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modified with nano-size rare earth oxide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围 李新海 +3 位作者 郭华军 王志兴 杨波 吴贤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378-3384,共7页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 (PVDF-HFP) based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CPE) modified with CeO2, La2O3 and Y2O3 nano-rare earth oxides was prepared by phase inversion technique. Physical...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 (PVDF-HFP) based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CPE) modified with CeO2, La2O3 and Y2O3 nano-rare earth oxides was prepared by phase inversion tech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CPEs were studied by SEM, TG-DSC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PE modified with 10% La2O3 (mass fraction) has the best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hermal an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can reach over 400 ℃ and 4.5 V, respectively,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ionic conductivity follows Vogel-Tamman-Fulcher (VTF) relationship and ionic conductivity at room temperature is up to 3.3 mS/cm. The interfacial resistance Ri reaches a stable value about 557 Ω after 6 d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nano-rare earth oxide lithium ionpolymer bat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制备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及其性能
2
作者 王金瑞 程文喜 +5 位作者 罗德平 李金玲 苗蔚 张一可 王韬 宋伟强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1,62,共8页
为克服聚乳酸(PLA)在食品包装应用中力学性能不足和紫外线阻隔能力弱等问题,以PLA为基体、纳米氧化锌(ZnO)为填充剂、聚乙酸乙烯酯(PVAc)为相容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安全无污染、低成本、综合性能优异的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同时制... 为克服聚乳酸(PLA)在食品包装应用中力学性能不足和紫外线阻隔能力弱等问题,以PLA为基体、纳米氧化锌(ZnO)为填充剂、聚乙酸乙烯酯(PVAc)为相容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安全无污染、低成本、综合性能优异的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同时制备了纯PLA膜和PLA/纳米ZnO复合膜作对比。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纳米ZnO的加入提高了PLA的结晶度,但PVAc的存在削弱了这种作用。热重分析结果显示,纳米ZnO在高温下催化PLA分子链热降解,导致PLA/纳米ZnO和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下降。薄膜拉伸结果显示,ZnO-PVAc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LA的拉伸强度,ZnO-PVAc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膜的拉伸性能最佳。光线透光率结果显示,加入纳米ZnO与ZnO-PVAc后,复合薄膜的紫外光透过率下降,优于纯PLA薄膜。在草莓保鲜实验中,纯PLA膜及其复合膜的保鲜效果均优于市售保鲜膜,其中ZnO-PVAc质量分数为4%和6%时复合膜的保鲜效果更佳。将纳米ZnO与PLA复合,有助于拓宽PLA复合膜在食品领域的应用。PVAc的加入改善了纳米粒子在PLA基体中的分散性,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氧化锌 聚乙酸乙烯酯 溶液浇铸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改性的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镁/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孟祥亮 武钰铃 +1 位作者 曹成林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7,共6页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纳米粒子与PBST基质的相容性,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显著提高。此外,复合薄膜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B)的抑菌率均超过99%。在保鲜实验,使用3%改性抗菌剂所制复合膜(K5-PMA-3)包裹的樱桃番茄的质量损失率仅为5.6%。所有这些性能表明,制备的生物膜作为食品包装薄膜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氧化镁 表面改性 抗菌活性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聚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辅助环氧乙烷水合反应
4
作者 洪扬 李丹丹 +2 位作者 张景顺 章子旺 高国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8,共9页
