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amining the model dependence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kinetic freeze-out temperature and transverse flow velocity in small collision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Hai-Ling Lao Fu-Hu Liu +2 位作者 Bao-Chun Li Mai-Ying Duan Roy A.Lacey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54-270,共17页
The transverse momentum distributions of the identified particles produced in small collision systems at the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RHIC) and Large Hadron Collider(LHC) have been analyzed by four models. The ... The transverse momentum distributions of the identified particles produced in small collision systems at the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RHIC) and Large Hadron Collider(LHC) have been analyzed by four models. The first two models utilize the blast-wave model with different statistics. The last two models employ certain linear correspondences based on different distributions.The four models describe the experimental data measured by the Pioneering High Energy Nuclear Interaction eXperiment, Solenoidal Tracker at RHIC, and A Large Ion Collider Experiment collaborations equally well.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 kinetic freeze-out temperature and transverse flow velocity in the central collisions a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in the peripheral collision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llision energy from that of the RHIC to that of the LHC,the considered quantities typically do not decrease. Comparing with the central collisions, the proton–proton collisions are closer to the peripheral coll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TIC FREEZE-out TEMPERATURE Transverse flow velocity SMALL COLLISION system Central COLLISIONS Peripheral COLLIS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ut-of-plane shear flow effects on fast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a two-dimensional hybrid simulation model
2
作者 王琳 王先驱 +1 位作者 王晓钢 刘悦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345-352,共8页
The effects of out-of-plane shear flows on fast magnetic reconnection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by a two- dimensional (2D) hybrid model in an initial Harris sheet equilibrium with flows. The equilibrium and drive... The effects of out-of-plane shear flows on fast magnetic reconnection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by a two- dimensional (2D) hybrid model in an initial Harris sheet equilibrium with flows. The equilibrium and driven shear flows out of the 2D reconnection plane with symmetric and antisymmetric profiles respectively are used in the sim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out-of-plane flows with shears in-plane can change the quadrupolar structure of the out-of-plane magnetic field and, therefore, modify the growth rate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Furthermore, the driven flow varying along the anti-parallel magnetic field can either enhance or reduce the reconnection rate as the direction of flow changes. Secondary islands are also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with converting the initial X-point into an O-p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t-of-plane magnetic field shear flow magnetic reconnection Hall effe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矿井通风网络快速等效简化算法
3
作者 贾进章 尚文天 +1 位作者 刘剑 邓立军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1-431,共11页
