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荣 何奇松 +6 位作者 伍和明 冯淑萍 付薇 徐贤坤 蒋家霞 孙翔翔 熊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流行特征、毒力强弱及基因类型,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疑似发病猪组织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分别进行血凝(HA)与... 【目的】了解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流行特征、毒力强弱及基因类型,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疑似发病猪组织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分别进行血凝(HA)与血凝抑制(HI)试验、平均死亡时间(MDT)和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测定,然后运用RT-PCR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及扩增部分F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比对分析。【结果】从广西疑似发病猪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其HA、HI效价均为26,鸡胚最小致死量为10-8/0.1mL,MDT为60h,ICPI为1.45;分离株F基因112~117位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R-Q-R-R-F,与NDV标准强毒株HER33、F48E9的裂解位点一致;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标准强毒株F48E9、中等毒力代表毒株BeaudetteC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5%和85.7%,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1%和90.8%。【结论】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分离株为强毒株,属于基因Ⅱ型,是传统型毒株,广西地区禽I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呈不断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禽型副粘病毒 分离 鉴定 序列分析 F基因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鸽Ⅰ型副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韦天超 翟国胜 +5 位作者 李海琼 潘超 农海连 黄文飞 磨美兰 韦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56-1861,共6页
本试验采集病死鸽临床样品,用SPF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通过血凝(HA)与血凝抑制(HI)试验、RT-PCR及F基因部分片段测序与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通过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动物回归试验评估... 本试验采集病死鸽临床样品,用SPF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通过血凝(HA)与血凝抑制(HI)试验、RT-PCR及F基因部分片段测序与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通过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动物回归试验评估分离株的毒力和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病鸽组织病料中分离获得1株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1),命名为GXP120012。分离株GXP120012的F基因裂解位点112-117位的氨基酸组成为R-R-Q-K-R-F,符合强毒株特征;GXP120012与PPMV-1参考毒株pi/CH/LLN/110713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9%,并处于同一遗传分支,基因型为Ⅵ型。该分离株的MDT为102h,ICPI为0。动物回归试验发现,分离株GXP120012对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而对鸡没有致病力。本试验结果为今后鸽新城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副黏病毒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在LMH细胞的增殖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蕾 史爱华 +5 位作者 李林 张建伟 习硕 沈佳 姜北宇 章振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22,共5页
为探索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在LMH细胞的生长特性和增殖规律,通过研究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等病毒增殖条件,筛选、优化了病毒增殖工艺。结果表明病毒最佳的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最佳接种量为1%... 为探索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在LMH细胞的生长特性和增殖规律,通过研究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等病毒增殖条件,筛选、优化了病毒增殖工艺。结果表明病毒最佳的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最佳接种量为1%,接种时间为细胞传代后生长72 h,维持液血清浓度为2%,维持液中不添加0.25%胰蛋白酶,收获时间为病毒接种后72 h。LMH细胞是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较适合的病毒培养系统,为研制Ⅰ群4型禽腺病毒疫苗提供了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4型禽腺病毒 DC株 LMH细胞 毒价 增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显明 张小飞 +2 位作者 魏建忠 李春芬 廖俊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1期78-81,共4页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一种高度致死、高度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Ⅰ型DHV呈世界性分布,并常和其他病毒、细...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一种高度致死、高度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Ⅰ型DHV呈世界性分布,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Ⅰ型DVH病原学、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和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鸭肝炎病毒 致病机理 基因结构 分子生物学诊断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灭活苗对流行毒株的保护力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赵蕾 张建伟 +5 位作者 李林 史爱华 习硕 沈佳 姜北宇 章振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37,共4页
