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预处理对低温压榨碧根果油品质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吉钦 潘利华 +2 位作者 李贺兴 罗水忠 郑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7-263,共7页
以碧根果仁为材料,利用红外(infrared,IR)预处理22、41、68、104、148 s使其中心温度分别达到70、90、110、130、150℃,通过出油率、脂肪酸组成、脂质伴随物含量和理化指标测定、微观结构观察以及抗氧化能力和贮藏稳定性分析,研究IR预... 以碧根果仁为材料,利用红外(infrared,IR)预处理22、41、68、104、148 s使其中心温度分别达到70、90、110、130、150℃,通过出油率、脂肪酸组成、脂质伴随物含量和理化指标测定、微观结构观察以及抗氧化能力和贮藏稳定性分析,研究IR预处理对低温压榨碧根果油品质以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R预处理能显著提高碧根果仁的出油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1.10%~58.42%;但对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经IR预处理后碧根果油脂肪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非酶促褐变指数、类胡萝卜素的释放以及总酚含量与IR预处理时间呈正相关,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颜色随着果仁预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深;IR预处理148 s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γ-生育酚含量略有降低但并不显著,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3.52%和13.16%,贮藏稳定性显著增强。综上,IR预处理148 s是获得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最优预处理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为IR在低温压榨碧根果油制备中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压榨碧根果油 红外预处理 出油率 品质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亚麻籽混合油精炼前后理化品质和氧化稳定性
2
作者 付旖旎 刘笑笑 +5 位作者 王婧 牛志雅 刘战霞 伏宇新 邱立功 魏长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5-52,共8页
以新疆籽用南瓜籽为原料、新疆特色油料作物亚麻籽为辅料,采取两者先混合后压榨方式制备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油(混合压榨油)并进行精炼,以直接调和油为对照,研究两者精炼前后理化品质、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及氧化稳... 以新疆籽用南瓜籽为原料、新疆特色油料作物亚麻籽为辅料,采取两者先混合后压榨方式制备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油(混合压榨油)并进行精炼,以直接调和油为对照,研究两者精炼前后理化品质、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压榨油和直接调和油的精炼油较毛油在理化品质上显著改善(P<0.05),质量指标都达到食用油国家标准要求,混合压榨油毛油的理化指标与直接调和油的毛油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精炼油同样如此。精炼前后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总生育酚、总酚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变化较大,与毛油相比,精炼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直接调和油相比,混合压榨油的毛油和精炼油的总生育酚、总酚含量均更高,氧化稳定性更佳(P<0.05),这表明混合压榨油与直接调和油相比更具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南瓜籽油优质产品的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亚麻籽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 混合压榨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品种和制油工艺对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刘玉兰 陈刘杨 +1 位作者 汪学德 宋健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0,共5页
对以黑、白芝麻为原料,采用水代法、螺旋压榨法、液压压榨法工艺所得芝麻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芝麻油中VE、芝麻素、芝麻酚含量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代法所得芝麻油的酸值(KOH)和磷脂含量最低,而水分及挥发物含量... 对以黑、白芝麻为原料,采用水代法、螺旋压榨法、液压压榨法工艺所得芝麻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芝麻油中VE、芝麻素、芝麻酚含量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代法所得芝麻油的酸值(KOH)和磷脂含量最低,而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最高;所有芝麻油样品均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芝麻素、芝麻酚和VE;所有芝麻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接近,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83.4%;白芝麻油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黑芝麻油,水代法所得芝麻油氧化稳定性最好,液压压榨芝麻油次之,螺旋压榨芝麻油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制油工艺 芝麻油 脂肪酸组成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榨山核桃油的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沈建福 肖仁显 +1 位作者 陈中海 陈秋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7,73,共5页
