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王天义 吴军 张宏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6-1870,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检测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血...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检测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IB)、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血小板聚集率、FIB、炎性因子降低(P<0.05),APTT、PT、TT延长(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内瘘管径、血流量减小进程,维持内瘘畅通,缓解血小板聚集和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吲哚布芬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介入放射学(CA和PTCA)所致患者辐射剂量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白玫 刘彬 +1 位作者 郑钧正 彭明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76-1881,共6页
目的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介入放射学中心为现场,着重选取介入放射学中较常实施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和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这两种医疗实践所致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探索临床介入放射学实践中较... 目的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介入放射学中心为现场,着重选取介入放射学中较常实施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和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这两种医疗实践所致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探索临床介入放射学实践中较为恰当的监控方法。方法现场调查监测两种介入放射学实践所致患者的面积剂量乘积(DAP)和介入参考点的累积剂量(CD)等,样本积累了CA患者84例,PTCA患者51例;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技术的PCXMC软件,根据现场在线监测的DAP和CD值数据,估算患者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水平。运用热释光(TLD)剂量测量方法进行人体模型模拟实验研究,测量体内主要器官的吸收剂量,并与软件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DAP和CD值采用软件估算得到的器官吸收剂量值与TLD测量的器官吸收剂量相比较,经配对t检验,检验结果P>0.05。对于PTCA,所监测的DAP范围为16423mGy·cm2至161973mGy·cm2,介入参考点处的累积剂量CD值为287mGy至2883mGy,有效剂量为2.3mSv至20.1mSv。对于CA,所监测的DAP范围为7611mGy·cm2至60538mGy·cm2,CD范围从120·0mGy至1016.0mGy,有效剂量为1·1mSv至6.9mSv。所得CA患者有效剂量与DAP值的转换系数为0.114mSv·Gy-1·cm-2至0.139mSv·Gy-1·cm-2;PTCA患者有效剂量与DAP值的转换系数为0.124mSv·Gy-1·cm-2至0.142mSv·Gy-1·cm-2。依据软件估算得到的介入患者各器官平均剂量水平和在线监测的CD值,还建立两种介入放射学实践所致患者器官剂量与CD值的转换系数。结论采用在线监测的DAP和CD值作为介入放射学实践所致患者辐射剂量的表征量,可以比较方便快捷地估算出患者有关器官的吸收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为介入放射学实践及时提供患者受照的辐射剂量学信息,有利于指导和加强介入放射学中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并且提供了建立相应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表征量和参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介入放射学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A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与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志健 张如升 +4 位作者 张馥敏 张寄南 马根山 朱铁兵 王连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心肌的可能影响。方法 对 173例PT CA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随访各例远期心脏事件。结果  42例术前cTnI正常 ,术后升高 ;8...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心肌的可能影响。方法 对 173例PT CA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随访各例远期心脏事件。结果  42例术前cTnI正常 ,术后升高 ;84例术前、术后均正常 ;47例术前、术后均升高。 1例CK MB术前术后均升高 ,10例CK MB术后增高。血清cTn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压力、次数、支架植入数、造影剂用量及术中胸痛发生有关 (P <0 .0 5 )。 16 2例在平均 2 1个月的随访期中 ,2 6例发生心脏事件 ,各组间远期心脏事件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用cTnI监测PTCA术患者心肌损伤较CK MB更敏感和特异 ;PTCA造成的心肌损伤与操作有关 ,但并不影响PTCA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肌钙蛋白 心脏事件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TCA后冠脉循环TNF-α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杜荣增 吴宗贵 +2 位作者 黄佐 黄高忠 张国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5-186,共2页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对冠脉循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检测 PTCA前后冠状窦 (CS)及股动脉 (AO)血浆 TNF-α水平。 结果 :与 PTCA前相比 ,术后即刻 AO血浆 TNF-α水平升高 [...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对冠脉循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检测 PTCA前后冠状窦 (CS)及股动脉 (AO)血浆 TNF-α水平。 结果 :与 PTCA前相比 ,术后即刻 AO血浆 TNF-α水平升高 [(15 .86± 3.75 ) U / ml对 (4 1.32± 4.36 ) U / ml,P<0 .0 1],而术后即刻 CS血浆 TNF-α水平升高更为显著 [(16 .72± 4.14) U/ ml对 (96 5 .6 1± 6 .2 5 ) U / ml,P<0 .0 1]。术后 2 4h AO血浆 TNF-α[(18.32± 5 .12 ) U / ml]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 5 )。结论 :术后血浆 TNF-α活性增高可能与 PTCA时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有关 ,TNF-α是否参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再狭窄 冠心病 ptca冠脉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PTCA支架置入后心肌功能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庄磊 王新房 +7 位作者 谢明星 王瑶 费洪文 杨颖 黄润青 王静 卢晓芳 杨亚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PTCA支架置入前后局部心肌运动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狭窄接受PTCA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2 7例 ,分别于治疗前 1天、治疗后 1周...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PTCA支架置入前后局部心肌运动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狭窄接受PTCA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2 7例 ,分别于治疗前 1天、治疗后 1周及 1个月测量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 (PSMV)、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PDMV)。