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瘘道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陆光生 文辉清 刘衍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1期44-46,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瘘道形成情况及其与时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缩短PTCS治疗间期的可行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猪为实验动物,同法开腹逆行穿刺置管制成模型。按PTCD术后第3,5,7,14天随机均分为4大组。每实验动物任选一...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瘘道形成情况及其与时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缩短PTCS治疗间期的可行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猪为实验动物,同法开腹逆行穿刺置管制成模型。按PTCD术后第3,5,7,14天随机均分为4大组。每实验动物任选一瘘道进行规范扩张,扩张与未扩张瘘管内注入亚甲蓝,观察其染色,并纵形切开观察其完整性及镜下变化。结果3 d组扩张与未扩张6个标本中各有3、2个腹腔游离段未形成结实肉芽瘘管,稍分离开疏松的腹膜间粘连,即见肝与腹壁分离、管周组织染色;而其余各标本均见完整肉芽瘘道。3 d组扩张与未扩张完整肉芽瘘道形成率不存在差异性(P>0.05),而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镜下见各阶段肉芽组织,5 d组瘘道壁肉芽组织达高峰并渐成熟,较厚,大血管位于近其底部。5 d后扩张组管壁部分裂开,但未超过全层,血管受压未见破裂。结论引流5 d行规范瘘道扩张、经皮肝胆道镜操作是安全的、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道引流 经皮肝胆道镜 动物 瘘道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途径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金浩 刘会春 +3 位作者 李宗狂 王勇 满忠然 黄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9月,对21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的胆管肿瘤,应用超细胆道镜取活检。结果 10例获... 目的探讨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9月,对21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的胆管肿瘤,应用超细胆道镜取活检。结果 10例获得明确病理结果(腺癌),5例倾向于癌诊断,1例上皮内瘤变,3例乳头状增生伴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病理结果为炎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细胆道镜可以应用于胆管肿瘤经皮经肝途径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 超细胆道镜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志 林龙英 +1 位作者 王家兴 张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15年6月对11例PTCD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止血行超选择动脉插管造影,精确显示出血部...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15年6月对11例PTCD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止血行超选择动脉插管造影,精确显示出血部位及出血速度。根据靶血管直径选取不同型号弹簧圈进行栓塞,然后再用明胶海绵栓塞。栓塞后行动脉造影,确认栓塞效果。结果 10例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使用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出血的肝动脉分支后,出血停止;1例细小分支肝动脉血管出血经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后,动脉出血停止,行引流管造影时见胆道门静脉瘘,间断夹闭引流管后24 h造影见胆道门静脉瘘消失,出血停止。11例随访1~6个月,平均4.7月,均无再出血。结论介入栓塞治疗PTCD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安全、有效、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出血 介入栓塞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被引量:12
4
作者 谢军 时启良 +2 位作者 郭长东 王洪剑 吕维富 《安徽医学》 2015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低位梗阻14例中10例患者放置支架,高位胆道梗阻10例中3例放置胆道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黄疸指数和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 d,随访期间经皮穿刺胆管引流组11例死亡7例,联合组13例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联合支架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方法可行,低位胆道梗阻更适合胆道支架植入,与单纯PTCD相比,PTCD联合胆管支架植入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金属内支架植入术 胆道阻塞 胆管癌 胆肠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瘘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文辉清 陆光生 +2 位作者 刘衍民 杨少冰 王纯忠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扩张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瘘道的可能性,以缩短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的等待时间。方法:对18头家猪进行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按术后第3、5、7天随机分为3组,通过再次手术,进行瘘道扩张。观察出血量、引流管周围腹膜之间的粘连分级... 目的:探讨早期扩张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瘘道的可能性,以缩短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的等待时间。方法:对18头家猪进行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按术后第3、5、7天随机分为3组,通过再次手术,进行瘘道扩张。观察出血量、引流管周围腹膜之间的粘连分级、光学显微镜变化。结果: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后第3天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之间已经形成粘连,粘连以Ⅱ级为主,容易被分离。第5天的粘连已完整且比较紧密。粘连以Ⅲ级为主。术后3、5 d时扩张比较容易,术后第7天瘘道开始瘢痕化,扩张比较困难。穿刺时没有发生大出血、穿刺后没有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扩张过程中仅有少量淡红色液体。镜下见扩张后瘘道壁内表面少许裂开,未见血管壁破裂。结论: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后第3天或第5天进行瘘道扩张都没有发生大出血,早期进行胆道镜手术操作具有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道引流 胆道镜 瘘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管内钳夹组织活检及毛刷细胞学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军 王峰 张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77-879,共3页
目的探讨可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通道钳夹活检及毛刷活检取得组织病理学的诊断诊值。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对24例梗阻性黄疸行PTCD和胆道内支架置人术,P... 目的探讨可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通道钳夹活检及毛刷活检取得组织病理学的诊断诊值。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对24例梗阻性黄疸行PTCD和胆道内支架置人术,PTCD同时采用钳夹、毛刷2种方法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4例接受钳夹活检,14例同时接受毛刷活检。24例钳夹活检均获得病变组织,病理结果:腺癌15例,查到异型细胞4例(认为是阳性结果);炎性组织1例,为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病例;纤维组织1例;3例取得组织为胆管上皮,其中1例临床诊断为胃癌术后胰头周围淋巴结转移,2例为胆管癌,活检阳性率为79.2%(19/24)。4例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组织病理学结果:炎性组织1例,腺癌2例,异型细胞1例。14例毛刷组织细胞学检查:2例查出瘤细胞,2例查出异型细胞(认为是阳性结果),阳性率为28.6%(4/14),其余均为阴性结果。结论经PTCD胆管内活检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准确率高,行PTCD引流减黄治疗的同时可得到病理学的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 梗阻性黄疸 胆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2
7
作者 蒋孙路 黄强 翟东升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肝胆胰外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97例,其中ERCP组54例和PTCD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肝胆胰外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97例,其中ERCP组54例和PTCD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舒适度评分、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 (1)两组患者症状较术前改善,生化指标均下降,ERCP组和PTCD组黄疸总缓解率为77.78%和79.07%,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为55.00%和89.29%,低位梗阻黄疸缓解率为91.18%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RCP组和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4%和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RCP组和PTCD组舒适度量表评分为(15.13±3.89)和(16.60±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RCP组和PTCD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74±4.94)和(11.12±4.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2.27±0.63)和(2.19±0.34)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和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ERCP对低位梗阻患者治疗优于PTCD,PTCD对高位梗阻患者治疗优于ERCP。ERCP并发症高于PTCD,舒适评分优于PTCD且住院时间短,两者在费用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 恶性梗阻 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