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mated pattern-directed refactoring for complex conditional statements
1
作者 刘伟 胡志刚 +1 位作者 刘宏韬 杨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935-1945,共11页
Complex conditional statement is one of the bad code smells,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code and design of software. In the proposed approach, two commonly-used design patterns for handling complex conditional s... Complex conditional statement is one of the bad code smells,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code and design of software. In the proposed approach, two commonly-used design patterns for handling complex conditional statements are selected, and they are the factory method pattern and the strategy pattem. Two pattern-directed refactoring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two design patterns are proposed. Each approach contains a refactoring opportunities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and an automated refactoring algorithm. After parsing the abstract syntax tree generated from source code, the refactoring opportunities are identified effectively and automatically. Then, for candidate code, refactoring algorithms are executed automatically, which are used to simplify or remove complex conditional statements. By empirical analysi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the code after refactoring has better maintainability and extensibility, and the proposed approach for automated pattern-directed refactoring succeeds to reduce code size and complexity of cla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actoring abstract syntax tree complex conditional statements design patterns factory method pattem strategypat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refactoring opportunities for source code based on class association relationships
2
作者 LIU Wei YANG Na +2 位作者 HUANG Xin-di HU Wei HU Zhi-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768-3778,共11页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 associ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asses in an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system,a novel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refactoring opportunities is proposed.The approach can be used to dete...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 associ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asses in an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system,a novel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refactoring opportunities is proposed.The approach can be used to detect complex and duplicated many-to-many association relationships in source code,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further refactoring.In the approach,source code is first transformed to an abstract syntax tree from which all data members of each class are extracted,then each class is characterized in connection with a set of association classes saving its data members.Next,classes in common associations are obtained by comparing different association classes sets in integrated analysis.Finally,on condition of pre-defined thresholds,all class sets in candidate for refactoring and their common association classes are saved and exported.This approach is tested on 4 projec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sion is over 96%when the threshold is 3,and 100%when the threshold is 4.Meanwhile,this approach has good execution efficiency as the execution time taken for a project with more than 500 classes is less than 4 s,which also indicates that it can be applied to projects of different scales to identify their refactoring opportunities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ntification of refactoring opportunities abstract syntax tree class association relationships common association classes source c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重构电池的储能安全系统设计与机制分析
