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CONVERGENCE OF PARALLEL BFGS METHOD
1
作者 陈忠 费浦生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1995年第3期283-294,共12页
According to the sequential BFGS metho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synchronous parallel BFGS method in the case when the gradi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function is inexact. We assume that we have p + q processors, ... According to the sequential BFGS metho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synchronous parallel BFGS method in the case when the gradi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function is inexact. We assume that we have p + q processors, which are divided-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has p processors, the second group has q processors, the two groups are asynchronous. parallel, If we assum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twice continuously differentiable and uniformly convex, we prove the iteration converge globally to the solution, and under some additional conditions we show the method is superlinearly convergent. Finally, we show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is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S algorithm superlinear convergence parallel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CAL AND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HE MIXED NAVIER-STOKES/DARCY MODEL WITH BEAVERS-JOSEPH INTERFACE CONDITIONS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光芝 左立云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7年第5期1331-1347,共17页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mixed Navier-Stokes/Darcy model with BeaversJoseph interface conditions. Based on two-grid discretizations, a local and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for this mixed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mixed Navier-Stokes/Darcy model with BeaversJoseph interface conditions. Based on two-grid discretizations, a local and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for this mixed model is proposed and analyzed. Optimal errors are obtained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local and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ier-Stokes equations Darcy's law two-grid algorithm Beavers-Joseph interface conditions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ANDABLE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LINEAR ELLIPTIC PROBLEMS 被引量:1
3
作者 Guangzhi DU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572-588,共17页
In this article,two kinds of expandable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methods,based on two-grid discretizations,are given to solve the linear elliptic problems.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local and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m... In this article,two kinds of expandable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methods,based on two-grid discretizations,are given to solve the linear elliptic problems.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local and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methods,there are two attractive features of the methods shown in this article:1)a partition of unity is used to generate a series of local and independent subproblems to guarantee the final approximation globally continuous;2)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of each local subproblem is contained in a ball with radius of O(H)(H is the coarse mesh parameter),which means methods in this article are more suitable for parallel computing in a large parallel computer system.Some a priori error estimation are obtained and optimal error bounds in both H^1-normal and L^2-normal are derived.Finally,numerical results are reported to test and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our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grid method expandable method partition of unity parallel algorithm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 Parallel Method for Polynomial Evaluation at Points in Arithmetic Progression
