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1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acervation of oxidized glutathione with a cationic surfactant and the application in dye removal
1
作者 Yue Zhang Yu Liu +2 位作者 Li Zhao Ce Wang Baocai Xu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3-1430,共8页
Coacervation of oxidized glutathione(GSSG)and a cationic surfactant,didodecyldimethylammonium bromide(DDAB),was constructed mainly driven by the electrostatic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The pH-dependent coacervate o... Coacervation of oxidized glutathione(GSSG)and a cationic surfactant,didodecyldimethylammonium bromide(DDAB),was constructed mainly driven by the electrostatic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The pH-dependent coacervate of GSSG-DDAB(1∶4,mol/mol)was analyzed.Under acidic and neutral conditions,a turbid suspension of droplets is observed,and alkaline pH results in the phase separation of coacervates as the top phase.The coacervate phase exhibits good performance(extraction efficiency>85%)in extracting several dyes from water,including brilliant yellow,acid red 13,cresyl violet acetate,eriochrom blue SE,and 4-hydroxyazobenzene.The dyes are added into the suspension in acidic conditions.Then,the dyes are enriched and extracted along with the coacervates as the top phase when pH is adjusted to~10.Coacervation of GSSG with DDAB provides a simple approach to extract organic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CERVATION oxidized glutathione dye removal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hydrophobic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质对电絮凝体系中As(Ⅲ)氧化去除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赵凤怡 童曼 +1 位作者 张娜 蔡其正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5,共12页
电絮凝技术可以通过二价铁[Fe(Ⅱ)]的氧化沉淀机制高效氧化去除地下水中的As(Ⅲ)。天然有机质(NOM)广泛存在于高砷地下水中,可能通过络合、电子穿梭、竞争吸附位点等多种途径影响Fe(Ⅱ)的氧化沉淀,但目前天然有机质对电絮凝体系中As(Ⅲ... 电絮凝技术可以通过二价铁[Fe(Ⅱ)]的氧化沉淀机制高效氧化去除地下水中的As(Ⅲ)。天然有机质(NOM)广泛存在于高砷地下水中,可能通过络合、电子穿梭、竞争吸附位点等多种途径影响Fe(Ⅱ)的氧化沉淀,但目前天然有机质对电絮凝体系中As(Ⅲ)氧化去除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尚不清楚。以腐殖酸(humic acid,HA)作为天然有机质的代表,研究了腐殖质对电絮凝体系中As(Ⅲ)氧化去除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1)HA可以促进电絮凝体系中Fe(Ⅱ)的氧化沉淀和As(Ⅲ)的氧化去除,且HA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显著;(2)在不同pH值(6.0、6.5、7.0、7.5)以及不同电解质环境下,HA对Fe(Ⅱ)氧化沉淀和As(Ⅲ)氧化去除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pH值越低HA促进As(Ⅲ)氧化去除的效果越显著,在Na2SiO3电解质环境下HA对As(Ⅲ)的氧化去除作用最为显著;(3)HA促进电絮凝体系中As(Ⅲ)氧化去除的机制是通过加速水相Fe(Ⅱ)的氧化促进Fe的沉淀,从而使Fe(Ⅱ)的氧化沉淀过程主导As(Ⅲ)的氧化和去除。研究结果可为高砷地下水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地下水修复 电絮凝技术 天然有机质(NOM) Fe(Ⅱ)的氧化沉淀 As()的氧化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Fe(Ⅲ)条件下MXene/PMS控制腐殖酸-镉复合污染
3
作者 任乐晨 徐一航 +8 位作者 陈龙雨 张旭东 鲁旭康 李杰 胡学伟 李晨 宋浩然 赵群 田森林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02-3110,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痕量Fe(Ⅲ)条件下,利用MXene/单过硫酸盐(PMS)体系同步控制HA-Cd复合污染方法.结果表明,腐殖酸存在下,过渡金属碳/氮氧化(MXene)材料对Cd^(2+)的吸附去除率从70%降低至48%,添加0.5μmol/L Fe(Ⅲ)和50μmol/L PMS能够将C...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痕量Fe(Ⅲ)条件下,利用MXene/单过硫酸盐(PMS)体系同步控制HA-Cd复合污染方法.结果表明,腐殖酸存在下,过渡金属碳/氮氧化(MXene)材料对Cd^(2+)的吸附去除率从70%降低至48%,添加0.5μmol/L Fe(Ⅲ)和50μmol/L PMS能够将Cd^(2+)的去除率提高到60%以上.PMS的添加量过多或不足均会抑制Cd^(2+)的去除.将Fe(Ⅲ)从1.0μmol/L降到0.3μmol/L会促进Cd^(2+)的去除.MXene材料的强还原性及其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触发了Fe(Ⅲ)/Fe(Ⅱ)循环并抑制了铁离子的水解,实现了中性条件下HA-Cd复合污染的高效去除.反应体系生成的活性物种主要为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在西江原水背景条件下,该技术保持了良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C2Tx Mxene CD 高级氧化 Fe() 过一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moval of Cr(Ⅲ) and Cr(Ⅵ)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dsorption on sugarcane pulp residue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志辉 王兵 +3 位作者 柴立元 王云燕 王海鹰 苏长青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101-107,共7页
