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onotop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for piecewise affine systems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Jianh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5期1077-1084,共8页
The problem of how to identify the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where this considered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is a special nonlinear system. The reason why it is not easy to identify this piecewis... The problem of how to identify the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where this considered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is a special nonlinear system. The reason why it is not easy to identify this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is that each separated region and each unknown parameter vector are all needed to b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Then, firstl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dentification goal, a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process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each separated region. As the proposed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process is the same with the classical data clustering strategy, the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process can combine the first order algorithm of convex optimization, while achieving the goal of the classification process. Secondly, a zonotop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construct a set, which contains the unknown parameter vector. In this zonotop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the strict probabilistic description about the external noise is relaxed, and each unknown parameter vector is also identified. Furthermore, this constructed se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output and the given bound corresponding to the noise. Thirdly, a sufficient condition about guaranteeing our derived zonotope not growing unbounded with iterations is formulated as an explicit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zonotop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s proven through a simulation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zonotop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和Gabor最优分解的结构阻尼比识别方法
2
作者 刘纲 罗钧 李荣富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2-649,838,共9页
针对密集模态情况下难以有效识别结构阻尼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简称ERA)和Gabor最优分解的结构阻尼比识别方法。首先,采用结构自由振动响应,利用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对结构频率进... 针对密集模态情况下难以有效识别结构阻尼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简称ERA)和Gabor最优分解的结构阻尼比识别方法。首先,采用结构自由振动响应,利用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对结构频率进行识别,得到结构各阶频率的最小差异,并根据Gabor分解的时频分辨率确定Gabor分解的参数取值范围;其次,根据Gabor分解幅值曲线的线性拟合残差标准值,提出基于残差标准值最小化的Gabor形状参数确定原则,获得该密集模态条件下Gabor分解的最优参数;最后,基于最优Gabor分解的幅值曲线和相位曲线,利用线性拟合的曲线斜率识别结构的阻尼比。所提方法削弱了参数选取不当、密集模态对结构阻尼比识别的不利影响。数值算例和实验室框架结构识别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无噪声时的阻尼比识别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在噪声水平为10%~30%时的阻尼比识别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阻尼比 自由振动 特征系统实现算法 Gabor最优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改进级联模型预测控制
3
