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wear properties of Palm kernel reinforced composites for brake pad applications
1
作者 Satish Pujari S.Srikir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95-299,共5页
The use of asbestos material is being avoided to manufacture the brake pads as it is harmful and toxic in nature. Further it leads to various health issues like asbestosis, mesothelioma and lung cancers. These brake p... The use of asbestos material is being avoided to manufacture the brake pads as it is harmful and toxic in nature. Further it leads to various health issues like asbestosis, mesothelioma and lung cancers. These brake pads can be replaced by natural fibers like Palm kernel (0-50%), Nile roses (0-15%) and Wheat (0-10%) with additives like aluminum oxide (5%-20%) and graphite powder (10%-35%). Phenolic resin of 35% is utilized as a binder. Particulated Nile roses are used to increas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heat powder is used to reduce the wear rate. Aluminum oxide and graphite are abrasive in nature. This helps to make brake pads with high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less wear rate with low noise pollution. The wear of the proposed composit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speeds. Various tests like wear on pin-ondisc apparatus, hardness on the Rockwell hardness apparatus and oil absorption test have been conducted. Phenolic resin produces good bonding nature to fiber. Thus, Fibers found to have performed palatably among all commercial brake pads.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Palm kernal shell could be a conceivable alternative for asbestos in friction coating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materials palm kernel fiber NILE rose Wheat BRAKE pad WEAR TEST Hardness TEST oil absorption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仁油取代椰子油生产人造奶油的研究
2
作者 张瑞华 羊银 +5 位作者 郭世杰 张艾蕾 窦文卿 王欣 李伟 胡晓楠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180,共6页
棕榈仁油的物化性质与棕榈油差异较大,但与椰子油形似。对两者的熔点、碘值、固体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结晶形态进行比较,之后分别添加到混合油脂中,对相容性进行比较,最后进行成品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棕榈仁油与椰子油熔点均在25℃左... 棕榈仁油的物化性质与棕榈油差异较大,但与椰子油形似。对两者的熔点、碘值、固体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结晶形态进行比较,之后分别添加到混合油脂中,对相容性进行比较,最后进行成品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棕榈仁油与椰子油熔点均在25℃左右;月桂酸质量分数均超过40%;棕榈仁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18.1%,椰子油为10.3%;棕榈仁油的结晶比椰子油细腻。在混合油脂中,棕榈仁油相容性好于椰子油。在成品中,含棕榈仁油人造奶油,其打发值为312.4、吸水值为650 mL,表现较优。同时,棕榈仁油市场价格也相对较低,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仁油 椰子油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棕榈果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8
3
作者 沈丹玉 汤富彬 +3 位作者 钟冬莲 倪张林 屈明华 莫润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3,119,共4页
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提取棕榈果肉和棕榈果仁中的油脂,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从棕榈果肉和棕榈仁的油脂中均分离并鉴定了9种脂肪酸,其中棕榈果肉中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49.5%,主要有... 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提取棕榈果肉和棕榈果仁中的油脂,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从棕榈果肉和棕榈仁的油脂中均分离并鉴定了9种脂肪酸,其中棕榈果肉中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49.5%,主要有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油酸、亚油酸以及少量的亚麻酸和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棕榈仁中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月桂酸质量分数达到41.5%,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含量也较高,此外还含有少量的己酸、辛酸、癸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和亚油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果 棕榈仁 棕榈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仁油与五种油脂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婷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6-29,共4页
