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雪尼尔/涤纶空气层衬纬针织物的吸声性能
1
作者 杨柳 厉纯纯 王雪琴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5,共9页
为满足小型室内空间的吸声降噪需求,采用雪尼尔/涤纶纱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控织物表里层连接百分比,设计和编织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的2类空气层衬纬针织物,并测试二者在100~63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研究表里层连接百分比和连接方... 为满足小型室内空间的吸声降噪需求,采用雪尼尔/涤纶纱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控织物表里层连接百分比,设计和编织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的2类空气层衬纬针织物,并测试二者在100~63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研究表里层连接百分比和连接方式对织物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类织物适用于中高频吸声,吸声系数最高可达0.86;连接百分比与织物的吸声性能呈高度负相关,在主要吸声区域宜采用大块面的线条式连接或较疏松的散点式连接;散点式连接在连接百分比低于10%、线条式连接在百分比低于15%时织物吸声表现更优;当连接百分比大于26%时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2种连接方式对织物吸声性能的影响差异不大;可以通过增加厚度、面密度以及减小体积密度、控制流阻率的方式优化雪尼尔/涤纶空气层衬纬织物的结构及声学特征参数,进而用于具有吸声效果的墙布、屏风、装饰画等室内装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层 衬纬针织物 吸声材料 吸声系数 吸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应用及其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遥 蒋金华 陈南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5,共10页
多轴向经编技术是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提升、轻量化目标以及高效率制备的有力手段,也是战略新兴领域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多轴向经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织造技术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织造过程对提高织物及复合材料的性能至关重... 多轴向经编技术是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提升、轻量化目标以及高效率制备的有力手段,也是战略新兴领域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多轴向经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织造技术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织造过程对提高织物及复合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概述了碳纤维多轴向经编织物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应用,回顾碳纤维多轴向经编织造设备的发展历程,从铺层装置、经编成圈装置等关键机构的工作原理、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工艺优化等方面详述多轴向经编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通过分析衬纬纱的铺设轨迹、复合针和梳栉的运动配合规律及绑缚纱张力波动获得铺纬最佳速度函数与最优成圈位移曲线,是保障铺纬、织造张力一致性、降低织造损伤的有效方法,这将为多轴向经编产品及其复合材料设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多轴向经编织物 多轴向经编设备 铺纬工艺 经编成圈 工艺优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持续凉感效应的纬编间隔复合织物开发
3
作者 贾硕菲 安宇 +1 位作者 徐磊 杨楠楠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3,共5页
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凉感纤维为表层,涂碳锦纶单丝为间隔层,在双面圆纬机上设计并开发一种具有持续凉感效应的纬编间隔复合织物,设置对比试验,测试织物导热性能、吸湿速干性能及压缩回复性。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织物导热系数达0.311 W/(m... 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凉感纤维为表层,涂碳锦纶单丝为间隔层,在双面圆纬机上设计并开发一种具有持续凉感效应的纬编间隔复合织物,设置对比试验,测试织物导热性能、吸湿速干性能及压缩回复性。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织物导热系数达0.311 W/(m·K),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凉感纤维具有良好的导湿润湿性,水分子可以沿纤维表面毛细管传输、扩散、蒸发,带走热量,形成触觉凉感,与相变微胶囊黏胶纤维针刺非织造布复合得到一种具有持续凉感效应的纬编间隔复合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间隔织物 UHMWPE凉感纤维 导湿性能 导热系数 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纬编弹力麂皮绒面料在鞋革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柴文林 朵永超 何礼佑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8,65,共6页
