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粒竖直勺盘式花生精量穴播器节本增效优化设计与应用
1
作者 吾斯曼·吾木尔 阿拉法特·买尔旦 +2 位作者 沙塔尔·司马义 克然木·热合木吐力 祖丽皮亚·艾合买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根据目前新疆地区花生双粒播种需求,针对现有穴播器结构复杂、维修困难及精量穴播合格率低等问题,通过单粒取种、双粒排种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双粒竖直勺盘式花生精量穴播器。通过阐述穴播器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清晰阐明了花生从取种到投... 根据目前新疆地区花生双粒播种需求,针对现有穴播器结构复杂、维修困难及精量穴播合格率低等问题,通过单粒取种、双粒排种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双粒竖直勺盘式花生精量穴播器。通过阐述穴播器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清晰阐明了花生从取种到投种整个工作过程,同时对穴播器关键部件取种盘和隔板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设计。为验证穴播器结构尺寸及性能的可靠性,选取转速、取种窝眼宽度、开口角度为试验因素,以双粒率、漏播率、重播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试验分析及参数优化等,得出最优排种组合为转速26.04 r/min、取种窝眼宽度8.8 mm、开口角度52.96°。此时双粒率94.68%、漏播率2.85%、重播率2.47%,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播器 花生 勺盘式 双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晓艳 付娆 +6 位作者 李佳佳 衣葵花 唐朝辉 郭峰 王建国 张佳蕾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为探讨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为材料,在行距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包括单粒播分别为株距9 cm、12 cm和15 cm,折合播种密度分别为27.8万株·hm^(-2)(S9)、20.8万株·hm^(-2)... 为探讨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为材料,在行距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包括单粒播分别为株距9 cm、12 cm和15 cm,折合播种密度分别为27.8万株·hm^(-2)(S9)、20.8万株·hm^(-2)(S12)和16.7万株hm-2(S15)3个处理,和双粒播27.8万株·hm^(-2)(D18,穴距18 cm)1个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习性、果针形成、荚果发育动态、结实范围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双粒播相比,不同密度单粒播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花生早开花、多开花,增加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低密度条件下,效果最为显著;从群体指标看,20.8万株·hm^(-2)的单粒精播模式下,花生开花数、有效果针数、结果数最多,荚果体积最大,荚果饱满度高,产量水平最高。不同密度单粒精播改变了花生的结实范围和荚果空间分布,密度降低,结实范围增加,但不同处理荚果干重(95%以上)仍主要分布在半径6.0 cm以内的空间范围内,密度20.8万株·hm^(-2)(株距12.0 cm)的单粒精播条件下,结实范围与半株距接近,更有利于群体间荚果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密度 开花动态 结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高产攻关实收单产12982 kg/hm^(2)技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佳蕾 王建国 +2 位作者 李元高 杨佃卿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49,共7页
为进一步挖掘花生高产潜力,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自2013年开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连续组织高产攻关,产量相继突破实收单产11250 kg/hm^(2)、11700 kg/hm^(2)、12000 kg/hm^(2),其中2023年最高产达到12982 kg... 为进一步挖掘花生高产潜力,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自2013年开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连续组织高产攻关,产量相继突破实收单产11250 kg/hm^(2)、11700 kg/hm^(2)、12000 kg/hm^(2),其中2023年最高产达到12982 kg/hm^(2)。本文从栽培技术、气候条件、产量构成等方面分析了高产纪录产生原因,并对投入、产出进行了比较。栽培技术方面,集成应用了单粒精播、全程可控施肥、生物菌剂耦合、三防三促调控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构建高质量群体来实现高产,为下一步单产突破13500 kg/hm^(2)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产攻关 单粒精播 群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拌种对花生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康彦平 蒋相国 +10 位作者 王前前 宋万朵 李红梅 于东洋 郭凯 陈玉宁 淮东欣 王志慧 雷永 廖伯寿 晏立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0-1106,共7页