利用等温相图,研究了棕榈仁油与5种常见人造奶油基料油——棕榈油、棕榈油硬脂、棕榈油软脂、氢化棕桐油和牛脂之间的二元相容性。结果表明,棕榈仁油与棕榈油系列油混合物在20~25℃内出现严重的共晶现象,与牛脂在10℃内出现偏晶现... 利用等温相图,研究了棕榈仁油与5种常见人造奶油基料油——棕榈油、棕榈油硬脂、棕榈油软脂、氢化棕桐油和牛脂之间的二元相容性。结果表明,棕榈仁油与棕榈油系列油混合物在20~25℃内出现严重的共晶现象,与牛脂在10℃内出现偏晶现象,在20~25℃出现严重的共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仁油 棕榈油 相容性 等温曲线 二元混合 共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载量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的制备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菲菲 钟芳 +1 位作者 李玥 徐菲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5,共5页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量(60%)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获得的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载量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SA)变性淀...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量(60%)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获得的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载量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SA)变性淀粉与麦芽糊精质量比为2∶1,黄原胶添加量为0.15%;乳化剪切速率为9 500 r/min,乳化时间为3 min,均质压力为40 MPa,均质次数为2次;进风温度为190℃,出风温度为85~95℃。用该法制备获得的高载量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为白色均匀粉末,理化性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棕榈仁油 粉末油脂 高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文昌油棕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夏秋瑜 李瑞 +3 位作者 唐敏敏 王威 雷新涛 赵松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906-910,共5页
采用GC-MS测定了海南文昌小叶杜拉种(E.guineensis-S.L.Dura)油棕果中棕榈油(PO)和棕榈仁油(PKO)的脂肪酸组成,并对二者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中总酚含量为(0.014±0.000 2)mg/g,而PKO中未测出多酚;PO及PKO的硫代... 采用GC-MS测定了海南文昌小叶杜拉种(E.guineensis-S.L.Dura)油棕果中棕榈油(PO)和棕榈仁油(PKO)的脂肪酸组成,并对二者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中总酚含量为(0.014±0.000 2)mg/g,而PKO中未测出多酚;PO及PKO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显著低于空白样品;75%PO对DPPH.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Vc、苹果酸和儿茶酸,达98.86%,而PKO对DPPH.的清除能力低于对照;PO中多酚提取物(PO-PF)及75%PKO对Fe2+的络合能力显著高于Vc、苹果酸和儿茶酸;PO-PF和75%PO对Fe3+的还原能力显著高于Vc及苹果酸,75%PKO对Fe3+的还原能力与Vc相当。PO-PF及25%~75%PKO对ABTS+.的清除能力优于Vc和苹果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棕榈仁油 脂肪酸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仁原油在温度梯度场中的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苏娜 白新鹏 +2 位作者 戚开运 杨慧强 李幼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1,共5页
以棕仁原油为研究样品,借助于自行开发的试验装置,研究样品在不同温度梯度场中的结晶行为,得出晶体生长速率Rg以及结晶效率Y的变化规律并观察其晶体形态;同时借助于Avrami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模拟,得出确切的结晶动力学参数,如晶体形态n... 以棕仁原油为研究样品,借助于自行开发的试验装置,研究样品在不同温度梯度场中的结晶行为,得出晶体生长速率Rg以及结晶效率Y的变化规律并观察其晶体形态;同时借助于Avrami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模拟,得出确切的结晶动力学参数,如晶体形态n、结晶速率k、结晶半周期t1/2等,并采用双对数图对Avrami方程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以确定Avrami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仁原油 温度梯度场 结晶动力学 Avrami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棕仁贮藏蛋白质亚基组成和含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璐 郑亚军 +3 位作者 李艳 张有林 张润光 张玉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为油棕仁中蛋白质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油棕仁中贮藏蛋白质亚基进行研究,分析油棕仁蛋白主要亚基的组成... [目的]为油棕仁中蛋白质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油棕仁中贮藏蛋白质亚基进行研究,分析油棕仁蛋白主要亚基的组成、分子量、含量、二硫键的位置及种间差异。[结果] 油棕仁中贮藏蛋白质在浓缩胶浓度为7.5%、分离胶浓度为12%的SDSPAGE凝胶系统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在油棕仁贮藏蛋白中含有6条主要亚基,分子量范围为18.8 ~51.5 kDa,主要是中、小分子量亚基;各亚基之间含一定量的二硫键。非变性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油棕仁贮藏蛋白中含有4个不同分子量、不同电荷的组分。[结论] 该研究所选的不同油棕品种之间亚基的组成和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仁 贮藏蛋白 亚基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形态对氢化棕榈仁油/可可脂混合体系结晶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林雯雯 王风艳 +1 位作者 王兴国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3,共4页