以刚性离子液体和有机碱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结构的多孔聚离子液体.采用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和热重分析对聚离子液体的结构、形貌... 以刚性离子液体和有机碱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结构的多孔聚离子液体.采用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和热重分析对聚离子液体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孔聚离子液体的比表面积为100.9~374.7 m^(2)/g,孔容为0.41~0.86 cm^(3)/g,活性位点均匀分布在孔隙结构内.多孔聚离子液体同时具有离子液体与有机碱活性中心,能够协同催化CO_(2)辅助环氧乙烷水合反应,在低水合比(1.5∶1)条件下,乙二醇收率达到96.5%,选择性为96.5%,达到了与均相催化剂相当的催化性能;CO_(2)的助催化作用改变了水合反应的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反应的水合比,提高了乙二醇的选择性.该聚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性及可回收性,并且在烟气气氛下也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环氧乙烷 多孔聚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辅助水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电池用新型复合固态电解质PEO/Li_(6.10)Zr_(0.10)P_(0.90)S_(5)Cl
5
作者 袁佳熙 吴嘉栋 +2 位作者 余雪敏 朱金辉 庄小东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6,共11页
为提高聚环氧乙烷(PEO)的室温导电性和抑制锂枝晶生长的能力,本文利用ZrCl4掺杂改性的方法,提高了硫化物电解质作为活性填料在PEO基体中的结构稳定性,并优化筛选出离子电导率高达1.90 mS/cm的硫化物材料Li_(6.10)Zr_(0.10)P_(0.90)S_(5)... 为提高聚环氧乙烷(PEO)的室温导电性和抑制锂枝晶生长的能力,本文利用ZrCl4掺杂改性的方法,提高了硫化物电解质作为活性填料在PEO基体中的结构稳定性,并优化筛选出离子电导率高达1.90 mS/cm的硫化物材料Li_(6.10)Zr_(0.10)P_(0.90)S_(5)Cl(LPSC-10)作为全固态锂电池(ASSLBs)的填料。结果表明,该PEO基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高离子电导率(0.44 mS/cm,60℃),适度的杨氏模量(13.7 MPa)以及优异的界面稳定性,在60℃下Li|Li(0.1 mA/cm^(2),600 h)和Li|LiFePO_(4)电池(在2C下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99.2%),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有望推动具有高电化学性能的ASSLBs的发展,为运载火箭等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锂枝晶 离子电导率 全固态锂电池 运载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化离子液体修饰的高性能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6
作者 邱安 王子涵 +3 位作者 董鑫 董金超 蒋玉雄 李剑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剂,运用各种谱学和电化学方法对固态电解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Li(G4)][FSI]含量对固态电解质的影响.[结果]当n(EO)∶n(Li)=20∶1时,与PEO-LiFSI-20∶1(PF-20)相比,制备的PEO-[Li(G4)][FSI]-20∶1(PGF-20)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未产生明显变化,在60℃下其锂离子电导率(0.44 mS/cm)和迁移数(0.253)明显提升.随着[Li(G4)][FSI]含量的增加,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性能未产生明显变化,其60℃下的锂离子电导率随之增加,而孔道直径和数量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PGF-20的孔道直径最小、数量最少,且具有最低的对称电池过电位和最高的氧化电位.将PGF-20应用到Li‖LiFePO_(4)全固态电池,可以在60℃、0.5 C的条件下稳定循环100次,且容量保持率可达88.7%.[结论]溶剂化离子液体的引入使得固态电解质表面产生微米级的孔道结构,从而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适量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可生成富含LiF的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使其锂对称电池具有较低的过电位.本研究成功构筑基于溶剂化离子液体的高性能PEO基固态电解质,可为同类型固态电解质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溶剂化离子液体 固态锂金属电池 锂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通过DNA氧化损伤激活PARP-1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
7
作者 谷宇 傅文婷 +3 位作者 郑曦 魏巍 王艳玲 尧永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及激活该死亡途径的上游信号。方法:构建小鼠肾I/R损伤模型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使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及激活该死亡途径的上游信号。方法:构建小鼠肾I/R损伤模型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使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1,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和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预处理。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Cre)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评估肾功能,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细胞存活率与死亡率,2′,7′-二氯荧光素二醋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利用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标记物及Parthanatos相关蛋白表达。结果:3AB预处理减轻I/R导致的肾组织损伤和肾功能障碍(P<0.05),减少缺氧复氧损伤导致的细胞死亡(P<0.05)。NAC预处理降低缺氧复氧细胞内ROS和MDA水平(P<0.05)、提高SOD活性(P<0.05)、抑制DNA损伤和Parthanatos通路激活(P<0.05)、减少细胞死亡(P<0.05),以及减轻肾损伤和肾功能障碍(P<0.05)。结论:I/R导致的氧化应激能够引起DNA的损伤并激活PARP-1,进而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这为有效防治肾I/R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新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依赖性细胞死亡 氧化应激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纤维素与PVA混溶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8