矿井通风网络等效简化技术是分析通风网络的有效工具。然而,随着矿井通风网络中分支数量的增加,通风网络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等效简化算法难以保持精度和计算速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复杂矿井通风网络的快速等效简化算法。... 矿井通风网络等效简化技术是分析通风网络的有效工具。然而,随着矿井通风网络中分支数量的增加,通风网络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等效简化算法难以保持精度和计算速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复杂矿井通风网络的快速等效简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图论中的强连通块算法快速检测网络中的单向回路,并通过改进等效简化子网的判定公式,避免了对单向回路的错误等效简化;通过节点的出入度规律与分支的流出流入节点提出了局部串并联子网等效简化策略,从而实现对网络中不包含角联结构的串联和并联等效子网的快速等效简化;基于等效子网节点对出入分支的风量平衡规律,提出对网络中需进行深度搜索的节点对集合的优化策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节点对深度搜索,来提高简化过程的精度和效率。首先通过具有100个分支与71个节点构成的矿井通风网络展示了所提算法的具体简化过程,验证了其有效性。然后通过对10个真实矿井通风网络的实证测试表明,所提的2种优化策略都提升了传统算法的性能,对于100~1001条分支的实际矿井通风网络,与传统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增加等效简化完全性的同时,将以秒为单位的网络等效简化时间数量级自(10,10^(3))降低至(1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网络 等效简化 时间复杂度 单向回路 局部串并联子网 节点出入分支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示踪试验和数值模拟的二沉池翻泥问题分析
4
作者 孙贤鹏 包苏俊 +4 位作者 王萌 汪剑 刘旭阳 唐明跃 顾瑞环 《净水技术》 2025年第2期198-207,215,共11页
【目的】为了解决冬季低温条件下污水处理厂因维持较高污泥浓度而导致的二沉池翻泥问题,【方法】研究针对实际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在不同好氧池污泥浓度和二沉池表面负荷条件下进行了示踪试验,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 【目的】为了解决冬季低温条件下污水处理厂因维持较高污泥浓度而导致的二沉池翻泥问题,【方法】研究针对实际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在不同好氧池污泥浓度和二沉池表面负荷条件下进行了示踪试验,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不同裙板深度条件下二沉池内的水力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表面负荷为0.92m^(3)/(m^(2)·h)的条件下,当好氧池污泥质量浓度为5500mg/L时,各测试点位处出水的悬浮颗粒物(SS)较高,并且二沉池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流区域;当好氧池污泥质量浓度为4300mg/L时,虽然测试点位处出水的SS满足滤布滤池进水要求,但二沉池内短流问题反而更加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保持好氧池污泥质量浓度为5500mg/L不变,降低表面负荷至0.82m^(3)/(m^(2)·h),各测点出水SS满足后续深度处理进水要求,且二沉池内短流问题得到缓解,但处理水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针对上述问题,使用CFD数值模拟来评估增加二沉池挡水裙板深度对缓解二沉池翻泥问题的效果。【结论】结果表明,在好氧池污泥质量浓度为5500mg/L条件下,当二沉池挡水裙板深度由0.6m延长至1.2m,对进水冲击的消能效果明显,水流触底后的折返向上角度变小,降低了短流的可能性,可起到不降低工艺进水量而解决二沉池翻泥问题的效果。研究结果对周进周出二沉池的运行和改造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 示踪试验 表面负荷 翻泥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聚力随机场波动范围的各向异性对流态性滑坡滑动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卫杰 张炜 +3 位作者 陈宇 杜颖 姬建 高玉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9-1050,1080,共13页
流态性滑坡的大变形运动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岩土体的强度参数。由于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的局限性,强度参数往往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同时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波动范围,即随机场波动范围具有各向异性。针... 流态性滑坡的大变形运动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岩土体的强度参数。由于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的局限性,强度参数往往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同时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波动范围,即随机场波动范围具有各向异性。针对黏聚力随机场波动范围的各向异性对流态性滑坡滑动距离的影响问题,引入基于乔列斯基分解的中心点法实现了各向异性随机场的离散,采用摩尔-库仑破坏准则和非牛顿流体模型相结合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 ehydrodynamtcs,SPH)分析方法模拟了流态性滑坡的滑动距离,在蒙特卡洛模拟框架上提出了流态性滑坡的随机分析方法。然后,通过羊宝地滑坡和水平地层模型的模拟,验证了流态性滑坡确定性分析方法和随机场离散方法的适用性。最后,根据汶川地震中王家岩滑坡的地形资料构建了概念性的滑坡分析算例,讨论了黏聚力随机场中各向异性波动范围影响下滑坡运动过程的变化,分析了滑动距离的概率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竖直波动范围的增加会增大滑坡滑动距离的分布范围,使其表现出更强的离散性;在黏聚力参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的前提下,滑动距离的分布也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说明流态性滑坡滑动距离的概率分布与强度参数的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聚力 波动范围 各向异性 流态性滑坡 滑动距离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随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船体破口对水流出流特性影响研究
6
