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ual channel perturbation particle filter algorithm based on GPU acceler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LI Fan BI Hongkui +2 位作者 XIONG Jiajun YU Chenlong LAN Xuhu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854-863,共10页
The particle filter(PF) algorithm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lgorithms for maneuvering target tracking. The traditional PF maps from multi-dimensional information to on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during particle... The particle filter(PF) algorithm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lgorithms for maneuvering target tracking. The traditional PF maps from multi-dimensional information to on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during particle weight calculation, and the incorrect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leads to the fact that the particle prediction information does not match the weight information, and its essence is the red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of the useful inform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dual channel independent filtering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idea of equalization mapping. Firstly, the particl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is described by particle manipulation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and the accuracy of particle prediction is improved. The improvement of particle degradation of this algorithm is analyzed in the aspects of particle weight and effective particle number.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of lack of particle samples, the new particle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filtering results, and the particle diversity is increased. Finall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 parallel computing the platform, the “channel-level” and “particlelevel” parallel computing the program are designed to accelerate the algorith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tter filtering precision, higher particle efficiency and faster calculation spe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 of the CPU plat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filter (PF) dual channel filtering graphic pro-cessing unit (GPU) parallel op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通道热并行架构FADEC系统任务可靠性分析
2
作者 王建锋 张天宏 +1 位作者 周永权 袁春飞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2,共6页
为解决先进航空发动机控制回路数量显著增加带来任务可靠性降低的问题,针对传统的双通道主备架构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双通道热并行架构FADEC系统。为分析该新型FADEC系统架构对任务可靠性的影响,支撑先进F... 为解决先进航空发动机控制回路数量显著增加带来任务可靠性降低的问题,针对传统的双通道主备架构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双通道热并行架构FADEC系统。为分析该新型FADEC系统架构对任务可靠性的影响,支撑先进FADEC系统架构的论证和方案设计,采用可靠性建模方法,建立FADEC系统部件可靠性模型,并对双通道热并行架构机制进行分析和建模,从而构建整个系统的任务可靠性模型。结合部件失效率经验数据,开展了任务可靠性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FADEC系统采用双通道热并行架构能够显著提高任务可靠性;双通道的传感器输入信号、控制回路正常或故障信息均通过电子控制器内部通讯传递给对方通道,实现了输入信号和通道健康状态的共享;余度管理策略不仅实现了双通道单独的控制和切换,还实现了双通道信号级别的协同输出,双通道可自主交叉重构完成控制功能;该FADEC系统不仅能够容忍一次故障,并且在不同硬件功能模块出现多次故障的情况下功能可不降级,可满足高可靠性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 任务可靠性 系统架构 双通道热并行架构 可靠性模型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HDMI2.1协议的高速双通道并行16b/18b编码器设计
3
作者 李小鹏 熊太平 +2 位作者 崔更申 吴明军 曾必诚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2,共7页
为了满足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2.1协议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并解决传统16b/18b编码器因运行差异(RD)依赖导致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双通道并行16b/18b编码器设计方案。通过引入快速RD生成模块和双通道并行冗余架构,优化了编码流... 为了满足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2.1协议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并解决传统16b/18b编码器因运行差异(RD)依赖导致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双通道并行16b/18b编码器设计方案。通过引入快速RD生成模块和双通道并行冗余架构,优化了编码流程,实现了真正的并行编码,并基于Xilinx Zynq UltraScale+MPSo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400 MHz时钟频率下,编码器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4.4 Gb/s,且资源占用率低(Block RAM占比62.5%),功耗仅为2.636 W;该设计显著降低了编码延迟,并保持了稳定的线性时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b/18b编码 多通道编码器 双通道并行编码器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的红外小目标检测
