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环GMP-AMP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的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1
作者 白晶 毛帆 +3 位作者 刘客林 宋菁晨 喻子牛 张扬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共11页
环GMP-AMP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是一种关键的细胞内传感器,能够识别细胞质内异常存在的DNA并触发免疫反应。为了揭示cGAS在软体动物先天性免疫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成功克隆了长牡蛎中的cGAS基因(CgcGAS),其开放阅读框... 环GMP-AMP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是一种关键的细胞内传感器,能够识别细胞质内异常存在的DNA并触发免疫反应。为了揭示cGAS在软体动物先天性免疫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成功克隆了长牡蛎中的cGAS基因(CgcGAS),其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1623bp,编码540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62.3kDa,并具有保守的Mab21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了CgcGAS为软体动物cGAS家族中的一员。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结果显示CgcGAS广泛表达于各组织,并在消化腺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实验观察到CgcGAS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提示其可能在细胞核内的DNA感应以及细胞质内的DNA结合和信号传递中发挥作用。另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和RNA干扰实验结果显示,CgcGAS能够显著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干扰素刺激性反应元件(interferon-sensitive response element,ISRE)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炎症相关因子干扰素诱导病毒抑制蛋白(virus inhibitory protein endoplasmic reticulum-associated interferon-inducible,viperi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转录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2/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8,IRF2/8)的表达。综上所述,CgcGAS在长牡蛎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的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先天性免疫 环GMP-AMP合酶 基因克隆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酵母营养强化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肝胰腺代谢物组成的影响
2
作者 董璐瑶 王卫军 +6 位作者 杨建敏 李赞 孙国华 徐晓辉 冯艳微 崔翠菊 王强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699,共12页
富硒酵母可显著增强水产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为探究富硒酵母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代谢通路的影响,以二倍体长牡蛎为研究对象,设置0(对照组)、2×10^(-6)和4×10^(-6)三种富硒酵母浓度处理,通过液相色谱-质谱... 富硒酵母可显著增强水产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为探究富硒酵母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代谢通路的影响,以二倍体长牡蛎为研究对象,设置0(对照组)、2×10^(-6)和4×10^(-6)三种富硒酵母浓度处理,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并对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富硒酵母能够显著调控长牡蛎的核酸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及抗氧化系统。在2×10^(-6)处理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嘌呤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以及脂肪酸代谢通路,而在4×10^(-6)处理组,则显著富集于赖氨酸降解、谷胱甘肽代谢、维生素B6代谢等关键通路。同时,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显著富集,其中N8-乙酰亚精胺、同胱氨酸及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等与神经信号传导相关代谢物的显著上调,揭示高浓度富硒酵母可能通过调控神经递质代谢及其受体通路,增强长牡蛎的环境适应性和应激响应能力。