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new EVA graft copolymer and its pour point depressa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Daqing crude oil 被引量:4
1
作者 伍丽娟 张帆 +1 位作者 关中原 郭淑凤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88-491,共4页
EVA was widely used as the pour point depressant for waxy oil.In order to improve its effect,som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modify EVA's property.EVA has long side chains and nitrogen polar ... EVA was widely used as the pour point depressant for waxy oil.In order to improve its effect,som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modify EVA's property.EVA has long side chains and nitrogen polar groups to enforce its adaptability and effect of waxy oil.The pure amine,maleicanhydride and their reaction product were tested using infrared spectra and the NMR spectral.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modified EVA is added into oil,the wax deposits not only on the main chain but also on the side chains.And the polar groups have the function to avoid and resist the wax crystals connection each other to form the net.Using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maleicanhydride and high carbonic amine(C12,C16,C18 amine) as the graft component,the toluene as the solvent and BPO as the initiator,the series of new EVA graft copolymer with special side chains are prepar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A series of cylmaleimide exist indeed in modified EVA and the highest grafted percentage is 18.8%.EVA-16,the new graft copolymer,is better than EVA about 3 ℃ more in depressant the pour-point of Daqing waxy crude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CATION EVA COPOLYMER pour point depressants performance evolution DAQING cru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添加剂桐油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
2
作者 丁丽芹 张彦平 +3 位作者 钟又皆秀 梁生荣 钟汉斌 徐海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2-552,共11页
以桐油酸(EA)为原料,引入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苄酯(BzMA),采用Schlenk技术合成了桐油酸-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PEBz)和桐油-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PTBz),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共聚物的结构,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共聚物的相... 以桐油酸(EA)为原料,引入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苄酯(BzMA),采用Schlenk技术合成了桐油酸-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PEBz)和桐油-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PTBz),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共聚物的结构,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多分散性指数,采用热重分析仪测定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并对共聚物的抗磨和降凝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比m(EA)∶m(BzMA)为2∶8、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0 h的条件下,PEBz收率为52.98%,相对分子质量为3.388×10^(4),多分散性指数为1.5。在润滑油馏分(350~395℃)中添加质量分数1.0%的PEBz后,磨斑直径降低0.584 mm,凝点降低14℃。PEBz抗磨和降凝效果均优于PTBz,可作为一种兼有抗磨和降凝双重功能的润滑油添加剂代替传统石油基润滑油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桐油酸 甲基丙烯酸苄酯 共聚物 抗磨 降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蜡、高凝点油藏用降凝驱油微乳液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孟勇 张卫东 +1 位作者 郭榕 李应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3-908,共6页
