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ical Interaction and Imaging of Ultrasmall Gold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
1
作者 Dongmiao Sang Xiaoxi Luo Jinbin Li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69-98,共30页
Ultrasmall gold nanoparticles(AuNPs)typically includes atomically precise gold nanoclusters(AuNCs)and AuNPs with a core size below 3 nm.Serving as a bridge between small molecules and traditional inorganic nanoparticl... Ultrasmall gold nanoparticles(AuNPs)typically includes atomically precise gold nanoclusters(AuNCs)and AuNPs with a core size below 3 nm.Serving as a bridge between small molecules and traditional inorganic nanoparticles,the ultrasmall AuNPs show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both small molecules(e.g.,rapid distribution,renal clearance,low non-specific organ accumulation)and nanoparticles(e.g.,lo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The emergence of ultrasmall AuNPs creates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to address many challenges in the health field including disease diagnosis,monitoring and treatment.Since the nano–bio interaction dictates the overall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ultrasmall AuNPs,this review elucidate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biological interactions and imaging of ultrasmall AuNPs.We begi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ellular interactions of ultrasmall AuNPs.We then discuss the organ interactions,especially focus on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liver and kidneys.We further present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umor interactions of ultrasmall AuNPs.In addition,the imaging performance of the ultrasmall AuNPs is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Finally,we summarize this review and provide some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ultrasmall AuNPs,aiming to accelerate their clinical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mall gold nanoparticle Cellular interaction Organ interaction Tumor interaction BIO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GO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CO_(2)吸附性能
2
作者 王胜 徐文涛 +1 位作者 崔佳铭 徐月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_(2)造成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开发具有对CO_(2)高吸附性能的吸附剂至关重要.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和氧化石墨烯(GO)作为新型吸附剂,仍存在对CO_(2)吸附性能低的问题.采用溶剂热法制备ZIF-8@GO材料,利用XRD、SEM...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_(2)造成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开发具有对CO_(2)高吸附性能的吸附剂至关重要.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和氧化石墨烯(GO)作为新型吸附剂,仍存在对CO_(2)吸附性能低的问题.采用溶剂热法制备ZIF-8@GO材料,利用XRD、SEM、BET等表征手段,研究了ZIF-8@GO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对CO_(2)吸附性能.研究表明:ZIF-8@GO保持了ZIF-8的晶型结构,GO主要对ZIF-8起到尺寸调控和结构导向作用.气体吸附分离测试表明,ZIF-8@GO材料与ZIF-8材料相同,均是以微孔占据孔隙主导地位的材料;当GO参与复合比例为8%时,ZIF-8@GO(8%)材料的BET和Langmuir比表面积分别为1037.18、1115.90 m^(2)/g,对CO_(2)吸附量为34.347 cm^(3)/g,较母体ZIF-8材料对CO_(2)吸附量提高了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氧化石墨烯 CO_(2)的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SnO_(2)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enabled by UV-curing acrylate oligomers
3
作者 Mwende Mbilo Du Hyeon Ryu +7 位作者 Seungjin Lee Muhammad Haris Julius Mwakondo Mwabora Robinson Juma Musembi Hang Ken Lee Sang Kyu Lee Chang Eun Song Won Suk Shi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24-131,共8页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inorganic metal oxide and organic photoactive layer are of outmost importance for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organic solar cells(OSCs).Tin oxide(SnO_(2))is one of the promising candidates f...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inorganic metal oxide and organic photoactive layer are of outmost importance for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organic solar cells(OSCs).Tin oxide(SnO_(2))is one of th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in high-performance inverted OSCs.When a solution-processed SnO_(2)ETL is employed,however,the presence of interfacial defects and suboptimal interfacial contact can lower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and operational stability of OSCs.Herein,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inverted OSCs by modification of the SnO_(2)surface with ultraviolet(UV)-curable acrylate oligomers(SAR and OCS)are demonstrated.The highest PCEs of 16.6%and 17.0%are achieved in PM6:Y6-BO OSCs with the SAR and OCS,respectively,outperforming a device with a bare SnO_(2)ETL(PCE 13.8%).The remarkable enhancement of PCEs is attributed to the optimized