论文从代谢层面解析了富硒酵母对长牡蛎肝胰腺代谢通路的影响,揭示了其通过调控关键代谢通路提升长牡蛎抗氧化能力和生长性能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填补了富硒酵母在贝类营养强化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其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富硒酵母 营养强化 肝胰腺 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数据分析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天然免疫的可变剪接事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若晖 张琳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缺乏基于经典抗体和记忆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因而天然免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可变剪接正是产生天然免疫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重要途径。牡蛎(Crassostrea)是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养殖贝类和我国产量最高... 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缺乏基于经典抗体和记忆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因而天然免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可变剪接正是产生天然免疫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重要途径。牡蛎(Crassostrea)是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养殖贝类和我国产量最高的海水养殖贝类,理解其天然免疫系统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对牡蛎病害防治和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病原诱导以及诱导后不同时间的转录组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长牡蛎天然免疫应激反应的可变剪接事件。发现在弧菌诱导下可变剪接事件的总数显著增加,表明弧菌的感染会诱导长牡蛎可变剪接事件的产生。对病原诱导后可变剪接体的组成类型及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免疫系统相关功能被显著富集,病原感染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病原感染后可变剪接体的组成类型和表达量均不一致,表明长牡蛎免疫系统可通过可变剪接产生免疫响应的特异性和多样性。研究结果为长牡蛎等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多样性和特异性提供了典型实例,也为长牡蛎病害防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可变剪接 病原体诱导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野生与选育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妍 姚健涛 +6 位作者 张恩烁 孙泽轩 孙国华 李彬 杨建敏 冯艳微 王卫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70,共9页
为了评估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2个壳长性状(掌心形)快速生长选育群体(LY2-K4、LY2-K7)、1个壳高性状(速生型)快速生长选育群体(LY2-K11)和6个野生群体(QHD、LS、HD、ZH、WD、KTD)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用21对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 为了评估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2个壳长性状(掌心形)快速生长选育群体(LY2-K4、LY2-K7)、1个壳高性状(速生型)快速生长选育群体(LY2-K11)和6个野生群体(QHD、LS、HD、ZH、WD、KTD)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用21对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引物对9个长牡蛎群体的269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21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出了460个等位基因(Na),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1.905;21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大于0.5,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选育群体LY2-K11的遗传多样性最低(Na=13,I=2.128,He=0.831,PIC=0.825),野生群体KTD的遗传多样性最高(Na=29,I=3.112,He=0.941,PIC=0.938);189个群体位点组合有66%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表明这些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9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012~0.064,处于较低的遗传分化水平;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个体内;PCoA分析结果与UPGMA聚类树一致,LY2-K11群体单独聚为一类,QHD和HD群体聚为一类,其他6个群体聚为一类。综上所述,长牡蛎3个选育群体和6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高,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选育群体LY2-K11多样性略有下降,选育过程中应保证亲本的数量及质量,防止因近交衰退造成遗传多样性降低,苗种抗逆性变差。该结果将为长牡蛎新品种的选育和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选育群体 野生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代谢率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夏季死亡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7
5