作者 冯彦洪 陈帅杰 孙航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首次提出了将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Oxidation-reduction modified cellulose,ORC)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共混进行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ORC与PVA的混溶性.对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能和氢键数量分析发现,随着... 首次提出了将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Oxidation-reduction modified cellulose,ORC)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共混进行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ORC与PVA的混溶性.对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能和氢键数量分析发现,随着改性程度增加,ORC与PVA会产生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促进了组分间的混溶.当ORC的改性程度达到40%后,ORC与PVA的溶解度参数差值为2.02(J/cm^(3))^(1/2),达到混溶条件.根据Flory-Huggins理论确定了醇解度为88%和99%的PVA与ORC的混溶性,结果表明PVA(88%)与ORC的混溶性更好.对共混体系中形成氢键原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分析发现,醋酸乙烯酯重复单元上的羰基更倾向与ORC形成分子链间氢键,而乙烯醇重复单元上的羟基更倾向形成分子链内氢键,这促使PVA(88%)/ORC共混体系中形成更多的分子链间氢键,从而混溶性更好.研究结果可为ORC/PVA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溶性 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 分子动力学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e-pot synthesis of PDDA-mediated CuO-functionalized activated carbon fabric for sarin detoxification with enhanced strength and permeability for NBC protective clothing
9
作者 Himanshi Dhyani Ravindra V.Adivarekar +4 位作者 Vikas B.Thakare Suraj Bharati Ajay Dixit G.Raviraju Prabhat Gar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6期67-82,共16页
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s)are extremely lethal substances used in warfare and terrorism,capable of causing permanent damage even in small doses,despite medical intervention.Therefore,detection,protection,and detoxi... 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s)are extremely lethal substances used in warfare and terrorism,capable of causing permanent damage even in small doses,despite medical intervention.Therefore,detection,protection,and detoxification of CWAs are vital for the safety of first responders,military personnel,and civilians,driving significant research in this area.Herein,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DA)mediated cupric oxide(CuO)functionalized activated carbon fabric(ACF),termed ACF@PDDA-CuO,as an adsorbent filter material for self-detoxifying chemical protective clothing.PDDA,a positively charged polyelectrolyte,effectively binds in-situ synthesized CuO to the negatively charged ACF surface,serving as a suitable binder.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PDDA-CuO functionalization on ACF,where PDDA treatment enhanced mechanical and comfort properties,and CuO crystal grow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etoxification efficacy against the CWA Nerve Agent Sarin.Comprehensive analyses,including FTIR,BET surface area analysis,SEM,EDS,TEM,STEM,TGA,XPS,and XRD,confirmed the uniform deposition of CuO and PDDA on the ACF surface.The Cu content on ACF@PDDA-CuO samples was measured via iodometric titration.The materials were evaluated for tensile strength,air permeability,water vapor permeability,nerve agent(Sarin)detoxification,and blister agent(Sulfur Mustard)breakthrough time to assess their applicability for protective clothing.The optimized PDDA-CuO on ACF detoxified 82.04%of Sarin within 18 h,compared to 25.22%by ACF alone,and enhanced tensile strength by 23.67%,air permeability by 24.63%,and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by 3.94%,while maintaining protection against Sulfur Mustard for 24 h.