为筛选有利于花生生产的拌种剂,在湖北襄阳和武汉通过3年大田试验比较了5种药剂对不同花生品种出苗率、保苗率和产量的影响,并测定带菌种和高油酸种子经萎锈灵·福美双拌种后的出苗率和苗期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五种药剂拌种处理均... 为筛选有利于花生生产的拌种剂,在湖北襄阳和武汉通过3年大田试验比较了5种药剂对不同花生品种出苗率、保苗率和产量的影响,并测定带菌种和高油酸种子经萎锈灵·福美双拌种后的出苗率和苗期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五种药剂拌种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花生的出苗率、保苗率及产量,其中萎锈灵·福美双效果最优,在出苗率、保苗率和产量方面分别提高了13.2%,17.1%和28.2%,显著高于对照;带菌种和高油酸种子经萎锈灵·福美双拌种后显著提高了出苗率和保苗率。幼苗生长指标与对照组总体无显著差异,表明该拌种剂对花生安全。本研究筛选出适合长江流域花生产区的种子处理药剂萎锈灵·福美双,可促进花生出苗、保苗和增产,对促进带菌种和高油酸花生种子的出苗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拌种 花生 幼苗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干物质累积及根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俊华 杨吉顺 +8 位作者 吴正锋 郑永美 杨丽玉 张佳蕾 王建国 赵玉成 解晓梅 王黎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以双粒穴播(DS)为对照,研究了单粒精播(SS)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冠层结构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生育前期单株和群体干物质重单粒精播和双粒穴播差...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以双粒穴播(DS)为对照,研究了单粒精播(SS)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冠层结构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生育前期单株和群体干物质重单粒精播和双粒穴播差异不显著,而生育中后期显著高于双粒穴播,结荚期叶面积系数单粒精播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从结荚期不同冠层结构来看,冠层上、中、下层叶面积系数单粒精播分别比双粒穴播高23.03%、9.34%、86.43%,单株和群体冠层叶片和茎干重单粒精播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从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和茎干重占总干重的比例来看,单粒精播冠层下部叶片和茎干重比例高;单株和群体总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高于双粒穴播,且中下层根系占比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干重与中下层的叶片干重、下层的茎干重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与双粒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植株冠层中下部发育健壮且根系大分布深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单粒精播促根扩冠,是花生节本增产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干物质积累 冠层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抗黄曲霉菌侵染评价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晋高锐 喻博伦 +9 位作者 郭建斌 丁膺宾 刘念 罗怀勇 陈伟刚 黄莉 周小静 雷永 廖伯寿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5-1411,共7页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花生食用安全和产业发展。培育和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内外生产上应用的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极少,主要原因除了花生黄曲霉抗性鉴定过程复杂和所需设备要求高以...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花生食用安全和产业发展。培育和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内外生产上应用的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极少,主要原因除了花生黄曲霉抗性鉴定过程复杂和所需设备要求高以外,评价方法不合理也影响了鉴定结果的稳定性,使得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黄曲霉抗性鉴定研究进展缓慢。本研究针对评价方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花生籽仁受黄曲霉侵染等级的划分进行优化调整,将原来的4个等级(简称为“4级评价方法”)调整为9个等级(简称为“9级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9级评价方法能更好地将不同材料的黄曲霉抗性区分开,而且鉴定结果稳定。进一步利用9级评价方法对杂交后代群体进行鉴定,并与4级评价方法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9级评价方法发掘抗性材料的效率更高,得到的抗性QTL位点更多。研究表明,利用9级评价方法对花生籽仁进行黄曲霉抗性鉴定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籽仁 黄曲霉菌侵染 评价方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19年中国5种主要油料作物的时空分布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忠峰 赵凯 +6 位作者 巩方平 张幸果 马兴立 任锐 邱鼎 张霖 殷冬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旨在为挖掘油料作物增产潜力、提升油料产能、保障国内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等政策制定提供参考,通过集中度和比较优势分析,研究了1979—2019年我国5种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和胡麻)的时空分布变化。结果显示:1979—2019... 