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柳塔煤矿沿空留巷柔模砼墙支护阻力核定及失稳判据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刚 刘航 +2 位作者 迟国铭 石占山 范永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煤壁侧垮落角,二次采动后2个工作面裂隙贯通向地表发育,砼墙上方地面出现略微沉降。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分析覆岩垮落结构特征,确定了沿空巷道顶板第1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上方充填体一侧,第2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形成悬臂梁结构的岩层中靠近煤壁侧,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到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应力分布特征。根据沿空巷道不同使用阶段门式支架是否撤出,提出留巷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分离岩块法计算,巷道复用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倾斜岩梁法计算;柔模砼墙的稳定性与安全系数有关,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保证安全系数大于1,则砼墙不会发生失稳破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留巷工作面使用门式支架做临时支护时,为保证砼墙的安全系数大于2,需保证砼墙强度达到5.4 MPa以上;撤出门式支架后,断裂岩块及其覆岩载荷由砼墙承担,且采动引起的动载不断对砼墙产生影响,但砼墙的安全系数为3.9,砼墙仍相对稳定;砼墙应力虽然是不断变化的,但变化幅度都不大,均未出现应力急剧增大或减小的现象,这说明砼墙可有效支撑顶板,且砼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柔模砼墙 砼墙安全系数 门式支架 采动阶段 覆岩运移规律 支护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反馈机制的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特征信息数据检索
2
作者 刘洋 毛克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针对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相似度和噪声等因素导致纹理特征挖掘效果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自适应反馈结合局部二值机制的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特征挖掘方法.使用规范割策略将图像数据各点拟作节点,使用节点间的连接线权重计算2点的相似度,采用支... 针对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相似度和噪声等因素导致纹理特征挖掘效果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自适应反馈结合局部二值机制的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特征挖掘方法.使用规范割策略将图像数据各点拟作节点,使用节点间的连接线权重计算2点的相似度,采用支持向量机训练图像属性参数分类图像属性,进一步归纳图像类别.运用跳跃连接方法传输图像数据,将数据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剔除图像噪声.将中心点像素值当作反馈因子,创建自适应反馈判定条件,利用局部二值模式实现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特征挖掘.在MATLAB平台进行试验,从卷积神经网络收敛性、图像频谱纹理单元数、平均准确率、图像数据匹配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迭代次数不断增加,精度损失逐渐降低,基本收敛到稳定值,达到了预期训练效果;所提出方法挖掘的图像频谱纹理单元数3800个以上,更贴合人眼视觉信息;平均准确率为0.87,准确率@1、准确率@5和准确率@10的平均值分别为0.90、0.84和0.85;挖掘耗时低于5 s,图像数据匹配度高于90.3%,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可在图像纹理特征识别操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差异化图像 纹理特征 数据挖掘 自适应反馈 属性分类 跳跃连接 局部二值模式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智能化灌溉技术需求分析与优化策略
3
作者 李世柱 黄文明 《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132-137,共6页
阐明智能化灌溉技术应用目的与意义,介绍智能化灌溉技术体系。通过资料查阅、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智能化灌溉技术需求,并且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旨在为智能化灌溉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智能化灌溉技术 配套技术 需求分析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式识别的光纤通信网络异常信号检测研究
4
作者 宋志远 赵建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197,共6页
为精准检测光纤通信网络中异常信号,为网络故障诊断及信号修复提供依据,保障光纤通信网络的平稳运行,提出基于模式识别的光纤通信网络异常信号检测方法。分析光纤通信网络信号异常模式,构建包含不同异常模式的信号样本数据集;利用经验... 为精准检测光纤通信网络中异常信号,为网络故障诊断及信号修复提供依据,保障光纤通信网络的平稳运行,提出基于模式识别的光纤通信网络异常信号检测方法。分析光纤通信网络信号异常模式,构建包含不同异常模式的信号样本数据集;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去除光纤通信网络信号中的噪声,从去噪信号中提取瞬时频率、裕度、偏斜度以及峭度4个特征向量,用于光纤通信网络信号的特征表示;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异常信号检测模型,利用构建的样本数据集对其实施训练,将提取的光纤通信网络信号特征信息输入至训练好的检测模型中,模型输出结果就是光纤通信网络异常信号检测结果,即光纤通信网络信号异常模式。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精准检测出光纤通信网络信号异常模式,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检测灵敏度可达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光纤通信 网络信号 异常检测 特征向量提取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变形破坏机制与支护效应连续-非连续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世瑞 江权 +3 位作者 邱士利 周小平 寇永渊 刘建坡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3,共12页
