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奇异根串珠霉菌Ceratocystis paradoxa不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余凤玉 唐庆华 +3 位作者 朱辉 宋薇薇 牛晓庆 杨德洁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9,85,共5页
从海南文昌椰子不同部位病样上分离得到奇异根串珠霉菌26株,选取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性状差异明显的分离株3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可以在15~35℃范围内生长和产孢,但对30℃以上高温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3株分离株均可... 从海南文昌椰子不同部位病样上分离得到奇异根串珠霉菌26株,选取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性状差异明显的分离株3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可以在15~35℃范围内生长和产孢,但对30℃以上高温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3株分离株均可在查彼克培养基(Czapek)上生长和产孢。供试碳源中,3株菌菌丝生长最佳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BR2和GF924产孢最适碳源亦是可溶性淀粉,TR924产孢最适碳源为甘露醇;供试氮源中,菌丝生长最佳氮源是氯化铵,BR2最适产孢氮源是硝酸钾,TR924和GF924在查彼克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3株分离株在pH值4~11范围内均能很好地生长和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根串珠霉菌Ceratocystis paradoxa 椰子 生物学特性 产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谷会 朱世江 +2 位作者 詹儒林 弓德强 张鲁斌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8-453,340,共7页
【目的】菠萝黑腐病是菠萝采后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广东菠萝的市场供应及加工生产。对其病原菌奇异根串珠霉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菠萝黑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研究温度、pH值... 【目的】菠萝黑腐病是菠萝采后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广东菠萝的市场供应及加工生产。对其病原菌奇异根串珠霉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菠萝黑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研究温度、pH值、光照和营养对病原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在杀菌剂敏感性研究方面,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最适合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5~30℃,28℃最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8~30℃;最适病菌生长的酸碱为pH 5.0~8.0,在pH 7.0下病菌产孢最多;24 h黑暗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果胶,最适氮源为甘氨酸、蛋白胨和酵母膏;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对病原菌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因子以及使用化学杀菌剂进行菠萝黑腐病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奇异根串珠霉 黑腐病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乳油木(Vitellaria paradoxa)的物候特征及开花同步性
3
作者 吴丽情 裴盛基 +3 位作者 王以静 杨慧钊 王正洪 许建初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6-836,共11页
【目的】乳油木(Vitellaria paradoxa C.F.Gaertn.)是原产于非洲的一种重要木本油料植物,20世纪60年代引入云南元江种植,本研究对乳油木引种驯化物候进行观测,为其在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的推广奠定基础。【方法】2019年,对元江干热河谷引... 【目的】乳油木(Vitellaria paradoxa C.F.Gaertn.)是原产于非洲的一种重要木本油料植物,20世纪60年代引入云南元江种植,本研究对乳油木引种驯化物候进行观测,为其在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的推广奠定基础。【方法】2019年,对元江干热河谷引进种植的100株乳油木进行展叶、开花和结实物候观察,分析其物候特征以及开花同步性。【结果】乳油木的叶片簇生于枝条顶部,成熟时为深绿色,新老叶片的更替现象遍布全年;花朵与叶片的簇生方式一样,成熟时花冠为卵形多裂,花瓣为白色,全缘,开花起始及结束时间分别为3月初—8月初,持续时间约6个月;果实成熟时的颜色标志为亮绿色,单果的平均鲜果质量22.04~24.56 g,平均鲜种仁质量8.128~8.932 g,结果起始及结束时间分别为3月底—10月底,持续时间约6个月。【结论】无论是在个体还是群体水平上,乳油木都具有较高的开花同步性,并且与原产地非洲相比,乳油木在元江干热河谷引种地的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变化,展叶、开花与结实的各个物候期持续时间基本一致。本研究对乳油木的引种驯化及人工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 乳油木 引种栽培 物候特征 同步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东县牛油果种植技术分析
4
作者 王艳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6期123-124,127,共3页