以山核桃仁为原料,通过冷榨机机械压榨,得到冷榨山核桃油,通过化学方法分析其理化指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用Rancimat法分析其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剂对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冷榨山核桃油主要理化指标:酸价1.96 mg KOH/g,... 以山核桃仁为原料,通过冷榨机机械压榨,得到冷榨山核桃油,通过化学方法分析其理化指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用Rancimat法分析其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剂对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冷榨山核桃油主要理化指标:酸价1.96 mg KOH/g,过氧化值2.24 mmol/kg,碘值102.84 g I2/100 g,皂化值189.73 mg KOH/g;冷榨山核桃油主要有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1.83%,其中油酸60.95%,亚油酸26.69%,α-亚麻酸3.11%;建立了lg(诱导期)与Ranciamt氧化诱导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抗氧化剂添加量相等的情况下,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迷迭香提取物和和茶多酚;使用100 mg/kg TB-HQ+2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作为冷榨山核桃油的抗氧化剂,可使冷榨山核桃油在120℃的诱导期延长2.8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山核桃油 冷榨 理化指标 脂肪酸 氧化稳定性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烘焙对水代芝麻油木脂素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丽霞 黄纪念 +3 位作者 芦鑫 宋国辉 孙强 曹艳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0,共5页
以白芝麻为原料,研究红外烘焙对水代制取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烘焙对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影响显著。芝麻素含量变化在0.66%~0.70%之间,较低烘焙温度170℃和180℃两组间对芝麻素影响差异不显著,较高烘焙温度190、200... 以白芝麻为原料,研究红外烘焙对水代制取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烘焙对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影响显著。芝麻素含量变化在0.66%~0.70%之间,较低烘焙温度170℃和180℃两组间对芝麻素影响差异不显著,较高烘焙温度190、200、210℃对芝麻素含量的影响组间差异也不显著;随着烘焙程度的增加,芝麻林素含量逐渐减少,而芝麻酚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但烘焙过度芝麻酚含量有减少趋势;芝麻油中未检测到α-VE,总生育酚含量随烘焙程度增加呈减少趋势;芝麻油的氧化稳定性随烘焙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可能原因在于芝麻酚含量的增加以及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成等多种抗氧化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红外烘焙 水代芝麻油 芝麻木脂素 生育酚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榨制取与超临界CO_2萃取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1 位作者 王宪昌 王慧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核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因而比较容易氧化。为了比较冷榨制取与超临界CO2萃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测定了它们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过氧化值,并进行了感官品评。研究发现:黑暗条件下,冷榨制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超临界... 核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因而比较容易氧化。为了比较冷榨制取与超临界CO2萃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测定了它们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过氧化值,并进行了感官品评。研究发现:黑暗条件下,冷榨制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超临界CO2萃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光照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冷榨制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根据它们氧化稳定性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对产品进行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 超临界CO2萃取 核桃油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丁烷萃取芝麻油工艺及其品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日斌 汪学德 +1 位作者 鞠阳 马素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共4页
以脱皮芝麻冷榨饼为原料,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芝麻油。以芝麻油萃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次数6次,萃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芝麻油萃取率达98.57%。所得芝... 以脱皮芝麻冷榨饼为原料,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芝麻油。以芝麻油萃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次数6次,萃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芝麻油萃取率达98.57%。所得芝麻油品质好,质量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成品芝麻油标准。所得芝麻粕色泽浅,粗蛋白含量达49.08%,氮溶解指数为14.02%,是很好的植物蛋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皮芝麻冷榨饼 亚临界丁烷萃取 芝麻油 芝麻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榨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玉洁 祝华明 +2 位作者 陈中海 黄立超 沈建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2-45,共4页
以普通油茶果为原料,去壳后通过冷榨机机械压榨,得到冷榨油茶籽油,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采用Rancimat法分析其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冷榨油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99%,其中油酸72.48%,亚油酸6.97%,α-亚麻酸2.22%... 以普通油茶果为原料,去壳后通过冷榨机机械压榨,得到冷榨油茶籽油,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采用Rancimat法分析其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冷榨油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99%,其中油酸72.48%,亚油酸6.97%,α-亚麻酸2.22%;诱导期的对数与温度之间呈线性相关;在抗氧化剂添加量相等的情况下,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使用100 mg/kg TBHQ+2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作为冷榨油茶籽油的抗氧化剂,可使冷榨油茶籽油在120℃的诱导期延长1.88倍,抗氧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 油茶籽油 脂肪酸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榨花椒籽仁油的制备及其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边凤霞 郑旭煦 +1 位作者 殷钟意 张玉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6-51,共6页