以氢化棕榈仁油/可可脂(质量比9∶1)混合体系为基料油,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不同形态蔗糖(结晶糖、糖粉)和卵磷脂对熔化结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卵磷脂时,蔗糖形态对基料油的熔化结晶性质影响不大;添加卵磷脂后,蔗糖颗... 以氢化棕榈仁油/可可脂(质量比9∶1)混合体系为基料油,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不同形态蔗糖(结晶糖、糖粉)和卵磷脂对熔化结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卵磷脂时,蔗糖形态对基料油的熔化结晶性质影响不大;添加卵磷脂后,蔗糖颗粒越细,熔化和结晶温度越高;两种形态的蔗糖体系,添加卵磷脂均使结晶温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氢化棕榈仁油 可可脂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博轩 郝小红 +1 位作者 王锦秀 张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0,共3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分别对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且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条件,得到甲酯化最优条件为:甲醇添加量0.8 mL/g,浓硫酸添加量0.02 mL/g,反应温度65℃,反... 为了更好地利用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分别对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且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条件,得到甲酯化最优条件为:甲醇添加量0.8 mL/g,浓硫酸添加量0.02 mL/g,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20 min。在最优条件下,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酯化率可以达到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仁油 脱臭馏出物 理化指标 甲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油-棕榈仁油混合油在夹心巧克力中的应用性能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司华光 黄健花 +2 位作者 张绫芷 王兴国 张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8,共6页
油脂迁移显著降低夹心巧克力的品质,含有凝胶油的夹心油可以减少油脂迁移率,延长产品货架期。选择单甘酯凝胶油(单甘酯与大豆油质量比为6∶94)与棕榈仁油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制作夹心油,使用气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流变仪、质构仪及偏振... 油脂迁移显著降低夹心巧克力的品质,含有凝胶油的夹心油可以减少油脂迁移率,延长产品货架期。选择单甘酯凝胶油(单甘酯与大豆油质量比为6∶94)与棕榈仁油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制作夹心油,使用气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流变仪、质构仪及偏振光显微镜对其脂肪酸组成、固体脂肪含量、流变质构特性、油脂迁移率及微观形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凝胶油-棕榈仁油(凝胶油与棕榈仁油质量比为80∶20)混合油体系效果表现最为合适,其具有高亚油酸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并具有较低的油脂迁移率、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所需的质构特性,在夹心巧克力产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油 棕榈仁油 混合油 油脂迁移 巧克力夹心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饼粕类饲料原料对肉牛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以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樊庆山 刁其玉 +4 位作者 毕研亮 王炳 成述儒 付彤 屠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9-17,共9页
探索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替代豆粕应用到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3种饼粕对肉牛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以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以3头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安格斯阉牛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饼... 探索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替代豆粕应用到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3种饼粕对肉牛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以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以3头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安格斯阉牛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饼粕的瘤胃发酵特性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1)茶籽粕96 h的总产气量显著高于豆粕(P<0.05)。