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BEA+DEEA的CO_(2)吸收-解吸特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魏燕 张楠 +2 位作者 史焕聪 金晶 韩鹏飞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1,208,共9页
乙醇胺(MEA)+2-丁基乙醇胺(BEA)溶液体系中存在对CO_(2)吸收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以同时促进CO_(2)的吸收和解吸。将MEA+BEA二元胺体系扩展至MEA+BEA+二乙氨基乙醇胺(DEEA)三元胺体系,在实验室规模的间歇式吸收-解吸反应器和再循... 乙醇胺(MEA)+2-丁基乙醇胺(BEA)溶液体系中存在对CO_(2)吸收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以同时促进CO_(2)的吸收和解吸。将MEA+BEA二元胺体系扩展至MEA+BEA+二乙氨基乙醇胺(DEEA)三元胺体系,在实验室规模的间歇式吸收-解吸反应器和再循环过程的实验系统中,研究了浓度(0.1~0.5 mol/L) MEA+2.0 mol/L BEA+2.0 mol/L DEEA溶液的CO_(2)吸收-解吸性能,与2.0 mol/L BEA+2.0 mol/L DEEA溶液进行比较,并进一步采用CO_(2)吸收和解吸参数对协同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EA+仲胺(RR'NH)+叔胺(RR'R''N)的协同效应使MEA+BEA+DEEA在CO_(2)吸收和解吸方面均优于BEA+DEEA,与传统的MEA增强吸收但降低解吸的效果不同,MEA、BEA、DEEA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1、2.0、2.0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吸收和解吸 协同效应 混合胺溶液 吸收和解吸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韭菜收割机工作参数优化与田间性能验证
2
作者 李海 曹晓庆 +3 位作者 宋学锋 张仕林 张武 张锋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9,共7页
针对韭菜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存在的植株损伤率高、漏割损失大等关键问题,以手扶式韭菜收割机为作业机具,以韭菜为作业对象,基于作物—机械互作机理开展收获参数优化研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系统分析... 针对韭菜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存在的植株损伤率高、漏割损失大等关键问题,以手扶式韭菜收割机为作业机具,以韭菜为作业对象,基于作物—机械互作机理开展收获参数优化研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系统分析前进速度(0.40~0.60 m/s)、割刀转速(1 800~2 200 r/min)和输送速度(0.48~0.72 m/s)对损失率与损伤率的影响规律。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参数组合。验证试验表明,最佳参数组合:前进速度为0.50 m/s、割刀转速为2 000 r/min、输送速度为0.60 m/s,此时损失率与损伤率分别为4.71%、2.26%,研究揭示关键参数交互作用对收获性能的影响机制,可为韭菜收割装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开发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可为韭菜收割机械的结构改进与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提出参数优化方法对叶菜类作物收获机械的农艺适配性提升具有普适性参考价值,有助于推动设施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对提升蔬菜收获装备的农艺适应性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收割机 工作参数优化 损失率 损伤率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ing fiber quality variability among modern upland cotton cultivars and incorporating it into the GOSSYM-based fiber quality simulation model
3
作者 BEEGUM Sahila HASSAN Muhammad Adeel +2 位作者 REDDY Krishna N. REDDY Vangimalla REDDY Kambham Raja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5年第2期213-227,共15页
Background GOSSYM is a mechanistic,process-based cotton model that can simulate cotton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yield,and fiber quality.Its fiber quality modul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controlled experiments explici... Background GOSSYM is a mechanistic,process-based cotton model that can simulate cotton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yield,and fiber quality.Its fiber quality modul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controlled experiments explicitly conducted on the Texas Marker^(-1)(TM1)variety,potentially making its functional equations more aligned with this cultivar.To assess the model’s broader applicability,this study analyzed fiber quality data from 40 upland cotton cultivars,including TM1.The measured fiber quality from all cultivars was then compared with the modelsimulated fiber quality.Results Among the 40 upland cultivars,fiber strength varied from 28.4 cN·tex^(-1) to 34.6 cN·tex^(-1),fiber length ranged from 27.1 mm to 33.3 mm,micronaire value ranged from 2.7 to 4.6,and length uniformity index varied from 82.3%to 85.5%.The model simulated fiber quality closely matched the measured values for TM1,with the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APE)being less than 0.92%for fiber strength,fiber length,and length uniformity index and 4.7%for