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AS高分辨率质谱数据的非靶标识别技术综述
1
作者 孟祥周 张博暄 +3 位作者 韩宝苍 朱清禾 杨洁 张敏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F0002,共12页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使用广泛,在环境中难以降解,且具有生物富集性、迁移性和毒性,引发全球关注.PFAS种类繁多,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非靶标分析是发现环境中未知PFAS的主要方法,而高效识别技术...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使用广泛,在环境中难以降解,且具有生物富集性、迁移性和毒性,引发全球关注.PFAS种类繁多,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非靶标分析是发现环境中未知PFAS的主要方法,而高效识别技术是其中的难点.系统梳理了PFAS非靶标识别技术的框架,总结了不同PFAS非靶标识别策略的应用情况与优缺点,比较了不同PFAS非靶标识别开源软件的特点,以期为环境未知PFAS的精准识别、溯源和管控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fas) 高分辨率质谱(HRMS) 非靶标识别 疑似筛查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PFAS的肝毒性和脂代谢干扰效应研究进展
2
作者 尹乐陶 陈宣樾 秦占芬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2,共13页
很多文献都报道了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的肝毒性和脂代谢干扰效应。本文以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2种典型PFAS为例,综述P... 很多文献都报道了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的肝毒性和脂代谢干扰效应。本文以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2种典型PFAS为例,综述PFAS对哺乳动物肝毒性和脂代谢干扰效应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相对肝脏质量、组织结构以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6个指标,分析它们在不同文献中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以及共性的规律。结果发现,相对肝脏质量增加和组织学结构变化尤其是脂累积在所有文献中呈现一致的结果,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是PFOS和PFOA肝脏毒性最敏感的指标。血清ALT水平和AST水平增加只在部分文献中报道,一般出现在较高剂量、较长时间暴露的动物中。而血清TC和TG水平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结果,显示这2个指标对PFAS不敏感。此外,本文对典型PFAS的肝毒性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提出PFAS肝毒性的分子起始事件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激活以外的其他关键事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哺乳动物 肝毒性 脂代谢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xPi模型的饮用水水源地优控PFAS筛选研究:以广州市流溪河为例
3
作者 郁倩倩 张路路 +4 位作者 余璇 刘思佳 于凌云 张景茹 郭凌川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7-930,共14页
饮用水水源地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暴露严重威胁水生态安全和人群健康。由于PFAS种类繁多,全面管控成本高昂。当前对优控PFAS的筛选技术研究不足,制约了PFAS风险精准管控。因此,本研究基于毒理学优先级指数(ToxPi)模型扩展开发了... 饮用水水源地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暴露严重威胁水生态安全和人群健康。由于PFAS种类繁多,全面管控成本高昂。当前对优控PFAS的筛选技术研究不足,制约了PFAS风险精准管控。因此,本研究基于毒理学优先级指数(ToxPi)模型扩展开发了一种优控PFAS筛选方法,综合考虑了健康风险、生态风险、毒性数据、检出浓度和检出率等多维度信息,从而确定PFAS管控优先级排序并制定优先控制清单,并以广州市流溪河为例开展优控PFAS筛选应用。结果表明:①流溪河中PFAS的浓度范围为1.79~24.73 ng/L,主要由全氟丁酸(PFBA)、全氟辛基磺酸(PFOS)、全氟丁烷磺酸(PFBS)、全氟戊酸(PFPeA)、全氟己酸(PFHxA)贡献。②流溪河PFAS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③基于ToxPi模型的优控PFAS筛选方法识别出PFOS、全氟壬酸(PFNA)、全氟十一酸(PFUnDA)和全氟十二酸(PFDoDA)为优控PFAS,需重点关注并加强管控。本研究扩展开发了基于ToxPi模型的优控PFAS筛选方法,从保护饮用水安全角度为制定PFAS优先控制清单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流域优控新污染物筛选和风险精准管控,并可进一步应用于重点行业及风险源的优控新污染物筛选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 优先管控 毒理学优先级指数(ToxPi) 饮用水安全 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AS及含氟气体管控下环保绝缘气体研究与电力装备应用展望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晓星 肖淞 +8 位作者 张博雅 李祎 田双双 李兴文 傅明利 唐炬 唐念 赵波 曾纪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2-376,I0030,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SF6的使用将受到更严格的限制。以C_(4)F_(7)N和C_(5)F_(10)O等为代表的低全球变暖潜在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高绝缘强度气体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高压电气装备已在多个国家推广应用。然而随着2019年《...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SF6的使用将受到更严格的限制。以C_(4)F_(7)N和C_(5)F_(10)O等为代表的低全球变暖潜在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高绝缘强度气体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高压电气装备已在多个国家推广应用。然而随着2019年《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签署,世界多国逐步出台了针对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以及含氟气体限制使用的法规和标准,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激进PFAS政策也间接导致3M公司计划于2025年底累计停产包括C_(4)F_(7)N、C_(5)F_(10)O在内的58种含氟物质。为此,该文深入剖析PFAS及含氟气体管控背景下环保绝缘气体与装备发展面临的挑战,阐述相关政策对我国气体绝缘装备低碳发展的影响,指出氟碳类环保绝缘气体的全生命周期管控标准的制定及应用监管规范化是目前的重要工作,并对新型绝缘气体分子设计方法、绝缘与放电理论、工程应用技术及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环保电力装备研发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绝缘气体 多氟烷基物质(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 含氟气体 管控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在海水-沉积物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姜舒祺 毕宇杰 +4 位作者 张涛 冯志华 耿倩倩 谭志军 郭萌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2-473,共12页