通过对会东县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的考察,评估了其对牛油果种植的适宜性。介绍了牛油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长环境的基本要求,从选地、整地、种苗选择、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牛油果的种植技术,总结了提... 通过对会东县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的考察,评估了其对牛油果种植的适宜性。介绍了牛油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长环境的基本要求,从选地、整地、种苗选择、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牛油果的种植技术,总结了提高牛油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果 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会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新资料
5
作者 顾文婷 刘清清 徐国良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73-75,共3页
通过对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调查与监测,发现1个江西省蕨类新记录种,即大明鳞毛蕨(Dryopteris tahmingensis Ching),江西省种子植物新记录1个,即卵叶脬果荠[Hilliella paradoxa(Hance)Y.H.Zhang&H.W.Li],九连山地... 通过对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调查与监测,发现1个江西省蕨类新记录种,即大明鳞毛蕨(Dryopteris tahmingensis Ching),江西省种子植物新记录1个,即卵叶脬果荠[Hilliella paradoxa(Hance)Y.H.Zhang&H.W.Li],九连山地区种子植物新记录1个,即小野芝麻[Galeobdolon chinense(Benth.)C.Y.W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种 大明鳞毛蕨 小野芝麻 卵叶脬果荠 九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引种乳木果现状及乳木果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传光 罗婷 +4 位作者 贠新华 王凯博 彭明俊 方贤胜 温绍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04,111,共4页
乳木果适生于干旱或半干旱的环境,是科研及应用价值极高的木本油料植物。对引种地53年生乳木果树的生长状况及其种仁油乳木果油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木果树能很好地适应云南干热河谷型生境,53年生乳木果树的平均胸径为28. 0 ... 乳木果适生于干旱或半干旱的环境,是科研及应用价值极高的木本油料植物。对引种地53年生乳木果树的生长状况及其种仁油乳木果油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木果树能很好地适应云南干热河谷型生境,53年生乳木果树的平均胸径为28. 0 cm,西南坡长势最好,明显优于南坡、西坡和山顶;人工种植的乳木果树提前10年挂果,种仁含油率高于原产地,达60%;乳木果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基本与原产地相同,主要为硬脂酸46. 80%、油酸42. 22%、亚油酸5. 41%。云南干热河谷型生境适合乳木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木果 乳木果油 引种 酯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2 位作者 李天林 申时才 张玉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8-1465,共8页
在室内条件下考察了环境因子温度、pH、盐分、土壤含水量以及种子埋深对外来入侵植物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与小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当温度为5℃、NaCl浓度为0.25 mol/L以及种子埋藏深度达到30 mm时,... 在室内条件下考察了环境因子温度、pH、盐分、土壤含水量以及种子埋深对外来入侵植物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与小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当温度为5℃、NaCl浓度为0.25 mol/L以及种子埋藏深度达到30 mm时,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种子完全不能萌发,而同等条件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依次为89.33%、53.33%和95.00%.(2)在pH 4.0~10.0和土壤含水量10.0%~25.0%条件下,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种子均能萌发;但pH在4.0和10.0以及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其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当土壤含水量为10%时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19.33%和16.67%,而小麦种子的萌发完全受到抑制.(3)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幼苗最适生长环境为,温度25℃~30℃、pH为6.0~9.0、NaCl浓度0~0.05 mol/L以及种子埋藏深度为0~5 mm.研究表明温度、盐分和种子埋藏深度是影响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而偏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其种子萌发,其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强于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虉草 小子虉草 种子萌发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等3种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丘麒 罗建军 +2 位作者 郝卫宁 曾勇 钟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306-7307,7311,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并分析油茶籽等2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芽枝病菌、甘蔗凤梨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0mg干粉/mL溶剂时,对番茄早疫病菌抑菌...