使用高密度的纬编方式结合弹力纤维,可以制造出具有更细腻纹理和更优弹性特性的仿麂皮绒面料。文章针对麂皮绒面料在鞋革上生产工艺进行分析,认为高密纬编弹力麂皮绒面料的开发通过高密纬编织工艺、特殊染色技术及合成革制造技术,可提... 使用高密度的纬编方式结合弹力纤维,可以制造出具有更细腻纹理和更优弹性特性的仿麂皮绒面料。文章针对麂皮绒面料在鞋革上生产工艺进行分析,认为高密纬编弹力麂皮绒面料的开发通过高密纬编织工艺、特殊染色技术及合成革制造技术,可提升合成革的纹理真实性、柔软度和弹性。制备的面料不仅实现了成本优势,还通过仿真真皮效果,增强了产品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纬编 麂皮绒 海岛丝 氨纶 合成革 鞋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纬编交织物数字化设计及其三维仿真
5
作者 顾文敏 蒋高明 +1 位作者 赵俊杰 李炳贤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7,共9页
为深入探究经纬编交织物的线圈几何结构及其在织物中的排列规律,首先,建立了花型图矩阵模型,通过矩阵元素的取值区间表示不同类型的线圈组合;其次,构建了经纱和纬纱颜色矩阵模型,用于记录纱线的色彩变化;然后,提出了线圈类型矩阵模型,... 为深入探究经纬编交织物的线圈几何结构及其在织物中的排列规律,首先,建立了花型图矩阵模型,通过矩阵元素的取值区间表示不同类型的线圈组合;其次,构建了经纱和纬纱颜色矩阵模型,用于记录纱线的色彩变化;然后,提出了线圈类型矩阵模型,精确描述了不同路径经编线圈在正反面的排列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经编和纬编线圈的几何特征,建立了线圈三维模型,并根据花型图矩阵信息调整线圈型值点的位置,实现了经纬编交织物的数字化设计和三维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描述经纬几何组织的几何结构,为后续织物设计及生产提供了组织结构设计优化、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提升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纬编交织物 编织工艺 数学模型 线圈结构 三维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防晒纬编面料开发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江龙 俞旭良 +1 位作者 顾洪阳 丛洪莲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2,共8页
为开发具备抗菌功能的纬编防晒面料,本文采用超消光锦纶和银离子氨纶,在纬平针组织基础上增加浮线和集圈,浮线和集圈的存在使布面呈现凹凸的效果。同时,研究了厚度、孔隙率和组织结构表面形态对织物防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对织... 为开发具备抗菌功能的纬编防晒面料,本文采用超消光锦纶和银离子氨纶,在纬平针组织基础上增加浮线和集圈,浮线和集圈的存在使布面呈现凹凸的效果。同时,研究了厚度、孔隙率和组织结构表面形态对织物防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对织物的防晒性能无明显影响;织物的孔隙率越低,织物的防晒性能越好,通过降低孔隙率,UPF指数可以提升3倍。然后测试面料的抗菌性能、透气性能和液态水分管理,结果显示面料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透气性和单向导湿性。本文对于提升防晒面料的防晒性能与穿着舒适性及多功能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氨纶 抗菌 防晒 纬编针织物 超消光锦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生图的纬编移圈提花针织物设计与三维仿真
7
作者 曹叶 蒋高明 +1 位作者 穆秀萍 李炳贤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为实现纬编提花移圈织物的快速设计与三维仿真,借助AI生成花型效果图,通过图像输入和解析、数据处理和转换,生成完整的编织工艺。根据织物的成品纵密和成品横密,将花型效果图进行网格化得到花型意匠图,构建花型意匠图模型、组织结构图模... 为实现纬编提花移圈织物的快速设计与三维仿真,借助AI生成花型效果图,通过图像输入和解析、数据处理和转换,生成完整的编织工艺。根据织物的成品纵密和成品横密,将花型效果图进行网格化得到花型意匠图,构建花型意匠图模型、组织结构图模型,并通过二者之间的变换关系得到织物的编织矩阵模型,将织物结构进行数字化存储。在深入研究纬编提花移圈织物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织物理想状态下的线圈结构基本模型,实现了对纬编提花移圈织物的仿真。该模型可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增强产品设计的可视化,弥补纬编双面移圈织物设计方法复杂、设计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的不足,拓宽纬编移圈织物的市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 提花移圈织物 AI绘画 三维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衫组织变形分析及线圈建模