作者 毛玉泽 周毅 +3 位作者 杨红生 袁秀堂 文海翔 王如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5-451,共7页
2002年6月—2003年9月,在中国北方重要养殖海区桑沟湾,采用呼吸瓶法现场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的季节变化,从代谢水平探讨了长牡蛎夏季死亡的原因。结果表明,长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以... 2002年6月—2003年9月,在中国北方重要养殖海区桑沟湾,采用呼吸瓶法现场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的季节变化,从代谢水平探讨了长牡蛎夏季死亡的原因。结果表明,长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以及氧氮比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01)。三龄牡蛎的个体耗氧率7月份最高[2.86mgO2/(ind·h)],1月份最低[0.07mgO2/(ind·h)];个体排氨率8月份最高[6.45μmol NH4-N/(ind·h)],1月份最低[0.47μmolNH4-N/(ind·h)];一龄牡蛎个体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38mgO2/(ind·h)和0.04—1.66μmol NH4-N/(ind·h)。三龄个体单位个体耗氧率、排氨率高于一龄牡蛎,而单位软体干重的耗氧率、排氨率则小于一龄个体。一龄个体的氧氮比变化范围为16.7—58.0,10月份最高,一月份最低;三龄个体的氧氮比变化范围为8.7—64.0,6—7月份较高平均为52.7,8月份产卵后迅速下降到14.7,氧氮比的剧降表明该阶段长牡蛎代谢消耗了大量的蛋白质,使其体质脆弱,可能是引起三龄牡蛎夏季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代谢率 夏季死亡 桑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性四倍体与雌性二倍体杂交培育全三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阙华勇 张国范 +2 位作者 刘晓 郭希明 张福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6-662,共7页
将美国雄性四倍体长牡蛎与中国北方海区雌性二倍体长牡蛎杂交 ,进行全三倍体长牡蛎培育研究。结果表明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受精率为 47.4%─ 88.9% ,平均为 69.5 % ;来自同样雌贝的二倍体对照组的受精率平均为 91 .4%。杂交组和对照... 将美国雄性四倍体长牡蛎与中国北方海区雌性二倍体长牡蛎杂交 ,进行全三倍体长牡蛎培育研究。结果表明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受精率为 47.4%─ 88.9% ,平均为 69.5 % ;来自同样雌贝的二倍体对照组的受精率平均为 91 .4%。杂交组和对照组面盘幼虫的平均孵化率分别为 5 3.9%和 61 .6% ;受精卵发育至稚贝的存活率 ,杂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1 .3%和1 .9%。杂交组累计培育出眼点幼虫 8.32 4亿 ,稚贝 1 .843亿。杂交组幼虫的生长略快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差异。经流式细胞仪分析 ,杂交组的幼虫、稚贝、幼贝等均为 1 0 0 %三倍体。中国北方海区的长牡蛎可以与美国的雄性四倍体长牡蛎实现良好的杂交 ,产生 1 0 0 %三倍体。利用长牡蛎四倍体培育三倍体 ,方法简便高效 ,显示出四倍体在贝类三倍体商业生产中的巨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二倍体 杂交 雄性 雌性 三倍体 长牡蛎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汁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酶解液风味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梅超 慕金雨 +2 位作者 刘敏 陈铭 董士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70-175,共6页
通过感官评价、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SPME-GC/MS)以及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alative odour active value,ROAV)的方法分析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 通过感官评价、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SPME-GC/MS)以及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alative odour active value,ROAV)的方法分析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酶解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探讨姜汁对牡蛎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和改善牡蛎酶解产物风味的效果。结果表明:与新鲜牡蛎相比,酶解液中脂质氧化产物,如异戊醛、壬醛、2-壬烯醛和3,5-辛二烯酮含量分别增加至5.09%、1.6%、1.3%、0.5%,使牡蛎酶解液呈现出较重的腥味与哈喇味,说明牡蛎风味的劣变与酶解过程中发生的脂质氧化有关。牡蛎酶解过程中添加姜汁,脂肪氧化产生的不愉快成分如(E)-2-戊烯醛、(Z)-4-庚烯醛、壬醛、2,3-辛二酮等未被检测到;异戊醛、己醛、(E)-2-己烯醛等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减少了81.02%、33.28%、54.39%。姜汁中挥发性成分如香叶醇、香茅醇、对伞花烃和芳樟醇等成为其新的主体呈味成分,并贡献出花香、柠檬香等愉快气味。