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剑角蝗内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次级代谢产物Secalonic acid A的分离及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小姣 邹坤 +5 位作者 尉小琴 程凡 覃慧林 贺海波 徐帮 涂璇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内生真菌分离鉴定Penicillium oxalicum,并进行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研究;在前期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基础上,进行其毒性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采用活性追踪法,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enicilli... 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内生真菌分离鉴定Penicillium oxalicum,并进行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研究;在前期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基础上,进行其毒性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采用活性追踪法,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ecalonic acid A三个剂量给药组,每组10只,分别按照175、550、1 750mg/kg药物剂量(用橄榄油溶解),1次灌胃,灌胃体积为40mL/kg,逐日观察动物行为、外观及大小便,计算LD50,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一个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苯并吡喃酮二聚体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为Secalonic acid A,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Secalonic acid A给药后出现明显的活动异常,并随后相继死亡;肉眼观察可见肝脏表面呈红褐色,有少量出血点,胃肠臌胀,小肠充血扩张,其余器官肉眼观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学检查可见心、肝、肾、脾、胃、大小肠有不同程度病理学改变.结论表明,在动物水平上发现Secalonic acid A具有较强的毒性,其毒性机制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oxalicum Secalonic ACID A 分离 小鼠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ety evaluation and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for revealing the ability of Penicillium oxalicum WX-209 to safely and effectively degrade citrus segm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 Hu Yujiao Qian +4 位作者 Zhipeng Gao Gaoyang Li Fuhua Fu Jiajing Guo Yang Sha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2369-2380,共12页
The microbial potential of Penicillium has received critical attention.The present research aimed to elucidate the efficacy of crude enzyme secreted from Penicillium oxalicum WX-209 in degrading citrus segments and ev... The microbial potential of Penicillium has received critical attention.The present research aimed to elucidate the efficacy of crude enzyme secreted from Penicillium oxalicum WX-209 in degrading citrus segments and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e process.Results showed that citrus segment membranes gradually dissolved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crude enzyme solution,indicating good degradation capability.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dy weight,food ingestion rate,hematology,blood biochemistry,and weight changes of different orga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enzyme intake and control groups.Seria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rude enzyme had high biological safety.Moreover,the whole genome of P.oxalicum WX-209 was sequenced by PacBio and Illumina platforms.Twenty-five scaffolds were assembled to generate 36 Mbp size of genome sequence comprising 11369 predicted genes modeled with a GC content of 48.33%.A total of 592 genes were annotated to encode enzymes related to carbohydrates,and some degradation enzyme genes were identified in strain P.oxalicum WX-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oxalicum WX-209 Crude enzyme DEGRADATION Safety evaluation Genome sequenc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来源真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培乐 李丹毅 +2 位作者 谢磊睿 华会明 李占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255,300,共5页
