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3凋亡刺激蛋白基因5′端非编码区CpG岛高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云 辛海明 +5 位作者 刘泽军 卢欣 钟山 顾寿智 张晓兵 杨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03-2106,共4页
目的了解ASPP1和ASPP2基因5′端非编码区CpG岛在野生型p53肿瘤细胞中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与mRNA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测定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测定DNA甲基化。结果肿瘤细胞中ASPP1和ASPP2mRNA表达减少,同时ASPP基因的... 目的了解ASPP1和ASPP2基因5′端非编码区CpG岛在野生型p53肿瘤细胞中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与mRNA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测定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测定DNA甲基化。结果肿瘤细胞中ASPP1和ASPP2mRNA表达减少,同时ASPP基因的5′端非编码区出现异常高甲基化。结论ASPP基因的异常高甲基化可能是引起ASPP mRNA表达降低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刺激蛋白 DNA甲基化 MSp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蓝蛋白调控Wip1/p53通路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epG2凋亡的作用
2
作者 贾云晰 霍达 +5 位作者 姚超 李敏 刘富灵 苑红 薛慧婷 扈瑞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1-752,共12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早期难以发现且现有治疗方法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本文旨在探讨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0.1、0.25、0.5、1、2.5、5、10μg/mL P...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早期难以发现且现有治疗方法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本文旨在探讨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0.1、0.25、0.5、1、2.5、5、10μg/mL PC分别处理HepG2细胞12 h,10μg/mL PC和2.5μmol/L Wip1抑制剂(Wip1i)GSK 2830371单独以及联合处理HepG2细胞12 h和24 h,以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水平;采用Annexin V-FITC/Propidium Iodide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应用TMT蛋白质定量技术分析蛋白质组学的差异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Wip1、p53和磷酸化-p53(Ser15)蛋白质表达水平。CCK-8结果显示,P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有效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为19.37μg/m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C能够显著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为30.40%。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PC能够诱导p53通路活化。CCK-8结果显示,Wip1i能够增强PC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利用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PC抑制Wip1表达,诱导p53蛋白磷酸化,促进p53总蛋白质表达。同时,Wip1i能够进一步促进PC活化p53通路,增加p53和pP53(S15)的表达。综上所述,PC可能通过抑制p53负调节因子Wip1的活性,进而通过Wip1/p53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藻蓝蛋白 p53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P53基因和蛋白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光伟 吕文天 +3 位作者 王珍琦 吕哲 刘淑春 龚守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618-1622,共5页
目的 :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P5 3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种类生精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法观察生精细胞P5 3蛋白表达 ,原位杂交法观察其P5 3mRNA水平。结果 ... 目的 :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P5 3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种类生精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法观察生精细胞P5 3蛋白表达 ,原位杂交法观察其P5 3mRNA水平。结果 :0 0 2 5 - 0 2GyX射线全身照射后 ,生精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细胞种类规律性。在较低剂量照射 (0 0 2 5和 0 0 5Gy)时 ,以精原细胞凋亡为主 ,随照射剂量增加 (0 0 75 - 0 2Gy)逐渐累及精母细胞 ,并且前者凋亡率明显高于后者 ,很少累及精子细胞和精子。P5 3蛋白表达主要见于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 ,并且前者阳性率高于后者 ,随照射剂量增加 ,其阳性率逐渐升高 ,而精子细胞和精子阳性率较低 ;P5 3mRNA表达在较低剂量照射 (0 0 2 5Gy)时 ,主要以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为主 ,随剂量增加 (0 0 5 - 0 2Gy)逐渐累及精原细胞。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P5 3mRNA表达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关系 ,但精子细胞表现不明显。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可选择性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 ,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程效应关系。