作者 何振鹏 刘明远 +1 位作者 李敏堂 姚连峥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利用冲击动力学仿真,构建多种类型的船体破口,将冲击仿真所得的船体破口形状耦合进构建的多相流计算模型中,按照069型和067型登陆艇面临的实际堵漏环境,分析不同形状船体破口、不同尺寸船体破口、不同翻边船体破口的水流出流特性。研究... 利用冲击动力学仿真,构建多种类型的船体破口,将冲击仿真所得的船体破口形状耦合进构建的多相流计算模型中,按照069型和067型登陆艇面临的实际堵漏环境,分析不同形状船体破口、不同尺寸船体破口、不同翻边船体破口的水流出流特性。研究表明,翻边撕裂较深的破口形状出流距离要远;外翻边破口的水流出流距离呈现先小于后大于内翻边破口的规律;400 mm、300 mm和200 mm破口相比同时刻下的出流距离相差较小,但冲击压强的稳定值相差较大,400 mm破口为34700 Pa,比300 mm破口大1300 Pa,比200 mm破口大5700 Pa。研究可为船体破损后的堵漏密封作业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也可为新型堵漏器材的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破口 水流出流 水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疆煤外运运输通过能力提升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崇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在我国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纵深推进,全国煤炭生产基地向新疆集中,疆煤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将持续大幅度提高疆煤外运量,填补国内市场的煤炭缺口。综合分析当... 在我国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纵深推进,全国煤炭生产基地向新疆集中,疆煤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将持续大幅度提高疆煤外运量,填补国内市场的煤炭缺口。综合分析当前铁路疆煤外运运输通过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主要站点及部分区段运输通过能力不足、机车机班运用相对紧张、施工作业组织待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结合疆煤外运主要流量、流向,从系统提升点-线-网运输通过能力、补充机车机班及优化机车运用、提高货物列车编组质量、优化施工组织、提升调度精细化指挥水平5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铁路疆煤外运运输通过能力,为满足疆煤外运需求提供运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疆煤外运 运输通过能力 车流结构 场站扩建 通道扩能 调度指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压力对非挤土管桩后注浆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苏琴 侯振坤 张永炘 《广州建筑》 2024年第7期91-96,共6页
非挤土管桩后注浆浆液在桩-土间隙中流动效果及在土体中扩散效果直接关系到桩基摩阻力及极限承载力,为此本文建立了桩侧注浆液流动扩散数学模型,研究了注浆压力对注浆管中浆液流场、桩-土间隙中浆液流场、桩-土间隙中浆液浓度等的影响,... 非挤土管桩后注浆浆液在桩-土间隙中流动效果及在土体中扩散效果直接关系到桩基摩阻力及极限承载力,为此本文建立了桩侧注浆液流动扩散数学模型,研究了注浆压力对注浆管中浆液流场、桩-土间隙中浆液流场、桩-土间隙中浆液浓度等的影响,分析了注浆过程中土体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土体中浆液的扩散半径,得到了如下结论: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加,注浆管内和桩-土间隙内浆液最大速度、浆液在土层中的最大扩散半径,均呈现增加趋势;注浆压力超过一定值后,持续增加注浆压力,对注浆效果的提升有限;距离出浆口越远,注浆体的厚度越小;注浆压力越大,注浆体厚度越大、土层的最大应力也越大、桩体及土层的位移也越大。研究成果为工程实践中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注浆技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注浆 非挤土桩 注浆压力 注浆体厚度 浆液流动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燃烧室预燃级旋流组织对点熄火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金虎 刘存喜 +2 位作者 刘富强 穆勇 徐纲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50-2059,共10页
为了有效拓宽多级旋流分级燃烧室的稳定工作边界,在模型燃烧室上开展了分级燃烧室点火和熄火特性试验研究,采用平面激光测量技术获得了燃烧室冷态流场结构和燃油浓度分布,分析了双级旋流预膜式空气雾化预燃级设计参数(两级旋流旋向、旋... 为了有效拓宽多级旋流分级燃烧室的稳定工作边界,在模型燃烧室上开展了分级燃烧室点火和熄火特性试验研究,采用平面激光测量技术获得了燃烧室冷态流场结构和燃油浓度分布,分析了双级旋流预膜式空气雾化预燃级设计参数(两级旋流旋向、旋流强度)对流场结构、燃油浓度分布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并阐明了燃烧室点火和熄火特性与流场结构和燃油浓度分布的内在关联机制。结果表明,预燃级两级旋流反旋、适当减小内级旋流强度和增大外级旋流强度有利于改善这类分级燃烧室的点火和熄火特性。相关研究结论能够应用于分级燃烧室预膜式空气雾化预燃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火 熄火 流场结构 燃油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注射泵应用过程中泵体移动前后流出量的变化 被引量:30
10
作者 罗侨端 韦靖 +3 位作者 梁艳香 黄建明 曾玲 吴艳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0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3种微量注射泵应用过程中泵体垂直移动前后短时间内流出量的变化。方法分别用电子天平定量测定国产、日本产、德国产3种微量泵在停机STOP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后和10ml/h的工作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前及移动后1min的流出量,重复测... 目的观察3种微量注射泵应用过程中泵体垂直移动前后短时间内流出量的变化。方法分别用电子天平定量测定国产、日本产、德国产3种微量泵在停机STOP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后和10ml/h的工作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前及移动后1min的流出量,重复测定10次。结果3种注射泵在STOP状态下移动后1min的流出量分别为(0.7411±0.0667)ml、(0.2909±0.0417)ml、(0.6021±0.0147)ml,经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3个注射泵在10ml/h的工作状态下,移动前1min泵体实际流出量分别为(0.1657±0.0049)ml、(0.1803±0.0037)ml、(0.1743±0.0009)ml,移动后1min的流出量分别为(0.9423±0.0285)ml、(0.4565±0.0204)ml、(0.7789±0.0179)ml,与移动前1min的流出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连接延长管的注射泵在STOP及运行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后短时间内有一定量的液体流出,应用微量注射泵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移动或关闭延长管后移动,以避免意外输入液体造成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注射泵 泵体垂直移动 流出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病人外出检查流程管理方法与评价 被引量:17