micronaire.However,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other cultivars.Th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simulated values was negative for all fiber quality traits,and Wilmotts’s index of agreement(WIA)was below 0.45,indicating a strong model bias toward TM1 without incorporating cultivar-specific parameters.After incorporating cultivar-specific parameters,the model’s performance improved significantly,with an average r-value of 0.84 and WIA of 0.88.Conclusions The adopted methodology and estimated cultivar-specific parameters improved the model’s simulation accuracy.This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to newer cotton cultivars,enhancing the GOSSYM model’s utility and its applicability for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nd policy dec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GOSSYM Crop modeling Fiber quality Cultivar-specific para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nsive processing optimization of Zn-Cu fabricated by laser powder-bed fusion
4
作者 YAN Yi-cheng ZHU Jiang-qi +9 位作者 YAN Yuan-ming LIU Yang LIU Ya-jun SHI Chun-bao LIU Yong LIU Min QIU Hao HUANG Qian-li YAN Xing-chen ZHANG Xiang-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4期1194-1210,共17页
Laser powder-bed fusion(LPBF)of Zn-0.8Cu(wt.%)alloys exhibit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customization of biodegradable bone implants.However,the formability of LPBFed Zn alloy is not sufficient due to the spheroid... Laser powder-bed fusion(LPBF)of Zn-0.8Cu(wt.%)alloys exhibit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customization of biodegradable bone implants.However,the formability of LPBFed Zn alloy is not sufficient due to the spheroidization during the interaction of powder and laser beam,of which the mechanism is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In this study,the evolution of morphology and grain structure of the LPBFed Zn-Cu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single-track deposition experiments.As the scanning speed increases,the grain structure of a single track of Zn-Cu alloy gradually refines,but the formability deteriorates,leading to the defect’s formation in the subsequent fabrication.The Zn-Cu alloys fabricated by optimum processing parameters exhibit a tensile strength of 157.13 MPa,yield strength of 106.48 MPa and elongation of 14.7%.This wor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ing optimization of Zn-Cu alloy,achieving LPBFed Zn-Cu alloy with high density an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powder-bed fusion Zn alloys single track processing parameter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增材制造TC4铣削参数优化
5
作者 卢一铭 金成哲 +1 位作者 王俊杰 刘玮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0,共4页
采用激光增材制造TC4钛合金零件在不能满足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时,还需应用铣削等切削方法进行加工,从而满足其使用要求。以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铣削深度为优化设计变量,切削力为响应性能指标,运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出曲面响... 采用激光增材制造TC4钛合金零件在不能满足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时,还需应用铣削等切削方法进行加工,从而满足其使用要求。以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铣削深度为优化设计变量,切削力为响应性能指标,运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出曲面响应法的试验方案,建立出铣削激光增材制造TC4钛合金的响应模型。通过对切削力两个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分析,P值<0.0001、校正系数R^(2)=0.9908≈1,表明该模型的可靠性较高。参数优化发现铣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顺序为:铣削深度>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通过运用曲面响应法的多目标优化,得到以切削力最小为优化目标最优铣削参数组合为切削速度v_(c)=55 m/min,每齿进给量f_(z)=0.04 mm/z和铣削深度a_(p)=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TC4钛合金 铣削 Box-behnken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3年石家庄气溶胶中^(7)Be和^(210)Pb的变化规律与气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和来源解析
6
