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钩端螺旋体OmpR家族相关TCS 鉴定及功能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戴欣珏 夏文浩 +2 位作者 任雨轩 车名花 胡玮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目的建立钩端螺旋体(钩体)OmpR家族双组分系统(TCS)的鉴定方法,初步探讨OmpR家族TCS在钩体感染人巨噬细胞过程中对钩体主要外膜蛋白(OMPs)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致病性钩体赖株TCS的组氨酸激酶(HK)和应答调节... 目的建立钩端螺旋体(钩体)OmpR家族双组分系统(TCS)的鉴定方法,初步探讨OmpR家族TCS在钩体感染人巨噬细胞过程中对钩体主要外膜蛋白(OMPs)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致病性钩体赖株TCS的组氨酸激酶(HK)和应答调节蛋白(RR)OmpR功能结构域。采用激酶活性检测试剂盒和细菌双杂交技术进一步验证各HK激酶活性以及各HK与RR的相互作用。采用qRT-PCR法检测HK抗血清封闭前后钩体主要OMPs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钩体56601株中LA2828、LA1710含有HATPase_c激酶催化结构域,LA2827、LA1709含有Response_reg与OmpR功能结构域,提示其分别可构成HK/OmpR-TCS。体外重组HK-2828和HK-1710蛋白均具有激酶活性,且分别与OmpR-2827和OmpR-1709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HK-2828抗体封闭处理可使感染过程中显著下降的外膜蛋白编码基因lipL32、lipL41和ompL1的mRNA水平明显回升。结论成功构建钩体OmpR家族-TCS鉴定及功能探究体系,为阐明感染过程中问号钩体OMPs表达改变调控机制,以及制定基因工程疫苗OMPs抗原筛选新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双组分系统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膜蛋白OmpA在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性中的功能
2
作者 刘芳园 胡瑞雪 +3 位作者 余芳 侯家昊 于子润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09,共7页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蛙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ompA的生长能力和抗血清杀伤能力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但与野生株相比,△omp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了66%,△ompA对bEnd.3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了61%;黑斑蛙感染试验显示,△ompA在黑斑蛙血液、脾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分别为(3.15×10^(8)±0.09×10^(8))、(2.11×10^(8)±0.07×10^(8))和(6.61×10^(8)±0.16×10^(8))copies/g,均显著低于野生株,且△ompA对黑斑蛙的致死率为37%,显著低于野生株的致死率(75%)。上述结果表明,ompA基因缺失不改变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抗血清杀伤能力,但增加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了菌株的黏附能力,从而降低了该菌对蛙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伊丽莎白菌 基因缺失 外膜蛋白A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缓爱德华菌外膜蛋白OmpA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志强 杨楠 +5 位作者 李永慧 王洪彬 冯东青 吴同垒 史秋梅 朱国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4-537,共4页
为研究迟缓爱德华菌外膜蛋白OmpA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迟缓爱德华菌ompA基因,构建重组载体pET-32a-ompA,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大小约58 ku;将纯化的重组蛋白... 为研究迟缓爱德华菌外膜蛋白OmpA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迟缓爱德华菌ompA基因,构建重组载体pET-32a-ompA,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大小约58 ku;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以迟缓爱德华菌强毒株ET-13攻毒,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对免疫组小鼠具有保护力,保护率为55%。本研究克隆了迟缓爱德华菌ompA基因并表达了相应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能够提供一定保护,为重组OmpA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菌 外膜蛋白 ompA 蛋白表达 免疫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OMP-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志宇 王欣 +5 位作者 王芳 熊富强 胡波 徐鹏 魏后军 徐为中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570,共5页
为简便快速检测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应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了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外膜蛋白(OMPs),并用该蛋白包被酶标板,经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优化后建立间接ELIS... 为简便快速检测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应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了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外膜蛋白(OMPs),并用该蛋白包被酶标板,经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优化后建立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试验确定抗原的包被浓度为14.44μg/ml,可检测血清最高稀释度达1∶400;该方法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微量凝集试验相比,敏感性提高约33倍;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外膜蛋白(omps) 抗体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对3种致病菌外膜蛋白(OMP)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9
5
作者 夏露 汪成竹 陈昌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1-375,共5页
