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壳山核桃优新品种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研究 被引量:108
1
作者 姚小华 王开良 +1 位作者 任华东 徐永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75-680,共6页
通过对薄壳山核桃引进和选育的品种材料的新枝萌发生长节律、开花物候、花期长短等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开雌花树比例少、雌花数量少以及花期不遇是影响薄壳山核桃产量的主要因素。物候期是反映薄壳山核桃生物学特性变化的标志,正确地认... 通过对薄壳山核桃引进和选育的品种材料的新枝萌发生长节律、开花物候、花期长短等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开雌花树比例少、雌花数量少以及花期不遇是影响薄壳山核桃产量的主要因素。物候期是反映薄壳山核桃生物学特性变化的标志,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薄壳山核桃物候期是制定栽培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正确掌握薄壳山核桃的生长开花的物候特征,为种植园品种如何搭配、提高薄壳山核桃的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开花 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俞春莲 王正加 +2 位作者 夏国华 黄坚钦 刘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4-718,共5页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00%,其中以油酸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且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相同,但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为73.01%~58.7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32.20%~19.69%,且出油率与出仁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同出籽率和果皮厚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薄壳山核桃 品种 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核)性状以及产量的比较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川 姚小华 +3 位作者 王开良 方敏瑜 辜夕容 邵慰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4,共5页
分别比较了1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核果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各无性系果实性状、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性状、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在各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12个无性... 分别比较了1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核果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各无性系果实性状、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性状、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在各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12个无性系果实性状总体变异系数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单株鲜果产量(变异系数CV为61.06%),果质量(30.18%),果皮厚(25.60%),果高(16.48%),果型指数(13.77%),果径(10.54%),这与12个无性系核果性状总体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单株核果产量,核质量,出核率,核高,核型指数,核径)是一致的;不同无性系果质量与核质量(果径与核径)、果高与核高(果型指数与核型指数)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因而可以根据薄壳山核桃果实的外形及大小来初步判断核果的形状和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无性系 果实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果实营养成分与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常君 任华东 +4 位作者 姚小华 杨水平 张潇丹 张成才 王开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0,共11页
通过对比分析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间的变异特性和差异性,为多目标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4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中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等营养成... 通过对比分析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间的变异特性和差异性,为多目标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4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中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等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种仁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质量分数在参试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变异,种仁单宁质量分数品种间变异程度最大,可溶性糖和蛋白质质量分数变异程度次之,粗脂肪质量分数品种间变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质量分数在参试品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组成,这些脂肪酸在参试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变异,不同脂肪酸质量分数在品种间表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饱和脂肪酸总量与棕榈酸和硬脂酸