Sugarcane pulp residue (SPR), a waste from sugar-refinery, which possesses a large surface area, can be used for removing chromium (Cr(Ⅲ) and Cr(Ⅵ)) from wastewater. In this work, the kinetics, isotherms of... Sugarcane pulp residue (SPR), a waste from sugar-refinery, which possesses a large surface area, can be used for removing chromium (Cr(Ⅲ) and Cr(Ⅵ)) from wastewater. In this work, the kinetics, isotherms of Cr(Ⅲ) and Cr(V[) adsorption and their removal by SPR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moval percentages of Cr(Ⅵ) and Cr(Ⅲ)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SPR dosage and temperature and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SPR particle size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hromium ions.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pH value on the Cr(Ⅵ) removal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Cr(Ⅲ) removal. The Cr(Ⅵ) removal percentag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H values, while the Cr(Ⅲ) removal percentag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H value.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Cr(Ⅵ) and Cr(Ⅲ) well fits with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can well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phenomena of chromium ions with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0.567 mg/g for Cr(Ⅵ) and 3.446 mg/g for Cr(Ⅲ). Moreover, SPR reveals higher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Cr(Ⅲ) than that for Cr(Ⅵ), which implies that SPR has more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Cr(Ⅲ)-contain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than that for Cr(Ⅵ)-contain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Cr( removal ADSORPTION sugarcane pulp resid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联合过氧乙酸降解水中土霉素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虹 潘承欢 刘义青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2-1279,共8页
考察了Fe(Ⅲ)/过氧乙酸(PAA)体系对土霉素(OTC)的降解效能与机理,以及初始pH值、药剂投加量、水体基质对OTC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Fe(Ⅲ)/PAA体系降解OTC过程中,Fe(Ⅲ)与OTC发生络合形成Fe(Ⅲ)-OTC络合物,该络合物通过内部电子转移使Fe(... 考察了Fe(Ⅲ)/过氧乙酸(PAA)体系对土霉素(OTC)的降解效能与机理,以及初始pH值、药剂投加量、水体基质对OTC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Fe(Ⅲ)/PAA体系降解OTC过程中,Fe(Ⅲ)与OTC发生络合形成Fe(Ⅲ)-OTC络合物,该络合物通过内部电子转移使Fe(Ⅲ)还原为Fe(Ⅱ),生成的Fe(Ⅱ)催化PAA产生活性物种,从而加快了OTC的降解.化学探针和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自由基(CH_(3)C(O)O^(·)和CH_(3)C(O)OO^(·))、HO^(·)和Fe(Ⅳ)为该体系的主要活性物种.酸性条件有利于该体系对OTC的降解,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OTC在该体系中的去除主要是由于PAA氧化作用.随着PAA、Fe(Ⅲ)投加量的提高,OTC的去除效率逐渐增加,但是其过量则会抑制OTC降解.水中Cl^(-)和天然有机物的存在会抑制OTC的降解,而NO_(3)^(-)、SO_(4)^(2-)和HCO_(3)^(-)对OTC的降解几乎没有影响.Fe(Ⅲ)/PAA体系对其他四环素类污染物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过氧乙酸 Fe()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rous oxide gas removal by using compost-based biofilter medium
6