模拟海水-沉积物环境,分析了不同盐度影响下5种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含量变化,并解析了PFAS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吸附行为.在设置的不同盐度实验组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能力强于相同碳氟链长度的全氟辛酸(PFOA)... 模拟海水-沉积物环境,分析了不同盐度影响下5种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含量变化,并解析了PFAS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吸附行为.在设置的不同盐度实验组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能力强于相同碳氟链长度的全氟辛酸(PFOA),其中PFO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大于其替代物9-氯十六氟-3-氧杂壬烷-1-磺酸钾(9Cl-PF3ONS);PFOA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大于其替代物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而小于另一替代物六氟环氧丙烷三聚酸(HFPO-TA).PFAS的沉积物分配系数(Kd)与盐度呈正相关,随着盐度的升高,PFA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随之增加.PFAS的吸附过程涉及了疏水和静电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 海水 沉积物 盐度 吸附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培到土培体系植物根系PFAS吸收风险的迁移机器学习研究
6
作者 钱一凡 裴晨浩 +3 位作者 吕陈 吴同亮 刘存 王玉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16-2524,共9页
为实现植物根系对全氟与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的吸收和积累的精准预测,本研究基于涵盖了19种PFAS的水培或土培体系文献数据,共计668条数据点,利用分子描述符、实验条件以及作物属性等作为特征变量,构建... 为实现植物根系对全氟与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的吸收和积累的精准预测,本研究基于涵盖了19种PFAS的水培或土培体系文献数据,共计668条数据点,利用分子描述符、实验条件以及作物属性等作为特征变量,构建4种机器学习模型分别预测了水培体系和土壤体系的根系富集因子(RCF),效果最佳的均是极端梯度提升树(XGB)模型,测试集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9和0.8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51和0.28。水培体系中PFAS的吸收、积累更容易研究,因此搭建了从水培体系到土壤体系的迁移学习模型,通过知识共享来提升RCF预测的准确度。最优的迁移模型的测试集R2达到了0.86,RMSE为0.25,准确性有显著提升。Shapley加性解释(SHAP)特征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暴露时间、土壤pH和PFAS浓度是影响土壤根系吸收积累最主要的3个因素。本研究通过构建机器学习和迁移学习模型来预测土壤中植物根系PFAS的吸收积累,实现了简单水-植物根表体系向土-水-植物多个界面复杂体系的迁移,为评估土壤PFAS生态环境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与多氟化合物 植物根系吸收积累 机器学习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相关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全球最新管控动向 被引量:3
7
作者 涂伟文 董淑秀 赵凯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4,共7页
含氟防水防油剂在纺织上的应用由来已久。21世纪初开始,随着欧美对PFOS、PFOA、PFHxS、PFHxA等物质的关注和管控,进而演变到对整个PFAS的管控和限制。文中主要针对2020年以后,纺织品相关PFAS全球管控的法规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汇总。
关键词 全氟或多氟烷基物 pfas PFOA PFHxA 无氟防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饮用水源水中传统及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8
作者 刘姜龙 张冰 +5 位作者 古文 范德玲 王蕾 付翯云 耿柠波 孙帅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0-949,共10页
为探明我国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传统及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赋存情况及潜在风险,采用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东部地区13处饮用水源地水样中50种传统及新型PFAS的污染水平... 为探明我国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传统及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赋存情况及潜在风险,采用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东部地区13处饮用水源地水样中50种传统及新型PFA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开展了生态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共检出26种PFAS,总含量为80.0~282 ng/L,中位值为153 ng/L。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PFAS的检出水平相对较高,但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的水平远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饮用水源水中检出的PFAS以短链的全氟丁酸(PFBA)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为主,二者分别占总PFAS含量的27.6%和20.8%;而长链PFAS(碳链长度>9)的占比低于2%。尽管检出水平较低,但在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已发现多种新型PFA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饮用水源水中的PFAS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来源。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所有点位饮用水源水中的PFAS不会导致明显的生态风险;饮用水源水中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全氟壬酸(PFNA)、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和PFBS的水平符合美国国家主要饮用水法规对饮用水中PFAS的限量要求。鉴于传统及新型PFAS在饮用水源水中广泛检出,未来需开展持续跟踪监测活动,以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饮用水源水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人体血清中12种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的含量 被引量:1