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醇聚醚羧酸钠(SEC)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的混合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酯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聚合物型降凝剂RD 5120T)和去离子水混合,制备了降凝驱油微乳液。考察了n(SEC)∶... 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醇聚醚羧酸钠(SEC)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的混合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酯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聚合物型降凝剂RD 5120T)和去离子水混合,制备了降凝驱油微乳液。考察了n(SEC)∶n(OTAB)对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m(RD 5120T)∶m(SEC+OTAB)对降凝驱油微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采用凝固点测试、相态实验、增溶组分分析、界面张力测试、物模实验测试了降凝驱油微乳液的性能,并评价了其在东部某油田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n(SEC)∶n(OTAB)=7∶3〔n(SEC)+n(OTAB)=1.0 mol〕、m(RD 5120T)∶m(SEC+OTAB)=1∶10、SEC(610.7 g,0.7 mol)、RD 5120T+SEC+OTAB质量浓度为200 g/L的条件下,制备的降凝驱油微乳液(微乳液-1)的平均粒径为83.64 nm,其对3种高凝原油凝固点平均降低34%以上,对原油中的长链脂肪烃(C_(18)~C_(30))具有更强的增溶能力,可将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降至6×10^(-3)mN/m。物模实验中,注入孔隙体积倍数(PV)0.2、质量浓度5 g/L的微乳液-1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2.1%;现场试验中,微乳液-1可对高含蜡、高凝点油藏起到降水增油的效果,平均综合含水率(质量分数)从94.8%最低降至89.1%,平均日油从4.5 t最高提升至7.7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降凝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 提高采收率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杂化碳球-聚十六烯降凝防蜡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4
作者 严东寅 李龙 +4 位作者 冯泉 戚亚明 尹宇寒 宗郡桓 颜学敏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4,42,共6页
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含有羟基的纳米碳球,利用甲基丙烯酰氯与羟基发生酰化反应将纳米碳球进行杂化,再将纳米杂化碳球与十六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纳米杂化降凝防蜡剂CS-H,利用FTIR、1HNMR和TG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降凝防... 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含有羟基的纳米碳球,利用甲基丙烯酰氯与羟基发生酰化反应将纳米碳球进行杂化,再将纳米杂化碳球与十六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纳米杂化降凝防蜡剂CS-H,利用FTIR、1HNMR和TG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降凝防蜡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对其降凝防蜡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S-H的杂化率约为92.3%;当CS-H浓度为100mg·L^(-1)时,含蜡原油WCO-1和WCO-2的倾点分别降低了11℃和6℃,析蜡点分别降低了6℃和4℃;CS-H在WCO-1和WCO-2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降凝防蜡性能,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球 杂化 聚合 降凝防蜡剂 含蜡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超长碳链防蜡降凝剂的制备及作用机理
5
作者 但波 马喜平 +2 位作者 黄钰 肖万鑫 郑存川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1,共7页
为预防塔里木油田H原油中高碳数石蜡的析出,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和1-十八烯为原料研制出一种超长碳链的油溶性防蜡降凝剂PDM,对加剂前后防蜡降凝性能、普适性、析蜡特性、微观形貌以... 为预防塔里木油田H原油中高碳数石蜡的析出,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和1-十八烯为原料研制出一种超长碳链的油溶性防蜡降凝剂PDM,对加剂前后防蜡降凝性能、普适性、析蜡特性、微观形貌以及碳数分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PDM加量为2000 mg/L时,静态防蜡率可达74.79%,动态防蜡率为50%以上,H原油的凝点可从26℃降至9℃,并对同区块的三种原油表现出良好的普适性。PDM主要是通过长碳链烷基与蜡晶的共晶吸附来改变蜡晶聚集的形态结构,分子中的极性酸酐基团将持续增强蜡晶在原油中的分散性,两者协同作用实现预防高碳数石蜡沉积的目的。PDM的加入减弱了蜡晶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H原油凝点,显著改善了H原油低温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数石蜡 防蜡降凝剂 动态防蜡 蜡晶结构 防蜡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蜡原油聚合物共混物高效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宋京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7,共6页
