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娜 田云龙 +3 位作者 张蕾 王胜涛 朱昌雄 李红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已初具成效,表现为2015—2022年的8年间,化肥用量减少15.7%,而粮食增产3.9%;化肥施用结构趋向合理化,表现为氮肥用量持续减少,复合肥用量持续增加;我国的化肥施用强度也有所下降,2022年化肥施用强度(298.8 kg·hm^(-2))比2015年减少62.2 kg·hm^(-2),但施肥强度仍有进一步减量空间;化肥减量、养分利用、元素循环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有望为提高化肥利用率、推进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本文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科学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出政策和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现状和未来的行动方针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氮肥利用率 减量增效 有机肥替代 施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谷子氮素累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媛 许佳茵 +4 位作者 董二伟 王劲松 刘秋霞 黄晓磊 焦晓燕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和有机肥替代100%化肥氮(100%M) 6个处理,研究不同替代率对谷子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氮素吸收调控小米米色、糊化特性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效应,明确谷子生产中有机肥最佳替代率。结果表明,2年中较低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显著提高了谷子植株氮素累积,但随着替代率的持续增加,植株氮素累积量呈降低趋势,最终影响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2020年, 25%M处理显著提高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较NPK处理提高9.6%;2021年,25%M处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生物量、穗粒数和产量达到最高,较NPK处理分别提高6.1%、12.0%、15.4%和12.0%。50%M处理显著影响了小米的米色、糊化特征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NPK相比,小米籽粒红绿值、橘色值、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小米糊化最终黏度、叶黄素含量、玉米黄质含量和黄色素含量的增幅分别可达6.0%、6.0%、7.4%、4.3%、7.8%、20.7%、17.4%和2.8%。但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降低了谷子地上部氮素吸收、地上部生物量、穗粒数及谷子产量,也抑制了小米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的提升。2年均表现出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与小米单粒重、直链淀粉含量和小米糊化回升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且2021年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还与小米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小米粉糊化峰值黏度和小米黄色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小米糊化峰谷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综上,施氮总量120 kg hm^(–2)下,有机肥替代25%~50%化肥氮能通过促进植株氮素的吸收,实现产量、米色、蒸煮特性及类胡萝卜素的协同提升,为谷子化肥减量和提质增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 氮素累积 产量 米色 糊化特性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张平良 付强 +1 位作者 刘晓伟 杨思存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5,共7页
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探索该地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及其效果,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1)100%化肥氮(CK);(2)25%... 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探索该地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及其效果,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1)100%化肥氮(CK);(2)25%有机肥氮+75%化肥氮(M25);(3)50%有机肥氮+50%化肥氮(M50);(4)75%有机肥氮+25%化肥氮(M75);(5)100%有机肥氮(M100)。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模式有利于降低0~20 cm土层土壤<0.25 mm粒级微团聚体占比,提高>2 mm粒级大团聚体占比,显著增加了>0.25 mm土壤团聚体所占比重(R_(0.25))、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增加了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M50处理效果最明显,较CK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32%~8.28%、18.2%~20.3%。综上所述,在西北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黄绵土条件下,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有利于促进土壤微团聚体(<0.25 mm)向大团聚体转化,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促进有机碳(氮)在团聚体中富集,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库,以有机肥等氮量替代50%化肥氮的模式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 马铃薯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徐永杰 姜德志 +4 位作者 李莉 王瑞文 王代全 王晓飞 王其竹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方法】在13年生核桃园按等氮量原则连续2 a(年)施松塔(ST)有机肥、猪粪(ZF)和牛粪(NF)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腐殖酸钾+生物菌肥(FJ)后,...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方法】在13年生核桃园按等氮量原则连续2 a(年)施松塔(ST)有机肥、猪粪(ZF)和牛粪(NF)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腐殖酸钾+生物菌肥(FJ)后,分析评价施肥效果。【结果】有机肥改良了核桃园土壤,但不同有机肥改良效果存在差异。5种有机肥均促进了1年生枝增粗生长,但对树体增粗和1年生枝伸长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花后30 d,有机肥对核桃坐果率产生影响,花后120 d时,不同有机肥对坐果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有机肥对坚果品质影响存在差异。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5.05%,利用2个主成分进行坐标分析,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牛粪有机肥(NF)处理施肥效果相似。综合评价排序,有机质含量24.00%,有效成分N 6.46%、P_(2)O_(5)4.16%、K_(2)O 6.00%、S 3.79%的有机无机复混肥(HZ)处理得分最高(40.94)。【结论】核桃园兼顾生长和结果时,宜选择有机无机复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有机肥 土壤理化性质 结果特性 坚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稻鸭共育下水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影响