作者 刘英华 张绍凯 +2 位作者 梁华平 卢奕夫 李少婷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3-1171,共9页
为了建立放射性核素数据库,从2022年开始连续采样,每周采集1个气溶胶样品,采样体积大于10000 m^(3),共计采集了118个样品。分析得到^(210)Pb和^(210)Pb的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0.89-16.0mBq·m^(-3)和0.55-5.60mBq·m^(-3),平均值... 为了建立放射性核素数据库,从2022年开始连续采样,每周采集1个气溶胶样品,采样体积大于10000 m^(3),共计采集了118个样品。分析得到^(210)Pb和^(210)Pb的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0.89-16.0mBq·m^(-3)和0.55-5.60mBq·m^(-3),平均值分别为(7.02±3.15)mBq·m^(-3)和(1.66±1.07)mBq·m^(-3)。这两种放射性核素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全年^(210)Pb的活度浓度在春季和冬季出现两个峰值,而^(210)Pb的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在夏季两者的活度浓度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湿度高时^(210)Pb的活度浓度降低,而温度对^(210)Pb的活度浓度影响更大,^(210)Pb、^(210)Pb活度浓度均与降雨量呈负相关性,说明两者去除机制相同。虽然^(210)Pb和^(210)Pb来源不同,但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相同的传输和清除机制,其活度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两种放射性核素首先在颗粒物上富集,然后通过干湿沉降作用到地面,分析发现^(210)Pb倾向于与比表面积更大的PM_(2.5)结合,而^(210)Pb更易附着在较大粒径的PM_(10)上。对放射性核素的来源进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春季高活度浓度^(210)Pb气溶胶来源于偏南轨迹,冬季高活度浓度的^(210)Pb和^(210)Pb则由于局地颗粒物的富集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较好地了解石家庄市气溶胶中^(210)Pb和^(210)Pb活度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e ^(210)Pb 气象参数 后向轨迹 石家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齐次核最优半离散高维Hilbert型不等式的等价条件及应用
7
作者 洪勇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434,共11页
引入超齐次核和高维向量模,利用权函数方法和实分析技巧,讨论高维加权Lebesgue空间和加权Hilbert型空间中的超齐次核最优半离散高维Hilbert型不等式,得到最佳搭配参数的等价条件和最佳常数因子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所得结果讨论超齐次核... 引入超齐次核和高维向量模,利用权函数方法和实分析技巧,讨论高维加权Lebesgue空间和加权Hilbert型空间中的超齐次核最优半离散高维Hilbert型不等式,得到最佳搭配参数的等价条件和最佳常数因子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所得结果讨论超齐次核算子的有界性及算子范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齐次核 半离散高维Hilbert型不等式 最佳搭配参数 最佳常数因子 有界算子 算子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Lebesgue空间中超齐次核积分算子的最佳搭配参数
8
作者 洪勇 赵茜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文中引入了超齐次函数的概念,以超齐次核统一了齐次核、广义齐次核及若干非齐次核,然后利用权函数方法,讨论具有超齐次核积分算子在加权Lebesgue空间中的有界性及算子范数问题,得到了该类积分算子最佳搭配参数的充分必要条件和算子范数... 文中引入了超齐次函数的概念,以超齐次核统一了齐次核、广义齐次核及若干非齐次核,然后利用权函数方法,讨论具有超齐次核积分算子在加权Lebesgue空间中的有界性及算子范数问题,得到了该类积分算子最佳搭配参数的充分必要条件和算子范数的计算公式,统一了之前的诸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齐次核 积分算子 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 加权Lebesgue空间 最佳搭配参数 有界算子 算子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rgy and blast performance of beryllium in a model thermobaric composition in comparison with aluminum and magnesium
9
作者 Thomas M.Klapotke Stanisław Cudziło +1 位作者 Waldemar A.Trzcinski Jozef Paszul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3-19,共7页
A direct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effectiveness of Al,Mg,and Be powders as additional fuels in model thermobaric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20%fuel,20%ammonium perchlorate,and 60%RDX(1,3,5-Trinitro-1,3,5-triazacycl... A direct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effectiveness of Al,Mg,and Be powders as additional fuels in model thermobaric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20%fuel,20%ammonium perchlorate,and 60%RDX(1,3,5-Trinitro-1,3,5-triazacyclohexane)passivated with wax.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calorimetric measurements of the heat of detonation,along with the overpressure histories in an explosion chamber filled with nitrogen,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quasi-static pressure(QSP)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Overpressure measurements were also performed in a semi-closed bunker,and all blast wave parameters generated after the detonation of 500 g charges of the tested explosives were determined.Detonation calorimetry results,QSP values,and blast wave parameters(pressure