高含蜡原油多具有高密度、高黏度和高凝点等特点,导致在开采、运输及储存过程中都需要克服较高的成本。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研究合成了两种聚合物及其共混物作为降黏剂以提升高含蜡原油的流动性。分别以丙烯酸壬酯、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酸十... 高含蜡原油多具有高密度、高黏度和高凝点等特点,导致在开采、运输及储存过程中都需要克服较高的成本。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研究合成了两种聚合物及其共混物作为降黏剂以提升高含蜡原油的流动性。分别以丙烯酸壬酯、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两种共聚物P1和P2,以两种共聚物及其共混物P3作为降凝减阻剂,研究了在不同添加含量下对高含蜡原油黏度、倾点和剪切稳定性指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1、P2和P3均具有显著的降凝减阻性能,其中P3效果最佳,在加量为4%时原油样品的倾点可由28.3℃降低至4.4℃,黏度最大降幅可达75.293%,剪切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P3高速剪切后的降凝幅度回升值为2.1℃,降黏率回升值为5.76%,并且在所有浓度下的PVL和PSSI值均较小,表现出良好的机械剪切稳定性。在管道运输原油的过程中,P3作为一种高效降凝减阻剂可有效降低高含蜡原油的黏度及输油阻力,减少管道输油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共混物 降凝减阻 流动性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蜡原油聚烯烃降凝防蜡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翔 张国欣 +5 位作者 陆原 胡廷 魏强 陈严飞 陈小敏 曾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2-910,928,共10页
以丙烯酸十八酯(ODA)、十八烯(ODE)和苯乙烯(SM)为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P(ODA-co-ODE-co-SM),以其为主剂合成了聚烯烃降凝防蜡剂POOS,对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加剂前后原油流变性、析蜡特性、微观形态以及降凝防蜡效果进行... 以丙烯酸十八酯(ODA)、十八烯(ODE)和苯乙烯(SM)为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P(ODA-co-ODE-co-SM),以其为主剂合成了聚烯烃降凝防蜡剂POOS,对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加剂前后原油流变性、析蜡特性、微观形态以及降凝防蜡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最优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ODA)∶n(ODE)∶n(SM)=5∶3∶2、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含量(以丙烯酸十八酯、十八烯和苯乙烯总质量为基准,下同)为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h。当POOS质量浓度为200mg/L时,原油流变性与未加POOS原油相比变化明显,15℃下加剂前后屈服应力为50.30和2.95 Pa,屈服应力降幅为94%,析蜡温度由31.33℃降至24.94℃,凝点由25℃降至15℃,加剂后冷指测试防蜡率为88.00%,环道测试防蜡率为83.70%,蜡晶形态由针状转变为圆状结晶,加剂后蜡晶析出分布不均匀,多个微小蜡晶聚集析出形成单个聚集体,POOS的加入有效改善了蜡晶分散形态,抑制网状结构形成,显著改善了原油低温流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降凝防蜡 流变性 析蜡特性 微观结构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羧酸酯-马来酸酐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翔 张国欣 +3 位作者 陆原 胡廷 魏强 陈严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129,共6页
为了改善海上原油管输流动效果,以甲基全氟烷基乙基羧酸酯(GMA)和马来酸酐(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聚(甲基全氟烷基乙基羧酸酯-马来酸酐)(GM),以其为主剂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配形成含氟羧酸酯-马来酸酐原油降凝... 为了改善海上原油管输流动效果,以甲基全氟烷基乙基羧酸酯(GMA)和马来酸酐(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聚(甲基全氟烷基乙基羧酸酯-马来酸酐)(GM),以其为主剂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配形成含氟羧酸酯-马来酸酐原油降凝剂,并对GM合成条件、降凝剂降凝效果影响因素、加剂前后原油流变性和微观形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GM合成优化工艺条件为:GMA与MA摩尔比为5∶1、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6%、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8 h;GM与EVA间存在协同作用,当w(GM)∶w(EVA)=6∶4、加剂量为400 mg/L时,原油凝点为5.5℃,降凝幅度为13℃;在温度为10℃时,加剂前后原油黏度从562.9 mPa·s降至93.1 mPa·s,降黏率达83.5%,原油屈服值从986.6 Pa降低至68.02 Pa,屈服值下降率达93.1%;加剂前后蜡晶形态由棒针状大聚集体堆叠变为小聚集体分散,加剂对改善原油低温流动状态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共聚物 降凝剂 协同降凝 流变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对长庆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机理
9
作者 刘峻峰 石磊 +3 位作者 杨飞 闫锋 李其抚 聂超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0-1725,共6页