以大红袍花椒籽为原料,油脂去除率为指标,采用碱液去除花椒籽表皮油脂,优化其工艺;以去除了表皮油脂的花椒籽为原料,采用螺旋压榨法制取花椒籽仁油;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花椒籽仁油在不同温度、光线、空气和抗氧化剂条件下存放的氧化... 以大红袍花椒籽为原料,油脂去除率为指标,采用碱液去除花椒籽表皮油脂,优化其工艺;以去除了表皮油脂的花椒籽为原料,采用螺旋压榨法制取花椒籽仁油;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花椒籽仁油在不同温度、光线、空气和抗氧化剂条件下存放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工艺条件优化后花椒籽表皮油脂去除率达93.85%,压榨花椒籽仁油出油率为20.2%;温度、光线和空气均可加速花椒籽仁油的氧化反应,且温度>光线>空气;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VE和芝麻酚3种抗氧剂均能明显提高花椒籽仁油的稳定性,在相同剂量条件下,TBHQ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仁油 压榨法 氧化稳定性 过氧化值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榨芝麻油与浸出精炼芝麻油品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玉兰 钟雪玲 +1 位作者 汪学德 马宇翔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9,共5页
通过对冷榨芝麻油和浸出精炼芝麻油样品的特征指标、质量指标、芝麻素含量、芝麻酚含量、VE含量及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分析比较冷榨芝麻油与浸出精炼芝麻油的品质差别。结果表明:冷榨芝麻油与浸出精炼芝麻油在特征指标上的最大差别是不... 通过对冷榨芝麻油和浸出精炼芝麻油样品的特征指标、质量指标、芝麻素含量、芝麻酚含量、VE含量及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分析比较冷榨芝麻油与浸出精炼芝麻油的品质差别。结果表明:冷榨芝麻油与浸出精炼芝麻油在特征指标上的最大差别是不皂化物含量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冷榨芝麻油中不皂化物含量约为浸出精炼芝麻油的2.5倍,冷榨芝麻油未检出反式脂肪酸,浸出精炼芝麻油检出反式脂肪酸,其含量为0.88%,其中反式油酸含量0.34%,反式亚油酸含量0.54%;冷榨芝麻油与浸出精炼芝麻油在质量指标上的主要差别是过氧化值,浸出精炼芝麻油的过氧化值高出冷榨芝麻油2倍多,其风味也明显逊色于冷榨芝麻油;冷榨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酚及VE含量都高于浸出精炼芝麻油,冷榨芝麻油中芝麻素含量约是浸出精炼芝麻油的2.14倍,VE含量约是其3.41倍,冷榨芝麻油中芝麻酚含量约为0.2 mg/100 g,浸出精炼芝麻油中未检出芝麻酚;冷榨芝麻油与浸出精炼芝麻油氧化诱导时间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油 冷榨芝麻油 浸出精炼芝麻油 品质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沈建福 陈中海 +1 位作者 肖仁显 陈秋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0,共5页
首先分析了山茶属中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种油茶中,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含油率(60.7%)和干籽含油率(37.2%)最高,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小果油茶。从经济角度考虑,浙江红花油茶最具发展前... 首先分析了山茶属中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种油茶中,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含油率(60.7%)和干籽含油率(37.2%)最高,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小果油茶。从经济角度考虑,浙江红花油茶最具发展前景。然后以浙江红花油茶为材料,研究了CO2超临界萃取、低温冷榨、溶剂萃取3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对其油脂提取率、酸价、过氧化值、碘价、色泽、皂化值、透明度、维生素E、油脂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CO2超临界萃取的油脂提取率(92.09%)最高,低温冷榨法(74.1%)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法。低温冷榨和溶剂萃取的酸价、过氧化值显著低于CO2超临界萃取法,二者油脂氧化稳定性也显著好于后者。维生素E含量:CO2超临界萃取法>溶剂萃取法>低温冷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脂肪酸 经济性状 超临界萃取 低温冷榨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低温冷榨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中海 肖仁显 +1 位作者 沈建福 陈秋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4-38,共5页
分析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大果红花油茶7种山茶属植物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低温冷榨油主要理化性质、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7种山茶属植物鲜果含油率差异较... 分析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大果红花油茶7种山茶属植物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低温冷榨油主要理化性质、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7种山茶属植物鲜果含油率差异较大,其中小果油茶含油率最高,普通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次之;7种山茶属植物冷榨油所含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相对含量以小果油茶最高;低温冷榨得到的油茶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色泽浅,品质较好;7种山茶属植物冷榨油的氧化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差异,120℃时氧化稳定性以浙江红花油茶最好,利用Rancimat法预测冷榨油20℃的货架寿命顺序与其氧化稳定性顺序较为接近,但也存在误差。冷榨法适宜于油茶籽油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榨 油茶籽油 脂肪酸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林素的酸催化反应与抗氧化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栋 汪学德 +1 位作者 王楠楠 马宇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9-64,共6页