4
作者 LU Jian-kang CHEN Hai-biao JING Rui-xing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2014年第4期509-515,共7页
We present a fast method for polynomial evaluation at points in arithmetic progression. By dividing the progression into m new ones and evaluating the polynomial at each point of these new progressions recursively,thi... We present a fast method for polynomial evaluation at points in arithmetic progression. By dividing the progression into m new ones and evaluating the polynomial at each point of these new progressions recursively,this method saves most of the multiplications in the price of little increase of additions comparing to Horner's method, while their accuracy are almost the same. We also introduce vector structure to the recursive process making it suitable for paralle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orithmS parallel algorithms polynomial evaluation Horner’s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traction of pipeline defect feature based on variational mode and optimal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5
作者 Min Zhang Yan-Bao Guo +4 位作者 Zheng Zhang Ren-Bi He De-Guo Wang Jin-Zhong Chen Tie Yi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00-1216,共17页
Because the magnetic signal information of pipeline defects obtained by magnetic flux leakage detection contains interference signals, i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extract the features. Therefore, a novel pipeline de... Because the magnetic signal information of pipeline defects obtained by magnetic flux leakage detection contains interference signals, i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extract the features. Therefore, a novel pipeline defect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VMD-OSVD (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 - optimal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i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and reduce aliasing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By using the VMD method, the sampled magnetic signal is decomposed, and the optimal variational mode is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te of relative change (VMK) of Shannon entropy (SE) to reconstruct the signal. After that, SVD algorithm is used to filter the reconstructed signal again, in which the H-matrix is optimized with the phase-space matrix to enhance SNR and decrease the frequency domain alias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excellent denoising ability for defect magnetic signals, and SNR is increased by 21.01%, 24.04%, 0.96%, 32.14%, and 20.91%, respectively. The improved method has the best denoising effect on transverse mechanical scratches, but a poor denoising effect on spiral welding position.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defects are varied,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responses are spiral weld corrosion > transverse mechanical cracking > girth weld > deep hole > normal pipe. The high-frequency band is the spiral weld corrosion with f1 = 153.37 Hz. The low-frequency band is normal with f2 = 1 Hz. In general, the VMD-OSVD method is able to improve the SNR of the signal and characterize different pipe defects. And it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pipeline inspection in the field of safety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D method VMK SVD algorithm Phase space matrix Signal characteristics Pipeline defect Reconstru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和改进BOA的食品分拣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6
作者 崔嵬 袁瑞 +1 位作者 孙立涛 王巍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5,共6页