5
作者 续勇波 白采禾 +1 位作者 陈玮 雷宝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3-1364,共12页
为明确洱海流域稻鸭共生下不同有机肥(牛粪、鸡粪)等氮替代化肥对田面水氮磷浓度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等氮量180 kg·hm^(-2)投入,以云粳37水稻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CK,不施肥、不养鸭;C+D,牛... 为明确洱海流域稻鸭共生下不同有机肥(牛粪、鸡粪)等氮替代化肥对田面水氮磷浓度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等氮量180 kg·hm^(-2)投入,以云粳37水稻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CK,不施肥、不养鸭;C+D,牛粪替代化肥+稻鸭共生处理;P+D,鸡粪替代化肥+稻鸭共生处理;F+D,单施化肥+稻鸭共生处理。研究在等氮条件下,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田面水氮磷浓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D处理相比,C+D处理存在减产风险(-18%);P+D处理显著增产且产量可持续性较高,对水稻产量各构成要素有促进作用。各处理之间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贡献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除C+D处理的氮肥生理利用率为最高外,其余的氮肥利用效率均为P+D处理最高。氮、磷、钾在籽粒和秸秆中的累积量均存在差异。与F+D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稻鸭共生处理在水稻收获期能提高0~30 cm土层1.13%~3.16%土壤全氮(TN)、8.81%~29.92%有机质(OM)、18.02%有效磷(AP)含量,生育期内土壤NH_(4)^(+)-N、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稻作后期增加。有机肥替代化肥+稻鸭共生的田面水总氮(TN)和可溶性总氮(TDN)含量施基肥后升高,随即降低稳定在低水平,整个生育期田面水磷素养分(TP、TDP)均显著高于F+D处理。研究表明,在稻鸭共生下,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并且鸡粪替代化肥可作为一项较优的增产提效生态农业措施,但需进一步评估磷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有机肥替代化肥 水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辣椒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王薇薇 吴永成 +7 位作者 梅燚 尤春 祖艳侠 沈峰 刘哲 张丽娜 冯汝超 郑佳秋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062-1065,共4页
研究2种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减肥增效的可行性,为辣椒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影响植株的农艺性状;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增加辣椒产量,较常规施肥... 研究2种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减肥增效的可行性,为辣椒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影响植株的农艺性状;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增加辣椒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0.33%~4.66%;牛羊粪肥替代化肥较常规施肥辣椒产量降低0.66%~5.91%,但差异不显著;短期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未发生规律性变化。综上,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可行的,并不会减少辣椒产量,以生物有机肥替代50%化肥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辣椒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春燕 张倩 +2 位作者 贠一鸣 李岚涛 王宜伦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0,共12页
【目的】探明适宜砂质潮土地区作物增产及土壤肥力提升的有机肥方案,以期为该地区作物增产、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河南省新乡县砂质潮土开展冬小麦-夏玉米田间试验,研究常规化肥(N0)、有机肥替代... 【目的】探明适宜砂质潮土地区作物增产及土壤肥力提升的有机肥方案,以期为该地区作物增产、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河南省新乡县砂质潮土开展冬小麦-夏玉米田间试验,研究常规化肥(N0)、有机肥替代质量分数20%氮肥(N_(2)0)和有机肥替代质量分数40%氮肥(N40)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性状、产量、养分积累量、土壤理化性状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常规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27.7%~36.3%,N_(2)0能提高2021—2022年、2022—2023年小麦-玉米轮作周年净收益分别为19.7%、10.5%。N_(2)0对冬小麦增产效果较好,可降低土壤容积质量,提高>0.250 mm粒径团聚体比例,增加冬小麦季土壤有机碳含量0.86~2.77 g⋅kg^(-1),增加全氮含量0.07~0.21 g⋅kg^(-1),提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α-葡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等酶活性,实现地上部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与产量提升。N40提高后季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分别为13.6%和8.7%,降低夏玉米冠层平均温度0.91~1.49℃,提高土壤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及地上部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夏玉米增产32.1%、19.0%。【结论】N_(2)0、N40均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磷钾素积累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N_(2)0还能提高小麦-玉米轮作周年净收益,因此有机肥替代质量分数20%氮肥可作为豫北砂质潮土兼顾作物产量、地力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 砂质潮土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及有机肥替代对旱地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军 胡川 +6 位作者 周起晖 任开明 董誓言 刘傲寒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20,共14页
