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工程菌株合成2-苯乙醇
1
作者 赵广荣 马士委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7-974,共8页
2-苯乙醇是一种芳香醇,作为一种关键的平台化合物,主要用于合成苯乙醇苷药物,这类药物在治疗帕金森病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2-苯乙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前期构建的产L-苯丙氨酸的E... 2-苯乙醇是一种芳香醇,作为一种关键的平台化合物,主要用于合成苯乙醇苷药物,这类药物在治疗帕金森病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2-苯乙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前期构建的产L-苯丙氨酸的Escherichia coli BW25113 BTR19工程菌为出发菌株,通过代谢工程策略优化人工途径,降低中间产物积累,评价工程菌利用廉价的葡萄糖发酵生产2-苯乙醇的能力.进一步通过筛选苯丙酮酸脱羧酶、优化培养条件等策略提高大肠杆菌细胞工厂发酵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相较于出发菌株,工程菌EMSW103在摇瓶中合成2-苯乙醇的产量达到190 mg/L,而通过引入抗反馈抑制的AroG^(D146N)和Phe^(AT326P)的工程菌EMSW109将2-苯乙醇的产量提高到了280 mg/L.然后将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包括温度、转速、组分等内容,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得到了优化后的培养基条件.工程菌EMSW110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作为原料能够生产出947 mg/L的2-苯乙醇,增幅为初始培养基的1.43倍.通过代谢工程策略和发酵过程优化,提高大肠杆菌合成2-苯乙醇能力的同时,挖掘出一个大规模地利用生物质原料发酵生产2-苯乙醇的潜力宿主,为生产2-苯乙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合成生物学 生物技术 2-苯乙醇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香酵母生物转化法合成2-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晴 毛银 +1 位作者 赵运英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8,共7页
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味的芳香族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和医药等领域中。该研究利用从发酵酱醪中筛选出的一株野生型生香酵母-贝酵母,通过生物转化方法探索了该生香酵母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葡萄糖、底物L-... 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味的芳香族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和医药等领域中。该研究利用从发酵酱醪中筛选出的一株野生型生香酵母-贝酵母,通过生物转化方法探索了该生香酵母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葡萄糖、底物L-苯丙氨酸、无氨基酵母氮源及其他无机盐等成分构建生物转化体系,建立了适用于该生香酵母生产2-苯乙醇的转化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该生香酵母转化48 h后2-苯乙醇的产量最高,为2.89 g/L。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转化体系中碳源、氨基受体α-酮戊二酸和离子混合营养液的浓度,2-苯乙醇的浓度提高了67%。最后,通过优化转化体系的pH、温度和溶氧等条件使得2-苯乙醇的质量浓度达到了6.05 g/L,较初始转化条件提高了109%。该方法所获2-苯乙醇不仅具有天然产物的属性和安全性,且其产量和转化率高,工艺也具有周期短和成本低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香酵母 生物转化 2-苯乙醇 L-苯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苯乙醇苷抗小鼠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郝梅 李红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4,327,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Cistanche phenylethanol glycosides,CPhGs)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CPhGs高剂量组(7... 本研究旨在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Cistanche phenylethanol glycosides,CPhGs)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CPhGs高剂量组(700 mg/kg)、CPhGs中剂量组(350 mg/kg)、CPhGs低剂量组(175 mg/kg)和氟西汀组(15 mg/kg)。给予相应药物干预4周后,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神经递质水平、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和炎症介质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分析小鼠海马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密度,以及类Toll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PhGs能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提高糖水偏好率和减少不动时间,显著增强了小鼠血清中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抑制海马中炎症介质和因子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CPhGs可增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抑制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CPhGs减少炎症小体形成的作用机制是降低海马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综上所述,CPhGs对CUM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与抑制神经炎症反应,该研究为其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苯乙醇苷 抑郁 神经炎症反应 星形胶质细胞 TLR4/NF-κB/NLRP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2-苯乙醇及其糖苷含量与相关基因的表达