提示 ,这种选择性诱导凋亡调控机制可能与P5 3基因和蛋白表达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细胞 基因 p53 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肿瘤中抑凋亡基因bcl-2和p53蛋白产物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庄小强 袁世珍 +2 位作者 王晓怀 赖日权 罗祝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3-26,共4页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5例大肠腺瘤和61例大肠腺癌中bc1-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大肠粘膜中bc1-2和p53均未见表达,而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阳性率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加(P<0.01).大肠腺瘤中bc1-...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5例大肠腺瘤和61例大肠腺癌中bc1-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大肠粘膜中bc1-2和p53均未见表达,而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阳性率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加(P<0.01).大肠腺瘤中bc1-2表达位于不典型增生较重区域。大肠腺瘤p53表达随腺瘤直径增加而增加,其中≥20mm组阳性率显著高于<10mm组(p<0.05)。p53蛋白阳性率也随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而增高。p53表达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大肠腺瘤中bc1-2和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结果表明,bc1-2蛋白表达对大肠腺瘤的增殖有一定意义,p53在大肠腺瘤癌变和大肠腺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BCL-2 细胞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完整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抑制成员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蔡云 高兴 +3 位作者 辛海明 陈杰 扬新 刘泽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可调节p53抑癌功能,其抑制成员(iASPP)具有特异性抑制p53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为了对iASPP进行系统研究,文中报道制备完整的iASPP分子多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在完整iASPP独有的N端选择3个免疫原肽段,制... 目的: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可调节p53抑癌功能,其抑制成员(iASPP)具有特异性抑制p53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为了对iASPP进行系统研究,文中报道制备完整的iASPP分子多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在完整iASPP独有的N端选择3个免疫原肽段,制备了3个多克隆抗体。用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比较3个抗体检测内源性抗原的效果,并用体外转录翻译系统制备的完整iASPP蛋白作为对照标准。结果:1号抗体效价>1∶32000,2号和3号抗体效价>1∶16000。Western blot确定100000为完整iASPP蛋白的条带位置。结论:成功地制备了iASPP的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完整iASPP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刺激蛋白家族抑制成员 多克隆抗体 免疫原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p21(WAF1/CIP1)蛋白过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帆 王文亮 张晓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19-521,I067,共3页
目的: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方法将野生型p53基因(wt-p53)导入p53缺陷的HCC-9204细胞系中,并获稳定表达。结果:转染wt-p53后细胞生长缓慢,G1期细... 目的: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方法将野生型p53基因(wt-p53)导入p53缺陷的HCC-9204细胞系中,并获稳定表达。结果:转染wt-p53后细胞生长缓慢,G1期细胞数量由转基因前的48.5%增加到78.0%,并有较多细胞逐渐死亡。电镜观察和DNA分析证实细胞死亡方式主要是细胞凋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转染wt-p53后,p21WAF1/CIP1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提示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p53基因 p21基因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TAT-P53c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对p53基因突变型肿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少平 王玉霞 +4 位作者 武军华 贾培媛 王晨宇 李前 孙曼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P53蛋白C端(P53c)对p53基因突变型肿瘤细胞SW480的促凋亡作用。方法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AT蛋白的蛋白转导域(TAT)将P53c运载进入肿瘤细胞,用氧依赖性降解区域(ODD)控制P53c在组织中的稳定性。通过PCR方法制备TAT-ODD-p53c(TOPc)... 目的研究P53蛋白C端(P53c)对p53基因突变型肿瘤细胞SW480的促凋亡作用。方法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AT蛋白的蛋白转导域(TAT)将P53c运载进入肿瘤细胞,用氧依赖性降解区域(ODD)控制P53c在组织中的稳定性。通过PCR方法制备TAT-ODD-p53c(TOPc),TAT-p53c(TPc)及p53c基因,与pGEX4T载体连接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TAT-ODD-P53c(GST-TOPc),GST-TAT-P53c(GST-TPc)及GST-P53c等融合蛋白。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AT蛋白运载融合蛋白穿过SW480细胞膜的作用,MTT法检测融合蛋白对SW480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致SW480细胞凋亡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GEX系列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以和GST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显示GST-TPc,GST-TOPcm及GST-TOPc均能进入SW480细胞,GST-TPc能明显降低SW480细胞活性,导致SW480细胞凋亡。含ODD的融合蛋白在常氧环境中对肿瘤细胞有轻度促凋亡作用。结论TAT可以介导其融合蛋白跨越细胞膜。GST-TPc可引起p53突变型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p53 蛋白转导域 氧依赖性降解域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53)基因及P_(53)蛋白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8