9
作者 罗佳 杨海兵 +5 位作者 张秋萍 许红睿 王春民 侯朋艺 肖梦晴 夏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5-822,共8页
传统和新型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会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7种全氟羧酸类化合物、3种全氟磺酸类化合物和2种新型PFAS... 传统和新型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会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7种全氟羧酸类化合物、3种全氟磺酸类化合物和2种新型PFASs替代品[全氟(2-甲基-3-氧杂己酸)(HFPO-DA),6∶2氯代多氟醚基磺酸(6∶2 Cl-PFESA)]含量的方法。健康人血清样品经解冻后,加入混合内标溶液和体积比1∶1的乙腈-甲醇混合溶液,超声混匀后于-20℃冷冻1 h,于4℃高速离心,上清液经真空冷冻挥干后复溶于体积比的3∶7甲醇-水混合溶液中,冰浴中涡旋混匀、超声,于4℃高速离心后,上清液上机测定。12种PFASs在Phenomenex Kinetex F5色谱柱上以不同体积比的2 mmol·L^(-1)乙酸铵溶液和甲醇的混合液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以胎牛血清为基质进行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2种PFASs质量浓度和内标的质量浓度比值与其峰面积比值均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5~0.01μg·L^(-1);在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8.5%~11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20%~8.7%;方法用于20份健康人血清样品的分析,9种PFASs检出率为100%(包括一种新型PFASs替代品6∶2 Cl-PFE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 人体血清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含全氟辛酸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节点及处置技术总结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令易 万瑞琪 +1 位作者 何洁 卢桂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3-1548,共6页
全氟辛酸(PFOA)是最常见的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单体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测到了较高浓度的PFOA。工业固体废物是PFOA污染物重要的源和汇,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特性尚不清楚。根... 全氟辛酸(PFOA)是最常见的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单体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测到了较高浓度的PFOA。工业固体废物是PFOA污染物重要的源和汇,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特性尚不清楚。根据PFOA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梳理了中国PFOA生产工业及该化合物使用量最大的氟聚合工业固体废物清单,并且整理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理处置方法与现状,以期为中国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 全氟辛酸 氟聚合工业 乳液法 工业固体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污水处理工艺各工序全氟化合物赋存及去除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则婵 庞燕 +3 位作者 陈书琴 安锡鼎 吴家庆 张梦缘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1318,共8页
全氟化合物(PFAS)是我国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污水处理厂是其进入水体的重要节点,当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多为提标改造后的综合工艺,各工艺去除PFAS的效果不一。为探究当前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PFAS去除效果的影响,对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2... 全氟化合物(PFAS)是我国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污水处理厂是其进入水体的重要节点,当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多为提标改造后的综合工艺,各工艺去除PFAS的效果不一。为探究当前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PFAS去除效果的影响,对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2种典型污水处理工艺(改进型A^(2)O、改进型OD)各工序的PFAS浓度和组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PFAS去除机制。