豆粕48 h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茶籽粕48 h的丙酸比例最高,其余依次为油茶籽粕、豆粕和棕榈仁粕(P<0.05)。在培养24 h及48 h后,豆粕的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豆粕的DM瘤胃降解率最高,其余依次为茶籽粕、油茶籽粕和棕榈仁粕(P<0.05);豆粕的OM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瘤胃CP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茶籽粕、茶籽粕、豆粕和棕榈仁粕(P<0.05)。(3)豆粕的能氮负平衡程度较大,棕榈仁粕的能氮平衡值最接近0。由上述结果可见,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均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瘤胃发酵,显示出替代豆粕的潜力。茶籽粕在提供能量方面具有优势且消化性能最好,棕榈仁粕的能氮平衡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椋榈仁粕 油茶籽粕 茶籽粕 体外产气法 瘤胃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饲粮对断奶犊牛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樊庆山 毕研亮 +3 位作者 刁其玉 成述儒 付彤 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3-754,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饲粮时,断奶夏杂公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选取(46±3)日龄健康、平均体重为(79.5±0.79)kg的断奶夏杂断奶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饲粮时,断奶夏杂公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选取(46±3)日龄健康、平均体重为(79.5±0.79)kg的断奶夏杂断奶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4种全混合日粮,A、B、C、D组分别饲喂含豆粕、豆粕+棕榈仁粕、豆粕+油茶籽粕、豆粕+茶籽粕的4种等能等蛋白质全混合日粮,饲粮中棕榈仁粕、油茶籽粕、茶籽粕含量均为5%。试验期10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每日测定采食量,每30 d测量1次犊牛的体重;分别在犊牛90和150日龄时以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率;每30 d颈静脉采血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B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C、D组(P<0.05),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D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犊牛150日龄时,A、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A组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高于B、D组(P<0.05);A、B、C组的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率显著高于D组(P<0.05),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3)61~150日龄,B组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5),A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低于D组(P<0.05),C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A、B、D组(P<0.05);90日龄时,B和C组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150日龄时,A组血清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棕榈仁粕后可以达到与完全豆粕饲养时一样的促进夏杂公犊牛生长的效果,而且此饲粮易消化利用,采食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未影响犊牛健康;饲粮添加5%茶籽粕或油茶籽粕降低了犊牛的采食量、消化氮和氮表观消化率,影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杂犊牛 棕榈仁粕 油茶籽粕 茶籽粕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棕榈仁油的特医脂肪乳液制备及其对小鼠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海华 葛瑞宏 +3 位作者 马银辉 杨峻豪 王永 王慧 《粮油食品科技》 2022年第2期85-94,共10页
中链甘油三酯是特医脂肪组件的重要组成成分,棕榈仁油是其天然食物来源。为开发基于棕榈仁油的特医脂肪乳液产品,依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进行脂肪酸均衡型乳液油相配方设计,并分析其脂肪... 中链甘油三酯是特医脂肪组件的重要组成成分,棕榈仁油是其天然食物来源。为开发基于棕榈仁油的特医脂肪乳液产品,依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进行脂肪酸均衡型乳液油相配方设计,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以Zeta电位、粒径为指标优化脂肪乳液制备工艺,并对研发产品进行稳定性评价,通过小鼠试验研究其对血清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相不饱和脂肪酸中n–6与n–3比值为5.16±0.05;采用分步乳化法,最佳乳化工艺为乳化速度10000 r/min,乳化时间20 min,乳化温度50℃;初乳液经高压均质机50 MPa均质三次,121℃高压灭菌10 min,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脂肪乳液产品质量稳定。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脂肪酸均衡型脂肪乳液具有显著降低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含量(P<0.01)、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P<0.01),以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P<0.05)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P<0.01)的作用,对于调节血脂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甘油三酯 棕榈仁油 脂肪酸均衡 乳化工艺 特医脂肪乳液 调节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精炼棕榈仁油密度正偏差因素分析
