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鄱阳湖城市群景观格局变化与人为干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彭锦臣 叶长盛 甘凤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1-611,共11页
探讨景观格局演变与人为干扰的关系,可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分析其2000—202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人为干扰度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人为... 探讨景观格局演变与人为干扰的关系,可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分析其2000—202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人为干扰度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人为干扰度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景观格局变化过程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显示: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建设用地扩张迅速,面积增加18.85万hm^(2);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蔓延度指数和聚合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平均人为干扰度由0.4623增至0.4689,人为干扰较强的区域位于鄱阳湖平原,尤其以南昌市区、南昌县、鹰潭市区人为干扰较突出,且干扰度高值区范围不断扩大;干扰强度由中部向边缘逐渐减弱,低值区分布于鄱阳湖湖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为干扰贡献主要类型;人为干扰度与斑块密度、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呈空间正相关,与平均斑块面积、聚合度指数呈空间负相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鄱阳湖城市群 景观格局 人为干扰 多尺度综合分析 空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重庆市土地利用演变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师飞云 周宝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7-237,共11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探究土地利用转型及景观格局响应的演变特征与城镇化的关系,为重庆市“三生”土地规划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三生空间”功能分类的视角构建用地分类标准,利用2000,2010,2... [目的]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探究土地利用转型及景观格局响应的演变特征与城镇化的关系,为重庆市“三生”土地规划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三生空间”功能分类的视角构建用地分类标准,利用2000,2010,2020年土地遥感影像和夜间灯光数据,采用转移矩阵、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①2000—2020年重庆市生产、生态空间总体减少,生活空间持续扩张。2000—2010年,生产、生态空间减少191.87,252.95km^(2),生活空间增大446.03km^(2);2010—2020年,生产空间面积减少13.76km^(2),生态空间减少324.05km^(2),生活空间增大314.87km^(2)。②重庆市生产功能向生活功能转化较为明显。随着城镇化加强,生态空间转向生产空间显著,功能转变明显聚集于重庆市中心区域。③重庆市空间景观破碎度减小,景观复杂度逐渐提高,林草水生态空间占据主导优势。④2000—2010,2010—2020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对夜间灯光值的影响存在差异;2000年,城镇生活空间、农村生活空间变化对夜间灯光变化影响起主导作用,而2020年工业生产空间、城镇生活空间变化对夜间灯光变化影响较强。[结论]重庆市各类空间发生相互转换,利用不同“三生”空间类型变化和城镇化的关系,推动土地规划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城镇化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玉溪市“三湖”流域生态风险演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咏琦 李约翰 +4 位作者 李强军 陈永志 刘士鑫 李言龙 李建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2,共9页
以玉溪市“三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生态风险状况进行研究,揭示其20年生态风险演化特征。对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等间距采样,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建立生态风险模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统计学分析、重心转移等方法对... 以玉溪市“三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生态风险状况进行研究,揭示其20年生态风险演化特征。对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等间距采样,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建立生态风险模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统计学分析、重心转移等方法对研究区内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及生态风险演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社会发展及人类活动导致建筑用地的分离度等在研究期内呈线性减少趋势,而草地的破碎度在20年里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55增长到2020年的0.93;(2)生态风险格局在空间上呈现显著正相关,Moran’s I指数由2000年的0.522下降至2022年的0.513,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生态风险值在空间分布上的依赖性减弱,空间趋同性逐渐降低;(3)研究区内多年间生态风险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生态风险格局重心整体向西南偏移,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的林草地带以及湖泊周围,20年面积增加了6 212.07 hm^(2)。