旨在为挖掘油料作物增产潜力、提升油料产能、保障国内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等政策制定提供参考,通过集中度和比较优势分析,研究了1979—2019年我国5种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和胡麻)的时空分布变化。结果显示:1979—2019年花生种植集中度呈减小趋势,油菜和胡麻集中度升高,向日葵和芝麻集中度则先降低后升高;2019年河南、山东、广东、辽宁、河北5省花生综合优势指数大于1,其中河南为我国花生第一生产大省,综合优势指数从0.80增加至1.93;湖南、四川、湖北、贵州、安徽5省具有稳定的油菜生产综合优势,2019年川渝地区(四川和重庆)、湖北、湖南油菜籽产量居前三位;1979—2019年内蒙古和新疆向日葵综合优势指数分别为2.14~3.38和1.64~3.06,且在2019年它们分别是我国葵花籽生产第一、第二大主产地;河南、湖北两省一直是我国芝麻生产核心区域,综合优势指数分别为1.50~2.13和2.17~2.39;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具有胡麻生产综合优势,2019年甘肃、内蒙古和宁夏胡麻籽产量居前三位。综上,当前河南、川渝地区、内蒙古、甘肃分别是我国花生(和芝麻)、油菜籽、葵花籽、胡麻籽等核心油料生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作物 时空分布变化 花生 油菜籽 葵花籽 芝麻 胡麻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衣剂拌种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美君 孙日丹 +5 位作者 陈小姝 赵跃 张志民 李春雨 王丽 高华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7-1112,共6页
本研究以2个高感根腐病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4种种衣剂单剂及复配组合共8个处理对花生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佳的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以不包衣为空白对照(CK... 本研究以2个高感根腐病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4种种衣剂单剂及复配组合共8个处理对花生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佳的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以不包衣为空白对照(CK)。研究表明各包衣处理对花生出苗和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可降低产量损失,对2个花生品种的根腐病防效分别为11.42%~36.94%,17.53%~34.01%。主茎高、出苗率和产量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防治效果呈极显著正相关。ZYJ1(2.5%咯菌腈+25%嘧菌酯+24%噻呋酰胺)三元复配可用于防治花生根腐病,起到保苗壮苗、降低感病程度的作用,且促进增产,对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腐病 种衣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肥和锌肥种子包衣对花生的降镉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丽荣 贾梦凡 +3 位作者 王兴祥 周志高 李燕丽 丁昌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02,共9页
花生对土壤中的镉(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我国花生Cd超标现象局部地区较为严重,Mn、Zn离子可通过拮抗作用降低作物对Cd的吸收,本研究探究Mn肥、Zn肥种子包衣处理对花生Cd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花生产地土壤Cd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提供技... 花生对土壤中的镉(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我国花生Cd超标现象局部地区较为严重,Mn、Zn离子可通过拮抗作用降低作物对Cd的吸收,本研究探究Mn肥、Zn肥种子包衣处理对花生Cd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花生产地土壤Cd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首先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筛选出3个锰(Mn)和锌(Zn)较适宜的包衣剂浓度,再进一步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降镉效果最优的Mn和Zn包衣剂浓度,并探究了Mn肥和Zn肥种子包衣对Cd污染土壤上花生富集转运Cd的影响。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Mn肥、Zn肥种子包衣处理不会影响种子发芽率且可以促进根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明显抑制种子萌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n肥和Zn肥种子包衣剂中,3%锰肥包衣剂(Mn3)和2%锌肥包衣剂(Zn2)包衣处理籽粒降镉效果最显著,降镉率分别达到19.0%和24.1%,其中Zn2降镉效果更优。与对照相比,Mn3和Zn2处理根系Cd富集系数均显著降低,根向茎叶Cd转运能力明显增加,茎叶向籽粒Cd转运系数呈下降趋势,根系向籽粒Cd转运系数则无明显变化。Mn3和Zn2处理花生植株总Cd吸收量相比对照分别下降了9.18%和13.6%,花生籽粒及根系Cd含量均与根系中Mn、Zn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利用Mn、Zn种子包衣处理可通过抑制根系对Cd的吸收以及影响Cd在花生体内的转运来降低花生籽粒Cd含量。本研究提出了利用种子包衣来降低花生Cd含量的技术,为花生产地镉污染风险管控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包衣 种子萌发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小区播种施肥机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春晓 王东伟 +6 位作者 刘艳芬 何晓宁 李永超 张远东 李云康 李冬杰 左百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5,113,共8页