作者 王晓琴 胡义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及其表达产物P53蛋白在不同年龄组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不同年龄组的晶状体前囊膜或晶状体标本42例,应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及其表达产物P53蛋白在不同年龄组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不同年龄组的晶状体前囊膜或晶状体标本42例,应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53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的表达;应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Bio-dUTP原位末端标记技术作凋亡细胞的定量检测;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法检测P53 mRNA的表达,并分别定义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结果(1)正常胚胎组LECs中P53蛋白阳性率<0.01%,在儿童白内障组和老年白内障组的LECs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1%~3.25%和12.83%~19.1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正常胚胎组和儿童白内障组的LECs中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老年白内障组(P<0.01).(3)正常胚胎组的LECs中几乎未见凋亡细胞,老年白内障组的LECs中凋亡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6.16%~27.80%,显著高于儿童组的1.52%~3.36%(P<0.01).(4)正常胚胎组的LECs中P53 mRNA阳性表达率<0.01%,老年白内障组阳性表达率为18.44%~20.10%,明显高于儿童白内障组的2.89%~5.05%(P<0.01).(5)人LECs中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53蛋白与AI呈显著正相关(γ=0.900,P<0.01),与PI呈显著负相关(γ=-0.807,P<0.01).结论白内障患者LECs中有P53蛋白高表达,且保持野生型P53蛋白促凋亡的作用,提示P53基因可能参与LECs凋亡的调控,有望作为治疗PCO的外源性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增殖 p53基因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p53、bcl-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龙山 孙东植 +1 位作者 孙抒 金昌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 p5 3、bcl- 2的表达 ,探讨细胞凋亡与凋亡调控基因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原位观察 31例乳腺癌 ,2 0例乳腺不... 目的 :通过观察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 p5 3、bcl- 2的表达 ,探讨细胞凋亡与凋亡调控基因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原位观察 31例乳腺癌 ,2 0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 2 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中细胞凋亡和p5 3、bcl- 2蛋白的表达 ,以 8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乳腺不典型增生和单纯性增生中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 (P <0 0 1) ,乳腺癌中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P <0 0 5 )。乳腺癌和乳腺不典型增生中 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P <0 0 5 )。凋亡细胞多分布在 p5 3、bcl- 2蛋白阴性区 ,阳性区仅有少量分布 ,且 p5 3、bcl- 2蛋白阴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阳性组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调控失调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突变型p5 3、bcl- 2蛋白可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 癌前病变 p53蛋白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调节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建初 熊先智 +3 位作者 辛建保 刘纬 杨卫兵 白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0-283,共4页
为研究 p5 3基因在血管紧张素 (Ang )诱导的凋亡中是否发生了变化 ,取健康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至第 3代 ,用不同浓度 Ang 作用不同时间 ,发现 Ang 同 2型血管紧张素 受体 (AT2 )激动剂 CGP4 2 112 A一样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并... 为研究 p5 3基因在血管紧张素 (Ang )诱导的凋亡中是否发生了变化 ,取健康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至第 3代 ,用不同浓度 Ang 作用不同时间 ,发现 Ang 同 2型血管紧张素 受体 (AT2 )激动剂 CGP4 2 112 A一样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并且凋亡强度与 Ang 成典型的剂量依赖关系。在 Ang 与 CGP4 2 112 A作用 18h后 ,没有观察到p5 3m RNA的表达有显著的变化。在 Ang 作用 2 4 h组 ,可以检测到 P5 3蛋白显著增加 ,在 18h、 4 8h组未能观察到 P5 3蛋白的显著改变。表明 P5 3在 Ang 诱导凋亡时通过转录后机制发生显著的改变 ,参与调节 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AFP基因调控序列的pAFP-P53-EGFP质粒诱导AFP阳性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焕铃 王俊霞 +4 位作者 尤红煜 刘健敏 郑龙 连伟光 刘福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观察含AFP基因调控序列的载体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靶向致凋亡作用。方法:将AFP启动子、沉默子和远端增强子Ⅲ组合为1.2 kb的AFP基因调控序列,构建pAFP-EGFP载体,分别转染人肝癌HepG2(AFP阳性)、人肝癌SMMC7721(AFP阴性)和人宫颈癌H... 目的:观察含AFP基因调控序列的载体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靶向致凋亡作用。方法:将AFP启动子、沉默子和远端增强子Ⅲ组合为1.2 kb的AFP基因调控序列,构建pAFP-EGFP载体,分别转染人肝癌HepG2(AFP阳性)、人肝癌SMMC7721(AFP阴性)和人宫颈癌HeLa(AFP阴性)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荧光蛋白表达强度。