结果表明:1)该污水处理厂纳管范围内短链替代效应已经显现,2种典型污水处理工艺进水中主要PFAS均为短链PFAS的全氟戊烷羧酸(PFPeA)、全氟丁烷羧酸(PFBA)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2)生化处理单元、紫外消毒池导致的PFAS前体物分解,格栅、MBR池、沉淀池等对PFAS的拦截滤除、吸附及沉淀作用是2种典型污水处理工艺中PFAS赋存特征变化的重要机制;3)改进型A^(2)O、改进型OD工艺对总PFAS的去除率分别为60.65%、82.62%,前者对PFPeA和PFBS去除效果突出,后者对除全氟己烷羧酸(PFHxA)以外的所有短链PFAS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污水处理工艺提标改造后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PFAS的去除效果有所提高,尤其是改进型OD工艺对PFAS的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处理工艺 工序 全氟化合物(pfas)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环境行为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诗艳 仇雁翎 +1 位作者 朱志良 Leo WYYeung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8-478,共11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PFASs可以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安全,或者通过陆生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放大作用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关...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PFASs可以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安全,或者通过陆生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放大作用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关土壤中PFASs的赋存状况、浓度水平与行为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土壤中可以准确测定的PFASs在含氟化合物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含量为ng g水平.我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氟化工厂周边地区,其组分以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等长链PFASs为主.不同类型土壤中PFASs的赋存特征主要受到物质种类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了含氟化学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直接释放和大气传输以外,PFASs前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转化也是其重要来源.吸附-解吸是PFASs在土壤中的主要归趋方式,化合物碳链长度及官能团种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种类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能力.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壤中PFAS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关注新型PFASs在土壤中的变化趋势及行为机制,开展土壤中PFASs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一步评估PFASs的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土壤 污染现状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吸附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宏斌 程静 +2 位作者 王玲 周珍 梁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05-2524,共20页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能,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PFAS普遍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潜在生物毒性,长期应用已造成全球范围内水环境的污染.吸附技术作为有效的PFAS...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能,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PFAS普遍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潜在生物毒性,长期应用已造成全球范围内水环境的污染.吸附技术作为有效的PFAS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易操作、高效等优势.本文对近年来所报道的各种吸附剂对PFAS的吸附性能以及吸附行为进行了介绍,总结了PFAS在吸附剂上的主要吸附作用及其机理,讨论了几种影响吸附剂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结合当前水环境中PFAS的吸附去除的进展,浅谈目前所存在挑战,以期为进一步开发更加高效、安全、实用的PFAS吸附去除手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 (pfas) 吸附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质谱技术在全氟多氟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振聚 罗忻 +4 位作者 梁生康 汤志旭 叶曦雯 马强 牛增元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1-940,共10页
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普遍的一类化合物,由于其可能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而被广泛研究,已在全球许多环境和生物基质中检出,相关法规的演变是趋向对PFAS进行大类或整类列管。目前研究PFAS的传统方法... 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普遍的一类化合物,由于其可能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而被广泛研究,已在全球许多环境和生物基质中检出,相关法规的演变是趋向对PFAS进行大类或整类列管。目前研究PFAS的传统方法主要采用质谱技术,其中基于低分辨质谱的目标物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高分辨质谱因其分辨率高、质量精度高等特点在高通量和未知物分析上更具优势,可以同时实现目标物和非目标物的测定,满足和应对法规的不断更新和加严。该文主要综述了高分辨质谱在PFAS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的前处理方法,并通过环境样品、食品、消费品、人体样品等基质分别对其应用进行介绍,阐述了非靶向分析的流程,最后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 高分辨质谱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童纺织品中12种挥发性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同时测定及暴露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晓瞳 高永刚 +5 位作者 罗忻 叶曦雯 尹桂林 邹立 张庆建 牛增元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1-332,共12页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婴童纺织品中12种挥发性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包括4种氟调聚物醇(FTOHs)、3种氟调聚丙烯酸酯(FTAs)、3种全氟辛基磺酰胺(FOSAs)和2种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FOSEs)。