利用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中提取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 利用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中提取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采用A. hydrophila活菌攻毒方法,比较了3种致病菌OMP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OMP对斑点叉尾鮰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 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供试菌的OMP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共同保护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嗜水气单胞菌 柱状嗜纤维菌 叉尾鮰爱德华菌 外膜蛋白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氏耶尔森氏菌外膜蛋白ompF基因的分子克隆、生物信息学与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二龙 秦振阳 +3 位作者 汪开毓 陈德芳 王均 贺扬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4,共11页
为筛选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研制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基因工程疫苗,实验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分离自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的Y.ruckeri外膜蛋白omp F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克隆,应用相关软件和程序对其核苷酸及氨基... 为筛选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研制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基因工程疫苗,实验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分离自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的Y.ruckeri外膜蛋白omp F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克隆,应用相关软件和程序对其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了omp F蛋白的表达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显示,omp F基因全长1 095 bp(Gen Bank登录号KP159420),包含一个编码364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其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保守性,与Y.ruckeri外膜穿孔蛋白omp F(Gen Bank登录号ADK27779.1)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为99.2%,进化树聚为一支;具有1个革兰氏阴性菌穿孔蛋白保守结构域,存在1个信号肽和1个跨膜区,是一种跨膜蛋白;具有12个与免疫相关的抗原决定簇区域。SDS-PAGE分析发现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沉淀,经Western-bolt显示omp F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以上结果表明omp F基因可作为Y.ruckeri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抗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氏菌 外膜蛋白 ompF基因 分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bp26和OMP10基因的原核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瑶 李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研究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10和bp26基因的表达、克隆与测序,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血清学鉴定。方法从布鲁氏菌基因组中获得OMP10和bp26基因连接入PMD18-T克隆质粒并测序,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OMP10和PGEX-... 目的研究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10和bp26基因的表达、克隆与测序,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血清学鉴定。方法从布鲁氏菌基因组中获得OMP10和bp26基因连接入PMD18-T克隆质粒并测序,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OMP10和PGEX-4T-1/bp26,在大肠杆菌中将该蛋白表达。用western-blot分析重组表达的GST-OMP10和GST-bp26的免疫学特性。结果成功构建了PGEX-4T-1/OMP10和PGEX-4T-1/bp26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OMP10和bp26基因,布鲁氏菌免疫动物血清能特异性识别所表达的蛋白。结论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10和bp26基因的成功表达,它可以与布鲁氏菌免疫血清产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为之后的抗原性以及免疫原性研究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外膜蛋白omp10 外膜蛋白bp26 免疫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鳗弧菌W-1外膜蛋白ompU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慧 陈吉祥 +3 位作者 公衍军 李彩风 李筠 杨官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05-108,14,共5页
从致病性鳗弧菌W-1基因组DNA扩增并克隆了1 156bp的特异性片段,含有完整的外膜蛋白ompU基因阅读框,由99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3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与国外已发表的鳗弧菌外膜蛋白基因的序列同源性为100%,与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 从致病性鳗弧菌W-1基因组DNA扩增并克隆了1 156bp的特异性片段,含有完整的外膜蛋白ompU基因阅读框,由99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3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与国外已发表的鳗弧菌外膜蛋白基因的序列同源性为100%,与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2%,69%,68%和64%。将该外膜蛋白基因克隆于pBV220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分子量约38kDa,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表达蛋白能与鳗弧菌外膜蛋白抗体很好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 外膜蛋白 ompU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tdh2基因和鳗弧菌(V.anguillarum)ompU基因二联DNA疫苗制备及其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瑞 赵明君 +1 位作者 杨慧 陈吉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0-586,共7页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副溶血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tdh2和鳗弧菌外膜蛋白基因ompU进行融合,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利用该融合基因构建二联DNA疫苗pEGFP-N1/tdh2-ompU。用DNA疫苗按10和50μg/尾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大菱鲆,对...