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ssive target tracking with intermittent measurement based on random finite set 被引量:4
1
作者 罗小波 范红旗 +1 位作者 宋志勇 付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282-2291,共10页
In the tracking problem for the maritime radiation source by a passive sensor,there are three main difficulties,i.e.,the poor observability of the radiation source,the detection uncertainty(false and missed detections... In the tracking problem for the maritime radiation source by a passive sensor,there are three main difficulties,i.e.,the poor observability of the radiation source,the detection uncertainty(false and missed detections)and the uncertainty of the target appearing/disappearing in the field of view.These difficulties can make the establishment or maintenance of the radiation source target track invalid.By incorporating the elev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passive sensor into the automatic bearings-only tracking(BOT)and consolidating these uncertainti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random finite set(RFS),a novel approach for tracking maritime radiation source target with intermittent measurement was proposed.Under the RFS framework,the target state was represented as a set that can take on either an empty set or a singleton; meanwhile,th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was modeled as a Bernoulli random finite set.Moreover,the elev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sensor platform was introduced to ensure observability of passive measurements and obtain the unique target localization.Simulation experiments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for tracking maritime radiation source and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integrated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IPDA)method.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particularly involving different existence probabilities and different appearance durations of the target,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 to solve our problem is robust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target tracking maritime target joint detection and tracking intermittent measurement random finite set poor observ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积分器的参数测量
2
作者 卫兵 张元军 +2 位作者 康军军 郭帆 徐乐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38,共5页
为获取无源积分器实际的带宽以及RC时间常数,使用有源高阻探头配合网络分析仪测量了1MΩ负载条件下积分器的频率特性。仿真计算表明,积分器连接1MΩ负载时,低频拐点远远低于连接50Ω的结果,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实测结果表明,积分... 为获取无源积分器实际的带宽以及RC时间常数,使用有源高阻探头配合网络分析仪测量了1MΩ负载条件下积分器的频率特性。仿真计算表明,积分器连接1MΩ负载时,低频拐点远远低于连接50Ω的结果,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实测结果表明,积分器频率特性的高频段背离了与频率成反比的线性衰减的理论趋势,这个结果与实际电路的杂散参数有关。通过转换纵坐标判断积分器的频率上限,结合计算的低频结果,可以得到积分器的工作带宽。应用积分器的幅频特性公式结合扫频测量结果计算RC常数,该方法较为简便且不确定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积分器 脉冲高电压 测量 频率响应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被动声测量的炸点定位技术综述
3
作者 张梁栋 蒋海燕 +1 位作者 姬建荣 苏健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5,共9页
弹药/战斗部炸点准确定位是进行近实战条件下威力场构建及毁伤效果评估的重要内容,声定位是获取弹药动态炸点位置的重要方式。研究了近年来行业关于爆炸声定位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常见的爆炸声定位系统的组成,并且总结了用于爆炸... 弹药/战斗部炸点准确定位是进行近实战条件下威力场构建及毁伤效果评估的重要内容,声定位是获取弹药动态炸点位置的重要方式。研究了近年来行业关于爆炸声定位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常见的爆炸声定位系统的组成,并且总结了用于爆炸声测量的几种传声技术,梳理了现有的定位原理与方法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对于炸点的技术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点定位 被动声定位 爆炸声测量 多炸点定位 时延估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视观测优化的无人机运动目标测速方法研究
4