4
作者 史先鹏 宋敏 +3 位作者 武丞宇 刘立锋 程斐 马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07-214,共8页
以4个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品种(千禧、小红、T7、釜山88)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测定果实中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基于系统进化分析筛选潜在的... 以4个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品种(千禧、小红、T7、釜山88)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测定果实中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基于系统进化分析筛选潜在的糖基转移酶(UGT)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其表达模式,探究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间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均表现为千禧>小红>T7>釜山88,其中,千禧中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906.69、5590.26 ng/g,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筛选出20个SlUGT基因,其中,SlUGT42、SlUGT54、SlUGT103、SlUGT104和SlUGT105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呈增加趋势。SlUGT103、SlUGT104、SlUGT105在千禧中表达水平最高,同时其2-苯乙醇及糖苷含量也达到最高水平;SlUGT103的相对表达量与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SlUGT104的相对表达量与2-苯乙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lUGT103和SlUGT104是催化2-苯乙醇糖基化反应的关键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2-苯乙醇 糖苷 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 含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2-苯乙醇菌株筛选及其在米香型白酒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群 张龙 +7 位作者 李锐 林斌 唐洁 吴金燕 江威 杨生智 杨强 陈申习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106,共7页
为提升米香型白酒风味,该研究通过嗅闻法初筛及发酵复筛,从菌种库和米香型白酒醪液中筛选高产2-苯乙醇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对其耐受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菌株产2-苯乙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 为提升米香型白酒风味,该研究通过嗅闻法初筛及发酵复筛,从菌种库和米香型白酒醪液中筛选高产2-苯乙醇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对其耐受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菌株产2-苯乙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2-苯乙醇的菌株15号,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耐受pH=3、40℃高温、12%的乙醇、0.5%乙酸和10 g/L NaCl。利用该菌株酿造米香型白酒,使白酒中2-苯乙醇含量提高5%;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产2-苯乙醇最佳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00 g/L,酵母浸粉5 g/L,L-苯丙氨酸25 g/L,硫酸镁0.5 g/L,磷酸二氢钾5 g/L,在该优化条件下,菌株15号产2-苯乙醇质量浓度达1.77 g/L,显示出该菌株在米香型白酒风味改善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米香型白酒 酿酒酵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苯乙醇在烟草秸秆活性炭上的吸附及缓释性能
6
作者 许克静 刘向真 +7 位作者 刘语煊 马一琼 郝辉 张智轩 方志辉 梁淼 陈小龙 张峻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以烟草废弃秸秆为碳源,选择3种活化时间(60、75、90 min),采用热解活化法制备烟草秸秆活性炭(TSAC60、TSAC75、TSAC90),利用制备的3种活性炭(TSAC)研究其对β–苯乙醇的吸附和释放行为,并采用动力学模型分析孔隙结构对β–苯乙醇吸附和... 以烟草废弃秸秆为碳源,选择3种活化时间(60、75、90 min),采用热解活化法制备烟草秸秆活性炭(TSAC60、TSAC75、TSAC90),利用制备的3种活性炭(TSAC)研究其对β–苯乙醇的吸附和释放行为,并采用动力学模型分析孔隙结构对β–苯乙醇吸附和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活化时间下制备的3种TSAC孔隙结构有差异,当活化时间从60 min增至90 min时,微孔率由66.39%降低至24.81%;TSAC对β–苯乙醇的负载均以物理吸附为主,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TSAC60对β–苯乙醇的平衡吸附率最高,为101.49%,但吸附速率常数最小;TSAC负载的β–苯乙醇热稳定性增加,其中TSAC60对β–苯乙醇的缓释效果最明显,Page模型可较好地描述β–苯乙醇的非等温热释放过程;β–苯乙醇从3种TSAC中释放的过程均符合Korsmeyer–Peppas模型,等温释放过程均以Fick扩散为主,TSAC60中β–苯乙醇在35d时的释放率为27.34%;TSAC中的微孔结构是影响其对β–苯乙醇吸附和缓释性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秸秆 活性炭 β–苯乙醇 吸附 缓释 热稳定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基催化剂对苯乙酮选择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贺友 迟姚玲 +3 位作者 董浩 林世静 李嘉璐 张谦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38,144,共5页