探究减氮及有机肥替代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实施化肥减量和有机肥替代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2021-2023年度,基于2019年开始设置在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交汇处典型旱地冬小麦产区(河南洛宁和河南孟津)的定位试验,研究... 探究减氮及有机肥替代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实施化肥减量和有机肥替代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2021-2023年度,基于2019年开始设置在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交汇处典型旱地冬小麦产区(河南洛宁和河南孟津)的定位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特性、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经济效益。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N)、农户施氮(FN)、基于FN减氮20%(RN)和RN基础上20%氮肥用有机肥替代(OSN)4个处理。结果表明:(1)与FN相比,RN处理降低了小麦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以及成熟期茎鞘、穂轴+颖壳和籽粒的干物质分配量,但对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2)与FN和RN相比, OSN处理提高了各生育阶段的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了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而且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进而使成熟期地上部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量均得到显著提高,最终使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5.03%和17.12%,经济效益增加3.84%和4.23%。(3)小麦产量与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在雨养条件下,小麦季施氮量为172kghm^(–2) (夏休闲-冬小麦)和192kg hm^(–2) (夏玉米-冬小麦)的基础上,OSN处理提高了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增加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其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协同增加使其获得了最高产量,实现增产增收,适宜在产量水平为5000kghm^(–2)的雨养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 减氮 有机肥替代 干物质积累转运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马纪龙 姬丽 +6 位作者 马琨 谢铁娜 马建军 李虹 岳翔 苏明 贾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300,共15页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控制农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探究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淋失对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响应,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控制农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探究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淋失对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响应,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2023年在宁夏永宁国家气象站开展大田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当地常规施氮量(270 kg·hm^(-2))为基础,布设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100%化肥(T1)、2/3化肥+1/3有机肥(T2)、1/3化肥+2/3有机肥(T3)、100%有机肥(T4)和空白对照(CK),分析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转运和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淋失量。结果表明:T2处理玉米产量和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吸氮量均最高,相较于CK和T1,玉米产量两年平均提高73.42%和3.67%,成熟期地上部吸氮量两年平均提高97.09%和9.98%。其次,T2处理玉米营养器官花前积累氮转运量、氮转运率、氮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及花后氮素同化量两年平均较CK分别显著提高171.18%、19.67%、36.89%和72.17%,较T1分别显著提高24.36%、6.74%、12.94%和3.55%,T2处理玉米氮素表观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均值较T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2.58%、9.17%和3.67%,而各处理玉米氮素收获指数两年间无显著差异。此外,T2处理淋失液中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均相对较低,两年玉米生长季内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淋失量和淋失系数均值较T1分别降低24.56%、25.29%、23.70%和37.95%、39.44%、26.83%。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氮素养分吸收、转运和利用等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氮素淋失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与产量间相关性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量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有机肥替代比例下,玉米存在较高的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效率及较低的氮素淋失量。因此,宁夏引黄灌区玉米种植最佳有机肥替代量均值为98.64 kg·hm^(-2)(36.53%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提高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等氮量替代 玉米 氮素利用 氮素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对苹果园土壤酸碱度和交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洪梅 倪伟 +8 位作者 关亚菲 刘春铃 武文菊 郭子森 姜远茂 葛顺峰 李壮 李燕青 朱占玲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为明确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对苹果园土壤酸碱度和交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园土壤p H值、交换性酸含量、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_(2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_(75)%的氮由化肥... 为明确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对苹果园土壤酸碱度和交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园土壤p H值、交换性酸含量、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_(2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_(75)%的氮由化肥提供(F_(75)M_(25))、50%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50%的氮由化肥提供(F50M50)、_(7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_(25)%的氮由化肥提供(F_(25)M_(75))、_(100)%的氮由有机肥提供(M_(100))、_(100)%的氮由化肥提供(F_(100))、不施肥对照(CK)。结果表明,连续处理6年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比率的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处理均有效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提高了土壤p H值,减缓了土壤酸化程度。