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良好的有机相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将PMMA微球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28)降凝剂复合制备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以长庆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变实验评价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对原油流变... 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良好的有机相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将PMMA微球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28)降凝剂复合制备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以长庆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变实验评价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对原油流变性的改善效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法考察了添加降凝剂前后原油的结晶特性和蜡晶形貌变化。结果表明:与纯EVA28降凝剂相比,加入质量分数20 mg/kg 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使长庆含蜡原油的凝点从8℃降低到5℃,5℃时的黏度从40.96 mPa·s减小到35.56 mPa·s,屈服值从0.527 Pa减小到0.224 Pa。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可以进一步降低长庆含蜡原油的析蜡点,增溶石蜡的正向作用更加显著,利于改善原油的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降凝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流变性 黏度 蜡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M-5P降凝剂对高凝原油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曲虎 孙丽娜 +3 位作者 宋义伟 王永虎 解茗雅 刘钊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78-2683,2689,共7页
为了解决高凝原油在采油、集输过程中能耗高和易凝堵的问题,以巴彦油田高凝原油为例,研究了BEM-5P降凝剂对高凝原油的降凝效果,探讨了降凝剂浓度、原油含水率、加药温度、重复加热、高速剪切、原油静置等因素对原油降凝和降黏效果的影响... 为了解决高凝原油在采油、集输过程中能耗高和易凝堵的问题,以巴彦油田高凝原油为例,研究了BEM-5P降凝剂对高凝原油的降凝效果,探讨了降凝剂浓度、原油含水率、加药温度、重复加热、高速剪切、原油静置等因素对原油降凝和降黏效果的影响,以及降凝剂对原油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BEM-5P降凝剂对高凝原油具有显著的降凝效果,降凝剂浓度越大,原油凝点和黏度越低;原油含水率越大,降凝效果越差;加药温度75℃时,降黏效果最好,原油温度低于55℃时,原油温度对降黏效果起正面影响,在超过55℃时,原油温度对降黏效果起负面影响。重复加热、高速剪切对凝点和黏度影响较小;72 h原油静置对凝点影响较小,对黏度影响较大;降凝剂脱水效果起负面作用,相对于热化学沉降,降凝剂对电化学沉降效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集输 降凝剂 BEM-5P 高凝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制备及其降凝机理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拂晓 方龙 +1 位作者 聂兆广 张晓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1-806,共6页
以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的胺解改性物(MAVA)和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EVA)为原料,通过复配制备了1种高凝原油降凝剂(PPD),并对其降凝效果和降凝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高凝原油降凝剂对凝点为43... 以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的胺解改性物(MAVA)和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EVA)为原料,通过复配制备了1种高凝原油降凝剂(PPD),并对其降凝效果和降凝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高凝原油降凝剂对凝点为43℃的胜利原油具有明显的降凝效果,在加剂质量分数为400μg/g时,原油的凝点降低了11℃;由原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所形成的聚集体结构是原油的蜡晶成核剂,降凝剂可以同原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结合形成新的沥青质-降凝剂-胶质聚集体结构,该聚集体结构作为加剂原油的蜡晶成核剂,可以改变蜡的结晶方式,延缓蜡晶的析出速率,大幅地降低了原油的凝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凝点 蜡晶 成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Ⅰ.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对柴油的感受性 被引量:28
12
作者 商红岩 王洛秋 +1 位作者 江少明 韩哲茵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66,共4页