3
作者 张路霞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80-2382,共3页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源变革,但是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常规电池组的短板效应是储能系统安全问题的核心。可重构电池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储能系统安全性问题,对此针对以可重构电池为主体的储能安全系统设计...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源变革,但是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常规电池组的短板效应是储能系统安全问题的核心。可重构电池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储能系统安全性问题,对此针对以可重构电池为主体的储能安全系统设计理念和相应机制展开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可重构电池的内在应用优势以及相关产业技术研究进展,随后详细阐述了储能安全系统的机制优化。包括安全能量数字化思想和动态重组等,最后分析了储能系统故障诊断流程,进一步保证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事实证明,动态可重构电池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能量效率,也为后续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电池和储能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 储能安全 系统设计 电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链式倾转旋翼飞行器构形重构与策略研究
4
作者 王续乔 杨帅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多节链式倾转旋翼飞行器具有多样的本体构形形态、丰富的组合变换序列以及非唯一的构形达成解集等特点。为使飞行器在应对不同任务条件时能够获得优越的飞行性能与任务达成的重构方案,进而提高其变体执行效率和任务适应性,本文研究了多... 多节链式倾转旋翼飞行器具有多样的本体构形形态、丰富的组合变换序列以及非唯一的构形达成解集等特点。为使飞行器在应对不同任务条件时能够获得优越的飞行性能与任务达成的重构方案,进而提高其变体执行效率和任务适应性,本文研究了多节链式倾转旋翼飞行器的构形重构与策略。首先,分析了该飞行器的属性,并确定了通过性、稳定性和能耗3个关键因素作为重构策略的评价指标;其次,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基于加权平均法建立了重构决策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重构策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结果表明该重构策略将综合评分平均提高了26.87%,有效改善了飞行器的性能,特别是在通过性和稳定性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重构策略不仅提升了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中的自适应能力,还为未来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飞行器 构形重构策略 评价指标 加权平均 自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学习通信效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剑文 刘波 +1 位作者 林伟伟 谢家晨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作为一种分布式机器学习范式,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FL)旨在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在多方数据上共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在实际应用中,FL在每轮迭代中需要大量的通信来传输模型参数和梯度更新,从而提高通信效率,这是FL面临... 作为一种分布式机器学习范式,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FL)旨在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在多方数据上共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在实际应用中,FL在每轮迭代中需要大量的通信来传输模型参数和梯度更新,从而提高通信效率,这是FL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文中主要介绍了FL中通信效率的重要性,并依据不同的侧重点将现有FL通信效率的研究分为客户端选择、模型压缩、网络拓扑重构以及多种技术结合等方法。在现有的FL通信效率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并总结出通信效率在FL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探索FL通信效率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通信效率 客户端选择 模型压缩 网络拓扑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料清单多视图的映射方法研究
6
作者 王颖 洪涛 +1 位作者 江海凡 李波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3,共8页
