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年内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肖海 朱鸿宇 +5 位作者 张伦 刘德玉 向瑞 洪焕 杨悦舒 夏振尧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共7页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SEM结构方程模型以及PLS-PM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Dc随时间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随高程的增大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高程为165~170m时达到最小;Dc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黏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CR分析表明对Dc负向贡献度依次为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作为外生变量,通过调节次级因子(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对关键因子MWD施加间接影响,进一步作用于Dc,MWD在路径中起到核心的中介作用,是Dc的核心影响因子.本文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对三峡水库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离能力 三峡水库消落带 时空变化 结构方程模型 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土地利用数据下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影响的不确定性--以鄱阳湖区虎山流域为例
2
作者 魏冲 董晓华 +3 位作者 马耀明 彭涛 喻丹 冷梦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2-1115,共14页
景观格局是表征土地利用(LUCC)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改变流域径流-泥沙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仅采用单一来源的LUCC产品探究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过程的影响,忽略了不同LUCC产品给研究带来的不确... 景观格局是表征土地利用(LUCC)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改变流域径流-泥沙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仅采用单一来源的LUCC产品探究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过程的影响,忽略了不同LUCC产品给研究带来的不确定性。以鄱阳湖区饶河上游虎山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63-2022年气象水文数据和3种同分辨率的1990-2020年七期LUCC产品,分析流域降雨、径流、输沙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探究景观格局变化对径流-泥沙特征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研究发现,1963-2022年,虎山流域年输沙模数(STM)和含沙量(SSC)呈显著增长趋势(P<0.001),径流深(RD)呈不显著增长趋势。流域内主要的LUCC为林地和耕地,约占流域面积的(79.57±6.03)%和(15.72±2.36)%。1990-2020年,城镇扩张主要侵占林地和耕地,且存在较多林地-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同LUCC产品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主要由其对灌木和草地的识别差异所导致的。总体来说,研究区景观的最大斑块面积有所减小,景观破碎度有轻微增长,景观多样性有一定的增加。不同LUCC产品下得到的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的影响存在差异,所有产品一致的结论是:斑块密度(PD)和蔓延度指数(CONTAG)与RD、STM和SSC呈负相关关系,边缘密度(ED)、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SHEI)与STM和SSC呈正相关关系;PLSR模型显示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结合度、景观分割度、SHDI和修正的Simpson均匀度指数(MSIEI)对RD、STM和SSC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用ED表征面积-边缘特征、选用PD和CONTAG表示聚散度特征以及选用SHDI和SHEI表征多样性特征可以相对减少LUCC产品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增加流域内林地与耕地之间的连通性,减少零散分布的耕地,尽可能避免两种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缓解流域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区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多源土地利用数据 土壤侵蚀 偏最小二乘回归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自回归部分线性变系数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广义矩估计及应用
3
作者 丁飞鹏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9,共13页
本文结合B样条函数、工具变量法、局部近似平滑法和广义矩估计,提出一种新的关于空间自回归部分线性变系数分位数回归模型估计方法。该方法的特点为,一是迭代收敛速度更快,运行效率更高,且易于实施;二是所得估计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稳... 本文结合B样条函数、工具变量法、局部近似平滑法和广义矩估计,提出一种新的关于空间自回归部分线性变系数分位数回归模型估计方法。该方法的特点为,一是迭代收敛速度更快,运行效率更高,且易于实施;二是所得估计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稳健性;三是具有较强的异方差处理能力。在特定正则条件下,本文进一步推导上述新方法的大样本性质,并采用MonteCarlo模拟评价新方法在有限样本下的表现。结果显示,在不同空间邻接矩阵、不同空间相关度及不同分位数下,新方法的表现稳健;与现有估计方法相比,新方法的综合表现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最后,在我国290个城市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所述模型和新方法均能有效地捕捉到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线性或非线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空间自回归模型 部分线性变系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微塑料对冬小麦植株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4
