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ultrafine cement on cement-soil in peat soil environment of Dianchi Lake
1
作者 CAO Jing SUN Huafeng +5 位作者 HUANG Siyang KONG Cheng LIU Fangyi LIU Fuhua TIAN Lin ZHU Weiming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Treatment of peat soil foundation in Yunnan surrounding Dianchi and Erhai Lakes poses complex problems for engineering projects.It is insufficient to rely on ordinary cement to reinforce peat soil.In order to make the... Treatment of peat soil foundation in Yunnan surrounding Dianchi and Erhai Lakes poses complex problems for engineering projects.It is insufficient to rely on ordinary cement to reinforce peat soil.In order to make the reinforcement reliable,this experiment mixed(ultrafine cement)UFC into ordinary cement to form a composite solidify agent.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UFC proportion on the strength of cement-soil in the peat soil environment.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UCS)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ests were conducted on samples soaked for 28 and 90 days,respectively.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Humic Acid(HA)and Fulvic Acid(FA),incorporating UFC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UCS of cement-soil.The rapid hydration of the fine particles generates a large number of cementitious products,improves the cohesion of the soil skeleton,and fills the pores.However,when the proportion of UFC increases,the aggregate structure formed by a larger quantity of fine particles reduces the hydration rate and degree of cement hydration,making the UCS growth rate of cement-soil insignificant.In the peat soil environment,HA significantly weakened the UCS of cement-soil in bo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aspects.However,UFC can mitigate the adverse effect of HA on cement-soil by its small particle size,high surface energy,and solid binding ability.In addition,FA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UCS of cement-soil soaked for 28 days and 90 days.The UFC addition could promote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FA on cement-soil UCS.SEM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cement hydration produc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UFC proportion,and cementation between hydration products and soil particles was enhanced.The size and connectivity of cement-soil por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reby improving cement-soil structural integ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t soil environment ultrafine cement(UFC) cement-soil strength test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冻结泥炭质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屈俊童 王文彬 +3 位作者 浦钧翔 李昱衡 刘新月 刘关栋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冻结泥炭质土力学特性,利用改进的TSZ-2型全自动应变控制仪分别对滇池湖相沉积泥炭质土进行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低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三轴剪切试验,讨论不同温度、围压、含水率和加载速率对冻结泥炭质土的峰值强度、变... 