作者 Tania Surya UTAMI Heri HERMANSYAH +1 位作者 Josia SIMANJUNTAK M.NASIKIN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4,共4页
This paper is aimed at introducing our research result in the efficiencyin removing nitrous oxide gas (N_2O) by using compost as a medium filter,which is actually a kind of manure derived from cow faeces at KukusanKel... This paper is aimed at introducing our research result in the efficiencyin removing nitrous oxide gas (N_2O) by using compost as a medium filter,which is actually a kind of manure derived from cow faeces at KukusanKelurahan farm conlaing wood chips and some other microorganisms. Practicallyspeaking, N_2O is a major greenhouse gas, whose continuous presence in theatmosphere is expected to last over a 100 years and produce its radiative warmingeffect just next to CO_2. In spite of its rather small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it is the Number Four largest greenhouse gas contributor to the overallglobal warming, behind carbon dioxide, methane and water vapour. Thebiofiltration experiments we have conducted to explore its removing rate of N_2Ofrom flue gas help us to find various operating factors in the biofilter system. Sofar as we know, N_2O gas has been fed from the top of the column. It was flowingthrough the column when it is made to get circulated with a peristaltic pumpfor 6 hours. The data obtained in our paper prove to be in conformity with theLangmuir adsorption model. The highest N_2O gas removing efficiency can bemade to be as high as 70.22% at the highest biofilter length of 50 cm with thegas flowing rate of 200 mL/mi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have finally beenmodeled by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formula with its K value obtainedbeing 16.949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对Anammox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佳文 林兴 +3 位作者 李祥 黄勇 刘天琪 赵魏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8-1285,共8页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泥,研究了Fe(Ⅲ)对Anammox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提升Fe(Ⅲ)浓度可以提升Anammox菌的活性.当进水Fe(Ⅲ)浓度达到0.09mol/L时,反应器氮去除速率最高为0.238kg/(L·d),较对照组提升了14....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泥,研究了Fe(Ⅲ)对Anammox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提升Fe(Ⅲ)浓度可以提升Anammox菌的活性.当进水Fe(Ⅲ)浓度达到0.09mol/L时,反应器氮去除速率最高为0.238kg/(L·d),较对照组提升了14.2%.继续提高进水Fe(Ⅲ)浓度,氮去除速率逐步下降,当Fe(Ⅲ)浓度升至0.18mol/L时,氮去除速率降至0.215kg/(L·d),与最高氮去除速率相比下降10.75%.采用Haldane抑制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Fe(Ⅲ)对Anammox半速率常数(KFe)为0.012mol/L,半抑制常数(KI)为0.449mol/L.长期结果表明,在0.09mol/L Fe(Ⅲ)浓度下,Anammox氮去除速率增幅最快,并且随着Fe(Ⅲ)浓度增加而逐步降低.由于Fe(Ⅲ)代替了NO_(2)^(-)-N作为电子受体发生厌氧铁氨氧化反应,在含有Fe(Ⅲ)的反应器中NO_(2)^(-)-N与NH_(4)^(+)-N的转化比在1.108~1.227之间波动,明显低于理论值1.32,并随Fe(Ⅲ)浓度的提升而降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添加Fe(Ⅲ)可使Anammox菌细胞结构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厌氧氨氧化 脱氮性能 抑制动力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Mn/Fe比例天然含铁锰矿的As(Ⅲ)吸附性能与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田周炀 郑倩 +3 位作者 杜晓丽 陈成 李传维 涂书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17-2727,共11页