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CF@PDDA-CuO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CWA protective clothing,offering robust protection with enhanced comf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warfare agents Activated carbon fabric Cupric oxide 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atalytic degra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修饰G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吴胜利 田野 +3 位作者 白一男 武一夫 田鑫 董元清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2,共11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摩擦系数较高限制了其在摩擦环境中的应用,为此,通过石墨烯增强PMMA材料本体强度的方法来降低PMMA表面的摩擦系数,并拓展其应用领域。首先,为提高石墨烯与PMMA的相容性,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摩擦系数较高限制了其在摩擦环境中的应用,为此,通过石墨烯增强PMMA材料本体强度的方法来降低PMMA表面的摩擦系数,并拓展其应用领域。首先,为提高石墨烯与PMMA的相容性,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GO进行修饰,最后采用原位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KH570-GO改性的PMMA复合材料(KH570-GO/PMMA)。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针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KH570-GO/PMMA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对比PMMA与KH570-GO/PMM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摩擦性能,并对石墨烯降低PMMA摩擦系数的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PMMA中添加MMA单体质量0.06%的KH570-GO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76.2 MPa,较纯PMMA提高了13.4%,摩擦系数从0.7显著降低至0.25;随着KH570-GO添加量的继续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出现明显下降,当KH570-GO添加量达到单体质量的0.2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仅为59.2 MPa。以上结果表明,适量KH570-GO的加入不仅能够提高PMMA的力学性能,还通过石墨烯在摩擦界面处的石墨化作用形成润滑膜,显著改善PMMA的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摩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MOF填料对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吴道欢 梁金兰 +3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庄金亮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电解质隔膜的离子导电性,并将隔膜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中。结果表明:当MOF-867-Me添加量为10%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 16/LiFBCSI/MOF-867-Me(10%)在60℃下离子电导率达到2.43×10^(-4)S/cm,锂离子迁移数从未添加的0.24提高到0.56。MOF-867-Me表面呈正电,有利于锂盐解离,增强了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组装的LiFePO_(4)/CPE/Li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9.8mAh/g,循环45圈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50.8mAh/g,容量保持率为94%,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聚环氧乙烷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甲烷氧化菌产生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宋增武 王贵儒 +3 位作者 孙立瑞 李越 锁博海 辛嘉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5-593,共9页
聚-β-羟基丁酸酯(PHB)是原核微生物产生的一种生物聚酯,主要作为储能物质以颗粒形式在细胞内积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非线性光学活性、成膜性、气体相隔性、抗凝血性等高附加值性能,被认为是化石聚合物的可再生与可生... 聚-β-羟基丁酸酯(PHB)是原核微生物产生的一种生物聚酯,主要作为储能物质以颗粒形式在细胞内积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非线性光学活性、成膜性、气体相隔性、抗凝血性等高附加值性能,被认为是化石聚合物的可再生与可生物降解替代品,对缓解世界化石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有积极作用。系统总结了目前可生产PHB的甲烷氧化菌种、PHB在菌体内的合成途径、影响甲烷氧化菌累积PHB的因素,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聚-β-羟基丁酸酯 生物塑料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镁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张佳宁 郭睿劼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56,261,共5页
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为基体,纳米氧化镁(MgO NPs)为抗菌剂,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BST/MgO纳米复合薄膜,并探讨了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了MgO NPs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汽透过率(WVP)、氧气透过... 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为基体,纳米氧化镁(MgO NPs)为抗菌剂,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BST/MgO纳米复合薄膜,并探讨了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了MgO NPs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汽透过率(WVP)、氧气透过率(OTR)和紫外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 NPs的加入改善了PBST基体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与PBST薄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43.7%和32.2%,水蒸汽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分别降低了28.1%和23.6%,并具有良好的紫外阻隔性能。当MgO NPs质量含量为5%时,复合膜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纳米氧化镁 溶剂挥发法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幂律方程的PBT/A3/AP体系抗拉强度分析
