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7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译作peasant还是farmer?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河清 《语言教育》 1989年第4期36-36,共1页
《翻译通讯》1981年第4期“是peasant,还是farmer”一文的作者说,他校一位加拿大籍专家指出:“peasant是一个很古老的字眼,在现代英语和说英语国家中早就不用了。在莎士比亚时代,peasant无田无地,社会地位低,生活很苦,说 rich peasant... 《翻译通讯》1981年第4期“是peasant,还是farmer”一文的作者说,他校一位加拿大籍专家指出:“peasant是一个很古老的字眼,在现代英语和说英语国家中早就不用了。在莎士比亚时代,peasant无田无地,社会地位低,生活很苦,说 rich peasant就好象说 rich beggar一样不合情理,……我建议用farmer这个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ER 现代英语 peasant 翻译通讯 他校 社会地位 PETROLEUM 石油产品 U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2
作者 涂小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72-274,279,共4页
高素质农民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在深入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地方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之间差距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农民教育模式和理念,结合泰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聚力引才、聚... 高素质农民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在深入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地方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之间差距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农民教育模式和理念,结合泰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聚力引才、聚焦育才、聚能用才、聚势留才”,全面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促进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素质 多措并举 长效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佛西与《北平晨报·剧刊》——兼谈其“戏剧大众化”实验之缘起
3
作者 杨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I0003,共7页
熊佛西所主持的《北平晨报·剧刊》是20世纪30年代持续时间最长的戏剧周刊,以它为坐标形成了促进新兴戏剧运动的公共话语空间,其中戏剧职业化又是《剧刊》同人努力的方向。因《剧刊》的编辑方针、现实旨归与熊佛西的戏剧理念与实践... 熊佛西所主持的《北平晨报·剧刊》是20世纪30年代持续时间最长的戏剧周刊,以它为坐标形成了促进新兴戏剧运动的公共话语空间,其中戏剧职业化又是《剧刊》同人努力的方向。因《剧刊》的编辑方针、现实旨归与熊佛西的戏剧理念与实践活动相勾连,故对熊佛西主持下的《剧刊》进行全面考察,不仅能探察其编辑身份背后的文化心态,也能发现其戏剧大众化思想之肇始,为定县农民戏剧实验提供有益参照,这对于探讨报纸戏剧副刊与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关系亦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佛西 《北平晨报·剧刊》 定县农民戏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支持行为何以影响农户粮食绿色生产行为——基于江汉平原的调研数据
4
作者 郑贺元 曾智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13-217,共5页
基于江汉平原372份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考证了政府支持行为对于农户粮食绿色生产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粮食绿色生产效果较好,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率为60.75%,其中,农户秸秆还田、深松耕地、测土配方施肥、绿色... 基于江汉平原372份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考证了政府支持行为对于农户粮食绿色生产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粮食绿色生产效果较好,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率为60.75%,其中,农户秸秆还田、深松耕地、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化肥减量采纳率较高,农药减量、农膜回收采纳率较低;第二,政府支持行为显著提高了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技术的认知水平、采纳意愿、采纳行为,有效促进了粮食绿色生产转型;第三,政府支持行为主要通过降低农户种粮成本、提高农户种粮收入、提升农户粮食生产保障能力3个渠道来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据此,提出通过降低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成本、促进农户适度经营规模、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增加农户绿色生产收益等方式来促进粮食绿色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支持行为 粮食绿色生产 农户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AIGC技术的陕西农民画元素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5
作者 刘颖 李倩倩 +1 位作者 金秋宇 牛晶 《现代食品》 2025年第2期32-34,共3页
陕西农民画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民俗故事而闻名。本文结合AIGC技术,将陕西农民画元素与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相结合,利用AI手段设计具有民俗风格的农民画元素食品包装,为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提供参... 陕西农民画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民俗故事而闻名。本文结合AIGC技术,将陕西农民画元素与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相结合,利用AI手段设计具有民俗风格的农民画元素食品包装,为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技术 陕西农民画元素 食品包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新人培养目标下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实效性研究——基于南京农业大学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扬 熊富强 宋俊峰 《中国农业教育》 2024年第1期39-49,共11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涉农高校要自觉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践育人共同体为抓手,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但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实现路径、成效评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涉农高校要自觉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践育人共同体为抓手,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但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实现路径、成效评估等仍有待深化,因此有必要对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效性进行探究。