针对航空复杂装配件物料清单视图部门级信息孤岛、视图多样性与数据一致性冲突等难题,系统剖析设计-工艺-制造三大核心阶段下BOM视图的内容与特点,探究内在转换关系,构建多视图映射模型。提取拆分件、组合件、继承件、外协件、虚拟件、... 针对航空复杂装配件物料清单视图部门级信息孤岛、视图多样性与数据一致性冲突等难题,系统剖析设计-工艺-制造三大核心阶段下BOM视图的内容与特点,探究内在转换关系,构建多视图映射模型。提取拆分件、组合件、继承件、外协件、虚拟件、中间件6种特殊件类型,制定相应的结构映射规则;在此基础上,重点聚焦工艺设计阶段物料与工艺信息的有效集成,以矩阵形式量化工艺路线中物料需求与生产工序之间的复杂约束关系,设计基于物料-工序约束关系矩阵的工艺属性和制造属性衍生映射方法,实现BOM多视图结构与属性的双重映射;最后,制定标准化变更处理规则以应对生产过程中BOM的频繁变更,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映射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清单 多视图映射 结构重构 属性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铝型材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浚银 文斌 +2 位作者 沈艳军 张俊 王子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3-534,共12页
针对铝型材表面缺陷具有种类多样、缺陷尺度差异大和小目标缺陷漏检的问题,提出改进的YOLOv7-tiny检测算法.利用残差结构、无参注意力机制(SimAM)、激活函数(FReLU)和裁剪卷积等重构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捕捉更多的细节信息,加强网络多... 针对铝型材表面缺陷具有种类多样、缺陷尺度差异大和小目标缺陷漏检的问题,提出改进的YOLOv7-tiny检测算法.利用残差结构、无参注意力机制(SimAM)、激活函数(FReLU)和裁剪卷积等重构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捕捉更多的细节信息,加强网络多尺度学习能力.优化检测层获取更多小目标特征和位置信息,提高网络多尺度缺陷检测能力.引入部分卷积替换高效层聚合网络(ELAN)中的3×3卷积建立轻量化模型,减少计算和训练负担.结合归一化Wasserstein距离(NWD)损失度量相似度,加速网络收敛并提升小目标缺陷检测能力.在天池铝型材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YOLOv7-tiny算法在置信度阈值为0.25时,精确度达到95.0%,召回率达到91.8%,均值平均精度mAP@0.5达到94.5%,检测速度为45帧/s.相较于原算法,改进算法的mAP@0.5提高4.2个百分点,在脏点缺陷上的平均精度AP提高13.1个百分点;改进算法对于低分辨率图像和被干扰图像有更好的检测结果,表明其具备更好的泛化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型材 表面缺陷 小目标检测 SPPCSPC重构 残差结构 YOLOv7-tiny 归一化Wasserstein距离(NWD)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GA算法的贵州省水库标准化管理因子研究
8
作者 倪康 古今用 申乾坤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69-576,共8页
依赖专家对标对表的创建工作中,存在专家在扣分区间内自由把控扣分程度的现象,针对所造成的因子重要性、所占总分比例、扣分区间一致,但其差异化不一致的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以离散度作为表征指标,重构《贵州省水库标准化管理评... 依赖专家对标对表的创建工作中,存在专家在扣分区间内自由把控扣分程度的现象,针对所造成的因子重要性、所占总分比例、扣分区间一致,但其差异化不一致的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以离散度作为表征指标,重构《贵州省水库标准化管理评价标准》(简写为《评价标准》),建立特征矩阵作为输入变量,利用GA遗传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进行拟合验证。结果表明,《评价标准》因子离散程度越高,越能代表创建实际情况;GA算法通过建立解释目标与解释适应度核函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进一步提升了BP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和精准度,改进后的GA-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的拟合准确率达98.78%;重构后的《评价标准》拟合R2高达0.953,较重构前提升了0.107,有着更好的拟合精度。目前从因子离散度角度出发对水利工程达标创建标准解构、重组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结论能够较好的辅助贵州省水库标准化管理创建、后续《评价标准》的修编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标准化 主成分分析法 离散度 遗传算法 重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长方法分解
9
作者 徐子懋 姜艳杰 +1 位作者 张宇霞 刘辉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01-2514,共14页
长方法及其他类型的代码坏味阻碍了软件应用程序达到最佳的可读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因此,人们对长方法的自动检测和分解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这些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分解,但其解决方案往往与最优方案存在很大差异.为此,调研公开真实... 长方法及其他类型的代码坏味阻碍了软件应用程序达到最佳的可读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因此,人们对长方法的自动检测和分解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这些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分解,但其解决方案往往与最优方案存在很大差异.为此,调研公开真实长方法数据集中的可自动化部分,探讨了长方法的分解情况,并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新方法(称为Lsplitter),用于自动分解长方法.对于给定的长方法,Lsplitter会根据启发式规则和大语言模型将该方法分解为一系列短方法.然而,大语言模型经常会拆分出相似的方法,针对大语言模型的分解结果,Lsplitter利用基于位置的算法,将物理上连续且高度相似的方法合并成一个较长的方法.最后对这些候选结果进行排序.对真实Java项目中的2849个长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传统结合模块化矩阵的方法,Lsplitter的命中率提升了142%,相较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方法,命中率提升了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方法 重构 大语言模型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重构算法的异型编织结构件通用模拟方法
10