研究目的:为研究冻结泥炭质土力学特性,利用改进的TSZ-2型全自动应变控制仪分别对滇池湖相沉积泥炭质土进行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低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三轴剪切试验,讨论不同温度、围压、含水率和加载速率对冻结泥炭质土的峰值强度、变形模量和软化系数的影响,分析冻结泥炭质土的极限承载能力范围,并引入修正姜永东模型对冻结泥炭质土的偏应力-应变曲线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冻结泥炭质土的峰值强度与围压、含水率、加载速率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2)在试验条件内,冻结泥炭质土的变形模量随着峰值强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软化系数在0~0.544之间波动,偏应力-应变曲线基本表现为应变软化型,而随着围压的增加逐渐向应变硬化型转变;(3)冻结泥炭质土在-15℃~-5℃温度范围内的强度可以满足实际工况对冻结壁承载能力要求;(4)基于修正姜永东模型,构建适合冻结泥炭质土的本构模型,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5)本研究成果可为湖相沉积软弱土地区冻结法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泥炭质土 无侧限抗压试验 三轴剪切试验 修正姜永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对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沿线泥炭土及有机质土剪切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张莹晨 黄晶 +1 位作者 沈宇鹏 李志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171,共8页
有机质含量和组分的变化往往造成土体力学性质的差异。为研究泥炭土或有机质土在三维受力下的剪切强度特性并分析引起力学差异性的原因,本文在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沿线选取数组有机质土、泥炭土试样开展三轴固结不排水(Consolidated Undr... 有机质含量和组分的变化往往造成土体力学性质的差异。为研究泥炭土或有机质土在三维受力下的剪切强度特性并分析引起力学差异性的原因,本文在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沿线选取数组有机质土、泥炭土试样开展三轴固结不排水(Consolidated Undrained,CU)、三轴不固结不排水(Uncosolidated Undrained,UU)及微观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试验,并对两类土的微观结构展开分析,探讨有机质对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CU试验时,有效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与有机质含量成负相关;UU试验时,随有机质含量增加黏聚力呈指数降低。直接原因是有机质土中残余纤维的牵拉作用以及泥炭土中腐殖质的润滑作用。在剪切过程中,泥炭土表现为先剪胀后剪缩,应变曲线先硬化后趋稳;有机质土应变线型普遍为软化型,且软化程度在有机质含量5%左右最剧烈。马来西亚地区泥炭土和有机质土所含有机质种类不同,前者以腐殖质团聚体为主,后者以残余纤维为主,造成二者抗剪能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抗剪强度 试验研究 泥炭土 有机质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碱性环境中泥炭土体结构性损伤试验研究
4
作者 雷舒羽 曹净 +2 位作者 刘海明 张兴文 张柠锐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5-2146,共12页
以水泥为主的碱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泥炭地基土中时,碱化效应所产生的地下碱性环境可能对泥炭土造成不良影响,这对评价其工程性能极为关键。通过模拟实际工程中碱化效应下典型的工程碱性环境,从环境碱性分析以及泥炭土试样的表观形貌、... 以水泥为主的碱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泥炭地基土中时,碱化效应所产生的地下碱性环境可能对泥炭土造成不良影响,这对评价其工程性能极为关键。通过模拟实际工程中碱化效应下典型的工程碱性环境,从环境碱性分析以及泥炭土试样的表观形貌、抗压强度、固相物质和微观结构等方面开展系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Ca(OH)_(2)和水泥水化碱性环境中,泥炭土中腐殖酸的溶蚀是导致土体结构损伤的关键因素,伴随腐殖酸不同程度的溶蚀,试样表观明显劣化、强度显著降低、固相物质持续损失、内部孔隙明显增大并形成贯通性孔隙、骨架结构逐渐疏松架空,泥炭土体发生结构性损伤。此外,Ca(OH)_(2)碱性环境中Ca^(2+)浸入试样、水泥水化碱性环境中水化产物生成累积,这部分物质补充可适当补偿泥炭土体结构,但其结构补偿作用弱于碱性环境对泥炭土体的结构损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地下工程中改善并提高泥炭土体工程性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H)_(2)碱性环境 水泥水化碱性环境 泥炭土 土体结构性损伤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湿地土壤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宏洋 胡健 +4 位作者 王志强 段东东 龚海洋 周俊 周青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07-4119,共13页
磷(P)作为生物代谢活动的关键宏量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对碳(C)固定和有机C分解具有关键作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泥炭湿地土壤中的C累积和释放至关重要。综述了泥炭土壤P领域的核心文献,聚焦于P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运移过程。通过系统梳理... 磷(P)作为生物代谢活动的关键宏量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对碳(C)固定和有机C分解具有关键作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泥炭湿地土壤中的C累积和释放至关重要。综述了泥炭土壤P领域的核心文献,聚焦于P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运移过程。通过系统梳理,对比分析了当前测定P形态的方法,揭示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泥炭土壤剖面中P的分布规律、无机P的有效化及有机P的矿化机制,深入探讨了物理化学效应、植物作用及微生物活动对泥炭土壤P形态转化的驱动与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P在泥炭湿地土壤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区别于普通陆生土壤,其转化运移过程受到泥炭土壤特有环境特征主导。