因此,姜汁对改善牡蛎酶解液的风味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酶解物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EST串联重复序列的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琳琳 李莉 张国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4,共6页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其在基因组转录本的基本结构特征并为长牡蛎中遗传多样性研究中提供有益的信息,利用NCBI公共数据库中的57139条长牡蛎ESTs序列对串联重复序列结构类型、分布、丰度等进...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其在基因组转录本的基本结构特征并为长牡蛎中遗传多样性研究中提供有益的信息,利用NCBI公共数据库中的57139条长牡蛎ESTs序列对串联重复序列结构类型、分布、丰度等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长牡蛎EST中共有小卫星串联重复序列8392个,在大于100bp重复类型中,162~167bp含量最高;2)长牡蛎ESTSSR含量丰富,1954个位点是EST-SSR标记开发的候选资源;3)EST-SSR重复数目和重复类型在5’UTR,CDS和3'UTR具有显著差异,CDS区承受更大的选择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EST 串联重复序列 SSR 选择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和三倍体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肉重和生化成分的周年变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曾志南 林琪 +2 位作者 吴建绍 陈朴贤 陈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4-56,共3页
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软体肉重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周年变化表明,牡蛎软体 肉重和3种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与牡蛎繁殖季节密切相关。 三倍体周年软体肉重、糖元和 脂类含量均比二倍体高,水分含量比二倍体低,三倍体蛋白质含量在1~... 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软体肉重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周年变化表明,牡蛎软体 肉重和3种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与牡蛎繁殖季节密切相关。 三倍体周年软体肉重、糖元和 脂类含量均比二倍体高,水分含量比二倍体低,三倍体蛋白质含量在1~7月份比二倍体 低,8~12月份比二倍体高。三倍体人分含量除5月份外,均比二倍体高。本文还就二倍体 和三倍体3种生化成分含量的周年变化与牡蛎繁殖季节的关系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二倍体 三倍体 软体内重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微卫星克隆快速分离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李琪 木岛明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70,共7页
采用磁珠杂交选择和PCR筛选法 ,从长牡蛎DNA选择片段文库中 ,快速分离含有微卫星序列的阳性克隆。结果表明 ,在筛选的 2 0 0个白色菌落中 ,5 6个克隆含有重复次数 5以上的微卫星序列 ,其中 41个 ( 2 0 5 % )有随机侧翼区 ,可以进行引... 采用磁珠杂交选择和PCR筛选法 ,从长牡蛎DNA选择片段文库中 ,快速分离含有微卫星序列的阳性克隆。结果表明 ,在筛选的 2 0 0个白色菌落中 ,5 6个克隆含有重复次数 5以上的微卫星序列 ,其中 41个 ( 2 0 5 % )有随机侧翼区 ,可以进行引物设计 ,1 2个缺乏足够的侧翼序列 ,3个为中断的微卫星序列。此外 ,还获得两个小卫星克隆。在获得的微卫星序列中 ,完全的占 5 4 7% ,不完全的占 2 0 8% ,复合的占 2 4 5 %。除探针中使用的CA重复单元外 ,还观察到CT、ACT、CGCA、CACT、GACT、GCAC、CCTTA和CCTCA的重复序列。微卫星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 5— 30次之间 ,占 71 7% ,最高为 60次。本研究中构建的长牡蛎 (CA)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微卫星 快速分离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三倍体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如才 王昭萍 +2 位作者 田传远 于瑞海 李赟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主要介绍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显示度。在基础研究方面 ,主要阐述了三倍体诱导技术、活体倍性快速检测技术、诱导剂对受精卵和胚胎超微结构的影响、三倍体牡蛎核型与带型、三倍体牡蛎同工酶的表达及快速生长机理等方面的... 主要介绍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显示度。在基础研究方面 ,主要阐述了三倍体诱导技术、活体倍性快速检测技术、诱导剂对受精卵和胚胎超微结构的影响、三倍体牡蛎核型与带型、三倍体牡蛎同工酶的表达及快速生长机理等方面的技术储备 ;在产业化显示度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三倍体 6-DDMAP 育苗 养殖 诱导剂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与熊本牡蛎(C. sikamea)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观察及子一代的生长比较 被引量:19
12
作者 滕爽爽 李琪 李金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4-922,共9页