8
作者 靳晓凝 罗敏 +1 位作者 沈超 邓中民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4,共4页
目前现有羊毛衫CAD软件在纬编织物仿真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无法完成纬编织物的立体建模及仿真。文章利用二维网格及Visual C++软件编写程序,建立基于Spline曲线的羊毛衫基本成圈、集圈、移圈和浮线模型及二维网格,分析不同类型的线圈在中... 目前现有羊毛衫CAD软件在纬编织物仿真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无法完成纬编织物的立体建模及仿真。文章利用二维网格及Visual C++软件编写程序,建立基于Spline曲线的羊毛衫基本成圈、集圈、移圈和浮线模型及二维网格,分析不同类型的线圈在中心线圈周围的变形连接情况;在变形分析部分通过获取线圈偏移量对羊毛衫组织进行变形分析。通过此方法可以快速对羊毛衫组织进行变形分析及立体建模,为纬编织物的立体建模及仿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织物 Visual C++ 二维网格 线圈模型 变形分析 偏移量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簧-质点的纬编单面针织物三维仿真
9
作者 穆秀萍 蒋高明 +1 位作者 曹叶 李炳贤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5,共9页
为提高纬编单面针织物产品开发效率,给设计人员提供更加真实的三维仿真效果,利用弹簧-质点模型对纬编单面针织物进行仿真形变研究。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和浮线3种线圈网格模型,并将这3种线圈模型按编织的次序和位置绘制成相互串套的拓... 为提高纬编单面针织物产品开发效率,给设计人员提供更加真实的三维仿真效果,利用弹簧-质点模型对纬编单面针织物进行仿真形变研究。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和浮线3种线圈网格模型,并将这3种线圈模型按编织的次序和位置绘制成相互串套的拓扑结构。其次采用弹簧-质点模型的研究方法,在织物中引入单个成集圈和浮线结构,并采用Velocity-Verlet数值积分法进行计算,得到不同类型质点随时间的位移变化。最后选取拓扑结构与实物差异较大的3种织物进行形变测试与仿真,并与实物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形变后的针织物仿真效果有了显著提高,验证了弹簧-质点方法在纬编针织物结构仿真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针织物 弹簧-质点 线圈模型 三维仿真 线圈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结构参数纬编间隔织物的设计及压缩性能
10
作者 吴紫娟 夏风林 +1 位作者 吴光军 赵克政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纬编间隔织物缓压性能优异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防护领域备受青睐。为探究纬编间隔织物结构与其压缩性能的关系,在针织横机上设计并编织了17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纬编间隔织物,用MTS Exceed E43电子万能试验机对织物进行压缩测试。结合载荷... 纬编间隔织物缓压性能优异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防护领域备受青睐。为探究纬编间隔织物结构与其压缩性能的关系,在针织横机上设计并编织了17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纬编间隔织物,用MTS Exceed E43电子万能试验机对织物进行压缩测试。结合载荷-位移曲线,从隔针数、间隔丝细度、间隔丝排列比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织物压缩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PS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CV65、CV50、CV35三种压缩应变下影响因子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间隔丝细度在0.12~0.18 mm时,间隔丝细度与缓压性能呈正相关;间隔丝细度在0.12~0.16 mm时,隔针数与缓压性能成正比;间隔丝填充比越大,织物的缓压性能越好。在CV65压缩应变下,正向影响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为间隔丝细度、间隔方式、间隔丝填充比、织物厚度、面密度。在CV50和CV35压缩应变下,仅面密度的增加对提升压缩载荷有益,其他因素的影响为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纬编间隔织物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缓压要求提供结构调整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纬编间隔织物 结构参数 压缩性能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织提花茶席的设计与开发
11
作者 徐海燕 李日东 +1 位作者 孙雪洋 倪永亮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28,共3页