作者 高锋阳 吴银波 +4 位作者 徐昊 史志龙 岳文瀚 孙伟 王高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4-1265,共12页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造成开关频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剔除高开关频率和高共模电压的电压矢量,优化备选电压矢量范围,对剩余电压矢量根据其对q轴电流作用效果分组组合寻优和分配作用时间;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改进PI控制器,使得改进PI控制器兼顾快速性与超调;然后,分析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模型预测控制参数变化特性,构建系统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参数辨识模型,对电机参数分步辨识,形成参数可调节级联模型预测控制;最后,对所提策略和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进行稳态和动态半实物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对转矩脉动、零轴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开关频率、调速超调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避免了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的多目标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整定和参数辨识模型构建欠秩问题,对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将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传动系统应用于机车牵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 级联模型预测 转矩脉动 零轴电流 参数分步辨识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入叶端定时信号混叠规律研究
4
作者 王增坤 高程文博 +4 位作者 杨志勃 乔百杰 曹佳辉 左浩 陈雪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7-71,81,共6页
针对现有叶端定时技术传感器需求多,影响技术实用性的问题,通过研究单传感器叶端定时信号的混叠规律,提出一种单传感无先验叶片固有频率识别策略。该策略通过变转速叶端定时信号的时频域分析,将时频图向频率轴进行投影叠加,通过对投影... 针对现有叶端定时技术传感器需求多,影响技术实用性的问题,通过研究单传感器叶端定时信号的混叠规律,提出一种单传感无先验叶片固有频率识别策略。该策略通过变转速叶端定时信号的时频域分析,将时频图向频率轴进行投影叠加,通过对投影图峰值搜索实现单传感无先验叶片固有频率识别。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识别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相比传统识别方法,该方法具备滤除同步成分的能力,为低介入叶端定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端定时 单传感器 混叠规律 多重信号分类 振动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绳环双质量飞轮弹性元件非线性特性研究
5
作者 龙云 王红霞 +2 位作者 赵磊 梁宏 龚青山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4-180,共7页
针对多项式模型参数众多且无法直观描述钢丝绳环双质量飞轮弹性元件刚度阻尼特性的问题,对多种规格的该弹性元件进行了动态加载试验,分析了各参数对其迟滞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等效平均法对改进多项式模型进行了简化,分别用等效线性刚... 针对多项式模型参数众多且无法直观描述钢丝绳环双质量飞轮弹性元件刚度阻尼特性的问题,对多种规格的该弹性元件进行了动态加载试验,分析了各参数对其迟滞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等效平均法对改进多项式模型进行了简化,分别用等效线性刚度和等效黏性阻尼系数描述了钢丝绳环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并基于试验数据完成了模型参数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迟滞模型不仅各参数物理含义明确、易于识别,还可以清楚地反映钢丝绳环双质量飞轮弹性元件的刚度和阻尼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质量飞轮 钢丝绳环 非线性迟滞模型 等效平均法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行钢箱梁桥静载试验与模态质量识别研究
6
作者 王海 周越 +1 位作者 李聪 曹张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8,共6页
准确获得结构的模态质量是轻质人行桥人致振动舒适度评价和调谐质量阻尼器设计的前提。成桥荷载试验是桥梁投入使用前必开展的检测项目。针对钢箱梁人行梁桥,提出基于静载试验的梁桥模态质量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质量加载的成桥荷载试... 准确获得结构的模态质量是轻质人行桥人致振动舒适度评价和调谐质量阻尼器设计的前提。成桥荷载试验是桥梁投入使用前必开展的检测项目。针对钢箱梁人行梁桥,提出基于静载试验的梁桥模态质量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质量加载的成桥荷载试验会改变桥梁频率识别结构的模态质量。首先,通过环境振动试验识别未加载桥梁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然后,在桥梁上加载质量,测试加载后桥梁的固有频率;最后,利用桥梁加载前后实测固有频率和加载质量,识别结构相关模态的模态质量。通过数值仿真分析,研究频率识别精度和局部加载所引起的振型改变对模态质量识别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人行梁桥主要模态的模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人行桥 静载试验 参数识别 模态质量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模态分析与并行遗传算法的车辆动力参数识别
7
作者 施剑锋 丁勇 +2 位作者 沈伯衡 韩凌霞 谢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51,共10页