与F_(100)处理相比,F_(75)M_(25)、F50M50、F_(25)M_(75)和M_(100)处理的土壤p H值分别提高了0.19、0.65、0.76和1.07。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以M_(100)处理最高,比F_(100)处理分别提高23.97%和82.34%。与F_(100)处理相比,土壤交换性Ca^(2+)和Mg^(2+)含量随着有机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以M_(100)处理的提升最显著,分别提升了157.9%和110.0%。但是,有机肥的施用也增加了土壤可溶性盐含量,M_(100)处理分别比CK和F_(100)处理提高了55.00%和46._(75)%。F_(100)处理显著增强了土壤酸性,降低了土壤交换性能。因此,综合土壤酸碱度、交换性能和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率为_(75)%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土壤酸碱度 交换性能 有机肥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有机肥对云雪38产质量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维玉 孔光辉 +6 位作者 张光海 赵高坤 吴玉萍 李薇 李永平 姚恒 王娜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2-78,共7页
探讨不同种类花生有机肥对雪茄烟云雪38生长、产质量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为云雪38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设置花生基、花生粕有机肥和当地常规肥3个施肥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 探讨不同种类花生有机肥对雪茄烟云雪38生长、产质量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为云雪38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设置花生基、花生粕有机肥和当地常规肥3个施肥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成分以及植烟后土壤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生粕和花生基2种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株高和最大叶面积;施用花生有机肥的鲜烟叶产量可提高3.93%~12.07%;施用花生有机肥的烟叶总氮、烟碱、钾等化学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烟叶化学成分赋值综合评分以花生粕有机肥处理最优。此外,花生有机肥的施用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含量,其中,花生粕有机肥处理效果更明显,分别提高了41.14%、31.81%、61.5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OM)、全氮(TN)含量是烟株农艺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pH值、OM、TN是烟叶化学成分的主要影响因子。施用花生有机肥对提高云雪38的产质量和土壤部分养分指标有重要作用,以花生粕有机肥的综合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雪38 花生基有机肥 花生粕有机肥 产质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麦田有机肥施用:研究历史、瓶颈与解决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党海燕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共20页
我国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长期以来,在利用自然资源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使得我国在农作物生产技术领域曾长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近代化肥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削弱了自然有机资源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 我国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长期以来,在利用自然资源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使得我国在农作物生产技术领域曾长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近代化肥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削弱了自然有机资源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即便在重视绿色发展的今天,受施用成本、施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有机肥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仍远低于经济作物。小麦是我国主要口粮作物,过度依赖化肥不仅影响麦田土壤生产力,也制约着小麦的提质增产增效与绿色可持续生产,因此,亟需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重新认识有机肥的作用。本文梳理了我国有机肥的施用历史和现状,并总结了有机肥在改善麦田土壤性状、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以及养分利用效率方面的效应。目前,我国传统有机肥有10大类433种,近年来又增加了3类商品有机肥。大量研究证实,有机肥的施用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有机质的稳定性,提升土壤保水和养分稳定供应能力,维持土壤养分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缓解过量氮肥引发的线虫胁迫,维持土壤食物网功能,并减轻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机肥在土壤中的多重功能解释了其提高小麦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机理。在有机肥施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具有实际意义的进展。研究表明,在我国多数地区单独或过量施用有机肥均不能满足当前粮食安全需求,只有与化肥合理配施,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实现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同步提升。许多地区已经提出了不同有机肥对化肥氮、磷养分的替代当量,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出了适应不同目标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范围。多年来研究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多源融合,为实现堆肥的精准、专业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目前有机肥的施用除了在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机械等方面需创新外,现代农业的有机废弃物(有机肥源)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富集,施用有机肥带入土壤的抗生素、微塑料、抗性基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因此,有机肥的科学合理施用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基层推广人员和种植户的共同努力,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种植户需求为牵引,从生产实践问题出发,开展针对性研究,解决关键性问题,创新创制有机肥新产品与新技术,制定指向性的政策文件,保障我国有机肥的科学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小麦 土壤肥力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板粪与颗粒有机肥配施对木里矿区退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中阳 胡生斌 +4 位作者 安晓婷 杨明春 姚喜喜 苏晓燕 李长慧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93,共10页