为了检验Ⅰ群4型禽腺病毒(FAdV-4)DC株对几个流行毒株的保护力,使用含有DC株的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禽腺病毒病(Ⅰ群4型)(La Sota株+BX13株+BJQ902株+DC株)四联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免疫接种后21 d采血测定FAdV-4... 为了检验Ⅰ群4型禽腺病毒(FAdV-4)DC株对几个流行毒株的保护力,使用含有DC株的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禽腺病毒病(Ⅰ群4型)(La Sota株+BX13株+BJQ902株+DC株)四联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免疫接种后21 d采血测定FAdV-4中和抗体,然后分别用DC株和2015年-2017年分离的5个FAdV-4分离株(ZB2016株、ZD2015株、SC2016株、DT1-2017株和DT2-2017株)进行攻击,观察新流法腺四联苗对FAdV-4流行毒株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免疫组鸡FAdV-4中和抗体效价达到9.6 log2~10.1 log2,而对照组鸡中和抗体为0;免疫鸡用DC株、ZB2016株、ZD2015株、SC2016株、DT1-2017株和DT2-2017株攻毒后,免疫组鸡得到100%(10/10)保护,对照组鸡90%(9/10)~100%(10/10)发病。试验证明,用含DC株制备出的新流法腺四联苗对腺病毒的流行毒株具有较好的保护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4型禽腺病毒 流行毒株 免疫 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副黏病毒Ⅰ型S-1株的分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春华 杨惠萍 +2 位作者 谢巧 蒋凤英 王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30-133,共4页
对从上海郊区发病鸽场分离鉴定的鸽副黏病毒Ⅰ型S-1毒株进行分子特性分析,选取融合蛋白F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用RT-PCR扩增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为1666 bp,包含完整的F基因,... 对从上海郊区发病鸽场分离鉴定的鸽副黏病毒Ⅰ型S-1毒株进行分子特性分析,选取融合蛋白F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用RT-PCR扩增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为1666 bp,包含完整的F基因,编码553个氨基酸,其F蛋白与常见疫苗株B1、La Sota、V4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2%、89.0%和91.5%;与国内鸽分离株YN P1、ch 98-1和STP96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2%、93.9%和94.6%;与国外鸽分离株116600、248VB、Capital 397、IT-22782和Tigre 699的同源性分别为95.7%、96.0%、95.1%、99.1%和95.5%。PPMVS-1分离株的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112G-R-Q-K-R-F117,属于基因Ⅵ型中等毒力的鸽Ⅰ型副黏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黏病毒 F基因 分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Ⅰ型禽副粘病毒F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金顶 廖明 辛朝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35,共4页
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编码鸽Ⅰ型禽副粘病毒GD/P1分离株F0裂解位点附近884bp的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质粒中,获得了重组质粒T-pPWV-F-I,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48E9和HER/33相应... 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编码鸽Ⅰ型禽副粘病毒GD/P1分离株F0裂解位点附近884bp的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质粒中,获得了重组质粒T-pPWV-F-I,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48E9和HER/33相应区域的同源性分别为87.5%和88.19%,与新城疫病毒弱毒株LaSota和B1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3.83%和84.15%.该病毒F0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Arg-Arg-Gln-Lys-Arg-Phe-Ile-Gly-Ala.这在分子水平上证明该毒株较接近于新城疫病毒强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禽副粘病毒 F基因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Ⅰ群禽腺病毒主要流行血清型及其防控 被引量:31
8
作者 尹燕博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对2007~2017年从我国主要养殖区临床病料中分离的86株禽腺病毒(FAd V)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我国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FAd V-11、FAd V-4、FAd V-8b和FAd V-8a,常与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混合感染。蛋鸡流行的FAd V血清型主要为FAd V-4(88.9%)... 对2007~2017年从我国主要养殖区临床病料中分离的86株禽腺病毒(FAd V)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我国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FAd V-11、FAd V-4、FAd V-8b和FAd V-8a,常与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混合感染。蛋鸡流行的FAd V血清型主要为FAd V-4(88.9%),肉鸡主要为FAd V-11(47.6%),而危害最大的是FAd V-4引起的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在鸡LMH细胞上进行的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FAd V-4的高免阳性血清可中和其自身和FAd V-11,但不能中和FAd V-8a、FAd V-8b。提示,有必要研制FAd V-4、FAd V-8a和FAd V-8b三价灭活疫苗和FAd V亚单位通用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禽腺病毒 血清型 交叉中和 免疫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鸭源禽Ⅰ型副黏病毒毒力测定及诱导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济培 谭华龙 +3 位作者 陈冈 曾强 张福英 陈建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8-1174,共7页