作者 吴雨欣 张志龙 +2 位作者 刘奥旭 邹江威 李楚为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3,共14页
测量运动目标的位置和速度是无人机视频分析的重要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多视观测最小二乘优化的运动目标定位测速算法:利用机载光电系统获取的视频及相应的位姿参数建立多个观测时刻的视线模型,通过坐标变换统一到WGS-84坐标系,基于... 测量运动目标的位置和速度是无人机视频分析的重要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多视观测最小二乘优化的运动目标定位测速算法:利用机载光电系统获取的视频及相应的位姿参数建立多个观测时刻的视线模型,通过坐标变换统一到WGS-84坐标系,基于最小二乘算法估计运动目标的位置和速度。该算法无需无人机与目标之间的激光测距信息,也不需要地形高程信息,是一种隐蔽性强的无源定位和测速算法。为了考察该算法的精度和应用条件,在实验部分模拟了3种无人机测速场景,考虑了实际测量过程中的多种误差源,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估计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在典型应用场景中定位精度达到1.5 m、测速精度达到0.2 m/s,可以满足情报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察无人机 无源定位 测速 多视观测 蒙特卡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耦合器精细结构的热激励表征及缺陷分析(特邀)
5
作者 张登峰 温坤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7-293,共7页
光纤耦合器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光传感、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中,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各类光纤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光纤耦合器内部精细结构测试与缺陷分析方法。通过对光纤耦合器加载较宽范围的温度激励,将器件内部... 光纤耦合器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光传感、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中,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各类光纤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光纤耦合器内部精细结构测试与缺陷分析方法。通过对光纤耦合器加载较宽范围的温度激励,将器件内部不可见的精细结构转换为光纤所受的热应变分布;再使用光频域反射计以毫米级的超高空间分辨率观测光纤沿线应变,进而反演光纤耦合器内部结构,并进一步通过应变分布畸变特征识别胶层缺陷,实现器件缺陷分析与质量评价。该方法具有高精度、无损的优势,且能够广泛适用于光纤耦合器、波分复用器等众多无源器件,为其缺陷成因分析、失效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测试手段,可以支撑其器件性能与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无源器件 光频域反射计 精细结构测量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污件表面核材料质量的伽马无损测量方法
6
作者 刘枫飞 刘薇 李昕珂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8-504,共7页
针对核材料衡算中沾污件表面核材料质量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本文利用胶体固定法制备了不同材质、不同几何体的放射性表面沾污件,通过无源效率和有源效率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测量沾污件表面铀质量,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通过蒙特卡洛模... 针对核材料衡算中沾污件表面核材料质量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本文利用胶体固定法制备了不同材质、不同几何体的放射性表面沾污件,通过无源效率和有源效率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测量沾污件表面铀质量,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以圆柱形沾污件为基准样品确定铀自吸收校正因子,结合高纯锗探测器的测量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沾污件表面的铀质量。在590 mm的测量距离下,以石墨圆柱沾污件为基准样品确定铀自吸收校正因子时,所有沾污件表面铀质量的测量误差在20%以内,相同形状金属材质沾污件表面铀质量的测量误差均高于石墨沾污件。以不锈钢圆柱沾污件为基准样品确定铀自吸收校正因子时,金属材质沾污件表面铀质量的测量误差从小于15%减小为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无损测量 沾污件 无源效率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无源力/热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
7
作者 谭秋林 刘佳佳 +3 位作者 王宁 樊磊 张磊 冯瑞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9-430,614,共13页
针对力热传感器多数采用有线有源的技术方案,难以适用于高温、高压、强振以及机械动力旋转部件等环境下的力热参数原位测试问题,阐述了进行无线无源传感器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简称SAW)传感器、LC谐振... 针对力热传感器多数采用有线有源的技术方案,难以适用于高温、高压、强振以及机械动力旋转部件等环境下的力热参数原位测试问题,阐述了进行无线无源传感器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简称SAW)传感器、LC谐振互感耦合传感器以及超材料传感器等3类无线无源力热传感器进行了总结及现状分析。首先,描述了无线无源力热传感器的需求情况;其次,介绍了3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性能及其在独特场景下的具体应用;最后,讨论了无线无源传感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指出了未来可能改善和提升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无源传感器 高温环境 高旋环境 振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密封被动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量值溯源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超 宋进 朱碧玉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697,共6页