水体中的砷主要以亚砷酸(As(Ⅲ))形态存在.金属氧化物常用于水体砷的去除,但其对As(Ⅲ)的亲和力较弱,导致水体砷很难去除,因此,寻求高效、廉价、绿色的除As(Ⅲ)材料具有显著的环境意义.天然含铁锰矿是一种高效的砷吸附剂,由于自然形成... 水体中的砷主要以亚砷酸(As(Ⅲ))形态存在.金属氧化物常用于水体砷的去除,但其对As(Ⅲ)的亲和力较弱,导致水体砷很难去除,因此,寻求高效、廉价、绿色的除As(Ⅲ)材料具有显著的环境意义.天然含铁锰矿是一种高效的砷吸附剂,由于自然形成条件复杂,其不同含铁锰矿对As(Ⅲ)的去除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两种不同Mn/Fe比例的天然含铁锰矿(NFM-L、NFM-H)为研究对象,评估其对As(Ⅲ)的吸附性能,并结合XPS、XRD等光谱学表征手段探究其砷的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NFM-L的Fe含量是NFM-H的5.61倍,其As(Ⅲ)的最大吸附量(24.82 mg·g^(−1))与吸附速率亦显著高于NFM-H(18.94 mg·g^(−1)),NFM-L和NFM-H对As(Ⅲ)的等温吸附曲线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影响因子实验表明,溶液pH值对NFM-L的影响更大,共存离子H_(2)PO_(4)^(−)能够显著抑制两种材料对As(Ⅲ)的吸附,但是材料粒径对As(Ⅲ)去除的影响较小.光谱学表征发现,两种矿物吸附砷后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锰氧化物能将As(Ⅲ)氧化为As(V),从而显著提高了铁锰矿对砷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含铁锰矿 As() Mn/Fe 氧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Ⅲ)对锰氧化菌P.putida MnB1活性及功能的影响规律与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尹元雪 赵雨溪 +1 位作者 孙群群 童曼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8-305,共8页
三价铬(Cr(Ⅲ))与锰氧化菌在环境中通常伴同存在,锰氧化菌介导生成的锰氧化物是Cr(Ⅲ)的主要天然氧化剂,探究Cr(Ⅲ)对锰氧化菌活性和功能的影响对于阐明环境中的锰循环和铬的迁移转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以锰氧化模式菌Pseudomonas putid... 三价铬(Cr(Ⅲ))与锰氧化菌在环境中通常伴同存在,锰氧化菌介导生成的锰氧化物是Cr(Ⅲ)的主要天然氧化剂,探究Cr(Ⅲ)对锰氧化菌活性和功能的影响对于阐明环境中的锰循环和铬的迁移转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以锰氧化模式菌Pseudomonas putida MnB1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实验探究了Cr(Ⅲ)对MnB1活性与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Cr(Ⅲ)浓度高于0.05 mmol/L时会造成MnB1的显著死亡,且Cr(Ⅲ)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显著,当Cr(Ⅲ)高于0.02 mmol/L时会推迟锰的生物氧化,当Cr(Ⅲ)浓度高于0.2 mmol/L时完全抑制锰的生物氧化。机制研究表明,Cr(Ⅲ)诱导产生的胞内活性氧和Cr(Ⅲ)颗粒引起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共同影响了MnB1的生长代谢和功能。研究结果为认识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铬的迁移转化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 锰氧化菌 活性氧 锰循环 铬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Removal Technology Used on the Treatment of Groundwater with Low-Iron and High-Manganese
10
作者 Hong Yang~(1,3),Chen Lü~2,Zhongyue Lu~3,Weixing Zhu~3,Min Gao~4,Chuang Chen~4 1.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90,China 2.China Northeast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Changchun 130021,China 3.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4.Department of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of Hunnan New Developed Area,Shenyang 110179,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9-39,共1页
The characteristic of groundwater belongs to low iron but high manganese in Shenyang Hunnan New Developed Area.The first stage engineering of The WTP of Shenyang Hunnan industry Area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he techno... The characteristic of groundwater belongs to low iron but high manganese in Shenyang Hunnan New Developed Area.The first stage engineering of The WTP of Shenyang Hunnan industry Area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he technology of aerated-contact oxidation,and the water quality couldn’t reach to the standard after the WTP putted into production,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with low-iron and high MANGANESE BIOLOGICAL removal aerated-contact ox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纳米氧化铈-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电极对环境水体中As(Ⅲ)的检测
11