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副溶血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tdh2和鳗弧菌外膜蛋白基因ompU进行融合,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利用该融合基因构建二联DNA疫苗pEGFP-N1/tdh2-ompU。用DNA疫苗按10和50μg/尾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大菱鲆,对大菱鲆抵抗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和鳗弧菌的免疫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NA疫苗免疫的大菱鲆对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最高保护率为100%,对鳗弧菌感染的保护率为35%。被免疫的大菱鲆肌肉组织中能检测到融合蛋白表达,在血清中能检测到较高水平特异性抗体,DNA疫苗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水平和保护效果与注射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鳗弧菌 热稳定溶血素 外膜蛋白 二联DNA疫苗 大菱鲆 免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omp11基因与麦芽糖结合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荣光 段广才 郗园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9-752,共4页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 (H .pylori)外膜蛋白基因 (omp11)与麦芽糖结合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载体 ,并进行诱导表达 ,为幽门螺杆菌疫苗和诊断抗原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H .pylori郑州分离株MEL Hp2 7染色体DNA ,用自行设计的PCR引物 ,从...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 (H .pylori)外膜蛋白基因 (omp11)与麦芽糖结合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载体 ,并进行诱导表达 ,为幽门螺杆菌疫苗和诊断抗原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H .pylori郑州分离株MEL Hp2 7染色体DNA ,用自行设计的PCR引物 ,从染色体DNA上扩增出omp11基因 ,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MAL c2x中 ,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E .coliTB1)。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 ,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 ,用SDS PAGE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用PCR方法扩增的omp11基因长度为 5 6 1bp ;经酶切鉴定和测序 ,插入到载体的基因片段与文献报道相一致 ;SDS PAGE的结果显示 ,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80 0 0 ,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 30 %。结论 :作者构建的pMAL c2x与omp11基因重组质粒在E .coliTB1中能够高效表达目的基因 ,该重组质粒的构建为H .pyloriomp11基因的研究建立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外膜蛋白 omp11 疫苗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otB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鸡白痢沙门氏菌OmpC的重组枯草杆菌芽孢对小鼠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明刚 戴茜茜 +3 位作者 徐毓琴 张飞燕 唐慧琴 潘康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66-969,977,共5页
为研究小鼠口服以CotB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鸡白痢沙门氏菌外膜蛋白OmpC的重组枯草杆菌芽孢后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与交叉保护作用,本研究将120只成年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与B组在第0、15 d分别灌服重组枯草杆菌SE1与野生型枯草杆... 为研究小鼠口服以CotB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鸡白痢沙门氏菌外膜蛋白OmpC的重组枯草杆菌芽孢后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与交叉保护作用,本研究将120只成年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与B组在第0、15 d分别灌服重组枯草杆菌SE1与野生型枯草杆菌168芽孢(1.0×10^(10)cfu芽孢/次/只),C组与D组则分别拌料饲喂重组枯草杆菌SE1与野生型枯草杆菌168芽孢(1.0×10~6cfu芽孢/g饲料),E组仅饲喂基础日粮。饲喂至22d,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采集血清和小肠内容物,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OmpC特异性抗体水平;同时,每组小鼠随机选取16只并分为两个小组,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交叉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口服重组芽孢可诱导产生特异性血清IgG与肠粘膜SIgA抗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拌料饲喂方式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灌服方式(p<0.05);重组芽孢可为小鼠抗2×LD_(50)和10×LD_(50)攻毒剂量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提供100%和50%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重组芽孢经口服免疫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血清IgG与肠粘膜SIgA抗体,并可赋予交叉保护作用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 外膜蛋白ompC 枯草芽孢杆菌 芽孢表面展示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D型MOM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章民 韩俊宏 +4 位作者 郑瑾 杨筱凤 来宝长 王一理 司履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从D型沙眼衣原体培养物中克隆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法扩增沙眼衣原体后,提取基因组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全长MOMP基因,并用酶切、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扩增了M... 目的 从D型沙眼衣原体培养物中克隆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法扩增沙眼衣原体后,提取基因组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全长MOMP基因,并用酶切、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扩增了MOMP基因,并插入克隆载体 pUCmT中。结论 MOMP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开展沙眼衣原体的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克隆 主要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贵州分离株OmpA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云 嵇辛勤 +6 位作者 段志强 阮涌 万香萍 陈强 万彪 胡焱 龙丹丹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8-21,共4页