在分析胜利石化总厂 0 #柴油和齐鲁石化 0 #柴油的烃族组成、蜡碳分布的基础上 ,进行分子设计 ,研制出一种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它主要由具有一定粘度的三元共聚物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能十分有效地提高胜利... 在分析胜利石化总厂 0 #柴油和齐鲁石化 0 #柴油的烃族组成、蜡碳分布的基础上 ,进行分子设计 ,研制出一种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它主要由具有一定粘度的三元共聚物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能十分有效地提高胜利石化总厂 0 #柴油的低温使用性能 ,而胜利石化 0 #柴油对目前国内外其它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感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流动 改进剂 柴油 冷滤点 燃料油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组分与降凝剂相互作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蒋庆哲 宋昭峥 +2 位作者 葛际江 柯明 赵密福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利用红外光谱探讨了原油中各组分与降凝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降凝剂的极性基团与沥青质的极性基团形成氢键,降凝剂和沥青质分子结合在一起,降凝剂高分子链转动和扭曲,减少沥青质平面分子结构的重叠,减少堆叠体的... 利用红外光谱探讨了原油中各组分与降凝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降凝剂的极性基团与沥青质的极性基团形成氢键,降凝剂和沥青质分子结合在一起,降凝剂高分子链转动和扭曲,减少沥青质平面分子结构的重叠,减少堆叠体的形成;另一方面,降凝剂中的极性基团也可以与胶质的极性基团发生氢键作用,降凝剂高分子分子链转动和扭曲,减少胶质本身的氢键结合,减少胶质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密集胶束的趋势。由于沥青质堆叠体和胶质密集胶束的减少,原油的粘度的降低,达到了降低原油粘度的目的;原油的凝点主要由蜡的含量和组成决定的,胶质和降凝剂能够参与使蜡的结晶,使蜡晶的形态和尺寸发生改变,达到降低凝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原油组分 降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凝剂对蜡油中蜡析出与溶解影响的物理化学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传宪 张春光 +1 位作者 孙德军 孙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51-1455,共5页
用 DSC热分析仪研究了合成蜡油的加热与冷却过程 ,测定了蜡油在不同蜡浓度下 ,添加降凝剂前后的平衡蜡溶点和析蜡点以及溶解度和饱和度 ,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含蜡油的平衡蜡溶点高于平衡析蜡点 ,降凝剂使平衡蜡溶点进一步升... 用 DSC热分析仪研究了合成蜡油的加热与冷却过程 ,测定了蜡油在不同蜡浓度下 ,添加降凝剂前后的平衡蜡溶点和析蜡点以及溶解度和饱和度 ,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含蜡油的平衡蜡溶点高于平衡析蜡点 ,降凝剂使平衡蜡溶点进一步升高 ,析蜡点进一步降低 ,导致含蜡油凝点较大幅度降低 .在实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 ,该过程符合 Van′t Hoff方程 ,降凝剂使蜡的溶解焓和溶解熵增大 ,析出焓和析出熵减少 .降凝剂提高了蜡晶析出的临界半径 ,增大了成核位垒 ,使蜡晶析出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蜡油 蜡析出 溶解 物理化学 原油 管道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蜡原油降凝剂发展概况 被引量:47
15
作者 宋昭峥 葛际江 +1 位作者 张贵才 张国忠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7-122,共6页
在高蜡原油输送中 ,添加降凝剂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蜡原油的低温流变性 ,是实现原油常温输送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国内外高蜡原油降凝剂的发展概况、作用机理、结构特征、常用降凝剂的种类以及国内外降凝剂的现场应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论述。指... 在高蜡原油输送中 ,添加降凝剂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蜡原油的低温流变性 ,是实现原油常温输送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国内外高蜡原油降凝剂的发展概况、作用机理、结构特征、常用降凝剂的种类以及国内外降凝剂的现场应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论述。指出了降凝剂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作用机理 结构特征 现场应用 高蜡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凝剂对蜡晶晶格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蒋庆哲 宋昭峥 +1 位作者 葛际江 赵福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实验考察了丙烯酸二十二酯降凝剂对原油中蜡相变过程的蜡晶晶格参数的影响。分离出的蜡结晶为正交晶型的晶体,晶面距为0.415 6 nm,结晶度为70.5%,表现为长程有序;原油组分中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增大了蜡晶转化成斜方晶型的趋势,使蜡晶的... 实验考察了丙烯酸二十二酯降凝剂对原油中蜡相变过程的蜡晶晶格参数的影响。分离出的蜡结晶为正交晶型的晶体,晶面距为0.415 6 nm,结晶度为70.5%,表现为长程有序;原油组分中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增大了蜡晶转化成斜方晶型的趋势,使蜡晶的晶面距增大,蜡晶表现为短程有序,这种转化依赖于原油组分的性质和含量;降凝剂降低蜡晶体的有序度,晶面距增大到0.419 0 nm,57%的蜡转化为斜方晶型,降低了蜡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原油凝点和粘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蜡晶 正交晶型 斜方晶型 晶面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木生物柴油及其低温流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蒲志鹏 王卫刚 +2 位作者 蒋建新 杨婷 马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6-61,共6页