试验旨在测定一株从番鸭中分离获得的禽Ⅰ型副黏病毒(GSFY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并将其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番鸭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GSFY株的平均致死时间(mean death time,MDT)为71h,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rebral path... 试验旨在测定一株从番鸭中分离获得的禽Ⅰ型副黏病毒(GSFY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并将其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番鸭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GSFY株的平均致死时间(mean death time,MDT)为71h,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ICPI)为1.75,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为2.49;GSFY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与鸡源Chicken/China/Guangxi 9/2003株同源性最高,为97.1%,且二者均处于基因Ⅶ型分支,综合以上结果确定其为禽Ⅰ型副黏病毒基因Ⅶ型强毒株。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疫苗进行3次免疫后对番鸭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3次免疫后第7天抗体效价平均值达到6log2,第21天抗体效价平均值达到8log2,用GSFY毒株攻击免疫番鸭,当抗体滴度>5log2时,保护率达100%。本研究结果为生产实践制订鸭预防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免疫程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禽型副黏病毒 生物学特性 遗传特性 油乳剂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疫里默氏菌灭活油乳化疫苗的研制及其近期保护率的测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文杨 黄瑜 +2 位作者 程龙飞 苏敬良 郭玉璞 《福建畜牧兽医》 1999年第2期4-5,共2页
以血清Ⅰ型鸭疫里默氏菌为供试菌株,改良马丁肉汤培养,纯检后扩大培养,再用福尔马林灭活离心浓缩,然后按一定比例制备油乳化疫苗。经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后,测定其近期保护率。试验表明于免疫后9d和14d用致死量的Ⅰ型鸭疫里默氏... 以血清Ⅰ型鸭疫里默氏菌为供试菌株,改良马丁肉汤培养,纯检后扩大培养,再用福尔马林灭活离心浓缩,然后按一定比例制备油乳化疫苗。经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后,测定其近期保护率。试验表明于免疫后9d和14d用致死量的Ⅰ型鸭疫里默氏菌攻击,其保护率分别为83.3%和100%。该疫苗在福州郊区5个鸭场免疫6日龄~10日龄雏鸭2万余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灭活油乳化疫苗 近期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单艳菊 龚建森 +1 位作者 施祖灏 刘学贤 《吉林畜牧兽医》 2009年第2期5-6,12,共3页
从扬州仪征某樱桃谷肉鸭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中分离到9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凝集试验,其中5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i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 从扬州仪征某樱桃谷肉鸭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中分离到9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凝集试验,其中5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i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纯化及其检验
12
作者 张俊平 蒋凤英 +4 位作者 杨惠萍 李春华 倪建平 赵本进 何锡忠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分离鉴定试验确定为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株的基础上,对该病毒株进行了蚀斑纯化,获得了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纯化毒株,并对纯化株传代后进行无菌检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病毒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该纯化... 在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分离鉴定试验确定为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株的基础上,对该病毒株进行了蚀斑纯化,获得了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纯化毒株,并对纯化株传代后进行无菌检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病毒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该纯化毒株纯净、有血凝性和血凝抑制性,病毒含量为10^(8.5)ELD_(50)/0.1 mL,初步判定纯化的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可作为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免疫效力试验攻毒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副黏病毒I型 纯化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三株鸽Ⅰ型副粘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13
