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混合器内上浮颗粒悬浮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良超 赵国柱 +2 位作者 马国鹭 张磊 徐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4,162,共9页
对振动混合器内颗粒悬浮特性的深入了解,可为该类混合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上浮颗粒在振动混合器内的悬浮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振动盘的... 对振动混合器内颗粒悬浮特性的深入了解,可为该类混合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上浮颗粒在振动混合器内的悬浮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振动盘的往复运动采用动网格技术进行处理.通过模拟得到了混合器内的流场和颗粒的动态悬浮特性,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振动混合器内流场的典型特征为在振动盘的上方和下方各形成一循环涡流,涡流强弱随振动盘往复运动周期变化,但涡流方向保持不变,颗粒在混合器内悬浮分别经历均匀性快速变好、略微变好和动态稳定悬浮3个阶段.提高频率和增大振幅均可以使颗粒更快达到稳定悬浮,且悬浮的均匀性更好,但增大振幅会使悬浮的均匀波动性有所变大.增大固含量可使颗粒悬浮的均匀性增加,波动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混合器 上浮颗粒 固液悬浮 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氟啶脲水悬浮剂润湿分散剂的筛选 被引量:17
2
作者 武步华 路福绥 +1 位作者 薛背背 李慧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9-262,共4页
采用流点法对10%氟啶脲水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进行了初步筛选,在流点法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的方法对分散剂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结果表明,农乳602、分散剂NNO、550S均能加工成流动性好的氟啶脲水悬浮剂,采用优化组合法... 采用流点法对10%氟啶脲水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进行了初步筛选,在流点法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的方法对分散剂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结果表明,农乳602、分散剂NNO、550S均能加工成流动性好的氟啶脲水悬浮剂,采用优化组合法和粘度法最终确定了10%氟啶脲水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农乳602和550S的比例为4:1,用量为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脲 悬浮剂 流点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灌过程中离子强度和水流流速对胶体粒子在多孔介质中堵塞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冶雪艳 杜新强 +1 位作者 张赫轩 崔瑞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793-4801,共9页
人工回灌过程中的堵塞问题一直是影响其推广的瓶颈,目前回灌过程中大颗粒悬浮物导致的堵塞机理研究较多,对胶体类颗粒物的堵塞机理研究相对少。采用室内砂柱实验,研究不同离子强度和不同水流流速条件下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滞留... 人工回灌过程中的堵塞问题一直是影响其推广的瓶颈,目前回灌过程中大颗粒悬浮物导致的堵塞机理研究较多,对胶体类颗粒物的堵塞机理研究相对少。采用室内砂柱实验,研究不同离子强度和不同水流流速条件下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滞留特征。选择大肠杆菌为实验胶体,设计在不同离子强度、不同水流条件下的砂柱回灌实验;运用Hydrus-1D软件模拟,拟合穿透曲线后得到表征胶体沉积的相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离子强度下,流速增大会促进胶体的迁移,穿透曲线峰值增高,胶体的吸附率减小。在中等离子强度条件下(IS=30、50 mmol·L-1)流速对胶体的这种影响比在更低的离子强度(≤10 mmol·L-1)或更高的离子强度(≥300 mmol·L-1)条件下更为显著;相反地,同一流速条件下,离子强度从10 mmol·L-1升高到300 mmol·L-1时,胶体的吸附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从胶体和介质相互作用势能来看,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胶体和砂表面的相互作用增强,有利于胶体吸附在介质表面,增加介质堵塞的概率。但是,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流速的增加产生的水动力剪切力有利于促进胶体的迁移,不利于胶体的吸附或阻塞,减少了微小颗粒堵塞的概率。