文章基于747名涉农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建立有序Logit回归分析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现程度。结果表明,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三农”情怀对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育人目标实现有积极影响。进一步的交互项结果表明,加强自然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会强化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效性,而加强社会科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会促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实现成效。因此,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涉农高校应以注重培育成效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积极构建与完善“三农”情怀教育育人培养机制,构建并有效发挥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育人共同体 专业能力 实践能力 “三农”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浴火中重生——续论中国古代历史道路模式
7
作者 李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0,共10页
在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历史走上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表现为重建式演变与周期性循环两种运行方式。重建式演变是王朝政权颠覆后再生及王朝灭亡后新生的王朝诞生的现象,由于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重复地发生,因而构成... 在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历史走上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表现为重建式演变与周期性循环两种运行方式。重建式演变是王朝政权颠覆后再生及王朝灭亡后新生的王朝诞生的现象,由于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重复地发生,因而构成了一种演变的过程。这主要包括平乱式重建、造反式重建、割据式重建、分立式重建和混一式重建五种形式。周期性循环指历史以重复的面貌出现,陷入同一社会形态内政权的治乱兴衰循环上演、在曲折中不断变化的运动状态。中原王朝的更替循环、少数民族政权兴亡的循环、历史时期的治乱循环,是周期性循环的几种表现形式。小农经济的存在是重建式演变、周期性循环运行方式得以发生的基础性原因。小农经济具有极易遭受损害,而又极易得到恢复的两重性,当它遭受损害时王朝就陷入危机,当它得到恢复时王朝则兴盛。宗法制在皇权继承上的遗留,以及权力的滥用所表现出的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奸臣弄权等,则是重建式演变、周期性循环发生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经济 重建式演变 周期性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树理之影及其他——解读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一个视角
8
作者 李国华 《写作》 2024年第6期12-20,共9页
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情节结构、人物设定、叙述视角、语言并置等方面存在赵树理之影,除了丁玲的这一小说写作晚于赵树理,二者具备关联性的原因可能是丁玲和赵树理一样,都有着对中农的同情和难以摆脱的知识分子意识。对于丁... 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情节结构、人物设定、叙述视角、语言并置等方面存在赵树理之影,除了丁玲的这一小说写作晚于赵树理,二者具备关联性的原因可能是丁玲和赵树理一样,都有着对中农的同情和难以摆脱的知识分子意识。对于丁玲来说,尤为重要的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写作也是作家针对自身知识分子意识的一次自我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中农意识 知识分子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视域下东丰农民画元素在现代染织图案设计中的数字化应用
9
作者 张如画 昌智玮 《纺织报告》 2024年第11期39-41,共3页
在非遗视域下,东丰农民画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元素在现代染织图案设计中展现出广阔的数字化应用前景。通过数字化技术,东丰农民画的典型纹样特征得以提取,并借助风格迁移算法实现艺术风格的模拟与融合。这一过程不仅保留了东丰农民画... 在非遗视域下,东丰农民画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元素在现代染织图案设计中展现出广阔的数字化应用前景。通过数字化技术,东丰农民画的典型纹样特征得以提取,并借助风格迁移算法实现艺术风格的模拟与融合。这一过程不仅保留了东丰农民画的传统韵味,还赋予了现代染织图案新的审美价值。同时,利用绘图软件对图案进行局部修饰,进一步提升了图案的设计精度和市场竞争力。这项数字化应用策略有助于推动东丰农民画的传承与发展,也为现代染织图案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 东丰农民画 染织图案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常德市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文高辉 黄丹妮 +1 位作者 谢依林 胡贤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43,共14页
提高水稻生产生态效率是协同实现保障粮食产量稳增长与减少粮食生产环境损耗双目标的关键路径,耕地作为农业生产活动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探索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 提高水稻生产生态效率是协同实现保障粮食产量稳增长与减少粮食生产环境损耗双目标的关键路径,耕地作为农业生产活动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探索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粮食生产微观主体——农户的视角,从理论上揭示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并利用常德市41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构建效率测算模型和影响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户耕地规模化水平和水稻生产生态效率均有待提升,样本农户中较小规模农户数量最多,占总样本的94.95%,较小规模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均值为0.830,还存在0.170的提升空间。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有显著影响,二者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关系,且拐点所在区间为1.2~1.4 hm2;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还受到户主受教育程度、抚养比、农业收入占比的显著正向影响和户主年龄的显著负向影响。因此,应在尊重较小规模农户将长期存在这一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培育新型农户,以促进水稻生产生态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耕地规模经营 生态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土地流转决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重庆荣昌区的实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信桂新 邓华 《农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4-100,共7页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山地丘陵区的土地流转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农户家庭禀赋的内生视角,探讨了土地流转与农户家庭特征的关系,并利用调查获取的重庆市荣昌区333份农户问卷数据,构建了影响农户土地...