amplitude,specific and total impulses)clearly indicate that Be is much more effective as an additional fuel than either Al or Mg in both anaerobic post-detonation reactions as well as the subsequent aerobic combustion.The heat of detonation of the RDXwax/AP/Be explosive mixture is over 40%and 50%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ixture containing aluminum and magnesium instead of beryllium,respectively.Moreover,the TNT equivalent of the Be-containing composition due to the overpressure in the nitrogen-filled explosion chamber is 1.66,while the equivalent calculated using an air shock wave-specific impulse at a distance of 2.5 m is equal to 1.69.The high values of these parameters confirm the high reactivity of beryllium in both the anaerobic and aerobic stages of the thermobaric expl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baric explosives beRYLLIUM Heat of detonation Quasi-static overpressure Blast wave parame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密机内细尾砂沉降脱水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翠平 侯贺子 +2 位作者 阮竹恩 李雪 陈格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3-1533,共11页
为分析细尾砂粒径对浓密机内料浆沉降脱水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实验室规模的细尾砂浓密脱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给料井内流场特征及固相分布、沉降区内水分流动及颗粒沉降速度变化等,并建立10~50μm范围内细尾砂... 为分析细尾砂粒径对浓密机内料浆沉降脱水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实验室规模的细尾砂浓密脱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给料井内流场特征及固相分布、沉降区内水分流动及颗粒沉降速度变化等,并建立10~50μm范围内细尾砂的料浆固相体积分数数学模型和固体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粒径增大到50μm时,给料井中上部湍动能显著增加,湍流耗散率明显提高;随着粒径逐渐增大,沉降区流线形态会发生变化,竖直流线逐渐减少,水平流线和弯曲流线增多,旋涡数量增多且尺度变大;当粒径每增加10μm时,沉降区细尾砂沉降速度提高约0.5 mm/s;当粒径增大时,底流固相体积分数和最小固体通量均呈线性增大。该研究成果可为膏体充填技术中细尾砂高效浓密脱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尾砂 粒径 浓密 重力沉降 颗粒沉降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沉降比自动检测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宝峰 王震 +2 位作者 康军 赵岩 王连杰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自动化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污水处理厂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自动化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各种检测项目,由于污泥沉降特性,使其对污泥沉降领域应用较少。因此,为了实现污泥沉降比的周期性检测,开发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沉降比... 自动化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污水处理厂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自动化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各种检测项目,由于污泥沉降特性,使其对污泥沉降领域应用较少。因此,为了实现污泥沉降比的周期性检测,开发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沉降比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根据设定的时间进行运行沉淀,使用工业摄像头采集沉淀图像,并对图像进行识别分析以检测沉降比。制作了实验样机,并通过了实验样机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沉降比 检测 边缘计算 识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泽青 杜竞旋 +2 位作者 胡宁 张延星 金一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针对传统模压成型工艺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模压成型工艺优化方法,用来优化模压成型过程中保温时间、模压压力以及温度等参数,该方法将实验得到的工艺数据作为输入层神经元,以成型质... 针对传统模压成型工艺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模压成型工艺优化方法,用来优化模压成型过程中保温时间、模压压力以及温度等参数,该方法将实验得到的工艺数据作为输入层神经元,以成型质量翘曲变形量作为输出层神经元,构建BP神经网络,由此得到翘曲变形与模压压力、保温时间、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运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多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经过二进制编码、选择、交叉、变异等步骤,最后解码得到优化后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遗传算法能够对模压成型过程中因保温时间、模压压力以及温度三者不平衡引起的翘曲变形量有很好的改善效果,能提高产品成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压成型 工艺参数 多参数优化 自适应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zier型曲线内能极小化的通用方法及其应用
13
作者 李军成 刘成志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302,共12页
