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散聚合法合成纳米有机阳离子聚合物PDMDAAC-AM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晓娜 岳钦艳 +5 位作者 高宝玉 于慧 张升晓 孙逊 解建坤 司晓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868-1874,共7页
Cationic copolymer acrylamide-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 [P(AM/DMDAAC)] was synthesized from acrylamide(AM)and 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DMDAAC)by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The structures of polymers synt... Cationic copolymer acrylamide-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 [P(AM/DMDAAC)] was synthesized from acrylamide(AM)and 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DMDAAC)by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The structures of polymers synthesized in different systems of dispersion were determined with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thanol-H2O was the best system of dispers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PDMDAAC-AM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various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chniques,includ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and Zetasizer 3000HS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cationic PDMDAAC-AM synthesized in the ethanol-H2O system of dispersion was within the range of nanometer,and the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emulsion state was helpful to dissipation of reaction 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絮凝剂PDA的合成与应用——对再生造纸废水的污泥脱水处理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跃军 刘瑛 +2 位作者 邢云杰 王金玺 张晋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0-52,共3页
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DA对一种废纸再生造纸废水中的污泥的絮凝脱水处理过程 ,探讨了絮凝剂PDA的投加量、电荷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对絮凝脱水效果的影响 ,并比较了各种不同絮凝剂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絮凝剂PDA的电... 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DA对一种废纸再生造纸废水中的污泥的絮凝脱水处理过程 ,探讨了絮凝剂PDA的投加量、电荷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对絮凝脱水效果的影响 ,并比较了各种不同絮凝剂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絮凝剂PDA的电荷密度越大 ,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其絮凝脱水效果越好。在与无机絮凝剂PAC复配使用的相同条件下 ,实验室自制的絮凝剂PDA的絮凝脱水效果优于其他作对比的市售多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絮凝剂 pDA 合成 污泥脱水处理 造纸工业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DAAC/AM在涤纶织物上的抗静电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云 王晓芳 周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2-96,共5页
研究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PDMDAAC/AM)整理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采用烘干和焙烘2种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测定整理前后织物的静电峰值电压、半衰期以及水洗20次的抗静电耐久性,运用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 研究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PDMDAAC/AM)整理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采用烘干和焙烘2种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测定整理前后织物的静电峰值电压、半衰期以及水洗20次的抗静电耐久性,运用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亲水性、表面形貌和表面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附着在涤纶织物表面的PDMDAAC/AM能赋予涤纶织物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及耐洗性。经烘干和焙烘2种不同工艺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和手感有一定的差异,归因于PDMDAAC/AM在高温焙烘下易产生交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抗静电 烘干 焙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低阳离子度高相对分子质量PDA的制备 被引量:4
4
作者 毕可臻 张跃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2-708,共7页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复合物为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10%和20%阳离子度DMDAAC和AM的共聚物(PDA)胶体产物。研究了单体质量、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和Na4EDTA用量对产...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复合物为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10%和20%阳离子度DMDAAC和AM的共聚物(PDA)胶体产物。研究了单体质量、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和Na4EDTA用量对产物特征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百分数为20%和37.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0×10-4和5.1×10-5,聚合反应温度为45℃,Na4EDTA质量分数为2.0×10-4的最佳工艺条件下,10%和20%阳离子度PDA的特征黏度分别为17.1 dL/g和12.2 dL/g。2种反应单体的不同竞聚率导致其PDA产物最佳工艺参数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共聚合 合成 阳离子度 特征黏度 竞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絮凝剂P(AM-DAC)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徐保明 张旺喜 +2 位作者 柴周东 陈坤 刘书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4-157,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阳离子絮凝剂P(AM-DAC)。