11
作者 罗永梅 洪雪 韩翠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0期82-84,共3页
目的:规范医院住院病人外出检查的流程管理,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方法:科室通过建立病人外出检查登记本,在护士站设置检查信息专用白板和设置病人外出检查确认本三方面途径对408例病人实施规范病人外出检查流程。结果:40... 目的:规范医院住院病人外出检查的流程管理,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方法:科室通过建立病人外出检查登记本,在护士站设置检查信息专用白板和设置病人外出检查确认本三方面途径对408例病人实施规范病人外出检查流程。结果:408例病人外出检查前准备工作成功率为100%,病人核对准确率为100%,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分别为97%、100%。结论:病人外出检查规范化流程管理可有效保证病人外出检查顺利,保障病人的安全,提高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病人外出检查 流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煤层气井排采技术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少涛 韦书铭 +1 位作者 郭大立 陈志胜 《油气井测试》 2008年第4期63-64,共2页
根据煤层气井排采的特点,结合传统采油技术,设计了新疆油田煤层气井排采的井下管柱结构及地面流程。在排采过程中,选用了易于控制的无级变速抽油机,自行研制了井下永久压力计,可实时监测井下压力和温度,为排采过程监控提供了所需的参数... 根据煤层气井排采的特点,结合传统采油技术,设计了新疆油田煤层气井排采的井下管柱结构及地面流程。在排采过程中,选用了易于控制的无级变速抽油机,自行研制了井下永久压力计,可实时监测井下压力和温度,为排采过程监控提供了所需的参数。应用情况表明,该排采工艺技术能较好地满足新疆油田煤层气井排采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 管柱 地面流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服务在门诊流程改造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晓华 李辉 +1 位作者 杨国斌 王桂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52-154,共3页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现代化医院经营理念的重大突破。本文在门诊流程改造中率先将一站式服务模式引入健康体检中心。本着人性化服务理念,通过改造科室布局设置、优化重组体检流程以及设立便民服务等多项措施,为...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现代化医院经营理念的重大突破。本文在门诊流程改造中率先将一站式服务模式引入健康体检中心。本着人性化服务理念,通过改造科室布局设置、优化重组体检流程以及设立便民服务等多项措施,为不同层次的体检者提供优质、快捷的保健医疗服务。实践证明,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体检工作质量和效率,也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增加医院社会经济效益,扩大医院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流程 一站式 人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控压钻井溢流检测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兴全 周英操 +2 位作者 翟小强 刘伟 唐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132,共5页
针对现有钻井过程中溢流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微溢流量,对深井和复杂井井控提出挑战,展开了精细控压钻井溢流检测及模拟研究。研究中通过对比出入口微流量变化,提出了精细控压钻井溢流检测和分析方法;根据气液两相流理论,建立了井筒气侵期... 针对现有钻井过程中溢流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微溢流量,对深井和复杂井井控提出挑战,展开了精细控压钻井溢流检测及模拟研究。研究中通过对比出入口微流量变化,提出了精细控压钻井溢流检测和分析方法;根据气液两相流理论,建立了井筒气侵期间流动计算模型。将该检测方法应用于塔中某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精细控压钻井系统溢流检测方法可以准确检测溢流的发生和累积溢流量;根据气液两相流模型,可以模拟精细控压钻井不同回压时井筒流动参数的变化;该检测方法在现场试验中检测结果和模拟结果一致。精细控压钻井系统溢流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溢流发生,该检测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可对控压钻井发现和控制溢流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控压钻井 溢流检测 气液两相流 出口流量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客运专线客流量预测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翠利 黄志彤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年第1期75-76,共2页
客流预测是客运专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研究课题。首先分析了一般客流预测方法的特点,然后按照客运专线客流的形成原因将其分为趋势客流、诱发客流和转移客流,根据各部分客流的自身变化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型或方法进行预测,... 客流预测是客运专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研究课题。首先分析了一般客流预测方法的特点,然后按照客运专线客流的形成原因将其分为趋势客流、诱发客流和转移客流,根据各部分客流的自身变化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型或方法进行预测,最后给出了总体客流量预测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诱发客流 转移客流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泵举升工艺技术创新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大建 王百 +3 位作者 胡晓威 杨亚少 韩二涛 朱洪征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4年第12期21-23,共3页