以长牡蛎和熊本牡蛎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利用DAPI染色观察了长牡蛎和熊本牡蛎正反杂交的受精卵在受精,减数分裂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在长牡蛎♀×熊本牡蛎♂正交组,熊本牡蛎精子进入长牡蛎卵子... 以长牡蛎和熊本牡蛎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利用DAPI染色观察了长牡蛎和熊本牡蛎正反杂交的受精卵在受精,减数分裂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在长牡蛎♀×熊本牡蛎♂正交组,熊本牡蛎精子进入长牡蛎卵子后,激活卵子完成2次减数分裂,同时,精核出现了两次明显的体积膨大扩散过程。但是,大部分受精卵不再继续进行胚胎发育。在熊本牡蛎♀×长牡蛎♂反交组中,受精卵内核行为的变化与正交组相同。正反交组的胚胎发育过程都具有明显的不同步现象。对各实验组子一代的生长和存活的研究结果表明,幼虫阶段,杂交后代的壳高、壳长均明显小于自交组;长牡蛎♀×长牡蛎♂自交组(GG)和熊本牡蛎♀×长牡蛎♂杂交组(SG)的存活率高于长牡蛎♀×熊本牡蛎♂杂交组(GS)和熊本牡蛎♀×熊本牡蛎♂自交组(SS)。稚贝和成贝阶段,杂交组子一代在壳高、壳长和存活率3个生长指标上均小于自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熊本牡蛎 杂交 细胞学观察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Wnt4基因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梅 许飞 +2 位作者 刘俊 李莉 张国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2,共8页
Wnt4作为Wnt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长牡蛎Wnt4基因c 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1999bp,开放阅读框为1068bp,编码355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与人(Homo sapiens)、沙蚕(Platynereis ... Wnt4作为Wnt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长牡蛎Wnt4基因c 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1999bp,开放阅读框为1068bp,编码355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与人(Homo sapiens)、沙蚕(Platynereis dumerilii)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Wnt4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44%、48%和46%。通过荧光定量RT-PCR分析长牡蛎Wnt4基因在成体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发现长牡蛎的Wnt4基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特点,在所检测的多种组织中(外套膜、鳃、唇瓣、消化腺、雄性性腺、雌性性腺)均有表达,推测长牡蛎的Wnt4以信号分子的形式参与多种组织细胞的生命过程;长牡蛎个体发育过程中Wnt4基因的高表达主要集中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桑葚期最高,原肠胚期次之),幼贝期该基因的表达量很低,说明Wnt4基因可能在早期发育阶段参与了某些器官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Wnt4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种间杂种遗传力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跃环 王昭萍 +1 位作者 喻子牛 闫喜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7-1373,共7页
以平衡巢式设计(1长牡蛎♂:3香港牡蛎♀)构建的45个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种间杂交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存活及产量性状狭义遗传力进行了评估,并对其两两对应性状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进... 以平衡巢式设计(1长牡蛎♂:3香港牡蛎♀)构建的45个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种间杂交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存活及产量性状狭义遗传力进行了评估,并对其两两对应性状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大小为0.6207—0.8785,以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幼虫15日龄、稚贝180日龄、幼贝360日龄壳高遗传力分别为0.6355、0.4828、0.5787,其360日龄鲜重遗传力为0.7740;(2)存活性状的遗传力大小为0.2748—0.3957,以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幼虫15日龄、稚贝180日龄、幼贝360日龄存活率遗传力分别为0.1900、0.2939、0.4064;(3)产量是生长与存活的共同作用结果,360日龄产量的遗传力及以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分别为0.6706、0.5018。从其生长相关性上看,幼虫期与稚贝期出现了微弱负向相关;除了幼虫期与幼贝期的壳高及产量,及其稚贝期与幼贝产量间无相关性以外;其它的两两生长性状间均为显著正相关。从存活与产量的相关性上看,无论是表型性状,还是遗传性状均出现了积极的正相关,以遗传相关为主。本研究为建立远缘杂交育种方法和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牡蛎 长牡蛎 表型性状 杂种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粘土絮凝法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稚贝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咏卉 俞志明 +1 位作者 宋秀贤 曹西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60,共8页