虽然Bezier型曲线中包含的形状参数可提高其形状表现能力,但如何通过确定形状参数的最佳取值对Bezier型曲线的形状进行优化也值得关注.该文提出了通过对三种常见内能极小化来确定Bezier型曲线中所含形状参数最优值的通用方法,该方法包... 虽然Bezier型曲线中包含的形状参数可提高其形状表现能力,但如何通过确定形状参数的最佳取值对Bezier型曲线的形状进行优化也值得关注.该文提出了通过对三种常见内能极小化来确定Bezier型曲线中所含形状参数最优值的通用方法,该方法包括极小化一种内能,同步极小化其中两种内能以及同步极小化三种内能等情形.最后利用一种被称为三次替代曲线的Bezier型曲线对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zier型曲线 形状参数 形状优化 能量极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固持条件下切削参数对不锈钢铣削力及平面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庆运 陈光军 +1 位作者 王飞 谭斌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2,共5页
316不锈钢铣削过程中,存在发热严重、易粘刀、零件表面质量差等问题,使其在高精密场合的应用受到限制。利用冰固持装夹系统实现工件的温度控制,减小已加工区域和未加工区域的温度差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低温铣削试验研究。通过极... 316不锈钢铣削过程中,存在发热严重、易粘刀、零件表面质量差等问题,使其在高精密场合的应用受到限制。利用冰固持装夹系统实现工件的温度控制,减小已加工区域和未加工区域的温度差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低温铣削试验研究。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主轴转速n、切削深度a_(p)、进给速度v_(f);对平面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切削深度a_(p)、主轴转速n、进给速度v_(f),并得到试验参数范围内的切削力和平面度的最佳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固持 不锈钢 切削参数 切削力 平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长江中游地区水田壤土参数标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超 崔履钰 +2 位作者 石涛 杨力 张道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3,共9页
为研究农业机械与水田壤土间的相互作用,需获取水田壤土的物理及接触参数。结合物理堆积试验,以休止角作为响应值,采用离散元法(DEM)并选取Hertz-Mindlin with JKR(Johnson-Kendall-Roberts)接触模型对长江中游地区水田壤土展开参数标... 为研究农业机械与水田壤土间的相互作用,需获取水田壤土的物理及接触参数。结合物理堆积试验,以休止角作为响应值,采用离散元法(DEM)并选取Hertz-Mindlin with JKR(Johnson-Kendall-Roberts)接触模型对长江中游地区水田壤土展开参数标定研究。首先,通过物理堆积试验获取了壤土休止角(AoR)与含水率间的定量关系,由不同含水率土壤的堆积结果筛分出4种代表性堆积形态,由于水田壤土堆积体轮廓外形比较独特,因此仅对其左右两侧轮廓采用三次多项式进行局部拟合,计算其休止角。以长江中游地区水田壤土成因和预试验为依据来确定其离散元模型中9个参数的高低水平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壤土剪切模量、壤土间动摩擦因数、壤土与不锈钢间静摩擦因数和JKR表面能对AoR影响明显。然后,采用基于响应面法(RSM)原理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BBD)建立了AoR与4个显著性参数间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依据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对目标响应进行预测,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以此为基础对壤土AoR进行离散元仿真,AoR数值计算结果(45.4°)与试验结果(44.6°)相对误差为1.79%。最后,选取含水率分别为44.4%、48.7%的壤土进行堆积角仿真模拟,计算结果与堆积试验相对误差分别为2.8%、7.14%。研究表明:回归模型可以根据壤土含水率或AoR预测长江中游地区水田壤土的相关本征参数和接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壤土 离散元法 参数标定 休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按摩机器人设计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锋锋 张社红 +1 位作者 徐艳 宁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5-330,共6页
针对当前颈椎按摩的需求,基于中医按摩理论设计了一种颈部按摩机器人。首先基于仿生学进行机器人构型与尺度设计,使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为提高机器人的按摩性能,使用DH参数建立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模型,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理论... 针对当前颈椎按摩的需求,基于中医按摩理论设计了一种颈部按摩机器人。首先基于仿生学进行机器人构型与尺度设计,使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为提高机器人的按摩性能,使用DH参数建立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模型,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建立机器人在捏拿及滚揉两种模式下的工作空间多目标函数,使用改进蚁群算法对机器人的连杆长度和轨迹方程进行优化,以增大按摩机器人的颈部按摩范围,提高不同人群对机器人不同按摩力度的适应性。最后通过原理样机的制作和实验平台的搭建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并通过志愿者在一定时间按摩后的主观感受评价证明了机器人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按摩 机器人 运动学 参数优化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点云的黄瓜叶片分割与表型参数提取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纪章 姚承志 +2 位作者 周静 黄志刚 陈勇明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62,共9页