interfacial contact,leading to mitigated surface defects.More strikingly,improved light-soaking and thermal stability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rfacial defects are demonstrated for OSCs based on SnO_(2)/UV cross-linked resins compared to OSCs utilizing bare SnO_(2).We believe that UV cross-linking oligomers will play a key role as interfacial modifiers in the future fabrication of large-area and flexible OSC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solar cells SnO_(2) Surface defects Ultraviolet resins Stability Cross-linking oligomers Non-halogenated solv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rgeous Eight Years:SPINEXPO Moving into A New Journey Interview with Ms. Karine Van Tassel,the founder and organizer of SPINEXPO
4
《China Textile》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Since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Textile Exhibition created by SPINEXPO in March 2003, Ms. Karine Van Tassel, the founder and organizer of SPINEXPO, dedicates herself to the display of the
关键词 Karine Van Tassel the founder and organizer of SPINEXPO gorgeous Eight Ye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ngor盆地页岩油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丽华 曲鹏 +3 位作者 黄亮 侯秋元 计然 李晶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63-369,共7页
针对乍得Bongor盆地Baobab区块的页岩油主力储层的评价研究不足的问题,亟需建立一套综合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为全面分析页岩油储层特性,收集和整理了Bongor盆地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数据,对总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脆性... 针对乍得Bongor盆地Baobab区块的页岩油主力储层的评价研究不足的问题,亟需建立一套综合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为全面分析页岩油储层特性,收集和整理了Bongor盆地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数据,对总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脆性指数等关键参数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岩心标定测井和数值模拟等技术建立针对性的页岩油油气评价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研究建立的评价方法显著提高了勘探效益,并在Bongor盆地Baobab构造带成功识别有机质含量高、物性良好和易于压裂的页岩油储层。试油结果与测井解释高度一致,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不仅为Bongor盆地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其他类似区域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总有机碳含量 孔隙度 脆性指数 Bongor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iO-66@GO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6
作者 王震 丁颖 +2 位作者 汪易平 徐丽慧 潘虹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7,共10页
为探究UiO-66的制备及应用,以四氯化锆为金属中心,采用水热法制备出UiO-66,并针对UiO-66的分散性较差、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等问题,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碳基材料对UiO-66进行复合修饰,通过后合成法成功制备出UiO-66@GO复合材料。通过F... 为探究UiO-66的制备及应用,以四氯化锆为金属中心,采用水热法制备出UiO-66,并针对UiO-66的分散性较差、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等问题,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碳基材料对UiO-66进行复合修饰,通过后合成法成功制备出UiO-66@GO复合材料。通过FTIR、XRD、SEM、XPS、BET等对UiO-66@GO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底物,研究了pH值和质量比等因素对UiO-66@GO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3、GO与UiO-66的质量比为1∶5时,制备出的UiO-66@GO复合材料对M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达到了96.4%,比单一UiO-66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提高了1.1倍。以上结果可为UiO-66在处理印染废水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MOF) UiO-66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碱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王正 马金龙 +2 位作者 黄钰辉 王珍 孙兆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探究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干旱区碱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塑效果,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用量有机肥(0、7.5 t/hm^(2))和生物炭(0、2%和4%)配施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7.5 t/hm^(2... 为探究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干旱区碱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塑效果,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用量有机肥(0、7.5 t/hm^(2))和生物炭(0、2%和4%)配施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7.5 t/hm^(2)有机肥与2%、4%生物炭复配处理显著降低了门分类水平上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而担子菌门和球囊菌门等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土壤真菌的Observed指数和Shannon指数明显增加,Simpson指数明显减少,复配处理明显改善了土壤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同时,复配处理有利于油葵生长及产量增加,其中7.5 t/hm^(2)有机肥配施4%生物炭的产量最高,为2521.5 kg/hm^(2),较对照增加1589.1 kg/hm^(2)。因此,相较于单一材料,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可以进一步优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生物炭 碱化土壤 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成期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调控开产时蛋鸡生殖器官发育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研究
8
作者 卢建 马猛 +9 位作者 郭军 王星果 窦套存 胡玉萍 王强 李永峰 邵丹 童海兵 郭杰 曲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754,共18页