金川二矿深部碎裂岩体具有“岩块强度高,岩体强度低”的显著特点,巷道围岩具有显著的大变形特征,导致喷锚网或衬砌等支护结构破坏频繁,严重威胁采矿生产安全。以该矿深部巷道现场工程为背景,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和实测确定该矿深部巷道围... 金川二矿深部碎裂岩体具有“岩块强度高,岩体强度低”的显著特点,巷道围岩具有显著的大变形特征,导致喷锚网或衬砌等支护结构破坏频繁,严重威胁采矿生产安全。以该矿深部巷道现场工程为背景,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和实测确定该矿深部巷道围岩具有典型层状、碎裂状和复合结构特征,冒落和底臌为典型的破坏形式;其次,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基于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FDEM)提出一种可破Voronoi块体模型和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模拟巷道开挖过程,捕获围岩损伤破裂特征;最后,结合实体单元和锚杆单元模拟支护结构响应,探讨深部碎裂岩体变形破坏机制和支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面间距和倾角显著影响应力释放区的位置和压力拱的形成,导致围岩变形各向异性和破裂非均匀性;锚杆、混凝土喷层+锚杆及U型钢拱架+锚杆3种支护结构对于限制围岩变形具有显著差异性,加入锚杆和衬砌能有效抑制冒落区,限制顶拱位移,但不能有效抑制底板隆起;超前注浆、加长锚杆和钢拱架是控制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大变形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变形控制与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岩体 大变形 深部巷道 连续-非连续分析 支护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对比试验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科 徐婷 +4 位作者 康云友 刘婧 李登宇 刘刚毅 刘旭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174,共8页
我国常年需求大豆1.2亿t、玉米2.5亿t,2020年和2021年进口大豆均突破1亿t,量价齐升,进口数量占需求量的80%以上。为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大豆和玉米短缺风险,扩种大豆油料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方面具有重... 我国常年需求大豆1.2亿t、玉米2.5亿t,2020年和2021年进口大豆均突破1亿t,量价齐升,进口数量占需求量的80%以上。为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大豆和玉米短缺风险,扩种大豆油料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能够保证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破解大豆玉米争地难题,提升国家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由于地域规模、光热资源、机械配套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多样,成本、产量、效益等差异较大,影响技术的推广。为探寻适合山东省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模式,筛选适宜机具,提高农民综合效益,研究选取山东省禹城市为试验点,通过调研,选取种植最多的4+2、4+3、6+3、6+4等4种复合种植模式,围绕种、管、收3个环节栽培要点和机械选配,从出苗率、产量、机收损失率、产出效益和作业成本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适宜山东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 种植模式 配套机具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浅埋大采高工作面支架-围岩耦合关系及支架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巍 王文 张广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1,共10页
目的为有效解决神东矿区浅埋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强度大导致的采场围岩控制困难问题,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方法,结合采场覆岩砌体梁力学模型,阐释了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支架-围岩耦合关系,并对该矿区特殊条件下采场矿压规律、支架合理... 目的为有效解决神东矿区浅埋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强度大导致的采场围岩控制困难问题,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方法,结合采场覆岩砌体梁力学模型,阐释了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支架-围岩耦合关系,并对该矿区特殊条件下采场矿压规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及其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断裂的老顶及其随动岩体自重、旋转空间对顶板动载荷产生影响较大,直接顶、支架及底板整体刚度对老顶的破断位置产生影响,使老顶来压时对支架的作用力变小、作用时间变短;支架-围岩间存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耦合关系。结论提出基于支架实用效果的“支、护、采”三因素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采用岩石自重估算、实测支架循环末工作阻力加1倍均方差及传递岩梁理论等方法对支架工作阻力进行验算,并得到了合理的支架工作阻力。为相似条件下支架选型及其适用性评价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 支架-围岩耦合 矿压规律 工作阻力 适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LBP和Gabor滤波器的纹理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佳明 陈旭 +1 位作者 任硕 邸宏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纹理提取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纹理提取的质量对纹理分类的准确性具有关键影响.传统单一的纹理提取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各类纹理的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位置局部二值模式(IPLBP)和Gabor滤波器的纹理提取算法,其中,改进... 纹理提取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纹理提取的质量对纹理分类的准确性具有关键影响.传统单一的纹理提取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各类纹理的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位置局部二值模式(IPLBP)和Gabor滤波器的纹理提取算法,其中,改进算法在局部二值模式(LBP)的基础上通过提取纹理位置信息来提高纹理描述能力.利用改进后的LBP算法提取局部纹理信息,Gabor滤波器提取全局纹理信息,将两种特征信息进行融合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纹理材质分类任务上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相比传统的LBP算法,该算法能够更准确地捕捉不同纹理特征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提取 局部二值模式 GABOR滤波器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类高斯SVM的光纤信号的模式识别方法