模拟结果显示吸附速率系数k、最大固相沉积量Smax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从整体上来看,回灌过程中胶体微粒的迁移滞留行为主要受控于离子强度,但水流因素会干扰离子强度的控制作用。在实际的人工回灌过程中,有效的预防堵塞需要将化学(降低离子强度)和水动力(增加回灌水流速)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 饱和多孔介质 水流速度 迁移 滞留 堵塞 悬浮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壳膜机械搅拌分离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迟媛 王勇 +3 位作者 李蒙福 杨月斌 任洁 迟玉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9-368,共10页
基于Fluent研究了机械搅拌分离鸡蛋壳膜在不同搅拌转速、颗粒粒径和料液比下对颗粒悬浮状态、固含率分布、固相速度和搅拌功率等流场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搅拌转速,有利于减小容器底部颗粒堆积,且利于颗粒悬浮,但功耗明显增大... 基于Fluent研究了机械搅拌分离鸡蛋壳膜在不同搅拌转速、颗粒粒径和料液比下对颗粒悬浮状态、固含率分布、固相速度和搅拌功率等流场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搅拌转速,有利于减小容器底部颗粒堆积,且利于颗粒悬浮,但功耗明显增大;增大颗粒粒径可减小底部中央区域的颗粒堆积,颗粒逐渐向四周扩散,但颗粒的悬浮高度会降低;增大料液比易在底部产生颗粒堆积。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了蛋壳膜分离试验,以搅拌转速、搅拌时间、料液比、分离液温度为影响因素,膜回收率和搅拌功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出最优因素参数组合。试验表明提高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间可明显增大蛋膜回收率,当搅拌时间为18.57 min、搅拌转速为337.68 r/min、料液比为0.07 g/m L、温度为20.0℃时,膜回收率达到88.58%,功耗低,分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流 颗粒悬浮 数值模拟 蛋壳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密度颗粒在搅拌槽内悬浮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良超 杨军 徐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2-49,共8页
轻密度颗粒在搅拌槽内的悬浮特性是其在工业应用中非常关键的问题。该文采用多重参考系(multiple reference frame,MRF)法和以颗粒动力学为基础的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轻密度颗粒在双层圆盘涡轮桨搅拌槽内的悬浮特性进行数值模拟,... 轻密度颗粒在搅拌槽内的悬浮特性是其在工业应用中非常关键的问题。该文采用多重参考系(multiple reference frame,MRF)法和以颗粒动力学为基础的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轻密度颗粒在双层圆盘涡轮桨搅拌槽内的悬浮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槽内的宏观流动场和固含率分布等,采用文献试验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轻密度颗粒固含率分布沿轴向高度增大而增大,并存在分区现象,在液面中心处颗粒浓度最高,颗粒易在此处堆积,而在槽底中心处则固含率最低。在循环涡涡心和桨叶后部,颗粒浓度相对较高。轻密度颗粒的加入使搅拌槽内液相速度略有降低。搅拌转速增加或颗粒粒径减小有利于颗粒的均匀悬浮,颗粒含量的变化对固液悬浮的均匀性影响不大。该研究可为轻密度颗粒悬浮搅拌反应釜设计、优化和放大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液体 固体 悬浮 搅拌槽 轻密度颗粒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两相管道流中柱状粒子取向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卫峰 林建忠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7-243,共7页
本文对管道悬浮流中柱状粒子的取向分布进行研究。首先对柱状粒子在流场内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得出大量柱状粒子的取向分布;得到了粒子长径比、St数和流场区域对粒子取向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柱状粒子长径比和St... 本文对管道悬浮流中柱状粒子的取向分布进行研究。首先对柱状粒子在流场内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得出大量柱状粒子的取向分布;得到了粒子长径比、St数和流场区域对粒子取向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柱状粒子长径比和St数的变化对粒子取向分布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流场区域所造成的流场横向速度梯度对粒子取向分布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流场横向速度梯度的增大,粒子有明显的占优取向,且当流场横向速度梯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粒子取向都趋向于流动方向。文中部分结果与实验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粒子悬浮流 数值模拟 粒子取向 速度梯度 管道悬浮流 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流中柱状粒子取向分布函数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7