间隙密封被动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测量效率高、无水银密封、易于携带和具有自动温压补偿功能等优点,在气体微小流量测量中广泛使用。被动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对测量管路内的压力会产生波动,直接用流量测量法对间隙密封... 间隙密封被动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测量效率高、无水银密封、易于携带和具有自动温压补偿功能等优点,在气体微小流量测量中广泛使用。被动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对测量管路内的压力会产生波动,直接用流量测量法对间隙密封被动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进行量值溯源还存在一些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利用几何测量法对间隙密封被动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进行量值溯源的新方法,对几何测量溯源法进行了不确定度评估,并与国外相关机构进行了比对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几何测量法对间隙密封被动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进行溯源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测量 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间隙密封 被动活塞 量值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柱振动的主被动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欣业 高赫远 +3 位作者 郭晓强 张文学 阳君奇 杨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10,共13页
在油气井钻进作业过程中,钻柱长期工作在充满钻井液的狭长井筒里,其受到井底压力、摩擦、岩石硬度变化的影响,受力情况非常复杂,会产生多种形式的振动,这些是影响钻具寿命和钻进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为系统分析工程界和学术界长期以来普... 在油气井钻进作业过程中,钻柱长期工作在充满钻井液的狭长井筒里,其受到井底压力、摩擦、岩石硬度变化的影响,受力情况非常复杂,会产生多种形式的振动,这些是影响钻具寿命和钻进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为系统分析工程界和学术界长期以来普遍关注的钻柱系统振动的有效控制问题,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在钻杆振动控制上使用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不足之处,并对钻柱系统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现有的钻柱振动主动控制主要集中于单一方向(扭转振动)和2个方向的耦联振动(纵扭耦联振动),且控制参数主要集中于钻压和扭矩,仅控制单方向的振动和单参数的调节,效果将很难保证;(2)被动控制是通过改变钻柱系统自身的结构或设计参数来抑制其振动,控制过程不受结构响应和外部干扰的影响,虽然效果有较大的局限性,但仍应在设计阶段给与足够的重视;(3)今后钻柱振动控制将朝着同时基于地面和井下测量数据,纵、横、扭3个方向联合控制的方向发展。结论认为,钻杆振动往往是几种基本振动形式的耦联,并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数据驱动的钻进系统动力学建模、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现代鲁棒自适应控制技术以及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成为未来钻柱振动研究和发展的主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耦联振动 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智能控制 数字驱动建模 随钻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身漆面缺陷的自动检测与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良犇 陈正涛 +1 位作者 沈彬 王皓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针对目前国内汽车制造业中面漆后车身表面缺陷难以非接触高精度检测,得不到缺陷确切位置等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结合相位测量偏折术与双目测距原理的车身漆面缺陷检测定位方法。首先采用四步相移法提取车身反射图像相位,运用格雷码进行... 针对目前国内汽车制造业中面漆后车身表面缺陷难以非接触高精度检测,得不到缺陷确切位置等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结合相位测量偏折术与双目测距原理的车身漆面缺陷检测定位方法。首先采用四步相移法提取车身反射图像相位,运用格雷码进行相位解包裹,再通过判断局部相位突变来提取缺陷;建立缺陷池并通过过滤器去除伪缺陷得到真实缺陷;基于双目测距原理,对检测出的缺陷,取其形状中心再得到具体位置坐标。实验结果表明,该缺陷检测方法能够自动,准确,稳定地检测漆面缺陷;双目测距法能准确地得到缺陷的具体位置,可为后续实现自动打磨提供可靠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缺陷检测 相位测量偏折术 四步相移 双目测距 缺陷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主被动雷达目标跟踪测量数据融合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强 刘海军 +1 位作者 钟珲 刘德忠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6,共9页
从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对空中目标跟踪数据融合的角度,通过一种数学近似处理与几何图形解析相结合的雷达测量误差定性分析方法,归纳空间离散分布主、被动雷达对同一目标的测量误差分布特征。在满足目标与主、被动雷达部署点所成张角较小... 从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对空中目标跟踪数据融合的角度,通过一种数学近似处理与几何图形解析相结合的雷达测量误差定性分析方法,归纳空间离散分布主、被动雷达对同一目标的测量误差分布特征。在满足目标与主、被动雷达部署点所成张角较小时,提出一种新颖的主、被动雷达目标测量数据融合方法,通过优化加权系数分配准则以充分结合2种雷达各自的测量精度优势,对目标跟踪数据在地理球坐标系中进行融合处理以提高测量精度,最后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目标融合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结合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的目标测量精度优势,能够缩小目标数据融合后的测量误差椭圆,整体提高融合后的目标跟踪数据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雷达 被动雷达 目标测量误差特性 目标数据融合 测量误差椭圆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无线应变传感器中压电材料接触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子帆 邹希岳 +1 位作者 梁晓瑜 胡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1,共9页