自动获取植株冠层表型形状对黄瓜育种和科学栽培至关重要。由于当前三维点云处理技术难以在黄瓜植株点云上对茎叶进行有效分离,分割准确率和效率较低。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区域生长分割算法,并对分割后叶片进行表型提取。首先通过深度... 自动获取植株冠层表型形状对黄瓜育种和科学栽培至关重要。由于当前三维点云处理技术难以在黄瓜植株点云上对茎叶进行有效分离,分割准确率和效率较低。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区域生长分割算法,并对分割后叶片进行表型提取。首先通过深度相机从4个角度采集黄瓜点云数据,在统计滤波和颜色滤波去除背景噪声以及离群点的基础上,基于旋转轴和广义最近点迭代(Generalized nearest point iterative,GICP)算法对点云进行配准获取完整黄瓜植株点云;使用体素和移动最小二乘算法(Moving lest squares,MLS)对区域生长算法进行改进,实现茎叶分离与叶片分割;分割后叶片点云自动提取叶片数量、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表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区域生长算法相比,改进区域生长算法可以精准地分割出单个叶片,对移栽15 d的准确率平均提升12.5个百分点,对移栽60 d的准确率平均提升22.5个百分点。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4个参数与真实测量值相比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93、0.93、0.9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2.69 cm^(2)、0.93 cm、0.98 cm、2.27 cm。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从单株黄瓜点云中高效地分割出单个叶片点云,并准确地计算相关表型性状,为温室黄瓜高通量自动化表型测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叶片 三维点云 表型参数 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土工参数数据库及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元参数分布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秋景 孙广灿 +2 位作者 蔡永敏 苏栋 李凤伟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3-572,共10页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析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利用该数据库,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简称GAN)的土工试验物理力学参数概率分布及预测模型,并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深圳某项目,针对单组土工试验样本利用物理参数成功预测了其力学参数,并利用少量样本正确预测了该工程场地的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缺失参数样本进行合理预测,并实现了通过大范围地区勘察数据降低局部工程场地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目的,可为深圳岩土与地下工程结构韧性设计和风险评价提供参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参数分布 数据库 预测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体征监测的救援人员安全状况实时评估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文杰 陈长坤 +1 位作者 张健 林子达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6,共6页
为提高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1种基于多参数体征监测的救援人员安全状况实时评估系统。在硬件部分,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ESP32通信芯片控制器为核心,集成DS18B20体温模块、MAX30102心率血氧模块、S1216F8-BD北斗定位模块... 为提高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1种基于多参数体征监测的救援人员安全状况实时评估系统。在硬件部分,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ESP32通信芯片控制器为核心,集成DS18B20体温模块、MAX30102心率血氧模块、S1216F8-BD北斗定位模块和LD2410C雷达模块;软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管理与分析、交互界面与功能以及警报与响应系统。此外,系统设计基于频域变换的心率血氧运动噪声去除算法,以提高监测数据精准性。通过模拟救援人员在6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数据集评估算法性能,控制平均相对误差在4%以内;并基于多参数体征监测的救援人员安全状态预警分析模型,利用人体安全状态医学数据库数据构建智能监测预警算法。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对救援人员体温、心率、血氧、运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实时监测,并能保证较高的监测数据精准性,同时能够对救援人员的安全状况进行分级评估,并作出预警处理。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救援人员在复杂救援环境中的安全保障和救援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 救援人员 安全状况 实时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入响应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材料力学性能计算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河 杨超 +4 位作者 张雨彪 宁硕 张嘉庆 朱佳珺 张建龙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7,共7页
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压入试验并结合控制单一变量法,在Hollomon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与载荷-位移曲线加载段压入响应参数(加载曲率和加载指数)的关系,建立由加载段压入响应参... 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压入试验并结合控制单一变量法,在Hollomon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与载荷-位移曲线加载段压入响应参数(加载曲率和加载指数)的关系,建立由加载段压入响应参数反求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的预测公式,以有限元分析时输入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作为约定真值,验证预测方法的准确性;通过该预测方法获得SA508钢/52M合金堆焊层/52M合金对接焊缝/316L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分布。结果表明:预测公式计算得到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的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10.5%,6.29%,所建立的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局部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计算得到异种金属焊接接头两侧热影响区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变化明显,随着距熔合线距离的增加,屈服应力减小,而应变硬化指数增大;母材以及52M合金堆焊层和对接焊缝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分布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 载荷-位移曲线 压入响应参数 力学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