目的研究海洋来源真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重结晶、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海洋来源真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重结晶、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acetyl-hydrazinobenzoic acid(1)、N-[2-cis-(4-hydroxyphenyl)ethenyl]formamide(2)、p-hydroxyphenylacetamide(3)、penipanoid A(4)、penipanoid C(5)、2-(4-hydroxybenzyl)quinazolin-4(3H)-one(6)、oxaline(7)、meleagrin(8)、(3R,4R)-3,4,8-trihydroxy-3,4-dihydro-1(2H)-naphthalenone(9)和(3R,4R)-3,4,6,8-tetrahydroxy-3,4-dihydro-1(2H)-naphthalenone(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9、10为首次从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碱 二氢萘酮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藏小麦中草酸青霉的分离鉴定及其侵染防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双双 陈亮 +2 位作者 许茜茜 孙云祥 薛战英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3,79,共6页
采用梯度稀释法从不同来源小麦中分离青霉菌株;采用经典形态学分类鉴定方法和ITS序列比对鉴定青霉菌株种属;采用琼脂稀释平板法测定香茅醇对青霉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采用熏蒸法考察香茅醇对青霉侵染小麦的防控... 采用梯度稀释法从不同来源小麦中分离青霉菌株;采用经典形态学分类鉴定方法和ITS序列比对鉴定青霉菌株种属;采用琼脂稀释平板法测定香茅醇对青霉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采用熏蒸法考察香茅醇对青霉侵染小麦的防控效果。结果发现:草酸青霉是储藏小麦中的优势青霉;香茅醇对草酸青霉菌丝生长的MIC、MFC均为0.1250μL/mL;当香茅醇含量为0.250μL/mL时,草酸青霉侵染的小麦储藏5 d均未发生霉变,表明香茅醇对青霉侵染小麦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粮食储藏 草酸青霉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青霉外泌甲壳素酶的生产条件研究
5
作者 何嘉欢 张雅琳 +4 位作者 黄天曦 林家善 张琳杰 叶剑芝 韩志萍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1期55-59,64,共6页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甲壳素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特别关注了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质添加量、甲壳素添加量、接种量和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生长、酶活力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基中葡萄糖添加量为4 g·L^(-1)...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甲壳素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特别关注了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质添加量、甲壳素添加量、接种量和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生长、酶活力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基中葡萄糖添加量为4 g·L^(-1)、蛋白胨添加量为16 g·L^(-1)、甲壳素添加量为10 g·L^(-1)、青霉接种量为1.0×10^(5)个/L,pH值5.5、振摇转速180 r·min^(-1)、自然通气、温度45℃的条件下,培养4 d,所产甲壳素酶的活力最高,达到57.6 U·mL^(-1),蛋白含量为620.7 mg·mL^(-1)。综合来看,不同条件的优化组合能够有效提升海洋青霉的酶产量,为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酶 海洋青霉 外泌酶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柑皮基草酸青霉菌株UNN1液体发酵产植物多糖降解酶的条件优化
6
作者 冯东萍 钟铃燕 +3 位作者 金凤承 罗文彬 程忠 张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99,146,共6页