作者 崔博 阳海棠 +1 位作者 李麒阳 俞建勇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共8页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异型结构件中,为保证结构件质量,需要进行多次试制,验证编织工艺的有效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重构算法的异型结构件通用编织模拟方法,解决编织工艺参数难以仿真验证的问题。首先,基...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异型结构件中,为保证结构件质量,需要进行多次试制,验证编织工艺的有效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重构算法的异型结构件通用编织模拟方法,解决编织工艺参数难以仿真验证的问题。首先,基于模型数据提取异型结构件芯模中心线,根据模型轮廓二次生成芯模关键截面,对模型进行网格重构;其次,基于运动学特性生成织物在芯模表面轨迹,分析编织过程的交织关系,优化纱线轨迹,生成预成型体空间拓扑与织物结构模型;最后,根据编织试验验证本文编织方法的精度,变截面与变曲率处误差不超过5°,满足实际生产要求。本方法可整合入编织装备CAE集成系统,为复合材料的工艺数字化验证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编织模拟 模型重构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率模式重塑:中国经济从结构性减速到高质量服务化
11
作者 宋培 王欣悦 +1 位作者 陈晓英 白雪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7,共13页
服务化阶段是经济增长分化的关键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向高质量服务化转型是成功跨越增长阵痛期的必经之路。从全国层面和省份层面揭示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的特征事实;基于生产率视角构建一般均衡模型,阐述中国经济结构性加速和结构性... 服务化阶段是经济增长分化的关键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向高质量服务化转型是成功跨越增长阵痛期的必经之路。从全国层面和省份层面揭示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的特征事实;基于生产率视角构建一般均衡模型,阐述中国经济结构性加速和结构性减速的发生机理;指明中国经济结构向高质量服务化转型的未来方向;依据效率模式重塑的理论逻辑,剖析中国产业结构向高质量服务化转型的政策着力点。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并未产生结构红利,也未能摆脱结构性减速的发展规律,促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第二,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是结构性减速的直接原因,未能实现效率模式重塑是结构性减速的根本原因;第三,效率模式重塑需要不断优化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并发挥供需双侧的联动效应,推动经济增长由供给侧主导向需求侧主导转变,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螺旋式上升。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在要素层面应该以知识要素培养为核心、产业层面需要以优化服务业结构为核心、宏观层面则需要以公共品支出和收入分配改善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服务化 经济结构 生产要素配置 结构性减速 结构性加速 效率模式重塑 产业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自适应分块输电线路螺栓缺陷检测方法
12
作者 倪源松 韩军 +2 位作者 邹小燕 胡广怡 王文帅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1-291,共11页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其中螺栓作为连接和固定线路主体的关键组件,对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进行输电线路的巡检时,由于螺栓在巡检图像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分布不均且其特征不明显,利...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其中螺栓作为连接和固定线路主体的关键组件,对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进行输电线路的巡检时,由于螺栓在巡检图像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分布不均且其特征不明显,利用视觉方法来检测这些螺栓的缺陷变得尤为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分块检测方法,该方法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采用改进的目标密度分布图生成网络预测出包含目标大致尺寸以及分布信息的目标密度分布图,该网络是由基于参数重构和多维动态卷积技术的RepODconv卷积块组成,有效控制模型的参数量,同时增强对小尺寸目标的关注能力,接着根据该目标密度分布图采用设计的聚类分块算法得到固定尺寸且未缩放的分块区域图像;第二阶段采用结合自注意力模块的YOLOX模型对这些图像进行检测,提升网络对不同类别缺陷的鉴别能力。在无人机巡检的输电线路螺栓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所提方法对多数类别缺陷的召回率、准确率均达到70%,相比于目前先进的检测网络的实验结果,交并比(IoU)为0.5的平均精度(mAP@0.5)提升约30%,平均精度(mAP)提升约70%,特别是小目标的mAP提升约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螺栓 小目标检测 自适应分块检测 缺陷检测系统 参数重构 多维动态卷积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平台要素协同理论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修社 胡小全 +1 位作者 易凯 王小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9-1229,共11页