为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贵州分离株外膜蛋白A(Omp A)和16 S r RNA基因序列的相关性以及与RA血清型之间的关系,对12株RA贵州分离株通过PCR分别扩增Omp A和16 S r RNA基因,并对其构建系统进化树和分析其... 为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贵州分离株外膜蛋白A(Omp A)和16 S r RNA基因序列的相关性以及与RA血清型之间的关系,对12株RA贵州分离株通过PCR分别扩增Omp A和16 S r RNA基因,并对其构建系统进化树和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2株RA分离株Omp A基因分为2个群,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9%-100.0%和98.4%-100.0%;Omp A蛋白中有规律的变异位点为100(R/G)、143(S/P)、145(T/I)和268(S/P)。12株RA分离株16 S r RNA基因同属1个群,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100.0%。结果表明,12株RA贵州分离株Omp A基因和16 S r RNA基因序列所属的基因群无明显相关性,并且与RA血清型的分型也无直接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外膜蛋白A 16S RRNA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外膜蛋白OmpU的基因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素一 吴唯维 +5 位作者 李盼 柯翎 许斌福 林晨韬 林天龙 陈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17-521,共5页
创伤弧菌是导致鳗鲡产生体表溃疡死亡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克隆了创伤弧菌FJ03-X2株外膜蛋白基因(ompU),构建含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ET-32a-ompU,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中进行融合表达。37℃,0.5mmol.L-1的IPTG诱导4h,融合蛋... 创伤弧菌是导致鳗鲡产生体表溃疡死亡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克隆了创伤弧菌FJ03-X2株外膜蛋白基因(ompU),构建含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ET-32a-ompU,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中进行融合表达。37℃,0.5mmol.L-1的IPTG诱导4h,融合蛋白rompU以可溶形式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显示纯化后的rompU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单一条带。将纯化的rompU免疫SD级大鼠,ELISA检测收获的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并通过Western-blot证实该OmpU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创伤弧菌FJ03-X2株中的天然外膜蛋白Om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外膜蛋白ompU 克隆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HY9901外膜蛋白OmpH的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泽军 庞欢瑛 +2 位作者 丁燏 简纪常 吴灶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122,共7页
根据已发表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溶藻弧菌HY9901株外膜蛋白OmpH的全长基因。结果显示,该基因(GenBank登录号:JX855924)全长573 bp,共编码190个氨基酸残基。根据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预测... 根据已发表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溶藻弧菌HY9901株外膜蛋白OmpH的全长基因。结果显示,该基因(GenBank登录号:JX855924)全长573 bp,共编码190个氨基酸残基。根据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其分子量约为21.1 kD,等电点为9.02。SignalP 4.0、TMHMM Server 2.0和SofiBerry-Psite预测结果显示,OmpH不存在信号肽与跨膜区,含有1个N-糖基化位点,6个磷酸化位点,1个内质网靶信号位点以及3个微体C末端靶信号位点。利用MAGE5.0软件,以邻位相连法构建OmpH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溶藻弧菌OmpH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等有较近亲缘关系。采用多种参数成功预测了OmpH可能的B细胞抗原优势表位,分别是第5-10、106-110、120-125、158-163和175-180区段。利用SWISS-MODEL软件,模拟了OmpH亚基三维结构模型,且与其同源蛋白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Skp蛋白有相似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基因克隆 ompH基因 外膜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OMP6优势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颖颖 王荣山 +2 位作者 陈旭 金洪星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了解无荚膜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临床菌株P6外膜蛋白(OMP6)编码基因(omp6)分布及其序列保守性,筛选并鉴定OMP6序列中优势T和B细胞(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扩增NTHi临床菌株全长omp6基因,T-A克隆后测序。... 目的了解无荚膜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临床菌株P6外膜蛋白(OMP6)编码基因(omp6)分布及其序列保守性,筛选并鉴定OMP6序列中优势T和B细胞(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扩增NTHi临床菌株全长omp6基因,T-A克隆后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OMP6序列保守性与膜定位并预测其T-B联合抗原表位。采用噬菌体展示联合免疫印迹法和ELISA分别检测重组噬菌体PIII蛋白(rPIII)展示的OMP6中T-B联合抗原表位肽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结果 35株NTHi临床菌株均能检出omp6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3%~100%和99.3%~100%。OMP6为外膜表面蛋白,具有OMP6-2-25、OMP6-61-86和OMP6-98-126三个预测T-B联合抗原表位。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OMP6-2-25能与NTHi抗血清产生较强的杂交条带,96.9%(59/62)、69.4%(43/62)和74.2%(46/62)NTHi感染患儿血清标本OMP6-2-25、OMP6-61-86和OMP6-98-126抗原表位肽抗体阳性。