引入P53基因片段,构建pAFP-P53-EGFP重组质粒,转染HepG2、SMMC7721和HeLa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5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成功构建了pAFP-EGFP和pAFP-P53-EGFP重组质粒。pAFP-EGFP转染后,AFP阳性的HepG2细胞中EGFP荧光蛋白表达显著高于AFP阴性的SMMC7721和HeLa细胞。pAFP-P53-EGFP转染后,HepG2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SMMC7721和HeLa细胞;HepG2细胞的G1期细胞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MMC7721和HeLa细胞[(66.7±0.25)%vs(50.5±0.18)%,(51.0±0.20)%,P<0.05;(2.65±0.08)%vs(0.42±0.03)%,(0.39±0.02)%,P<0.05],但S期细胞明显低于转染后SMMC7721和HeLa细胞[(20.1±0.22)%vs(29.8±0.18)%,(37.8±0.21)%,P<0.05]。结论:含AFP基因调控序列的pAFP-P53-EGFP载体可专一性地作用于AFP阳性肝癌细胞,引起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基因 肝癌细胞 表达调控 p53 细胞周期阻滞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Ⅵ)诱导肝细胞凋亡与氧化损伤、p5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洪霞 钟才高 +1 位作者 徐顺清 李华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目的 探讨6价铬(Cr(Ⅵ))在不同暴露水平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有无差异。方法 L-02肝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Cr(Ⅵ)24h。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化学比色法检测SOD,CAT活性与GSH含量;RT-PCR检测p53,caspase 3 mRN... 目的 探讨6价铬(Cr(Ⅵ))在不同暴露水平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有无差异。方法 L-02肝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Cr(Ⅵ)24h。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化学比色法检测SOD,CAT活性与GSH含量;RT-PCR检测p53,caspase 3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含量。结果 Cr(Ⅵ)诱导L-02肝细胞凋亡率浓度依赖性增加(r=0.997),6~12μmol·L^-1Cr(Ⅵ)处理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表现DNA特征性梯形条带;SOD与CAT活性和GSH含量均下降,Cr(Ⅵ)处理组GSH含量与CAT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9μmol·L^-1 Cr(Ⅵ)处理组细胞p53 mRNA,caspase 3 mRNA,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与SOD活性、CAT活性呈负相关(r分别为-0.952和-0.885);p53 mRNA表达与caspase 3 mRNA表达正相关(r=0.890);p53蛋白表达与GSH含量呈负相关(r=-0.929)。结论 氧化损伤即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平衡的破坏在Cr(Ⅵ)诱导肝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低浓度水平Cr(Ⅵ)诱导细胞凋亡具有p53和caspase 3依赖性,但在较高Cr(Ⅵ)处理水平,不排除非p53及caspase 3途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蛋白p5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细胞凋亡和bcl-2、p53蛋白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华亮 李增鹏 +1 位作者 牟江洪 王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MALT)淋巴瘤中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bcl 2、p5 3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应用TdT酶介导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显示肿瘤凋亡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显示bcl 2、p5 3基因蛋白表达。...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MALT)淋巴瘤中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bcl 2、p5 3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应用TdT酶介导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显示肿瘤凋亡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显示bcl 2、p5 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低度恶性 ,低高混合恶性 ,以及高度恶性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平均分别为 (0 2 5± 0 12 ) %、(0 46± 0 2 4) %及 (1 32± 0 35 ) % ;而三组bcl 2阳性率分别为 83%、61 6 %及 43 7%。高度恶性组与低度恶性组bcl 2阳性率及凋亡发生率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cl 2表达与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 ;86例肿瘤组织中 ,p5 3阳性者 2 7例 (30 % ) ,其中低度恶性组 3例 ,混合恶性组 3例 ,高度恶性组 2 1例。高度恶性组 p5 3阳性率高于其余两组。p5 3表达与bcl 2表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在胃MALT淋巴瘤中 ,随着组织学分级的提高 ,凋亡细胞显著增多 ,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转化中起重要作用。