以六水合硝酸镍和九水合硝酸铝为前驱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以氧化铝为载体、Ni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粉末;经过催化剂挤条、干燥、焙烧得到相应的固体催化剂。同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该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反应... 以六水合硝酸镍和九水合硝酸铝为前驱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以氧化铝为载体、Ni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粉末;经过催化剂挤条、干燥、焙烧得到相应的固体催化剂。同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该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反应液体空速、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对苯乙酮选择加氢的影响,并利用XRD、BET、H_(2)-TPR、压汞仪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反应温度为70℃、反应液体空速为2.5 h^(-1)、反应压力为5 MPa时,苯乙酮转化率和α-苯乙醇的选择性均高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酮 Α-苯乙醇 NI基催化剂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AMS测定两种寄主肉苁蓉中6种苯乙醇苷成分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安青 郭晔红 +1 位作者 安芳芳 马桃桃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建立HPLC-QAMS同时测定梭梭-肉苁蓉和四翅滨藜-肉苁蓉醇提液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肉苁蓉苷A、管花苷A和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的含量。HPLC法测定6种苯乙醇苷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方法学考察RSD... 建立HPLC-QAMS同时测定梭梭-肉苁蓉和四翅滨藜-肉苁蓉醇提液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肉苁蓉苷A、管花苷A和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的含量。HPLC法测定6种苯乙醇苷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方法学考察RSD均<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16%~100.203%,RSD为1.645%~2.602%。以松果菊苷为内参物,计算其它5个成分的RCF分别为0.8839、1.0038、0.7510、0.8430和0.8515。利用RCF计算两种寄主肉苁蓉6种苯乙醇苷成分含量,QAMS与ESM测得的两种寄主肉苁蓉各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建立的HPLC-QAMS测定肉苁蓉醇提取液中6种苯乙醇苷成分的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其质量控制及药效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高效液相色谱 一测多评法 苯乙醇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尼亚反应合成全氘代-α-苯乙醇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林 谢如刚 +1 位作者 刘维铭 高文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14-616,共3页
以重水 (D2 O)及电石 (CaC2 )为原料 ,先制得氘代乙醛 (CD3CDO) ;氘代苯则与溴和金属镁反应生成氘代苯基溴化镁 (C6D5MgBr)。CD3CDO再与C6D5MgBr进行格林尼亚反应 ,并用酸性重水溶液水解 ,最终制得氘代率xD≈ 99%的全氘代 α 苯乙醇 (C... 以重水 (D2 O)及电石 (CaC2 )为原料 ,先制得氘代乙醛 (CD3CDO) ;氘代苯则与溴和金属镁反应生成氘代苯基溴化镁 (C6D5MgBr)。CD3CDO再与C6D5MgBr进行格林尼亚反应 ,并用酸性重水溶液水解 ,最终制得氘代率xD≈ 99%的全氘代 α 苯乙醇 (C6D5—CDODCD3) ,产率 71.2 % (以氘代溴苯计 )。作者介绍了以D2 O、CaC2 及C6D6为原料制备C6D5—CDODCD3 的合成工艺及采用内标相对摩尔校正因子氢核磁共振波谱 (1HN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尼亚反应 氚代-α-苯乙醇 氚代率 表征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苯乙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赵修报 唐育岐 刘天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共4页
β-苯乙醇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香味物质,在食品、化妆品、烟草和日化用品中添加β-苯乙醇对其他香气成分有增效作用。该文综述了β-苯乙醇来源,提取与检测,生产方法,并对β-苯乙醇的代谢机理及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Β-苯乙醇 来源 生产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的β-苯乙醇 被引量:13
11
作者 诸葛庆 李博斌 +2 位作者 郑云峰 葛乐勇 刘兴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75-177,共3页
建立一种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β-苯乙醇的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SynergiHrdro-RPC18(4.6mm×250mm,4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50:50,V/V),流速1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0nm,对黄酒中的β-苯乙醇进行检测。结果表... 建立一种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β-苯乙醇的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SynergiHrdro-RPC18(4.6mm×250mm,4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50:50,V/V),流速1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0nm,对黄酒中的β-苯乙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5.00~30.00mg/L添加量范围内,回收率水平在99.5%~9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6%(n=6),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L,线性范围为0.5~50mg/L(r=0.9999),测定结果与标准气相色谱方法基本相同。所建立的方法可以作为黄酒中β-苯乙醇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酒 Β-苯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中2-苯乙醇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荣绍丰 付艳丽 +1 位作者 王涛 何新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3-697,共5页