作者 林建忠 张凌新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05-810,共6页
推导并数值模拟了悬浮流中柱状粒子取向的分布函数 ,并将其用于楔形流场计算 ,得到了取向分布函数与粒子方向角的关系· 说明与短时间内形成的最可几角分布相比 ,稳定状态的分布变化幅度不大 ,主要变化在于右上区域的逆时针转动 ,... 推导并数值模拟了悬浮流中柱状粒子取向的分布函数 ,并将其用于楔形流场计算 ,得到了取向分布函数与粒子方向角的关系· 说明与短时间内形成的最可几角分布相比 ,稳定状态的分布变化幅度不大 ,主要变化在于右上区域的逆时针转动 ,速度梯度值大的地方 ,转动角度也越大 ;粒子最可几方向接近于流线方向 :在流线方向上 ,随着极径减小 ,最可几角增大 ,同时它与流线夹角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粒子悬浮流 楔形流 取向分布函数 最可几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冰冻切片法的固液悬浮浆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胡亚轩 刘建忠 +2 位作者 高夫燕 周俊虎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345-3350,共6页
通过冰冻切片法对固液两相流浆体——水焦浆进行稳定性的测定,得到水焦浆不同高度及轴向的浓度分布,水焦浆沿高度方向有明显的分层,越接近浆体的底部,水焦浆的浓度越高。而且,对于同种石油焦-水的固液两相分散系,表观黏度越高,分散系的... 通过冰冻切片法对固液两相流浆体——水焦浆进行稳定性的测定,得到水焦浆不同高度及轴向的浓度分布,水焦浆沿高度方向有明显的分层,越接近浆体的底部,水焦浆的浓度越高。而且,对于同种石油焦-水的固液两相分散系,表观黏度越高,分散系的稳定性越好。分别采用冰冻切片法和常规的析水法、棒插法及倒置法对静置不同时间的同黏度的水焦浆进行稳定性测定。实验表明静置时间越长,水焦浆分散体系中固液两相的分离越明显,分散系的稳定性越差,而冰冻切片法最有效、最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焦浆 固液两相流 悬浮浆体 冰冻切片法 浓度分布 稳定性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管内近球形颗粒-液两相流的三维颗粒图像测量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沐光雨 杨火军 +1 位作者 郭晓新 欧阳丹彤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8-1072,共5页
应用三维颗粒图像跟踪技术,对竖直圆管内发泡聚苯乙烯-油层流两相流中分散相即颗粒相瞬时分布进行非接触测量。实验用一面与正视方向成45°的平面镜将流场的侧视方向反射到正视方向,摄像机连续将流场瞬时的侧、正视像同时拍摄下来,... 应用三维颗粒图像跟踪技术,对竖直圆管内发泡聚苯乙烯-油层流两相流中分散相即颗粒相瞬时分布进行非接触测量。实验用一面与正视方向成45°的平面镜将流场的侧视方向反射到正视方向,摄像机连续将流场瞬时的侧、正视像同时拍摄下来,对图像进行识别等数字化处理后就获得了颗粒像的二维平面位置。分析摄像系统的成像关系,校正摄像系统的误差,确定颗粒在竖直方向、管径方向、灰度值等方面的匹配条件,再通过侧、正视图的匹配操作找回颗粒中心的三维空间位置,为两相流的相分布测量提供了高精度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两相流 颗粒图像跟踪技术(PIT) 三维成像技术 图像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流黏滞性的模型沙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炳乾 龚秀秀 +3 位作者 严培 王非 庞洁 胡红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31,共5页
对于研究泥沙问题的全沙动床模型试验,模型沙的设计是整个模型试验的关键。当原型泥沙粒径过小,不考虑模型与原型的温度差异时,按比尺计算得到的天然模型沙粒径太小,通常不易获得。因此在满足悬移相似条件下,通过控制试验水温,根据不同... 对于研究泥沙问题的全沙动床模型试验,模型沙的设计是整个模型试验的关键。当原型泥沙粒径过小,不考虑模型与原型的温度差异时,按比尺计算得到的天然模型沙粒径太小,通常不易获得。因此在满足悬移相似条件下,通过控制试验水温,根据不同温度及不同水黏滞系数ν,得到合理的颗粒粒径从而优化模型选沙。在原温和变温两种条件下分别计算所选泥沙的沉速和沉速比尺,表明改变温度所选的模型沙粒径是合理的,用较大粒径天然沙模拟原型较细沙,既满足沉速相似也满足悬移相似要求。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沙选择满足设计要求,模型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黏滞性 动床试验 模型沙 粒径 悬移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进水管布置对ABR液相流态影响的PIV试验研究