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饱和脂肪酸总量、棕榈酸和硬脂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油酸相对质量分数与棕榈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当前主要栽培品种马罕为对照,通过对4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果实营养成分与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初选出80号等9个品种作为油用型品种,在进一步复选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开发利用;将14号、64号和45号品种初选为高蛋白薄壳山核桃品种,在进一步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为蛋白类产品开发利用研究提供支撑;1号等12个品种初选为鲜食型品种,后期在对种仁氨基酸组成、矿质元素、果实性状和感官等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复选并加以开发利用;51号等4个品种在油用资源开发上有极高的利用前景,是进一步进行高档食用油品种改良的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营养成分 脂肪酸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营养物质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贾晓东 罗会婷 +5 位作者 翟敏 钱美华 刘永芝 李永荣 郭忠仁 乔玉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20-1130,共11页
【目的】揭示叶片营养与种仁营养积累之间的关系,为薄壳山核桃果实营养积累、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及大小年现象等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品种为试材,连续2 a对其结果期全过程的果实和叶片进行动态取样... 【目的】揭示叶片营养与种仁营养积累之间的关系,为薄壳山核桃果实营养积累、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及大小年现象等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品种为试材,连续2 a对其结果期全过程的果实和叶片进行动态取样,测定种仁和叶片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测定指标包括脂肪、可溶性糖、蛋白质、纤维素、水分及P、K、Ca、Mg、Na、Mn、Fe、Cu、Zn、Se等的含量。同时,对种仁及叶片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薄壳山核桃种仁2 a的脂肪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蛋白质、纤维素、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种仁矿质元素在95~125 d表现出剧烈变化,而叶中各项指标变化相对较平缓。【结论】果实发育早期至中后期(95~145 d)是薄壳山核桃营养物质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是果实品质积累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营养物质 相关性 品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观测 被引量:16
6
作者 常君 李川 +3 位作者 王开良 姚小华 辜夕容 任华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0-735,共6页
通过对6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花期长短、雌花开花数量以及雄花序数量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薄壳山核桃无性系雌雄花开花物候差异明显,6个无性系间雌花差异最长为10 d,差异最短为2 d;6个无性系间雄花差异最长为9 d,差异最短... 通过对6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花期长短、雌花开花数量以及雄花序数量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薄壳山核桃无性系雌雄花开花物候差异明显,6个无性系间雌花差异最长为10 d,差异最短为2 d;6个无性系间雄花差异最长为9 d,差异最短为1 d。6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雌花、雄花序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无性系21号、28号和104号雌花开放数量大,可以将其定为高产、丰产的主栽品种;无性系5号、27号、35号雄花序数量大,可以将其定为授粉品种,为其它花期相遇的无性系授粉用。根据试验的研究结果,无性系5号、27号、35号可以作为无性系21号、28号和104号的授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开花物候 雄花 雌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常君 张潇丹 +3 位作者 姚小华 杨水平 王开良 任华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2,共9页
比较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果实氨基酸组成差异并进行营养评价,为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和生产指导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37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及质量分数,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37个不同品种... 比较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果实氨基酸组成差异并进行营养评价,为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和生产指导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37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及质量分数,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37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介于41.22~87.60 mg/g之间,平均值为68.78 mg/g;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介于13.88~26.10 mg/g之间,平均质量分数为20.89 mg/g;不同品种第1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或赖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介于68.15~81.19之间,平均值为76.13.