我国花生育种小区机械化程度低,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仍以人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易出现混种问题。为此,结合我国花生育种小区种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多功能花生小区播种施肥机,适宜垄作覆膜的种植模式。其在传统窝眼轮式排种... 我国花生育种小区机械化程度低,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仍以人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易出现混种问题。为此,结合我国花生育种小区种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多功能花生小区播种施肥机,适宜垄作覆膜的种植模式。其在传统窝眼轮式排种器上加设净种装置,能够清除窝眼轮内剩余的种子,保证了育种小区试验的科学性;创新设计了起垄装置与覆膜装置,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起垄、播种及覆膜等多项作业,提高了播种机的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机具作业后花生双粒率为99.16%,漏播率为0.6%,穴距偏差率为12.03%,重播率为0.91%,种子覆土深度合格率为90.32%,排种器清种率为100%,种子出苗率为80.90%,作业质量符合我国花生小区种植的农艺要求。该播种机的使用,提高了花生育种小区种植作业效率,为小区后续作业实施机械化提供了便利,可为育种小区机械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育种小区 播种 施肥 起垄 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力水平下花生适宜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珂珂 李元高 +6 位作者 王建国 王佳伟 赵继浩 唐朝辉 万书波 郭峰 张佳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0-468,共9页
为因地制宜提高花生单产,筛选不同地力水平下花生适宜的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在高产和中低产地力水平下,以花育60(HY60)为材料,设置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两种种植模式12个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 为因地制宜提高花生单产,筛选不同地力水平下花生适宜的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在高产和中低产地力水平下,以花育60(HY60)为材料,设置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两种种植模式12个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在高地力水平的板泉,适当降低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种植模式为SS12且密度为20.0万~22.0万穴/hm^(2)(包括SS2-75和SS12-80,即单粒精播、穴距12 cm、垄宽75或80 cm)时,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量高且向荚果的分配率较高,分配率为58.67%~59.07%;表明结果数多、饱果率高、较高的生物积累量和较高的经济系数,最终使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处理SS12-75和SS12-80的荚果产量较产量最低处理DS16-75(双粒穴播、穴距16 cm、垄宽75)分别高17.36%和18.98%,较各处理平均产量分别高5.49%和6.94%。在低地力水平的涝坡,土壤养分不足,植株发育不良,结果数少,饱果率低,单株生产潜力低。该条件下产量最高的种植模式为DS18-70(双粒穴播、穴距18 cm、垄宽70 cm),但密度较低的SS10-70(单粒精播,穴距10cm,垄宽70cm)在用种量减少11.1%的情况下,产量仅比DS18-70低2.48%,净荚果产量低1.99%;表明生产上可选择DS18-70和SS10-70这两种模式。综上,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株间竞争,建议通过缩垄距扩株距的方式进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地力 单粒精播 双粒穴播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上交错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日丹 赫思聪 +8 位作者 李美君 赵跃 吕永超 张志民 陈小姝 高华援 李春雨 夏雨宏 杨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497,共9页
为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根据花生品种类型调整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以半匍匐型花生品种扶余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为材料,研究垄上交错单粒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6个种... 为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根据花生品种类型调整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以半匍匐型花生品种扶余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为材料,研究垄上交错单粒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6个种植密度M1(23.85万株/hm^(2))、M2(20.84万株/hm^(2))、M3(18.52万株/hm^(2))、M4(16.66万株/hm^(2))、M5(13.89万株/hm^(2))、M6(11.91万株/hm^(2)),以双粒播种(23.85万株/hm^(2))为对照(CK)。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植株性状、SPAD值、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性状等进行测定。