14
作者 沈业炜 邢书敏 +5 位作者 杨茂发 张哲 徐纪琳 赵双良 张现仁 徐森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30-3537,共8页
为解决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oly(3,3′-Bis(azidomethyl)oxetane-co-Tetrahydrofuran),PBT)固体推进剂力学性能预估难的问题,分析PBT/双(2,2-二硝基丙醇)缩乙醛/双(2,2-二硝基丙醇)缩甲醛等质量比混合物(A3)/高... 为解决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oly(3,3′-Bis(azidomethyl)oxetane-co-Tetrahydrofuran),PBT)固体推进剂力学性能预估难的问题,分析PBT/双(2,2-二硝基丙醇)缩乙醛/双(2,2-二硝基丙醇)缩甲醛等质量比混合物(A3)/高氯酸铵(Ammonium Perchlorate,AP)体系的拉伸断裂行为,建立描述该体系抗拉强度的幂律方程,并获得界面相、分散相、连续相对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氧化剂粒径减小,体积分数增加,推进剂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均升高。界面相作用对推进剂抗拉强度起主导作用,数值上与v_(f)^(2)/r(v_(f)为体积分数,r为氧化剂粒径)正相关。当氧化剂粒径小于100μm时,界面相的主导作用越发明显。分散相的作用随着氧化剂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数值上与v_(f)r^(5)正相关。当粒径大于100μm时,分散相的作用开始变得明显;当粒径大于150μm时,分散相的作用已经接近界面相的作用,这时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不可忽略。相对而言,连续相对推进剂抗拉强度的贡献较小,数值上与(1-v_(f))^(5)正相关,与界面相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建立的PBT/A3/AP体系抗拉强度幂律方程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高(R^(2)>0.99),可以为推进剂配方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缩短推进剂配方研制周期,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 固体推进剂 抗拉强度 氧化剂 幂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茹 王子阳 +2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47,156,共6页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酰化、氨解、离子交换和聚合反应制得单离子导体聚[(对苯乙烯磺酰)(氰基)亚胺锂](LiPCSI),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质,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酰化、氨解、离子交换和聚合反应制得单离子导体聚[(对苯乙烯磺酰)(氰基)亚胺锂](LiPCSI),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质,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对LiPCSI的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电解质隔膜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锂摩尔比(EO/Li^(+))不同的电解质隔膜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EO/Li^(+)=10的电解质隔膜电化学性能最优,其离子电导率为2.99×10^(-5)S/cm,锂离子迁移数接近于1(锂离子迁移数tLi^(+)=0.94),电化学稳定窗口达到4.77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单离子导体 聚合物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聚氧化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脂肪酸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6
作者 吴俊峰 杨慎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7,共5页
采用熔融机械共混技术制备了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通过拉伸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等手段,系统研究了GO对PHA基体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结晶行为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熔融机械共混技术制备了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通过拉伸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等手段,系统研究了GO对PHA基体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结晶行为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GO(0.04%)的引入可显著提高PHA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PHA/GO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均随G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说明GO能够促进PHA的结晶。GO在PHA基体中分散良好,与PHA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综上所述,GO是一种理想的PHA基体增强增韧改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氧化石墨烯 增强 增韧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二元熔盐体系用于聚七嗪亚胺薄膜光阳极的制备与水氧化性能研究
17
作者 苏加鑫 张佳琪 +3 位作者 柴姝名 王衍坤 汪思波 方元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2,共2页
