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modelling and properties analysis of 3RSR parallel mechanism considering spherical joint clearance and wear 被引量:6
1
作者 HOU Yu-lei DENG Yun-jiao ZENG Da-x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712-727,共16页
The collision and wear caused by inevitable clearance in kinematic pair have an effect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chanism.Therefore,we established the dynamic model of a 3RSR(R is the revolute joint and S... The collision and wear caused by inevitable clearance in kinematic pair have an effect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chanism.Therefore,we established the dynamic model of a 3RSR(R is the revolute joint and S is the spherical joint)parallel mechanism with spherical joint clearance based on the modified Flores contact force model and the modified Coulomb friction model using Newton-Euler method.The standard quaternion was introduced in the constraint equation,and the four-order Runge-Kutta method was adopted to solve the 3RSR dynamic model.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numerical results.Th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worn ball socket were solved based on the Archard wear model,and the geometr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worn surface was carried out.The geometric reconstruction parameters were substituted into the dynamic model,which was to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3RSR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wear and spherical joint clearance.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rregular wear occurs in the spherical joint with clearance under the presence of the impact and friction force.The long-term wear will increase the fluctuation of the contact force,thereby decreasing the movement stability of th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mechanism dynamics spherical joint clearance WEAR Newton-Euler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2
作者 陈修龙 张昊 樊慧凯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0-498,共9页
为了掌握球面副磨损间隙对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考虑多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的分析方法。以3SPS-S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球面副间隙处的磨损模型,通过计算磨损... 为了掌握球面副磨损间隙对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考虑多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的分析方法。以3SPS-S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球面副间隙处的磨损模型,通过计算磨损深度,并对磨损表面进行重构,得到磨损后的球头与球窝,建立考虑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模型,求解得到数值结果,对比分析磨损前/后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变化,并分析初始间隙值、有/无负载对磨损后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磨损后的非规则间隙对并联机构动态特性带来不利的影响,且增大间隙值和引入负载降低了并联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并联机构 动力学响应 球面副 磨损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间隙两转动一移动解耦并联机构混沌现象辨识 被引量:8
3
作者 侯雨雷 汪毅 +2 位作者 李明洋 曾达幸 李慧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759-1766,共8页
以自主提出的PU-RCRR-CRRR两转动一移动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虎克铰的运动副间隙,结合Lankarani-Nikravesh接触力模型与牛顿-欧拉法建立了机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机构的动态响应,并通过Poincare映射以及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对机构... 以自主提出的PU-RCRR-CRRR两转动一移动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虎克铰的运动副间隙,结合Lankarani-Nikravesh接触力模型与牛顿-欧拉法建立了机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机构的动态响应,并通过Poincare映射以及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对机构混沌现象予以辨识。研究结果表明,含间隙的两转动一移动解耦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响应中确实存在混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间隙 动力学 混沌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间隙RU-RPR解耦并联机构混沌与冲击现象 被引量:8
4
作者 侯雨雷 汪毅 +3 位作者 井国宁 曾达幸 邱雪松 李慧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5-222,239,共9页
针对含间隙机构中的混沌与冲击现象,以自主提出的RU-RPR(R为转动副,U为虎克铰,P为移动副)两转动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考虑运动副间隙,结合Lankarani-Nikravesh接触力模型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间隙机构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的驱动速度和... 针对含间隙机构中的混沌与冲击现象,以自主提出的RU-RPR(R为转动副,U为虎克铰,P为移动副)两转动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考虑运动副间隙,结合Lankarani-Nikravesh接触力模型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间隙机构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的驱动速度和摩擦因数对机构中混沌现象与冲击的影响,同时探讨机构的稳定性与冲击现象的关系,并分析增设弹簧对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变驱动速度与摩擦因数时,冲击现象仍然存在,而机构可以由混沌运动变为周期运动,稳定性增强;机构的稳定性与冲击现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且增加弹簧可以显著的减弱机构中的冲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间隙 动力学 混沌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间隙解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与混沌现象辨识 被引量:3
