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颌外科技术在面部陈旧性复杂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一霖 顾晓明 +1 位作者 刘彦普 周树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1-243,共3页
采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378例颌面部陈旧性复杂性颌骨骨折。结果表明,正颌外科技术、颅面外科技术和坚固内固定技术的结合,可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比以往的小切口、局部复位固定有明显的优越性。文中就此类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 采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378例颌面部陈旧性复杂性颌骨骨折。结果表明,正颌外科技术、颅面外科技术和坚固内固定技术的结合,可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比以往的小切口、局部复位固定有明显的优越性。文中就此类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手术中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颌骨骨折 内固定 陈旧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76
2
作者 杨学文 东耀峻 +3 位作者 李祖兵 张文峰 严全梅 赵吉宏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坚因内固定的患者37例(骨折30例,正颌手术5例,植骨手术2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片检查,了解 关系的恢复及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坚因内固定的患者37例(骨折30例,正颌手术5例,植骨手术2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片检查,了解 关系的恢复及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骨段间顺利愈合,1例因骨创感染,另1例因固定螺钉松动,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4个月时取出夹板,2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结论:在正颌手术及颌骨骨折中,使用坚固内固定,既利于骨段间的稳定加速其愈合,又缩短了颌间栓结时间,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固内固定 颌骨骨折 正颌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浅析及防治初探 被引量:12
3
作者 阎旭 彭滟 +2 位作者 高宇 胡娟 韦海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9-550,共2页
总结97例患者,分析其中16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经颌间牵引或固定、颅颌固定或颅颏弹性牵引,14例患者恢复咬合关系,1例再次手术,1例转正畸科会诊。复位不准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缺少有效的颌间固定、颌间固定... 总结97例患者,分析其中16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经颌间牵引或固定、颅颌固定或颅颏弹性牵引,14例患者恢复咬合关系,1例再次手术,1例转正畸科会诊。复位不准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缺少有效的颌间固定、颌间固定不规范是颌骨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主要原因,及时解剖复位、手术正确规范、颌间牵引固定及选择性应用颅颌固定或颅颏弹性牵引代替颌间牵引固定是防治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内固定术 咬合关系不良 颌间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骨折错位愈合所致牙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彭贵平 胡静 王大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46,共2页
对35例颌面部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所致继发性牙颌面畸形合并严重咬合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正颌外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治疗,配合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取得满意疗效,文章就术前准备。
关键词 颌面骨折 正颌外科 坚固内固定 牙颌面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攻钛钉接骨板及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世尧 刘雨 +3 位作者 魏欣 苏波 杨俊 刘书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自攻钛钉接骨板结合颌间牵引钉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颌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辅以自攻型颌间牵引钉进行颌间牵引。结果:3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拆线,其中30例达到解剖复位标准,5例基本复位。咬... 目的:探讨自攻钛钉接骨板结合颌间牵引钉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颌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辅以自攻型颌间牵引钉进行颌间牵引。结果:3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拆线,其中30例达到解剖复位标准,5例基本复位。咬合关系均恢复至正常。结论:自攻钛钉接骨板结合颌间牵引结扎钉是目前治疗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 颌间牵引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防治 被引量:12
6
作者 齐东元 刘全义 +1 位作者 黄海涛 王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3-424,共2页
目的 :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防治对策。方法 :总结 183例患者 ,分析其中 12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 ,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 :12例患者中 ,后牙早接触 ,前牙开牙合者 5例 ,一侧后牙开牙合者 3例 ,后牙尖... 目的 :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防治对策。方法 :总结 183例患者 ,分析其中 12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 ,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 :12例患者中 ,后牙早接触 ,前牙开牙合者 5例 ,一侧后牙开牙合者 3例 ,后牙尖对尖者 2例 ,反牙合者 2例。经颌间弹力牵引固定 ,10例患者恢复咬合关系 ,1例再次手术 ,1例经调牙合恢复咬合关系。结论 :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多发于复杂性颌骨骨折 ,手术操作不当和术后缺少有效的颌间固定是其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术 咬合关系不良 颌间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整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学文 李祖兵 +3 位作者 东耀峻 刘刚 赵吉宏 丽航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和恢复其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 :对 10例陈旧性颌骨骨折伴有牙合关系紊乱的患者 ,我们参照X -线片中提示骨折部位和畸形类型 ,对头影测量侧位片作VTO并进行模型研究 ,确定截骨部位后... 目的 :探讨应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和恢复其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 :对 10例陈旧性颌骨骨折伴有牙合关系紊乱的患者 ,我们参照X -线片中提示骨折部位和畸形类型 ,对头影测量侧位片作VTO并进行模型研究 ,确定截骨部位后将模型移动或分段 ,恢复外伤前的咬合关系 ,并将此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 ,调整牙合架 ,使用自凝塑料制作定位牙合板。术中先截开错位愈合的骨段 ,下颌骨陈旧性骨折的复位一般较为理想 ,上颌骨陈旧骨折常需配合LeFortⅠ型截骨术。