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轴流式搅拌器湍流运动特性 被引量:30
1
作者 侯拴弟 王英琛 +2 位作者 张政 施力田 阎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9-263,共5页
Single-phase flow patterns generated by axial impeller are investigated by 3D Particle Dynamic Analyzer. Mean flow and turbulence intensities are measured for the impeller zone and the bulk regions. The effect of D/T ... Single-phase flow patterns generated by axial impeller are investigated by 3D Particle Dynamic Analyzer. Mean flow and turbulence intensities are measured for the impeller zone and the bulk regions. The effect of D/T and blade tip angle on flow pattern is studied as well. 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in impeller zone oscillates periodically at the frequency of blade sweep. The flow patterns generated by different ratios of impeller diameter to tank diameter impeller a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below impellers,but a small second recirculation loop is formed in the upper part of vessel at the ratio of impeller diameter to tank diameter D/T=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槽 湍流运动 轴流式 搅拌器 混合 搅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气流对分级气化炉内三维速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建胜 吴玉新 +2 位作者 刘青 吕俊复 岳光溪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级气流床气化炉,并利用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对分级气化炉模型内的流场进行了速度测量,分析了二次气流对气化炉内三维速度分布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二次气流的加入增强了气化炉内的混和,对于气化反应的进行是有利的.在二... 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级气流床气化炉,并利用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对分级气化炉模型内的流场进行了速度测量,分析了二次气流对气化炉内三维速度分布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二次气流的加入增强了气化炉内的混和,对于气化反应的进行是有利的.在二次喷嘴的一定高度范围内,二次气流对壁面处流场的影响较大,工业生产中应该选择合理的二次喷嘴位置和气流量,避免二次气流对喷嘴附近的回流产生较大干扰,影响喷嘴气流的着火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 颗粒动态分析仪 二次气流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流动边界层内气固相间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邱坤赞 李晓东 +3 位作者 严建华 池涌 倪明江 岑可法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应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threedimensionalparticledynamicsanalyzer),测量了含有230μm颗粒的气固两相水平流的特性,特别是壁面边界层内的两相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颗粒载荷比(质量流率)对相间作用有较大影响,随颗粒流率的增加颗... 应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threedimensionalparticledynamicsanalyzer),测量了含有230μm颗粒的气固两相水平流的特性,特别是壁面边界层内的两相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颗粒载荷比(质量流率)对相间作用有较大影响,随颗粒流率的增加颗粒对气流平均速度和湍流的影响增大,颗粒使气流速度边界展变薄.颗粒和气流相互作用在不同方向上呈各向异性,颗粒对气流垂直方向的脉动影响较大.颗粒与湍流边界层气流的作用行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区域:贴壁区、中间区和外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边界层 多相流 相间作用 气固相 试验 F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一次风扩口角度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流场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秦裕琨 王磊 +3 位作者 李争起 宋资勤 郝金波 吴少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6-60,共5页
在气固两相试验台上采用先进的PDA测试系统对不同淡一次风扩口角度情况下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出口气相速度、湍动能、颗粒粒径、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测量 ,并分析了淡一次风扩口角度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 ,为工程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在气固两相试验台上采用先进的PDA测试系统对不同淡一次风扩口角度情况下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出口气相速度、湍动能、颗粒粒径、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测量 ,并分析了淡一次风扩口角度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 ,为工程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煤粉燃烧器 气固两相流 PDA 浓淡燃烧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石 谢洪勇 +1 位作者 王利希 马世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0-345,共6页