11
作者 曾涛 董亮 +3 位作者 刘少北 张长练 王勇 何雨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4-60,共7页
在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不同进水管悬空高度和不同进水流量组合的工况下,利用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ABR的第一格室液相流态进行了研究,测得反应器内降流区和升流区关键截... 在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不同进水管悬空高度和不同进水流量组合的工况下,利用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ABR的第一格室液相流态进行了研究,测得反应器内降流区和升流区关键截面的流场数据,获得了液相速度和涡量强度与悬空高度的关系曲线;同时研究了相关流场特征,包括流线图谱和涡量场。结果表明:对于ABR的第一格室,合理的进水管悬空高度可以保证良好的进水流态,促使ABR涡量面积分布均匀,有效防止局部沟流和液相死区,确保ABR高效稳定运行。根据试验分析结果,提出了设计时可供参考的进水管悬空高度的取值范围:流量在0.018~0.270 m3/h时,悬空高度的取值范围为230~530 mm;流量在0.558~0.846 m3/h时,悬空高度的取值为53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 液相流态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竖向进水管布置 悬空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屑床面非均匀颗粒悬浮特性的探讨
12
作者 王艳辉 罗平亚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42-48,55,共8页
本文从单颗球形颗粒在非均匀紊动流场中的沉降特性出发,根据悬浮机理的分析得到了由环空流场水力及岩屑层移床特性所表征的悬浮条件,并考虑颗粒形状及其浓度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得到了非球形颗粒阻尼沉降的速度公式,由此评价在给定流... 本文从单颗球形颗粒在非均匀紊动流场中的沉降特性出发,根据悬浮机理的分析得到了由环空流场水力及岩屑层移床特性所表征的悬浮条件,并考虑颗粒形状及其浓度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得到了非球形颗粒阻尼沉降的速度公式,由此评价在给定流场条件下岩屑颗粒悬浮运移的群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流 悬浮颗粒 钻井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中悬浮液流动及颗粒分布的CFD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振敏 吕利平 +3 位作者 李俊宏 陈文 董立春 秦莉晓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1-348,共8页
以DFM模型(Diffusive Flux Model)为基础,建立了颗粒的质量传递方程,之后以Fluent为计算平台,结合其UDF和UDS功能,对高浓度悬浮液在直型微通道中的流动和颗粒定态平衡分布进行了CFD模拟。研究中首先模拟非布朗悬浮液在常规通道中的流动... 以DFM模型(Diffusive Flux Model)为基础,建立了颗粒的质量传递方程,之后以Fluent为计算平台,结合其UDF和UDS功能,对高浓度悬浮液在直型微通道中的流动和颗粒定态平衡分布进行了CFD模拟。研究中首先模拟非布朗悬浮液在常规通道中的流动,通过与文献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模拟悬浮液在微通道中的流动,分析了计算模型用于微通道模拟应做的修正,确定了相关参数,并考察了颗粒浓度、粒径、悬浮液流动速度及Pe数对通道中颗粒分布的影响,特别是明确了布朗运动对悬浮液流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DFM-CFD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优于文献中SBM(Suspension Balance Model)-CFD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流动 微通道 颗粒迁移 CFD模拟 DF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流泥沙粒径组成对弱分层水体异重流及挟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凯 孙昕 余伟宾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19,共8页