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内水资源开发、生态安全保护等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指数 标准差椭圆 空间自相关 地统计学 玉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城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以泰安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芳源 贾艳艳 郑海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景观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沿黄城市泰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0 a泰安市蓝绿空间规模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41%,面积减少131.24 km 2,但呈...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景观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沿黄城市泰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0 a泰安市蓝绿空间规模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41%,面积减少131.24 km 2,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10 a变化剧烈,动态度为-0.82%,后10 a动态度仅为0.005%。2)2000-2020年,蓝绿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各指数在前10 a的变化程度更大;类型水平上,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整体趋于规则、均有连片发展趋势,但绿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更复杂、分布离散度更大;景观水平上,蓝绿空间破碎度呈减弱趋势,但景观连通性下降、景观异质性增强。3)地理探测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蓝绿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生产总值、人口密度、第一与第二产业产值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蓝绿空间变化的解释力显著大于高程等自然因素。研究认为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国土空间的科学管控,应加强泰安市蓝绿空间的完整性、连通性保护。该研究为泰安市蓝绿空间优化与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黄河沿线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0年德兴市城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小妍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6期46-53,共8页
为揭示德兴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运用ENVI 5.1、Arc GIS 10.7、Fragstats 4.2等软件解译并统计了德兴市城区2010年、2015年、2020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德兴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及景观格局。... 为揭示德兴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运用ENVI 5.1、Arc GIS 10.7、Fragstats 4.2等软件解译并统计了德兴市城区2010年、2015年、2020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德兴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及景观格局。结果表明:2010-2020年德兴市土地景观类型主要为林地,但面积有略微下降的趋势,从2010年的1 631.12 km^(2)降至2020年的1 615.51 km^(2)。建设用地从2010年的45.49 km^(2)上升至2020年的68.81 km~2,草地面积呈上下波动趋势,耕地、水域面积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和耕地、水域、林地面积的减少,存在不同程度的转入转出。从类型水平上看,2010年林地斑块类型面积最多,耕地次之,但随着人为干扰,林地和耕地优势度有下降趋势,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高。从景观水平上看,斑块数量和聚集度呈先增后降趋势,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逐年增加,蔓延度指数减少。因此,德兴市呈现出耕地、林地、草地朝着破碎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发展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市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线关联的古代泉州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识别与解析
6
作者 刘淑虎 黄静馨 +1 位作者 黄龙英 王文奎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目的】识别山水人文空间格局有助于格局发展策略的提出和识别技术体系的构建,是发掘中国传统城市营建智慧的重要前提。【方法】以“人文空间视线关联山水”的营建原则为方法构建基础,借助ArcGIS软件中创建要素、交点捕捉、核密度分析... 【目的】识别山水人文空间格局有助于格局发展策略的提出和识别技术体系的构建,是发掘中国传统城市营建智慧的重要前提。【方法】以“人文空间视线关联山水”的营建原则为方法构建基础,借助ArcGIS软件中创建要素、交点捕捉、核密度分析等工具,构建“历史建成环境复原及转译—视线提取—被视点捕捉—被视点密集区捕获—格局识别”的方法路径。【结果】古代泉州历经隋唐“倚恃清罗,独轴定址”—宋元“望山引序,七峰夹持”—明清“两横一纵,朝案昭彰”的格局演化历程,形成四轴所构的“牛”字形总体山水人文空间格局,具有在空间秩序上“双十率东,面紫立西”、在景致风物上“山城一体,层景立境”和在文化内涵上“景情交融,文蕴立域”的特征。【结论】泉州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蕴含着空间秩序永续延展、景致风物层叠可得、自然人文互动互促的格局营建智慧;未来研究可在研究对象方面扩充山水城市案例,在研究方法方面进行智能化革新提升,在研究实践方面指导空间格局修复和发展策略制定,从而实现全面认知和保护历史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 识别方法 核密度分析 特征解析 古代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市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布特征及景观格局分析
7
作者 陈群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1期40-44,共5页