p5 3和bcl 2均为重要的凋亡调控基因 ,在胃MALT淋巴瘤从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的转化中 ,p5 3和bcl 2基因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细胞 p53 BCL-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及p53、PTE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霞 杨林 +4 位作者 佘吉佳 范红梅 张富程 陈幼明 谢奇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75-1778,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对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及p53、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2.5μg/ml)分别处理HepG2及稳定表达GFP、GFP-HBx融合蛋白的细胞系HepG2/GFP、HepG2/GFP-HBx,处理后不同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对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及p53、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2.5μg/ml)分别处理HepG2及稳定表达GFP、GFP-HBx融合蛋白的细胞系HepG2/GFP、HepG2/GFP-HBx,处理后不同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p53、PTEN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p53、PTEN蛋白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阿霉素处理后36h,HepG2/GFP-HBx细胞凋亡率为3.94%,明显低于HepG2(59.03%)、HepG2/GFP细胞(61.38%)(P<0.001),而与未处理对照组细胞(2.12%、2.78%、2.55%)无显著差别(P>0.05)。RT-PCR分析显示HepG2/GFP-HBx细胞PTENmRNA水平低于HepG2及HepG2/GFP细胞,而p53mRNA水平无明显差别。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HepG2/GFP-HBx细胞PTEN蛋白明显低于HepG2及HepG2/GFP细胞,而p53蛋白无明显差别。结论 HBVX蛋白能够抑制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及PTEN表达,HBVX蛋白对其细胞凋亡的抑制可能与其对p53-PTEN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阿霉素 p53 pTEN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诱导HT-29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对p53靶基因的调控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成霞 张尚忠 +4 位作者 张孝卫 黄丽华 李铁军 张静 王兵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目的:分析丁酸钠对HT-29结肠癌细胞p53三个主要靶基因(p21waf1,bax和gadd45)的调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T-29细胞常规培养在含有和不含有丁酸钠的培养液中。分别用MTT和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 目的:分析丁酸钠对HT-29结肠癌细胞p53三个主要靶基因(p21waf1,bax和gadd45)的调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T-29细胞常规培养在含有和不含有丁酸钠的培养液中。分别用MTT和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通过形态学观察、亚G1峰的检测和AnnexinV-FITC双标记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丁酸钠对p21waf1,bax和gadd45三种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丁酸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HT-29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并阻滞细胞于G1期。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丁酸钠可以促进p21waf1和bax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对gadd45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2.5mmol/L以上浓度的丁酸钠可以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该作用可能通过上调p21waf1和bax基因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结肠癌细胞 细胞 p53基因 p21afl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镉诱导肾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cl-2、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艳 张世蘋 蔡云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4-227,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硒对镉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凋亡及其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硒对镉抑制LLC-PK1细胞生长的影响,AO/EB荧光双染法观察硒对镉诱导细胞凋亡形态的作用,并通过免疫印迹... 目的:探讨硒对镉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凋亡及其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硒对镉抑制LLC-PK1细胞生长的影响,AO/EB荧光双染法观察硒对镉诱导细胞凋亡形态的作用,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5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硒对镉的细胞毒性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40μmol/L镉可诱导LLC-PK1细胞凋亡,当加入20μmol/L硒预处理30min再染镉12h后,细胞凋亡的程度与单独染镉组相比有所减弱。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53的表达,发现镉可上调p53蛋白表达及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当加入硒预处理后可对镉引起的p53蛋白上调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硒对镉引起的bcl-2蛋白下调作用不明显。结论:硒可拮抗镉性肾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镉引起促凋亡蛋白p53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蛋白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与川崎病患者淋巴细胞凋亡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易岂建 杨锡强 +2 位作者 李成荣 张远维 王莉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1-52,55,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川崎病(KD)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延迟的机理。方法:采用斑点杂交(Dot-blot)检测淋巴细胞p53 基因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53蛋白质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K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53 基因... 