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未来泥炭土壤P研究的两个前瞻性方向:一是探究泥炭土P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运移过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深化对P循环微观过程的理解;二是研究泥炭土P形态和含量变化对C、N累积和释放的影响机制,为揭示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的相互作用提供新视角。这些研究方向将为泥炭湿地的可持续管理和全球C循环的科学理解奠定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土壤 磷形态 产酸基因 磷酸酶 酶锁 铁门 聚磷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的制备工艺优化
6
作者 曾泽林 戚兴来 +2 位作者 吴美强 周建斌 饶久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8-336,共9页
为探索更适用于立体绿化推广应用的整体栽培基质,以聚乙烯醇(PVA)和泥炭土为主体原料,加入改性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通过机械搅拌与物理发泡,制备出一种成型的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用单因素控制... 为探索更适用于立体绿化推广应用的整体栽培基质,以聚乙烯醇(PVA)和泥炭土为主体原料,加入改性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通过机械搅拌与物理发泡,制备出一种成型的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探讨了PVA用量、改性剂TDI用量、表面活性剂SDS用量以及发泡温度等对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的体积密度、视密度、湿密度、开孔率以及吸水率的影响,并分析比较SDS不同用量下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的表观形貌差异。结果表明:当PVA用量为7%(质量分数)、TDI用量为0.25%(质量分数)、SDS用量为0.54%(质量分数)、发泡温度为60℃时,制备的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的主要性能最佳,此时发泡材料的体积密度为0.103 g·cm^(-3),视密度为0.403 g·cm^(-3),湿密度为0.856 g·cm^(-3),开孔率为77%,吸水率为826%(吸水时间为1 h)。同时,从发泡材料的表观形貌观察结果可知,SDS能改善发泡材料的内部孔隙结构。与市面常见立体绿化基质相比,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是经过发泡成型的整体材料,密度较小但开孔率、吸水率较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势,同时达到«立体绿化栽培基质通用技术标准:T/CABEE 005—2020»中塑形基质的要求,可以作为立体绿化栽培基质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土 聚乙烯醇 发泡材料 立体绿化基质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地长期定位试验的铁改性木本泥炭修复中轻度镉砷污染稻田效果与土壤健康效应评价
7
作者 崔雪丹 段桂兰 +6 位作者 王向琴 李志丰 窦飞 杜衍红 袁雨珍 刘传平 李芳柏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8-620,共13页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多关注农产品达标率和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下降的比例,而对于修复材料影响土壤健康则较少关注。在韶关、惠州两地中轻度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开展了为期3年6季的定位试验,在每年早稻、晚稻种植前,分别向试验小区施...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多关注农产品达标率和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下降的比例,而对于修复材料影响土壤健康则较少关注。在韶关、惠州两地中轻度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开展了为期3年6季的定位试验,在每年早稻、晚稻种植前,分别向试验小区施加还原铁粉、木本泥炭和铁改性木本泥炭,研究镉砷同步钝化效果,同时,对测定的所有土壤健康指标按照理化性质(pH、OM、CEC)、重金属含量(稻米Cd、稻米As、土壤有效态Cd、土壤有效态As)及稻米产量进行分组并构建评分函数,评价铁改性木本泥炭对土壤健康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铁改性木本泥炭可显著降低稻米镉、砷含量,下降率可分别达到47.8%和61.2%;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As含量,下降率可分别达到60.4%和69.8%;可显著提高稻米产量,增产率可达17%。同时,施加铁改性木本泥炭提升了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值),3年间,韶关、惠州试验地土壤pH分别平均提升0.35、0.37个单位,有机质分别平均提升0.50、2.02 g·kg^(-1),CEC值平均提高1.27、1.49 cmol·kg^(-1),显著地提升了土壤质量。土壤健康指数评价表明,施加铁改性木本泥炭极大地提高了总体健康指数,土壤健康状况达到高等水平以上。尽管惠州试验地的土壤健康指数高于韶关,但铁改性木本泥炭对韶关试验地土壤健康指数的提升更显著,这可能与韶关试验地土壤健康质量指数本底值较低有关。研究结果为铁改性木本泥炭在土壤修复中的长期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砷复合污染 镉砷有效性 稻米镉砷含量 铁改性木本泥炭 土壤健康效应评价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元介质简化模型的滇池湖相沉积典型冻结泥炭质土力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屈俊童 王文彬 屈林河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43,共11页