另外测量 2 0例正常人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 (PSMV)、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PDMV)作为对照。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冠心病组治疗前 1天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PSMV、PDMV明显减低 (心尖段除外 ) ;治疗后 1个月室壁运动速度减低节段除前壁中段及前间隔中段PSMV及PDMV达到正常值 ,其余节段仍低于正常对照组 ;②冠心病组治疗前后比较 :上述速度减低节段治疗后 1周 ,PSMV及PDMV明显增快 ;治疗后 1个月继续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心室功能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PTCA及支架安置术患者综合心理干预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沈晓颖 周郁秋 +2 位作者 刘映辉 丛深 韩秀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PTCA及支架安置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介入诊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因人而宜实施... 目的探讨PTCA及支架安置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介入诊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因人而宜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包括信息干预、心理护理、情绪疏导、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等),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分值、抑郁分值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心率及收缩压的动态变化差异显著(P<0.01),且对照组较干预组的变化幅度为大。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缓解心脏介入诊疗术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稳定心率、血压,降低不适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调节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ptca 支架安置术 综合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PTCA术老年患者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皎皎 魏芳 +1 位作者 宋蕾 陈士巧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7-9,12,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rogressive musc le relaxation,PMR)对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 inal coronart angiop lasty,PTCA)术老年患者的作用。方法将77例PTCA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rogressive musc le relaxation,PMR)对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 inal coronart angiop lasty,PTCA)术老年患者的作用。方法将77例PTCA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PMR,2次/d。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焦虑状态及术后的不适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PMR可明显提高PTCA术老年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ptca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PTCA对其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晓明 杨希立 +1 位作者 肖长华 李健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其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对CAG阳性组于PTCA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AECG监测并随访观察心功...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其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对CAG阳性组于PTCA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AECG监测并随访观察心功能与HRT的关系,分别计算各阶段HRT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值。结果CAG阳性组TO和TT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或0.001),TS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TO和TT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或<0.001),而TS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P<0.001);PTCA术后第1天单支或多支病变组TO、TS和T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术后随访左心功能不全组HRT现象均较无左心功能不全组明显减弱(P<0.05或<0.001)。结论HR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TCA术后HRT明显改善,后期的心功能不良是影响HRT现象减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率震荡 动态心电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昔单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术缺血危险性的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陶军 刘磊 +2 位作者 杨惜泉 马虹 Vieeca M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中应用的安全性 ,合理性和对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 0例胸痛小于 2h施行直接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 目的 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中应用的安全性 ,合理性和对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 0例胸痛小于 2h施行直接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 30例和阿昔单抗组 30例 ,对照组静脉注射常规剂量肝素 10 0U/kg ,阿昔单抗组静脉注射小剂量肝素 70U/kg和阿昔单抗 0 .2 5mg/kg,随后以阿昔单抗 10 μg/min持续静脉滴注 12h ,观察 30d时两组死亡率、心肌梗死、再次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术和出血发生率。结果 随访 30d ,两组均未见出血并发症 ,对照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 10 %;阿昔单抗组无 1例死亡 ,也未发生心肌梗死和施行再次冠脉血运重建术。结论 在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中 ,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安全合理的 ,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 ,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阿昔单抗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通胶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PTCA术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以席 李全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203-2206,共4页
