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入产出框架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赋能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测算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瑜 田开兰 +1 位作者 高翔 杨翠红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0,共16页
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反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DIOT)模型,并编制了2007年、2012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139部门的DIOT表,进而测算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 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反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DIOT)模型,并编制了2007年、2012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139部门的DIOT表,进而测算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7—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的贡献稳步提升,2020年分别达到24.51%和19.31%。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正在成为经济和就业增长的重要动能。2007—201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主要源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拉动,到2012—2020年则转变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拉动。第三,分行业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自身创造的增加值和就业大于其对传统产业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且近年来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服务业贡献相对较大,且贡献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对制造业贡献相对较小。第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与传统产业具有紧密的生产关联,传统产业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依赖度不断提升,数字赋能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增强,在分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时需要考虑其通过产业关联发挥的赋能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更加科学准确量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贡献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投入产出模型 增加值 就业 产业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技术创业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翟庆华 刘松雯 +1 位作者 胡小梅 苏靖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8-1001,共14页
本文在城市尺度下,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了中国数字技术创业的时空格局。同时,应用面板数据建立了空间杜宾模型以探讨数字技术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自2008年以来,中国数字技术创业持续蓬勃发展,其空间分布呈现... 本文在城市尺度下,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了中国数字技术创业的时空格局。同时,应用面板数据建立了空间杜宾模型以探讨数字技术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自2008年以来,中国数字技术创业持续蓬勃发展,其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强西弱、中部崛起”和“小集聚大分散”的特征。不同类型的数字技术创业不断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②中国数字技术创业的区域重心自东北向西南移动。③数字用户规模、风险投资、政府科技支持强度、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知识厚度、市场规模等因素对数字技术创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且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相对重要性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类型的数字技术创业对各影响因素的依赖程度并不相同,并且存在着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业 高新技术企业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空间异质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与企业韧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淑瑶 汤吉军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40,共13页
基于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企业韧性,且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 基于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企业韧性,且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供需协调和优化内部控制三条路径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和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的情境下更显著。因此,本文建议政府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为抓手,增强企业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产业集聚 企业韧性 供需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慧慧 徐昊 +1 位作者 王强 刘芳毅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0,共15页
本文借助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法核算思路,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首次设计并应用五步法测算2007-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利用核密度估计与Da... 本文借助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法核算思路,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首次设计并应用五步法测算2007-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利用核密度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考察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演进趋势与差异来源,为各地区贯彻落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目标提供量化支撑。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且在2013年后显著高于GDP增长率,但存在产业分化和区域分化。具体来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集中于数字产品制造业与数字技术应用业,且是各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结构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省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相对规模由“高–低”两极分化向“高–中–低”多极分化转变,且极差有扩大趋势。东部–中部、东部–西部差异有所缓和,但2010年之后南方–北方地区差异超过东部–中部差异,逐渐逼近东部–西部差异。因此,要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必须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字产业化的规律、趋势和政策需求基础上,破除其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形成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规模测算 动态演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贴对数字产业化的影响——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中介效应检验
5
作者 王瑞良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5,共12页
政府补贴是促进数字产业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上市数字企业数据,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政府补贴与数字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在企业层面显著促进了数字产业化;(2)政府补贴可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 政府补贴是促进数字产业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上市数字企业数据,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政府补贴与数字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在企业层面显著促进了数字产业化;(2)政府补贴可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风险承担水平、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来促进数字产业化;(3)政府补贴对数字产业化的影响不存在地区发展水平、企业产权性质和企业规模异质性,但存在产业特征方面的异质性,且政府补贴对数字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1)继续加大对数字企业的补贴力度,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风险承担水平;(2)完善信贷市场运行机制,降低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3)优化政府补贴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补贴 数字产业化 数字经济 信息产业 创新融合 研发投入 风险承担水平 信贷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建硕 薛小龙 +1 位作者 黄琼宇 高鸿铭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4,共14页
“十四五”以来,数字技术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崭新引擎,其在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同时,能否兼顾生产效率和绿色效益的协调统一?构建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分析框架,以2008—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 “十四五”以来,数字技术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崭新引擎,其在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同时,能否兼顾生产效率和绿色效益的协调统一?构建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分析框架,以2008—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和促进绿色化转型实现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专利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明显的驱动效果;非高新技术企业、重污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活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强。因此,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构建合理的数字技术研发投入结构,加强关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的应用,将专利战略与绿色经营理念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运营管理效率 绿色化转型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再测算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海霞 周国富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共13页
针对现有文献在数字经济规模的测算方法方面存在的分歧,首先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明确了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分类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细分行业的对应关系;然后基于官方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及投入... 针对现有文献在数字经济规模的测算方法方面存在的分歧,首先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明确了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分类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细分行业的对应关系;然后基于官方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及投入产出延长表、学者编制的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结合历次经济普查数据,采取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细分行业的增加值按比例从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中剥离出来的做法,测算了中国1981—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规模及其各细分行业的占比;并与代表性文献在同口径下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测算结果的稳健性。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十四五”时期各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可能达到的规模及其各细分行业的占比,并对未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数字经济统计制度建设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统计分类 增加值 测算方法 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及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景爱 向书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5-10,共6页