从5种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吸附量大的树脂HZ816。研究了HZ816树脂影响吸附及解吸的因素,得出结论如下:HZ816树脂对2-苯乙醇平衡吸附量为151.3 mg/g,最佳吸附pH值为5.1,吸附为快速平衡过程,1.5 h内即达到吸附平衡。通过静态平衡实验及等温... 从5种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吸附量大的树脂HZ816。研究了HZ816树脂影响吸附及解吸的因素,得出结论如下:HZ816树脂对2-苯乙醇平衡吸附量为151.3 mg/g,最佳吸附pH值为5.1,吸附为快速平衡过程,1.5 h内即达到吸附平衡。通过静态平衡实验及等温线方程,得出HZ816树脂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不同温度下,HZ816树脂随温度的升高对2-苯乙醇的吸附量下降,表明它对2-苯乙醇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最佳洗脱剂为无水乙醇,3倍树脂床体积的洗脱液可基本上将2-苯乙醇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而且洗脱峰集中,无明显拖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大孔树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 被引量:9
13
作者 汪琨 沈情佳 +2 位作者 魏秀燕 朱廷恒 崔志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对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发酵工艺中的pH、溶氧水平和补糖方式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调节和控制pH值;在细胞生长阶段维持较高的溶氧,在稳定期降低溶氧量对2-苯乙醇的合... 对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发酵工艺中的pH、溶氧水平和补糖方式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调节和控制pH值;在细胞生长阶段维持较高的溶氧,在稳定期降低溶氧量对2-苯乙醇的合成具有显著促进;通过补糖方式逐步添加葡萄糖有利于提高2-苯乙醇的产量。在优化的培养工艺条件下,2-苯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为4.1 g/L,已是目前报道的酿酒酵母能够耐受的最大浓度,摩尔转化率为7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2-苯乙醇 培养工艺 发酵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AS 2.1182发酵产β-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荣绍丰 付艳丽 +3 位作者 何艳 陈杰 肖作兵 李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73,77,共6页
以1株酿酒酵母AS2.1182生物转化生产天然香料β-苯乙醇,通过摇瓶发酵对相关单因素条件进行试验,针对影响产β-苯乙醇的主要因素,再采用MINITAB软件,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进行工艺条件优化,优化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9.62g/L... 以1株酿酒酵母AS2.1182生物转化生产天然香料β-苯乙醇,通过摇瓶发酵对相关单因素条件进行试验,针对影响产β-苯乙醇的主要因素,再采用MINITAB软件,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进行工艺条件优化,优化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9.62g/L、L-苯丙氨酸8g/L,KH2PO40.5g/L,MgSO40.5g/L,豆粕粉加入量6.18g/L,接种量4.33%,在28℃,转速200r/min条件下发酵90h后,采用HPLC分析β-苯乙醇含量可以达到3.26g/L,相对优化前提高了14.38%。分析等高线图得出,豆粕粉加入量与接种量、豆粕粉加入量与葡萄糖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而葡萄糖浓度与接种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苯乙醇 L-苯丙氨酸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黄酒酵母和酿酒原料对黄酒中β-苯乙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5
作者 陈双 罗涛 +2 位作者 徐岩 范文来 赵光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6,共4页
采用新建立的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发酵液中β-苯乙醇含量,比较了不同酵母菌种及不同原料对黄酒酿造过程中β-苯乙醇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地区黄酒酵母的β-苯乙醇合成能力要明显高于上海地区黄酒酵母菌;不同酿酒原... 采用新建立的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发酵液中β-苯乙醇含量,比较了不同酵母菌种及不同原料对黄酒酿造过程中β-苯乙醇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地区黄酒酵母的β-苯乙醇合成能力要明显高于上海地区黄酒酵母菌;不同酿酒原料对β-苯乙醇的产生也有较大影响,高粱玉米等非稻米原料发酵生成β-苯乙醇的含量要高于稻米原料,β-苯乙醇产量与原料中苯丙氨酸含量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Β-苯乙醇 液-液微萃取 酵母菌 酿酒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2-苯乙醇含量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虹 梅建凤 陈蔚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4-136,共3页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2-苯乙醇含量的方法。用正庚烷萃取待测样品中的2-苯乙醇,然后直接测定正庚烷溶液258nm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可直接计算出发酵样品中2-苯乙醇含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19g/L,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0....