作者 陈悦 丰晨晨 +2 位作者 陈富鹏 林迪 李岚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6-1523,共18页
为探究不同粒径聚丙烯微塑料(Polypropylene microplastics,PP-MPs)对冬小麦植株-土壤系统生理生态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确定关键影响因子,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生态风险评估及防控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土壤盆栽试验,... 为探究不同粒径聚丙烯微塑料(Polypropylene microplastics,PP-MPs)对冬小麦植株-土壤系统生理生态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确定关键影响因子,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生态风险评估及防控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深入研究了不同粒径(10µm和500µm)和质量分数(0、0.1%、0.5%、1.0%和5.0%)PP-MPs对冬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光合效应、叶绿素含量、冠层群体温度、叶片解剖结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影响。同时构建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各理化参数与冬小麦基础生长指标间关系,确定关键主控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和质量分数PP-MPs对小麦基础生长指标(株高、叶面积、叶鲜质量和根鲜质量)具有一定负面作用,小尺寸PP-MPs抑制效应更为明显。随外源PP-MPs加入,1.0%~5.0%质量分数下小麦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冬小麦冠层温度和叶片厚度降低,叶片上、下表皮厚度增加。两种粒径PP-MPs均加剧了小麦叶片氧化损伤程度,与CK相比,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26%~35.73%、10.20%~65.00%和9.62%~51.95%。此外,试验发现,小尺寸PP-MPs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大尺寸则与此相反。相比于不添加PP-MPs,添加处理各生育期下土壤酶活性显著升高,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6.22%~120.91%、33.94%~227.37%和31.52%~159.91%。PLS模型结果分析显示,10μm PP-MPs胁迫下影响冬小麦表型指标变化关键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含量,500μm PP-MPs胁迫下敏感因子为叶绿素b含量。外源PP-MPs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土壤理化特性均具有明显的毒性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聚丙烯微塑料 土壤 生理特性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皖西大别山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响应 被引量:7
5
作者 田昌园 张红丽 +3 位作者 汪军红 李嘉宁 张艺 查同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目的]为明确安徽省内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重要的生态过渡区皖西大别山区的景观格局与土壤侵蚀及其关系,为该区域的景观格局调控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借助RULSE模型计算皖西大别山区近30年土壤侵蚀模数,借助景观指数对其景观... [目的]为明确安徽省内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重要的生态过渡区皖西大别山区的景观格局与土壤侵蚀及其关系,为该区域的景观格局调控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借助RULSE模型计算皖西大别山区近30年土壤侵蚀模数,借助景观指数对其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描述,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探究该区域景观指数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关系。[结果]近30年,土壤侵蚀模数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土壤侵蚀较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南部山区;大部分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主要为微度和轻度,且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强度有明显差别,表现为草地>耕地>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总体较稳定,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景观破碎化的降低、景观异质性和连接性的提高;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边界密度指数(ED)、相似邻近百分比(PLADJ)、景观形状指数(LSI)对皖西大别山区具有显著解释意义,且表现为SHDI、ED、LSI对土壤侵蚀起显著正向作用,PLADJ对土壤侵蚀起显著负向作用。[结论]在皖西大别山区,景观破碎化的提高和景观连通度的降低显著促进土壤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景观格局 RULSE模型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源杰 文军 +1 位作者 张宇 蒙姣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2-128,共7页
基于2013—2021年广西统计数据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DEA模型测算了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水平,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 基于2013—2021年广西统计数据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DEA模型测算了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水平,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各分项服务之间变化差异较大;农业生产效率总体不断上升,但受规模效率影响,大多年份处于DEA无效状态;信息服务与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收入的关联度最大;流通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收入的促进作用最明显。鉴于此,提出了促进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加强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弱项服务以及提高广西农业生产效率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生产效率 熵值法 灰色关联度 DEA模型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变换的枸杞冠层含水率预测模型