9
作者 吴明埝 沈一春 +5 位作者 陈青青 王道根 李松林 谢书鸿 尹建华 徐拥军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为了有效提升光纤信号识别精度,采用了一种基于多分类的高斯支持向量机(SVM)的信号事件类型判别方法,先通过汉宁窗卷积的方法以及95%能量的原则来识别事件发生始末段信息,再从时域、频域以及尺度域等角度出发,对归一化后的多种特征参数... 为了有效提升光纤信号识别精度,采用了一种基于多分类的高斯支持向量机(SVM)的信号事件类型判别方法,先通过汉宁窗卷积的方法以及95%能量的原则来识别事件发生始末段信息,再从时域、频域以及尺度域等角度出发,对归一化后的多种特征参数的均值与离散性进行分析,并选取合适的主要特征参数,最后采用基于多分类高斯SVM算法对3组不同事件类型进行了分类识别,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不同类型光纤事件信号的数据。结果表明,对30组实验数据的事件类型进行模式识别,正确率在96%以上。该方法流程满足了光纤传感的事件信号高精度识别要求,对光纤传感器应用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多分类高斯支持向量机 模式识别 事件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CA-ISSA-SVM的控制图模式识别
10
作者 梁旭 张朝阳 +1 位作者 吉卫喜 张文博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134,140,共8页
针对制造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智能化程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控制图模式识别方法。首先通过KPCA对控制图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其次,引入Logistic-Tent(LT)... 针对制造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智能化程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控制图模式识别方法。首先通过KPCA对控制图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其次,引入Logistic-Tent(LT)复合映射和高斯变异来改进麻雀搜索算法对SVM的关键参数进行寻优;接着建立KPCA-ISSA-SVM模型对控制图模式进行识别;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将所提模型与RF、CNN、SVM、KPCA-SVM、KPCA-SSA-SVM、KPCA-PSO-SVM模型进行对比,并以某电梯零部件企业的机加工车间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仿真与实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控制图模式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图 模式识别 核主成分分析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lity evaluation of layerlike backfilling and flow pattern of backfill slurry in stope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欣 李夕兵 +1 位作者 张钦礼 王新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4期580-583,共4页
Stability condi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formula of layerlike backfilling roof,Q≥C,where Q denotes is quality index depending on allowable compressive or tensile strength and integrity of backfilling,and C is the t... Stability condi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formula of layerlike backfilling roof,Q≥C,where Q denotes is quality index depending on allowable compressive or tensile strength and integrity of backfilling,and C is the technical index depending on mining method and backfilling technology,were inferred according to simply supported beam theorem.Technical treatment measures for instable backfilling roof,including optimum of appropriate filling materials and dosage for excellent flow property and reduction of backfill cost.It is proved that slope equation of backfill slurry in a stope to be filled is y=hexp[x2/(2σ)2)],where h is height of cone and σ2 is mean square,and that optimum drainage point of backfill slurry can be determined by the equation and sizes of stope.Cas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results can give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quality evaluation and control of layerlike backfi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like backfilling quality evaluation flow pattern simply supported be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oke and Jeeves algorithm for linear support vector machine 被引量:1
12
作者 Yeqing Liu Sanyang Liu Mingtao G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1期138-141,共4页
Coordinate descent method is a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technique. When it is applied to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at each step the method updates one component of w by solving a one-variable sub-problem while... Coordinate descent method is a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technique. When it is applied to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at each step the method updates one component of w by solving a one-variable sub-problem while fixing other components. All components of w update after one iteration. Then go to next iteration. Though the method converges and converges fast in the beginning, it converges slow for final convergence. To improve the speed of final convergence of coordinate descent method, Hooke and Jeeves algorithm which adds pattern search after every iteration in coordinate descent method was applied to SVM and a global Newton algorithm was used to solve one-variable subproblems. We prove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algorithm.