作者 徐天刚 池振明 +1 位作者 刘华雷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31,共3页
2005年在山东地区部分肉鸽养殖场出现鸽子大量死亡现象,从死亡鸽中分离到三株鸽Ⅰ型副粘病毒(SD05027,SD05028,SD05029),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69h,69.6h,81.6h;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为1.31,1.43,1.48,证明此次分离的三株病毒... 2005年在山东地区部分肉鸽养殖场出现鸽子大量死亡现象,从死亡鸽中分离到三株鸽Ⅰ型副粘病毒(SD05027,SD05028,SD05029),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69h,69.6h,81.6h;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为1.31,1.43,1.48,证明此次分离的三株病毒株均属速发型新城疫病毒。应用RT-PCR技术对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表明,F蛋白裂解位点处的序列(112R/K-R-Q-K-R-117F)与新城疫强毒在这一区域的序列相符。与多株已报道的NDV参考株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和基因进化树分析,将其鉴定为基因VI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副粘病毒 分离鉴定 序列测定 系统发育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4
作者 李春英 蒋家霞 +7 位作者 周师师 梁丹洁 张欣明 孙翔翔 欧莹 曾永芳 吴军 熊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23-1926,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马源Ⅰ型副粘病毒的生物特性,为今后有效防控副粘病毒在不同宿主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F鸡胚对广西百色疑似病马组织悬浮液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后,经血清学试验和致病性试验鉴定,再用RT-PCR对分离株F基因进行扩... 【目的】了解广西马源Ⅰ型副粘病毒的生物特性,为今后有效防控副粘病毒在不同宿主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F鸡胚对广西百色疑似病马组织悬浮液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后,经血清学试验和致病性试验鉴定,再用RT-PCR对分离株F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分离获得的病毒能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且这种凝集可被鸡新城疫(ND)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HA和HI效价分别为27和210。分离株毒力试验结果显示,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72 h,雏鸡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为1.48,属中发型毒株。分离株与禽I型副粘病毒基因Ⅶ型毒株NDV04-21、TW-96p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9%和95.1%;基于F基因的遗传分型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与NDV04-21、TW-96p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属于禽I型副粘病毒基因Ⅶ型;分离株F蛋白112~117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与标准强毒株F48E9、HER33的一致,在第112~117位氨基酸序列为3'-R-R-Q-R-R-F-5'。【结论】广西马群已有禽I型副粘病毒存在,再次证实广西地区禽I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在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I型副粘病毒 分离 鉴定 毒力试验 F基因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魏若瑶 姜勇 +3 位作者 刘林 沈达 林梦舟 徐建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23,共6页
为研制鸡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油乳剂灭活疫苗,试验采用鸡肝癌细胞(LMH)扩增FAdV-4,测定FAdV-4最佳灭活条件和疫苗最佳油水比,研制了FAdV-4油乳剂灭活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进行疫苗质量、安全性和临床效力检验。结果显... 为研制鸡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油乳剂灭活疫苗,试验采用鸡肝癌细胞(LMH)扩增FAdV-4,测定FAdV-4最佳灭活条件和疫苗最佳油水比,研制了FAdV-4油乳剂灭活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进行疫苗质量、安全性和临床效力检验。结果显示:LMH细胞接种FAdV-4 72h后其毒力最高,TCID50=10-7.78/0.1mL;终浓度0.15%的甲醛溶液37℃24h可灭活FAdV-4;油水比为2∶1的疫苗性状最稳定,质量和安全性检验均合格;疫苗最小免疫剂量为0.4 mL/只;抗体水平在免疫后第2周开始上升,第4周达到最高,而后缓慢下降。对疫苗免疫鸡14 d后注射0.2 mL FAdV-4病毒液(含10-5.78TCID50/0.1 mL),经14 d观察可见鸡全部存活,剖检后无病理变化且攻毒后第3、5、7、10、14天PCR检测均为阴性,临床保护率为100%。研究提示:LMH细胞可有效提高FAdV-4毒价,通过优化FAdV-4灭活条件和疫苗油水比,所研制的疫苗安全性高,保存期长,能有效预防FAdV-4感染,为鸡心包积液综合征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 油水比 油乳剂灭活疫苗 最小免疫剂量 抗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株野生鸟类来源的Ⅰ型禽副粘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海霞 敖艳华 《中国兽药杂志》 2008年第6期12-15,共4页