探讨了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主要性...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阳离子絮凝剂P(AM-DAC)。探讨了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主要性能的影响。实验得出了较佳的反应条件:聚合温度为70℃,引发剂用量为0.16%,单体配比m(AM):m(DAC)=1:8,总单体浓度为20%,反应时间3 h。在上述条件下,所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特性黏数为18.692 4 dL/g,在其加入量为0.003%的条件下处理巡司河污水,上层清液透光率达90.7%,污泥脱水率达89.2%。并对该聚合物絮凝剂的结构和热行为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水溶液聚合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阳离子度PDA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毕可臻 张跃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3,共8页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复合物为引发体系,Na4EDTA为络合剂,采取一次性加料方法,分步升温引发聚合工艺,以特征黏度为考核指标,对几种不同阳离子度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进行...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复合物为引发体系,Na4EDTA为络合剂,采取一次性加料方法,分步升温引发聚合工艺,以特征黏度为考核指标,对几种不同阳离子度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进行了制备工艺优化研究。得到在几种阳离子度条件下,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的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和Na4EDTA用量等参数及其随阳离子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对于5%、10%、20%、30%、40%和50%阳离子度的PDA产物,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的特征黏度为19.4、17.1、12.2、9.5、7.7和6.3 dL.g.1。同时对PDA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和核磁共振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不仅为合成不同阳离子度PDA的聚合反应机理研究和PDA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打下基础,而且对工业应用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共聚合 阳离子度 特征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阳离子度PDA合成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毕可臻 张跃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7-1111,共5页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采取一次性加料方法,分步升温工艺,以特征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对5%阳离子度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进行了制备工艺优化研究.研究了单体质...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采取一次性加料方法,分步升温工艺,以特征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对5%阳离子度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进行了制备工艺优化研究.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聚合反应温度、Na4EDTA用量、引发剂用量和熟化温度等对产物特征黏度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单体质量分数(以反应液总质量计)为16%,聚合反应温度40℃,Na4EDTA质量分数(以单体质量计)为2.0×10-4,引发剂质量分数(以单体质量计)为7.4×10-4,熟化温度为60℃,产物PDA特征黏度为19.4 dL/g;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PDA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共聚合 工艺研究 特征黏度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AM-DM-MA)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冉千平 马俊涛 黄荣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88,96,共5页
在引发剂存在下使丙烯酰胺 (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马来酸 (MA)在水溶液中共聚合 ,将共聚物提纯后得到了两性共聚物P(AM /DM/MA) ,收率约 92 %。红外光谱图、1H核磁共振谱图确证了共聚物的结构 ,用元素分析法测定了共聚物的... 在引发剂存在下使丙烯酰胺 (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马来酸 (MA)在水溶液中共聚合 ,将共聚物提纯后得到了两性共聚物P(AM /DM/MA) ,收率约 92 %。红外光谱图、1H核磁共振谱图确证了共聚物的结构 ,用元素分析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 ,AM、DM、MA(以 COOH 计 )的摩尔分数分别为 87.5 %、8.9%和 3.6 %。以3%硅藻土水悬浮液充当模拟污水 ,考察了不同加剂量和 pH值下共聚物的絮凝性能 (通过沉降体积和透光率测定 )。共聚物加量为 8mg/L时透光率即高达 97.5 %,加量在 8~ 30 0mg/L时絮凝效果保持优良 ;pH <6 .7时透光率维持高值 ,pH值在 6 .7~ 9.3时 (等电点附近 )透光率很差 ,絮凝效果不良。P(AM/DM /MA)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水处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合物 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马来酸共聚物 絮凝剂 水处理剂 合成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辅助引发制备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AANa)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玉 刘福胜 于世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858-1862,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钠(AANa)为原料,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AANa)。考察了引发体系、引发剂总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单体质量分数、溶... 以丙烯酰胺(AM)、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钠(AANa)为原料,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AANa)。考察了引发体系、引发剂总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单体质量分数、溶液pH值、EDTA·2Na用量、m(DMAEMA)∶m(NaHSO3)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及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体系VA-044/(NH4)2S2O8/NaHSO3/DMAEMA,引发剂质量分数0.018 0%,引发温度40℃,单体质量分数40%,pH值6.0,络合剂EDTA·2Na质量分数0.002 0%,m(DMAEMA)∶m(NaHSO3)=3∶5的条件下,得到的聚合物特性黏数为9.81 dL/g,溶解时间98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光辅助引发 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P(DMDAAC-AM)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心蕙 周立山 +2 位作者 宋晓莉 滕大勇 滕厚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116,共4页