针对现有无源无线传感器存在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不强,传输距离过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无源无线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两个线圈和一个体声波传感器组成,体声波传感器包括传力结构和石英晶片,其可将被测表面的应变转化为可检测的石英... 针对现有无源无线传感器存在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不强,传输距离过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无源无线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两个线圈和一个体声波传感器组成,体声波传感器包括传力结构和石英晶片,其可将被测表面的应变转化为可检测的石英谐振频率偏移。首先,建立了半椭圆接触模型,研究接触力、激励电压、接触元件形状对石英的影响,以提高传感器性能;其次,设计了石英加载装置,实现石英表面微力加载研究;最后,搭建了无源无线应变传感系统,传输距离可达5 cm,分辨率约为4.2 Hz/με,应变测量范围为600με,重复性实验显示RSD为5.47%。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系统具有良好性能,在未来将与无人机结合为大型结构应变测量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声波 无源无线传感器 应变测量 接触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光辐射的射流速度测试技术研究
13
作者 李东炳 张斌 +1 位作者 褚文博 赵冬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4,共7页
为了满足超高速聚能射流的测速要求,采用狭缝光阑与高速光电探测器构成被动探测模块,探测射流的自身火光辐射。测速系统以多级光阑前后排列的方式限制探测幕面的视场与厚度。分别对两级、三级光阑2种滤光模式建立了光学模型,模拟射流过... 为了满足超高速聚能射流的测速要求,采用狭缝光阑与高速光电探测器构成被动探测模块,探测射流的自身火光辐射。测速系统以多级光阑前后排列的方式限制探测幕面的视场与厚度。分别对两级、三级光阑2种滤光模式建立了光学模型,模拟射流过靶时各级光阑的滤光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三级光阑可以有效衰减射流自身的强辐射,并且可以滤除探测幕范围之外的爆炸火光以及设备内的反射光,滤光效果超过99.25%。采用三级光阑逐级滤光的方法,解决了射流辐射亮度强并且伴随有杂散光导致其速度不易测试的难题。最后在外场进行射流测速试验,得到的信号波形印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过靶信号进行相关性分析处理得到射流的精确过靶时间,计算得到的射流速度为6500 m/s左右。将测得数据结果与高速摄影测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测速系统的不确定度低于1.9%,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测量 聚能射流 光衰减 相关分析 被动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易磁电振动传感器校准技术研究
14
作者 练翔坤 蔡晨光 +2 位作者 孔明 刘志华 吕思耀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8-1694,共7页
提出一种无源伺服振动传感器的新的互易校准方法,该方法基于互易法校准的基本原理,根据无源伺服振动传感器的双线圈特性划分成被校传感器和互易传感器,通过建立振动微分方程,分析2个传感器的灵敏度比值、灵敏度乘积和互易校准系数的频... 提出一种无源伺服振动传感器的新的互易校准方法,该方法基于互易法校准的基本原理,根据无源伺服振动传感器的双线圈特性划分成被校传感器和互易传感器,通过建立振动微分方程,分析2个传感器的灵敏度比值、灵敏度乘积和互易校准系数的频率响应特性,最终提出对应的校准方法。基于该方法,进行2次实验测量,得到灵敏度比值和灵敏度乘积,结合互易校准系数,实现了无源伺服振动传感器的校准。并与激光干涉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频率1~100 Hz,2个传感器的校准结果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测量 磁电式振动传感器 互易法 无源伺服传感器 现场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动态电化学阻抗谱的无源检测方法研究
15
作者 吴绪 杨丽君 +2 位作者 肖滟琳 王平 李思全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7-117,共11页
电化学阻抗谱(EIS)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电池内部电化学过程,在充放电过程中进行动态阻抗谱(DEIS)的检测更能够真实反映电池的健康状态。目前,DEIS检测主要依赖于电化学工作站,由于受限于测试仪器的激励源功率,多停留在... 电化学阻抗谱(EIS)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电池内部电化学过程,在充放电过程中进行动态阻抗谱(DEIS)的检测更能够真实反映电池的健康状态。目前,DEIS检测主要依赖于电化学工作站,由于受限于测试仪器的激励源功率,多停留在实验室电芯的检测和研究中,尚无法应用于大功率模组电池的现场检测。提出一种无需额外施加激励的电池DEIS检测方法,设计了适用于电芯及模组的静态、动态EIS检测系统。以磷酸铁锂电池和标准RC阻容盒为检测对象,对比分析了传统电化学工作站和本文提出检测系统的测试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但测试误差小、稳定性好,且具有不受外加激励源功率限制的显著优势,在未来大规模储能电池的运行状态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 储能电池 在线测量 无源激励 功率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PA和Bow-Tie模型的地面无人平台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6
作者 肖扬 苏波 +2 位作者 纪超 杨德真 周桐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53-161,共9页