利用水槽设计水库分层水体模型试验,研究温度弱分层水体中不同入流泥沙粒径组成时异重流及其泥沙运动的特性。选用颗粒粒径0.01 mm、0.02 mm、0.05 mm的泥沙,开展了不同入流泥沙粒径组成条件下的异重流试验研究。在水温弱分层水库水体中... 利用水槽设计水库分层水体模型试验,研究温度弱分层水体中不同入流泥沙粒径组成时异重流及其泥沙运动的特性。选用颗粒粒径0.01 mm、0.02 mm、0.05 mm的泥沙,开展了不同入流泥沙粒径组成条件下的异重流试验研究。在水温弱分层水库水体中,分析入流泥沙粒径组成的变化对分离点水深和间层流厚度的影响规律;不同泥沙粒径组成下,分析异重流在水库断面的泥沙浓度、较深的水域挟沙量变化规律;研究了泥沙沉淀量和悬浮量与入流泥沙粒径组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弱分层条件下,维持入流泥沙浓度3.75 g/L、入流速度0.005 m/s不变,异重流在水库中泥沙沉淀比例为29%~38%,泥沙在水库中的悬浮比例为46%~60%;粒径组成变化导致分离点深度和间层流厚度不同,颗粒粒径越大,分离点深度越深,间层流厚度越厚;异重流挟沙能力弱,水库淤积更严重,泥沙也会造成水库水浑浊;入库泥沙粒径越小,水库悬浮的泥沙浓度越大,水库的内源污染越大;当入库泥沙粒径较小时,宜在水库深水区取水,可减少水处理费用。研究成果可为水库取水、调水调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分层 异重流 泥沙粒径 分离点 挟沙量 沉沙量 悬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动压悬浮抛光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胜伟 张丽慧 +1 位作者 洪滔 章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93-3000,共8页
针对带有约束边界的新型液动压悬浮抛光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和正交试验方法讨论悬浮抛光加工过程中,在不同加工工况对流场动压力及磨粒与壁面撞击状况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抛光盘转速ω是影响流场动压力分布和固相颗粒撞击... 针对带有约束边界的新型液动压悬浮抛光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和正交试验方法讨论悬浮抛光加工过程中,在不同加工工况对流场动压力及磨粒与壁面撞击状况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抛光盘转速ω是影响流场动压力分布和固相颗粒撞击工件表面的速度大小的主要因素,随转速增大,压力和速度显著增大,加工间隙H,影响最小的是抛光液浓度φ。最佳试验参数为ω=1500 r/min,H=50μm,φ=0.3。该参数下,工件区域的流场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沿径向方向压力分布有一定梯度,速度梯度较小,有助于快速均匀地去除工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动压悬浮抛光 流场动压力 磨粒速度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甲苯悬浮结晶与晶体流动分布特性研究
16
作者 董佳宇 任智宏 +2 位作者 彭小成 陈强 王斯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4,共9页
为深入研究对二甲苯悬浮结晶过程与晶体流动分布特性,明确影响结晶的关键因素,将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与粒数衡算方程(PBM)耦合,关联晶体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方程,模拟求解了对二甲苯的结晶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时间的增加,结晶... 为深入研究对二甲苯悬浮结晶过程与晶体流动分布特性,明确影响结晶的关键因素,将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与粒数衡算方程(PBM)耦合,关联晶体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方程,模拟求解了对二甲苯的结晶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时间的增加,结晶器内的混合程度逐渐增加,30 s后流场基本保持稳定。流体在结晶器内主要为内循环流动与局部涡流并存,各区域温度差异很小,晶体在涡流区域的体积分数大于涡流区域附近的体积分数。粒度分布最大位置位于结晶器下挡板以及底部,随着区域流速的增大,晶体体积分数逐渐减小,流速大于1.40 m/s时不利于晶体生长,在工业生产时应避免结晶器内流速大于1.40 m/s。结晶器内0.01 mm晶体的不均匀度为0.0007,随着晶体粒径增大,大粒径晶体不均匀度逐渐增加;晶体粒度分布整体呈正态分布,其中0.03~0.05 mm粒径的晶体数量最多,占晶体总量的44.5%。本文实现了复杂流场下的结晶过程模拟仿真,所得结果揭示了结晶器内对二甲苯的成核生长规律,为优化创新对二甲苯结晶分离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悬浮结晶 数值模拟 对二甲苯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干渠水沙运移与防淤研究
17
作者 王则勋 肖娟 吴文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3-177,共5页
为处理山西尊村引黄灌区干渠淤积严重的问题,对一干渠做实地水沙试验,运用垂线悬浮指标、规划求解方法探究渠道中悬移质泥沙分布规律、渠道流量与泥沙淤积关系以及渠道水流挟沙能力,使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表达出水流的挟沙状况。并提出... 为处理山西尊村引黄灌区干渠淤积严重的问题,对一干渠做实地水沙试验,运用垂线悬浮指标、规划求解方法探究渠道中悬移质泥沙分布规律、渠道流量与泥沙淤积关系以及渠道水流挟沙能力,使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表达出水流的挟沙状况。并提出了渠道粒径所对应的临界悬浮流量,根据工况与粒径大小调整流量益于防淤;优化了水流挟沙力公式。结果表明,引水流量在4.46~24.52 m^(3)/s时,渠道泥沙含量在0.9~4.0kg/m^(3)之间,泥沙含量与流速大小呈正相关;渠道流量调整至39.6 m^(3)/s以上可使渠道内大粒径泥沙有效悬浮;优化后的挟沙力公式针对干渠泥沙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达0.828,说明此公式能够较高程度地反映当前含沙量,为后期渠道冲淤平衡设计与分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水流 挟沙能力 泥沙淤积 颗粒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在微槽道内的流动换热模拟