7
作者 李永梅 王浩 +2 位作者 赵红莉 张立根 张鹏程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171,188,共8页
为实现枸杞冠层水分信息的快速无损监测,以“宁杞7号”枸杞为试验对象,测定枸杞冠层叶片光谱和叶片含水率,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和连续统去除2种数学变换,将获取的原始光谱(OS)、一阶微分光谱(FDS)及连续统去除光谱(CRS)与含水率进行... 为实现枸杞冠层水分信息的快速无损监测,以“宁杞7号”枸杞为试验对象,测定枸杞冠层叶片光谱和叶片含水率,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和连续统去除2种数学变换,将获取的原始光谱(OS)、一阶微分光谱(FDS)及连续统去除光谱(CRS)与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敏感波长并构建预测含水率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FRM)、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M)、岭回归模型(RRM)及一元回归模型(URM),最后对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与评价。结果表明:从敏感波长分析,基于FDS构建的模型,其拟合度为0.716~0.938;基于CRS构建的模型,其拟合度为0.710~0.920;基于OS构建的模型,其拟合度为0.710~0.874;可见,基于FDS和CRS构建的模型,拟合度均高于基于OS构建的模型。从模型类型分析,RFRM的拟合度最高(0.874~0.938),其次为PLSRM(0.826~0.866)和RRM(0.737~0.889),URM的拟合度最低(0.710~0.730)。综合分析,基于一阶微分光谱构建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FDS+RFRM)预测效果最优,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拟合度分别为0.938和0.893,检验集R^(2)、RMSE、MAE及RPD分别为0.872、0.561、0.466和2.156。研究将光谱变换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开发一套适用于枸杞冠层叶片含水率的且预测精度很高的高光谱探测模型,为枸杞冠层含水率的监测提供适宜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枸杞 高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岭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土壤碱解氮含量估测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智永 陈署晃 +5 位作者 赖宁 李永福 李嘉琦 孙法福 陈荣 耿庆龙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48,共9页
构建基于室内高光谱数据的土壤碱解氮含量估测模型,为快速、准确获取土壤中养分信息提供新的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106个风干的土壤样品进行研磨过筛,在室内进行反射率光谱数据的采集,对采集的光谱数据进行Savitzky-Golay滤波、一阶微... 构建基于室内高光谱数据的土壤碱解氮含量估测模型,为快速、准确获取土壤中养分信息提供新的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106个风干的土壤样品进行研磨过筛,在室内进行反射率光谱数据的采集,对采集的光谱数据进行Savitzky-Golay滤波、一阶微分(FDR)、连续统去除(CR)、多元散射校正(MSC)4种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连续投影算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波段的筛选,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不同预处理后土壤碱解氮含量预测的高光谱分析模型。模型评价指标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分析误差(RPD)平均相对误差(MAE)。结果显示:4种预处理方法中以连续统去除处理的预测精度最为突出,其模型R^(2)、RMSE、RPD、MAE分别为0.90、13.0、2.26、0.13;模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316x+8.763。因此,利用连续统去除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能够较好地估测乌鲁木齐市土壤中碱解氮的含量。该结果可为室内高光谱数据快速反演土壤碱解氮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回归 高光谱遥感 光谱变换 估测模型 连续投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线性变系数模型的贝叶斯复合分位数回归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灿 杨建波 李荣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9,共13页
部分线性变系数模型由参数和非参数2部分组成,具有适应范围广和解释性强双重优点。针对该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采用B样条方法逼近非参数部分的未知光滑函数,进而利用复合非对称拉普拉斯分布实现贝叶斯复合分位数回归,并基于Gibbs抽样算... 部分线性变系数模型由参数和非参数2部分组成,具有适应范围广和解释性强双重优点。针对该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采用B样条方法逼近非参数部分的未知光滑函数,进而利用复合非对称拉普拉斯分布实现贝叶斯复合分位数回归,并基于Gibbs抽样算法推导出所有未知参数的后验分布,以获取参数的估计值。通过数值模拟对贝叶斯复合分位数回归与贝叶斯分位数回归、贝叶斯线性回归参数估计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当误差服从非正态分布时,在均方误差准则下,贝叶斯复合分位数回归估计表现更优。基于上述3种方法对实例数据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平均绝对偏差和均方误差预测意义下,基于贝叶斯复合分位数回归的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线性变系数模型 B样条 贝叶斯复合分位数回归 均方误差 Gibbs抽样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水稻腾发量建模 被引量:29
10
作者 付强 王志良 梁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2,共4页