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逐渐增高,半匍匐型花生品种四粒红在M6密度下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高,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会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M5密度下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在结荚期和成熟期的SPAD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四粒红成熟期M4、M5、M6处理的地上和地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吉花17在生育后期M4处理下的地上和地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较CK有显著提升,成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5.35%、23.31%。此外,随着密度的降低,四粒红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和单株荚果产量均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千克果数各密度处理低于CK;吉花17的产量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单株饱果数、单株荚果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千克果数各处理均小于CK。垄上交错+单粒播种种植模式相对于双粒种植模式可以增加花生株高、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提高了产量。应用垄上交错种植时,应根据花生品种类型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半匍匐型花生品种以M4密度最佳,直立型花生品种以M2密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 单粒精播 种植密度 直立型 半匍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C1等转录因子基因在花生小种子突变体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13
作者 朱秀瑾 郭凤丹 +2 位作者 夏晗 赵传志 侯蕾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及种子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hLEC1在花生未受精子房(DBP0)时期表达量较低,且在ssm1和对照LH11中无明显差异,在受精后的子房(DBP1)和入土10 d(DAP10)和20 d(DAP20)种子中表达量上调,并且在LH11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突变体ssm1;转录因子基因AhFUS3、AhABI3、AhAGL15和AhWRI1在ssm1中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与脂肪酸合成和糖酵解关系密切的AhWRI1基因在ssm1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因此推测,ssm1中AhLEC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影响AhFUS3、AhABI3和AhWRI1等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ssm1种子胚胎发育和油脂积累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种子突变体ssm1 转录因子基因LEC1 基因表达 种子发育 油脂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带式花生种子分级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14
作者 刘龙 钱凯 +4 位作者 孙千涛 刘道奇 陈凯阳 王东伟 李秀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0,共7页
针对播种前花生种子分级处理机具较少、筛孔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柔性带式花生种子分级装置,利用种子随相邻分级带运动从不同间隙处进行分级。对主产区河南省的典型品种豫花22号花生种子物理特性进行测定,确定了分级带的布局、倾斜... 针对播种前花生种子分级处理机具较少、筛孔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柔性带式花生种子分级装置,利用种子随相邻分级带运动从不同间隙处进行分级。对主产区河南省的典型品种豫花22号花生种子物理特性进行测定,确定了分级带的布局、倾斜角度等关键参数范围。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设计试验,并用Design-Expert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建立了分级准确率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分级装置准确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分级带速度、倾斜角度、分级带直径。通过响应曲面方法分析各因素交互作用对分级准确率的影响,得出关键作业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分级带速度0.32 m/s、倾斜角度4.5°、分级带直径8.09 mm,此时分级准确率为97.27%。将优化参数进行进一步验证,得到分级准确率为95.84%,分级性能较好,能够满足小批量花生种子分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种子 带式分级 响应曲面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盐碱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张帆 陈晓露 +5 位作者 王洁 侯献飞 贾东海 顾元国 苗昊翠 李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68-2182,共15页