以薄壳山核桃种仁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等指标为参照,对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营养价值差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37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可分为3类,其中以23号、14号等16个品种营养价值最高,可根据不同需求加强薄壳山核桃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与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氨基酸 营养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穗母树年龄和粗度对薄壳山核桃硬枝扦插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俊南 李莲芳 +3 位作者 熊新武 王高升 刘恒鹏 习学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7,135,共5页
探讨薄壳山核桃不同母树年龄和不同粗度对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采用1年生硬枝进行扦插试验。母树选择2、5、16年生和25年生,采用IBA-0.2g.L-1处理插穗。插穗粗度设为≤0.5、0.5~0.8、≥0.8cm 3个径级,插穗用不同浓度的IBA、NAA进行处理... 探讨薄壳山核桃不同母树年龄和不同粗度对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采用1年生硬枝进行扦插试验。母树选择2、5、16年生和25年生,采用IBA-0.2g.L-1处理插穗。插穗粗度设为≤0.5、0.5~0.8、≥0.8cm 3个径级,插穗用不同浓度的IBA、NAA进行处理。结果表明,2年生母树穗条的愈伤组织产生率和生根率分别为87.7%、14.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母树。插穗粗度≥0.8cm穗条的效果最好,其平均愈伤组织产生率和生根率分别达33.1%和9.7%。≥0.8cm穗条的IBA1.0g.L-1+NAA0.25g.L-1混合液处理效果最佳,2个指标分别达43.0%和14.6%。相同母树年龄的插穗其愈伤组织产生率和生根率与粗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母树年龄 硬枝 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雄花花芽分化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常君 任华东 +4 位作者 刘雨 傅国林 董海日 姚小华 王开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掌握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雄花花芽分化规律,采用石蜡切片方法从显微水平上对浙江建德薄壳山核桃花芽发育过程各阶段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月中下旬分化初期,雄花芽与叶芽无区别;3月下旬鳞片分化期,花序基部逐渐形成突起... 为掌握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雄花花芽分化规律,采用石蜡切片方法从显微水平上对浙江建德薄壳山核桃花芽发育过程各阶段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月中下旬分化初期,雄花芽与叶芽无区别;3月下旬鳞片分化期,花序基部逐渐形成突起,进入鳞片化阶段;4月上旬苞片分化期,雄花序自上而下形成弯月形苞片原基,花序顶部呈馒头状;4月中旬进入雄花原基分化期,由苞片基部逐渐形成突起状雄花原基;4月下旬雄蕊原基出现,形成雄蕊原基,产生花药;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药分化形成期,花药内形成花粉囊,花粉散出,花序凋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雄花芽分化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花粉活力与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川 辜夕容 +3 位作者 姚小华 王开良 常君 余裕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4-328,350,共6页
以薄壳山核桃无性系5号、27号、35号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采摘时期和不同出粉次数下的花粉活力,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采摘时间和不同出粉次数下收集的同一薄... 以薄壳山核桃无性系5号、27号、35号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采摘时期和不同出粉次数下的花粉活力,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采摘时间和不同出粉次数下收集的同一薄壳山核桃无性系花粉,其活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无性系花粉极轴长(P)和赤道轴长(E)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花粉粒形状均为扁球形,具有3个萌发孔,均匀分布在赤道面上;3个无性系花粉赤道面观均呈椭圆形,无性系5号和27号极面观呈近圆形,而无性系35号极面观呈近三角形;3个无性系花粉表面呈颗粒状纹饰,均匀分布着颗粒状的突起,表面纹饰差异不明显。通过研究薄壳山核桃花粉的超显微结构,可为薄壳山核桃品种的起源、演化以及种类间亲缘关系等提供孢粉学依据,为薄壳山核桃的新品种选育、杂交育种奠定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花粉活力 花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山核桃引种栽培区划研究——Ⅱ前期引种效果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日清 吕芳德 +2 位作者 何方 陈建华 栗彬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7-20,共4页
林木前期引种效果是引种栽培区划的辅助依据 .对美国山核桃在我国的适生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生长结实表现以及坚果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 ,并与原产地美国作了相应的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该树种在我国的整体适应性较好 ,在亚热带东部和长... 林木前期引种效果是引种栽培区划的辅助依据 .对美国山核桃在我国的适生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生长结实表现以及坚果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 ,并与原产地美国作了相应的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该树种在我国的整体适应性较好 ,在亚热带东部和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生长发育正常 ,小面积坚果产量和品质达到甚至超过了原产地的水平 .但是 ,我国目前大面积美国山核桃产量低、结实迟 ,这主要是栽培管理水平较低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引种栽培区划 适应性 生长发育 比较研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山核桃引种栽培区划研究 Ⅲ区划结果与分区描述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日清 吕芳德 +1 位作者 何方 栗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19,共6页