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并分析油茶籽等2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芽枝病菌、甘蔗凤梨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0mg干粉/mL溶剂时,对番茄早疫病菌抑菌活性较强的有油茶、水茄等的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76.67%、78.08%;对番茄芽枝病菌抑菌活性较强的有香茅、深山含笑等的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100%、69.20%;对甘蔗凤梨病菌抑菌活性较强的有油茶、甘草等的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100%、74.02%。[结论]油茶和甘草的甲醇浸提物对供试的3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早疫病菌 番茄芽枝病菌 甘蔗凤梨病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日本鳗鲡腐皮病真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9
作者 曾占壮 樊海平 +3 位作者 卓玉琛 吴斌 张新艳 陈灵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2-658,共7页
针对近年来人工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在越冬过程中广泛发生、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的腐皮病进行了真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以麦粒培养法从患病鳗鲡的病灶处分离获得1株真菌菌株Js80122;通过孢子悬液背部肌肉注射、培养物创... 针对近年来人工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在越冬过程中广泛发生、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的腐皮病进行了真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以麦粒培养法从患病鳗鲡的病灶处分离获得1株真菌菌株Js80122;通过孢子悬液背部肌肉注射、培养物创伤浸泡、孢子创伤涂抹、孢子与细菌混合注射等方法人工感染健康鳗鲡,证实了Js80122为日本鳗鲡腐皮病的病原菌。于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以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盖玻片插片培养观察法对Js80122进行生活史观察与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Js80122为丝状真菌,菌丝无横隔,分枝发达,具无性与有性两种生殖方式,动孢子囊呈棍棒形或纺锤形,新生孢子囊以层出或聚伞状方式生长,孢子具两游现象,藏卵器中有1个以上的卵孢子,卵孢子光滑无皱缩。依据其形态学特征,鉴定Js80122为水霉科(Saprolegniaceae)、原绵霉属(Protoachlya Coker)、原绵霉(Protoachlya paradox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腐皮病 病原 原绵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茎泻血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余凤玉 林春花 +5 位作者 朱辉 王萍 唐庆华 牛晓庆 陈思婷 吴多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xie331-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xie331-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阿拉伯树胶粉为碳源最适合产孢;以磷酸氢二铵为氮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合产孢;2%蛋白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2%蔗糖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25~35℃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最适合孢子萌发,温度低于5℃或高于40℃孢子不能萌发;pH值4~11适合菌丝生长,pH为7产孢量最大,pH值为4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长喙壳菌:生物学特性 椰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黑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思良 黄福新 +1 位作者 林明生 孙恢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59-64,共6页
本文主要探讨菠萝黑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病菌的无性孢子有成熟型与幼嫩型两种,并各有大、小两种形态。用苯胺蓝液可清晰地区别成熟型与幼嫩型无性孢子。病菌的萌发除需要适宜的水、温度、PH等一般条件外,尚需有存在于马铃薯煎出液中的... 本文主要探讨菠萝黑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病菌的无性孢子有成熟型与幼嫩型两种,并各有大、小两种形态。用苯胺蓝液可清晰地区别成熟型与幼嫩型无性孢子。病菌的萌发除需要适宜的水、温度、PH等一般条件外,尚需有存在于马铃薯煎出液中的某种物质。葡萄糖在PDA培养基中有促进孢子萌发的作用。高温会加速小分生孢子后熟,低温则抑制其后熟。大分生孢子后熟前后在形态上无明显变化,小分生孢子后熟前为长方形,后熟后变为椭圆至卵形或长棒形。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12°~38℃、适温25°~30℃,适生PH为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黑腐病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凤仙花属一新种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长山 杨好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3-245,共3页
本文发表了河南凤仙花属一新种,即奇异凤仙花ImpatiensparadoxaC.S.ZhuetH.WYang,sp.nov.