目的:观察便通胶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便秘及心血管事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观察便通胶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便秘及心血管事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便通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便秘发生率、便秘症状评分、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最大心肌耗氧增加量、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便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心肌耗氧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血管事件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术后便秘有预防作用,从而降低排便时最大心肌耗氧量,有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趋势,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急性心肌梗死 ptca 便通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A/Stent术后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Ⅲ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智平 郭静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Stent)后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 - 的变化。方法 选择行 PTCA/ Stent术病人 6 7例 ,按该手术常规方法行介入治疗 ,术中及术后均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测定每例病人术前、术后...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Stent)后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 - 的变化。方法 选择行 PTCA/ Stent术病人 6 7例 ,按该手术常规方法行介入治疗 ,术中及术后均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测定每例病人术前、术后 16 h及术后 1周纤维蛋白原含量及抗凝血酶 - 活性。结果 术后 16 h抗凝血酶 - 活性降低 ,术后 1周时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结论 凝血功能增强与使用肝素有关 ,建议术后缩短肝素使用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a STENT 术后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中的诊断性能研究
12
作者 贾硕 程功 +4 位作者 关蕾 冯盼盼 许百灵 方伟 张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2-1127,共6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能研究较少。目的评估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在PCI后合并CMD患者的诊断性能。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因冠心病行PCI后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住院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通过温度/压力导丝测算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筛选出FFR>0.8且术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的患者共20例,共60条血管纳入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IMR与CFR的相关性。以IMR为金标准,绘制CFR诊断CM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20例CMD患者纳入研究,男15例,女5例,患者平均年龄(64.2±9.3)岁。纳入的60条血管中有21条为左前降支,17条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22条为右冠状动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R与CFR呈负相关(r=-0.526,P<0.001)。CFR诊断CMD的AUC为0.840(95%CI=0.716~0.964),截断值为1.985。结论SPECT在PCI后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可作为诊断PCI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患者是否存在CMD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微循环障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A围手术期硫氮酮对血小板活性和钙动力学的影响
13
作者 戴禾敏 陈君柱 +4 位作者 陶谦民 朱建华 张芙荣 郑良荣 邱原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86-1289,共4页
目的 :研究硫氮  酮对内皮损伤后血小板激活的影响及与胞浆Ca2 + 浓度的关系。方法 :35例拟行PTCA治疗的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 (C)组和硫氮 艹卓 酮治疗 (D)组 ,由冠状静脉窦和外周静脉采血 ,检测围术期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和胞浆Ca... 目的 :研究硫氮  酮对内皮损伤后血小板激活的影响及与胞浆Ca2 + 浓度的关系。方法 :35例拟行PTCA治疗的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 (C)组和硫氮 艹卓 酮治疗 (D)组 ,由冠状静脉窦和外周静脉采血 ,检测围术期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和胞浆Ca2 + 浓度。并在体外研究不同浓度硫氮 艹卓 酮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全血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结果 :C组首次球囊扩张后 5min、10min和PTCA后 10min时GPⅡb/Ⅲa表达和 [Ca2 + ]i明显升高 ,而D组未见升高。高于治疗浓度的硫氮 艹卓 酮 (2 0 0 μg/L以上 )显著抑制GPⅡb/Ⅲa表达。 结论 :硫氮 艹卓 酮和阿司匹林 /抵克力得联合治疗可防止常规阿司匹林 /抵克力得治疗时发生的血小板激活。硫氮 艹卓 酮抗血小板作用可能是抑制[Ca2 + ]i升高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 地尔硫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注射腺苷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术中无再流的发生(英文)
14
作者 陈绍良 袁争白 +5 位作者 叶飞 方五旺 宋杰 查铭凡 陈怀沁 Tamari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TCA术中无再流现象发生的影响。方法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腺苷组 (5 1例 )和非腺苷组 (2 8例 ) ,腺苷给药方法为在每次球囊扩张前及其后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 2 4~4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TCA术中无再流现象发生的影响。方法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腺苷组 (5 1例 )和非腺苷组 (2 8例 ) ,腺苷给药方法为在每次球囊扩张前及其后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 2 4~4 8μg。结果 非腺苷组有 8例出现无血流(2 8.6 %) ,腺苷组有 3例出现无血流 (5 .9%)。注射腺苷患者未见明显合并症。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PTCA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安全有效 ,无再流发生率显著降低 ,因此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腺苷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无再流现象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监测PTCA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
15
作者 曹军英 蒋苏齐 +1 位作者 王家祥 陈晓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225-226,共2页