以沃柑皮和麸皮作为液体发酵碳源,利用实验室筛选的高产纤维素酶草酸青霉菌株UNN1产植物多糖降解酶。以滤纸酶、果胶酶活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发酵液中碳源配比、氮源、发酵液pH、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酶活力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 以沃柑皮和麸皮作为液体发酵碳源,利用实验室筛选的高产纤维素酶草酸青霉菌株UNN1产植物多糖降解酶。以滤纸酶、果胶酶活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发酵液中碳源配比、氮源、发酵液pH、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酶活力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液体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滤纸酶和果胶酶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沃柑皮:麸皮质量比1∶4、氮源为4 g/L蛋白胨、发酵液pH 5.5、发酵温度28℃(转速为180 r/min)、发酵时间96 h,在此条件下的滤纸酶活力为(0.308±0.008)U/mL、果胶酶活力为(3.892±0.028)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皮 草酸青霉菌株UNN1 植物多糖降解酶 滤纸酶 果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壳聚糖酶海洋真菌鉴定、寡营养培养基优化及廉价培养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朱利平 黄惠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9,共5页
对筛选出的产壳聚糖酶海洋真菌进行了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鉴定,确定该菌为Penicillium oxali-cum,这是首次报道该菌属具有产壳聚糖酶的能力。该研究旨在为工业化发酵生产壳聚糖酶提供实验指导。实验在已确定的寡营养培养基的基础上,探... 对筛选出的产壳聚糖酶海洋真菌进行了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鉴定,确定该菌为Penicillium oxali-cum,这是首次报道该菌属具有产壳聚糖酶的能力。该研究旨在为工业化发酵生产壳聚糖酶提供实验指导。实验在已确定的寡营养培养基的基础上,探讨适宜碳源、氮源、耐盐性、耐酸性、摇床转速等发酵因素对产壳聚糖酶的影响,并探索不同种类的廉价培养基发酵产酶。结果显示黄豆粉培养基的产酶效果较为理想,最终确定培养基为(g/L海水):黄豆粉25 g,酶活力最高为8.5 U/mL,该培养基成本不足原发酵培养基成本的5%,为微生物工业化应用生产壳聚糖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oxalicum 壳聚糖酶 寡营养海水培养基 廉价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盐溶磷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9
8
作者 江红梅 殷中伟 +3 位作者 史发超 刘彩月 程明芳 范丙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8-742,共15页
【目的】从内蒙古种植向日葵的盐碱地中筛选高效溶磷真菌,为农业生产中增产节肥,开发耐盐、溶磷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方法】利用形态特征和ITS r DNA序列鉴定菌株;LC-MS技术测定菌株M2在液体培养基中分泌有机酸和植物激素含量,明... 【目的】从内蒙古种植向日葵的盐碱地中筛选高效溶磷真菌,为农业生产中增产节肥,开发耐盐、溶磷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方法】利用形态特征和ITS r DNA序列鉴定菌株;LC-MS技术测定菌株M2在液体培养基中分泌有机酸和植物激素含量,明确菌株M2的溶磷和促生机理。采用液体摇床培养试验测定了鉴定菌株的溶磷能力。试验处理包括:在磷酸三钙、磷酸铝和5个磷矿的磷矿粉制备的100 m L难溶磷磷源(含5g/L难溶磷)中,接入1 m L灭菌培养液对照,和分别接种1 m L斜卧青霉菌P83和草酸青霉菌M2共15个处理。置于28℃、160 r/min摇床培养,分别于3、6和9 d,取菌液5 m L,在12000 r/min、4℃离心5 min,取上清液测定有效磷含量。采用含Na Cl的固体培养基测定菌株的耐盐性。Na Cl含量分别为0%、5%、7.5%、10%和12.5%的PDA平板中接入溶磷菌,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5 d,观察并记录菌丝的生长状况。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检验了菌株的溶磷能力。以玉米种子(郑单958)为供试作物,以水稻土、黏性潮土、盐潮土和石灰性潮土为供试土壤,以Ca_3(PO_4)_2、AlPO_4和昆阳磷矿粉(RP)为供试磷源(磷源用量为1.0 g/kg土壤)。设置只加入灭菌草炭和Pikovskaya培养液对照,分别接种溶磷菌P83、M2,共计38个处理,144盆。玉米播种40天后收获,测定植株鲜重、干重和玉米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田间试验以花生为供试作物,设置只加灭菌草炭和Pikovskaya培养液对照和分别接种ATCC20851、P83、M2溶磷菌剂三个处理。花生生长155 d后收获,称量花生植株鲜重和干重、花生果实鲜重和干重,同时采集花生根部土壤测定有效磷含量。【结果】溶磷菌株M2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6 d后,接种菌株M2,以Ca_3(PO_4)_2为磷源的上清液中有效磷含量达972 mg/L,Ca_3(PO_4)_2溶解率为59.2%;以AlPO_4为磷源的有效磷含量达988 mg/L,溶解率为48.2%;以江苏锦屏、贵州开阳、云南晋宁、河北钒山和云南昆阳磷矿粉为磷源的有效磷释放量达21.0~556mg/L。菌株M2在7.5%Na Cl培养基中正常生长。盆栽试验结果发现,菌株M2对玉米植株促生效果显著,玉米植株鲜重比不接种菌剂(CK)提高26.4%~99.2%、干重增加20.0%~262.9%,土壤有效磷提高19.2~25.3mg/kg。菌株M2与4种土壤的适配性均高于对照菌株P83。田间小区花生产量结果显示,接种溶磷菌剂M2增产效果最好,花生果实产量达4.50 t/hm^2,比CK增加0.85 t/hm^2,增产23.29%。菌株M2在含有磷酸三钙、磷酸铝和开阳磷矿粉3种难溶磷培养液中经过6 d培养,均产生7种有机酸,其中草酸和柠檬酸含量最高,分别为653.46 mg/L和269.61 mg/L;培养液中均能检测到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IAA含量为32.38~66.17mg/L,玉米素浓度为0.05~0.07 mg/L。【结论】获得了一株耐盐、高效溶解多种难溶磷的草酸青霉菌M2,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促进玉米生长和花生增产,与4种典型土壤适配性好,具有良好的农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菌 溶磷作用 耐盐 促生效果 有机酸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草酸青霉水剂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勇 张文革 +5 位作者 何璐 吕跃东 张丽 魏青 孟野 孔宪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965-1966,共2页