经分析,黄连木种子含油率49.3%,种子油酸值为每克油含41.04 mg KOH,含有较高的游离脂肪酸。种子油中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棕榈酸、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4%。由于游离脂肪酸含量高,黄连木种子油采用酸碱催化剂分步... 经分析,黄连木种子含油率49.3%,种子油酸值为每克油含41.04 mg KOH,含有较高的游离脂肪酸。种子油中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棕榈酸、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4%。由于游离脂肪酸含量高,黄连木种子油采用酸碱催化剂分步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HPLC分析表明:第一步H2SO4催化反应主要转化游离脂肪酸,第二步碱催化通过酯交换完全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和甘油。黄连木生物柴油的燃油性能指标符合美国ASTMD6751-02生物柴油标准,表明黄连木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木本油料。研究评价了3种柴油降凝剂和乙醇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其中BJN-B降凝剂和乙醇能够有效降低黄连木生物柴油的凝点、倾点和冷滤点,加入1.40%BJN-B时能将黄连木生物柴油的冷滤点降低6℃。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生物柴油的结晶情况,结果表明BJN-B降凝剂能够有效抑制晶体变大,并且分散晶体,从而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木 生物柴油 降凝剂 低温流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十四醇酯-丙烯酰胺共聚物降凝剂的制备及其对润滑油的降凝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万刚 汪树军 +3 位作者 刘红研 熊文峰 李彦山 高耘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1-468,共8页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润滑油降凝剂(AA)。考察了AA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对燕山350SN、150SN,大庆150SN等润滑油基础油的降凝效果,以及对基础油其他油品性质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对单体甲...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润滑油降凝剂(AA)。考察了AA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对燕山350SN、150SN,大庆150SN等润滑油基础油的降凝效果,以及对基础油其他油品性质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对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四酯(A14)和A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A14和丙烯酰胺(AM)摩尔比为3、引发剂BPO质量分数0.8%、溶剂甲苯质量分数70%、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聚合所得降凝剂AA对润滑油基础油具有最佳降凝效果;加入AA质量分数为0.75%时,可使燕山350SN基础油凝点降低28℃。所制降凝剂不仅对燕山350SN有良好的降凝效果,而且对燕山150SN、燕山500SN、大庆150SN和河南500SN也有很好的降凝效果,并且表现出良好的降黏作用。对基础油其他性质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降凝剂 共聚物 凝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凝剂分子设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金利 武传杰 +2 位作者 李韡 王一平 梁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9-242,256,共5页
从基于作用机理研究的分子设计、基于热力学的分子设计和基于分子模拟技术的分子设计 ,分析了降凝剂分子设计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进展 。
关键词 降凝剂 分子设计 作用机理 热力学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凝剂对原油中蜡晶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金俊 关建宁 +2 位作者 宋娜 周健 姚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0,共4页
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降凝剂(PPD)在不同添加量下原油蜡晶形态的变化;采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分析蜡晶的数目、颗粒直径等参数,实现了蜡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的量化描述。结果表明,随着降凝剂的加入,原油中的蜡晶由不规则的大的片状、... 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降凝剂(PPD)在不同添加量下原油蜡晶形态的变化;采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分析蜡晶的数目、颗粒直径等参数,实现了蜡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的量化描述。结果表明,随着降凝剂的加入,原油中的蜡晶由不规则的大的片状、棒状形态逐渐变成大量小的、分散较均匀的结晶形态,原先占主导地位的大直径(9~13μm)蜡晶的质量分数由67.5%下降至0.01%,小直径(2~5μm)蜡晶的质量分数由8.5%上升至95.6%;降凝剂的加入阻碍了蜡晶相互连接搭桥成网,体系能量降低,形成空间网络结构的可能性较小,原油低温流变性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非线性回归可确定降凝剂添加量、蜡晶平均直径、降凝幅度的关系,其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晶 直径 添加量 降凝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