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Hooke and Jeeves' method does accelerate convergence specially for final convergence and achieves higher testing accuracy more quickly in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CATION pattern search Hooke and Jeeves coordinate descent global Newton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ognition model and algorithm of projectiles by combin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and spatial-temporal constrain 被引量:1
13
作者 Han-shan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73-283,共11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rate and accuracy rate of projectiles in six sky-screens intersection test system,this work proposes a new recognition method of projectiles by combin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rate and accuracy rate of projectiles in six sky-screens intersection test system,this work proposes a new recognition method of projectiles by combin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and spatial-temporal constrain of six sky-screens detection sensor.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of the six sky-screens intersection test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utput signal of the sky-screen,we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regarding the recognition of projectiles.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rojectile recognition effect,we use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basic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to form a new recognition algorithm.We set up the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projectile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model that conforms to the six sky-screens intersection test system.We also construct a spatial-temporal constrain mat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spatial geometric relationship of six sky-screen intersection,and form a new projectile signal recognition algorithm with six sky-screens spatial-temporal information constraints under the signal classification mechanism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support vector machine.Based on experiments,we obtain the optimal penalty and kernel function radius parameters in the PSO-SVM algorithm;we adjust the parameters of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train the test signal data of every sky-screen,and gain the projectile signal classification results.Afterwards,according to the signal classification results,we calculate the coordinate parameters of the real projectile by using the spatial-temporal constrain of six sky-screens detection sensor,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 sky-screens intersection test system pattern recogni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PROJECT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operation-optimization in copper smelting converter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俊峰 梅炽 +2 位作者 彭小奇 周安梁 吴冬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年第2期138-141,共4页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the optimization of flux adding systems and air blasting systems, the display of on line parameters, forecasting of mass and compositions of slag in the slagging per...