通过对20%草酸青霉水剂助剂用量的影响、助剂对药效的影响、pH值对制剂贮存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筛选出20%草酸青霉水剂的最佳配方。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草酸青霉水剂对玉米小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处理剂量为稀释100倍... 通过对20%草酸青霉水剂助剂用量的影响、助剂对药效的影响、pH值对制剂贮存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筛选出20%草酸青霉水剂的最佳配方。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草酸青霉水剂对玉米小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处理剂量为稀释100倍液,田间处理剂量为稀释50倍液,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在88%~90.6%,且对供试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 水剂 玉米小斑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磷真菌促进磷素吸收和作物生长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范丙全 金继运 葛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0-624,共5页
在盆栽条件下,利用花生、玉米、油菜在3种不同磷水平的石灰性土壤上,采用土壤耗竭性连续种植的方法,研究了溶磷青霉菌P8对吸收土壤磷素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上接种青霉菌P8菌剂都能提高作物的吸磷量,其生物产量比不接种... 在盆栽条件下,利用花生、玉米、油菜在3种不同磷水平的石灰性土壤上,采用土壤耗竭性连续种植的方法,研究了溶磷青霉菌P8对吸收土壤磷素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上接种青霉菌P8菌剂都能提高作物的吸磷量,其生物产量比不接种显著提高,且在有效磷低的土壤上其增产幅度大于有效磷高的土壤;接种青霉菌P8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和改善低温对作物生长和磷素吸收的不良影响。无论在有效磷高还是低的土壤,青霉菌P8都具有活化土壤磷、提高土壤磷素的利用效率和促进作物苗期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青霉菌 作物生长 土壤磷素 吸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青霉果胶酶分离纯化工艺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名爱 王宝维 +2 位作者 岳斌 荆丽珍 葛文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179,共5页
为了探索从鹅肠道分离的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发酵生产果胶酶分离纯化新工艺,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acryl S-200分子筛柱层析、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果胶酶的主要组分半乳糖... 为了探索从鹅肠道分离的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发酵生产果胶酶分离纯化新工艺,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acryl S-200分子筛柱层析、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果胶酶的主要组分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酯酶(PE),并分别对PG和PE的最适作用pH值、温度以及分子质量等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G和PE纯化倍数分别为32.21和23.98,均达到电泳纯,分子质量分别为61.4kD和42.2kD。PG最适作用pH值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40℃,pH值稳定范围为4.0~6.0,在30、40℃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酶活力保持稳定。PE最适作用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50℃,pH值稳定范围为5.0~7.0;PE在30℃时的热稳定性较好,40℃时处理60min,酶活力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 果胶酶 分离纯化 工艺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和草酸青霉对Hg^(2+)、Zn^(2+)、Cu^(2+)和Pb^(2+)的耐性和吸附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少文 焦如珍 +2 位作者 董玉红 刘彩霞 孙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目的】通过对已筛选出的耐较高浓度重金属的绿色木霉和草酸青霉菌株进行Hg^(2+)、Zn^(2+)、Cu^(2+)和Pb^(2+)耐受性和吸附性试验,为其应用于土壤修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测定重金属离子对菌株的生长抑制率和半致死浓度(EC_(50)... 