【目的】为提高木里矿区退化草地的土壤肥力,筛选出最佳羊板粪与颗粒有机肥配施量,促进矿区可持续修复。【方法】以高寒矿区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选用羊板粪与颗粒有机肥作为试验材料,探讨羊板粪与颗粒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养分、酶活性与植... 【目的】为提高木里矿区退化草地的土壤肥力,筛选出最佳羊板粪与颗粒有机肥配施量,促进矿区可持续修复。【方法】以高寒矿区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选用羊板粪与颗粒有机肥作为试验材料,探讨羊板粪与颗粒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养分、酶活性与植被特性的影响。【结果】羊板粪与颗粒有机肥配施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pH,提高土壤含水量,Y3K3处理土壤含水量高达50.55%,较Y0K0显著增加3.24倍。羊板粪与颗粒有机肥配施还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全磷、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Y2K3处理土壤全碳含量最高,为125.7 g/kg,显著高于Y0K0;Y2K2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最高,较Y0K0处理提高37.3%,差异显著。羊板粪、颗粒有机肥分别单施也可提高上述养分含量,但提高效果显著低于二者配施。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碱性蛋白酶)、植被特性(株高、盖度、密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土壤pH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DA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和全氮是影响植被特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植被特性与pH和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其他土壤因子均呈正相关。【结论】在高寒矿区退化草地上分别施用颗粒有机肥15 t/hm^(2)、羊板粪200 t/hm^(2)对土壤和植被群落修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肥 羊板粪 土壤理化性质 高寒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肥力的差异化影响
14
作者 彭复细 雷文硕 +5 位作者 牟廷森 陈俊 林娇 姜利红 张振华 夏银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9-1119,共11页
【目的】施用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碳、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等比例替代化肥氮对土壤肥力和有机碳及其组分积累的影响,有助于阐明有机肥提升稻田土壤肥力和促进有机碳固存的机理。【方法】本研究基于10年的长期施肥... 【目的】施用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碳、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等比例替代化肥氮对土壤肥力和有机碳及其组分积累的影响,有助于阐明有机肥提升稻田土壤肥力和促进有机碳固存的机理。【方法】本研究基于10年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取了其中5个处理:仅施磷钾肥(T1),施氮磷钾肥(T2),以及分别以早稻季紫云英还田和晚稻水稻秸秆还田(T3)、商品有机肥(T4)和猪粪(T5)替代20%化肥氮。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以及碳转化相关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1,4-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计算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结果】相较于T1处理,T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T2处理相比,3种有机肥替代处理(T3、T4、T5)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和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56%~7.80%和2.34%~5.04%,其中T5处理的提升幅度最大。有机肥替代处理(T3和T4)使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提高2.80%~3.91%,且T3和T4处理的提升幅度达到显著水平;T5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及其在总有机碳中的占比,增幅分别为18.30%和12.63%。T3和T4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3种碳转化相关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1,4-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促进了有机物料的分解并加速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积累;而T5处理由于猪粪有机碳的稳定性指数和脂肪性指数高,增强了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导致土壤有机碳中颗粒态有机碳的积累量及其在总有机碳中的占比显著增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态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替代20%化肥氮的用量下,3种有机肥均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积累量,提高了土壤综合肥力,秸秆和商品有机肥更利于增强稳定性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积累,猪粪则更利于提升土壤有机碳库中不稳定性颗粒有机碳的积累和占比,因而提升了土壤有机碳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替代 稻田土壤 土壤肥力 有机碳组分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引黄灌区玉米养分积累、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15
作者 马涛 丁玉萍 +2 位作者 吴娜 韩羽 刘吉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7,共9页
【目的】探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引黄灌区玉米养分积累量、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提出最佳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为引黄灌区玉米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了单施化肥(CK)、有机肥替代化肥25%(C_(1))、有机肥替代化肥50%(C... 【目的】探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引黄灌区玉米养分积累量、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提出最佳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为引黄灌区玉米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了单施化肥(CK)、有机肥替代化肥25%(C_(1))、有机肥替代化肥50%(C_(2))、有机肥替代化肥75%(C_(3))、单施有机肥(C_(4))5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肥力、玉米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以提高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促进玉米各器官养分积累。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综合得分可知C_(2)处理的效果最佳。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略高于20~40 cm且两个土层养分含量变化趋势相似。0~20 cm土层在成熟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C_(2)处理较CK分别提高了30.61%、2.66%、17.52%;较C_(4)处理分别提高了25.48%、14.63%、21.19%。成熟期C_(2)处理较CK玉米各器官氮、磷、钾的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4.55%、16.46%、42.93%;较C_(4)处理分别提高了24.02%、11.60%、26.36%。C_(2)处理的穗粒数、穗质量、穗粒质量、百粒质量及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C_(2)处理较CK、C_(4)处理分别增产5.10%、9.51%。【结论】有机肥替代50%化肥可以改善田间土壤肥力,促进玉米植株养分积累,增加穗粒数、穗质量、穗粒质量、百粒质量,进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有机肥替代化肥 玉米养分积累 土壤肥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马铃薯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16