获取准确的车辆动力参数是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与桥梁健康监测的前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模态分析与多核并行遗传算法的车辆动力参数快速识别方法。首先,改进了复模态理论结合有限元方法获取车辆自振频率、阻尼比、模态振型的算法;然后... 获取准确的车辆动力参数是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与桥梁健康监测的前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模态分析与多核并行遗传算法的车辆动力参数快速识别方法。首先,改进了复模态理论结合有限元方法获取车辆自振频率、阻尼比、模态振型的算法;然后,提出了车辆动力参数识别的多核并行遗传算法,采用多目标适应度评价,以快速、准确地识别车辆刚度、阻尼、转动惯量;最后,采用车轮跌落振动实验和环境激励峰值法实测车辆的模态,获取用于适应度评价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通过对轻型汽车、重型卡车的动力参数进行识别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用识别的车辆动力参数计算得到的车辆振动模态,与实测振动模态吻合,其中前3阶固有频率的最大误差为0.8%、阻尼比最大误差为1.3%,计算与实测振型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接近1;车辆的分析模型有必要增加车体的扭转阻尼,以准确反映实际车辆的扭转振动特性;多核并行算法大大加速了识别过程。16核心CPU在15核心并行时的加速比达到最大值12.5,在复杂车辆的多目标、多参数识别中,采用多核并行算法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振动 车辆有限元模型 复模态分析 动力参数识别 多核并行计算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shing单元的滚动直线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建模
8
作者 何秀权 雷声 毛宽民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705,共9页
根据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结构特性,提出基于bushing单元的滚动直线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通过算例仿真计算和实物实验,验证了利用bushing单元对滚动直线导轨动力学特性建模的有效性。基于零件的结合部能显著影响整体结构的动力学特... 根据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结构特性,提出基于bushing单元的滚动直线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通过算例仿真计算和实物实验,验证了利用bushing单元对滚动直线导轨动力学特性建模的有效性。基于零件的结合部能显著影响整体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的特点,采用子结构法与模型修正技术结合的方式,识别滚动直线导轨的bushing单元参数。通过构建哑铃状结构的仿真算例,对bushing单元参数进行仿真识别,以验证识别算法的准确性。以仿真算例的三维机械结构为基础,以含有单个滑块的哑铃状滚动直线导轨结构为实验对象,通过实物实验识别导轨的参数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以上仿真与实物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含有4个滑块的滚动直线导轨机械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态实验对比,验证bushing单元建模的有效性和通用性。以专用轮毂环焊机的床身⁃滚动导轨移动平台结构为实验对象,进行工程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采用bushing单元模拟滚动直线导轨滚动结合部的建模过程简单;相同模态振型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测试获得的前5阶模态频率对比表明,基于bushing单元的单滑块滚动直线导轨结构的固有频率误差不高于5%;基于bushing单元的四滑块滚动直线导轨结构固有频率误差不高于12%;基于bushing单元的环焊机床身滚动导轨移动平台结构的固有频率误差最高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建模 参数识别 滚动直线导轨 导轨结合部 bushing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冲击荷载下快速贝叶斯FFT模态参数识别
9
作者 李宾宾 刘亚飞 +1 位作者 王佩祥 郭善知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共9页
冲击振动测试因其使用方便、成本低,且单次冲击能同时激发多阶模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模态分析中。为实现冲击振动测试中模态参数识别的高效求解和不确定性分析,提出一种快速贝叶斯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模态参... 冲击振动测试因其使用方便、成本低,且单次冲击能同时激发多阶模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模态分析中。为实现冲击振动测试中模态参数识别的高效求解和不确定性分析,提出一种快速贝叶斯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该研究从频域结构振动方程入手,构建似然函数,基于拉普拉斯逼近算法以高斯概率分布形式近似求解模态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首先,求得各模态参数的梯度并利用坐标下降法最小化负对数似然函数(negative log likelihood function,NLLF),此时得到的模态参数值即为后验均值;然后,基于矩阵代数手段,求得NLLF在后验均值处的二阶导数矩阵,其逆矩阵给出模态参数的后验协方差矩阵;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测试数据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及相对于基于环境激振测试和自由振动测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振动测试 贝叶斯方法 试验模态分析 模态参数识别 不确定性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阶次搜索MUSIC的动叶片异步振动参数辨识算法研究
10
作者 范振芳 黄晋英 +1 位作者 刘思远 卫焦霖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61-268,共8页