要素协同是协同作战发展的必经之路,杀伤链的动态重构是其典型特征.本文针对平台协同难以满足复杂作战任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异构平台要素协同的解决思路和理论方法.首先分析了要素协同关系复杂性、协同能力不确定性两个难点问题;其次... 要素协同是协同作战发展的必经之路,杀伤链的动态重构是其典型特征.本文针对平台协同难以满足复杂作战任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异构平台要素协同的解决思路和理论方法.首先分析了要素协同关系复杂性、协同能力不确定性两个难点问题;其次基于反馈机制的可重构架构对复杂作战网络进行建模,提出了杀伤链算子的要素动态重构、协同序参量的效能定量评估方法;最后基于仿真场景实现杀伤链的动态构建与重构,可指导要素协同的算法设计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协同 跨域作战 动态重构 体系建模 杀伤链算子 序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镂空重构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洪雷 姜璇 马玉儒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了打破镂空工艺对材料、技术的使用界限,丰富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梳理服装中镂空构型的起源与发展,在镂空重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案例归纳分析镂空重构的3类实现手法:连接点式镂空、重塑线式镂空以及剪切面式镂空。... 为了打破镂空工艺对材料、技术的使用界限,丰富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梳理服装中镂空构型的起源与发展,在镂空重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案例归纳分析镂空重构的3类实现手法:连接点式镂空、重塑线式镂空以及剪切面式镂空。以连接点式镂空手法为例,进一步探究镂空重构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实践:一是镂空构型材料层面的创新,将环保理念融入服装设计,实现废弃物升级利用;二是造型表现技术层面的创新,结合立体塑形进行服装造型表现的拓展实践,并对镂空重构手法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镂空重构 服装设计 点线面 塑料材料 立体塑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Transformer的电力负荷数据异常检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陆旦宏 范文尧 +3 位作者 杨婷 倪敏珏 李思琦 朱晓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电力负荷异常数据将给电力系统规划、负荷预测以及用能分析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亟须对负荷数据异常进行检测与识别。首先,针对电力负荷数据异常分类、原因及其特征开展分析。其次,改进传统Transformer编码器结构,采用多头注意力... 电力负荷异常数据将给电力系统规划、负荷预测以及用能分析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亟须对负荷数据异常进行检测与识别。首先,针对电力负荷数据异常分类、原因及其特征开展分析。其次,改进传统Transformer编码器结构,采用多头注意力层代替掩码多头注意力层,同时移除前馈网络,以提高模型对负荷时序序列的全局注意力。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生成器与判别器的博弈结构,提出一种改进的GAN-Transformer模型,以更好地捕捉趋势性特征并加速模型收敛。然后,引入多阶段映射与训练方法,综合焦点分数打分机制,通过分阶段负荷序列重构帮助模型更好地提取负荷数据异常特征。最后,算例分析结果表明,GAN-Transformer模型在负荷数据异常检测精确率、召回率、F_(1)值以及训练时间方面均具有更优的性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文中研究工作为基于深度学习进一步实现电力负荷数据异常分类与数据修复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数据 数据异常检测 生成对抗网络(GAN)-Transformer 多阶段训练与映射 焦点分数 序列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gging异构集成的代码异味检测与重构优先级划分
16
作者 吴海涛 蔡咏琦 高建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代码异味是不良的设计和代码实现的症状,可能阻碍代码理解、增加代码更改和出错的可能性。以前的研究专注于单一模型在代码异味上的检测,并且无法为开发人员提供重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agging异构集成模型的代码异味检测... 代码异味是不良的设计和代码实现的症状,可能阻碍代码理解、增加代码更改和出错的可能性。以前的研究专注于单一模型在代码异味上的检测,并且无法为开发人员提供重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agging异构集成模型的代码异味检测与重构优先级划分方法,该方法利用分类器间的异质性,通过F1集成策略来检测Complex Class、Long Method、Spaghetti Code等三种代码异味,并将模型输出的异味概率转化为可能性分布后,为开发人员提供重构意见。实验在6个开源系统的32个版本上验证、评估:(1)基分类器的稳定性以及与代码异味的关系;(2)Bagging异构集成模型检测上述代码异味的性能;(3)将异味概率转化为可能性分布并作为重构优先级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基分类器因代码异味类型而异。同时,Bagging异构集成模型相较于基分类器,F1提高0.06~40.51个百分点,AUC提高0.45~28.37个百分点。最后将Bagging异构集成模型的重构优先级与6名受访者的重构优先级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码异味 机器学习 集成学习 软件重构 可能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牙齿矫治器个性化设计与3D成型
17
作者 关天民 李新 +1 位作者 马强 翟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1,共8页
目的 对牙齿矫治器开展有限元仿真分析以确定不同工况的矫正量,制定无托槽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案,使熔融沉积工艺成型的矫治器具备个性化的矫治效果。方法 结合患者CT数据逆向重构牙齿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确立牙齿在倾斜、扭转、平移3种... 目的 对牙齿矫治器开展有限元仿真分析以确定不同工况的矫正量,制定无托槽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案,使熔融沉积工艺成型的矫治器具备个性化的矫治效果。方法 结合患者CT数据逆向重构牙齿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确立牙齿在倾斜、扭转、平移3种工况下的矫治量。选择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3D成型不同矫治类型无托槽牙齿矫治器,并测量正畸力。结果 针对不同工况可设计不同的矫治偏移量,从而使矫治器具备个性化治疗效果。无托槽牙齿矫治器的正畸力随着弹性模量和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给定工况下,当矫治器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TPU)时正畸力最小(90 mN);当矫治器材料为聚乳酸(PLA)时正畸力最大(61.66 N)。结论 设计应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在整个矫治过程中每一步矫治所需要正畸力的大小,选择不同弹性模量和不同厚度的无托槽牙齿矫治器对患者畸形牙齿进行治疗,从而实现分阶段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牙齿矫治器 逆向重构 熔融沉积工艺 结构优化 正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软件重构预测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亦弛 张杨 +2 位作者 李彦磊 郑琨 刘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642,共7页
