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溢流坝下游收缩断面水深的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金菊良 丁晶 +1 位作者 杨晓华 金保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1,共3页
溢流坝下游收缩断面水深 hc 的计算对水工消能设计十分重要.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试算法、图解法和迭代法,这些方法计算精度不高,人工计算量大或要求较高的计算数学的理论知识等,不便于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 为此,把 hc 的计算问题... 溢流坝下游收缩断面水深 hc 的计算对水工消能设计十分重要.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试算法、图解法和迭代法,这些方法计算精度不高,人工计算量大或要求较高的计算数学的理论知识等,不便于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 为此,把 hc 的计算问题归结为非线性优化问题,用作者研制的加速遗传算法 (AGA) 来处理. 应用 AGA 方法的实例计算结果说明 AGA 比常用方法简便 计算精度高且具有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坝 收缩断面 水溶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堵山溢流坝段应力变形及强度储备系数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燕 沈振中 李怡芬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基于马堵山重力坝溢流坝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坝体和坝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得出了坝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并计算了校核工况下坝基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及正常蓄水工况下坝段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该坝段... 基于马堵山重力坝溢流坝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坝体和坝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得出了坝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并计算了校核工况下坝基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及正常蓄水工况下坝段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该坝段的设计技术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储备法 重力坝 溢流坝段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非线性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坝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文进 朱亮亮 +2 位作者 赵钦 何敏 黑新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62,共7页
为减轻重力坝设计中的人工计算工作量,提升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重力坝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以实现高效快速设计重力坝的过程。通过非溢流坝段的剖面拟定、抗滑稳定及应力分析、CATIA自动三维建模、快速出图、网格自... 为减轻重力坝设计中的人工计算工作量,提升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重力坝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以实现高效快速设计重力坝的过程。通过非溢流坝段的剖面拟定、抗滑稳定及应力分析、CATIA自动三维建模、快速出图、网格自动剖分、ANSYS有限元计算、及定制CATIA的"重力坝辅助设计"功能模块,运用该方法对国内某水利工程的重力坝实例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应用本程序所得结果与理论值一致,证明本程序可靠性好;所用程序耗时远低于人工费时,说明其能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虽然该方法的研究对象是非溢流坝段,但该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溢流坝段及其他坝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重力坝非溢流坝段 参数化设计 CATIA二次开发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桥机在沙沱水电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雄 喻宝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69,共4页
根据沙沱水电站施工现场布置的实际及其溢流坝段金属结构安装及坝顶闸墩间桥梁结构件及安装位置的要求,对架桥机进行了选型,引进了改制后的WJQ40/160型桥机。通过合理的施工布置,该架桥机能高效、可靠、安全、方便地满足工程施工中的各... 根据沙沱水电站施工现场布置的实际及其溢流坝段金属结构安装及坝顶闸墩间桥梁结构件及安装位置的要求,对架桥机进行了选型,引进了改制后的WJQ40/160型桥机。通过合理的施工布置,该架桥机能高效、可靠、安全、方便地满足工程施工中的各项吊装任务,不仅优化了安装工艺,也降低了安装难度,保证了质量,并大大缩短了安装工期,为沙沱水电站溢流坝段金属结构安装及坝顶闸墩间桥梁吊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坝段 金属结构安装 架桥机 吊装手段 沙沱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坝临时断面过流裂缝成因及温控保护措施
5
作者 李道山 卫永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59,92,共4页
采用三维非稳定温度场和应力场有限元仿真程序,分析了混凝土坝临时断面过流时混凝土的开裂原因,并提出了采用与坝体永久保温相结合的复合式保温板对坝体保温,以防止过流后产生劈头缝或贯穿裂缝。结果表明,该措施效果很好。
关键词 混凝土坝 临时断面 过流 温度裂缝 复合保温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洪中孔对重力坝溢流坝段强震破坏过程的影响
6
作者 曹绪文 何卫平 +2 位作者 刘聪宇 何金文 乐明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5年第4期138-145,152,共9页
以我国某重力坝的表孔坝段和双孔坝段为例,揭示泄洪中孔对重力坝溢流坝段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坝体-库水-地基三维模型,利用附加质量法模拟库水效应,使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模拟混凝土材料特性,分析两类坝段在不同地震... 以我国某重力坝的表孔坝段和双孔坝段为例,揭示泄洪中孔对重力坝溢流坝段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坝体-库水-地基三维模型,利用附加质量法模拟库水效应,使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模拟混凝土材料特性,分析两类坝段在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用下的强震破坏过程。依据破坏区分布和坝顶位移发展情况,明确坝体的强震破坏模式和极限抗震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表孔坝段的控制性强震破坏模式为从下游面导墙破坏区向上游坝面的贯通破坏,而双孔坝段则为沿泄洪中孔侧壁的贯通破坏;在超载地震动作用下,溢流坝段的坝顶相对位移呈发散趋势,并伴随有残余位移的出现;由于结构侧向刚度的减弱,泄洪中孔降低了坝体的极限抗震承载能力,其中表孔坝段的极限抗震承载能力约为0.600 g~0.650g,双孔坝段则约为0.450g~0.500g。研究成果为重力坝溢流坝段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溢流坝段 泄洪中孔 破坏模式 极限抗震承载能力 Westergaard附加质量法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