为了解火焰法合成纳米颗粒过程中流体力学和颗粒动力学作用过程,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模拟了在湍流扩散火焰中合成TiO2纳米颗粒的过程.模型在没有考虑先驱物TiCl4反应的情况下,计算了在燃烧室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假设当气体温度超过一... 为了解火焰法合成纳米颗粒过程中流体力学和颗粒动力学作用过程,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模拟了在湍流扩散火焰中合成TiO2纳米颗粒的过程.模型在没有考虑先驱物TiCl4反应的情况下,计算了在燃烧室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假设当气体温度超过一定数值后,所有先驱物分子迅速转化为TiO2单分子;引入Kruis的颗粒动力学模型对产物颗粒直径、比表面积等进行了预测,研究了不同的火焰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颗粒的烧结特征,即温度是影响一级颗粒及聚集块尺寸的关键因素;火焰温度越高,聚集块中一级颗粒的数目增长得越快,出口处一级颗粒及聚集块的尺寸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数值模拟 合成 燃烧法 颗粒动力学模型 湍流扩散火焰 FLUENT TiO2 TICL4 作用过程 流体力学 商业软件 气体温度 颗粒直径 比表面积 火焰结构 形成原因 火焰温度 先驱物 火焰法 CFD 温度场 速度场 单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固液搅拌体系流动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侯拴弟 王英琛 +2 位作者 张政 施力田 阎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36-839,共4页
The mean and r.m.s velocities of solid-liquid flow system were measured by Particle Dynamic Analyzer in a fully baffled tank agitated by axial impellers.The effect of particle volumetric concentr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mean and r.m.s velocities of solid-liquid flow system were measured by Particle Dynamic Analyzer in a fully baffled tank agitated by axial impellers.The effect of particle volumetric concentration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elocity profiles for two-phase flow were similar with those of the single-phase flow in the impeller region.The axial velocities for two-phase flow were higher than corresponding velocities of single-phase,and the maximum relative velocity occurred at the blade tip with 0.03 U tip in value.The turbulence levels were in general lower,about 50% reduction,than those of single-phase flow in the impeller region.Tangential velocities of two-phase flow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article concentration while the axial velocities remained the same.Due to the presence of the particles,the discharge jet width became narr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流 搅拌槽 粒子动态分析仪 固液搅拌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湍流场时散射粒子的选择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嘉 罗晔 《激光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8-41,共4页
应用激光技术测量流场时需要合适的散射粒子。本文研究了激光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测量湍流流场时,如何选择合适散射粒子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散射粒子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测量精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测量强脉冲湍流场时,应选用密度小,... 应用激光技术测量流场时需要合适的散射粒子。本文研究了激光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测量湍流流场时,如何选择合适散射粒子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散射粒子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测量精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测量强脉冲湍流场时,应选用密度小,直径小且折射率大的粒子作为散射粒子。选择合适的粒子播散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动态 分析仪 湍流 散射粒子 激光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袁书生 张健 +2 位作者 郑晓川 张洪涛 周力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62-67,共6页
为有效地利用分级燃烧技术,达到高效燃烧和低NOx排放的目的,文中建立了分级进风燃烧室热态实验装置系统。利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PDA),选取空心微珠(粉煤灰)作为示踪粒子,对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气体瞬时速度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 为有效地利用分级燃烧技术,达到高效燃烧和低NOx排放的目的,文中建立了分级进风燃烧室热态实验装置系统。利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PDA),选取空心微珠(粉煤灰)作为示踪粒子,对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气体瞬时速度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还测量了该燃烧室内气体平均温度和组分浓度分布。在同一工况条件下,获得了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一组完整的实验测量数据。包括气体轴向与切向速度场、温度场、O_(2)、CO_(2)、CO与NO浓度场及轴向与切向脉动速度均方根值和轴向?切向脉动速度关联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进风燃烧室 湍流燃烧 PDA测量 N0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两相流绕流螺旋翅片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史月涛 孙奉仲 +2 位作者 刘杰 韩志航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90-1193,共4页
应用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对气固两相流绕流螺旋翅片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颗粒为玻璃飘珠,对翅片间的速度和颗粒密度分布规律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翅片之间,固相颗粒密度分布呈抛物线形规律性分布,即在远离翅片的中心区域... 应用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对气固两相流绕流螺旋翅片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颗粒为玻璃飘珠,对翅片间的速度和颗粒密度分布规律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翅片之间,固相颗粒密度分布呈抛物线形规律性分布,即在远离翅片的中心区域颗粒密度较大,离两侧翅片较近的区域颗粒密度逐渐减小,近翅片区域颗粒密度要比中心区域小很多;主流速度也呈现类似规律.颗粒密度和速度的这种分布规律降低了固体颗粒对翅片壁面的撞击能量,从而减轻了翅片和基管的磨损.实验数据表明,螺旋翅片的导流作用使得迎风面的滞点处产生了轴向速度,这和光管有着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翅片管 气固两相流 颗粒动态分析仪 颗粒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空气分级流场中颗粒运动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源 刘克润 +2 位作者 李兴帅 刘家祥 焦志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74-4086,共13页