[目的]降低食品分拣过程中并联机器人的轨迹运行时间、能耗和运行冲击等。[方法]在分析Delta并联机器人食品分拣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于Delta并联机器人轨迹优化的改进4-3-3-4插值法。以运行时间、能耗和冲击综合最优为目标构建模型... [目的]降低食品分拣过程中并联机器人的轨迹运行时间、能耗和运行冲击等。[方法]在分析Delta并联机器人食品分拣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于Delta并联机器人轨迹优化的改进4-3-3-4插值法。以运行时间、能耗和冲击综合最优为目标构建模型优化4-3-3-4插值多项式关节系数,通过改进蝴蝶优化算法求解得到并联机器人运动轨迹的最优解,并验证其优越性。[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所提轨迹优化方法具有更好的运行效率和控制效果,规划轨迹更加平滑。在实际分拣中,分拣误差均小于0.5 mm,分拣成功率为99.60%,平均分拣时间为0.620 s。[结论]通过对多项式插值法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并联机器人轨迹规划的效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轨迹规划 蝴蝶优化算法 4-3-3-4插值法 食品分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3-UPS/S并联稳定平台参数振动特性分析
7
作者 袁晓明 王维锜 +1 位作者 庞浩东 张立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1,共10页
针对电液3-UPS/S并联稳定平台驱动液压缸的压力脉动所产生的参数振动,建立了稳定平台的参数振动方程并利用多尺度法求解了主共振响应与组合共振响应的一次近似解;分析了主共振与组合共振响应特性以及振动幅值在初始工作空间内的变化规律... 针对电液3-UPS/S并联稳定平台驱动液压缸的压力脉动所产生的参数振动,建立了稳定平台的参数振动方程并利用多尺度法求解了主共振响应与组合共振响应的一次近似解;分析了主共振与组合共振响应特性以及振动幅值在初始工作空间内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与模态试验对参数振动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解与理论解之间的最大误差为4.20%,固有频率理论值与试验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4.66%,可验证参数振动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3-UPS/S并联稳定平台 压力脉动 参数振动 多尺度法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中大桥东锚碇筑岛围堰基于淤泥强度动态增长的设计方法
8
作者 张鸿 李冕 刘建波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为主跨1 666 m的三跨钢箱梁悬索桥,其东锚碇为海中重力式锚碇,采用筑岛围堰方案施工。原筑岛围堰方案采用静态设计方法设计,采用“锁口钢管桩+工字型板桩+钢箱围箍”的组合式筑岛围堰方案。针对原方案存在的材料利用率... 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为主跨1 666 m的三跨钢箱梁悬索桥,其东锚碇为海中重力式锚碇,采用筑岛围堰方案施工。原筑岛围堰方案采用静态设计方法设计,采用“锁口钢管桩+工字型板桩+钢箱围箍”的组合式筑岛围堰方案。针对原方案存在的材料利用率低、结构设计尺寸偏大、结构之间受力不协调等缺点,在分析淤泥强度增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淤泥强度动态增长的筑岛围堰设计方法(动态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不同施工阶段围堰支撑处土体弹簧刚度和平行钢丝索围箍等效弹性支撑刚度,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建立各施工阶段自变量参数(钢管桩壁厚、钢管桩直径、围箍数量)与控制指标(钢管桩最大应力、桩顶最大位移、围箍最大应力)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围堰结构设计参数优化。采用该动态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确定采用锁口钢管桩(直径2 000 mm、壁厚18 mm)+工字型板桩+平行钢丝索(7根,单根为184股?5 mm钢丝)柔性组合式筑岛围堰方案。采用有限元法计算静、动态设计方法下钢管桩最大应力,并与现场实测值比较。结果表明:动态设计方法下,围堰结构受力更合理,各构件应力水平更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海中锚碇 筑岛围堰 淤泥强度动态增长 平行钢丝索 响应面法 改进粒子群算法 围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炉变电站集控中心告警信息远程聚合方法研究
9
作者 杜晓岚 朱梦楠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3期71-75,共5页
电炉变电站集控中心的告警信息远程聚合可以帮助集中监控和管理多个电炉变电站的设备,识别潜在风险或故障,及时采取预防或修复措施。由于不同类型的电炉变电站设备采用的远程监控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产生的告警信息具有不同的格式、结构... 电炉变电站集控中心的告警信息远程聚合可以帮助集中监控和管理多个电炉变电站的设备,识别潜在风险或故障,及时采取预防或修复措施。由于不同类型的电炉变电站设备采用的远程监控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产生的告警信息具有不同的格式、结构和语义,导致告警信息具有异构性,缺少衡量异构性信息的统一特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关联度特征的电炉变电站集控告警信息远程聚合方法。根据关联关系度量标准计算异构数据之间的直接关联关系度。通过计算不同告警信息的关联度,联合时间变异系数分析告警信息时间波动特征,根据告警数据的这两种属性将其划分为时间约束属性和相似度约束属性,实现电炉变电站集控告警信息远程聚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告警信息量,且能够显著优化远程获取告警信息的聚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炉变电站集控 告警信息 聚合方法 关联度 FLOYD算法 时间波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少鹏 吴柏生 +2 位作者 赵秀婷 邹敏清 林丹锐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2,共7页
结合模态柔度矩阵、广义模态柔度矩阵和振型三个识别精度较好的指标,构造新的目标函数求解损伤识别问题。通过Nelson方法求解得到的频率与振型的导数,得到对结构刚度发生变化时更具敏感性的位置,然后在这些位置布置传感器以提取结构信... 结合模态柔度矩阵、广义模态柔度矩阵和振型三个识别精度较好的指标,构造新的目标函数求解损伤识别问题。通过Nelson方法求解得到的频率与振型的导数,得到对结构刚度发生变化时更具敏感性的位置,然后在这些位置布置传感器以提取结构信息。针对原有的灰狼算法虽然全局搜索能力强,但是存在局部搜索精度差的问题,本文从初始种群和收敛因子等方面着手,改善灰狼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及收敛速度。最后利用提出的方法,通过识别梁模型及桁架模型中的损伤单元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灰狼算法 灵敏度定位法 动力特性参数 Nelso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产异构DCU平台的大规模并行矩量法研究
11
