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 for Science推动科研范式革新:创新知识服务视角下的“平台科研”范式 被引量:4
1
作者 毛进 周凡倩 王卓昊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立足科技情报知识服务视角,梳理AI for Science (AI4S)推动的“平台科研”范式内涵与框架。根据库恩范式理论论述了AI4S推动科研范式革新的必然性,采用培根归纳法总结的科学研究流程作为框架线索,阐明创新知识服务与“平台科研”范式的... 立足科技情报知识服务视角,梳理AI for Science (AI4S)推动的“平台科研”范式内涵与框架。根据库恩范式理论论述了AI4S推动科研范式革新的必然性,采用培根归纳法总结的科学研究流程作为框架线索,阐明创新知识服务与“平台科研”范式的互促共进关系并作为理论指导。创新知识服务视角下的“平台科研”范式以服务科研创新活动为宗旨,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表示视角下的科学数据管理、知识融合视角下的通用知识库构建、知识推理视角下的科学假设预测、知识发现视角下的科学实验执行和知识应用视角下的工业赋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知识服务视角下的“平台科研”范式框架,旨在从创新知识服务角度理解“平台科研”范式,厘清各主要环节创新知识服务的核心研究内容,以期成为科技情报研究领域的新兴知识生长点,为我国抢抓AI4S科研范式革新机遇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for science 创新知识服务 科研范式 平台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aradigm Shifting i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trategy
2
作者 WU Xiaobo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P. R. China HU Xiangpei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P.R.ChinaDONG Zhiqiang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83, P.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4年第4期40-49,共10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on LDCs' competitive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e impacts on intra-organization's linkage and technology capability formation via innovation, as th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on LDCs' competitive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e impacts on intra-organization's linkage and technology capability formation via innovation, as the rising of the new paradigms of system integration. And som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are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aradigm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范式冲击与科技创新变革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晓华 车天琪 +1 位作者 伊珺瑶 赵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7,共12页
作为引领人工智能新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大模型正迅速成长为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阶段与颠覆性特征解析为依据,考察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范式冲击,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两个维度,探讨了智能驱... 作为引领人工智能新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大模型正迅速成长为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阶段与颠覆性特征解析为依据,考察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范式冲击,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两个维度,探讨了智能驱动新范式下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变革,得到如下结论:在科学研究方面,大模型提高了科学研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激发边界探索与目标锁定,促进了理论假说的生成和优化,通过高效的实验测试与应用模拟改进科学实践进程,推动新的科学发现诞生;在技术创新方面,大模型扩大了机会识别范围,依靠整合内外知识库突破研发过程的领域限制,实现低成本的自动技术研发,模拟实际应用环境和实时分析反馈信息,为技术落地提供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 范式冲击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元分析方法:进展、范式与方向
4
作者 苗青 朱星魁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95,M0007,共22页
作为一种有效弥合研究结论分歧的方法论,元分析正在对公共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论文首先回顾了元分析方法的发展简史和独特优势;其次,通过梳理国内外公共管理重要期刊上的54篇元分析文章,再现了过去20余年的... 作为一种有效弥合研究结论分歧的方法论,元分析正在对公共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论文首先回顾了元分析方法的发展简史和独特优势;其次,通过梳理国内外公共管理重要期刊上的54篇元分析文章,再现了过去20余年的发表趋势和热点主题;再次,归纳总结了元分析的10项核心操作步骤;最后,推介了三水平元分析等较为前沿的三种元分析方法,就推动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创新作出了方向性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分析 研究范式 公共管理学 方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管理学新逻辑
5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6-330,共15页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其形成过程依赖于特定的资源配置方式。分析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需要跳出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劳...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其形成过程依赖于特定的资源配置方式。分析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需要跳出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产业经济学视野下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分析框架,走向微观企业主体意义上的管理学视野,寻求契合新质生产力核心特征需求的新型管理学范式。管理学视野下的新质生产力分析逻辑需要理清管理在新质生产力分析框架中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定位,重新审视管理外部逻辑下的环境变化、竞争范式、组织形态以及管理内部逻辑下的人性基本假设、要素配置、企业家精神、价值创造。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管理学体系建构面临多重挑战,即构建新型管理学理论话语体系、实践应用体系和要素体系均面临挑战。加快构筑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中国管理学知识体系需要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精髓“守正创新”、提炼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中国管理学标识性原创概念与原创理论、寻求中国企业特色管理理论与西方经典管理学理论对话与共融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管理学 理论范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建构与范式创新——基于四十年本土化探索的学科贡献