利用气象因子计算水稻腾发量过程中 ,各自变量之间经常存在多重相关性 ,从而导致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 (基于最小二乘法 )的失真 ,丧失稳健性 ,预测精度降低。该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 ,借助主成分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的思路 ,采用成分... 利用气象因子计算水稻腾发量过程中 ,各自变量之间经常存在多重相关性 ,从而导致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 (基于最小二乘法 )的失真 ,丧失稳健性 ,预测精度降低。该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 ,借助主成分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的思路 ,采用成分提取的方法 ,有效地解决了各气象因子之间的多重相关性 ,建立了水稻腾发量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辅助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回归 水稻 腾发量 气象因子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高光谱信息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地统计模型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艳芳 宋玉玲 +3 位作者 郭龙 陈奕云 卢延年 刘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91,共9页
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借助光谱信息进行土壤属性预测时,通常忽略了土壤自身所具有的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并且未考虑模型残差的空间结构。针对以上不足,该文以江汉平原232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反射光谱为辅助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 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借助光谱信息进行土壤属性预测时,通常忽略了土壤自身所具有的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并且未考虑模型残差的空间结构。针对以上不足,该文以江汉平原232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反射光谱为辅助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普通克里格、协同克里格以及回归克里格分别构建土壤有机碳密度预测模型,选取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标准差与预测均方根误差比(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显示,结合高光谱信息,且同时考虑残差空间结构的回归克里格模型表现优于其他模型,预测决定系数R^2为0.617,RPD为1.614。鉴于土壤光谱信息同时还具有测定简单、省时、无损等优点,因此土壤光谱是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插值的理想辅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光谱分析 土壤有机碳密度 偏最小二乘回归 协同克里格 回归克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快速评估土壤质量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昶 黄驰超 +2 位作者 余光辉 冉炜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1-890,共10页
以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集17种不同施肥处理下共136个土壤样品在350 ~2 500 nm范围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合交叉验证法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测得的全碳、全氮、碳氮比、速... 以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集17种不同施肥处理下共136个土壤样品在350 ~2 500 nm范围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合交叉验证法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测得的全碳、全氮、碳氮比、速效钾、速效磷、电导率、土壤pH等土壤指标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以及化学分析值标准差(SD)与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的比值RSC用于判定建立的模型的好坏。结果表明:全碳、全氮、碳氮比和pH模型的R2和RSC分别为:R2=0.94,RSC=4.31;R2=0.95,RSC=4.35;R2=0.97,RSC=5.60;R2=0.92,RSC=3.37,说明上述土壤指标的预测结果很好。速效钾模型的R2和RSC分别为:R2=0.87,RSC=2.23,表明预测结果尚好。而速效磷和电导率模型的R2和RSC分别为:R2=0.18,RSC=1.16;R2=0.37,RSC=1.31,说明两者的预测结果均很不理想。综上所述,水稻土的土壤质量相关指标(全碳、全氮、碳氮比、速效钾和土壤pH)可以通过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NIR-PLS)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土壤质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土壤盐渍化信息遥感建模 被引量:26
13
作者 冯娟 丁建丽 +1 位作者 杨爱霞 蔡亮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6-273,共8页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利用GF^(-1)与Landsat8 OLI影像数据作为基本数据源,从影像上提取15个盐分指数和5个光谱植被指数,通过灰度关联分析法,对0~10 cm表层土壤含盐量与影像光谱指数进行分析和筛选,...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利用GF^(-1)与Landsat8 OLI影像数据作为基本数据源,从影像上提取15个盐分指数和5个光谱植被指数,通过灰度关联分析法,对0~10 cm表层土壤含盐量与影像光谱指数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出与土壤含盐量相关性较高的综合光谱指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三种方法分别对GF^(-1)与Landsat8 OLI影像构建基于实测数据和影像数据的综合指数土壤含盐量估算模型,并选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在20个光谱指数中,相关性较好的光谱指数是SR、CSRI、SI、BI、S6、ARVI、SAVI、NDSI,关联系数均达到0.7以上,并基于这8个光谱指数构建综合光谱指数。(2)3种估算模型:基于GF^(-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为0.6856,高于决定系数R2为0.5142的Landsat8 OLI;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1~8个主成分,GF^(-1)决定系数2个>3个>1个,其中2个主成分最高可达0.6104,Landsat决定系数4个>3个>2个,其中4个主成分最高可达0.549;支持向量机模型3种函数,GF^(-1)决定系数RBF>Polynomial>Linear,其中RBF函数最高可达0.7969,Landsat决定系数Polynomial>RBF>Linear,其中Polynomial函数最高可达0.7154。对比3种模型可知,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R2最高,因此该模型相对于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更适于土壤盐渍化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综合光谱指数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糙米粗蛋白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李君霞 闵顺耕 +3 位作者 张洪亮 严衍录 罗长兵 李自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3-837,共5页