作者 贾瑞鹏 林中朝 +2 位作者 左胜 张玉 杨美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面向国产异构众核处理器超级计算机发展趋势,实现了基于CPU+DCU国产异构并行系统的大规模并行高阶矩量法。在同构并行矩量法负载均衡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MPI+openMP+DCU”的高效异构并行编程框架,解决了计算任务与计算能力不匹配... 面向国产异构众核处理器超级计算机发展趋势,实现了基于CPU+DCU国产异构并行系统的大规模并行高阶矩量法。在同构并行矩量法负载均衡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MPI+openMP+DCU”的高效异构并行编程框架,解决了计算任务与计算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实现了矩量法异构并行计算过程的负载均衡。采用细粒度任务划分策略与异步通信技术,对深度计算处理器计算过程进行了流水线优化设计,实现了计算与通信重叠,提升了矩量法异构协同计算的效率。通过与有限元法的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CPU+DCU异构并行矩量法的准确性。基于国产深度计算处理器异构平台的可扩展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CPU计算相比,所实现的CPU+DCU异构协同计算方法能够获得5.5~7.0倍的加速效果,且在国家超级计算西安中心能够实现全系统运行,并行规模从360节点扩展到3 600节点(共1 036 800个处理器核心),并行效率可以达到约7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矩量法 国产异构并行系统 深度计算处理器 异构协同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并行的高阶散射特征线方法及其在临界实验装置模拟中的应用
12
作者 邹航 陈莹 +5 位作者 张乾 曹巍 张晋超 梁亮 宋佩涛 刘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3,共9页
在临界实验装置的物理计算中,由于较厚水反射层的存在,中子各向异性散射会对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基于P1各向异性散射特征线方法(MOC),开发了能够处理各向异性散射的特征线输运计算程序,并实现了高阶散射特征线输运计算的高性能异构并... 在临界实验装置的物理计算中,由于较厚水反射层的存在,中子各向异性散射会对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基于P1各向异性散射特征线方法(MOC),开发了能够处理各向异性散射的特征线输运计算程序,并实现了高阶散射特征线输运计算的高性能异构并行。为确认程序对临界实验装置的物理计算精度,本文选取LCT011临界实验基准进行堆芯物理计算,并与蒙特卡罗程序进行对比验证。各向异性源使得计算量与内存消耗均有显著增加,给异构系统带来较大的显存负担,因此本文进而对高阶散射输运求解器进行性能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在高阶散射计算条件下,程序可达到蒙特卡罗程序的同等精度,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线方法 高阶散射 临界实验装置 异构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六孔径结构的大气湍流特征参数提取方法
13
作者 于佳鑫 姚海峰 +6 位作者 刘智 王伟豪 田少乾 曹钟予 董科研 高士明 白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7-265,共9页
大气相干长度是度量大气湍流对光波前影响程度的重要参数,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关键意义。为提高其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六孔径K-means聚类算法的大气湍流特征参数提取方法,解决了在测量过程中出现光斑边界不清晰甚至粘连的问题。此外,建... 大气相干长度是度量大气湍流对光波前影响程度的重要参数,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关键意义。为提高其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六孔径K-means聚类算法的大气湍流特征参数提取方法,解决了在测量过程中出现光斑边界不清晰甚至粘连的问题。此外,建立了大气相干长度测量系统,系统选用小口径光学天线和六孔径掩膜装置,在增加了统计值的同时兼顾了系统的便携性。利用该系统对长春地区进行多日全天实验监测,其实验数据表明,全天测量呈现出的趋势及数值符合湍流强度变化规律,所提方法相较于传统的阈值分割算法的精确性提升了33.05%,相关实验可为长春地区的湍流监测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相干长度 K-MEANS聚类算法 差分像运动法 大气湍流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水面舰艇编队一体化导航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文涛 钟昭 +2 位作者 翟文华 张媛 康传华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目的]针对体系化作战中,水面舰艇编队导航面临设备损毁、导航干扰等复杂作战环境的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水面舰艇编队一体化导航系统及方法。[方法]通过分布式协同导航提升编队应对复杂环境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编队一体化导航... [目的]针对体系化作战中,水面舰艇编队导航面临设备损毁、导航干扰等复杂作战环境的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水面舰艇编队一体化导航系统及方法。[方法]通过分布式协同导航提升编队应对复杂环境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编队一体化导航系统分为设备层、系统层和体系层,设备层输出原始的GNSS/INS导航数据,系统层输出节点独立导航数据,体系层融合生成编队协同导航数据。为实现体系层编队协同导航数据融合,采用Floyd算法,以基线传递路径最短的原则构建分布式编队协同导航网络,在节点独立导航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动态基线传递生成节点协同导航数据;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融合多个节点协同导航数据输出编队协同导航数据。[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成功构建分布式协同导航网络。通过导航支援,保障了受毁伤节点导航的不中断;通过精度支援,提升了受干扰节点的导航精度。[结论]分布式协同导航具有抗毁伤、抗干扰、可提高精度的优势,并可有效应对复杂的作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化作战 舰艇编队 分布式协同导航 Floyd并行算法 加权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C/SN耦合三维中子输运程序的并行优化
15
作者 何琴 杨昊 +2 位作者 周世杰 周航 文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KYCORE程序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开发的径向特征线法与轴向离散纵标法耦合三维中子输运程序。KYCORE程序采用几何区域并行方法,可并行计算不同区域的数据。但由于其庞大的计算量以及内存占用量,KYCORE基于几何区域并行取得的时间增益... KYCORE程序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开发的径向特征线法与轴向离散纵标法耦合三维中子输运程序。KYCORE程序采用几何区域并行方法,可并行计算不同区域的数据。但由于其庞大的计算量以及内存占用量,KYCORE基于几何区域并行取得的时间增益不高,且程序无法再对区域中输运模块二级并行。MPI二维拓扑通信结构将不同维度的计算划分至不同通信域,适用于二维计算问题。将其应用至KYCORE程序,使几何区域和输运模块独立开,实现了在不破坏原有一维几何区域并行结构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实现区域内部输运模块即二维维度上的并行优化。针对输运模块中的特征线法求解模块,特征线两级并行优化算法自适应地为各个进程划分能群计算任务,且各个进程动态负载均衡。针对C5G7基准例题测试,对于不同大小的算例,输运特征线法模块的并行效率达70%及以上,测试表明该结构与方法取得了明显的加速效果,具有精确性、高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YCORE程序 MPI二维拓扑通信结构 特征线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索动力特性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