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分子质量、不同阳离子度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P(DMDAAC-AM),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引发剂质量分数、pH、单体总质量分数对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的影响,以及... 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分子质量、不同阳离子度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P(DMDAAC-AM),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引发剂质量分数、pH、单体总质量分数对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的影响,以及p H对产物溶解度的影响。将其用于辽河含油污水的絮凝试验,结果表明,阳离子度为15%,相对分子质量为430万的P(DMDAAC-AM)产品絮凝效果最好,投加量为18 mg/L,体系pH=7时,浊度去除率为93%,除油率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聚合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絮凝 含油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11
作者 张跃军 顾学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1-527,共7页
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在合成、分析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归纳了影响聚合反应过程和产物性能的诸因素 ,例如 :单体的纯度 ,反应的热效应 ,单体的转化率和PDA产物分子链段的均匀性等。讨论了合成... 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在合成、分析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归纳了影响聚合反应过程和产物性能的诸因素 ,例如 :单体的纯度 ,反应的热效应 ,单体的转化率和PDA产物分子链段的均匀性等。讨论了合成PDA的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和反相悬浮聚合等方法。对共聚物PD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结构表征、残留单体的含量和阳离子单体转化率等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对PDA在诸多领域 ,如 :日用化工、污水处理、造纸、采矿、石油工业等行业的应用情况作了分类阐述。在此基础上对PDA的应用和开发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共聚物 凝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景霞 范晓东 秦华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5,共3页
考察了影响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与丙烯酰胺(AM)在水溶液中进行氧化还原引发共聚合得到的共聚物特性粘数[η](30℃,1mol/LNaCl水溶液)的因素:DMDAAC提纯与否;反应物pH值(1~5),单体总浓度(10%~50%);DMDAAC与AM摩尔比(0.2~1.0)... 考察了影响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与丙烯酰胺(AM)在水溶液中进行氧化还原引发共聚合得到的共聚物特性粘数[η](30℃,1mol/LNaCl水溶液)的因素:DMDAAC提纯与否;反应物pH值(1~5),单体总浓度(10%~50%);DMDAAC与AM摩尔比(0.2~1.0);引发剂K2S2O8 NaHSO3浓度(0.006%~0.5%)。共聚反应温35℃,时间10h。通过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指认,确定所合成的为DMDAAC/AM共聚物。用所合成的一个共聚物处理造纸黑液,其絮凝和脱色效果均优于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工业品和聚丙烯酸。图2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表征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特性粘数 合成 絮凝剂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偶氮引发体系引发DMDAAC-AM共聚合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万忠 乔学亮 +1 位作者 陈建国 李绵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9-753,共5页
采用偶氮二异丁脒二盐酸盐(AIBA·2HCl)和NaHSO3(RH)组成的引发剂,研究了单体和引发剂的质量分数、溶液的pH值、单体配比和加料方式等因素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共聚合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聚合条... 采用偶氮二异丁脒二盐酸盐(AIBA·2HCl)和NaHSO3(RH)组成的引发剂,研究了单体和引发剂的质量分数、溶液的pH值、单体配比和加料方式等因素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共聚合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聚合条件是30℃;n(AM)∶n(DMDAAC)=4∶1;monomer质量分数为30%;AIBA·2HClRH质量分数为0.01%。在pH=7.0时,共聚物PDMDAACAM的特性粘数达11.56dL/g;在pH=10.0时,特性粘数最高可达13.60dL/g。在n(AM)∶n(DMDAAC)=1∶1、采取连续加料方式时,可获得阳离子度为38.8%、特性粘数11.61dL/g的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共聚 MBA·2HCl-NaHSO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田澍 黄丹 +1 位作者 葛存旺 顾学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 N_2保护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得到 CTS-AM-DMDAAC 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6 h、m(CTS... 在 N_2保护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得到 CTS-AM-DMDAAC 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6 h、m(CTS):m(AM):m(DMDAAC)=1:6:0.67、c(Ce^(4+))=0.8 mmol/L 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接枝共聚反应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64%和10.5%。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 CTS-AM-DMDAAC 进行了表征。絮凝实验结果表明,CTS-AM-DMDAAC 对高岭土水样具有较强的絮凝能力,可在很宽的 pH 范围内使用。用 CTS-AM-DMDAAC 处理 COD 为165.5 mg/L 的啤酒生产废水,COD 去除率达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槠 内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接枝共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的合成及其与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于兵川 吴洪特 张万忠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61-765,共5页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高纯度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DM),提出适宜DM提纯的流程为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活性炭吸附。水蒸气蒸馏时溶液pH在11左右时,DM单体中杂质(特别是强阻聚性化合物烯丙醇)的含量明显减少。利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高纯度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DM),提出适宜DM提纯的流程为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活性炭吸附。水蒸气蒸馏时溶液pH在11左右时,DM单体中杂质(特别是强阻聚性化合物烯丙醇)的含量明显减少。利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RH)引发体系引发DM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反应,在n(AM)∶n(DM)=4∶1、温度30℃、时间6h时,其适宜的共聚条件为:w(AM+DM)=40%;w(KPS)=0.010%。使用高活性偶氮二异丁脒二盐酸盐-亚硫酸氢钠(A IBA.2HC l-RH)引发体系引发共聚反应,共聚物的特性粘数可达11.6dL/g;采用聚酰胺-胺类大分子单体(PAA)-过硫酸铵(NPS)引发体系,共聚物的特性粘数高达15.3d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 丙烯酰胺 合成 共聚 引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兵川 吴洪特 王湘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31-734,共4页