作者 白雪华 孟佩俊 +2 位作者 李淑荣 刘燕茹 罗利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1-256,共6页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_(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_(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_(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_(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_(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_(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_(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_(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特性表征。研究了AuNPs/CeO_(2)/Gr/GCE快速、准确测定水环境中As(Ⅲ),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探讨了氧化铈与石墨烯质量比、金纳米粒子沉积圈数、沉积时间和沉积电位及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确定检测As(Ⅲ)的优化实验条件。在最优条件下,该电化学传感器对As(Ⅲ)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其溶出伏安峰电流与As(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3.35~387.15μmol/L,检出限为4.74μmol/L。在不同干扰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传感器对As(Ⅲ)的选择性较好。为了评估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实验室自来水为样本进行As(Ⅲ)加标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0.5%~99.2%,表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监测As(Ⅲ)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石墨烯 纳米氧化铈 金纳米粒子 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没食子酸-Cr(Ⅲ)络合物废水中Cr(Ⅲ)的去除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昉 马宏瑞 +1 位作者 郝永永 李琴莲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3,共7页
以大分子络合物没食子酸(GA)-Cr(Ⅲ)与小分子络合物柠檬酸(CA)-Cr(Ⅲ)为对象,考察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类重金属捕集剂和季铵盐(QAS)类重金属捕集剂对Cr(Ⅲ)的去除效果,比较了混凝沉淀、超声等辅助处理技术对GA-Cr(Ⅲ)溶液中Cr(Ⅲ)... 以大分子络合物没食子酸(GA)-Cr(Ⅲ)与小分子络合物柠檬酸(CA)-Cr(Ⅲ)为对象,考察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类重金属捕集剂和季铵盐(QAS)类重金属捕集剂对Cr(Ⅲ)的去除效果,比较了混凝沉淀、超声等辅助处理技术对GA-Cr(Ⅲ)溶液中Cr(Ⅲ)去除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除铬工艺为“混凝沉淀—重金属捕集”,并考察了该工艺对实际制革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GA-Cr(Ⅲ)溶液中,Cr(Ⅲ)与GA络合形成了大分子聚合物,使Cr(Ⅲ)被包裹在分子内部,导致重金属捕集剂难以发挥作用,去除效果较差;经超声处理后,GA-Cr(Ⅲ)的络合结构遭到破坏,促使包裹在有机物间的Cr(Ⅲ)裸露出来,从而有利于重金属捕集剂捕集;混凝沉淀与DTC类重金属捕集剂联用时,对Cr(Ⅲ)的去除效果最好,GA-Cr(Ⅲ)溶液经该工艺处理后,Cr(Ⅲ)去除率可达79.6%;采用混凝沉淀与DTC/QAS类重金属捕集剂联用的方法对实际制革废水处理后,出水ρ(Cr)均低于1.5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总铬的排放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Cr() 重金属捕集剂 超声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Fe(Ⅲ)in Na_(2)SiO_(3)-SiO_(2)-Fe_(2)O_(3)molten salt
13
作者 FENG Sen ZHANG Jun-jie +4 位作者 DIOP Mouhamadou Aziz LIU Ai-min WANG Zhao-wen BOCA Miroslav SHI Zhong-n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024-3033,共10页
The 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 for liquid iron smelting via molten oxide electrolysis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Fe(Ⅲ)in a novel low-temperature electro... The 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 for liquid iron smelting via molten oxide electrolysis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Fe(Ⅲ)in a novel low-temperature electrolyte,Na_(2)SiO_(3)-SiO_(2)-Fe_(2)O_(3),utilizing cyclic voltammetry and square wave voltammetry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 that Fe(Ⅲ)reduction occurs in two steps:Fe(Ⅲ)+e^(−)→Fe(Ⅱ),Fe(Ⅱ)+2e^(−)→Fe,and that the redox process of Fe(Ⅲ)/Fe(Ⅱ)at the tungsten electrode is an irreversible reaction controlled by diffusion.