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the optimization of flux adding systems and air blasting systems, the display of on line parameters, forecasting of mass and compositions of slag in the slagging period, optimization of cold material adding systems and air blasting systems, the display of on line parameters, and the forecasting of copper mass in the copper blow period in copper smelting converters. They were integrated to build the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the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Copper Smelting Converter(IDSSOOCSC), which is self learning and self adaptating. Development steps, monoblock structure and basic functions of the IDSSOOCSC were introduced. After it was applied in a copper smelting converter, every production quota was clearly improved after IDSSOOCSC had been run for 4 months. Blister copper productivity is increased by 6%, processing load of cold input is increased by 8% and average converter life span is improved from 213 to 235 furnace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neural network pattern identification chaos genetic algorithm operation optimization copper smelting conver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ive transductive learning pattern classification via single sphere
15
作者 Xue Zhenxia Liu Sanyang Liu Wan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3期643-650,共8页
In many machine learning problems, a large amount of data is available but only a few of them can be labeled easily. This provides a research branch to effectively combine unlabeled and labeled data to infer the label... In many machine learning problems, a large amount of data is available but only a few of them can be labeled easily. This provides a research branch to effectively combine unlabeled and labeled data to infer the labels of unlabeled ones, that is, to develop transductive learning.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Pattern classification via single sphere (SSPC), which seeks a hypersphere to separate data with the maximum separation ratio, a progressive transductive pattern classification method via single sphere (PTSSPC)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the classifier using both the labeled and unlabeled data. PTSSPC utilize 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f the unlabeled samples and obtain better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than SSPC when insufficient labeled data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e algorithm can yields bette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recognition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transductive learning CLASSIFICA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upport vector domain descri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矿区采动损害及减损开采的地质保障技术框架体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9 位作者 耿济世 袁士豪 谷超 杨多兴 牛超 路拓 郭晨 张唤兰 黄海鱼 师庆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目的】煤炭在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兜底保障。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损害煤矿区地质环境,同时导致突水、冲击地压等灾害。【方法】围绕煤矿安全高效开采面临的地质环境损害预测预警难和减损... 【目的】煤炭在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兜底保障。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损害煤矿区地质环境,同时导致突水、冲击地压等灾害。【方法】围绕煤矿安全高效开采面临的地质环境损害预测预警难和减损开采保障压力大等难题,基于煤炭采动损害预测与减损地质保障多学科交叉特点,突出地质条件的控灾机理和采动致灾模式,强调煤炭开采模式与地质结构演化全时空多场响应,分析采动效应下地质条件物质场、能量场、信息场的耦合机制,厘清损害模式和预警信息关键参量的映射关系,形成安全高效开采的地质保障策略和减损控灾工程技术体系。【结果和结论】研究思路为“孕灾环境→损害机制→过程响应→损害预测→防灾减损”,技术路线是“煤矿开采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结构演化规律及损害模式→多物理场演化全时空信息响应→损害监测及预测预警→减损保障工程技术”。核心内容包括:(1)剖析地质条件与致灾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成因联系,构建高精度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阐明地质结构、开采条件和损害模式的映射关系,建立主控要素的特征参量数据库;(2)构建采动效应下的工程地质力学模型,研究开采方式、空间布局、采动速率等影响下地质条件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机制,提出考虑地质体关键结构破坏演化规律的损害模式判识方法;(3)获取采动过程地质结构演化背景下的全时空多源信息响应,提出主控参量作用下的损害模式识别标准,进而厘清裂隙场、应力场、渗流场与地球物理场信息参量的镜像关系,建立基于地质条件物质场、能量场和信息场耦合响应的全时空信息映射模型;(4)构建地面-钻孔-井下的全空间、多方位、主被动的一体化多源监测体系,提出煤矿采动损害预测模型和预报方法;(5)构建基于损害源、损害模式、损害动力、损害通道剖析以及减损技术与效果评价于一体的减损控灾体系,追求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破解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制约之间的矛盾,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和防灾减损提供地质、力学、物理基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保障 地质损害 减损开采 多场信息响应 损害模式图谱 减损控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场域互动观的建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舒成利 刘芳颖 +1 位作者 赵晶旭 高山行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1,共13页