【目的】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盐碱地的有效利用与耐盐品种的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人工模拟混合盐碱胁迫条件,测定花生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盐害率及花... 【目的】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盐碱地的有效利用与耐盐品种的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人工模拟混合盐碱胁迫条件,测定花生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盐害率及花生幼苗的根长和茎长。【结果】(1)高浓度胁迫下,Cl^(-)和SO_(4)^(2-)组成的混合盐碱溶液对花生种子萌发产生强抑制效果;当混合盐碱溶液的pH值>10时,对花生种子初生幼苗生长产生强抑制效果;(2)不同浓度的混合盐碱胁迫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盐害率、根长、茎长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浓度的混合盐碱会对花生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3)花生对各处理的耐盐碱性从大到小依次为B>C>D>E>A。【结论】不同的混合盐碱成分及浓度对花生种子的影响不同,而种子萌发期是植物对盐碱胁迫最敏感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混合盐碱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耐盐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份黑花生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及综合鉴评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明刚 李春红 +6 位作者 杨平 何大智 赵艳花 范金华 卢平 唐兴发 冯明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
为鉴选优异黑花生资源,以44份黑花生资源材料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种植观测表型,研究遗传多样性和性状相关性,进行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4份黑花生资源材料的6个质量性状在品种间差异较大;19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变... 为鉴选优异黑花生资源,以44份黑花生资源材料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种植观测表型,研究遗传多样性和性状相关性,进行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4份黑花生资源材料的6个质量性状在品种间差异较大;19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变异系数在2.64%~97.98%之间,均值为24.28%,遗传多样性指数0.8652~2.0704之间,均值为1.7622;生育期长与第一侧枝长(r=0.82)、主茎高与第一侧枝长(r=0.87)、一次分枝数与有效结果枝数(r=0.84)、单株结果数与单株饱果数(r=0.96)、饱果重率与饱仁重率(r=0.88)、出仁率与荚果饱满度(r=0.82)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千克果数与百果重(r=–0.74)、百仁重(r=–0.62)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欧氏距离为10.52时,可将44份黑花生资源分为6个类群。主成分分析将17个主要表型性状归为累计贡献率达89.45%的6个主成分因子,鉴选出综合得分(F值)≥0.40的资源材料6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花生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综合鉴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子受低温胁迫后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燕 孔洁 +4 位作者 袁洁 刘璇 黄明明 郭仁波 邹晓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花生收获期易受低温胁迫,为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成熟度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以十成熟(完熟)未受低温胁迫的种子为对照(CK),研究了九成熟2℃低温胁迫(T1)、九成熟-1℃低温胁迫(T2)、十成... 花生收获期易受低温胁迫,为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成熟度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以十成熟(完熟)未受低温胁迫的种子为对照(CK),研究了九成熟2℃低温胁迫(T1)、九成熟-1℃低温胁迫(T2)、十成熟2℃低温胁迫(T3)和十成熟-1℃低温胁迫(T4)处理下种子萌发幼苗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干物质积累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温处理的种子萌发后幼苗Fv/Fm受到抑制,且种子成熟度越低,受低温胁迫的影响越明显;出苗后10~18 d,T1和T2处理幼苗地上部干物质重均显著低于CK,各低温处理下幼苗地下部干物质重与CK均无明显差异,但在22~26 d均显著高于CK;各处理下GA3、ZR、IAA和ABA含量随幼苗生长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各取样时期的内源激素含量因胁迫温度和成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出苗后10 d,T1-T4处理下萌发幼苗的(IAA+GA3+ZR)/ABA比值较CK分别降低12.82%、25.64%、25.64%和38.46%,而出苗后26 d,较CK分别提升47.62%、42.11%、60%和46.34%;温度对GA3、ZR、ABA和(IAA+GA3+ZR)/ABA比值影响极显著,对Fv/Fm值影响显著,成熟度对GA3和ZR影响极显著;(IAA+GA3+ZR)/ABA比值与幼苗干物质积累呈较强正相关,与根冠比和Fv/Fm呈现负相关。基于本研究,建议在低温冷害多发区,花生应在充分成熟后收获,以避免低温胁迫造成种子质量下降和幼苗生长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低温胁迫 种子成熟度 干物质量 FV/FM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花生安花3号单粒精播种植密度探究
18
作者 吕娇艳 王芳 +5 位作者 邢晓宁 王海莉 沈希华 芦连勇 王东彬 华福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5-19,共5页