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2-苯乙醇含量的方法。用正庚烷萃取待测样品中的2-苯乙醇,然后直接测定正庚烷溶液258nm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可直接计算出发酵样品中2-苯乙醇含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19g/L,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0.4%,变异系数为1.66%。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紫外分光光度法 发酵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转化生产天然香料2-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成涛 孙宝国 +2 位作者 曹雁平 王静 张慧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41,43,共5页
研究了酵母菌催化转化制备天然香料2-苯乙醇的方法。从45株酵母菌中筛选出一株产2-PE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J,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其培养基,同时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发酵液中底物和产物方法。采... 研究了酵母菌催化转化制备天然香料2-苯乙醇的方法。从45株酵母菌中筛选出一株产2-PE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J,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其培养基,同时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发酵液中底物和产物方法。采用油酸和PPG-1500原位产物转移发酵技术,2-PE的产量达到2.21 g/L,比单水相发酵摩尔转化率提高了8.6%,部分克服了高浓度2-PE对酵母细胞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酵母菌 生物转化 产物原位转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苯乙醇耐受性高产酵母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19
18
作者 崔志峰 车智博 +1 位作者 杨霄 沈情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27-430,共4页
2-苯乙醇对酵母的抑制作用是生物法合成2-苯乙醇的瓶颈之一,研究酵母对2-苯乙醇耐受性有可能使2-苯乙醇产量大幅提高.通过用紫外诱变等方法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WY132进行诱变育种,获得了10株2-苯乙醇耐受性菌株.对耐... 2-苯乙醇对酵母的抑制作用是生物法合成2-苯乙醇的瓶颈之一,研究酵母对2-苯乙醇耐受性有可能使2-苯乙醇产量大幅提高.通过用紫外诱变等方法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WY132进行诱变育种,获得了10株2-苯乙醇耐受性菌株.对耐受性突变酵母菌株的2-苯乙醇耐受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其中CWY132-10菌株的耐受性和产量都较高,耐受性较原始菌株提高了50%,产量提高了9.1%,摩尔转换率达到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2-苯乙醇 耐受性 诱变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生物转化2-苯乙醇工艺优化及耐高温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牛明福 李亚恒 +1 位作者 陈金帅 李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0,共6页
以耐高温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LY1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分析培养基主要成分L-苯丙氨酸、碳源、氮源等对天然香料2-苯乙醇合成的影响,优化结果为:L-苯丙氨酸8.39 g/L,蔗糖43.25 g/L,酵母浸粉6.68 g/L,2-苯乙醇产量达到1.450... 以耐高温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LY1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分析培养基主要成分L-苯丙氨酸、碳源、氮源等对天然香料2-苯乙醇合成的影响,优化结果为:L-苯丙氨酸8.39 g/L,蔗糖43.25 g/L,酵母浸粉6.68 g/L,2-苯乙醇产量达到1.450 g/L,较优化前提高了51.0%。进一步对LY1菌株进行耐受性能和高温发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36℃时对2-苯乙醇耐受的质量浓度为2.0 g/L,42℃高温时为1.5 g/L,合成2-苯乙醇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8~32℃,42℃时2-苯乙醇产量为0.809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2-苯乙醇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丁香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军锋 焦华 +1 位作者 王金兰 张树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17-619,共3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树皮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共分出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lariciresinol(1)、β-谷甾醇葡萄糖苷(2)、3,4-二羟基苯乙醇(3)、对羟基苯乙醇葡萄糖...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树皮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共分出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lariciresinol(1)、β-谷甾醇葡萄糖苷(2)、3,4-二羟基苯乙醇(3)、对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4)、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5)和(8E)-n櫣zhenide(6)。其中化合物1、2、4、5、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 羟基苯乙醇 (+)-lariciresinol (8E)-nüzhen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