筛选有代表性的191份糙米样品为试材,其中42份来自国家稻种资源库、149份来自水旱稻杂交产生的DH系,蛋白质含量变幅5.90%~14.50%,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模型,并构造模型的评价参数--目标函数[R/(1+RMSECV)],同时借助校正集和... 筛选有代表性的191份糙米样品为试材,其中42份来自国家稻种资源库、149份来自水旱稻杂交产生的DH系,蛋白质含量变幅5.90%~14.50%,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模型,并构造模型的评价参数--目标函数[R/(1+RMSECV)],同时借助校正集和验证集两个载荷向量得分二维空间投影图,对近红外定量模型进行评价和优化.结果表明:在5 000~9 000 cm^-1范围内,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校正模型和外部检验的目标函数值分别为0.701和0.687;两载荷向量得分直观分布图显示样品的聚类结果与目标函数筛选结果一致,也进一步验证了目标函数是模型评价和优化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糙米 偏最小二乘法(PLS) 蛋白质含量 目标函数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生鲜猪肉多品质参数同时检测装置研发 被引量:21
15
作者 孙宏伟 彭彦昆 林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68-273,共6页
针对农畜产品检测现场的需求,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了灵活方便的猪肉品质无损检测装置。该装置利用卤素灯作为光源,新型光导探头和微型光谱仪采集肉样光谱信息,通过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控制处理器进... 针对农畜产品检测现场的需求,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了灵活方便的猪肉品质无损检测装置。该装置利用卤素灯作为光源,新型光导探头和微型光谱仪采集肉样光谱信息,通过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控制处理器进行集中控制和数据的处理;在内嵌linux操作系统上,采用Qt开发工具,设计出人性化的交互界面,并将猪肉品质的检测结果输出到装置触摸屏上。为了建立多品质无损检测数学模型,获取了猪肉里脊在400~1 000 nm波长范围内的光谱数据,通过国标方法测得猪肉里脊主要品质参数颜色(L*、a*、b*)和p H值,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ized variate,SNV)和Savitzky-Golay(S-G)平滑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结合理化数据建立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用全交叉验证法选取PLSR建模的主成分数。p H值、L*、a*和b*的预测相关系数为0.88、0.90、0.97和0.97,预测标准差为0.19、1.77、1.17和0.63。通过现场试验表明,轻便式多品质无损检测装置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满足于猪肉的颜色和p H值等品质参数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模型 猪肉 偏最小二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橡胶苗叶片磷含量高光谱预测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郭澎涛 苏艺 +3 位作者 茶正早 林清火 罗微 林钊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77-183,共7页
为验证高光谱技术在橡胶苗叶片磷素营养诊断方面的可行性,该文以砂培橡胶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仪测得不同磷处理水平下橡胶苗叶片光谱反射率,并应用微分技术求取去噪后光谱反射率一阶和二阶导数,以叶片磷含量和光谱变量相关性分析为... 为验证高光谱技术在橡胶苗叶片磷素营养诊断方面的可行性,该文以砂培橡胶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仪测得不同磷处理水平下橡胶苗叶片光谱反射率,并应用微分技术求取去噪后光谱反射率一阶和二阶导数,以叶片磷含量和光谱变量相关性分析为基础,选择出叶片磷含量敏感波段,最后以敏感波段为输入变量,结合多重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叶片磷含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原始光谱反射率555和722 nm、一阶导数674、710、855、1 091、1 197、1 275、1 718、2 181和2 228 nm以及二阶导数816、890、1 339、1 357和2 201 nm为叶片磷含量敏感波段;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最高,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4和0.967,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139和0.00856,模型性能指数(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分别为3.71和3.23,证明高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诊断橡胶苗叶片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光谱分析 模型 偏最小二乘回归 微分技术 营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系统反向建模方法及偏最小二乘法建模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付忠广 靳涛 +3 位作者 周丽君 戈志华 郑玲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9,共5页