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山地丘陵区的土地流转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农户家庭禀赋的内生视角,探讨了土地流转与农户家庭特征的关系,并利用调查获取的重庆市荣昌区333份农户问卷数据,构建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决策意愿的变量指标体系,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农户土地流转决策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家庭禀赋特征,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排序为农户性别>种植业收入比重>农户年龄>人均耕地面积>耕地破碎程度,说明男性在家庭决策中仍然发挥着主导,而户主年龄、家庭种植业收入比重、家庭人均耕地面积、承包耕地破碎程度与土地流转决策意愿均存在较为强烈的反向作用关系。因此,构建稳定长期的土地流转关系,在政策设计上应注意弥补农户家庭禀赋上的短板,并通过收益分配共享机制促进其经济状况或发展能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土地流转 决策意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阈下农户参与电商经营对收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晓莹 郑祥江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农户倾向于采用电商模式进行销售,促进了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基于CRR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农户参与电商对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电商帮助其家庭收入实现42.4%~46.8%的增加;不同... 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农户倾向于采用电商模式进行销售,促进了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基于CRR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农户参与电商对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电商帮助其家庭收入实现42.4%~46.8%的增加;不同地区的农户参与电商经营的增收效应具有异质性。针对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为政府政策制定与农户参与电商实践方面提供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经营 农户增收 地区异质性 P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
13
作者 张惠敏 李庚飞 +4 位作者 谢荣 董蓉 蒋亚华 乔永旭 李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71-274,279,共5页
耕读教育作为加强高校农学相关专业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和知农爱农的情怀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高... 耕读教育作为加强高校农学相关专业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和知农爱农的情怀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园林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宿迁学院园林系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制度建设,开展园林专业“1+1+3+3”耕读教育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共建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等举措强化了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成效。基于宿迁学院园林专业耕读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出了其耕读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创新,主要包括: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打造“跨界整合”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依托宿迁学院的产业学院(苏花学院),实施专业特色发展;推动耕读教育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依托“苏北”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打造“沉浸式”育人格局。这些举措建构和创新了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也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其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耕读教育 卓越农科人才 实用技能型 “三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定位与创新路径
14
作者 邹心鋆 陈春霞 马建富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6期50-57,共8页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力量来源,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域,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担当重任。职业院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承担了“数智”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者、“融合”新模式构建的引领...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力量来源,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域,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担当重任。职业院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承担了“数智”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者、“融合”新模式构建的引领者、“复合”新农人培养的塑造者、“创新”全服务担当的保障者等角色。通过实践调研发现,职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存在专业群定位不清、教育资源配置矛盾、产教融合职责模糊和人才培养方向偏差等现实问题。据此,职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聚焦服务,提升涉农职业教育吸引力;革新形式,增强涉农专业建设竞争力;关注个体,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生力等,从而实现路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院校 角色定位 产教融合 智慧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渴望视角下农户种植意愿研究
15
作者 尤亮 李晶音 霍学喜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6-67,共12页