【目的】抚州市地处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江西省赣抚平原,开展抚州市耕地“非粮化”研究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综合利用最新遥感影像技术和土地利用数据将抚州市域范围内种植非粮食作物的耕地图斑以及即可恢复地和工程恢... 【目的】抚州市地处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江西省赣抚平原,开展抚州市耕地“非粮化”研究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综合利用最新遥感影像技术和土地利用数据将抚州市域范围内种植非粮食作物的耕地图斑以及即可恢复地和工程恢复地作为“非粮化”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对抚州市不同类型“非粮化”地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1)抚州市耕地“非粮化”面积共计104202.11hm^(2),以种植非粮食作物的耕地和工程恢复地这两种类型为主。2)抚州市的“非粮化”耕地集中分布在抚州市北部平原地区和南部的生态农产品特色生产区,主要是由于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3)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可得出,在景观格局分布规模方面:工程恢复地>种植非粮食作物耕地>未耕种耕地>即可恢复地。【结论】建立健全“非粮化”管控制度,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行为;加大政策宣传与种植粮食补贴的资金投入,以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非粮化 空间分布 景观格局 抚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兰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供给评价
8
作者 马凤苓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6期12-19,共8页
公园绿地是城市典型的开放空间,对维护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借助GIS技术和Fragstats 4.2软件,计算了各公园绿地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指标,得出如下结论:(1)兰州市公园绿地类型构成不均,绿地面积差异较大... 公园绿地是城市典型的开放空间,对维护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借助GIS技术和Fragstats 4.2软件,计算了各公园绿地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指标,得出如下结论:(1)兰州市公园绿地类型构成不均,绿地面积差异较大,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不尽合理,表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2)兰州市公园绿地多样性低,景观破碎化程度高。各绿地类型的聚集度存在较大差异,平均分维数普遍较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提出兰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格局优化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供给数量 景观格局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上海市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卿 阮俊杰 +2 位作者 沙晨燕 黄沈发 王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9-285,共7页
为了揭示人类活动对城市化地区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景观生态学机制,文章将上海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3个人类活动指标、3个主要类型生态系统的4个景观特征指标与8个生物多样性指标,探讨人类活动强度、野生动植物生境景观特征及... 为了揭示人类活动对城市化地区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景观生态学机制,文章将上海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3个人类活动指标、3个主要类型生态系统的4个景观特征指标与8个生物多样性指标,探讨人类活动强度、野生动植物生境景观特征及生物多样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对上海市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上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交通较为发达的区域,湿地和农田的景观连续性较低,生物多样性也较低,外来入侵物种丰度较高。这表明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通过改变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景观质量来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本研究还显示,经济发展并非一定对生物多样性具有负面影响。因此,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与加强生物多样性管理,可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人类活动 上海市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5年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及人文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巩杰 谢余初 +2 位作者 孙朋 钱大文 颉耀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20,共7页
基于RS和GIS技术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嘉峪关市1986,1996,2006,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1986-2010年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利用系统... 基于RS和GIS技术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嘉峪关市1986,1996,2006,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1986-2010年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利用系统复杂性增加;建设用地、城市绿地和水体的优势度增加明显,未利用地优势度减少.研究期间嘉峪关城市景观破碎度和复杂性增加,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强.城市整体景观分离程度下降,聚集度增加、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性下降.近25年来,政策和城市规划是嘉峪关城市景观变化的根本因子,城市化进程则是直接的诱因,人口和经济发展是主要的驱动因子,工业用地及基础没施用地需求是城市土地扩展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绿洲城市 景观格局 人文驱动力 嘉峪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小玲 彭培好 +3 位作者 王玉宽 傅斌 陈颖峰 石转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5,共6页