以林木遗传变异、生境地域分异和引种栽培生态经济等理论为指导 ,根据地域分异、生态因素为主、综合分析、整体协调和简单易行的原则 ,依据原产地现实气候生态位宽度与引种地的前期引种效果 ,采用林木引种气候预测分析法 ,将我国美国山... 以林木遗传变异、生境地域分异和引种栽培生态经济等理论为指导 ,根据地域分异、生态因素为主、综合分析、整体协调和简单易行的原则 ,依据原产地现实气候生态位宽度与引种地的前期引种效果 ,采用林木引种气候预测分析法 ,将我国美国山核桃引种栽培区域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边缘区和不适宜区 .适宜区位于亚热带东部和长江两岸北纬 2 5°~ 3 5°、东经 10 0°~ 12 2°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与我国现有的美国山核桃分布区基本相符 .将林木引种气候预测分析法结果与聚类分析所得结果比较可知 ,本区划结果更为合理 ,更符合实际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引种栽培区划 现实气候生态位 林木引种气候预测分析法 聚类分析 生长结实表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林地昆虫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顾建强 陈东辉 +4 位作者 徐奎源 陈友吾 吴佳伟 周靖 徐志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通过扫网法和踏查法,调查了浙江省建德市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林地昆虫多样性情况,共采集昆虫589头,鉴定至11目160种。基于9个生物学性状、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和7个功能多样性指数,研究了建德薄壳山核桃林地昆虫物种多样性和功能... 通过扫网法和踏查法,调查了浙江省建德市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林地昆虫多样性情况,共采集昆虫589头,鉴定至11目160种。基于9个生物学性状、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和7个功能多样性指数,研究了建德薄壳山核桃林地昆虫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2个维度的生物多样性,探究了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同翅目Homoptera,半翅目Hem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为优势目,整个昆虫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均为最大。2选取的功能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各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情况。3功能性状距离(FAD),功能性状平均距离(MFAD),功能树状图指数(FD)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大,属于物种丰富度单调递增指数(MSR);功能性状距离与功能性状平均距离是同一类指数。4功能多样性对害虫防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生态学 薄壳山核桃林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山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7
14
作者 张日清 何方 +1 位作者 吕芳德 栗彬 《经济林研究》 2001年第2期1-6,共6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标记技术 ,采用 Operon公司的 10种随机引物 ,以采自美国东南部、北部、西部和我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云南等地的 9个美国山核桃栽培群体 45个单株的种子为材料 ,检测出多态位点42个。以这些多态位...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标记技术 ,采用 Operon公司的 10种随机引物 ,以采自美国东南部、北部、西部和我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云南等地的 9个美国山核桃栽培群体 45个单株的种子为材料 ,检测出多态位点42个。以这些多态位点为依据 ,计算和估测了多态性位点百分比、Shannon表型多样度指数、Virk群体内遗传距离和Nei氏群体间遗传距离 ,并用它们作为参数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 RAPD分析。结果表明 ,参试的美国山核桃品种群体遗传变异明显 ,且群体间差异大于群体内差异 ,我国引种的群体遗传差异大于原产地美国的群体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群体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山核桃引种栽培区划研究I原生境与新生境自然条件比较 被引量:49
15
作者 张日清 吕芳德 何方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5,共5页
生境是林木引种栽培区划的主要依据 .比较分析了美国山核桃原生境和新生境的气温、降水和土壤条件 .结果表明 :该树种原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与我国新生境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通过对原生境中影响美国山核桃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主... 生境是林木引种栽培区划的主要依据 .比较分析了美国山核桃原生境和新生境的气温、降水和土壤条件 .结果表明 :该树种原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与我国新生境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通过对原生境中影响美国山核桃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出了引种栽培该树种的主导气象因子 ;根据原产地中心产区对上述主导气象因子的反应值 ,并结合原产地美国山核桃专家的意见 ,确立了该树种的现实生态位宽度为 :年平均温度 13~ 2 0℃ ,1月平均温度 4~ 12℃ ,7月平均温度 2 5~ 3 0℃ ,极端最低温度-3 0~ -8℃ ,≥ 10℃年积温 3 3 0 0~ 5 40 0℃ ,无霜期 15 4~ 2 45 d,年降水量 2 2 4~ 162 6mm.为后期应用生物气候预测分析法进行美国山核桃引种栽培区划提供了判别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引种栽培区划 生境因子 主成分分析 现实生态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山核桃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4