用水溶性偶氮化合物 -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 ,合成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共聚物P(DMDAAC -AM ) ,采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证实了聚合物的结构。对P(DMDAAC -AM )的分子量测定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结构表征 分子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辅助引发制备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福胜 徐世莹 于世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07-310,328,共5页
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物P(AM-DMDAAC)。考察了引发体系、单体配比、引发温度、溶液pH值、络合剂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及溶解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引... 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物P(AM-DMDAAC)。考察了引发体系、单体配比、引发温度、溶液pH值、络合剂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及溶解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引发剂引发聚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在单体浓度30%,m(DMDAAC)∶m(AM)=20∶80,引发温度20℃,pH值6.0,EDTA.2Na用量0.001 0%,引发剂质量分数0.003 0%条件下,产物的特性黏数达12 dL/g以上,溶解时间67 min,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光辅助引发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井液用小阳离子聚合物的合成与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云 刘义坤 +2 位作者 范振中 毕永斌 田建龙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3,115,共4页
利用提纯的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复合引发体系,与丙烯酰胺单体进行聚合.当加入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1%,DM与AM的物质的量比为1:5时,可以合成特性黏数大于140mL.g-1的小阳离子聚合物,且共聚反应易于控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 利用提纯的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复合引发体系,与丙烯酰胺单体进行聚合.当加入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1%,DM与AM的物质的量比为1:5时,可以合成特性黏数大于140mL.g-1的小阳离子聚合物,且共聚反应易于控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影响聚合物的特性黏数,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提高较大.静态膨胀实验表明:小阳离子聚合物与PTA复配,PTA的质量分数为1.0%;小阳离子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5%~1.0%时,黏土基本不膨胀.由于阳离子聚合物正电荷密度高,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黏土颗粒的表面上,减少了黏土颗粒的水化、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物 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静态膨胀率 特性黏数 完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毕可臻 张跃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99-805,共7页
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在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结果为主线,分析讨论了合成PDA的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和反相悬浮聚合方面的研究进展实例。进一步归纳分析了聚合反应条件... 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在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结果为主线,分析讨论了合成PDA的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和反相悬浮聚合方面的研究进展实例。进一步归纳分析了聚合反应条件如:单体的摩尔比和浓度,单体所含杂质种类数及质量分数,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聚合反应温度等对产物PDA特征黏度和单体转化率等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PDA合成研究工作的前景作了展望。引用文献5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共聚物 合成方法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蔡英明 张兴英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9-583,共5页
采用石油醚为连续相、失水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正已醇为助乳化剂,建立了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反相微乳液体系。使用Zeta电位/粒度/相... 采用石油醚为连续相、失水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正已醇为助乳化剂,建立了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反相微乳液体系。使用Zeta电位/粒度/相对分子质量分析仪对该体系的形成及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子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达到微乳液状态时,体系主要由10~100nm的单体微珠及少量粒径小于10nm的胶束组成;随聚合过程的进行,胶束消失,乳胶粒子体积增大。乳胶粒子体积的增大主要是通过扩散和碰撞两种机理完成的。最佳的复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为8.045,复合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为33%,助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为1.6%。在此条件下达到微乳液状态时的水相增容体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反相微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