运用GIS、 RS和Patch Analyst景观结构分析软件,选取景观特征指标对成都市主城区2000-2010年之间绿地格局和破碎度的变化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成都市三环内城市绿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1%和23%,增长幅度... 运用GIS、 RS和Patch Analyst景观结构分析软件,选取景观特征指标对成都市主城区2000-2010年之间绿地格局和破碎度的变化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成都市三环内城市绿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1%和23%,增长幅度为11.8%,绿地覆盖率较低;其空间格局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二环至三环间;10年来主城区整体绿地破碎度有所降低,其中锦江区绿地破碎度最小,武侯区最大,分别达20.45块/hm2、73.30块/hm2;三环内绿地面积小于1 hm2的中小型斑块数量达绿地斑块总数量的97%,大型斑块如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较少,景观破碎度较高,生态功能较弱。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绿地优化的建议,为创造主城区优良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绿地系统 景观格局 景观破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图式语言及应用 被引量:60
12
作者 王云才 孟晓东 邹琴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4-49,共6页
传统村落开放空间图式语言是揭示传统村落在长期人、地相互作用的建设过程中,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的风景园林智慧,以图式作为表达形式,构建以人文生态过程为依据,由景观要素、空间单元、空间组合依次耦合嵌套所形成... 传统村落开放空间图式语言是揭示传统村落在长期人、地相互作用的建设过程中,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的风景园林智慧,以图式作为表达形式,构建以人文生态过程为依据,由景观要素、空间单元、空间组合依次耦合嵌套所形成的具有尺度、秩序、语法、意义等功能的生态景观语汇体系。以全国传统村落为样本,开展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典型图式语言研究,初步形成基本图式136种、组合图式30种,构成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图式语汇。结合吉林长白县鸡冠砬子村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运用图式语言进行人文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总体来看,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律性较强,具有很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空间模式。同时图式语言的应用需适合景观环境并符合功能导向,在规划设计中应"有式而无形",因地制宜地做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村落 公共开放空间 人文生态设计 图式语言 吉林省鸡冠砬子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评价的佛山市生态基础设施构建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肖华斌 盛硕 刘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8-122,共5页
城市化作为全球性的事件,对地球支持系统和生态服务功能会带来长久的影响。快速城市化地区无序扩张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加剧了潜在的区域生态风险。从土地自然演进的视角,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分析了佛山市... 城市化作为全球性的事件,对地球支持系统和生态服务功能会带来长久的影响。快速城市化地区无序扩张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加剧了潜在的区域生态风险。从土地自然演进的视角,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分析了佛山市水文系统安全格局、地质灾害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以及乡土文化安全格局。在GIS与RS空间技术支持下,构建了低(底线)、中(适宜)、高(理想)3种不同安全水平的佛山市生态基础设施,并识别了建设用地与生态基础设施的生态冲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冲突空间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趣水·营城——南宁建设公园城市图径探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滨谊 陈楠 +2 位作者 余露 廖宇航 王红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1,共6页
寻找南宁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思路,以人居环境三元论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发挥南宁“小水”资源丰富、沟渠通达的城市生态资源优势;以城市环境生态和风景旅游为引导,开展以山水城市为导向的城乡规划。提出了南宁公园城市的建设方略:保留水... 寻找南宁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思路,以人居环境三元论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发挥南宁“小水”资源丰富、沟渠通达的城市生态资源优势;以城市环境生态和风景旅游为引导,开展以山水城市为导向的城乡规划。提出了南宁公园城市的建设方略:保留水网水系,代替“填浜筑路”,留出南宁生态廊道和更多的城市公共休闲、文化和商业空间,形成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网络化”。同时,探讨了南宁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巨大的公共资本投入应如何构建和依托公共政策,探索出一套能让规划项目具有落地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行动计划图径,构建一个多部门统筹管理、社会力量协调参与的开放平台,将公园城市建设的工作内容予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建设公园城市 山水城市 人居环境科学 公共开敞空间 南宁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株洲市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海峰 彭重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68,共5页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平均斑块最近距离、斑块形状指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6个景观指数对株洲市建成区绿地现状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株洲市建成区平均斑块最近距...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平均斑块最近距离、斑块形状指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6个景观指数对株洲市建成区绿地现状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株洲市建成区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值和景观破碎度指数值差异明显,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值最大和最小的绿地景观类型分别为社区公园和带状公园,值分别为366.12和79.90。