为探究粗细颗粒在分级机内分离过程,基于颗粒-涡相互作用模型和离散元软球模型研究了涡流空气分级流场中湍流脉动对颗粒运动及切割粒径d_(50)的影响,探索了分级过程中颗粒的分布规律。湍流脉动主要影响小颗粒的运动轨迹,对大颗粒运动轨... 为探究粗细颗粒在分级机内分离过程,基于颗粒-涡相互作用模型和离散元软球模型研究了涡流空气分级流场中湍流脉动对颗粒运动及切割粒径d_(50)的影响,探索了分级过程中颗粒的分布规律。湍流脉动主要影响小颗粒的运动轨迹,对大颗粒运动轨迹影响不大,对切割粒径d_(50)无明显影响;在风速12 m·s^(-1),转笼转速1200 r·min^(-1)工况下,从径向分布来看,小于20μm的细颗粒主要分布在转笼区,接近切割粒径d_(50)的颗粒在环形区内做旋流运动,大于25μm的粗颗粒会在靠近导叶的区域聚集,由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一些较细的颗粒会掺混在这些粗颗粒中,从而产生“鱼钩效应”;从轴向分布来看,小于20μm的细颗粒主要分布在分级机内靠近顶部区域,粗颗粒会逐渐向下沉降,粒径越大沉降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空气分级机 湍流 颗粒分布 软球模型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模拟混合层流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夏 周力行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9-254,共6页
将考虑壁面粗糙度的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加入到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中,模拟了平面混合层两相流动。结果表明,考虑壁面粗糙度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不考虑的结果相比,给出的纵向平均速度更小、纵向脉动速度更大,与实验值更接近。对于大颗... 将考虑壁面粗糙度的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加入到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中,模拟了平面混合层两相流动。结果表明,考虑壁面粗糙度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不考虑的结果相比,给出的纵向平均速度更小、纵向脉动速度更大,与实验值更接近。对于大颗粒,这种影响尤其明显。这些趋势与颗粒轨道模型的模拟结果定性上一致。这表明,窄通道内大颗粒和壁面的碰撞对颗粒流动特性有更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流动 壁面 双流体 碰撞模型 脉动速度 两相湍流 颗粒轨道模型 动特性 粗糙度 大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伟光 张涛 +1 位作者 徐英 白龙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9-936,共8页
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通过差压影响锥形流量计的流出系数,是影响锥形流量计性能的关键指标.为此,使用PIV实验的方法研究DN100口径,β为0.65,前后锥角分别为26.0°和67.5°的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的速度分布状况.通过PIV实验得到锥... 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通过差压影响锥形流量计的流出系数,是影响锥形流量计性能的关键指标.为此,使用PIV实验的方法研究DN100口径,β为0.65,前后锥角分别为26.0°和67.5°的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的速度分布状况.通过PIV实验得到锥形流量计尾流中存在漩涡结构.对比PIV实验和CFD仿真得到的锥形流量计尾流漩涡处的速度分布、漩涡中心得出结论:SST k-ω湍流模型更适合锥形流量计的三维流场的仿真.利用校准后的CFD仿真得到2个规律:经过管道内径的无量纲化以后,锥形流量计尾涡的涡心、漩涡尺寸在4×104~3×105的入口雷诺数范围内仅与β相关;在此入口雷诺数范围内,同一锥形流量计的尾涡涡心的位置和漩涡长度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流量计 CFD仿真 PIV实验 锥体尾涡 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法测量湍流流场时散射粒子的选择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建荣 马毓义 《激光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50-154,共5页
激光技术测速时需要有合适的粒子。本文研究了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湍流流场时选择合适的散射粒子的问题。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1)散射粒子的特性参数是影响测速精度的重要因素;(2)在湍流度较高的流场中测量... 激光技术测速时需要有合适的粒子。本文研究了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湍流流场时选择合适的散射粒子的问题。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1)散射粒子的特性参数是影响测速精度的重要因素;(2)在湍流度较高的流场中测量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小、密度低、折射率大的粒子作为散射粒子,而且粒子散播的浓度要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粒子 湍流流场 三维粒子 动态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粒子动态分析仪研究水力旋流器内固体颗粒运动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良银 陈文梅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9-43,共5页
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是一种新型的激光测量仪器,可用于两相流中粒子运动规律的实测研究。本文用PDA对一个80mm的透明水力旋流器内固粒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测定,根据其结果提出了内旋流中的颗粒仍可能被重新分离,固粒绝对浓度最大值发生在... 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是一种新型的激光测量仪器,可用于两相流中粒子运动规律的实测研究。本文用PDA对一个80mm的透明水力旋流器内固粒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测定,根据其结果提出了内旋流中的颗粒仍可能被重新分离,固粒绝对浓度最大值发生在零轴速包络面处等一些新观点,并指出过去被认为是经典理论的“平衡轨道理论”需加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固液分离 两相流场 P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DA测量两相湍流流场时固体粒子的选择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建荣 马毓义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4年第1期54-59,共6页