【目的】通过对已筛选出的耐较高浓度重金属的绿色木霉和草酸青霉菌株进行Hg^(2+)、Zn^(2+)、Cu^(2+)和Pb^(2+)耐受性和吸附性试验,为其应用于土壤修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测定重金属离子对菌株的生长抑制率和半致死浓度(EC_(50))评价真菌重金属耐性;将一定质量的菌丝球添加到已知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溶液中,测试菌株对重金属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函数拟合,分析其重金属吸附特征。【结果】2株菌株生物量随重金属浓度增加而降低,其过程分2个阶段,在金属离子浓度较低(0~200 mg·L^(-1))时,生物量下降不明显或略有上升,当重金属离子浓度大于某个临界值(400 mg·L^(-1)左右)时,生物量下降迅速;Hg^(2+)、Zn^(2+)、Cu^(2+)和Pb^(2+)对菌株lys2015f1的EC_(50)值分别是158.07、464.02、229.33和209.59 mg·L^(-1),对菌株lys2015f5的EC_(50)值分别是580.47、572.88、231.85、2 284.01 mg·L^(-1),因此,菌株lys2015f1对重金属耐受程度为Zn^(2+)>Cu^(2+)>Pb^(2+)>Hg^(2+),菌株lys2015f5对重金属耐受程度为Pb^(2+)>Hg^(2+)>Zn^(2+)>Cu^(2+)。菌株的吸附过程更加拟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由模型速率常数k_2可知,2株菌株吸附重金属速率排序变化一致,均为Pb^(2+)>Hg^(2+)>Cu^(2+)>Zn^(2+),菌株lys2015f1通过模型得到的理论Hg^(2+)、Zn^(2+)、Cu^(2+)和Pb^(2+)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7.12、14.63、16.62和107.31 mg·g^(-1),菌株lys2015f5理论最大吸附量47.12、16.50、25.78和201.22 mg·g^(-1);吸附的限速步骤是由化学反应控制的,在同等条件下,2株菌株对4种重金属吸附速率排序均为Hg^(2+)>Cu^(2+)>Zn^(2+)>Pb^(2+)。【结论】绿色木霉和草酸青霉菌株具有较高的重金属耐性和较好的吸附性,现有研究也表明其在生物防治、植物促生、土壤有机物降解等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因此2株菌株具有较好的重金属修复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草酸青霉 重金属耐性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源草酸青霉果胶酶提高苹果出汁率工艺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燕燕 王宝维 +3 位作者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孙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6-41,共6页
目的:以鹅源草酸青霉果胶酶为研究对象,优化鹅源草酸青霉制备的果胶酶提高苹果出汁率工艺。方法:以烟台红富士苹果为材料,以酶解温度(X1)、酶解时间(X2)、酶添加量(X3)和初始pH值(X4)为自变量(Y),出汁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设计,利... 目的:以鹅源草酸青霉果胶酶为研究对象,优化鹅源草酸青霉制备的果胶酶提高苹果出汁率工艺。方法:以烟台红富士苹果为材料,以酶解温度(X1)、酶解时间(X2)、酶添加量(X3)和初始pH值(X4)为自变量(Y),出汁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结果表明,①利用响应面法筛选的鹅源草酸青霉果胶酶酶解苹果浆最佳条件为:温度32.91℃、酶解时间90.02min、酶添加量0.197mL/kg、pH3.96工艺条件下,苹果出汁率达到91.34%;②自变量与响应值关系的回归模型为:Y=91.72-0.4X1+0.58X2+0.60X3-0.32X4+0.42X2X3+0.50X2X4-1.75X12-0.85X22-1.17X32-1.50X42。结论:鹅源草酸青霉果胶酶能显著提高苹果出汁率;采用自变量与响应值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可以作为调控生产工艺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草酸青霉果胶酶 苹果出汁率 响应面法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磷真菌固体发酵菌肥对玉米生长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莎莎 孙敏 +4 位作者 王文超 李真 王世梅 戴乐天 徐阳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10-1917,共8页
溶磷微生物可将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有效态磷,施用溶磷菌肥是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的有效措施。选取溶磷效果较好的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NJDL-03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JDL^(-1)2两株真菌进行土培实验,探究了溶磷真菌在... 溶磷微生物可将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有效态磷,施用溶磷菌肥是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的有效措施。选取溶磷效果较好的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NJDL-03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JDL^(-1)2两株真菌进行土培实验,探究了溶磷真菌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溶磷效果,揭示了经固体发酵获得的溶磷菌肥对玉米生长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NJDL-03和NJDL^(-1)2比细菌San8溶磷效果更强,盆栽试验中NJDL-03、NJDL^(-1)2及San8菌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4.36、5.03、0.71倍,且NJDL-03、NJDL^(-1)2、San8及Substrate等处理的玉米植株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了67.14%、67.70%、33.96%、24.04%。