随着地面无人平台(Unmanned Ground Vehicles,UGVs)在复杂作业环境中的潜在应用和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确保其自主行为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提出一种结合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STPA)和Bow-Tie模型的地面... 随着地面无人平台(Unmanned Ground Vehicles,UGVs)在复杂作业环境中的潜在应用和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确保其自主行为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提出一种结合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STPA)和Bow-Tie模型的地面无人平台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围绕遥控操作地面无人平台系统安全,通过STPA方法识别UGV系统中的不安全控制行为及其潜在风险,并利用Bow-Tie模型分析从损失致因场景到可能事故后果的事件链,得到风险传播路径和风险扩散路径。最终,基于Bow-Tie分析结果确定主被动安全分级控制措施,并通过自主安全控制器实现了系统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无人平台 自主安全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 Bow-Tie 主被动安全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imate Consultant的现代民居被动式优化策略分析——以豫北地区为例
17
作者 夏宗俊 卢玫珺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216-222,260,共8页
为改善豫北地区现代民居室内热环境状况,提高民居气候适应能力。采用Climate Consultant软件分析豫北地区的气候数据,得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被动式建筑策略组合及各策略有效时间比。结合冬夏两季现代民居室内外的热环境实测数据,针对夏... 为改善豫北地区现代民居室内热环境状况,提高民居气候适应能力。采用Climate Consultant软件分析豫北地区的气候数据,得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被动式建筑策略组合及各策略有效时间比。结合冬夏两季现代民居室内外的热环境实测数据,针对夏季炎热和冬季寒冷问题分别提出了被动式优化策略:民居功能分区设计采用“向心性”的空间布局、冬季在一层檐廊处增设阳光间、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夏季疏通建筑自然通风的路径、增设遮阳设施、改善庭院绿化。通过以上适宜性被动式优化策略,提高现代民居室内热舒适性,为豫北地区现代民居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onsultant软件 现代民居 热环境实测 被动式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测量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56
18
作者 朱畅华 裴昌幸 +1 位作者 李建东 金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3-818,共6页
网络测量对网络研究与发展十分重要.分析了网络测量的常用方法,论述了网络测量的体系结构和研究现状.同时还指出了端到端时延模型、"噪声"分组过滤、测试点最优选择、业务模型分析和时钟偏移影响的消除等网络测量的关键技术.... 网络测量对网络研究与发展十分重要.分析了网络测量的常用方法,论述了网络测量的体系结构和研究现状.同时还指出了端到端时延模型、"噪声"分组过滤、测试点最优选择、业务模型分析和时钟偏移影响的消除等网络测量的关键技术.最后说明网络测量在研究网络行为学、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研究网络的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测量 主动测量 被动测量 网络行为学 INTER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测量部署模型及其优化算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蔡志平 刘芳 +2 位作者 赵文涛 刘湘辉 殷建平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9-431,共13页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和企业部署网络监测系统以获取网络的性能数据,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连通性,最终加强和改善全局的网络性能.网络监测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优化目标是最小化监测系统的部署代价和维护代...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和企业部署网络监测系统以获取网络的性能数据,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连通性,最终加强和改善全局的网络性能.网络监测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优化目标是最小化监测系统的部署代价和维护代价,并使得对网络的影响尽可能地小.根据测量方式和收集框架的不同,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网络测量部署模型.这些模型的最优化问题通常是NP难的,一般采用整数规划、设计近似算法和映射到经典优化问题等方法来求取模型的优化解.总结了网络测量部署模型及其优化算法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领域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测量 被动测量 主动测量 整数规划 近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差变化率的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精度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邓新蒲 祁颖松 +1 位作者 卢启中 周一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0-23,共4页
相位差变化率是最近提出的用于快速无源定位的观测量。分析了相位差变化率的特点 ,提出了相位差变化率的测量原理 ,从理论上分析了相位差变化率测量精度的Cramer-Rao界 ,指出了过窄的源信号脉冲宽度和过低的相位差变化率是造成相位差变... 相位差变化率是最近提出的用于快速无源定位的观测量。分析了相位差变化率的特点 ,提出了相位差变化率的测量原理 ,从理论上分析了相位差变化率测量精度的Cramer-Rao界 ,指出了过窄的源信号脉冲宽度和过低的相位差变化率是造成相位差变化率测量困难的主要原因 ,并对此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随后进行的测量精度对比仿真分析表明 ,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精度 雷达 无源定位 相位测量 测量误差 相位差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