为了探究安花3号单粒精播最适合的种植密度,通过5个密度的单粒精播和传统密度双粒穴播(CK)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较低密度(≤27万粒/hm^(2))单粒精播的植株农艺性状与CK没有明显差异,随密度的增加,植株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之增加,当密度为... 为了探究安花3号单粒精播最适合的种植密度,通过5个密度的单粒精播和传统密度双粒穴播(CK)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较低密度(≤27万粒/hm^(2))单粒精播的植株农艺性状与CK没有明显差异,随密度的增加,植株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之增加,当密度为≥30万粒/hm^(2)时显著高于CK;单粒精播的单株饱果数和单株生产力高于CK,提高幅度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单粒精播的百果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33万粒/hm^(2)时显著低于CK;单粒精播的产量随种植密度变化呈抛物线,密度为27~30万粒/hm^(2)时显著高于CK,当密度为30万粒/hm^(2)、株行距为10.0 cm×33.3 cm时,产量和净产值最高。安花3号在安阳地区单粒精播合适的种植密度为27~30万粒/hm^(2),株行距为10.0~11.1 cm×33.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精播 密度 产量 安花3号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炒籽对花生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19
作者 王朝晖 孙承国 +6 位作者 刘配莲 董西余 宋玉义 寇相波 陈铁柱 尚刚 潘亚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3,共4页
旨在促进微波技术在花生油生产中的应用,比较了3种炒籽方式(微波、电磁、燃气)压榨花生油的色泽、酸值、风味物质含量、V_(E)含量以及感官评价的差异,并考察了微波物料输送频率对花生油色泽、酸值和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 旨在促进微波技术在花生油生产中的应用,比较了3种炒籽方式(微波、电磁、燃气)压榨花生油的色泽、酸值、风味物质含量、V_(E)含量以及感官评价的差异,并考察了微波物料输送频率对花生油色泽、酸值和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炒籽压榨花生油的酸值和风味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燃气炒籽和电磁炒籽,色泽也更深,V_(E)含量更高(430.87mg/kg),且消费者喜爱度最高;随着微波物料输送频率的降低,花生油的色泽逐渐加深,酸值略有升高,风味物质数量和含量均逐渐增加,其中吡嗪类物质占比最高(39.54%~46.55%)。微波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绿色的新型产香技术在浓香花生油的加工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微波炒籽 风味物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与根瘤菌互作对花生生长发育及效益的影响
20
作者 丁彬 冯梦诗 +4 位作者 王瑞 常蕾 蒋莹 谢吉先 王利斌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31-141,共11页
【目的】明确减施化肥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剂对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促进花生产业绿色、高效生产。【方法】以高产花生品种‘泰0605-2’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常规施肥(N10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20%(N80%)+根... 【目的】明确减施化肥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剂对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促进花生产业绿色、高效生产。【方法】以高产花生品种‘泰0605-2’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常规施肥(N10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20%(N8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40%(N6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60%(N4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80%(N2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10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100%+不用根瘤菌拌种。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探究不同减氮施肥方式下拌种根瘤菌剂处理对花生根瘤数量、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苗期和花针期阶段,常规施肥(N100%)的花生根瘤数量最少、分别为7.2和13.8个,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花生根瘤数量逐渐增加;在结荚期,减氮40%(N60%)处理下根瘤数量、株高、侧枝长、分枝数、有效枝数、鲜物质量积累量比对照增加、分别增加2.3、1.2、0.8、0.8个和6.07 g。经济效益分析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氮40%(氮肥用量67.5 kg/hm^(2))+根瘤菌菌剂拌种处理下花生产量最高、为5216.08 kg/hm^(2),比对照增产5.30%;净增收效益最显著、产值为36512.55元,较对照增加收益2526.45元/hm^(2)。【结论】减氮40%+根瘤菌菌剂拌种处理能够提高花生株高、侧枝长、分枝和有效枝数等农艺性状,达到稳产增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减肥 根瘤菌 拌种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