激光法测量两相流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新技术,测量过程中需要存在合适的粒子。本文研究了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气固两相湍流流场时固体粒子的选择问题。试验过程中,运用几种不同的粒子作为煤粉粒子的模拟粒子进行测量和... 激光法测量两相流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新技术,测量过程中需要存在合适的粒子。本文研究了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气固两相湍流流场时固体粒子的选择问题。试验过程中,运用几种不同的粒子作为煤粉粒子的模拟粒子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1)粒子的特性参数是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2)测最气固两相湍流流场中粒子的运动特征时,应尽可能选择形状较规则、折射率大、尺寸分布合理、不易粘结且易于收集同时接近所要模拟的粒子性能的固体粒子,必要的时侯应结合粒子性能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固体粒子 湍流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FD技术的民用运输机翼尖装置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宇飞 白俊强 +2 位作者 郭博智 杨体浩 何小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3-539,共7页
首先探究了融合式翼梢小翼倾斜角、高度以及安装角对民用运输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然后基于多区域自由变形(FFD,free form deformation)技术、拉丁超立方取样方法(LHS,latin hypercube sampling)、Kriging代理模型以及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构... 首先探究了融合式翼梢小翼倾斜角、高度以及安装角对民用运输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然后基于多区域自由变形(FFD,free form deformation)技术、拉丁超立方取样方法(LHS,latin hypercube sampling)、Kriging代理模型以及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构建优化设计系统,对融合式翼梢小翼应用优化系统,通过对FFD控制体框架的合理布置,实现了多个控制框架对融合式翼梢小翼的自由变形参数化设计。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设计后的融合式翼梢小翼较原始构型减阻效果有明显改善。并通过与"翼尖延伸"、"涡扩散器"和"双叉弯刀"等3种翼尖装置进行调参对比分析,得出一些对翼尖装置设计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运输机 翼尖装置 FFD 技术 粒子群算法 KRIGING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法在测量矩形截面三分支管湍流流场中的应用
17
作者 胡欲立 赵寅生 党建军 《激光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2,共2页
利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3D- PDA) 测得了矩形截面三分支联接的三维速度分布。在测量中,经过理论分析与对比试验,选择了蚊香烟雾作为散射粒子。实验结果揭示了三分支管的一些流动特性。
关键词 粒子动态分析仪 三分支联接 矩形截面 激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测量三分支联接流场
18
作者 胡欲立 钱志博 +1 位作者 帅石金 刘永长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2000年第2期72-76,87,共6页
应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 (3D PDA)测得了矩形截面三分支联接的三维速度分布。在测量中 ,经过理论分析与对比试验 ,选择了蚊香烟雾作为散射粒子。实验结果表明 ,在只有支管进气的情况下 ,在总管的封闭端和支管下游总管壁面处产生了回流 ... 应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 (3D PDA)测得了矩形截面三分支联接的三维速度分布。在测量中 ,经过理论分析与对比试验 ,选择了蚊香烟雾作为散射粒子。实验结果表明 ,在只有支管进气的情况下 ,在总管的封闭端和支管下游总管壁面处产生了回流 ;以及气流从支管进入总管后由于截面扩张在总管横截面上所诱发的二次流 ,并且二次流现象只发生在支管下游附近的总管横截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支联接 粒子动态分析仪 散射粒子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维PDA研究多层桨在搅拌过渡区的流场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文蕴 王英琛 +2 位作者 高正明 施力田 刘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0-175,共6页
在直径为0.5m的搅拌釜内,应用三维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简称PDA)测定了多层搅拌桨在搅拌过渡流区的三维流场.研究了不同的桨叶安放角、桨径、桨层间距、雷诺数及不同桨型对流场的影响规律,为在过渡流区操作的多层搅拌反应器的优化... 在直径为0.5m的搅拌釜内,应用三维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简称PDA)测定了多层搅拌桨在搅拌过渡流区的三维流场.研究了不同的桨叶安放角、桨径、桨层间距、雷诺数及不同桨型对流场的影响规律,为在过渡流区操作的多层搅拌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桨 搅拌釜 流场 三维PDA PDA 搅拌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柚皮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表征及释药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斌 王慧芳 +2 位作者 张轶胜 魏丽乔 许并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5,58,共5页
采用改良的溶剂挥发法,将柚皮素制备成载柚皮素聚乳酸微球;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动态光散射粒度仪(DL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微球的形貌、组成、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等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制得的载药微... 采用改良的溶剂挥发法,将柚皮素制备成载柚皮素聚乳酸微球;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动态光散射粒度仪(DL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微球的形貌、组成、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等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制得的载药微球呈圆整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分布在100~200 nm之间,载药量为22.3%,包封率为64.7%,且在人工模拟体外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该载药聚乳酸微球有望提高柚皮素的生物可利用度和溶解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聚乳酸 微球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