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Fe(Ⅲ)in the molten Na_(2)SiO_(3)-SiO_(2)-Fe_(2)O_(3)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248–1278 K are between 1.86×10^(−6)cm^(2)/s and 1.58×10^(−4)cm^(2)/s.The diffus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Fe(Ⅲ)in the molten salt is 1825.41 kJ/mol.As confirmed by XRD analysis,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at−0.857 V(vs.O_(2)/O_(complex)^(2-))for 6 h produces metallic iron on the cath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ten oxide electrolysis(MO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cyclic voltammetry 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diffusion coefficients 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顿和类芬顿基氧化系统脱除烟气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宋高峰 董文利 +1 位作者 张永春 王燕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4-488,495,共6页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但煤燃烧排放的SO_(2)、NO_(x)、Hg^(0)等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开发经济高效的减排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芬顿和类芬顿基氧化系统具有氧化能力强、工艺简单、环境友好以及可实现多污染物...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但煤燃烧排放的SO_(2)、NO_(x)、Hg^(0)等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开发经济高效的减排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芬顿和类芬顿基氧化系统具有氧化能力强、工艺简单、环境友好以及可实现多污染物同时脱除而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利用芬顿和类芬顿基氧化系统脱除多种烟气污染物(SO_(2)、NO_(x)、Hg^(0))的研究进展,污染物脱除性能、脱除机理以及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最后还对相关脱除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的总结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顿氧化 类芬顿氧化 自由基 脱硫脱硝 脱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班福忱 张辰瑞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近年来基于高级氧化法联合超滤工艺得到广泛研究应用,文章首先概括了超滤膜污染原因与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原理,分别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超滤工艺与电化学、UV、臭氧、Fenton等高级氧化工艺联合工艺的研究发展现状,介绍不同高级氧化... 近年来基于高级氧化法联合超滤工艺得到广泛研究应用,文章首先概括了超滤膜污染原因与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原理,分别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超滤工艺与电化学、UV、臭氧、Fenton等高级氧化工艺联合工艺的研究发展现状,介绍不同高级氧化技术与其联合超滤膜工艺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研究进展,对其优缺点与处理效果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发展趋势与展望,为其在水处理工程中的进一步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法 超滤 组合工艺 膜通量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混凝法去除水中As(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关小红 李修华 +2 位作者 姜利 董浩然 马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92,100,共6页
A(sⅢ)的毒性是A(sⅤ)的60倍,而且比A(sⅤ)更难去除,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As(Ⅲ)的氧化动力学、常用混凝剂的除砷效果和氧化-混凝法对As(Ⅲ)的去除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在除As(Ⅲ)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A(sⅢ)的毒性是A(sⅤ)的60倍,而且比A(sⅤ)更难去除,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As(Ⅲ)的氧化动力学、常用混凝剂的除砷效果和氧化-混凝法对As(Ⅲ)的去除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在除As(Ⅲ)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氧化 混凝 介稳态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制备及去除水体砷(Ⅲ)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林丽娜 黄青 +1 位作者 刘仲齐 宋正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82-188,共7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4种不同的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F_1M_1BC_(10),F_1M_3BC_(20),F_1M_4BC_(25),F_3M_1BC_(20)),采用SEM,XPS和FTIR表征方法分析了几种复合材料与生物炭表面性质的差异,比较了4种不同配比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4种不同的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F_1M_1BC_(10),F_1M_3BC_(20),F_1M_4BC_(25),F_3M_1BC_(20)),采用SEM,XPS和FTIR表征方法分析了几种复合材料与生物炭表面性质的差异,比较了4种不同配比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砷(Ⅲ)去除性能,分析了不同投加量的吸附材料对砷(Ⅲ)去除效率及吸附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物炭相比,炭、铁和锰不同配比的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比表面积明显增大,由61.0 m^2·g^(-1)增加到208 m^2·g^(-1),孔径变小,由23.7 nm下降到2.76 nm;碱性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加;材料表面形成了MnOx、FeOx。