目的 探讨PTCA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特点。方法  3 0例PTCA术后患者 ,穿刺部位发现包块和 /或听诊有血管杂音 ,常规彩超检查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及血管周围组织。结果 14例单纯血肿 ;5... 目的 探讨PTCA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特点。方法  3 0例PTCA术后患者 ,穿刺部位发现包块和 /或听诊有血管杂音 ,常规彩超检查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及血管周围组织。结果 14例单纯血肿 ;5例假性动脉瘤 ;2例血肿伴深静脉血栓形成 ;1例动静脉瘘 ;8例动脉硬化改变 (股总动脉、股浅动脉内大量斑块沉积 )。结论 PTCA术后穿刺部位的各种并发症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方面有特征性改变 ;CDFI在诊断及随访各种并发症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ptca 并发症 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PTCA术中球囊反复充盈时体表心电图ST段的改变
16
作者 蒋宝琦 王伟民 +3 位作者 于江宏 陈步星 吴淳 刘喜荣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了解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人类心脏能否被预适应。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行PTCA术治疗25例临床资料,并比较第1、2两次球囊充盈扩张时体表心电图ST段变化。结果:尽管第2次球囊扩张时限比第1次长10,4S(P<0.05),... 目的:了解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人类心脏能否被预适应。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行PTCA术治疗25例临床资料,并比较第1、2两次球囊充盈扩张时体表心电图ST段变化。结果:尽管第2次球囊扩张时限比第1次长10,4S(P<0.05),但球囊第2次充盈时心电图ST段变化比第1次的小2mm(P<0.05)。结论:PTCA术中球囊充盈扩张所致短暂缺血可能使心脏对缺血的耐受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ptca 心肌缺血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心率变异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林林 雷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21-1122,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有无差异及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对HRV的影响。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中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技术 ,对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在PTCA术前、术后 1周及 6个月的自主神经活... 目的 观察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有无差异及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对HRV的影响。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中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技术 ,对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在PTCA术前、术后 1周及 6个月的自主神经活性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单支病变 2 3例 ,双支病变 2 7例 ,三支病变 18例。结果  (1)PTCA术后 1周HRV较术前有所改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 6个月HRV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PTCA术前、术后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各组间HR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的改变可能与神经体液因素对窦房结功能的调控失衡有关 ,而与冠脉病变支数无关。PTCA术后远期HRV显著改善 ,其机制可能与PTCA术改善患者心肌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及再置管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卜泉东 栾弘 +3 位作者 牛立园 徐岩 张岩 王曰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966,共6页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TCC留置相关中心静脉病变患者13例。TCC留置中位时间35.2个月(6~70个月)。在加硬导丝支撑下拔除失功导管并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PTA开通中心静脉并原位或异位置入新TCC。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原TCC顺利拔除,1例因导管粘连严重,拔除失败。中心静脉狭窄包括右颈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和右髂静脉,行PTA后均成功置入新TCC,未行支架植入。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3.1个月(6~48个月),通路功能正常。结论 DSA下PTA开通TCC相关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置入新TCC导管,能够为TCC后失功患者重新建立透析通路,延长通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中心静脉狭窄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血液透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对PTCA后早期病变血管的舒张作用
19
作者 胡健 张月兰 +1 位作者 吕文 曾定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P物质(SP)对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病变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方法:对19名冠心病患者于PTCA后第一天进行不同剂量SP(13.5ng、40.0ng和135.0ng)负荷冠脉造影... 目的:探讨P物质(SP)对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病变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方法:对19名冠心病患者于PTCA后第一天进行不同剂量SP(13.5ng、40.0ng和135.0ng)负荷冠脉造影,并分别与生理盐水和硝酸甘油的冠脉造影结果相对照。采用密度测量法测量冠脉狭窄段和缺血段管腔直径。结果:各SP剂量组内狭窄段血管舒张效应差,SP40.0ng组和135.0ng组对缺血段血管的舒张幅度较狭窄段明显,差异显著(P<0.05和P<0.01)。除SP13.5ng组外,其它不同SP剂量组的冠脉缺血段均表现出良好的舒张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P<0.01)。结论:PTCA后早期SP对病变血管具有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tca P物质 血管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江伟 丁小明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肾移植供受者评估标准、器官获取保存方案、手术技术等不断进步,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是肾移植较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移植物丢失及受者死亡,严重影响肾移植效果。因此,本文就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 随着肾移植供受者评估标准、器官获取保存方案、手术技术等不断进步,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是肾移植较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移植物丢失及受者死亡,严重影响肾移植效果。因此,本文就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包括血管狭窄、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血管破裂、血栓等的发生概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并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诊治情况,总结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的诊疗策略,以期为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疗效和受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血管并发症 血管狭窄 动脉夹层 假性动脉瘤 血栓 供者来源性感染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