6
作者 钟秉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共8页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核心支撑,是群众体育健康促进的基石,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目标实现的方法论基础。基于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双重驱动,中国运动训练学提供了非西方中心的学科发展范式。运动训练学纵向研究的三个...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核心支撑,是群众体育健康促进的基石,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目标实现的方法论基础。基于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双重驱动,中国运动训练学提供了非西方中心的学科发展范式。运动训练学纵向研究的三个层次分别为:专项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学横向研究涵盖的五大核心方面:训练内容设计、训练原则确立、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方法选择与训练负荷控制,共同构成了三纵五横的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实现了选材理论体系、竞技能力、项群训练理论、程序化参赛、项目制胜规律和教练执教之道的理论创新六维突破,并产出了自主的标识性概念,对国际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对中国自主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做出了运动训练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本土化探索 理论建构 范式创新 学科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商和用户协同创新: 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7
作者 陈劲 肖彬 刘沐洋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3,共14页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程、机制和成果转化的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提出MU协同角色和协同模式驱动MU协同创新过程,制造商和用户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模式展开协同创新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数字4个方面构建了MU协同机制。并且,从成果转化的异质性需求、使用和验证的机会、创新成果首次采纳和扩散三个方面探寻MU协同成果转化。亦提出用户主导的、人工智能赋能以及生态系统情境下的MU协同创新三个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提出,为学术界和业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商与用户协同创新 后熊彼特范式 协同创新过程 协同创新机制 数字协同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双元范式辨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旖旎 王战军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4,共7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看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中国学位类型的双元结构,为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实践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分类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两类研究生教...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看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中国学位类型的双元结构,为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实践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分类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两类研究生教育在选拔、培育、评价上仍面临同质化难题。为让“学术更学术、专业更专业”,亟须打造各具特色、齐头并进的双元培养范式。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范式应从“分数化选人、学科化育人、指标化评人”向“包容化选才、能力化育才、贡献化评才”的新范式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构建一套独立于学术学位的全链条差异化培养范式,探索建立“从就业看录取”的选拔观,开展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构建“实践能力”导向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双元范式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T:一种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范式 被引量:13
9
作者 詹青龙 杨梦佳 郭桂英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7,共9页
当今时代聚焦于数字技术与创新理念深度融合(CIT)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蜕变。通过建立CIT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理念,阐述基本要义和剖析主要特征,从而进行范式设计。CIT智慧学习环境,以环境感知、云端服务、智能工具和CPS为支撑,紧紧围绕学习... 当今时代聚焦于数字技术与创新理念深度融合(CIT)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蜕变。通过建立CIT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理念,阐述基本要义和剖析主要特征,从而进行范式设计。CIT智慧学习环境,以环境感知、云端服务、智能工具和CPS为支撑,紧紧围绕学习活动、演化资源和智能空间核心三要素,构筑智学、智睿、智造三目标的智慧学习环境设计范式。该范式把创新和智慧作为数字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智慧教育的高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学习创新 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 设计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创新——以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为例
10
作者 方晶 陈新 黄帅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22,160,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亟待创新以适配这一变革。本文构建了“技术赋能-组织适配”的理论框架,分析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革新资源获取方式、拓展协作半径、重塑成果生产逻辑,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重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亟待创新以适配这一变革。本文构建了“技术赋能-组织适配”的理论框架,分析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革新资源获取方式、拓展协作半径、重塑成果生产逻辑,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治理升级,实现与人工智能技术相适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创新实践表明,资源治理专业化、协作形态柔性化、成果转化流程化,可以促进形成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共生的新型研究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组织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新型区域创新体系:框架体系与构建路径——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虎兆 王梦瑶 +1 位作者 王方 郭海轩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区域创新体系既是理论框架,也是政策分析工具。