为研究滇池湖相沉积典型冻结泥炭质土力学特性,利用改进的TSZ-2型全自动应变控制仪对滇池湖相沉积的泥炭质土进行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低温三轴剪切试验,讨论不同温度、围压、含水率下冻结泥炭质土的力学特性,并引入二元介质模型理论对冻土... 为研究滇池湖相沉积典型冻结泥炭质土力学特性,利用改进的TSZ-2型全自动应变控制仪对滇池湖相沉积的泥炭质土进行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低温三轴剪切试验,讨论不同温度、围压、含水率下冻结泥炭质土的力学特性,并引入二元介质模型理论对冻土的偏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偏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划分为线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基本稳定阶段,体积变形主要表现为体胀形态,冻土的变形特征均可用二元介质模型理论进行解释;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冻结泥炭质土峰值强度与围压、含水率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在试验条件内,围压对强度的影响先增后减,而含水率对强度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黏聚力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内摩擦角在20.56°~24.89°范围内波动。基于二元介质简化模型,构建适合冻结泥炭质土方程,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泥炭质土 低温三轴试验 二元介质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协同泥炭施加对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9
作者 季美彤 刘宝勇 +1 位作者 于皓 陈曦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为探究污泥协同泥炭施加对矿区废弃地土壤的影响,以阜新海州露天矿废弃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污泥(5%、10%、15%)、单施泥炭(5%、10%、15%)、污泥与泥炭配施(污泥5%+泥炭10%、污泥10%+泥炭10%、污泥15%+泥炭10%)以及空白对照共10个... 为探究污泥协同泥炭施加对矿区废弃地土壤的影响,以阜新海州露天矿废弃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污泥(5%、10%、15%)、单施泥炭(5%、10%、15%)、污泥与泥炭配施(污泥5%+泥炭10%、污泥10%+泥炭10%、污泥15%+泥炭10%)以及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并通过盆栽种植黑麦草研究不同污泥和泥炭施用量对矿区废弃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含水率、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矿区废弃地土壤中单施污泥、单施泥炭、污泥与泥炭配施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及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单施污泥15%、单施泥炭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单施污泥15%、单施泥炭(10%、15%)、污泥与泥炭配施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含水率。TOPSIS分析结果表明,单施污泥对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综合改良效果优于污泥与泥炭配施;其中,单施污泥15%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含水率和多酚氧化酶、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151.10%、495.37%、1130.83%、39.71%、115.04%、78.98%、109.58%,对矿区废弃地土壤的改良综合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综上,单施污泥15%能够作为矿区废弃地土壤改良技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泥炭 矿区废弃地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土腐殖酸环境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净 俞扬首 朱伟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4-1815,共12页
为能提供一种贴合天然环境的泥炭土腐殖酸环境,通过在冲洪积黏性土中掺入胡敏酸(Humic Acid, HA)试剂和富里酸(Fulvic Acid, FA)试剂人工制备泥炭土试样,并将试样浸泡在富里酸液中来模拟泥炭土腐殖酸环境。采用腐殖酸含量检测试验、扫... 为能提供一种贴合天然环境的泥炭土腐殖酸环境,通过在冲洪积黏性土中掺入胡敏酸(Humic Acid, HA)试剂和富里酸(Fulvic Acid, FA)试剂人工制备泥炭土试样,并将试样浸泡在富里酸液中来模拟泥炭土腐殖酸环境。采用腐殖酸含量检测试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RF)和无侧限抗压强度(qu)试验来评估模拟效果及可行性。结果表明,在pH值为6.0的浸泡液中浸泡90 d后,试样中富里酸实测质量分数超过了初始掺量,而胡敏酸的实测质量分数相较于初始掺量表现出波动性。试样中孔隙随着腐殖酸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发育连通,试样所含的原生矿物主要为石英和云母,主要元素为O、Si、Al和Fe。通过与天然泥炭土环境对比分析,揭示了模拟的腐殖酸环境在微观特征上与天然腐殖酸环境具有相似性。宏观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模拟试样的qu随腐殖酸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对比分析显示模拟试样的力学性能与天然泥炭土的力学性能接近。