采用石油醚、甲醇和乙醇溶解芝麻林素,研究不同溶剂体系芝麻林素酸催化反应的现象;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芝麻林素及其分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磷钨杂多酸(phosphotungsti... 采用石油醚、甲醇和乙醇溶解芝麻林素,研究不同溶剂体系芝麻林素酸催化反应的现象;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芝麻林素及其分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磷钨杂多酸(phosphotungstic heteropoly acid,HPW)催化芝麻油中芝麻林素的转化,研究芝麻林素酸催化对冷榨芝麻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林素在3种溶剂体系中酸催化反应的产物不尽相同,芝麻酚是共同产物,石油醚体系产生Semin和芝麻素酚,甲醇和乙醇体系均出现不同未知物;芝麻林素和芝麻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远低于特丁基对苯二酚、丁基羟基茴香醚、丁基羟基甲苯和芝麻酚,但石油醚体系芝麻林素酸催化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幅提高,为HPW催化芝麻林素提高冷榨芝麻油氧化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HPW催化剂添加量的增加,冷榨芝麻油中的芝麻林素含量逐渐减少,芝麻酚和芝麻素酚的含量逐渐升高,同时冷榨芝麻油的氧化诱导时间逐渐延长,氧化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林素 酸催化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冷榨芝麻油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改进及其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五花 王业飞 +2 位作者 丁名臣 史胜龙 杨震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9-644,共6页
文章对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棕榈油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但是低温流动性较差。通过不同的方法(与-10#柴油、油酸甲酯、菜籽油生物柴油按照不同体积比混合)对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进行... 文章对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棕榈油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但是低温流动性较差。通过不同的方法(与-10#柴油、油酸甲酯、菜籽油生物柴油按照不同体积比混合)对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流变仪和Rancimat法分析了改进方法对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油酸甲酯混合可以降低棕榈油生物柴油的胶凝点,但其氧化稳定性随之变差;当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体积含量为5%~20%时,与-10#柴油的混合使得油样的胶凝点低于-10℃,氧化诱导期大于20 h;当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体积含量低于40%时,与菜籽油生物柴油的混合使得油样的胶凝点低于0℃,氧化诱导期大于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生物柴油 低温流动性 氧化稳定性 调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酯基结构的棕榈油生物柴油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五花 王业飞 +2 位作者 丁名臣 史胜龙 杨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6-1362,共7页
以棕榈油为研究对象,分别与甲醇、乙醇、异丙醇和异丁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了不同酯基结构的生物柴油。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应力控制流变仪分析了不同酯基结构棕榈油生物柴油的结晶行为和低温流变性能,同时分析了酯基结构对生物柴油的... 以棕榈油为研究对象,分别与甲醇、乙醇、异丙醇和异丁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了不同酯基结构的生物柴油。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应力控制流变仪分析了不同酯基结构棕榈油生物柴油的结晶行为和低温流变性能,同时分析了酯基结构对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40℃时的动力黏度、20℃时的密度等重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醇的碳链长度的增加,棕榈油生物柴油的析蜡点和胶凝点均降低,特别是棕榈油异丁酯的析蜡点和胶凝点分别降低到了-2.57和-8.09℃,低温流动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氧化诱导期略有延长,氧化稳定性有所改善。生物柴油的密度和黏度随着酯基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其数值都符合中国生物柴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生物柴油 酯基结构 结晶行为 低温流动性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不同扁桃品种低温压榨油的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琦 张会娜 +3 位作者 黄凤洪 李述刚 杨湄 郑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2-680,共9页
以新疆地区8个扁桃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压榨法制油。从油脂的主要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总酚、植物甾醇、维生素E含量)、氧化稳定性(氧化诱导时间、热氧化稳度)和特征风味成分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原料中... 以新疆地区8个扁桃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压榨法制油。从油脂的主要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总酚、植物甾醇、维生素E含量)、氧化稳定性(氧化诱导时间、热氧化稳度)和特征风味成分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原料中莎车-纸皮中粗脂肪含量最高,莎车-18氨基酸含量最高;莎车-9、莎车-纸皮、莎车-塔西和莎车-黄4个品种低温压榨油中油酸含量高于70%;莎车-9、莎车-纸皮和莎车-塔西品种均含有6种以上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植物甾醇总量位于前3位,氧化稳定性也优于其他品种。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扁桃仁油中关键风味物质主要包括己醛、苯甲醛、苯乙醛、壬醛、反式-2,4-癸二烯醛、香兰素、苯乙醇、已酸和甲基胡椒酚。综合而言,莎车-9、莎车-纸皮和莎车-塔西3个扁桃品种的低温压榨油营养品质、风味品质以及氧化稳定性俱佳,是适宜低温压榨加工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压榨 扁桃 活性成分 氧化稳定性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榨芝麻油在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雅新 汪学德 郑永战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5-38,共4页