与生物炭相比,4种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砷(Ⅲ)的动力学吸附量大小与去除率顺序依次为F_1M_4BC_(25)>F_1M_3BC_(20)>F_1M_1BC_(10)>F_3M_1BC_(20)>BC。F_1M_4BC_(25)(m铁∶m锰∶m炭=1∶4∶25)是去除砷(Ⅲ)最优的复合材料,在用量为0.016 g·m L^(-1)时,对砷(Ⅲ)的去除率可达82.6%,是生物炭去除率的2.3倍。研究表明,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是一种潜在的去除水体砷污染的炭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 砷() 去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盐氧化絮凝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煦 安学良 +2 位作者 宋雅琴 陈澄 任海涛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探讨利用Fe(Ⅱ)盐氧化絮凝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采用FeSO_4·7H_2O作为氧化絮凝剂,探究不同初始Fe(Ⅱ)浓度和pH对As(Ⅲ)和As(Ⅴ)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TEM分析不同pH下最终生成的铁(羟基)氧化物.结果表明:随着Fe(Ⅱ)加入... 为探讨利用Fe(Ⅱ)盐氧化絮凝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采用FeSO_4·7H_2O作为氧化絮凝剂,探究不同初始Fe(Ⅱ)浓度和pH对As(Ⅲ)和As(Ⅴ)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TEM分析不同pH下最终生成的铁(羟基)氧化物.结果表明:随着Fe(Ⅱ)加入量的提高,As(Ⅴ)的去除率升高,As(Ⅲ)的去除率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溶液初始pH的升高,As(Ⅴ)和As(Ⅲ)的去除率均先升高后降低;在初始As/Fe摩尔比为0.5、As(Ⅴ)和As(Ⅲ)的初始浓度均为0.5 mmol/L条件下,在pH为9.0时,溶液中同时形成水铁矿和砷酸铁,通过吸附和共沉淀作用去除As(Ⅴ),反应0.5 h后去除率为63.7%;在pH为11.0时,溶液中形成砷酸铁,通过共沉淀和吸附作用去除As(Ⅲ),反应0.5 h后去除率为7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Ⅱ)氧化絮凝 As()去除 As(Ⅴ)去除 铁(羟基)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吸附砷(Ⅲ)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于志红 黄一帆 +3 位作者 廉菲 谢丽坤 刘爽 宋正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61,共7页
以生物炭为对照,采用吸附试验,考察了炭-锰复合材料和生物炭对砷(Ⅲ)的吸附性能,应用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和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其对砷(Ⅲ)的吸附特征,并结合不同时间、吸附剂加入量及p H条件下对砷的吸附效果来探讨其吸附性能。... 以生物炭为对照,采用吸附试验,考察了炭-锰复合材料和生物炭对砷(Ⅲ)的吸附性能,应用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和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其对砷(Ⅲ)的吸附特征,并结合不同时间、吸附剂加入量及p H条件下对砷的吸附效果来探讨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生物炭与炭-锰复合材料对砷(Ⅲ)的吸附均较迅速,在30 min内对砷(Ⅲ)的吸附即可达到最大,且吸附过程较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利用粒子分散模型进行拟合,发现炭-锰复合材料和生物炭吸附过程符合多过程吸附模型,炭-锰复合材料对砷的吸附能力明显提高,最大吸附容量从11.41 mg·g-1(生物炭)增加到20.08 mg·g-1(炭-锰复合材料),其吸附机制可能是炭-锰复合材料中的锰氧化物增加了复合材料表面的吸附位点;p H在3~7的范围内对复合材料吸附砷的影响作用不大。实验结果表明,炭-锰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功能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锰复合材料 砷()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处理高氨氮废水的运行效能及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凯丽 邢薇 +2 位作者 曹恩凯 姚宏 田盛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5,共7页
河北省某工业厂区废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8000 m^(3),接纳的废水主要以发酵废水为主,呈现高氨氮、低碳氮比的特征。二级生物处理初建成时使用传统AO工艺处理,为适应减污降碳要求,该厂进行了部分厌氧氨氧化改造,研究报道了改造后长期运行... 河北省某工业厂区废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8000 m^(3),接纳的废水主要以发酵废水为主,呈现高氨氮、低碳氮比的特征。二级生物处理初建成时使用传统AO工艺处理,为适应减污降碳要求,该厂进行了部分厌氧氨氧化改造,研究报道了改造后长期运行的跟踪监测数据并进行碳排放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废水处理厂处理效果稳定,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22%、92.79%和98.64%,主要污染物指标均满足相关排放标准;全程自养脱氮(CANON)单元TN去除负荷达到0.377 kg/(m^(3)·d);相同TN去除条件下,采用CANON工艺比AO工艺减少了35.99%的电力消耗,减少100%的污泥产生,碳排放减少42.36%,运行成本节约42.5%,表明厌氧氨氧化可成功应用于高氨氮废水领域,为高氨氮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氮工业废水 厌氧氨氧化 脱氮负荷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