以上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模拟出与天然泥炭土环境相近的泥炭土腐殖酸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泥炭土 腐殖酸 胡敏酸 富里酸 微观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复合添加对土壤铬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游玉华 金冬冬 +1 位作者 陆晓辉 王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以铬污染黄壤为研究对象,选择有机材料(泥炭)、pH值调节剂(沸石)、生物炭(鸡粪)3种不同种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改良剂,采用正交试验L_(9)(3^(4))设计和室内盆栽试验,考察不同复合材料组对土壤中重金属铬形态、pH值、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 以铬污染黄壤为研究对象,选择有机材料(泥炭)、pH值调节剂(沸石)、生物炭(鸡粪)3种不同种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改良剂,采用正交试验L_(9)(3^(4))设计和室内盆栽试验,考察不同复合材料组对土壤中重金属铬形态、pH值、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的添加提高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铬含量;鸡粪的添加通过提高土壤pH值从而增加土壤可还原态铬的含量;泥炭的添加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可氧化态铬含量,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铬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形态 泥炭 沸石 鸡粪生物炭 土壤改良 黄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湖相沉积泥炭土参数测定与剪切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阮永芬 蔡斯 +3 位作者 李荣玉 程芸 乔文件 蔡龙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对泥炭及泥炭质土(简称泥炭土)的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影响都很大,但现有的规范、规程及标准对高有机质含量土的含水率(ω)及有机质含量(w u)测定标准不明确,各单位测试结果差异较大。为明确高有机质含量土的ω及w u测... 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对泥炭及泥炭质土(简称泥炭土)的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影响都很大,但现有的规范、规程及标准对高有机质含量土的含水率(ω)及有机质含量(w u)测定标准不明确,各单位测试结果差异较大。为明确高有机质含量土的ω及w u测定标准,开展不同灼烧温度及灼烧时间下的测试试验。滇池湖相沉积土的场地一般都有3~5层层状分布的泥炭土,现对不同埋深的5层泥炭土进行从低至高围压下的三轴固结不排水(CU)试验,探究不同埋深及围压下其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及演化机理。试验发现:泥炭土随围压增大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现“分层”现象,最大偏应力对应的应变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线型随围压和土样埋深而发生改变,孔隙压力系数总体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并提出CU试验泥炭土破坏应变控制标准。以上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泥炭土力学特性的认识,也为明确ω及w u的测定标准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及泥炭质土(简称泥炭土) 含水率 有机质含量 剪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水泥固化剂固化泥炭土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净 张兴文 +2 位作者 雷舒羽 李育红 程芸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61-3571,共11页
针对泥炭土工程性质差、改良难度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由超细水泥(UFC)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组成的复合水泥固化剂(CCS)用于固化模拟泥炭土,并通过渗压试验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研究UFC对水泥土试样渗透性的影响规律。渗压试验结果... 针对泥炭土工程性质差、改良难度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由超细水泥(UFC)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组成的复合水泥固化剂(CCS)用于固化模拟泥炭土,并通过渗压试验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研究UFC对水泥土试样渗透性的影响规律。渗压试验结果表明:CCS掺入量相同时,试样渗透系数k随UFC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UFC质量分数大于12%时k值下降趋势显著减缓;CCS中UFC质量分数为12%时,k随CCS掺入量的增加而减小,CCS掺入量大于25%时下降趋势明显减缓。XRD测试结果显示,试样中水化硅酸钙(C-S-H)的衍射峰强度随UFC质量分数及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强。相较于OPC,CCS以更少的水泥用量便能达到优异的固化效果,从而实现减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水泥固化剂 泥炭土 超细水泥 渗透系数 X射线衍射 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水铁矿复合物提升新整治耕地土壤有机碳的效应
14
