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均水足迹驱动效应分解与空间聚类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才志 张灿灿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1,共11页
采用2000—2014年31个省份(除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利用IPAT模型对足迹强度、资本产出、资本深化和经济活度4个因素对人均水足迹数量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并引入LMDI分解模型进一步定量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利用ISODATA模型对各省份人... 采用2000—2014年31个省份(除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利用IPAT模型对足迹强度、资本产出、资本深化和经济活度4个因素对人均水足迹数量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并引入LMDI分解模型进一步定量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利用ISODATA模型对各省份人均水足迹驱动因素进行空间聚类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人均水足迹数量变动是由足迹强度、资本产出、资本深化和经济活度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研究期间内,足迹强度对于人均水足迹数量变动一直呈现为稳定的减量作用,资本深化对于人均水足迹数量的变动一直呈现为稳定的增量效应;(2)从时间序列来看,资本深化效应对人均水足迹数量的变动起决定性作用,其研究期间的变异系数最低,为0.246 0,表现最为稳定,多年平均效应值为0.346亿m^3/万人;(3)各驱动效应在空间分布上有差异,其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水足迹 IPAT模型 LMDI分解 IS0DATA模型 空间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近几年水污染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一雯 谭志海 +1 位作者 廖冰 黄遒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67-71,共5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2009—2015年西安市水污染足迹和水污染环境承载力进行估算与分析,揭示水污染足迹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9—2015年水污染足迹(290.8×10~8~468.4×10~8 m^2)和水污染承载力(10.1×10~8~26.3×...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2009—2015年西安市水污染足迹和水污染环境承载力进行估算与分析,揭示水污染足迹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9—2015年水污染足迹(290.8×10~8~468.4×10~8 m^2)和水污染承载力(10.1×10~8~26.3×10~8 m^2)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其年增长率分别为8.03%和22.88%,水污染生态足迹处于严重赤字水平.人均水污染生态足迹和人均水环境承载力均呈现增长态势,其年增长率分别为8.03%和24.36%,西安GDP污染足迹高于北京和上海43.19%和9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水污染足迹 水污染承载力 人均水污染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城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车娅丽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7期31-38,11,共9页
为定量分析小尺度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采用基于“市公顷”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结合三维生态足迹理论,探讨运城市2011—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并利用扩展后的STIRPAT模型分析运城市水资源生态足... 为定量分析小尺度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采用基于“市公顷”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结合三维生态足迹理论,探讨运城市2011—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并利用扩展后的STIRPAT模型分析运城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市公顷”下运城市水域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区域特征明显;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为先升后降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整体为上升趋势;运城市水资源历年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平均足迹深度3.09;各行政区中,仅垣曲县为水资源盈余状态,其余区域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水资源赤字状态;水资源消费强度为运城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口规模与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反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市公顷 三维生态足迹 STIRPAT模型 运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