结论 OMP6是分布广泛且序列保守的NTHi跨膜蛋白,OMP6-2-25为OMP6优势T-B联合抗原表位,可作为NTHi多抗原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P6外膜蛋白 优势抗原表位 免疫原性 多抗原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菌外膜蛋白OmpK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杰 丁承超 +8 位作者 翟续昭 王广彬 刘武康 谢曼曼 曾海娟 王淑娟 孙静娟 董庆利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制备弧菌外膜蛋白K(outer membrane protein K,Omp K)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野生株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的Omp K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肿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酶... 制备弧菌外膜蛋白K(outer membrane protein K,Omp K)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野生株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的Omp K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肿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选出能够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小鼠体内诱导制备腹水,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和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最终获得能稳定分泌抗Omp K的两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Omp K-Mab-4B7、Omp K-Mab-3C5,2株杂交瘤细胞系所分泌的Mab亚类均为Ig G1,效价达1∶128 000,抗体3C5、4B7的敏感度IC50分别为2.5、5.0μg/m L。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可以与本实验室12株副溶血性弧菌(V.parahaemolyticus A、B、C、D、E、F、G、H、I、J、ATCC17802、ATCC33847)的外膜蛋白有不同程度的结合反应,与4株溶藻弧菌中的3株(V.alginolyticus A、B、C)外膜蛋白能够较好的结合,与1株鳗弧菌(V.anguillarumMVM)外膜蛋白也有轻微的结合反应,实验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弧菌Omp K的基础研究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弧菌外膜蛋白K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桶外膜蛋白质生成机制的活细胞探究
18
作者 王妍 昌增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1,共16页
β-桶外膜蛋白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以及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广泛存在的一类膜整合蛋白质。细菌β-桶外膜蛋白质的体内生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括多肽链在细胞质内的合成,跨内膜转运,穿过亲水的膜间质空间最后到达外膜,完成... β-桶外膜蛋白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以及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广泛存在的一类膜整合蛋白质。细菌β-桶外膜蛋白质的体内生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括多肽链在细胞质内的合成,跨内膜转运,穿过亲水的膜间质空间最后到达外膜,完成最后的折叠。在β-桶外膜蛋白生成过程中,膜间质中的质量控制因子SurA、Skp和DegP等通过何种机制帮助β-桶外膜蛋白在亲水的膜间质环境中完成运输和折叠,以及内膜上的SecYEG-SecDF-YidC复合体和外膜上的BAM复合体以何种形式与膜间质质量控制因子相互作用,并共同完成β-桶外膜蛋白的体内合成,是一直以来亟待回答的科学问题。本文就革兰氏阴性菌β-桶外膜蛋白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种新技术尤其是非天然氨基酸体内光交联技术,及高通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在研究β-桶外膜蛋白折叠中间体的应用进行介绍,为外膜蛋白生成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桶外膜蛋白 膜蛋白生成 非天然氨基酸 体内蛋白质光交联 蛋白质超级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耐药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mOmpA N端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志平 聂鑫 +3 位作者 李再新 丁杰 张智 谢万如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5-159,共5页
从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中克隆了mOmpA(突变OmpA)并构建表达载体pET32a-mOmp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mOmpA N端与OmpA N端DNA序列同源性为79.93%,氨基酸同源性为81.17%。Swiss-Model蛋白结构预测表明,mOmpA loop环的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研... 从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中克隆了mOmpA(突变OmpA)并构建表达载体pET32a-mOmp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mOmpA N端与OmpA N端DNA序列同源性为79.93%,氨基酸同源性为81.17%。Swiss-Model蛋白结构预测表明,mOmpA loop环的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肠杆菌Omp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大肠杆菌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 外膜蛋白 ompA 大肠杆菌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株omp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红梅 施少华 +3 位作者 程龙飞 傅光华 彭春香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51-354,共4页
根据Genbank中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p(outer membrane protei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5∶A)C48-1株的omp基因全长片段,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后,转化感受态细胞,对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均... 根据Genbank中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p(outer membrane protei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5∶A)C48-1株的omp基因全长片段,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后,转化感受态细胞,对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均为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omp基因全长2 376bp,编码79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PBA100株、P52株、EU570212、PM70株核苷酸同源性为48.7%~98.6%,氨基酸同源性为34.8%~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外膜蛋白 序列分析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