优化了样品提取参数和定容...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婴童纺织品中12种挥发性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包括4种氟调聚物醇(FTOHs)、3种氟调聚丙烯酸酯(FTAs)、3种全氟辛基磺酰胺(FOSAs)和2种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FOSEs)。优化了样品提取参数和定容溶剂,用20 mL乙腈于60℃超声提取2次,每次30 min,合并提取液,旋转蒸发浓缩,目标物经DB-5MS色谱柱分离,选择离子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4∶2 FTOH在20~5000μg/L,其余11种PFAS在10~5000μ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不低于0.998;方法的定量限为0.03~0.07 mg/kg;典型材质纺织品中,12种PFAS在定量限和相关标准限量2个添加浓度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1.9%~113.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2.8%(n=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对79件实际样品分析发现,具有一定防水性纺织品的挥发性PFAS检出率较高,化合物种类为FTOHs和FTAs,含量范围为0.08~276.41 mg/kg。采用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皮肤暴露模型,使用相对效力因子(RPF)计算婴童纺织面料中多种PFAS的混合暴露量,并将其转化为全氟辛酸(PFOA)的当量,与美国环境保护署和欧洲食品安全局规定的安全阈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皮肤暴露对婴童健康造成直接危害的风险较低。该方法对婴童纺织品中挥发性PFAS风险物质的管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挥发性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 婴童纺织品 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中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6
作者 龚利强 李志鸿 +1 位作者 周波 周正元 《岩矿测试》 2025年第4期562-575,共14页
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属于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新兴污染物,在全球范围内的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地下水中的PFAS浓度通常为痕量水平,这对现有监测方法的灵敏... 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属于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新兴污染物,在全球范围内的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地下水中的PFAS浓度通常为痕量水平,这对现有监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提出了严峻挑战。然而,现有的主流监测方法仍存在样品代表性不足、成本高昂、操作复杂等问题,难以全面满足实际需求,亟需进一步优化和创新。针对研究现状,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地下水中典型PFAS监测涉及的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检测技术研究最新进展。在样品采集领域,被动采样技术的兴起为地下水低成本持续监测提供了可能;在样品前处理领域,膜式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等新技术的引入有效地缩短了现今固相萃取法的样品前处理时间,提高了分析效率;在检测方法领域,高灵敏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仍是PFAS定量检测的主流手段,高分辨质谱非靶向筛查使地下水中PFAS的定性识别不再依赖标准品,而传感检测等技术的运用则为地下水现场快检提供了新的手段。未来相关研究应重点关注高通量、自动化的前处理方法及灵敏、准确、特异的PFAS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开发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 地下水 新污染物 样品前处理 检测方法 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罗曼琳 印成燕 +5 位作者 封民巧 于茵 王可可 熊亭亭 吴怡 许淑霞 《岩矿测试》 2025年第4期576-597,共22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因其极强的化学稳定性、环境持久性及潜在生态风险,已成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物。尽管PFAS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但其难降解特性导致在水体、土壤及生物体内持续累积,引发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本文综述了PFAS废水...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因其极强的化学稳定性、环境持久性及潜在生态风险,已成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物。尽管PFAS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但其难降解特性导致在水体、土壤及生物体内持续累积,引发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本文综述了PFAS废水处理常规处理技术(吸附、膜分离、电化学氧化等)与新型处理技术(水热碱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机械力化学降解等)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及适用性,旨在分析现有技术的降解机理、处理效能及工程化潜力,并提出未来优化建议。吸附技术具有成本效益优势;膜分离技术避免了化学药剂的使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反应条件温和;热解技术可实现完全矿化;水热碱技术则展现出良好的环境友好特性。然而,这些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二次污染风险、较高能耗需求(如热解和闪焦耳加热技术)、对短链PFAS的处理效率不足(如泡沫分离技术),以及技术成熟度有限(如超声降解和生物降解技术)。从工程化进程来看,吸附和膜分离技术已达到商业化应用阶段,电化学氧化、芬顿氧化和臭氧氧化技术处于中试至示范工程阶段,其余技术大多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层面。基于当前研究现状和技术瓶颈,建议未来发展应着重于以下关键领域: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如宽pH适应性催化剂和杂化膜材料)、工艺系统的优化整合、工程化应用的改进(包括连续化反应装置的设计和能耗控制),以及环境风险的全面评估。这些研究重点的突破将有效地推动PFAS处理技术向高效、经济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废水处理 吸附 膜分离 电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