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内生动力乏力问题,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在于识别影响其种植意愿的内在约束因素。基于2016年和2021年陕西富县两个整村苹果种植户的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苹果种植户收入渴望差距对其种植意愿的影... 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内生动力乏力问题,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在于识别影响其种植意愿的内在约束因素。基于2016年和2021年陕西富县两个整村苹果种植户的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苹果种植户收入渴望差距对其种植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渴望差距对苹果种植户种植意愿的影响呈倒“U”形,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受教育水平低的苹果种植户在更低的收入渴望差距水平上种植意愿减弱,收入水平高的苹果种植户在更高的收入渴望差距水平上种植意愿减弱。机制分析发现,苹果种植户的收入渴望差距通过影响劳动力投入和生产资料投入进而影响种植意愿。当前,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探索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研究结论将为促进农户增收、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意愿 收入渴望差距 苹果种植户 整村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里农民画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周岑 王婷 高绪雯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23-125,共3页
博里农民画凭借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时代生活情趣和民间绘画风格蜚声中外,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梳理博里农民画的构图、色彩和造型方面,分析其在纺织品应用中的价值,对目前的发展困境提出建议,以此推动博里农民画产业新发展。
关键词 博里农民画 构图 造型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半工半耕”模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17
作者 孟新飞 林耿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3,95,共8页
就近城镇化作为如今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和现实选择,使21世纪以来形成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采用入户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农民工回流实现就近城镇化对原有... 就近城镇化作为如今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和现实选择,使21世纪以来形成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采用入户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农民工回流实现就近城镇化对原有的“半工半耕”家庭分工模式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就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以放弃老人农业为特征的“半耕”弱化,以及返乡就业压力和风险下的“半工”非正规化。农户家庭在参与城镇化的行为决策中,正从以经济收益为考量的方式转向以后代教育为导向的家庭分工新方式。就近城镇化正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发生,但新“半工半耕”模式带来的社会效应是复杂和不确定的。该模式的健康引导,对于探索本土化的内发型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近城镇化 半工半耕 家庭分工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丽 余春莲 柳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266-269,共4页
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能有效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自我价值。针对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和能力培养欠缺问题,提出了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以及农民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 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能有效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自我价值。针对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和能力培养欠缺问题,提出了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以及农民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旨在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本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对群众鼓动工作问题的审思与求解
19
作者 潘金倩 孙迪亮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群众鼓动工作是激发群众阶级意识、凝聚群众政治意志的重要抓手。无论是在俄国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都强调将群众鼓动工作作为社会民主党的重点工作紧抓、常抓、狠抓。而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持续推进,列宁发现党的群众鼓动... 群众鼓动工作是激发群众阶级意识、凝聚群众政治意志的重要抓手。无论是在俄国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都强调将群众鼓动工作作为社会民主党的重点工作紧抓、常抓、狠抓。而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持续推进,列宁发现党的群众鼓动工作存在缺乏专业性和灵活性、缺乏深入性和广泛性、缺乏统筹性和组织性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鼓动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列宁立足俄国实际,深刻剖析了群众鼓动工作问题的成因,并从制定明确的鼓动纲领、训练有经验的鼓动员、合理区分鼓动对象、依托各类组织载体、灵活转变方式方法等多个层面规划了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深刻体悟列宁对群众鼓动工作问题的审思与求解,对于当下我国进一步提高社会动员的深度、广度、力度、精度,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共识与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鼓动工作 工农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农民的自我认同危机:形成与纾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达培 《北方论丛》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现代化进程中,一部分农民受自身因素限制而无法向现代农民转型或跨行就业,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传统农民。现代化改变了传统农民所面对的世界及其与世界的关系,使得他们原先在农业生产中建立起来的自我认同逐渐消解。传统农民自我认同危机... 现代化进程中,一部分农民受自身因素限制而无法向现代农民转型或跨行就业,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传统农民。现代化改变了传统农民所面对的世界及其与世界的关系,使得他们原先在农业生产中建立起来的自我认同逐渐消解。传统农民自我认同危机根源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落后性,形成过程包括传统农民在商品交换中失利、在社会比较中失衡、在公共交往中失语、在自我反思中失望等基本环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给予传统农民更多关注、尊重和帮扶,从保障生存—发展生产—丰富生活层面探寻纾解危机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民 现代化 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