4
作者 张慧宁 张培航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8-756,共9页
针对红外小目标图像特征提取较难、对比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反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设计并联双通道的反向注意力机制,一个分支按空间注意力、通道注意力顺序操作进行,另一个分支按通道注意力、... 针对红外小目标图像特征提取较难、对比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反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设计并联双通道的反向注意力机制,一个分支按空间注意力、通道注意力顺序操作进行,另一个分支按通道注意力、空间注意力顺序操作进行,这两个独立的分支并联使用,将它们的输出合并在一起。然后并联双通道反向注意力机制引入到Res2Net,并且在Res2Net增设改进区域强度水平模块。最后损失函数考虑全局约束损失函数和局部约束损失函数。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视觉效果较好,精确率、ROC检测指标性能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小目标 反向注意力 并联双通道 平行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并行双通道轴承故障诊断
5
作者 曹月 王衍学 +1 位作者 姚家驰 王祎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1-76,共6页
针对单一通道解释数据存在不全面性、难以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在实际生产中旋转机械轴承故障信号微弱易被噪声淹没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图像和时序信号分别进行特征提取、融合分类的并行双通道电机轴承故障分类方法。采用格拉姆角场... 针对单一通道解释数据存在不全面性、难以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在实际生产中旋转机械轴承故障信号微弱易被噪声淹没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图像和时序信号分别进行特征提取、融合分类的并行双通道电机轴承故障分类方法。采用格拉姆角场将时序信号转化为二维图像,随后将一维信号和二维图像同时输入到并行双通道模型中。第一个通道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空间信息;第二个通道采用门控循环单元挖掘振动信号中的时序特征。最后,将两个通道提取的时空特征融合并引入多头自注意力机制进行训练。基于公开和实测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诊断方法在多种工况下对故障类型的诊断平均准确率高达98.13%;与单通道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并行双通道 多模态融合 格拉姆角场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通道中超临界RP-3航空煤油流量分配特性数值研究
6
作者 王彦红 李雨健 +1 位作者 贾玉婷 李洪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6,共12页
针对热流偏差下空-油换热器的应用,进行了三种类型并联通道中超临界压力RP-3航空煤油流量分配数值研究,探究了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总流量、进出口布置对双通道流量分配的影响机制。通过摩擦压降和加速压降的演变机制揭示了流量非... 针对热流偏差下空-油换热器的应用,进行了三种类型并联通道中超临界压力RP-3航空煤油流量分配数值研究,探究了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总流量、进出口布置对双通道流量分配的影响机制。通过摩擦压降和加速压降的演变机制揭示了流量非对称分配的原因,讨论了通道质量流速和温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换热的影响,进行了(火积)耗散效应分析。根据热流密度比值和运行参数提出了流量偏差的预测准则,预测偏差处于±15%范围内。结果表明:随着双通道热流差别增大,两者流量偏差增大,源于加速压降和摩擦压降的平衡机制。热流比值小于1时,摩擦压降主导流量分配;热流比值大于1时,加速压降主导流量分配。热流比值等于1时,双通道流量等量分配。提高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总流量双通道流量偏差均受到抑制。高热流偏差下通道出现流量不连续和偏差管温度反向分层问题。相对流量偏差和(火积)耗散偏差的变化规律一致,I型布置相比U型和Z型布置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油换热器 并联双通道 超临界煤油 加速压降 摩擦压降 流量分配 (火积)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的通道不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熊挺 闫晓 +3 位作者 于俊崇 黄善仿 黄彦平 肖泽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83-1988,共6页
针对国内外超临界水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的匮乏,结合并联双通道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成果,对影响实验可行性的通道不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分析了超临界水并联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实验中流量脉动的变化过程,并采用自编程序对系统的稳... 针对国内外超临界水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的匮乏,结合并联双通道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成果,对影响实验可行性的通道不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分析了超临界水并联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实验中流量脉动的变化过程,并采用自编程序对系统的稳态特性和瞬态特性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双通道流量不对称会降低实验的可行性;流量不对称性由几何结构不对称性引起;超临界水的物性变化规律导致流量不对称性在流体温度跨过拟临界的过程中被放大;流量不对称的程度受流体温度和双通道总流量影响,实验过程中可通过减小双通道总流量来提高实验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 实验可行性 超临界水 流动不稳定性 并联双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计算实验的作业调度与远程提交 被引量:3
8
作者 邹溪 张澜宇 周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61,共3页
在"并行计算"实验中基于VPN技术和双服务器架构,使应用于科研任务的高性能机群系统得到进一步开发,让本科实验通过远程访问共享科研资源。通过对机群系统软件部分功能的自主研制,提高了本科实验课的课堂效率,并在本科实验教... 在"并行计算"实验中基于VPN技术和双服务器架构,使应用于科研任务的高性能机群系统得到进一步开发,让本科实验通过远程访问共享科研资源。通过对机群系统软件部分功能的自主研制,提高了本科实验课的课堂效率,并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机群 双服务器架构 VPN通道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切片累积特征的轴承双向传感器信息融合故障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龙 刘杨远 +3 位作者 唐晓红 张号 肖乾 赵丽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22-2732,共11页