5
作者 侯雨雷 张占叶 +3 位作者 李明洋 汪毅 曾达幸 李慧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1-218,共8页
以自主提出的一种两转动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阐述机构结构组成,并针对其运动副存在间隙状况,建立含间隙机构动力学模型;基于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并分析在有无运动副间隙、不同间隙和驱动速度下,机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运... 以自主提出的一种两转动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阐述机构结构组成,并针对其运动副存在间隙状况,建立含间隙机构动力学模型;基于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并分析在有无运动副间隙、不同间隙和驱动速度下,机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运动副接触力的变化;借助Poincare截面映射法对解耦并联机构动力学行为中的混沌现象予以辨识,绘制Poincare映射图,揭示间隙对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间隙解耦并联机构存在混沌运动现象,对其更进一步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并联机构 间隙 动力学 混沌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间隙并联机构动力学仿真与混沌响应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侯雨雷 井国宁 +2 位作者 汪毅 曾达幸 邱雪松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31,共11页
以自主提出的一种两转动一移动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考虑机构虎克铰中间隙,应用拉格朗日法建立机构动力学模型,根据Lankarani-Nikravesh接触力模型计算法向接触力,采用AMBROSIO提出的修正的Coulomb摩擦力法则计算切向接触力,并借助MA... 以自主提出的一种两转动一移动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考虑机构虎克铰中间隙,应用拉格朗日法建立机构动力学模型,根据Lankarani-Nikravesh接触力模型计算法向接触力,采用AMBROSIO提出的修正的Coulomb摩擦力法则计算切向接触力,并借助MATLAB软件予以数值求解;绘制机构相轨迹图,基于wolf法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并据此定量判别机构的混沌运动,分析间隙对机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接触力的影响,并研究不同间隙大小及输入速度对机构混沌运动状态的影响。研究内容对机构进一步的动力学参数设计及混沌运动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间隙 动力学 混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间隙铰链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江义 郝雪清 虞启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1,共4页
以3-RRRT并联机构为对象,基于ADAMS仿真软件平台,在考虑库仑摩擦力条件下,利用非线性等效弹簧阻尼的概念建立含间隙铰链的接触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铰链在理想接触和含间隙时并联机... 以3-RRRT并联机构为对象,基于ADAMS仿真软件平台,在考虑库仑摩擦力条件下,利用非线性等效弹簧阻尼的概念建立含间隙铰链的接触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铰链在理想接触和含间隙时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同时还比较研究了机构一条支链存在铰链间隙和三条支链均存在铰链间隙时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铰链间隙对并联机构动平台的加速度及机构接触力都有较大影响,在机构设计时需要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铰链 间隙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转动副间隙的两转动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侯雨雷 井国宁 +2 位作者 邓云蛟 杨彦东 曾达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5,共8页
鉴于Lankarani-Nikravesh接触力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修正的接触力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以含转动副间隙RU-RPR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修正的接触力模型和修正的Coulomb法则计算法向与切向接触力,以微分代数形式建立动力学模型,加入Ba... 鉴于Lankarani-Nikravesh接触力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修正的接触力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以含转动副间隙RU-RPR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修正的接触力模型和修正的Coulomb法则计算法向与切向接触力,以微分代数形式建立动力学模型,加入Baumgarte违约稳定法并借助四阶Runge-Kutta法予以数值求解,分析了不同摩擦因数对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间隙 动力学 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铰链间隙的水面并联稳定平台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豪杰 张合 +1 位作者 李珂翔 谢克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9-134,共6页
针对某小型浮式稳定平台结构紧凑、负载惯量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以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为基础的改进型串联与并联机构。根据该平台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推导了系统雅可比矩阵,并利用Lagrange方法建立了平台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平... 针对某小型浮式稳定平台结构紧凑、负载惯量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以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为基础的改进型串联与并联机构。根据该平台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推导了系统雅可比矩阵,并利用Lagrange方法建立了平台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平台的动力学特性。为分析含间隙的支链受力,将其简化为刚体—弹簧模型,通过改进的Hertz接触理论,采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计算接触力,最终建立了含铰链间隙的平台动力学模型。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了数据建模的有效性,同时铰链间隙对动平台的位置精度和动力学特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平台结构产生了较强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学 并联机构 稳定平台 铰链间隙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间隙机构混沌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哲 张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3-38,共6页