叶端定时(blade tip timing,BTT)技术是当前研究重大装备动叶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趋势,但BTT技术固有的非均匀、欠采样特性诱使动叶片振动参数辨识困难。本文围绕动叶片异步振动参数辨识问题,首先,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 叶端定时(blade tip timing,BTT)技术是当前研究重大装备动叶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趋势,但BTT技术固有的非均匀、欠采样特性诱使动叶片振动参数辨识困难。本文围绕动叶片异步振动参数辨识问题,首先,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算法提取动叶片异步振动幅值和异步振动频率的非整数阶次;随后,改进现有多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提出基于阶次搜索-多信号分类(engine order search-based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EOS-MUSIC)算法的动叶片异步振动频率整数阶次搜索策略;最后,融合EOS-MUSIC算法与FFT算法分析结果辨识动叶片异步振动参数。基于MATLAB软件仿真动叶片异步振动信号,与现有MUSIC算法比较,验证了EOS-MUSIC算法的可信性和准确性。在离心压气机试验台开展叶轮叶片振动试验,与应变片法相比,EOS-MUSIC算法频率辨识绝对误差为3.36 Hz,相对误差仅为0.53%。本文在FFT算法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阶次搜索辨识动叶片异步振动参数,克服了现有MUSIC算法搜索周期长和辨识精度低的难题,为动叶片异步振动参数辨识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端定时(BTT) 异步振动 阶次搜索(EOS)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结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
11
作者 潘耀宗 赵岩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时域测量信号和理论预测模型构造辨识方程,在模态空间内,由时域精细积分方法构造了理论预测模型;其次,通过矩阵、向量的Kronecker积运算法则推导了辨识模态的无约束...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时域测量信号和理论预测模型构造辨识方程,在模态空间内,由时域精细积分方法构造了理论预测模型;其次,通过矩阵、向量的Kronecker积运算法则推导了辨识模态的无约束向量的二次型函数,解析地给出了辨识振型的数学表达;最后,通过对辨识优化问题进行数学变换,仅需要辨识结构动力学特性的谱参数(频率和阻尼比),极大地降低了辨识参数的维度.数值算例中,进行了三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和高速受电弓的动力学参数辨识,辨识得到的固有频率、阻尼比与理论值相比,误差在8%以内;辨识振型与理论振型之间的夹角的余弦接近1,验证了辨识结果的准确性.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辨识谱参数(频率、阻尼)和空间参数(振型)的分离,具有非常好的求解效率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参数辨识 时域精细积分法 最小二乘法 自振特性 动力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参数辨识的两轮机器人平衡控制
12
作者 董慧芬 姚勤燃 王俊峰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3,共9页
针对非同轴两轮机器人平衡控制算法设计过程中,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不精准导致控制器设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批量梯度下降法的极大似然估计参数辨识方法。首先,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两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激励轨迹用极... 针对非同轴两轮机器人平衡控制算法设计过程中,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不精准导致控制器设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批量梯度下降法的极大似然估计参数辨识方法。首先,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两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激励轨迹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动力学模型参数辨识;最后,用辨识参数和三维软件计算参数分别设计线性二次型调节器平衡控制算法,提升机器人倾角的控制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动力学模型与真实模型的拟合度达到92.5%,基于此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平衡控制效果显著,在静态和动态下均具有良好的平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两轮机器人 小批量梯度下降 极大似然估计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确认的非线性转子支承系统建模方法
13
作者 杨稀 闫述 +1 位作者 王浩然 赵永刚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为了建立能够准确反映转子支承系统真实结构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模型确认辨识转子系统非线性支承刚度参数,并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方法。采用自由状态下的转子模态测试数据对转子模型进行修正与确认,建立准确的转子模... 为了建立能够准确反映转子支承系统真实结构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模型确认辨识转子系统非线性支承刚度参数,并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方法。采用自由状态下的转子模态测试数据对转子模型进行修正与确认,建立准确的转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转子支承系统开展低幅值激励的模态测试,辨识其线性支承刚度参数,从而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底层线性模型。对转子支承系统开展不同激励水平下的恒位移振动测试,确定支承非线性刚度的函数形式,并进一步识别支承非线性刚度参数,最终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加工了考虑非线性支承因素的转子系统,采用该方法建立的转子支承系统底层线性模型,与实际结构的模态频差在5%以内,模态置信准则(MAC)值在0.89以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进一步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将模型预测的响应与转动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基本准确地反映真实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支承系统 非线性支承 振动测试 非线性参数识别 非线性建模 模态置信准则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激励轨迹实现机器人关节伺服动刚度的辨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海鸿 陈韬 +3 位作者 贾丙琪 孙仲鸣 丁可帅 陈琳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8,33,共5页