作者 郑延云 余正洪 +4 位作者 张佳宝 张丛志 马东豪 陈林 周桂香 《土壤》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4-1191,共8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了秸秆(S)、生物质炭(B)、木本泥炭腐殖酸(HA)和木本泥炭腐殖酸-水铁矿复合物(HA-Fe)对新整治耕地红壤、滨海盐土和黄绵土有机碳的提升效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间,4种物料均显著提升了3种土壤的总有...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了秸秆(S)、生物质炭(B)、木本泥炭腐殖酸(HA)和木本泥炭腐殖酸-水铁矿复合物(HA-Fe)对新整治耕地红壤、滨海盐土和黄绵土有机碳的提升效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间,4种物料均显著提升了3种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但培养100 d时,HA、B和HA-Fe处理的提升效果分别是S处理的3.1倍~4.3倍、3.1倍~3.8倍和3.0倍~4.0倍;在培养360 d时,HA、B和HA-Fe处理的提升效果分别是S处理的3.0倍~7.1倍、2.9倍~6.2倍和2.9倍~6.3倍。B和HA处理对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提升效果则弱于S处理。相比于S、B和HA处理,HA-Fe处理同时具备大幅提升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碳的能力,然而其对土壤活性易氧化碳的提升效果远小于S处理。本研究结果揭示,木本泥炭腐殖酸-水铁矿复合物具有更良好的快速提升新整治耕地有机质的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应当与易分解有机质配合施用以更全面地提升土壤活性和矿物结合态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泥炭 土壤有机质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固碳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施椰糠及泥炭土对高寒草甸鼠害型秃斑地的改良效果
15
作者 拉毛草 周富斐 +6 位作者 楚彬 董瑞 花蕊 马义杰 董克池 叶国辉 花立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4-587,共14页
高寒草甸鼠害型秃斑地是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起始阶段。为探究外施椰糠及泥炭土对秃斑地改良效果,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县典型鼠害型秃斑地,以未采取治理措施的秃斑地为对照(CK),采取浅翻(SP)、浅翻(SP)+施椰糠(CF)、浅翻(SP)+施椰... 高寒草甸鼠害型秃斑地是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起始阶段。为探究外施椰糠及泥炭土对秃斑地改良效果,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县典型鼠害型秃斑地,以未采取治理措施的秃斑地为对照(CK),采取浅翻(SP)、浅翻(SP)+施椰糠(CF)、浅翻(SP)+施椰糠(CF)+施泥炭(PS)3种措施,调查3年内不同措施下秃斑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状,并采用冗余分析法探讨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措施下秃斑地恢复到第3年时:1)SP+CF处理下植物盖度、高度和生物量显著大于CK(P<0.05)。治理措施和年份间的交互作用,对植物盖度、高度、物种数和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2)SP+CF处理与CK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最大持水量、0-10 cm表层土壤N、P、有机质和C/P(P<0.05)。3)偏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OM)、土壤毛管持水量(Cc)和总孔隙度(Tp)对植物群落特征的方差解释净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3种措施均可恢复秃斑地植被和土壤,其中浅翻与椰糠相结合的处理措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秃斑块 椰糠 泥炭 生态化学计量 冗余分析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对三叶青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倪剑萍 闻军清 +4 位作者 刘叶君 江花琴 丁耿伟 缪强 羊鲁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232-1235,共4页
基于基地生产实践,开展生物质炭、泥炭土等不同配比基质应用试验,观察三叶青块根、藤茎叶及植株长势,对生物质炭、泥炭土等基质生态改良效果开展评价,为三叶青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发现,三叶青生产中,基质加入生物质炭能起到降低... 基于基地生产实践,开展生物质炭、泥炭土等不同配比基质应用试验,观察三叶青块根、藤茎叶及植株长势,对生物质炭、泥炭土等基质生态改良效果开展评价,为三叶青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发现,三叶青生产中,基质加入生物质炭能起到降低基质容重、增加基质总孔隙度、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基质pH值、促进三叶青叶片发育等作用。生物质炭的加入提高了三叶青根际细菌/真菌比值,使基质微生态环境偏向细菌型,对三叶青生长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配比 三叶青 生物质炭 泥炭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对土壤镉吸附能力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孙思淼 王晓军 +4 位作者 谷学佳 АНТОНИНОВАЯ.Наталья УСМАНОВИ.Альберт СОБЕНИНВ.Артем 高洪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5-34,共10页