各处理土壤中细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较CK显著降低,真菌菌肥处理后在细菌属水平上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小囊菌属(Plesiocystis)及嗜盐杆菌属(Halotalea)等的丰度相对于CK均有显著增加,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及溶杆菌属(Lysobacter)丰度则较CK显著降低。生物菌肥处理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并促进玉米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黑曲霉(Aspergillu sniger) 固体发酵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青霉菌果胶酶诱导烟草抗TMV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尤升波 游银伟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102-106,共5页
本试验就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固态发酵提取产物——果胶酶粗酶液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进行了研究。以不同浓度果胶酶粗酶液喷雾处理2个烟草品种,超过100 U/mL的各浓度处理,病斑抑制率均达到50%以上。通过... 本试验就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固态发酵提取产物——果胶酶粗酶液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进行了研究。以不同浓度果胶酶粗酶液喷雾处理2个烟草品种,超过100 U/mL的各浓度处理,病斑抑制率均达到50%以上。通过果胶酶诱导烟草抗病的时效性、加强诱导的效果、系统诱导抗病性、处理方法不同对烟草抗TMV效果以及果胶酶液对TMV病毒毒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处理2、4d后接种TMV病毒,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最明显,病斑抑制率在50%左右;二次加强诱导处理可以提高烟草抗TMV的效果;果胶酶可诱导烟草产生对TMV的系统获得抗性;叶面喷雾果胶酶处理方法,对烟草抗TMV的效果最显著;果胶酶液中不含有影响TMV致病力的因子。由此表明,果胶酶对TMV的防治是通过激发烟草植株体内一系列抗病防御反应而增强自身抗病能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菌 果胶酶 烟草花叶病毒 诱导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真菌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效果测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茂松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3-65,共3页
在室内水洋菜平板上测定从山东胶县大豆孢囊线虫卵中分离到的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 Currie & Thom、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persicinum(Nic—ot)W.Gams、地霉菌Geotrichum sp.、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尖... 在室内水洋菜平板上测定从山东胶县大豆孢囊线虫卵中分离到的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 Currie & Thom、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persicinum(Nic—ot)W.Gams、地霉菌Geotrichum sp.、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在大豆孢囊线虫卵上的寄生率,分别为43%、28%、21%、29%和37%。盆钵实验结果表明,5%的草酸青霉菌和茄病镰刀菌菌剂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效果分别为72%和70%,前者1%的菌剂用量即有明显防效。这2种真菌是大豆的非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土壤真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长白山阔叶林中筛选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17
作者 刘欢 段文强 金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80-185,共6页
利用马丁氏培养基富集、PDA培养基纯化和七叶灵培养基显色,从长白山阔叶林中初步筛选出6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真菌。对真菌发酵生成的β-葡萄糖苷酶进行提取和纯化,测得10号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为18.34 U/mL,形态学和分子学结合... 利用马丁氏培养基富集、PDA培养基纯化和七叶灵培养基显色,从长白山阔叶林中初步筛选出6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真菌。对真菌发酵生成的β-葡萄糖苷酶进行提取和纯化,测得10号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为18.34 U/mL,形态学和分子学结合方法鉴定该菌株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该菌株所产β-葡萄糖苷酶最适反应温度约为55℃,在温度30、40℃和50℃时较为稳定。最适反应pH值约为5,在pH值为5~6之间相对较稳定。Cu^(2+)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Ag^+有较强的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 Β-葡萄糖苷酶 筛选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青霉果胶酶生产工艺研究