茶席是用于陈放器皿的席布,一般由纺织材料制成,目前具有丰富花型的纺织品类茶席多为梭织提花织物或印染织物。纬编针织物生产效率高,花型丰富且变化便捷,文章利用纬编针织技术进行茶席开发。先对茶席纹样进行设计,再利用电脑提花圆机... 茶席是用于陈放器皿的席布,一般由纺织材料制成,目前具有丰富花型的纺织品类茶席多为梭织提花织物或印染织物。纬编针织物生产效率高,花型丰富且变化便捷,文章利用纬编针织技术进行茶席开发。先对茶席纹样进行设计,再利用电脑提花圆机进行试织,获得一种3色纬编针织提花茶席,花型清晰美观,同时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且实际开发的针织提花茶席较好地呈现了设计纹样。同时,可进一步探索并拓展纬编针织提花织物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针织物 提花 茶席 电脑提花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圈分布对纬编运动服织物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郝佳姝 张琦 +1 位作者 屠佳妮 王小雪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1,共6页
为探究纬编运动服织物的舒适性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集圈的分布方式分别设计了单珠地、纵条、交错3款集圈珠地网眼运动服织物,选用4.44 tex的生物基锦纶和2.22 tex的氨纶为原料进行织造,对3款织物的断裂伸长、弹性回复性、耐... 为探究纬编运动服织物的舒适性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集圈的分布方式分别设计了单珠地、纵条、交错3款集圈珠地网眼运动服织物,选用4.44 tex的生物基锦纶和2.22 tex的氨纶为原料进行织造,对3款织物的断裂伸长、弹性回复性、耐磨性、透气性进行分析,探究集圈与成圈的分布方式与结构均匀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结构中集圈与成圈的分布方式是影响织物拉伸性能的重要因素;增加集圈分布的密集程度能够提高运动服织物的断裂强力和弹性回复性;改变集圈与成圈的均匀度会影响运动服织物的耐磨性和透气性,单位面积内集圈与成圈的分布越均匀,耐磨性越好,集圈在织物纵横向的均匀分布有助于提升织物的透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 运动服织物 集圈组织 拉伸性能 弹性回复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涤纶交织单向导湿纬编双面织物结构设计
13
作者 朱梦慧 董智佳 +2 位作者 赵克政 谢新月 朱一迪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为了拓宽羊毛在运动服装中的应用,优选羊毛纱、普通涤纶和超细涤纶为原料,使用双面移圈无缝一体成形机开发4款羊毛纱分别显露在内、中、外不同位置且具备单向导湿功能的羊毛/涤纶交织纬编双面针织织物。详细介绍了织物的设计思路、原料... 为了拓宽羊毛在运动服装中的应用,优选羊毛纱、普通涤纶和超细涤纶为原料,使用双面移圈无缝一体成形机开发4款羊毛纱分别显露在内、中、外不同位置且具备单向导湿功能的羊毛/涤纶交织纬编双面针织织物。详细介绍了织物的设计思路、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计、编织工艺,并测试织物的透湿性、透气性、保温率、液态水分管理性能。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并评价羊毛纱处于不同位置时羊毛纱/涤纶交织针织织物服用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羊毛纱所处位置会对织物的性能产生影响;羊毛纱处于内侧及中间位置时,织物保温效果较好,但透气、透湿性能减弱,位于织物最外侧时则相反;将羊毛纱置于内层能有效改善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相较于其在外层编织导湿效果更好;由综合评价可知,羊毛纱做面纱、普通涤纶做地纱共同编织织物内层,超细涤纶编织织物外层,所得织物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 羊毛/涤纶交织 单向导湿 双面织物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编双面羊毛/涤纶交织物的结构与热湿性能评价
14
作者 朱梦慧 葛美彤 +2 位作者 董智佳 丛洪莲 马丕波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85,共7页
为更好满足人们对贴身穿运动类功能服装的需求,以毛纱及涤纶长丝为原料,在纬编双面大圆机上开发了7款羊毛/涤纶双面针织物,通过改变织物中毛纱含量及线圈高度,使织物表面呈现不同尺寸的凹凸结构。通过透湿、透气、液态水分管理、保温率... 为更好满足人们对贴身穿运动类功能服装的需求,以毛纱及涤纶长丝为原料,在纬编双面大圆机上开发了7款羊毛/涤纶双面针织物,通过改变织物中毛纱含量及线圈高度,使织物表面呈现不同尺寸的凹凸结构。通过透湿、透气、液态水分管理、保温率、蒸发速率、芯吸高度和抗菌试验,对织物进行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毛纱含量对织物的热湿性能影响显著;加入毛纱后可使织物既具有单向导湿功能,又兼具保暖性;调节线圈高度使织物正面呈凹凸效应,可增加实际散湿面积,利于快干;正面短线圈与正面长线圈及反面长线圈的高度比为1∶2∶4时,织物凹凸程度更明显;地纱线圈与胖花线圈1隔1间隔排列时,织物表面孔隙尺寸更大、分布更均匀,有利于透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双面织物 羊毛/涤纶交织 结构设计 热湿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纱纬平针织物的热湿耦合仿真模拟
15