为了解决当前软件重构领域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性能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软件重构预测评估方法,以评估深度学习模型的重构预测性能。首先,采用静态分析工具从303个Java项目中收集重构和非重构标签实例,针对提取类、提取子... 为了解决当前软件重构领域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性能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软件重构预测评估方法,以评估深度学习模型的重构预测性能。首先,采用静态分析工具从303个Java项目中收集重构和非重构标签实例,针对提取类、提取子类、提取超类、提取接口、移动类、重命名类以及移动和重命名类7种重构操作构建了7个由源代码度量组成的数据集;其次,搭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门控循环单元模型、多层感知机、自编码器在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最后,根据每个模型的准确率、查准率、查全率和F1值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5种深度学习模型预测重构的准确率、查准率、查全率和F1值的平均值均在93%以上,预测提取子类的准确率最高,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重构的平均准确率高于其他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软件重构预测评估方面效果较好,为未来使用深度学习模型辅助完成重构推荐任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工程 深度学习 软件重构 重构预测 源代码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词法特征和数据挖掘的无意义变量名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艳杰 东春浩 刘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3,共11页
标识符是代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理解代码语义的关键元素之一。变量名是最常见的标识符之一,其质量对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因为各种原因程序员经常使用一些毫无意义的变量名,如“a”和“var”等。这些无... 标识符是代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理解代码语义的关键元素之一。变量名是最常见的标识符之一,其质量对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因为各种原因程序员经常使用一些毫无意义的变量名,如“a”和“var”等。这些无意义的变量名严重降低了代码的可理解性,需要进行检测并重构(重命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词法特征和数据挖掘的自动化方法,以检测代码中无意义的变量名。首先,对开源代码中的无意义变量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无意义变量名通常比较短且不包含任何有意义的单词,因此可以利用词法特征筛选出名称较短且不包含有意义单词的可疑变量名。如果可疑变量名包含缩写词,则使用缩写词扩展算法进行扩展,以获得完整的变量名。然后,基于数据挖掘算法判断可疑变量名是否为约定俗成的常用变量名。有些常用的变量名,如“i”和“e”,虽然字面上没有明确的语义,但是通过约定俗成的表示规范,程序员可以理解该变量的语义,因此不算是无意义的变量名,也不需要进行重构。如果可疑变量名称不是约定俗成的常用变量名,则断定该变量名为无意义的变量名,并提醒程序员进行重命名。在开源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其平均查准率为85%,平均查全率为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重构 代码质量 数据挖掘 无意义变量名 词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编辑序列的跨语言重构检测方法
20
作者 李涛 张冬雯 +1 位作者 张杨 郑琨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5,共9页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重构检测方法中开发人员没有一致性地记录重构操作,导致提交的信息不可靠以及语言单一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跨语言重构检测方法RefCode。首先,采用重构收集工具从不同编程语言中收集提交信息、代码变更信息和重构类...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重构检测方法中开发人员没有一致性地记录重构操作,导致提交的信息不可靠以及语言单一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跨语言重构检测方法RefCode。首先,采用重构收集工具从不同编程语言中收集提交信息、代码变更信息和重构类型,通过代码变更信息生成编辑序列,将所有数据组合为数据集;其次,将CodeBERT预训练模型与BiLSTM-attention模型相结合,在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最后,从6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估,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RefCode相较于只采用提交信息作为LSTM模型输入的重构检测方法,在精确度和召回率方面均实现了约50个百分点的显著提升。研究结果实现了跨语言重构检测,并有效弥补了提交信息不可靠的缺陷,可为其他编程语言和重构类型的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工程 重构检测 深度学习 跨语言 代码变更 编辑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