目的:进一步探讨川崎病(KD)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延迟的机理。方法:采用斑点杂交(Dot-blot)检测淋巴细胞p53 基因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53蛋白质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K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53 基因mRNA和p53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显著(P<0.005);当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后或加入抗IL-6单抗培养时,外周血淋巴细胞p53 基因mRNA和p53蛋白质表达水平提高。结论:KD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53 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其原因可能与本病患者异常升高的IL-6有关。p53 基因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K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延迟可能与高浓度IL-6抑制p53 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细胞 p53基因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O_2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表达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晓华 魏亚明 +3 位作者 白海 欧剑锋 路继红 郑荣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研究SeO2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红白血病细胞K56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生、凋亡及Bcl-2和p5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凋亡率及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10 和30 mmol/L SeO2能抑制3种... 目的研究SeO2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红白血病细胞K56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生、凋亡及Bcl-2和p5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凋亡率及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10 和30 mmol/L SeO2能抑制3种细胞增生。30 mmol/L SeO2作用48 h能使54.0 %的NB4细胞、46.5 %的K562细胞和49.6 %的HL-60细胞发生凋亡;能使NB4和K562细胞Bcl-2表达显著下降、促进p53的表达。结论SeO2对3种白血病细胞均有诱导凋亡作用,在凋亡过程中涉及了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表达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合物 基因 bcl-2 基因 p53 K562细胞 HL-60细胞 NB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在周期调节蛋白A1变异引起的雄性小鼠生殖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宏权 王向远 任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1-243,共3页
为研究p5 3蛋白在周期调节蛋白A1(cyclinA1)变异引起的雄性小鼠生殖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以p5 3基因敲除的小鼠和周期调节蛋白A1基因敲除的小鼠杂交 ,获取同胎生单基因变异和双基因同时变异的雄性后代共 4组 12只 .比较它们的性腺和生殖... 为研究p5 3蛋白在周期调节蛋白A1(cyclinA1)变异引起的雄性小鼠生殖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以p5 3基因敲除的小鼠和周期调节蛋白A1基因敲除的小鼠杂交 ,获取同胎生单基因变异和双基因同时变异的雄性后代共 4组 12只 .比较它们的性腺和生殖细胞发育 ,并用TUNEL染色法观察和比较生殖细胞的凋亡情况 .在睾丸最大横切面上观察到 :周期调节蛋白A1变异组凋亡细胞最多 (348± 10 4个 ) ,明显高于p5 3 周期调节蛋白A1双基因变异组 (12 1± 38个 ) ,t=3 2 5 79,P =0 0 4 72 .p5 3变异组凋亡细胞最少 (45± 2 4个 ) ,配对t检验显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8 4 0 13,P =0 0 0 35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 ,p5 3基因可能在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中起监视作用 ,并在周期调节蛋白A1变异引起发育异常时启动p5 3途径造成异常细胞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周期调节蛋白A1 精子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在人肝癌细胞的表达及诱导其凋亡 被引量:5
20
作者 穆红 王玉亮 刘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8-759,共2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wt-p53)对人源性肝癌细胞系生物学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53-pcDNA3转染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中,用G418筛选细胞;用生物素标记p53的cDNA探针,通过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53-pcDNA3在... 目的:探讨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wt-p53)对人源性肝癌细胞系生物学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53-pcDNA3转染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中,用G418筛选细胞;用生物素标记p53的cDNA探针,通过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53-pcDNA3在细胞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G418筛选出了阳性转染细胞;RNA原位杂交显示HepG2的胞质成棕黄色,证明了p53的表达;FCM检测表明,转染p53-pcDNA3的HepG2细胞,其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指数由转染前的10.03%上升为54.17%。结论:外源性wt-p53可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在HepG2细胞中成功表达,并诱导其发生凋亡,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RNA原位杂交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