为探究泥炭硅藻改良剂、牡蛎钙、生物炭和钢渣的吸附特征以及对镉(Cd)污染下小白菜生长性状的影响,通过吸附试验研究时间、浓度及投入量对改良剂吸附溶液中Cd的影响,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在Cd污染下不同改良剂对小白菜生长、Cd浓度、根... 为探究泥炭硅藻改良剂、牡蛎钙、生物炭和钢渣的吸附特征以及对镉(Cd)污染下小白菜生长性状的影响,通过吸附试验研究时间、浓度及投入量对改良剂吸附溶液中Cd的影响,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在Cd污染下不同改良剂对小白菜生长、Cd浓度、根际土壤全量和有效态Cd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更符合改良剂对Cd的吸附过程,钢渣和生物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当投入量>1.0 g时,二者对Cd的去除率均为99.0%以上;(2)施用改良剂均显著促进小白菜生长,与CK对比,4个处理干重分别增加了63.82%、42.38%、98.45%和30.23%,其中生物炭的促生效果最显著;改良剂促进Cd在根部富集并向地上部转运,钢渣的转运作用最显著,转运系数(TF)达到1.84;(3)泥炭硅藻改良剂显著降低根际土壤全Cd浓度,与对照相比降低了16.72%,并降低了潜在生态风险。钢渣能显著降低根际土壤有效态Cd浓度,与对照相比降低了56.91%,显著提高根际土壤pH,达到7.96。研究表明,钢渣具有良好的吸附Cd的性能,泥炭硅藻改良剂的综合改良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硅藻改良剂 生物炭 钢渣 吸附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嘧啶和磺胺噻唑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32
18
作者 孔晶晶 裴志国 +2 位作者 温蓓 单孝全 陈祖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6-741,共6页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磺胺嘧啶(SDZ)和磺胺噻唑(STZ)在五种典型土壤及一种泥炭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SDZ和STZ在土壤及泥炭中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减小,与溶液中SDZ和STZ阳离子的含量呈正相关.(2)SDZ和STZ的吸附均可采用Fre...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磺胺嘧啶(SDZ)和磺胺噻唑(STZ)在五种典型土壤及一种泥炭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SDZ和STZ在土壤及泥炭中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减小,与溶液中SDZ和STZ阳离子的含量呈正相关.(2)SDZ和STZ的吸附均可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最大吸附量(Qm)的大小依次为:泥炭土>黑土>棕壤≥灰褐土>红壤≥灰漠土.除红壤和灰漠土外,Freundlich吸附系数(Kf)的大小次序和(Qm)基本相同.SDZ和STZ的(Qm)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粉粒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SDZ和STZ更容易吸附在有机质的含量比较高的泥炭土和黑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 磺胺噻唑 土壤 泥炭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炭对砂质土壤保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9
作者 秦玲 魏钦平 +2 位作者 李嘉瑞 王小伟 刘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1-54,共4页
通过比较草炭、砂土、草炭-砂土混合基质水物理特性和3种灌溉频率条件下基质蒸发量和水势的变化,分析了草炭对砂质土壤保水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腐质化程度低的高位草炭改良砂土,改良基质的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率显著增... 通过比较草炭、砂土、草炭-砂土混合基质水物理特性和3种灌溉频率条件下基质蒸发量和水势的变化,分析了草炭对砂质土壤保水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腐质化程度低的高位草炭改良砂土,改良基质的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率显著增加,基质保水能力提高;干旱处理过程中体积收缩程度也随基质中草炭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溉频率对基质蒸发量和水势也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溉频率的增加,基质中草炭含量越高,表面蒸发越快。用较低的灌溉频率,纯草炭仍能保持更多的水分,为植物提供更多的有效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炭 砂土 土壤改良 保水特性 灌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田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烟叶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3
20
作者 刘国顺 刘韶松 +1 位作者 贾新成 徐辰生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9-33,共5页
本试验研究了烟田施用不同数量草炭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烟叶中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施用有机肥草炭8250~16500kg/hm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含量,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 本试验研究了烟田施用不同数量草炭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烟叶中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施用有机肥草炭8250~16500kg/hm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含量,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增加;烟叶香气成分中总醇量增加,总醛量减少,总酮量稍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炭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烟叶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