16
作者 廖霞 顾民杰 +2 位作者 赵荣欣 淡丹辉 韩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0期255-259,M0024,共6页
吊索作为索承桥梁的重要受力构件,决定着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研究其动力特性对悬索桥和拱桥的设计和运营维护具有极大意义。首先运用动刚度法(DSM)得到了吊索在任意边界条件下的频率方程,并结合Wittrick-Williams(W-W)算法,提出了吊... 吊索作为索承桥梁的重要受力构件,决定着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研究其动力特性对悬索桥和拱桥的设计和运营维护具有极大意义。首先运用动刚度法(DSM)得到了吊索在任意边界条件下的频率方程,并结合Wittrick-Williams(W-W)算法,提出了吊索振动模态频率精确的计算方法,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吊索动力特性分析的精细化分析理论;其次利用模型参数退化、文献方法以及有限元建模求解来进行准确性验证;最后通过与明州大桥实测数据对比表明该分析理论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该理论体系为吊索动力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际工程吊索的设计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索 动力特性 动刚度法 Wittrick-Williams算法 模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交通网络平衡问题的并行分裂算法
17
作者 朱雪珂 李欢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8期170-172,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并行分裂算法,用于求解能转化为可分离结构的变分不等式的交通网络平衡问题。基于该问题的可分离结构,分裂算法被广泛研究用于求其解。交替方向法是一种经典的求解变分不等式问题的算法,基于交替方向法,考虑当数据维数较... 提出了一种新的并行分裂算法,用于求解能转化为可分离结构的变分不等式的交通网络平衡问题。基于该问题的可分离结构,分裂算法被广泛研究用于求其解。交替方向法是一种经典的求解变分不等式问题的算法,基于交替方向法,考虑当数据维数较大时,并行分裂算法更有效,且并不是所有子变分不等式都能精确求解。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精确并行交替方向法,在适当条件下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并应用于交通网络平衡问题,最后通过数值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不等式 并行分裂算法 可分离结构 交替方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微穿孔板吸声特性研究
18
作者 解龙翔 陈广智 张玲玲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本文研究了在大背腔情况下多层微穿孔板结构的设计与吸声特性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电-力-声类比法,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可以等效为电阻-电容串联的电路系统.但随着背部空腔深度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声类比法在分析多层微穿孔板结构吸... 本文研究了在大背腔情况下多层微穿孔板结构的设计与吸声特性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电-力-声类比法,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可以等效为电阻-电容串联的电路系统.但随着背部空腔深度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声类比法在分析多层微穿孔板结构吸声特性时变得十分复杂,且计算精度较低.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传递矩阵的计算方法,用于分析多层微穿孔板结构的吸声特性.并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电-力-声类比法 传递矩阵法 吸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模式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19
作者 刘蓓蕾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9期65-67,共3页
基于DSP架构模式,提出了一种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将其运用到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研究过程中,采用DSP技术进行计算机图像获取、算法处理、算例分析和结果优化,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图像算法处理质量和效率。经过算法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 基于DSP架构模式,提出了一种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将其运用到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研究过程中,采用DSP技术进行计算机图像获取、算法处理、算例分析和结果优化,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图像算法处理质量和效率。经过算法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搭建多DSP并行处理架构模式,采用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计算机图像处理,能够提高图像处理精度。该算法运行时的性能较高,功能低,CPU占用率不高,且DSP计算机处理系统在多DSP并行处理架构模式下进行算法分析,系统的稳健性和可靠性高,能够适应不同规模级别下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数据集的处理速度、精度、资源消耗和功率要求,可为计算机图像算法处理提供准确、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对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算法设计和优化以及应用具有较好的实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多DSP并行处理架构模式 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 算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并行FDTD方法分析电大目标电磁散射 被引量:24
20
作者 闫玉波 葛宁 +2 位作者 郑美艳 葛德彪 田春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1-824,共4页
本文应用基于消息传递 (MessagePassing)模式的网络并行计算系统来实现并行FDTD方法 .通过区域分割技术将FDTD计算区域分割成多个子域进行分别计算 ,各个子区域在边界处与其相邻的子区域进行切向场值的数据交换以使整个迭代进行下去 ,... 本文应用基于消息传递 (MessagePassing)模式的网络并行计算系统来实现并行FDTD方法 .通过区域分割技术将FDTD计算区域分割成多个子域进行分别计算 ,各个子区域在边界处与其相邻的子区域进行切向场值的数据交换以使整个迭代进行下去 ,从而实现FDTD并行计算 .我们采用PVM并行平台来实现并行FDTD算法 .计算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并行计算 FDTD方法 区域分割技术 电磁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