结果 :9例患者术后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及面型 ,1例术后配合正畸治疗也恢复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借助正颌外科的设计程序和手术方法 ,较容易也会很准确的将错位愈合的骨段重新复位 ,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为骨段间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正颌外科 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治疗颌面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司晨晨 丁晓梅 +1 位作者 徐佳 景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总结生物可吸接骨板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3例颌面部骨折应用生物可吸收微型接骨板做坚强内固定治疗,随访3个月到2年,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41例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折的一期愈合,面型恢复理想,咬合关系良好,... 目的:总结生物可吸接骨板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3例颌面部骨折应用生物可吸收微型接骨板做坚强内固定治疗,随访3个月到2年,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41例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折的一期愈合,面型恢复理想,咬合关系良好,1例出现无菌性积液,经3周冲洗换药后伤口愈合,1例出现可吸收板外露,经多次少量磨除外露可吸收板后黏膜组织愈合。结论:生物可吸收接骨板是治疗颌面部骨折中合适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材料 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强内固定技术在正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学文 东耀峻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 :总结坚强内固定技术在正颌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对 4 1例接受正颌手术的患者采用不同形状钛板行坚强内固定 ,其中下颌升支矢截骨术 (sagittalsplitruamsosteotomy) 2 0例 ,颏成形术 (genioplasty) 7例 ,LeFortⅠ截骨术 5例 ,... 目的 :总结坚强内固定技术在正颌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对 4 1例接受正颌手术的患者采用不同形状钛板行坚强内固定 ,其中下颌升支矢截骨术 (sagittalsplitruamsosteotomy) 2 0例 ,颏成形术 (genioplasty) 7例 ,LeFortⅠ截骨术 5例 ,上颌前份截骨术 (anteriormaxillayosteotomy) 5例 ,双颌手术 (bimaxillarysurgery) 4例。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 :先恢复预期咬合关系并暂行颌间栓结 ,然后对截开骨段进行坚强内固定 ,最后拆除暂行的颌间栓结 ,同时检查咬合关系。结果 :采用坚强内固定的患者颌间栓结时间较传统固定方法明显缩短 ,经过术后 1个月、3个月和 6个月随诊复查 ,发现所有截骨段均愈合良好 ,患者下颌运动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术前状态 ,所有患者均未诉有不适感。结论 :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正颌外科中固定截骨段最好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加速骨段间的愈合速度 ,减少颌间栓结时间 ,便于患者营养的摄取和保持口腔卫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手术 坚强内固定技术 颌间栓结 咬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骨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冉炜 陈松龄 +2 位作者 冯崇锦 黎炽彬 匡代军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5-387,315,共3页
【目的】研究观察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夹板与螺钉 )植入人体后的各类反应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可能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 16位颌面部骨折的病人在植入可吸收夹板与螺钉内固定后的 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均检测血常... 【目的】研究观察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夹板与螺钉 )植入人体后的各类反应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可能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 16位颌面部骨折的病人在植入可吸收夹板与螺钉内固定后的 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均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清酶学指标并按时间段总结 ,同时复查病人的伤口愈合、骨端固定、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 16位病人术后 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清酶学指标均无异常发现 ,临床检查局部伤口、骨段愈合均恢复良好 ,咬合关系正常。【结论】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夹板与螺钉 )具有良好的骨断端内固定作用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可满足颌面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 ,完全达到临床治疗上的生理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用品 内骨折固定术 颌骨折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骨折术后钛板取出原因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李轶 卢惠冰 +2 位作者 彭植锋 王忠献 蔡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008-2009,共2页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取出钛板的原因。方法:收治183例颌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患者,就取板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取板患者为16例,其中种植障碍4例、感染3例、患者有强烈要求3例、异物感2例、发育期儿童2例、钛板断裂1...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取出钛板的原因。方法:收治183例颌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患者,就取板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取板患者为16例,其中种植障碍4例、感染3例、患者有强烈要求3例、异物感2例、发育期儿童2例、钛板断裂1例、神经麻木1例。结论: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需二次手术取出钛板的比率为8.7%,取出原因较复杂,术前应充分考虑并与患者深入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 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式预防下颌角囊性病变病理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萍 吕俊 +2 位作者 黄君杰 徐帅 张纲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92-2098,F0003,共8页
目的建立下颌角囊性病变病理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8种钛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后下颌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探讨钛板固定方式预防大型下颌骨囊肿病理性骨折的可靠性。方法选取1名30岁正常成年男性下颌骨建立单侧下颌角区域的囊性病变... 目的建立下颌角囊性病变病理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8种钛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后下颌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探讨钛板固定方式预防大型下颌骨囊肿病理性骨折的可靠性。方法选取1名30岁正常成年男性下颌骨建立单侧下颌角区域的囊性病变模型,模拟咬合力加载造成病理性骨折,获取最大临界囊性病变尺寸大小,比较相同力学条件下不同钛板固定方式的下颌骨生物力学特点及变化情况。结果当下颌角囊性病变尺寸超过24 mm×30 mm×30 mm时存在病理性骨折的风险;上缘采用1 mm厚钛板加双侧3孔钛钉固定,下缘采用2 mm厚钛板加双侧4孔钛钉固定,下颌角囊性病变区域应力最低,未超过下颌骨最大屈服强度,未发生病理性骨折。结论下颌角大型囊性病变口外手术刮除后采用钛板固定术区上下缘可以降低病理性骨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囊性病变 病理性骨折 坚强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