近年来,开发用于水氧化反应的聚合物薄膜光阳极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其中碳化氮类半导体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尤为瞩目。本研究聚焦高结晶度的聚七嗪亚胺薄膜光阳极的制备与调控,发展了二元熔盐体系用于开展聚七嗪亚胺薄膜光阳极的制备... 近年来,开发用于水氧化反应的聚合物薄膜光阳极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其中碳化氮类半导体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尤为瞩目。本研究聚焦高结晶度的聚七嗪亚胺薄膜光阳极的制备与调控,发展了二元熔盐体系用于开展聚七嗪亚胺薄膜光阳极的制备及其水氧化性能研究。优化后的电极能够在相对于可逆氢电极的1.23 V的电压偏置下,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实现了365μA·cm^(-2)的最佳光电流密度,约为无定形PCN光阳极的18倍。在这一过程中,NH_(4)SCN促进了SnS_(2)种子层的生长,而K_(2)CO_(3)增强了薄膜的结晶性。原位电化学分析表明,这种盐的组合提高了光激发电荷转移效率,并将SnS_(2)层的厚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电极电阻尽量小。这项研究阐明了盐在合成聚七嗪亚胺光阳极中的作用,并为设计基于高结晶碳化氮的功能薄膜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熔盐 聚七嗪亚胺 离子热制备法 水氧化 光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没食子酸酯化纳米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18
作者 王启程 王玮 +1 位作者 冯槊 叶晨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2,共7页
本文以自制三乙酰基没食子酰氯为单体,以1-烯丙基-3-甲基氯化咪唑离子液体为溶剂,调节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控制反应条件,通过溶液反应,制备高取代度的改性纤维素;而后控制再生条件,并脱乙酰化,制备了高取代度的没食子酸酯化纳米纤维素(PHN... 本文以自制三乙酰基没食子酰氯为单体,以1-烯丙基-3-甲基氯化咪唑离子液体为溶剂,调节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控制反应条件,通过溶液反应,制备高取代度的改性纤维素;而后控制再生条件,并脱乙酰化,制备了高取代度的没食子酸酯化纳米纤维素(PHNC10-1)。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元素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证明了PHNC10-1的成功制备。随后将PHNC10-1引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通过溶液浇铸的方式制备复合膜。拉伸性能测试表明,当PHNC10-1的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膜的拉伸性能最优,与PBAT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4.5%和7.0%;继续增加PHNC10-1的质量分数,PHNC10-1在基体中团聚,导致复合膜的拉伸性能下降。热重分析和热氧老化实验表明,PHNC10-1可有效地提升PBAT的热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没食子酸酯化纳米纤维素 复合膜 拉伸性能 热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修饰MnO_(2)的储锂性能
19
作者 李淑敏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1-846,共6页
锰基氧化物材料的电导率较低且电化学动力学较缓慢,阻碍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大部分研究采用无机材料对其改性,且合成步骤复杂。通过简单的冷凝回流法合成多孔二氧化锰(MnO_(2)),并采用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修饰,形成复合材料。导... 锰基氧化物材料的电导率较低且电化学动力学较缓慢,阻碍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大部分研究采用无机材料对其改性,且合成步骤复杂。通过简单的冷凝回流法合成多孔二氧化锰(MnO_(2)),并采用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修饰,形成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导率,防止活性材料与电解质的直接接触,并减小充放电期间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以0.25 C倍率在0.01~3.00 V循环5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624 mAh/g;倍率增加至3.00 C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314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过渡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锰(MnO_(2)) 聚3 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郑淑华 郭睿 +2 位作者 乔宇 王安琪 窦尹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9-1013,共5页
以异丙醇为溶剂、氯铂酸为催化剂,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HMS)、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醋酸酯(AEPC)与含氢硅油经硅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原料中硅氢键与碳碳双键的摩尔比、反... 以异丙醇为溶剂、氯铂酸为催化剂,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HMS)、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醋酸酯(AEPC)与含氢硅油经硅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原料中硅氢键与碳碳双键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含氢硅油中活性氢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硅氢键与碳碳双键的摩尔比1∶1.20,n(HMS)∶n(AEPC)=1∶1,催化剂用量(基于反应物的总质量)30μg/g,溶剂用量(基于反应物的总质量)30%,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 h。在此条件下,活性氢转化率达到93.5%。通过FTIR和1H NMR方法对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破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对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硅油 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 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醋酸酯 聚硅氧烷 原油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