作者 刘文倩 曾路生 +2 位作者 赵秀芬 董良欣 房增国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8,共6页
为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下基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不施肥(CK0)、常规施肥(CK)、有机肥替代化肥10%(T1)、有机肥替代化肥20%(T2)、有机肥替代化肥30%(T3)、有机肥替代化肥40%(T4)共6个处理,探究有机肥替代不... 为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下基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不施肥(CK0)、常规施肥(CK)、有机肥替代化肥10%(T1)、有机肥替代化肥20%(T2)、有机肥替代化肥30%(T3)、有机肥替代化肥40%(T4)共6个处理,探究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产量构成: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提高马铃薯产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替代化肥比例为30%(T3)时产量最佳;T3处理的单株薯重和商品薯率较CK分别显著提高14.56%和2.00%,而小薯率降低15.34%。(2)T2、T3处理的叶片和块茎干物质累积量较CK显著提高46.90%~82.42%和77.09%~85.35%。(3)与CK相比,T2、T3处理的块茎氮吸收量显著增加49.24%~57.56%,根系氮吸收量显著降低34.69%~42.27%,各器官钾吸收量均有显著提高,但磷吸收无显著变化。(4)有机肥替代对氮和钾的肥料利用率较CK有显著提高,但对磷的肥料利用率无显著影响。有机肥替代处理均能提高马铃薯施肥的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表现为T3>T1>T2>T4。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在等量氮磷钾养分前提下,有机肥替代化肥30%的施肥配比较为适宜,可在当地及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对玉米养分积累及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17
作者 蒋雨洲 崔馨宇 +5 位作者 张燕 张宏媛 石云强 邵勇 王鹏 李玉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3-955,共13页
【目的】探究化肥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对玉米养分积累与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为维护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养分管理技术支撑。【方法】田间定位试验连续两年在黑龙江大庆进行,试验包括1个单施化肥对照(CK)和3个... 【目的】探究化肥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对玉米养分积累与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为维护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养分管理技术支撑。【方法】田间定位试验连续两年在黑龙江大庆进行,试验包括1个单施化肥对照(CK)和3个化肥配施有机物料(腐熟秸秆、腐植酸、鸡粪)处理。在玉米收获期,采样测定玉米地上部养分积累、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细菌与真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与CK相比,配施有机物料处理提高了玉米地上部氮、磷的积累量。腐熟秸秆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与单施化肥对照相比,施用鸡粪和腐熟秸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差异细菌的数量,降低了差异真菌的数量,腐植酸处理降低了差异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所有处理中,细菌特有的差异微生物种类数量均高于真菌,相对丰度>5%的4个细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性菌门(Acidobacteri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3个细菌科分别为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和维近单胞菌科(Vicinamibacteraceae),1个细菌属为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5%的3个真菌门分别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1个真菌科为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1个真菌属为柄孢壳菌属(Podospora)。除腐植酸处理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腐熟秸秆和腐植酸处理提高了过氧化氢酶活性外,其他有机物料处理的酶活性相较于CK没有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中酸性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P<0.05),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与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P<0.01);真菌中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与玉米植株氮、钾积累呈负相关(P<0.05);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与玉米植株钾积累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化肥基础上配施不同有机物料显著增加了玉米地上部的氮、磷养分积累量,提高了玉米产量。腐熟秸秆与化肥配施显著改变了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组成,施用鸡粪和腐熟秸秆增加了土壤中差异细菌的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密切相关,尤其是细菌和真菌属水平上的Sphingomonas和Podospora,并且玉米植株氮、磷积累均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化肥 玉米养分积累 微生物组成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有机肥与减量滴施化肥对干旱区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吕齐 张晓晖 +1 位作者 张金枝 王菁菁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4-902,共9页