18
作者 张名爱 王宝维 +2 位作者 葛文华 岳斌 荆丽珍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26,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对鹅源草酸青霉固态发酵产果胶酶的发酵条件及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每15 g基础培养基中葡萄糖0.9 g、(NH4)2SO41.2 g、KH2PO4(或K2HPO4、MgSO4、CaCl2)0.07 g;最优发酵参数为:起始pH 4.5,发酵... 通过正交试验对鹅源草酸青霉固态发酵产果胶酶的发酵条件及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每15 g基础培养基中葡萄糖0.9 g、(NH4)2SO41.2 g、KH2PO4(或K2HPO4、MgSO4、CaCl2)0.07 g;最优发酵参数为:起始pH 4.5,发酵时间60 h,发酵温度30℃,接种量1.5 mL。果胶酶的最适浸提剂为1%N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 果胶酶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抑菌活性银杏内生真菌SPE009的鉴定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19
作者 葛飞 龚倩 +2 位作者 石贝杰 胡梦君 桂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5-199,202,共6页
目的:对从银杏叶片中分离出的1株具有高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SPE009进行鉴定分析,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将SPE009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以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SPE009菌株的装液量、接种量、培养... 目的:对从银杏叶片中分离出的1株具有高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SPE009进行鉴定分析,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将SPE009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以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SPE009菌株的装液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初始p H、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液抗菌活性。结果:经鉴定,SPE009菌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其发酵液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葡萄糖含量为20g/L、装液量30m L/100m L、p H7.0和接种量3%(体积比)。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最高可达17.6mm,比优化前提高了21.4%。结论:银杏内生真菌草酸青霉菌SPE009发酵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为天然抗菌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生真菌 抗菌性 草酸青霉菌 培养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剂S35对氯氰菊酯污染棚室土壤修复研究
20
作者 陈锐 陈智坤 +5 位作者 瞿佳 门欣 孙晓宇 邓媛 赵玲侠 沈卫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45-53,共9页
对复合微生物菌剂S35在土壤中对氯氰菊酯的降解效果及其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在棚室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并施用菌剂,定期监测土壤中残留氯氰菊酯、菌剂S35微生物定殖水平,土壤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土壤理化指标,种植作物生长... 对复合微生物菌剂S35在土壤中对氯氰菊酯的降解效果及其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在棚室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并施用菌剂,定期监测土壤中残留氯氰菊酯、菌剂S35微生物定殖水平,土壤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土壤理化指标,种植作物生长指标从而评估菌剂施用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初始土壤中氯氰菊酯含量约85 mg/kg,使用0.1%菌剂,经过40 d修复期后,修复土壤中残留的氯氰菊酯浓度降至9.25 mg/kg,下降了约89%,对照组残留量为48.34 mg/kg,下降了约47%,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test p=0.04)。复合菌剂S35中的效能微生物SSCL-3,SSCL-5可在土壤中稳定的定殖并发挥降解氯氰菊酯的作用。S35菌剂可逐步改善了污染土壤的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指标及观测作物番茄生长未受到菌剂负面影响。可以初步认为S35是有效并且安全的氯氰菊酯污染土壤修复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氯氰菊酯 草酸青霉 米曲霉 生物降解 污染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