长庆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三叠系延长组,属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地层压力系数低,地饱压差小,油井气油比高,目前油井压裂改造后主要通过抽汲排液、投产,针对以丛式井组定向井为主的开发方式,存在2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传统非密闭试油排液,作... 长庆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三叠系延长组,属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地层压力系数低,地饱压差小,油井气油比高,目前油井压裂改造后主要通过抽汲排液、投产,针对以丛式井组定向井为主的开发方式,存在2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传统非密闭试油排液,作业安全风险高;二是排液周期长,延缓大井组井场新井投产速度,为此,创新提出采用螺杆泵举升技术进行油井密闭排液—投产,拓宽螺杆泵技术应用范围,2011~2013年80多口井现场试验应用表明,降低了高气油比油井排液作业风险,缩短了大井组井场新井投产周期,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试油 螺杆泵 投产 抽汲排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煤层气井排采试气流程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源峰 孙吉斌 +1 位作者 曾凡智 张亚明 《油气井测试》 2006年第5期46-48,共3页
根据煤层气井排采试气特点,调研目前各公司煤层气井排采流程的使用情况,结合武MXX多分支水平井产水量高、产气量高的要求,自制一套煤层气排采试气流程,满足大部分井的排采需要。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 试气 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湖关系变化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21
18
作者 韩其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112,共9页
从理论上深入揭示了江湖关系内在联系及机理,着重从荆江与分流河道2个方面分析了径流量变化、冲淤及其河道演变的规律。其中在荆江的径流量变化及冲淤方面包括:荆江裁弯具有分汊河道的裁弯特性;荆江流量加大引起冲刷;荆江流量加大对三... 从理论上深入揭示了江湖关系内在联系及机理,着重从荆江与分流河道2个方面分析了径流量变化、冲淤及其河道演变的规律。其中在荆江的径流量变化及冲淤方面包括:荆江裁弯具有分汊河道的裁弯特性;荆江流量加大引起冲刷;荆江流量加大对三口河道的影响;分流河道与荆江同时冲刷;三峡水库建成后荆江及中下游河段冲刷的平衡时间,以及监利输沙量变化的估计等。在分流河道演变方面包括:分流河道作为三角洲上的河道;季节性河道形成——断流机理;分流引起淤积的原因;分流河道的淤积平衡;分流河道进一步分汊后再淤积;分流河道冲刷时挟沙能力会大幅度减少;三峡水库运行后径流量减少幅度大幅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 三口分流河道 洞庭湖 三峡水库 径流量变化 河床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值税进项留抵、现金流挤占与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基于2015税源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3
19
作者 解洪涛 张建顺 王伟域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2,共10页
长期以来,基于增值税税负转嫁理论,增值税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影响的研究并未得到重视。笔者指出增值税进项和销项税额的期限错配实际形成了大量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这挤占了企业现金流量,并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利息负债比。进一步,... 长期以来,基于增值税税负转嫁理论,增值税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影响的研究并未得到重视。笔者指出增值税进项和销项税额的期限错配实际形成了大量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这挤占了企业现金流量,并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利息负债比。进一步,笔者采用2015年的全国税源调查数据检验了这一影响机制,对于全部制造业企业而言,留抵税额营业收入比与利息债务比弹性为0.154,由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和发展的需要,相对大企业和微型企业而言,留抵税额对小企业融资成本的提高远远大于大型企业,留抵税额营业收入比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弹性为0.36。研究说明当前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改革对缓解小企业经营现金流压力,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更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税进项税留抵 现金流挤占 企业融资成本 税源调查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面振动光流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尹爱军 张泉 +1 位作者 戴宗贤 薛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3,共6页
视觉振动检测方法因大范围、非接触等特点,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研究了结构离面振动视觉检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检测模型。根据光流法运动估计的基本原理及离面振动视觉检测模型,研究了离面振动光流分析方法,提出了两种离面振动的光... 视觉振动检测方法因大范围、非接触等特点,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研究了结构离面振动视觉检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检测模型。根据光流法运动估计的基本原理及离面振动视觉检测模型,研究了离面振动光流分析方法,提出了两种离面振动的光流检测模型。最后,对悬臂梁进行了视觉振动检测实验,并与有限元仿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图像的特征提取,能够有效地识别结构的振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流 离面视觉 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