文章测算了2011—2022年中国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并从国家、省域和地区三个层面,采用Moran’s I、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究中国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在规模上持续扩大,且呈... 文章测算了2011—2022年中国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并从国家、省域和地区三个层面,采用Moran’s I、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究中国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在规模上持续扩大,且呈现全面扩大趋势;省域数字经济规模普遍扩大,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地区数字经济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崛起”的局面;中国区域数字经济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非均衡性,并存在典型的复杂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核心产业 增加值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培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11,共7页
文章基于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证实,新质生产力可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 文章基于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证实,新质生产力可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强;相比产业数字化范畴,新质生产力对数字产业化范畴的产业出口韧性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相比加工贸易形式,新质生产力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一般贸易形式的出口韧性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出口技术复杂度、中间品进口依赖在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出口韧性 出口技术复杂度 中间品进口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预测 被引量:128
10
作者 鲜祖德 王天琪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共11页
本文以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为标准,使用2018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构造数字经济测算框架,测算并预测了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本文研究结果为全面系统考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本文以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为标准,使用2018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构造数字经济测算框架,测算并预测了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本文研究结果为全面系统考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结构特征提供了数据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规模测算框架和科学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核心产业规模测算 预测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18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字经济就业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硕 李云发 贾小爱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1,共5页
随着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数字经济发展在促进我国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投入产出的研究方法,测度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从中间投入的... 随着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数字经济发展在促进我国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投入产出的研究方法,测度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从中间投入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发展对就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软件行业的直接就业效应最高,数字设备制造业的间接就业效应最高。第二,从行业联系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发展对其他行业就业的拉动作用和推动作用并不一致,数字设备制造业是创造劳动力需求和推动劳动力需求增加的主导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核心行业分类 就业效应 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度、非平衡性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栋 张映芹 李开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03-108,共6页
文章在测算2012—2017年中国省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的基础上,采用区位熵对各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使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度的动态演进历程、地区差... 文章在测算2012—2017年中国省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的基础上,采用区位熵对各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使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度的动态演进历程、地区差异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多数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从演进历程来看,东部地区呈现集聚度减小趋势,中西部地区呈现集聚度上升趋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度分化程度有所改善,但整体分化格局并未扭转,区域间差异是导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度产生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省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度空间分布情况较为稳定,东部地区沿海省份呈现高值集聚,中西部地区多数省份呈现低值集聚,少数省份异军突起,与邻近省份表现出极化效应,呈现高低集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产业集聚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基于亨通集团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晓飞 陈煜波 +1 位作者 黄鹤 刘涛瑞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38,共17页
数字产业又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产业中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直接决定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和质量.区别于数字产业中数字原生企业,数字制造企业面临着从信息通讯技术向新一代数字技术转型带来的冲击.然而,现有... 数字产业又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产业中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直接决定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和质量.区别于数字产业中数字原生企业,数字制造企业面临着从信息通讯技术向新一代数字技术转型带来的冲击.然而,现有的数字化转型研究大多关注传统行业,对数字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关注较少.本研究对我国数字产业的龙头制造企业亨通集团三十年的转型实践进行跨阶段纵向案例研究,提炼出数字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发现:1)企业家前瞻型市场导向是数字制造企业转型的驱动力,包括市场潜在需求洞察、政策机遇感知和市场潜在威胁预判三个维度.2)在企业家前瞻型市场导向的引领下,数字制造企业运用经营客户的思维,按照企业成长阶段形成了两条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整合的转型路径:企业成长初期的“企业家前瞻型市场导向—资源拼凑—应用性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的动态循环过程和成长成熟期的“企业家前瞻型市场导向—资源整合—探索性技术创新—产业链垂直/水平整合”的动态循环过程.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数字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规律及其运营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化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数字化转型 制造企业转型 市场导向 技术创新 产业链延伸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数字赋能产业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37
14
作者 赵滨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50-57,共8页
虽然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机制、影响路径仍有待深入研究。对国内31个省市2008-2019年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 虽然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机制、影响路径仍有待深入研究。对国内31个省市2008-2019年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加速数字赋能产业发展,间接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数字赋能产业的中介效应最显著,西部地区较弱。因此,可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数字赋能产业 区域创新能力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双循环格局研究——基于国内和全球价值链的考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军超 杨文宇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9,共18页
利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提供的2012、2015、2017年31省区市42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RIO),分“京津及北部沿海”“东南沿海”“中部”“西部”“东北”5大地区,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 利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提供的2012、2015、2017年31省区市42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RIO),分“京津及北部沿海”“东南沿海”“中部”“西部”“东北”5大地区,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为代表,基于对地区产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完全分解,刻画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双循环格局,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分工程度较高,参与国际循环程度也较深,国内价值链主要由东南沿海地区主导驱动,通过“大进大出”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相对独立性尚待提高;数字技术应用业以国内循环为主,地区间循环更为紧密,主要依靠本地增加值流出和出口参与国内和全球价值链。畅通的国际产业链循环促进了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循环升级,国内分工水平提升也促进了其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但数字产品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相对下游位置,需要加速构建安全稳定的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国内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 数字产品制造 数字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