针对采集的轴承振动信号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现实情况,采用一种基于概率切片累积特征的轴承双向传感器信息融合故障诊断方法实现对轴承故障的定性分析。首先利用概率盒理论(P-box)将来自水平和垂直方向传感器的... 针对采集的轴承振动信号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现实情况,采用一种基于概率切片累积特征的轴承双向传感器信息融合故障诊断方法实现对轴承故障的定性分析。首先利用概率盒理论(P-box)将来自水平和垂直方向传感器的时域信号分别进行概率盒建模,从而减小认知不确定性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充分提取多方位振动信号中故障信息;然后提取模型概率切片累积特征输入到构建的双通道并行卷积神经网络(PCNN)自适应训练,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网络的全连接层之前添加一个融合层进行双向特征信息融合;最后利用归一化指数函数实现故障部位的辨识。某铁路局机务段轮对轴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方法在应对故障程度不均衡数据集时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且在不同噪声条件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传感器信息融合 认知不确定性 概率切片累计特征 双通道并行卷积神经网络 故障程度不均衡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机载雷达STAP紧凑系统设计
10
作者 任磊 王永良 +1 位作者 陈辉 母其勇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7-662,共6页
大数据流下的高精度实时处理是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系统实现的难题之一。在机载平台对尺寸、重量和功率(size,weight and power,SWAP)的约束条件下,STAP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减少系统时延的同时增加数据吞... 大数据流下的高精度实时处理是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系统实现的难题之一。在机载平台对尺寸、重量和功率(size,weight and power,SWAP)的约束条件下,STAP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减少系统时延的同时增加数据吞吐率,本文对实测双通道机载雷达采样数据进行了STAP并行系统的紧凑设计研究。基于选型平台设计了狭义局部并行全局串行(Restricted local-parallel-and-global-serial,RLPGS)结构与狭义局部串行全局并行(Restricted local-seiral-and-global-parallel,RLSGP)结构,并验证了任务数据不同调度方法的性能。该设计在单处理板上成功完成STAP处理的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自适应处理 紧凑并行系统 双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调度数据网双平面的主站控制多机多链路采集方案 被引量:21
11
作者 叶飞 金鑫 +1 位作者 朴林 肖小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5-158,共4页
为提升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的稳定性,结合国家电网公司调度数据网双平面(SGDnet)建设模式,遵循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数据采集与交换标准,提出基于电网调度数据网双平面的主站控制中心系统多机多链路的采集方法。该方法采用... 为提升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的稳定性,结合国家电网公司调度数据网双平面(SGDnet)建设模式,遵循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数据采集与交换标准,提出基于电网调度数据网双平面的主站控制中心系统多机多链路的采集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多通道负载均衡、多级并列运行、多链路热备冗余、多源数据处理等技术,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结合主站控制中心系统节点管理等技术解决了因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不刷新等问题,保障了调度生产需要。通过此方法所研究的数据采集系统已在多个调度中心投入现场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数据采集与交换 电力调度数据网 双平面 采集通道 链路管理 并列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DPMZM的双通道微波光子下变频方案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威 李尚远 +3 位作者 杨仕铭 刘嫱 张振荣 耿敏明 《光通信技术》 2022年第5期83-88,共6页
为了实现多通道的微波光子下变频,提高变频链路性能,提出一种使用单个集成调制器实现的微波光子下变频方案,该方案利用偏振复用特性实现双通道下变频功能。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当子调制器设置在最小传输点时,可实现载波抑制双边带调制,... 为了实现多通道的微波光子下变频,提高变频链路性能,提出一种使用单个集成调制器实现的微波光子下变频方案,该方案利用偏振复用特性实现双通道下变频功能。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当子调制器设置在最小传输点时,可实现载波抑制双边带调制,光载波抑制比达到29 dB;双通道分别独立地将射频信号下变频转换为中频信号,杂散抑制比达30 dB左右,2个通道的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分别达到110.4 dB·Hz^(2/3)、113.4 dB·Hz^(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 光通信 下变频 双偏振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双通道变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残差密集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鑫 杨杰铭 +1 位作者 张鸿德 邱国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8-289,共12页
为改善红外与可见光融合结果与源图像间的部分细节特征丢失问题,充分提取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中的特征信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通道深度学习自编码网络进行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其中,双通道结构由密集连接和残差连接模块级联构成,并设置... 为改善红外与可见光融合结果与源图像间的部分细节特征丢失问题,充分提取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中的特征信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通道深度学习自编码网络进行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其中,双通道结构由密集连接和残差连接模块级联构成,并设置一种综合像素、结构相似度和梯度特征保留的损失函数,使该编码器结构可以充分提取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多层次特征,在融合层采用空间L1范数和注意力机制对级联双通道特征分别进行融合,最后设计对应的解码器对融合特征图像进行重构,获取最终的融合结果。通过与传统算法以及近年最新的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双通道网络 残差密集模块 注意力机制 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