关键词 凤仙花属 新种 风仙花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鳞藤属(Myrialepis)——中国新分布属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慷林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6,共6页
多鳞藤属(Myrialepis)是棕榈科的一个广布属,广泛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生长于低地到山地雨林中,也常见于林缘和次生林地。近期首次在中国云南发现有其新分布,本文对该属的形态及生境特... 多鳞藤属(Myrialepis)是棕榈科的一个广布属,广泛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生长于低地到山地雨林中,也常见于林缘和次生林地。近期首次在中国云南发现有其新分布,本文对该属的形态及生境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中国棕榈藤属的分类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藤属 多鳞藤 新分布属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甘蔗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志德 刘建军 +5 位作者 黄河清 刘岗山 彭科林 万强 肖宝刚 柳美云 《甘蔗(福建)》 2000年第2期16-18,共3页
甘蔗二点螟以幼虫滞育和休眠两种方式越冬 ,每年发生 1- 4代 ,赤腐病是普遍发生的茎叶病害 ,而凤梨病是低温季节种苗的毁灭性病害 ,马唐和香附子是蔗田的两种恶性杂草 ,同属 C4 植物。采用农业防治为主体 。
关键词 二点螟 赤腐病 防治 甘蔗 病虫草害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形凤仙花的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演化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景照 黄红慧 +2 位作者 高立献 王光明 刘宗才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07,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奇形凤仙花(Impatiens paradoxa C.S.Chu et H.W.Yang)的叶表皮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该物种叶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波状,表皮外为相邻细胞的壁突起形成的小格子,格子...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奇形凤仙花(Impatiens paradoxa C.S.Chu et H.W.Yang)的叶表皮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该物种叶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波状,表皮外为相邻细胞的壁突起形成的小格子,格子内具圆形突起结构,其外壁上具有条纹状纹饰;叶下表皮具有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椭圆形气孔器,下表皮细胞也为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深波状,表皮外常具有梭形结构,相邻细胞的垂周壁也突起形成小格子,格子内具有圆形突起结构及条状纹饰;花粉为单粒花粉,极面观矩圆形,长、短赤道面观分别为长、短椭圆形,花粉4沟型,沟分布于4个角的位置,沟细、短且浅,花粉外壁为网状纹饰,网眼明显,网眼内具有突起的不均匀颗粒物。对该特有种的外部形态、叶表皮形态和花粉形态的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种是一个高度特化的类群。该种花较大呈黄色可以作为优良的观赏植物,该种的自然分布也表明伏牛山和秦岭大巴山脉植物区系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仙花属 奇形凤仙花 叶表皮 花粉 系统演化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NA-ITS和大亚基的甘蔗凤梨病菌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英文)
16
作者 林善海 周主贵 +3 位作者 潘雪红 商显坤 魏吉利 黄诚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03-2109,共7页
【目的】分析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e Seynes)Moreau]核酸r DNA-ITS和大亚基区域序列,为甘蔗凤梨病菌的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发生凤梨病的新台糖22号(ROC22)地下种茎分离获得1株菌株FL-1,根... 【目的】分析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e Seynes)Moreau]核酸r DNA-ITS和大亚基区域序列,为甘蔗凤梨病菌的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发生凤梨病的新台糖22号(ROC22)地下种茎分离获得1株菌株FL-1,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将该病菌在PDA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用引物ITS1/4和NL1/4分别对该菌株的核酸rD NA-ITS和大亚基序列进行扩增,以MEGA软件的Neighor-joining方法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用p-distance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分离菌株FL-1为甘蔗凤梨病致病菌,具有典型的节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特征与奇异长喙壳菌(C.paradoxa)一致。从菌株FL-1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获得499 bp rD NA-ITS和563 bp大亚基片段,其序列均与C.paradoxa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为100.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条序列均与C.paradoxa聚为一个独立簇。遗传矩阵分析结果表明,rD NA-ITS和大亚基均与C.paradoxa聚合在一起,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7和0-0.008,而Ceratocystis属内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15-0.106和0.002-0.059。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和形态学特征,将FL-1鉴定为C.paradoxa。【结论】来自甘蔗的FL-1菌株是C.paradoxa复合群的成员,并被划分在进化复合群的分枝1上。rD NA-ITS和大亚基适合用于甘蔗凤梨病的PCR检测及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长喙壳菌复合群 形态特征 RDNA-ITS 大亚基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脱脂乳木果仁总酚含量测定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达 马聪玉 +3 位作者 吕青林 柳文媛 冯锋 张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2-579,共8页