作者 邓智豪 荣政 +2 位作者 刘为炜 唐宁 武维莉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为探究在服装内外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时的织物热湿传递机理,提出了一种预测棉纱纬平针织物热湿耦合传递的仿真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织物试样的几何结构,利用AutoCAD建模软件创建织物的三维几何模型;使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 为探究在服装内外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时的织物热湿传递机理,提出了一种预测棉纱纬平针织物热湿耦合传递的仿真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织物试样的几何结构,利用AutoCAD建模软件创建织物的三维几何模型;使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包含静止空气的织物热湿耦合仿真模型,并根据人体穿着服装的实验数据设置边界载荷,运算得到仿真模型的温度、相对湿度分布云图与数据;将织物系统模型的模拟热湿阻结果与实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当纬平针织物内发生热湿耦合传递时,皮肤表面的热量主要通过线圈串套区域向外界传递,而线圈内静止空气的传热量较少;皮肤表面的汗液蒸发后,水分优先被纱线吸收,再通过织物孔隙中的空气向外界扩散。在热湿耦合传递达到动态平衡后,织物系统的模拟热阻相对误差为2.3%,模拟湿阻的相对误差为4.2%。研究表明将有限元仿真模拟技术应用于纺织品的物理性能研究中具备可行性,为探究针织物在日常穿着状态下的热湿耦合传递现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纱纬平针织物 三维几何模型 热湿耦合传递 有限元仿真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涤纶短纤皮芯纱及其织物的力学性能
16
作者 江文杰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为弥补纯棉牛仔纱线性能缺陷,通过开发棉/涤纶皮芯结构短纤纱来保持纯棉纱的触感,并提高纱线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短纤皮芯纱的纺纱方法,通过改进环锭细纱机牵伸机构,实现2根纤维束在前罗拉钳口异速输出,在纺纱张力和加捻作用下,... 为弥补纯棉牛仔纱线性能缺陷,通过开发棉/涤纶皮芯结构短纤纱来保持纯棉纱的触感,并提高纱线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短纤皮芯纱的纺纱方法,通过改进环锭细纱机牵伸机构,实现2根纤维束在前罗拉钳口异速输出,在纺纱张力和加捻作用下,快速纤维束以螺旋线状包缠在慢速纤维束表面,从而形成皮芯结构。重点研究了纱线捻度与皮芯比例对棉/涤纶短纤皮芯纱及其织物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涤纶短纤皮芯纱及其织物的拉伸性能均好于纯棉环锭纱及其织物,并在捻度为520、皮芯比为65∶35时取得最大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纯棉环锭纱的耐磨性能优于棉/涤纶短纤皮芯纱。以捻度为430为例,纯棉的耐磨次数分别比皮芯比为75∶25、70∶30和65∶35的棉/涤纶短纤皮芯纱高43.1%、38.6%和23.1%。在捻度为430时,织物的强度损失率最小,纯棉织物的强度损失率分别比皮芯比为75∶25、70∶30和65∶35的棉/涤纶短纤皮芯纱所织成织物的强度损失率高291.1%、259.8%和4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纺纱技术 棉/涤纶短纤皮芯纱 同轴异径前罗拉 皮芯比 拉伸性能 耐磨性能 纬编针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构建与实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静 丛洪莲 蒋高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工艺结构复杂多变,现有系统在进行设计开发时难以直观地展示出织物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实现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模拟,本文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移圈线圈几...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工艺结构复杂多变,现有系统在进行设计开发时难以直观地展示出织物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实现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模拟,本文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移圈线圈几何结构模型,接着分析了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结构特征,并在传统弹簧-质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弹簧-质点模型,然后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Velocity-Verlet数值积分法求解了多层弹簧-质点模型的最终位置,最终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结构模拟的算法流程。本文建立的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能够反映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 双面移圈 弹簧-质点模型 结构模拟 线圈几何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编电热针织物设计和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昊 陶丽珍 周锁林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1,共11页