通过实验证明了含间隙连杆机构的动态响应具有混沌特性,动态响应的混沌程度受机构输入速度和运动副间隙大小的影响。虽然机构在各个运动循环的动态响应不重合,但动态响应的典型形式是存在的,实验结果为检验数值计算的正确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实验 机构 间隙 混沌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入构件柔性和铰链间隙的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江义 郝雪清 +1 位作者 范利格 吕海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8-31,共4页
以3-RRRT正交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并考虑库仑摩擦的影响,同时基于非线性的等效弹簧阻尼模型的概念,构建了含间隙铰链的接触碰撞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描述构件的柔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 以3-RRRT正交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并考虑库仑摩擦的影响,同时基于非线性的等效弹簧阻尼模型的概念,构建了含间隙铰链的接触碰撞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描述构件的柔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铰链间隙及构件柔性对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比较高低速且存在间隙和柔性时机构的动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构件柔性和铰链间隙对并联机构动力学性能都有影响,并且驱动速度越大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柔性构件 铰链间隙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间隙的柔性并联机构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雨雷 赵刘见 +1 位作者 齐晓凤 曾达幸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496,共12页
运动副间隙和杆件柔性关乎机构动态特性及精度。以3-RSR并联式天线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软件建立其含间隙动力学模型,并考虑杆件柔性进行含间隙并联机构动力学仿真与偏差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仅考虑转动副间隙时不同间隙尺寸大小、单... 运动副间隙和杆件柔性关乎机构动态特性及精度。以3-RSR并联式天线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软件建立其含间隙动力学模型,并考虑杆件柔性进行含间隙并联机构动力学仿真与偏差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仅考虑转动副间隙时不同间隙尺寸大小、单间隙、双间隙与三间隙下的仿真变化曲线,以及仅考虑杆件柔性时仿真变化曲线,分别获得转动副间隙与杆件柔性对机构偏差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析得到不同杆件材料下综合考虑转动副间隙和杆件柔性对机构偏差的影响规律,以分析对并联式天线机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工作对综合考虑运动副间隙和杆件柔性时并联式天线机构动态特性的研究及其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柔性 并联机构 动力学 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型内平动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自强 赵利敏 +1 位作者 程爱明 张春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68-74,共7页
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含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平动齿轮的内平动齿轮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啮合相对位移函数分析及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系统的无量纲6自由度运动微分方程。通过对系统可能存在的不对称因素(平动齿轮支撑轴承不对称、... 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含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平动齿轮的内平动齿轮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啮合相对位移函数分析及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系统的无量纲6自由度运动微分方程。通过对系统可能存在的不对称因素(平动齿轮支撑轴承不对称、啮合间隙不对称以及平动齿轮受载不对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三种不对称因素均会引起系统的分岔,且混沌区域随非对称因素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并且使得周期解呈现出不同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平动齿轮系统 动力学特性 分岔 周期解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球面副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态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研彪 徐涛涛 +1 位作者 郑航 王泽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8-356,共9页
为了分析含球面副间隙的5-PSS/UPU并联机构的动态特性,建立含多个球面副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接触-分离"二状态模型建立含球面副间隙的运动学模型;基于改进的接触模型和修正的Coulomb摩擦模型建立运动副... 为了分析含球面副间隙的5-PSS/UPU并联机构的动态特性,建立含多个球面副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接触-分离"二状态模型建立含球面副间隙的运动学模型;基于改进的接触模型和修正的Coulomb摩擦模型建立运动副元素之间的法向与切向接触力模型,进一步将接触力转化到运动副元素对应的部件质心;采用牛顿-欧拉法并结合拉格朗日乘子建立含间隙空间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仿真分析其动态特性,计算得到间隙分别为0.05、0.10、0.20、0.40 mm时的动平台角加速度均方根误差(RMSE)指标,分别为40.046、65.385、98.489、145.715 rad/s2.结果表明,在存在多个球面副间隙的情况下,当间隙增加时,空间并联机构的动态性能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球面副间隙 接触模型 牛顿-欧拉法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转动副间隙多连杆机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方法(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修龙 蔡京成 姜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给出一种通过对欠驱动机构的分析来预测含转动副间隙多连杆机构动态特性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含转动副间隙平面多连杆机构的非线性动态特性进行分析。以含转动副间隙的二自由度九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将转动副间隙看作虚拟无质量... 给出一种通过对欠驱动机构的分析来预测含转动副间隙多连杆机构动态特性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含转动副间隙平面多连杆机构的非线性动态特性进行分析。以含转动副间隙的二自由度九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将转动副间隙看作虚拟无质量连杆,据此可把含转动副间隙九连杆机构变为欠驱动的十连杆机构;然后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欠驱动十连杆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龙格-库塔法对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机构中滑块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输出、曲柄的驱动力矩等动力学响应,通过相图和庞加莱映射图对含转动副间隙的二自由度九连杆机构中存在混沌现象进行辨识;最后研究不同间隙值和不同驱动速度对九连杆机构混沌的影响,并绘制分岔图。该研究对于进一步研究含多间隙复杂连杆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连杆机构 间隙 欠驱动机构 混沌 分岔 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混合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修龙 郭景尧 +1 位作者 王景庆 赵飞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1-448,共18页