针对常规建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建模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思想--反向建模方法,即利用实际复杂热力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大量实时数据,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学术思想。阐述了反向建模方法的思想、建模过程的模式。以烟气含氧量为例,... 针对常规建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建模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思想--反向建模方法,即利用实际复杂热力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大量实时数据,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学术思想。阐述了反向建模方法的思想、建模过程的模式。以烟气含氧量为例,利用华能福州电厂1号机所采集的大量现场运行数据,选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square regression,PLS),利用文中所提的反向建模思想尝试建立了一个局部系统的数学模型,验证结果初步表明该建模思想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文中所提方法可望提高复杂热力系统的建模效率和建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热力系统 反向建模方法 偏最小二乘法 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光谱匹配预测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 被引量:13
18
作者 魏昌龙 赵玉国 +3 位作者 李德成 张甘霖 邬登巍 陈吉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8,共8页
土壤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光谱(350~2500 nm)包含了大量的土壤属性信息,相同类型的土壤具有相似的光谱曲线特征,但相似光谱曲线是否具有相似的属性含量?探讨此问题可为土壤光谱库的应用提供依据,从而最终服务于快速获取土壤信息技... 土壤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光谱(350~2500 nm)包含了大量的土壤属性信息,相同类型的土壤具有相似的光谱曲线特征,但相似光谱曲线是否具有相似的属性含量?探讨此问题可为土壤光谱库的应用提供依据,从而最终服务于快速获取土壤信息技术体系的构建。该研究以安徽宣城为研究区,根据母质、地形特征和土地利用等信息,采集91个典型土壤剖面,共含400个土壤发生层样品,测定了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和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含量,同时采用VARIAN公司的Cary 5000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土壤光谱,并将光谱数据变换为反射率(R)、反射率一阶导数(FDR)和吸收度(Log(1/R))3种形式。该文采用光谱角(spectral angle mapper,SAM)、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和SAM-PLSR(spectral angle mapper-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SAM-PLSR)3种方法预测土壤SOM和CEC。SAM方法是通过对测试集104个光谱曲线与参考集的296个光谱曲线进行相似性计算,并以此实现土壤SOM和CEC含量的预测。SAM-PLSR方法以SAM算法下的匹配结果作为建模样本建立PLSR模型和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相似光谱曲线的土壤具有相似的SOM和CEC含量,SAM算法下相似光谱匹配可直接预测SOM(R2=0.78,RPD=2.17)和CEC(R2=0.82, RPD=2.41)。PLSR方法可很好地预测SOM(R2=0.87,RPD=2.77)和CEC(R2=0.87,RPD=2.59);相较之下,SAM-PLSR方法不仅可以更加准确预测SOM(R2=0.89,RPD=3.00)和CEC(R2=0.91,RPD=3.06),而且大大减少了建模样本的数量。该研究使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可更加高效地用于土壤属性分析,并为土壤光谱数据库的建设及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光谱 模型 相似光谱 光谱角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筛选郁闭度估测参数 被引量:21
19
作者 曾涛 琚存勇 +2 位作者 蔡体久 刘文彬 姚月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41,共5页
基于森林一类调查数据和相应的遥感影像数据,比较了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准则与Bootstrap准则所选变量对模型预报精度的影响;利用基于VIP准则所选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估测了黑龙江省北部塔河地区森林郁闭度情况。结果表明... 基于森林一类调查数据和相应的遥感影像数据,比较了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准则与Bootstrap准则所选变量对模型预报精度的影响;利用基于VIP准则所选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估测了黑龙江省北部塔河地区森林郁闭度情况。结果表明:利用VIP准则所选变量都能通过Bootstrap非参数检验(α=0.05);利用这些最优变量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取得了不低于全模型和Bootstrap模型的精度,前者的相对均方误差分别是后两者的99.2%和99.6%,并且提高了样地或像素水平的估测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投影重要性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遥感影像 Bootstrap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和趋势预测——基于STIRPAT和GM(1,1)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佟昕 陈凯 李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7-300,共4页
采用STIRPAT模型全面地对影响中国2000—2011年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了中国2012—2020年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价格、人口、能源结构和外贸强度对碳排放量有一定的促进作... 采用STIRPAT模型全面地对影响中国2000—2011年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了中国2012—2020年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价格、人口、能源结构和外贸强度对碳排放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中国碳排放量增加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人口和产业结构;根据GM(1,1)预测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未来的减排压力还很大.因此,治理碳排放的政策应该综合考虑人口、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STIRPAT模型 GM(1 1)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