文章依据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提出“数字平台场域互动观”。研究发现,数字平台具有“场域”属性,是一种商业场域,场域理论在此具有独到的解释力;互动在数字平台中扮演核心角色,是数字平台运行的微观基础;数字平台的场域互动模式包括同... 文章依据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提出“数字平台场域互动观”。研究发现,数字平台具有“场域”属性,是一种商业场域,场域理论在此具有独到的解释力;互动在数字平台中扮演核心角色,是数字平台运行的微观基础;数字平台的场域互动模式包括同场域互动模式、跨场域互动模式和复跨场域互动模式;数字平台的互动模式决定了其治理机制,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而要求有相对应的保障机制。文章构建了一个平台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框架,为推动数字平台领域研究、数字平台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政府有效精准地规制数字平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场域理论 互动模式 治理机制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黎曼普鲁克的手部离散动作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志恒 沈家和 +1 位作者 都明宇 杨庆华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4-863,共10页
肌电信号能反映人体的运动意图,是外骨骼和假肢控制的主要信号之一。但受试者间的差异,增加了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手部离散动作识别使用成本。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域适应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小型调整集的迁移学习建模方法。该... 肌电信号能反映人体的运动意图,是外骨骼和假肢控制的主要信号之一。但受试者间的差异,增加了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手部离散动作识别使用成本。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域适应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小型调整集的迁移学习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黎曼普鲁克分析(RPA)提取黎曼特征与传统时域特征作为支持向量机(SVM)的输入特征,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识别精度。在10名受试者身上进行了实验,在黎曼特征下黎曼普鲁克分析相比于不进行迁移学习的动作识别方法提高了5%~7%的准确率。在特征空间分布上,黎曼普鲁克分析后的黎曼特征的重合度更高。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基于肌电信号的手部离散动作识别上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sEMG) 黎曼普鲁克分析(RPA) 手势识别 支持向量机(SVM)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破碎软岩巷道超前控顶加固及控制爆破技术
19
作者 汪禹 张西良 +4 位作者 李龙福 殷登才 崔正荣 王小兵 金科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4,共10页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逐渐增加,深部破碎围岩工程地质条件转为复杂多变,极大程度上影响巷道等工程施工过程及后续使用安全;为确保深部破碎软岩巷道施工过程中安全及质量,提出了软岩巷道超前控顶加固及控制爆破技术。针对钟九铁矿-550 m水平...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逐渐增加,深部破碎围岩工程地质条件转为复杂多变,极大程度上影响巷道等工程施工过程及后续使用安全;为确保深部破碎软岩巷道施工过程中安全及质量,提出了软岩巷道超前控顶加固及控制爆破技术。针对钟九铁矿-550 m水平6号交岔点岩体裂隙极为发育、稳定性差等特点,拟采用超前控顶措施加固顶板围岩,提高深部破碎软岩巷道的承载力。为便于6号交岔点掘进施工,沿6号交岔点东北侧方向划分17个掘进区,并采用“四步”台阶法分段施工。针对同段起爆数码电子雷管,起爆器系统可随机设置单发雷管起爆间隔时间为3~5 ms,实现同段炮孔单孔单响,降低爆破振动对6号交岔点影响。根据不同掘进区总体岩性情况,优化支护方式(管棚支护、W型钢带及锚索支护等联合支护方式等),确保6号交岔点后续使用期安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前控顶加固、控制分区爆破技术,降低破碎软岩巷道顶板偏帮、下沉,保证6号交岔点断面成型效果,削减其支护、后期维护等综合成本达8.7%,该技术可为类似巷道施工提供一定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软岩 台阶法施工 支护方式 数码电子雷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斜向超前系统锚杆支护效果及承载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佳敏 何川 +3 位作者 汪波 徐国文 陈旭 徐昆杰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7-1631,共15页
为研究渝昆高铁斜向超前系统锚杆支护体系的力学特性,在乐业隧道开展了斜向超前系统锚杆现场试验,结合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基于支护应力场的概念,实现斜向超前系统锚杆有效支护范围的定量描述,采用多指标(隧道位移差、围岩塑性区、围岩最... 为研究渝昆高铁斜向超前系统锚杆支护体系的力学特性,在乐业隧道开展了斜向超前系统锚杆现场试验,结合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基于支护应力场的概念,实现斜向超前系统锚杆有效支护范围的定量描述,采用多指标(隧道位移差、围岩塑性区、围岩最小主应力)对斜向超前系统锚杆的支护效果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分析锚杆轴力、钢拱架轴力的分布特征,确定斜向超前支护体系的承载规律,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隧道开挖后,锚杆支护会形成支护应力场,即在开挖面附近形成了最大主应力增大区,而最大主应力的增大提高了岩体抵抗变形的能力;2)随着掌子面空间效应的减弱,斜向锚杆需要承担的围岩荷载逐渐增大,其有效支护的范围也逐渐增大;3)在掌子面附近,斜向锚杆支护提高了围岩的自承载能力,降低了拱顶、拱肩和拱腰处钢拱架的轴力,改善了钢拱架的受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斜向超前系统锚杆 支护应力场 有效支护范围 支护效果 支护体系承载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