16
作者 张日清 吕芳德 何方 《江苏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45-47,共3页
美国山核桃是山区综合开发和农家脱贫致富的优良经济树种。文章对美国山核桃坚果和木材的主要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地理生态学要求及原产地品种资源和我国引种驯化概况进行简介 ,并根据原产地美国的现实气候生态条件和我国的前期引种... 美国山核桃是山区综合开发和农家脱贫致富的优良经济树种。文章对美国山核桃坚果和木材的主要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地理生态学要求及原产地品种资源和我国引种驯化概况进行简介 ,并根据原产地美国的现实气候生态条件和我国的前期引种效果 ,将我国划分为 4个美国山核桃引种栽培区 ,即适宜区、次适宜区、边缘区和不适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经济性状 生物学特性 引种驯化 适应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山核桃采穗圃修剪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洋文 邓先珍 +2 位作者 周席华 刘力萍 夏代刚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101,共7页
通过对美国山核桃采穗圃不同粗度枝条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比较了不同修剪方式下母枝长度、萌芽数、新枝数、新枝长度及粗度、成枝率等指标差异,分析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枝条粗度为10~15 mm时,宜采取重剪方式,保... 通过对美国山核桃采穗圃不同粗度枝条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比较了不同修剪方式下母枝长度、萌芽数、新枝数、新枝长度及粗度、成枝率等指标差异,分析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枝条粗度为10~15 mm时,宜采取重剪方式,保留2~3个芽,成枝率可达70%~100%;枝条粗度为15~20 mm时,宜采取轻剪方式,保留6~8个芽,成枝率可达81.57%~92.46%;枝条粗度为20~30 mm时,宜采取轻短截或重剪方式,保留8个芽或者2~4个芽,成枝率可达89.28%~96.49%.新枝长度与粗度(0.902**)、母枝长度与萌芽数(0.889**)、留芽数与萌芽数(0.771**)具有较为密切的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成枝率与留芽数(-0.250**)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新枝数(0.240**)、新枝长度(0.468**)、新枝粗度(0.419**)、母枝粗度(0.506**)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并建立了母枝长度、萌芽数、新枝数、新枝长度及粗度、成枝率与留芽数、母枝粗度间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采穗圃 修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条件下不同状态薄壳山核桃的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君 王亚萍 +2 位作者 姚小华 任国平 石晓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5-1309,共5页
以薄壳山核桃坚果为试材,分别将带壳薄壳山核桃、薄壳山核桃半仁、薄壳山核桃碎仁于4℃条件下贮藏,研究了贮藏期间薄壳山核桃仁的品质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的总脂肪含量、γ-生育酚、碘值、不饱和脂肪酸在贮藏过程中下降,而酸... 以薄壳山核桃坚果为试材,分别将带壳薄壳山核桃、薄壳山核桃半仁、薄壳山核桃碎仁于4℃条件下贮藏,研究了贮藏期间薄壳山核桃仁的品质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的总脂肪含量、γ-生育酚、碘值、不饱和脂肪酸在贮藏过程中下降,而酸价、过氧化值和皂化值升高。带壳贮藏能有效抑制薄壳山核桃仁的脂肪氧化,有利于保持薄壳山核桃的贮藏品质,4℃贮藏150 d期间,其品质明显优于薄壳山核桃半仁和碎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冷藏 脂肪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引种美国山核桃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日清 陈建华 +1 位作者 夏传格 吕芳德 《湖南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6-9,共4页
美国山核桃引入我国百年以来 ,热心的园艺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本文拟从资源清查、适应性研究、优株选择、繁育试验、造林试验、病虫防治试验、引种试验、花芽分化。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引种驯化 科学研究 资源清查 适应性 优株选择 繁育试验 造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美国山核桃光合作用的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吕芳德 黄菁 和红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6,共3页
从光响应和CO2响应两个方面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美国山核桃的光合速率,同时对美国山核桃结果枝和未结果枝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浓度、蒸腾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龄树发育充分,光合速率大且稳定,光合能力强;果实的生... 从光响应和CO2响应两个方面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美国山核桃的光合速率,同时对美国山核桃结果枝和未结果枝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浓度、蒸腾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龄树发育充分,光合速率大且稳定,光合能力强;果实的生长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光合速率 中龄树 结果枝 未结果枝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