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西次凹的地层系统和构造特征 |
王清华
杨威
周慧
缪卫东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
2
|
上覆板块对大陆深俯冲构造响应:以胶辽地区为例 |
孟令通
林伟
任志恒
杨进辉
李金雁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大别—苏鲁造山带及其邻区岩石圈速度结构特征 |
于悦颖
顾勤平
张海江
李正楷
周昱辰
高磊
韩守诚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中国西北大陆碰撞带的深部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
胥颐
刘福田
刘建华
陈辉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50
|
|
|
5
|
当代造山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若干前沿问题 |
肖庆辉
李晓波
贾跃明
刘树臣
白星碧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5 |
41
|
|
|
6
|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Ⅱ.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
侯增谦
潘桂棠
王安建
莫宣学
田世洪
孙晓明
丁林
王二七
高永丰
谢玉玲
曾普胜
秦克章
许继峰
曲晓明
杨志明
杨竹森
费红彩
孟祥金
李振清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01
|
|
|
7
|
中国东南陆区岩石圈结构与大规模成矿作用 |
杨明桂
黄水保
楼法生
唐维新
毛素斌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43
|
|
|
8
|
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认识 |
许志琴
杨经绥
嵇少丞
张泽明
李海兵
刘福来
张建新
吴才来
李忠海
梁凤华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1
|
|
|
9
|
南北构造带岩石圈结构与地震的研究 |
王椿镛
杨文采
吴建平
丁志峰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8
|
|
|
10
|
阴山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层、块速度结构与深层动力过程 |
滕吉文
王夫运
赵文智
张永谦
张先康
闫雅芬
赵金仁
李明
杨辉
张洪双
阮小敏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9
|
|
|
11
|
造山带与造山作用及其研究的新起点 |
张国伟
董云鹏
姚安平
|
《西北地质》
CAS
CSCD
|
2001 |
69
|
|
|
12
|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渭河盆地西安坳陷的地壳精细结构 |
任隽
冯希杰
王夫运
彭建兵
刘晨
戴王强
李高阳
张艺
马冀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2
|
|
|
13
|
大陆深俯冲带的地壳速度结构——东大别造山带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研究 |
刘福田
徐佩芬
刘劲松
尹周勋
秦建业
张先康
张成科
赵金仁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70
|
|
|
14
|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几条重要构造带的特征及其意义 |
宋传中
张国伟
任升莲
李加好
黄文成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3
|
|
|
15
|
中国大陆及邻区岩石圈地壳三维结构与动力学型式 |
蔡学林
朱介寿
曹家敏
程先琼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7 |
42
|
|
|
16
|
关于中国大陆动力学与造山带研究的几点思考 |
张国伟
董云鹏
姚安平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2 |
35
|
|
|
17
|
大巴山晚中生代陆内造山构造应力场 |
董树文
施炜
张岳桥
胡健民
张忠义
李建华
武红岭
田蜜
陈虹
武国利
李海龙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2
|
|
|
18
|
川黔湘构造带构造样式及深部动力学制约 |
苏金宝
董树文
张岳桥
李勇
陈宣华
崔建军
张交东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
19
|
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及动力学过程研究 |
曾融生
丁志峰
吴庆举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31
|
|
|
20
|
天山造山带岩石圈密度与磁性结构研究及其动力学分析 |
赵俊猛
李植纯
程宏岗
姚长利
黎益仕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