18
作者 叶会文 刘东 王令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4-48,54,共6页
基于CFD-DPM模型研究定热流壁面条件下二维微槽道内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的层流对流换热特性,并结合DSC测试结果采用等效比热模型对相变微胶囊相变特性进行表征,和水的特点进行对比,讨论了相变微胶囊质量分数、有无壁面热阻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CFD-DPM模型研究定热流壁面条件下二维微槽道内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的层流对流换热特性,并结合DSC测试结果采用等效比热模型对相变微胶囊相变特性进行表征,和水的特点进行对比,讨论了相变微胶囊质量分数、有无壁面热阻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冷却特性明显优于单质水,并且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模拟相变融化区长度不断增加,最大强化率可达15.7%;从模拟结果中可以明显看出:由于存在微胶囊的相变吸热,流体温度明显低于单质水,平均流体温度明显降低。当存在相变微胶囊颗粒壁面热阻时,换热强度明显小于无壁材情况,对比有无壁面热阻情况下,结果可以发现当存在壁面热阻时,其融化起始点要晚一点,但是对相变吸热的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悬浮液 颗粒轨道模型 层流 强化换热 壁面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钨矿串联式酸浸槽内流场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忠阳 曹国祥 +1 位作者 李江涛 赵中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88-2398,共11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在使用框式搅拌桨条件下磷硫混酸浸出白钨矿串联方型搅拌槽内的固体颗粒流动行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及分析,探究进口流速、溢流板高度、相邻溢流板间距对串联搅拌浸出槽的串联分区效果的影响规律。以5槽串...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在使用框式搅拌桨条件下磷硫混酸浸出白钨矿串联方型搅拌槽内的固体颗粒流动行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及分析,探究进口流速、溢流板高度、相邻溢流板间距对串联搅拌浸出槽的串联分区效果的影响规律。以5槽串联的浸出槽(单槽尺寸为200 mm×200 mm×310 mm)为例,进行了槽内流场特性模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溢流板串联过后的连续搅拌酸浸槽内会因为在相邻的溢流板之间得不到有效搅拌作用而发生堆积现象;随着溢流板高度的增高、溢流板间距的减小,白钨矿连续酸浸槽内串联效果逐渐变好。实验结果表明:当进口流量为400 mL/min、溢流板高度为190 mm、溢流板间距为6 mm时,计算得到的虚拟槽数N接近实际串联的槽数5,无因次化方差为0.2108,多槽联接的串联效果良好。本研究为硫磷混酸连续浸出白钨矿浸出槽的工业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槽 流动行为 计算流体力学(CFD) 停留时间分布(RTD) 非理想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相气固悬浮体越过沿平面匀速运动激波后的流动结构
20
作者 A.N.欧西普措夫 S.L.维塞尔依 +1 位作者 V.A.库里科夫斯基 王柏懿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01-507,共7页
本文给出气固悬浮体中激波感生边界层的渐近数值分析,其中计及了作用于固体粒子的Saf-fman升力.研究结果表明粒子横越边界层的迁移导致了粒子轨道的交叉,因此对目前通用的含灰气体模型应做相应的修正.本文利用匹配渐近展开方法得到了匀... 本文给出气固悬浮体中激波感生边界层的渐近数值分析,其中计及了作用于固体粒子的Saf-fman升力.研究结果表明粒子横越边界层的迁移导致了粒子轨道的交叉,因此对目前通用的含灰气体模型应做相应的修正.本文利用匹配渐近展开方法得到了匀速运动激波后方的两相侧壁边界层方程,详细描述了在Lagrange坐标下计算颗粒相流动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了粒子浓度很低情况下的数值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悬浮体 激波诱导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