根据冷榨芝麻油在煎炸过程中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极性组分、苯并芘含量、木酚素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等指标来判断冷榨芝麻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煎炸试验表明:煎炸过程中冷榨芝麻油中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 根据冷榨芝麻油在煎炸过程中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极性组分、苯并芘含量、木酚素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等指标来判断冷榨芝麻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煎炸试验表明:煎炸过程中冷榨芝麻油中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煎炸24 h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增大至1.16%,冷榨芝麻油吸光度、酸价、羰基价均不断升高,冷榨芝麻油苯并芘含量基本不变;煎炸18 h时羰基价达到了59.01 meq/kg;17 h后木酚素损失急剧加快,24 h时损失率为33.9%,极性组分由最初的4.2%上升到32%。由于17 h后,总木酚素含量降低较快,且在煎炸18 h时羰基价超过国标限制(≤50 meq/kg),因此,冷榨芝麻油的煎炸寿命约为17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芝麻油 煎炸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含量对煎炸油烟点、耐寒性、氧化稳定性和煎炸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志强 许泽群 +1 位作者 李维嘉 林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9-44,共6页
通过添加大豆卵磷脂,使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中磷脂含量分别为本底值、10、20、30、40、50 mg/kg,测定不同磷脂含量的3种煎炸油的烟点、耐寒性、氧化诱导时间,同时检测3种煎炸油在170℃下煎炸不同食材过程中的感官品质、酸价、过氧化... 通过添加大豆卵磷脂,使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中磷脂含量分别为本底值、10、20、30、40、50 mg/kg,测定不同磷脂含量的3种煎炸油的烟点、耐寒性、氧化诱导时间,同时检测3种煎炸油在170℃下煎炸不同食材过程中的感官品质、酸价、过氧化值和极性组分含量的变化,以评价其煎炸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磷脂含量的增加,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烟点呈下降趋势,其中棕榈油烟点下降受磷脂影响最大;耐寒性随着磷脂含量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氧化诱导时间随磷脂含量的增加呈波动变化趋势;在本试验范围内,磷脂含量对煎炸油煎炸稳定性影响的规律尚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油 磷脂含量 烟点 耐寒性 氧化稳定性 煎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油脂生物柴油燃料重整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铭迪 王忠 +1 位作者 毛功平 许广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6,共4页
对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主要组分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碳链长度及双键数目对废油脂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氧化安定性及低温流动性有重要影响。提出了废油脂生物柴油燃料重整的原理及方法,并对比了重整前后废油脂生物柴油理化性质的变化。... 对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主要组分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碳链长度及双键数目对废油脂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氧化安定性及低温流动性有重要影响。提出了废油脂生物柴油燃料重整的原理及方法,并对比了重整前后废油脂生物柴油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表明:原料油的脂肪酸酯组成直接影响制取所得生物柴油的脂肪酸酯组成;超临界法及氧化改质能够改善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低温流动性(CFI)改进剂对废油脂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改善效果明显;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改进剂能够提高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油脂 生物柴油 燃料重整 氧化安定性 低温流动性 十六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析法精炼冷榨芝麻油的响应面优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乐 梁少华 王亚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4,共5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冷析法精炼冷榨芝麻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预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以精炼冷榨芝麻油中磷... 利用响应面法对冷析法精炼冷榨芝麻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预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以精炼冷榨芝麻油中磷脂含量为响应值做响应面和等高线。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冷析法精炼冷榨芝麻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冷析温度5℃,搅拌速度20 r/min,冷析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精炼冷榨芝麻油的磷脂含量为0.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芝麻油 冷析精炼 磷脂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