本实验以太平洋牡蛎稚贝(Crassostrea gigas,~0.2cm)为对象,研究了HDTMA有机改性粘土和PAC无机改性粘土絮凝法治理赤潮时对海洋底栖生物的影响。96h急性毒性实验中二者对牡蛎稚贝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2g/L和2.67g/L。在能够有... 本实验以太平洋牡蛎稚贝(Crassostrea gigas,~0.2cm)为对象,研究了HDTMA有机改性粘土和PAC无机改性粘土絮凝法治理赤潮时对海洋底栖生物的影响。96h急性毒性实验中二者对牡蛎稚贝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2g/L和2.67g/L。在能够有效去除赤潮微藻的浓度条件下(0.10g/L),经慢性毒性实验发现改性粘土对牡蛎稚贝成活率无影响,牡蛎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滤食率比培养实验初始时升高了3~4倍,同时在牡蛎超微组织结构中未发现机械损伤。通过模拟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Heterosigma akashiwo和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过程中对生物体的影响,发现改性粘土絮凝法通过去除赤潮藻能显著提高牡蛎的存活率,所以HDTMA有机改性粘土和PAC无机改性粘土絮凝法在赤潮生物防控中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应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TMA有机改性粘土 PAC无机改性粘土 赤潮治理:太平洋牡蛎稚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两个Dmrt家族基因的时空表达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娜 黄雯 +3 位作者 许飞 李莉 张国范 郭希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724,共8页
本文以长牡蛎27个幼虫发育阶段个体以及成体的5个组织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Dmrt家族中的2个基因(CgDsx和CgDmrtA2)的表达模式以及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牡蛎CgDsx基因在胚胎发育初期有大量表... 本文以长牡蛎27个幼虫发育阶段个体以及成体的5个组织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Dmrt家族中的2个基因(CgDsx和CgDmrtA2)的表达模式以及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牡蛎CgDsx基因在胚胎发育初期有大量表达,从囊胚期到担轮幼虫初期表达量最高,之后表达量开始降低,在D形幼虫后一直维持在极低的表达水平,此后仅在成体的雄性性腺中具有高度表达。由此可见,CgDsx可能也对早期胚胎发育起一定调控作用,同时参与了性别决定。CgDmrtA2在长牡蛎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各组织间表达差异不显著,在D形幼虫至壳顶后期表达量较高,说明它参与了胚胎中后期的发育过程,可能与神经的形成相关,但是其具体功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Dmrt家族 幼虫发育 组织表达差异 性别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不同组织中蛋白酶的分布及冷藏过程中酶活力与鲜度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骞 陈宏 +6 位作者 阙华勇 李钰金 孙乐常 翁凌 张凌晶 刘光明 曹敏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9-1046,共8页
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活力测定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牡蛎不同组织中氨肽酶、胰蛋白酶型丝氨酸蛋白酶、组织蛋白酶等几种主要蛋白酶的分布,探讨牡蛎肉在4℃冷藏过程中酶活力和鲜度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活力测定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牡蛎不同组织中氨肽酶、胰蛋白酶型丝氨酸蛋白酶、组织蛋白酶等几种主要蛋白酶的分布,探讨牡蛎肉在4℃冷藏过程中酶活力和鲜度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牡蛎的外套膜、鳃、闭壳肌和性腺-内脏团四种组织中,亮氨酸氨肽酶、丙氨酸氨肽酶、精氨酸氨肽酶均有较高酶活力;胰蛋白酶型丝氨酸蛋白酶主要分布于性腺-内脏团,在另外三种组织中活性较低;组织蛋白酶B和B+L绝大部分在性腺-内脏团中表达。在4℃冷藏过程中,酶活力发生明显变化,经7d冷藏后,性腺-内脏团中亮氨酸氨肽酶的酶活力为初始值的25.15%,丙氨酸氨肽酶的酶活力为初始值的31.65%,精氨酸氨肽酶的酶活力为初始值的23.19%;组织蛋白酶B和B+L的酶活力分别是初始值的2.59和4.23倍;胰蛋白酶型丝氨酸蛋白酶酶活力上升44%。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牡蛎的鲜度指标发生变化:牡蛎pH值呈现先降低,9d后上升的趋势;氨基酸态氮含量由初始的(0.26±0.05)g/100g增加至第7d的(0.31±0.03)g/100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从(5.60±0.64)mg/100g上升至第7d的(17.50±0.37)mg/100g;SDS-PAGE分析显示,牡蛎冷藏过程中四种组织的蛋白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本研究揭示了牡蛎在短期冷藏过程中几种主要蛋白酶和鲜度指标的变化规律,为牡蛎的冷藏保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冷藏 鲜度 蛋白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类FUT2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薇 姚琳 +4 位作者 江艳华 李风铃 牟海津 刘慧 翟毓秀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5,共6页