景观破碎度指数值最大和最小的绿地景观类型为生产绿地和综合公园,值分别为414.815和2.836。株洲市绿地景观格局中综合公园、带状公园斑块分布相对均匀,生物多样性高,但同时存在着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景观斑块的功能辐射区域有限、生产防护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严重、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弱三大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株洲市绿地景观优化措施:(1)基于绿地景观斑块功能辐射半径搭建理想模型,合理布局绿地。(2)对生产防护绿地进行整合,强化廊道的联系,降低景观破碎度。(3)对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进行控制保护,设计富有变化的斑块形状,提高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公园 株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苏锡常城市增长形态过程与聚散规律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登娥 陈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4,共8页
基于苏锡常地区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和象限分位分析方法,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定量比较苏州、无锡、常州城市建设用地近30 a来扩展过程,研究城市空间分散-集中的规律性,揭示城市增长空间模式特征。结果表明:1979~2006年... 基于苏锡常地区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和象限分位分析方法,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定量比较苏州、无锡、常州城市建设用地近30 a来扩展过程,研究城市空间分散-集中的规律性,揭示城市增长空间模式特征。结果表明:1979~2006年间苏锡常城镇用地面积扩展巨大,3市扩展强度指数随圈层半径变化轨迹高度一致,扩展强度峰值约10 a向外推移2 km;苏锡常城镇扩展形态均呈分散-集中交替变化,但研究中未观测到完整周期;城市外部轮廊变化差异明显,以开发区为代表的政府干预行为主导城市扩展方向。苏州城市用地扩展主要集中在东片工业园区和南部城区,无锡城市用地各向扩展相对均衡,常州城市用地扩展主要集中在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及城东工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扩展强度 景观指数 空间动力学 苏锡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生态规划与利用模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楚纯洁 王孟洲 于长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52-2056,共5页
矿区是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以平顶山市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开放空间的视角阐释了矿区开放空间及其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研究认为,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分区包括矿区内部景观带、北部矿区—低山丘陵复合... 矿区是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以平顶山市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开放空间的视角阐释了矿区开放空间及其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研究认为,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分区包括矿区内部景观带、北部矿区—低山丘陵复合区景观带、北部远郊低山丘陵景观带、白龟山库区湿地周边生态保护区景观和城市建成区都市文化景观等;景观生态利用模式主要有农业景观模式、矿区生态旅游景观模式、人文生态景观模式和绿色景观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开放空间 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利用模式 平顶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市中心城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纯青 黄建国 赵小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9-503,共5页
通过一些景观生态学指数的计算与分析,对宜春市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前后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按生态学原理规划后的绿地斑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斑块大小分布呈均匀态势,多样性和均匀度有一定的增加,而优势度有所下降,分离... 通过一些景观生态学指数的计算与分析,对宜春市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前后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按生态学原理规划后的绿地斑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斑块大小分布呈均匀态势,多样性和均匀度有一定的增加,而优势度有所下降,分离度和景观破碎度也有大幅的下降,分维数则有较明显的上升,绿地景观空间格局优化成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宜春市中心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艳玲 郭鹏 马振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441-5442,5479,共3页
根据2008年8月IKONOS卫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从斑块组成、类型水平与景观水平分析了天津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天津斑块数目主要以小型斑块为主,面积上以大型斑块为主,绿地斑块分布不均衡,结... 根据2008年8月IKONOS卫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从斑块组成、类型水平与景观水平分析了天津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天津斑块数目主要以小型斑块为主,面积上以大型斑块为主,绿地斑块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建议调整城市绿地空间结构,降低景观破碎度,加强大中型绿地斑块的建设,提高绿地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郊区公共绿地景观新定位——另类景观空间的营造 被引量:4
20
作者 关伟锋 邹志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191-5193,共3页
以西安为例,探索了城市郊区另类景观空间营造的思路、方法。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市区景观模式 生态景观 城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