15
作者 刘新 俞晔 +2 位作者 金俊 金青哲 叶德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5-148,共4页
江苏张家港口岸连续进口2批印度尼西亚精炼棕榈仁油,查验发现其密度存在显著正偏差(虚高),在基点温度(30℃)装货港密度比海关实验室检测密度高出约0.5%,且装货港精炼棕榈仁油密度温度系数为0.000 287 353 t/(m^(3)·℃),远低于我国... 江苏张家港口岸连续进口2批印度尼西亚精炼棕榈仁油,查验发现其密度存在显著正偏差(虚高),在基点温度(30℃)装货港密度比海关实验室检测密度高出约0.5%,且装货港精炼棕榈仁油密度温度系数为0.000 287 353 t/(m^(3)·℃),远低于我国采用的植物油密度温度系数0.000 64 t/(m^(3)·℃),最终导致该2批货物出现重大短重,损害了收货人合法权益。通过对该案件的剖析,提出了规避短重风险的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精炼棕榈仁油 密度 正偏差 短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仁油干法分提工艺实践 被引量:4
16
作者 焦聚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44,共4页
为开发代可可脂系列产品,介绍了采用油盘冷房结晶-高压膜压滤机过滤的精炼棕榈仁油干法分提生产棕榈仁硬脂工艺。对该工艺操作控制要点进行了说明,并对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将该工艺制备的棕榈仁硬脂及其氢化硬脂与天然可可脂和... 为开发代可可脂系列产品,介绍了采用油盘冷房结晶-高压膜压滤机过滤的精炼棕榈仁油干法分提生产棕榈仁硬脂工艺。对该工艺操作控制要点进行了说明,并对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将该工艺制备的棕榈仁硬脂及其氢化硬脂与天然可可脂和商业氢化棕榈仁硬脂代可可脂产品质量进行了对比。原料油主要质量指标为酸值(KOH)≤0.3 mg/g、碘值(I)16~19 g/100 g、熔点25~28℃和固体脂肪含量(25℃)≥18%。适合的工艺条件为预冷温度29~30℃,预冷时间3 h,冷房温度17~19℃,冷房结晶时间6~8 h,油结晶温度25~27℃,过滤压力0~0.3 MPa、挤压压力1.6~1.8 MPa。产品主要质量指标为酸值(KOH)≤0.3 mg/g、碘值(I)5.6~7.5 g/100 g、熔点30~34℃、固体脂肪含量(30℃)34%~44%。采用该工艺所得棕榈仁硬脂的熔点和固体脂肪含量与天然可可脂相当,氢化后产品在25~30℃的固体脂肪含量高于商业氢化棕榈仁硬脂代可可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仁油 棕榈仁硬脂 干法分提 油盘冷房结晶 高压膜压滤机 代可可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饲粮的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樊庆山 刁其玉 +4 位作者 毕研亮 王炳 成述儒 付彤 屠焰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37,共8页
试验旨在应用体外产气量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肉牛饲粮的营养价值。试验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添加5%的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并调整为等能等蛋白饲粮。结果表明:(1)D组饲... 试验旨在应用体外产气量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肉牛饲粮的营养价值。试验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添加5%的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并调整为等能等蛋白饲粮。结果表明:(1)D组饲粮体外发酵96h的总产气量最高,较A、B和C组饲粮分别提高2.62%、10.01%和7.05%(P<0.05);B组饲粮24h及48h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饲粮体外发酵24h及48h的丙酸含量最高,其余依次为A、C和B组饲粮(P<0.05)。(2)A组饲粮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最高,其余依次为D、C和B组饲粮(P<0.05);A组饲粮的有机物有效降解率最高,分别较B、C和D组饲粮提高32.21%、9.56%和3.62%(P<0.05);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D、A和B组饲粮(P<0.05)。(3)A组的能氮平衡值较大,B、C、D组的能氮平衡值较小,B组的能氮平衡值最接近0。结果可见,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饲粮均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含茶籽粕饲粮在提供能量方面具有优势且消化性能最好,含棕榈仁粕饲粮的能氮平衡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饼粕类饲料 肉牛 棕榈仁粕 油茶籽粕 茶籽粕 体外产气法 瘤胃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油脂乙氧基化物稳定高内相乳液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倩 台秀梅 +2 位作者 马艳君 白艳云 郭凌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58,共6页
以棕榈仁油乙氧基化物(SOE-N-60)为表面活性剂稳定高内相乳液(HIPEs)。通过对乳液外观、微观结构、粒径分布、黏度和流变学测试,研究了油相体积分数、SOE-N-60添加量对HIPEs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SOE-N-60添加量... 以棕榈仁油乙氧基化物(SOE-N-60)为表面活性剂稳定高内相乳液(HIPEs)。通过对乳液外观、微观结构、粒径分布、黏度和流变学测试,研究了油相体积分数、SOE-N-60添加量对HIPEs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SOE-N-60添加量为0.6%~1.5%(油相体积分数为83%)、油相体积分数为74%~86%(SOE-N-60添加量为1.0%)时可形成稳定的HIPEs,此时乳液液滴内部形成紧密堆积的网络结构,乳液粒径变小,具有弹性凝胶性质,并展现出很好的黏弹性和触变性,且随着油相体积分数和SOE-N-60添加量的增大,乳液黏弹性逐渐增强,同时HIPEs在(-5±1)℃、(25±1)℃、(40±1)℃下贮存24 h时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仁油乙氧基化物 高内相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