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人民性”的价值论诠释 被引量:2
1
作者 万璐鸣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基本底色,含有深刻的价值论意蕴。中国式现代化恪守人民主体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形成了对人民主体地位多维度、全方位的保障,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过...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基本底色,含有深刻的价值论意蕴。中国式现代化恪守人民主体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形成了对人民主体地位多维度、全方位的保障,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资本逻辑对人民的宰制;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视人民为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重维度展现出最广大的人民性,实现了对资本至上价值原则的超越;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价值目标,在既有生产力的基础上改善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扬弃了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传统现代化道路,开启了人民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新境域。基于价值哲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有利于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层面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突破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性 人民主体地位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儒 刘鹏 杨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2,共5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有品质和根本立场。进一步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核心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分析问题和指导实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有品质和根本立场。进一步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核心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分析问题和指导实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信,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迈向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以人民为中心 主流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海根 郭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世界社会主义诞生已有500余年,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走向高潮又跌入低谷,在21世纪迎来复兴的历史机遇,这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在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形式是各具民族特色的、多样的,推动生产力发展是现实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诞生已有500余年,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走向高潮又跌入低谷,在21世纪迎来复兴的历史机遇,这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在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形式是各具民族特色的、多样的,推动生产力发展是现实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政党和左翼力量坚持人民立场关系到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与此同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同位置的社会主义政党和左翼力量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才能赢得发展的空间与机遇。当前,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正在发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紧跟时代发展和变革的步伐,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必然不断壮大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社会主义 生产力 人民立场 民族特色 时代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向度 被引量:14
4
作者 万光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9-45,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哲学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领地位、起支配和指导作用,它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关于现实的人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哲学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领地位、起支配和指导作用,它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关于现实的人的价值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人民利益,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民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价值体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顾小璐 陈晓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69,共5页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价值观,确保国家治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价值观,确保国家治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此,需要构建以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为了人民为价值原则,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评判标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的国家治理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体地位 国家治理 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的灵性与小说家的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薇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2,共7页
杨志军认同自然是惟一的宗教,他对自然有着最为本真的理解和诠释。荒原是杨志军在多个文本中激情表现的自然形态,寄生荒原的所有生命都是杨志军的灵魂牵绊,在荒原生存的动植物都在他的记忆里保持了生命的骄傲和奔跑的自由。这是自然灵... 杨志军认同自然是惟一的宗教,他对自然有着最为本真的理解和诠释。荒原是杨志军在多个文本中激情表现的自然形态,寄生荒原的所有生命都是杨志军的灵魂牵绊,在荒原生存的动植物都在他的记忆里保持了生命的骄傲和奔跑的自由。这是自然灵性的大力开放,也是人类自身的心灵救赎。杨志军有意识地选择了荒原的野性为他的自然意识注解,由此他在奔跑与寂寞、诞生与死亡的荒原版图中,完成并丰富了自然灵性的生命表达;在人对荒原的侵入和掠夺中谛听荒原的启悟,展示人类毁灭自然的灾难与困境,唤醒人类精神深处的自然情怀,最终选择在地球的最高处抵达自然的极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灵性 生命表达 人类毁灭自然的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主体地位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的逻辑及路向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政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6,共8页
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推动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追求自身发展和自我解放的过程。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遵循的是资本控制、支配劳动的逻辑,劳动异化和人的发展异化是必然结果,经济发展也必然会走向与人的发展的对... 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推动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追求自身发展和自我解放的过程。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遵循的是资本控制、支配劳动的逻辑,劳动异化和人的发展异化是必然结果,经济发展也必然会走向与人的发展的对立。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的起点在于实现劳动主体性复归,注重劳动主体的体面性、劳动客体的生态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和劳动结果的公平性等多重统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推进劳动主体性的就业改革,构建劳动力生产耗费补偿机制、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互补双重衔接的发展成果共享体制、互帮互助和利益共享型的劳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劳动主体地位 家庭保障 劳动力耗费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0到1”——乡村振兴的义乌经验研究
8
作者 侯舒宁 孙树涵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6期10-12,共3页
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实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义乌作为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的城镇,是乡村振兴实践发展的典型范例。本文研究义乌乡村振兴发展经验,分析义乌乡村振兴的实践特色,探讨义乌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推动我国乡村振... 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实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义乌作为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的城镇,是乡村振兴实践发展的典型范例。本文研究义乌乡村振兴发展经验,分析义乌乡村振兴的实践特色,探讨义乌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乌发展经验 基层党建 人民主体地位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