【目的】研究增施有机肥及连续减量滴施化肥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7 a生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设连续3年未施肥(CK)、连续3年单施化肥(T_(0))、增施有机肥+1年减量滴施化肥(T_(1))、增施有机肥+连续2年减量滴施化肥(T_(2)... 【目的】研究增施有机肥及连续减量滴施化肥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7 a生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设连续3年未施肥(CK)、连续3年单施化肥(T_(0))、增施有机肥+1年减量滴施化肥(T_(1))、增施有机肥+连续2年减量滴施化肥(T_(2))、增施有机肥+连续3年减量滴施化肥(T_(3))5个处理,连续3 a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年限增施有机肥与化肥减量滴施对夏黑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T_(2)处理下夏黑葡萄果实纵、横径2次膨大快速期(花后15~22 d和36~43 d)均为最大,单果重、单穗重、产量较T_(0)分别提高了14.6%、4.8%和4.7%,其次为T_(3)。膨大时期T_(2)处理下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各处理中均为最高;对于葡萄果实着色及果实品质,T_(2)处理下葡萄果皮花青素含量比T_(0)提高了22.0%,加快了叶绿素分解,促进了果实着色,其次为T_(3);T_(2)处理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各类糖、VC、总酚含量等均显著提高。【结论】T_(2)处理在促进葡萄生长、品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T_(3)效果次之,T_(1)与T_(0)间差异不大,滴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与减量滴施化肥在第二年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葡萄 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东北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19
作者 高天宇 邬磊 +4 位作者 张泽茂 刘天鸿 王聪 张文菊 徐明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53,共16页
【目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加剧,土壤退化严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降低。合理施肥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探讨施肥对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主要控制因素,为东北黑土区粮食增... 【目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加剧,土壤退化严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降低。合理施肥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探讨施肥对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主要控制因素,为东北黑土区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0—2024年已公开发表的88篇文献,共558组配对数据,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研究不同施肥类型(包括化肥、有机物料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施氮量、施肥年限及气候和土壤属性等因素下,施肥对东北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等统计方法,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东北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的主控因素。【结果】施肥显著提高了东北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提升幅度分别为24.1%~74.5%和14.7%~30.7%,其中单施化肥对作物产量的提升幅度较高,玉米为73.6%,大豆为28.7%,显著高于单施有机物料的22.3%和14.2%,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26.5%和16.4%。玉米和大豆增产幅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量分别达到210~480和120~450 kg/hm^(2)后趋于平缓。大豆的最佳施氮量低于玉米,同一作物单施化肥的最佳施氮量小于单施有机物料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玉米和大豆增产幅度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玉米和大豆的肥料增产效应与年均温度、初始土壤pH、土壤有机碳(SOC)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初始SOC含量和初始碳氮比(C/N)呈显著负相关。初始SOC含量和C/N低的土壤基础地力低,作物产量对施肥的依赖程度更强。【结论】在东北黑土区土壤初始SOC含量和C/N较低、pH≥7的条件下,施肥提升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幅度更大,且单施化肥对玉米和大豆产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科学施肥时,需综合考虑肥料类型、施肥量及施用时间,并结合气候和土壤性质,以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和粮食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土壤肥力 玉米 大豆 增产效应 有机物料 化肥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橘园土壤细菌群落分布与氮代谢的剖面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文彬 郑则华 +2 位作者 杨海峻 李荣会 叶正钱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60-768,共9页
为探讨畜禽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柑橘土壤剖面细菌群落分布与功能的变化,以衢州市某典型橘园为调研样点,分析了椪柑和兴津2个品种柑橘在不同剖面0~20 cm(≤20 cm)和>20~40 cm下的土壤理化性质,随后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了土壤细... 为探讨畜禽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柑橘土壤剖面细菌群落分布与功能的变化,以衢州市某典型橘园为调研样点,分析了椪柑和兴津2个品种柑橘在不同剖面0~20 cm(≤20 cm)和>20~40 cm下的土壤理化性质,随后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了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结果显示:0~20 cm土层土壤pH值显著低于>20~40 cm土层土壤(P<0.05),在总氮(TN)、总磷(TP)、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上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P<0.05)。细菌群落分析结果显示,0~20 cm土层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度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中的最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seudomonad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此外,浅层土壤(0~20 cm)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酸杆菌属(Acidobacterium)、放线植物菌属(Actinophytocola)等优势菌属与TN、TP、MBC、MBN和MB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体而言,与常规施肥相比,畜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优化了0~20 cm土层的理化性质,提高了柑橘园0~20 cm土层的细菌多样性和功能活性,而对>20~40 cm土层土壤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有机肥 化肥 橘园 土壤细菌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