累计振铃计数增幅124.3%,振铃计数总量增长趋势比单一电压放电更快。单一放电电压作用下,达到一定放电次数后再次放电基本不再产生新生事件;组合电压可以使AE事件数量在改变电压后急剧增加,新生的事件源幅值更高,分布范围更广,事件的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单一放电。组合电压放电在改变电压时,产生大量新生裂纹,且放电产生的能量被优先用于新生裂纹的扩展,最终放电12次后裂纹相比单一电压放电,产生的主裂纹数量更多,且各主裂纹长度相差较小,更均匀,致裂效果更好。在组合电压放电中,不同电压跃迁次数及电压梯度下的裂纹均是在改变电压时增长增长较多,最终放电12次后各组的裂纹数量相差较小;随着电压跃迁次数及电压梯度的增加,外界输入能量越小,但裂纹增长趋势越快,主裂纹数量越多,长度分布越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电压 水中放电 裂纹扩展演化 PFC2D 致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