测定了26个不同产地脱脂乳木果仁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TPC)、抗氧化、细胞毒、EB病毒早期抗原(EBV-EA)抑制等活性,并评价了TPC与各生物活性间的相关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PC;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2,2... 测定了26个不同产地脱脂乳木果仁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TPC)、抗氧化、细胞毒、EB病毒早期抗原(EBV-EA)抑制等活性,并评价了TPC与各生物活性间的相关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PC;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法(FRAP) 3种方法评价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评价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和乳腺癌细胞SK-BR-3的细胞毒性;间接免疫酶法评价提取物对EBV-EA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乳木果仁总酚含量相差较大(25. 8~265. 7 mg/g,以没食子酸计);部分产地提取物或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IC503. 4~54. 9μg/m L,ABTS:1. 11~4. 09 mmol/g(以Trolox计),FRAP:1. 24~1. 93 mmol/g(以Trolox计)]、较强的细胞毒性(对不同细胞)(IC5025. 1~95. 5μg/m L)和EBV-EA抑制活性(100μg/m L:85. 8%~94. 9%),其中TPC只与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 750~0. 837,P <0.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木果仁 总酚 含量 抗氧化活性 细胞毒活性 EBV-EA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和粪产碱菌对奇异根串珠霉菌的防效测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双龙 余凤玉 +2 位作者 宋薇薇 杨德洁 牛晓庆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7-613,共7页
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可危害几乎所有的棕榈科植物,其中以引起的椰子泻血病最严重,且至今尚未找到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前期筛选到的生防菌中,经验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wrj-2-5和粪产碱菌(Al... 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可危害几乎所有的棕榈科植物,其中以引起的椰子泻血病最严重,且至今尚未找到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前期筛选到的生防菌中,经验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wrj-2-5和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brj-21具有抑制奇异根串珠霉菌的生防潜力。为明确其对奇异根串珠霉菌的具体抑制效果,以奇异根串珠霉菌为靶标菌,对菌株wrj-2-5和brj-21进行抑菌效果测定、室内防效测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菌株brj-21和wrj-2-5对奇异根串珠霉菌的抑菌率均达到70%以上,离体实验发现2株菌依然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处理组病斑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接种生防菌越早其抑菌效果越好。此外,这2株菌对椰子可可毛色二孢果腐病、椰子灰斑病和椰子心腐病的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对2株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菌株wrj-2-5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转速180 r/min、温度28℃,初始pH为6.0~8.0,培养36 h;菌株brj-2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转速180 r/min、温度28~32℃,初始pH为6.0~8.0,培养24 h。综上,菌株wrj-2-5和brj-21对奇异根串珠霉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椰子泻血病和椰子奇异根串珠霉果腐病的绿色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病害 奇异根串珠霉菌 拮抗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果腐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温碧柔 林来凤 +3 位作者 赖文娜 陈仕林 刘活 易润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89-97,共9页
【目的】确定椰子果实腐烂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椰子贮运及防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稀释分离法从病果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目的】确定椰子果实腐烂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椰子贮运及防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稀释分离法从病果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椰子果腐病菌为Thielaviopsis paradoxa,可侵染菠萝蜜、甘蔗、木薯、香蕉、豆薯、龙血树、芒果和凤梨。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25℃。菌丝生长最快的pH为6,产孢、孢子萌发最佳pH分别为6和5;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最佳光照培养条件均为24 h光照培养,最佳产孢的光照条件为24 h黑暗培养;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均为阿拉伯树胶,孢子萌发最佳碳源为淀粉;菌丝生长、产孢、孢子萌发最佳的氮源均为酵母粉;菌丝生长、产孢、孢子萌发最适培养基分别为PDA、PSA和OMA。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硅唑·吡唑对果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5 mg/L和3.657 mg/L。【结论】环境因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影响显著,25℃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氟硅唑·吡唑对椰子果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果腐病 生物学特性 奇异根串珠霉菌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鳗鲡腐皮病致病菌异原绵霉(Js80122)适宜生长温度、盐度和pH值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灵 樊海平 +1 位作者 曾占壮 卓玉琛 《福建水产》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研究了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腐皮病病原异原绵霉Js80122的生长、适宜生长和最适生长温度、盐度和pH值。Js80122在6℃-41℃范围内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0~8.5%盐度范围内能生长,适宜生长盐... 本文研究了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腐皮病病原异原绵霉Js80122的生长、适宜生长和最适生长温度、盐度和pH值。Js80122在6℃-41℃范围内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0~8.5%盐度范围内能生长,适宜生长盐度为0~2.5%,最适生长盐度为0~0.34%;在pH值2.0~8.2范围内能生长,适宜生长pH值为6.0~7.6,最适生长pH值为6.8。二因子正交试验显示,最适生长pH值和盐度分别为为7.0和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原绵霉 生长 温度 盐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