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类FUT2基因的c DNA序列,分析其在牡蛎中的组织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c DNA全长为1941 bp,包含180 bp的5'非翻译区、1086 bp的编码36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 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类FUT2基因的c DNA序列,分析其在牡蛎中的组织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c DNA全长为1941 bp,包含180 bp的5'非翻译区、1086 bp的编码36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及675 bp的3'非翻译区。分子进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与家鼠(Mus musculus)等哺乳动物的FUT2基因聚为1个分支。此外,类FUT2基因m RNA在太平洋牡蛎成贝的肝胰脏、闭壳肌、外套膜、唇瓣、鳃等5个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在唇瓣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其余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牡蛎中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HBGA很可能存在与人A型HBGA相似的合成途径,可为进一步探索牡蛎特异性富集诺如病毒No V的分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类FUT2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不同组织DNA相对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君 常亚青 +3 位作者 王子臣 宋坚 胡秀媛 王延斌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为试验材料,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常温下(16℃)和0℃低温下鳃、外套膜、性腺(包括2个取样部位)的DNA相对含量并分析各组织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16℃)牡蛎不同组织DNA相对含量的... 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为试验材料,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常温下(16℃)和0℃低温下鳃、外套膜、性腺(包括2个取样部位)的DNA相对含量并分析各组织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16℃)牡蛎不同组织DNA相对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性腺取样部位2>外套膜>鳃>性腺取样部位1,性腺取样部位1的DNA含量低于前三者(P<0.05);在0℃低温处理后,牡蛎各组织的DNA含量有所下降,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鳃组织的DNA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外套膜的DNA含量显著减少(P<0.01),性腺组织的显著增加(P<0.01);常温下牡蛎各组织细胞停留在G1期时相的比率依次为:性腺取样部位2>鳃>外套膜>性腺取样部位1;在0℃低温处理下,鳃与外套膜之间停留在G1期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织间G1期比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对于同一部位,随着0℃持续时间不同,鳃、性腺取样部位2处于G1期时相比率的变化不显著(P>0.05),外套膜和性腺部位1的变化显著;与常温下相比,0℃处理性腺取样部位1,2后,二者停留在G1期时相的比率均显著增加(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牡蛎 DNA相对含量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仪 F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粗提配合超声破碎法制取可溶性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成 于文超 +8 位作者 蔡忠强 魏磊 陈军 李佳荣 盖超伟 李壮 张子豪 郭文 王晓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4-639,共6页
虽然牡蛎黑色素已经提取鉴定成功,但因为大部分实验需要用到黑色素的水溶液,而天然黑色素不溶于水,致使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功效验证工作难以开展。本课题组探究总结出一套有效方法,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进行制取。... 虽然牡蛎黑色素已经提取鉴定成功,但因为大部分实验需要用到黑色素的水溶液,而天然黑色素不溶于水,致使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功效验证工作难以开展。本课题组探究总结出一套有效方法,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进行制取。首先选用酸碱法,从黑色长牡蛎中提取出天然长牡蛎黑色素,将其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超声细胞破碎仪进行处理,用盐酸中和至中性,离心取上清并干燥后得到一种黑色可溶性固体;再将该黑色固体分别用激光粒度测试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光谱扫描仪进行检验后,发现天然长牡蛎黑色素经过超声降解处理后,颗粒粒度大幅下降,其溶解性大幅提高。红外光谱则显示出1630nm左右有明显的峰值,说明超声降解处理并未破坏真黑色素吲哚环等官能团;紫外吸光图谱的比较则显示天然长牡蛎黑色素破碎后,吸收峰仍然出现在210nm左右,但吸收值明显升高,说明超声降解法可以将难溶于水的天然长牡蛎黑色素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颗粒可溶性黑色素,从而提高了紫外吸收值。可溶性牡蛎黑色素的制备成功对推动牡蛎黑色素的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黑色素 酸碱处理法 超声降解法 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