为了掌握同时考虑球面副间隙和三维转动副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考虑混合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首先以4-UPS/RPU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转动副间隙和球面副间隙的模型,推导同时... 为了掌握同时考虑球面副间隙和三维转动副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考虑混合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首先以4-UPS/RPU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转动副间隙和球面副间隙的模型,推导同时考虑球面副间隙和三维转动副间隙的4-UPS/RPU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方程;然后利用龙格库塔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不同间隙类型、间隙、驱动速度和摩擦因数对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通过ADAMS虚拟样机仿真验证动力学模型和数值计算的正确性;最后利用相轨迹图、庞加莱映射图和分岔图等分析考虑混合间隙的4-UPS/RPU并联机构的非线性特性。该研究为考虑混合运动副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和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并联机构 混合间隙 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响应 非线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RRR并联机构动力学参数辨识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红旗 林星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135,共2页
根据运动学模型,推导了3-RRR并联机构的雅可比矩阵。在每一个运动构件上选择一个适当的关键点,从而使运动构件的偏角速度矩阵和关键点的偏速度矩阵中不包含基本动力学参数。相对于这些关键点,计算出每一个运动构件的惯性力和力矩。基于... 根据运动学模型,推导了3-RRR并联机构的雅可比矩阵。在每一个运动构件上选择一个适当的关键点,从而使运动构件的偏角速度矩阵和关键点的偏速度矩阵中不包含基本动力学参数。相对于这些关键点,计算出每一个运动构件的惯性力和力矩。基于虚功原理,从惯性力和力矩中提取基本动力学参数,推导出3-RRR并联机构动力学参数辨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动力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轴混联研抛机床含间隙多刚体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淼 赵继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25,共3页
为了在自由曲面的弹性研抛中,获得稳定的动力学特性和加工效果,开发了一种由“3轴并联+2轴串联”构成的新型五自由度混联虚拟轴研抛机床。本文考虑铰接间隙的影响,运用牛顿二状态运动模型,对虚拟轴混联研抛机床并联机构建立了含间隙多... 为了在自由曲面的弹性研抛中,获得稳定的动力学特性和加工效果,开发了一种由“3轴并联+2轴串联”构成的新型五自由度混联虚拟轴研抛机床。本文考虑铰接间隙的影响,运用牛顿二状态运动模型,对虚拟轴混联研抛机床并联机构建立了含间隙多刚体动力学统一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间隙铰的存在,使间隙铰处运动副反力呈现大幅度连续波动现象,影响了虚拟轴混联研抛机床的运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轴混联研抛机床 并联机构 间隙 多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球面副润滑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修龙 樊慧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90-2898,共9页
为了分析含球面副润滑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特性,以2RPS-SPR(R转动副,P移动副,S球面副)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结合Reynolds方程和Gümbel边界条件,建立了含多个球面副润滑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含润滑... 为了分析含球面副润滑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特性,以2RPS-SPR(R转动副,P移动副,S球面副)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结合Reynolds方程和Gümbel边界条件,建立了含多个球面副润滑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含润滑间隙、不考虑间隙的理想情况和含干摩擦间隙的机构动力响应特性,以及分析了不同动力粘度、不同间隙值对润滑状况下的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间隙相比于干摩擦间隙能有效改善并联机构的动力特性,且随着润滑油动力粘度的增大以及间隙值的减小,机构运行状况越好。该研究为含球面副润滑间隙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方法,为指导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并联机构 球面副间隙 润滑间隙 动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间隙RU-RPR解耦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混沌现象辨识
20
作者 侯雨雷 汪毅 +3 位作者 李明洋 曾达幸 姚建涛 李慧剑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9,共6页
为适应高速、重载、精密等工程需求,机构动力学特性及其蕴含的混沌现象日益引起重视。以自主提出的RURPR(R为转动副,U为虎克铰,P为移动副)两转动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运动副存在间隙状况,应用拉格朗日法建立间隙机构动力学方程,... 为适应高速、重载、精密等工程需求,机构动力学特性及其蕴含的混沌现象日益引起重视。以自主提出的RURPR(R为转动副,U为虎克铰,P为移动副)两转动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运动副存在间隙状况,应用拉格朗日法建立间隙机构动力学方程,并采用Runge-Kutta(龙格-库塔)法予以求解;分析不同间隙大小对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并借助相轨迹图、庞加莱(Poincare)截面映射法及李雅普诺夫(Lyapunov)指数进行机构混沌现象辨识。研究结果表明含间隙解耦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中存在混沌现象,并且随着间隙的增大,混沌现象愈加明显。所作工作是并联机构混沌动力学特性研究的有益尝试,对解耦并联机构动力学深入研究及进一步的样机研制与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间隙 动力学 混沌辨识 LYAPUNOV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