为了探究金属长丝作为电加热元件在纬编电热针织物中的应用,通过赛络菲尔纺工艺开发了棉/铜镁合金和棉/不锈钢复合导电纱,并与碳纤维进行比较,采用罗纹空气层加衬纬组织制作了电加热元件并联的3种电热织物,并对导电纱和纬编织物电热性... 为了探究金属长丝作为电加热元件在纬编电热针织物中的应用,通过赛络菲尔纺工艺开发了棉/铜镁合金和棉/不锈钢复合导电纱,并与碳纤维进行比较,采用罗纹空气层加衬纬组织制作了电加热元件并联的3种电热织物,并对导电纱和纬编织物电热性能进行实测及数据拟合。结果显示:复合导电纱达到导电纱A类产品要求;在12 V电压时,棉/铜镁合金导电纱表面温度最高可达40.9℃;金属复合导电纱电热织物升温和时间、电压有关,电热织物的表面平衡温度与输入功率呈线性关系,温度达45℃以上时,电热织物电阻变化率低于2%,热稳定性好;相同条件下,棉/铜镁合金织物升温速度最快,输入功率最大,在4 V电压下最高温度达49.8℃;采用赛络菲尔复合导电纱开发罗纹空气层加衬纬的纬编电加热织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针织物 金属长丝 赛络菲尔纺 复合导电纱 罗纹空气层 电热性能 数据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的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
19
作者 胡旭东 汤炜 +4 位作者 曾志发 汝欣 彭来湖 李建强 王博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9,共10页
为解决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自动分类时现有方法计算量偏大的问题,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方法。采集纬编针织物组织双面的图像,以准确判断其结构类型。在特征提取步骤中,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模块,... 为解决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自动分类时现有方法计算量偏大的问题,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方法。采集纬编针织物组织双面的图像,以准确判断其结构类型。在特征提取步骤中,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模块,修正各个层次特征在通道域和空间域的权重。构建的双分支网络架构能并行提取织物双面的特征信息。在分类阶段,采用了串行策略来融合高维特征向量,以确定纬编针织物组织所属类别。使用准确率、宏精确率、宏召回率以及宏F_(1)评估模型的性能,并统计了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衡量模型的资源消耗。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纬编针织物特殊的结构特点,双分支网络架构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改进后的模型增强了不同组织间的特征区分度,在受到角度旋转、尺度改变、光照条件变化等干扰下,本文方法的分类准确率可达99.51%,且保持了较小的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针织物 组织结构分类 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识别 双分支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亚 孙颖 +5 位作者 崔艳超 刘梁森 张宏亮 胡俊军 居傲 陈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为开发既具有电加热功能特性又满足承载结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选取3种直径的镍铬合金丝,设计制备了平针、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结构的纬编电加热织物,以镍铬合金丝纬编织物作为中间电加热层,优选热压罐复合... 为开发既具有电加热功能特性又满足承载结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选取3种直径的镍铬合金丝,设计制备了平针、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结构的纬编电加热织物,以镍铬合金丝纬编织物作为中间电加热层,优选热压罐复合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利用红外热像仪和万能试验机分别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加热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结果表明:在8 V直流电压下,6种复合材料均能升温到37℃以上,最高可达72℃,耗时30 s;最高平衡温度与镍铬合金丝直径成正相关,平针组织复合材料最高平衡温度最高,双罗纹组织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均匀性最好;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相较于不含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为74.1%~97.4%。初步研究工作表明,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可同时实现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功能与结构的兼顾,有望满足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道防/除冰系统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纬编织物 镍铬合金丝 电热性能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