针对传统伺服动刚度辨识方法操作繁琐且阶跃力矩加载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提出一种采用激励轨迹实现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动刚度辨识的方法。该方法以五阶傅里叶级数轨迹为激励轨迹输入,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对采集的关节位置和关节电机... 针对传统伺服动刚度辨识方法操作繁琐且阶跃力矩加载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提出一种采用激励轨迹实现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动刚度辨识的方法。该方法以五阶傅里叶级数轨迹为激励轨迹输入,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对采集的关节位置和关节电机力矩等数据拟合辨识获得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动刚度和动力学模型参数,并以其计算关节伺服扰动力矩。采用提出方法与传统辨识法所获伺服动刚度来进行扰动力矩补偿,并依据补偿后轨迹位置跟踪误差来评判两种辨识方法的优劣。在工业机器人平台上分别对单关节运动和六个关节运动的扰动力矩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激励轨迹辨识方法获得伺服动刚度的精度优于传统辨识方法所得伺服动刚度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参数辨识 力矩补偿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1DCNN的海缆振动信号识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尚秋峰 郭家兴 黄达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4-884,共11页
光纤振动信号是非线性的,传统的非线性振动信号识别方法通常需要信号分析和特征选择,既耗时又复杂。本文提出一种光纤振动信号识别新方法,可以直接提取特征,对原始信号进行分类,简化识别过程。本方法用支持向量机代替Softmax分类器,优... 光纤振动信号是非线性的,传统的非线性振动信号识别方法通常需要信号分析和特征选择,既耗时又复杂。本文提出一种光纤振动信号识别新方法,可以直接提取特征,对原始信号进行分类,简化识别过程。本方法用支持向量机代替Softmax分类器,优化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1DCNN),以提高1DCNN结果在小样本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鸟群算法(bird swarm algorithm,BSA)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参数进行了优化,有效地提高识别精度。将本文提出的BS-1DCNN方法与1DCNN、VMD-GA-SVM、VMD-PSO-SVM、VMD-BSA-SVM共4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S-1DCNN在识别准确率和测试时间方面性能表现良好。该算法能有效提高海缆振动信号识别率,且在不同样本比例下均能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信号 故障识别 鸟群优化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特征选择 参数优化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辨识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16
作者 赵丽洁 高晓建 练继建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辨识(Covariance-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cov)是近年来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作模态分析方法。针对其识别精度和效率对参数设置具有较高敏感性的问题,基于敏感性分析方法,利用奇异熵增量跳跃点... 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辨识(Covariance-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cov)是近年来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作模态分析方法。针对其识别精度和效率对参数设置具有较高敏感性的问题,基于敏感性分析方法,利用奇异熵增量跳跃点明显程度、频率平均识别误差、阻尼比总变异系数、振型平均模态置信因子、运行时间5种评价指标以及稳定图,通过一经典五自由度层模型仿真算例,研究Toeplitz矩阵行块数、采样频率、数据长度对SSI-cov识别结果的影响规律。并给出既能满足精度要求又可控制程序运行时间的参数建议取值范围。最后,通过一缩尺三层框架模型在白噪声激励下实测数据对提出的根据SSI-cov改进参数设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各参数建议取值范围均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随机子空间辨识 敏感性分析 参数优化 Toeplitz矩阵行块数 采样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HADE算法的AUV载体磁干扰参数辨识的数值模拟
17
作者 周国华 李林锋 +2 位作者 吴轲娜 刘月林 夏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78-2687,共10页
采用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磁测平台可开展海洋地磁场测量、水下磁性目标探测和识别等工作,AUV磁测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AUV载体磁干扰补偿技术研究尚不成熟,制约着水下航行器测磁精度。基于磁测... 采用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磁测平台可开展海洋地磁场测量、水下磁性目标探测和识别等工作,AUV磁测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AUV载体磁干扰补偿技术研究尚不成熟,制约着水下航行器测磁精度。基于磁测平台抗磁干扰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种群规模缩减和成功历史的参数自适应差分进化(Success History-based 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with Linear Population Size Reduction,L-SHADE)算法的AUV载体磁干扰参数辨识的数值模拟方法。