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学术界提出一系列新的创新理论,科技创新出现了众多新范式,因此,构建一个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新框架成为当前创新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梳理提炼... 区域创新体系既是理论框架,也是政策分析工具。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学术界提出一系列新的创新理论,科技创新出现了众多新范式,因此,构建一个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新框架成为当前创新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梳理提炼了当前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揭示了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区域创新体系演进发展新趋向,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新框架,并基于服务链接机制、平台链接机制、金融链接机制、制度链接机制、应用链接机制、条件链接机制,构建了“三层六链两通”新框架。同时基于新框架,以天津市为例,提出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思路建议,设计出“六个连接度”的构建路径,以加快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价值旨归、理论匡正与实践遵循
12
作者 李根祎 陈劲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2,共17页
创新的负外部性影响愈发严峻,呼吁创新面向社会福祉与人类文明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特征与演化趋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从人类文明视角看待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意... 创新的负外部性影响愈发严峻,呼吁创新面向社会福祉与人类文明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特征与演化趋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从人类文明视角看待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意义导向,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看待创新驱动发展的实现路径,从而实现创新价值取向的本质回归,创新理论的匡正,并为创新实践提供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与内在逻辑,立足创新的全面发展观,形成体系思维引领下创新目标、创新路径以及价值创造归属整合统一于人民本位的创新理论,包括创新主体、价值创造与知识治理等三个理论研究的关键议题。最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的实现需要因循“体系牵引—技术赋能—文化筑基”的路径开展与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理论 后熊彼特创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SFCP范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科范 刘骅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69,共4页
产业经济学中的SCP范式是产业组织应用问题研究的经典范式和规范分析框架。通过借鉴该范式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进而提出"结构(Structure)—功能(Function)—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范式,并在研究SFC... 产业经济学中的SCP范式是产业组织应用问题研究的经典范式和规范分析框架。通过借鉴该范式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进而提出"结构(Structure)—功能(Function)—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范式,并在研究SFCP范式相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上汽通用五菱进行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范式在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中的理论价值和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系统 sFCP范式 结构功能原理 环境相容原理 绩效提升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设计驱动下的服务品牌创新范式研究
14
作者 孙嘉伟 郑刚强 +1 位作者 蔡千禧 杨芳怡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3-265,共13页
目的探究体验设计驱动下的服务品牌创新范式,推动“设计驱动式创新”理论在服务体验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方法借助设计驱动式创新理论探析体验设计驱动架构,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服务品牌的体验创新要素导向。基于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和创新评... 目的探究体验设计驱动下的服务品牌创新范式,推动“设计驱动式创新”理论在服务体验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方法借助设计驱动式创新理论探析体验设计驱动架构,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服务品牌的体验创新要素导向。基于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和创新评价3个层面分析体验设计驱动服务品牌创新范式。结果构建出“用户”“组织”“服务”“情境”核心要素支撑下的体验设计驱动架构,总结出服务品牌在产学界的发展困境,梳理现代服务品牌类型及其体验驱动要素,提出用户数据导向的设计差异化创新、组织关系导向的设计协同式创新、服务触点导向的设计整合式创新和情境价值导向的设计开放式创新4种创新范式。结论体验设计驱动服务品牌创新发展是当今时代所需,系统性建构其创新范式,有助于拓展服务品牌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设计 设计驱动 服务品牌 设计产业化 创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创新技术与国际贸易重塑: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5
作者 文东伟 徐文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7,共15页
计算能力、通信技术及信息处理能力的进步推动了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等为代表的数字创新技术的兴起。已有研究在有关数字创新技术与主要贸易理论结合起来的理论分析,与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及从包容性、效... 计算能力、通信技术及信息处理能力的进步推动了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等为代表的数字创新技术的兴起。已有研究在有关数字创新技术与主要贸易理论结合起来的理论分析,与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及从包容性、效率和创新角度分析数字创新技术对中国贸易格局影响的分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对数字创新技术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机制分析。考虑中国的特征事实,剖析了数字创新技术将如何通过扩大包容性、促进创新、提高效率以及重塑国际生产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使贸易主体、贸易结构、贸易边际、比较优势、出口产品质量、贸易方式、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来源和分配格局等产生根本性改变。最后,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视角论证了中国应如何利用数字创新来应对贸易重塑,并提出优化对外贸易格局的政策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技术 国际贸易重塑 贸易成本 比较优势 新贸易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分配”范式转换下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16