参考GenBank中Ⅰ型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APMV-1)序列,在F基因的3’端相对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利用RT-PCR方法对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禽病学教研室近两年来从广州和深圳两个地区分离的4种动物来源共10株Ⅰ型禽副粘病毒毒株的... 参考GenBank中Ⅰ型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APMV-1)序列,在F基因的3’端相对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利用RT-PCR方法对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禽病学教研室近两年来从广州和深圳两个地区分离的4种动物来源共10株Ⅰ型禽副粘病毒毒株的F基因进行扩增,其扩增长度约为450bp。测序结果表明:广州株与NDV的基因Ⅵ型有高度的同源性,1个深圳株与Ⅶ型有较高的同源性,其氨基酸序列均符合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强毒株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其他4个深圳株均与基因Ⅰ型有很高的同源性,其氨基酸序列均符合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弱毒株的氨基酸序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禽副粘病毒 F基因 序列分析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源禽Ⅰ型副黏病毒H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7
作者 梁丹洁 欧莹 +7 位作者 李春英 蒋家霞 张欣明 孙翔翔 曾咏芳 周师师 吴军 熊毅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7期59-62,共4页
为了解禽Ⅰ型副黏病毒的跨种传播以及对H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运用RT-PCR方法,扩增马源禽I型副黏病毒广西分离株M10株的HN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M10株的HN基因片段长度约为2.0kb,ORF为1716个碱基,编码... 为了解禽Ⅰ型副黏病毒的跨种传播以及对H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运用RT-PCR方法,扩增马源禽I型副黏病毒广西分离株M10株的HN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M10株的HN基因片段长度约为2.0kb,ORF为1716个碱基,编码571个氨基酸;ORF区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0.9%-99.2%,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8.6%-98.6%。在同源性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禽I型副粘病毒HN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10株与参考毒株YG03、NDV-03、FP1等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副黏病毒 HN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佐剂对Ⅰ型鸭疫里氏杆菌灭活疫苗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金尔光 陈洁 +4 位作者 钱运国 陈橙 曾新华 宫时玉 华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本研究以Ⅰ型鸭疫里氏杆菌武汉分离株为菌种,经复苏、增菌、浓缩、灭活后与黄芪多糖佐剂混合制成灭活疫苗。试验鸭在5日龄时按最佳免疫剂量(0.3mL/只)注射疫苗,免疫后第3、7、10、14、21天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90%、100%、100%、90%... 本研究以Ⅰ型鸭疫里氏杆菌武汉分离株为菌种,经复苏、增菌、浓缩、灭活后与黄芪多糖佐剂混合制成灭活疫苗。试验鸭在5日龄时按最佳免疫剂量(0.3mL/只)注射疫苗,免疫后第3、7、10、14、21天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90%、100%、100%、90%,免疫后第3天即能用琼脂扩散法在血清中检测出Ⅰ型鸭疫里氏杆菌特异性抗体,效价逐渐升高,至免疫后第10天达高峰(P<0.01)。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鸭疫里氏杆菌 鸭传染性浆膜炎 黄芪多糖 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Ⅰ型弱毒株的选育
19
作者 李树根 林志雄 +8 位作者 李力施 罗琼 陈茹 吴时清 颜思通 童昆周 毕英佐 薛春宜 何洁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7,共3页
本研究利用从国外引进的鸡马立克氏病Ⅰ型弱毒疫苗株,采取回归无特定病原(SPF)雏鸡和在细胞培养物上交替接种的方法,连续传代5次后,进行免疫效力试验的结果表明,本研究选育的MDVG1毒株含10,000和2,000蚀斑... 本研究利用从国外引进的鸡马立克氏病Ⅰ型弱毒疫苗株,采取回归无特定病原(SPF)雏鸡和在细胞培养物上交替接种的方法,连续传代5次后,进行免疫效力试验的结果表明,本研究选育的MDVG1毒株含10,000和2,000蚀斑形成单位(PFU)/只鸡剂量试验组对MD的保护率均达100%;未经选育的进口MDⅠ型弱毒商品疫苗2,000PFU/只鸡剂量试验组,对MD的保护率为867%;而常规使用的HVT商品疫苗25,00PFU/只鸡剂量试验组,对MD的保护率仅达400%。并且,通过安全试验、病理学检查、细胞培养特性观察以及血清学、PCR和MDV形态学检查的结果表明,本研究选育的鸡马立克氏病Ⅰ型MDVG1毒株具有免疫原性好、免疫效力高、致弱性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型弱毒株 选育 免疫 马立克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三种佐剂灭活疫苗研制及免疫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洁 金尔光 +3 位作者 陈橙 华娟 宫时玉 童伟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研究采用从武汉地区分离的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分别研制了油乳剂、蜂胶及黄芪多糖灭活疫苗,并从安全、效果等方面对这三种疫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疫苗的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为0.3、0.5、0.3 mL/只;攻毒平均保护率为92%、84%、96%... 本研究采用从武汉地区分离的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分别研制了油乳剂、蜂胶及黄芪多糖灭活疫苗,并从安全、效果等方面对这三种疫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疫苗的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为0.3、0.5、0.3 mL/只;攻毒平均保护率为92%、84%、96%;免疫后3~21 d,三种疫苗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均逐步升高,免疫后10 d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免疫后7 d(P<0.01),并且此时APS苗的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蜂胶苗(P<0.05)。三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其中黄芪多糖灭活苗的效果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鸭疫里氏杆菌 疫苗 油乳佐剂 蜂胶 黄芪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