用磁偶极子和旋转椭球壳混合模型来等效模拟AUV载体磁干扰,通过模拟航行获得多组磁测数据,据此建立磁干扰参数辨识模型,并采用L-SHADE算法求解。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定量分析研究磁测平台测磁精度随磁传感器、平台姿态及航向等误差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磁传感器测量精度为10 nT、姿态测量精度为0.01°、航向测量精度为0.1°时,测磁误差可小于100 nT。设计的AUV磁测平台抗干扰试验表明,地磁场总量最大相对误差为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磁干扰补偿 参数辨识 磁等效数学模型 L-SHAD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考键相动态追踪的无转速叶尖定时测量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凯 乔百杰 +3 位作者 刘美茹 代江波 卫靖澜 陈雪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6-235,共10页
针对叶尖定时系统在测量转子叶片振动过程中转速同步传感器安装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参考键相动态追踪的叶尖定时测量方法。假设整级转子叶片间存在随机失谐,则在变转速工况下各叶片并非同时达到共振状态,在每转内,利用各叶片到达传感器... 针对叶尖定时系统在测量转子叶片振动过程中转速同步传感器安装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参考键相动态追踪的叶尖定时测量方法。假设整级转子叶片间存在随机失谐,则在变转速工况下各叶片并非同时达到共振状态,在每转内,利用各叶片到达传感器的实测到达时间,计算叶片在相邻叶尖定时传感器间的局部平均转速与转子整圈平均转速的偏差值,判断同级所有叶片的振动状态,选择几乎不振动的叶片作为该圈的参考键相,计算目标叶片在该圈的振动位移值,依此类推,计算各圈目标叶片的振动位移,实现转子叶片在无转速参考下的非接触式振动测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叶尖定时方法相比,利用该方法计算出的叶片振动位移所辨识出的叶片振动频率相对误差小于0.2%,振动位移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基于参考键相动态追踪的叶尖定时测量方法不仅能在无转速参考的情况下准确计算出叶片的振动位移,更能准确地辨识出叶片振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定时 无转速参考 参考键相 参数辨识 非接触式振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转速同步下叶片同步振动参数辨识误差修正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沛铉 牛广越 +4 位作者 傅骁 段发阶 支烽耀 吴靓昕 蒋佳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5-1013,共9页
叶片振动非接触在线测量是保障大型旋转机械健康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振动参数的精确辨识是叶片振动高精度测量的关键。无转速同步下,传统基于叶尖定时的叶片同步振动参数辨识方法忽略了叶片振动带来的时间误差,直接影响了参数辨识精度... 叶片振动非接触在线测量是保障大型旋转机械健康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振动参数的精确辨识是叶片振动高精度测量的关键。无转速同步下,传统基于叶尖定时的叶片同步振动参数辨识方法忽略了叶片振动带来的时间误差,直接影响了参数辨识精度。为修正无转速同步下的叶片同步振动周向傅里叶拟合误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叶片同步振动参数高精度辨识方法。利用叶片振动角位移,修正叶片到达时刻,优化传感器之间的振动位移差测量模型,提高了叶片振动幅值及振动倍频的辨识精度。开展了仿真和实验验证,二者结果一致性良好,在振动倍频值10、6、5处,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信号恢复精度分别提高11.79μm、5.21μm、3.26μm,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误差修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定时 叶片振动 转速同步 误差修正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摩擦块形状及轮轨蠕滑的列车制动黏滑振动行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志伟 莫继良 +2 位作者 王开云 朱松 金文伟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6-1255,共10页
制动盘与摩擦块之间相互摩擦引起的黏滑振动直接影响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并威胁车辆安全运行.为探明摩擦块形状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黏滑振动的影响,本文中针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常用的五边形和六边形摩擦块,在相对低速条件下开展了盘... 制动盘与摩擦块之间相互摩擦引起的黏滑振动直接影响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并威胁车辆安全运行.为探明摩擦块形状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黏滑振动的影响,本文中针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常用的五边形和六边形摩擦块,在相对低速条件下开展了盘-块黏滑振动试验,辨识了盘-块界面的Stribeck摩擦参数,揭示了摩擦块形状、摩擦系数和盘-块界面黏滑振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建立了考虑盘-块摩擦、轮-轨黏着及轮-盘扭转的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辨识的Stribeck摩擦参数集成到该动力学模型中,构建了盘-块界面摩擦特征与制动系统动态响应之间的关联.基于此,研究了摩擦块形状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黏滑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块形状通过改变盘-块界面摩擦特征,影响制动系统的黏滑振动响应及稳定性.此外,相比五边形摩擦块,采用六边形摩擦块制动系统的黏滑振动强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系统 黏滑振动 摩擦块形状 参数辨识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