作者 李毅 刘毅 +1 位作者 胡西武 钟昌标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6-65,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辩证统一。本文基于发展-分配范式转换理论框架,利用2012~2024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辩证统一。本文基于发展-分配范式转换理论框架,利用2012~2024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驱动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双路径协同促进共同富裕———科技创新投入驱动“做大蛋糕”(经济规模扩张),公共服务改善优化“分好蛋糕”(分配效率提升)。尤为重要的是,二者存在动态互促机制:“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保障,而分配优化又反哺发展跃升。本文揭示新质生产力通过发展-分配动态平衡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为构建长效机制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发展-分配范式转换 经济规模 分配效率 科技创新 公共服务 发展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决策:中国教育政策研究的范式革新
17
作者 陈涛 徐晓娟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系统等宏观层面,较少关注基层组织和个体发展等微观层面。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研究正在掀起一场从“宏大偏好”向“人学回归”的微观转向研究风潮,促进政策研究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关照的宏(观)...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系统等宏观层面,较少关注基层组织和个体发展等微观层面。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研究正在掀起一场从“宏大偏好”向“人学回归”的微观转向研究风潮,促进政策研究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关照的宏(观)微(观)结合,开启教育微观决策研究的新探索。随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人民性、高质量和精准性成为教育微观决策研究的价值旨归。按照学科范式的标准来理解教育微观决策研究,有必要以知识本位为出发点:一是透析理论之维,通过梳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逻辑进路,发现这些学科无不在微观层面已具有成熟的理论和实际运用,这对教育微观决策研究具有启发和推动作用;二是寻求方法之维,教育微观决策研究集批判主义、量化分析和质性研究于一身,可采取混合式研究策略分析微观现象和问题。教育微观研究之根本就是要面向群众、问计于民,从基层和个体层面回应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的重大关切,推动教育强国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决策 教育政策 政策研究 范式革新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教育视域下的能力导向教学范式--从PISA测试看学生能力培养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建华 蒋银健 陈庆涛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2,共9页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以知识为导向不同,更加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也被称为"能力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的落地首先需要明确能力导向教学范式的意涵...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以知识为导向不同,更加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也被称为"能力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的落地首先需要明确能力导向教学范式的意涵、特征和应用模式。PISA测试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典型的能力测试范式,为能力导向教学范式提供了理论观照和实践指引。从PISA测试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来看,能力导向教学范式是一种以学生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将其与知识应用领域的真实情境相联系,旨在促进和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社会沟通等核心素养和21世纪技能的教学范式。它具有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教学、学习过程由概念化转向模型化、聚焦高阶思维发展等主要特征。深入到教学实践领域,能力导向教学范式的典型模式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知识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运用和做中学的实践哲学。能力导向教学范式不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改变知识导向占据主导地位、为应试而获取知识的教育现状,更有助于开拓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21世纪技能为主导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能力导向教学 项目学习 教学范式 PIsA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城市理念溯源、规划治理框架与实践 被引量:8
19
作者 闫博 李思颖 尹稚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7,共9页
随着人民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与要求,引领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理清人民城市规划治理框架成为迫切需要。从回溯人民城市理念脉络、剖析人民城市概念内涵出发,形成对人民城市的总体认识,从目标体系、治理逻辑、参与主体等方... 随着人民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与要求,引领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理清人民城市规划治理框架成为迫切需要。从回溯人民城市理念脉络、剖析人民城市概念内涵出发,形成对人民城市的总体认识,从目标体系、治理逻辑、参与主体等方面总结提炼人民城市规划治理框架,尝试结合实践案例创新规划范式,为实现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城市 规划治理框架 规划创新范式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被引量:39
20
作者 冯晓英 徐辛 郭婉瑢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1,共11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在“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三方面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本文从智能时代教师职能职责和能力素养重构的角度构建了理解框架,从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重构的角度构建了行动...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在“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三方面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本文从智能时代教师职能职责和能力素养重构的角度构建了理解框架,从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重构的角度构建了行动框架,从智能时代教师发展路径重构的角度构建了设计框架。文章最后提出,“如何理解”的关键是深刻理解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的“留白”与“创新”;“如何行动”的关键是教师要在立德树人、技术治理与结构性创新上发挥“人在回路”的作用;“如何成为”的关键是要以大系统观发展教师的大视野、大思维和统整性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专业发展 模式创新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