本试验旨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育成期(6~17周龄)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18~20周龄)调控开产时(20周龄)蛋鸡生殖器官发育和激素水平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将720只6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6~17周... 本试验旨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育成期(6~17周龄)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18~20周龄)调控开产时(20周龄)蛋鸡生殖器官发育和激素水平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将720只6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6~17周龄,试验鸡分别饲喂禽代谢能(ME)水平为12.34、11.11(90%)和9.87(80%)MJ·kg^(-1),其它营养素水平相同的试验饲粮,12.34 MJ·kg^(-1)组试验鸡自由采食(对照组),其它试验组蛋鸡按照对照组蛋鸡采食量定量饲喂,18~20周龄,各组试验鸡均饲喂相同营养水平试验饲粮自由采食。试验期6~20周龄。20周龄末,选取生殖器官发育和血液孕酮水平差异显著的对照组和80%ME摄入组试验鸡各4只,采集卵巢基质部进行RNA-seq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对测序结果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1)随育成期能量限饲强度增加,各试验组蛋鸡20周龄体重和体重变异系数(CV)均显著线性减少(P<0.001),6~20周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显著线性增加(P<0.001),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线性减少(P<0.001)。2)随育成期能量限饲强度增加,20周龄蛋鸡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07),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以及肝组织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均显著线性减小(P=0.045,P=0.029,P=0.024,P=0.003)。3)随育成期能量限饲强度增加,20周龄蛋鸡输卵管长度、长度体重比、重量和指数(P=0.012、0.016、0.042和0.045)、小黄卵泡的数量和指数(P=0.017和0.039)以及卵巢基质部重量和指数(P=0.046和0.047)均显著线性减少,血浆孕酮水平显著线性增加(P<0.001)。4)对20周龄自由采食组(ALF20W)和80%能量限饲组(ERF20W)蛋鸡卵巢基质部进行RNA-Seq分析,纯净序列匹配到鸡参考基因组的比例均超过了93.77%,Q20和Q30的纯净序列含量分别高于97.03%和92.14%,两组共筛选出1488个差异基因,ERF20W组600个下调,888个上调。GO功能分析发现细胞进程、发育和生殖等46个显著富集的GO条目,KEGG信号通路显著富集在28个显著富集的KEGG通路,其中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和cAMP信号通路等是与能量代谢或生殖相关的通路,筛选到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1B1(CYP 1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黑皮质素2受体(MC 2R)、细胞骨架蛋白角蛋白18(KRT 18)和孕激素受体(PGR)等差异基因富集在以上信号通路,可能是育成期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调控开产时蛋鸡生殖器官发育和雌激素生成的潜在靶基因和通路。qRT-PCR结果显示1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由此可见,育成期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显著影响了开产时(20周龄)蛋鸡脂质代谢、生殖器官发育和孕酮生成,随育成期能量限饲强度增加,开产时蛋鸡体重、体重CV、血清TG和LDL水平、肝TC和NEFA含量、输卵管长度、长度体重比、重量和指数、小黄卵泡的数量和指数以及卵巢基质部重量和指数均显著线性减少,而血浆孕酮水平显著线性增加。育成期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可能通过影响卵巢组织StAR、CREB1、CYP 1B1、IGF-I、MC 2R、KRT 18和PGR等基因的表达,作用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和cAMP信号通路等通路,以调控开产时蛋鸡能量代谢、生殖器官发育和孕酮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育成期能量限饲 生殖器官 RNA-SEQ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尿素配施有机肥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产量及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常英 安静 +2 位作者 窦京海 丁美丽 杜娇娇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本试验以‘泰农18’为供试小麦品种,进行2年(2022、2023年)的田间肥料试验。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7∶3掺混,设置无氮对照(CK)、普通尿素处理(CU)以及有机肥(F)替代掺混尿素(M)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处理(分别记为M100F0、M... 本试验以‘泰农18’为供试小麦品种,进行2年(2022、2023年)的田间肥料试验。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7∶3掺混,设置无氮对照(CK)、普通尿素处理(CU)以及有机肥(F)替代掺混尿素(M)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处理(分别记为M100F0、M75F25、M50F50、M25F75、M0F100),共7个处理,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掺混尿素一次性施用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以及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处理(CU)提高了冬小麦生育前期表层(0~30 cm)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使得该阶段小麦长势较佳,但硝态氮与铵态氮淋溶量也较高,导致此后土壤有效氮含量迅速下降,因此冬小麦氮肥利用率(NUE)、产量均较低。与CU相比,掺混尿素配施有机肥处理延长土壤氮素的供应周期,降低氮素淋溶及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腐植酸组分转化,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率及产量。2年NUE平均以M50 F50处理最高,2022、2023年较其他施肥处理NUE分别增加1.51%~21.48%、8.90%~22.64%。综上,本试验条件下采用50%有机肥替代掺混尿素可提高土壤供氮性能,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为最佳有机肥替代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混尿素 有机肥 冬小麦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包覆硬脂酸十二烷基酯相变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
10
作者 汪海平 曾怡芸 +2 位作者 陈吕鑫 刘芸 张玉敏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1,共6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有机硅烷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有机硅包覆硬脂酸十二烷基酯(DS)相变微胶囊,考查了有机硅烷前驱体的组成、芯/壁投料质量比对微胶...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有机硅烷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有机硅包覆硬脂酸十二烷基酯(DS)相变微胶囊,考查了有机硅烷前驱体的组成、芯/壁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等对微胶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由DS和有机硅壁材组成,粒径大小介于50~100nm;当TEOS/MTES质量比为95∶5、芯/壁投料比为1∶1时,微胶囊的包封效率最高可达35.45%;有机硅壁材能够有效阻止芯材融化后的泄露,同时提升相变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能;经过100次热循环后,相变微胶囊的熔融焓保持在94%以上,显示出良好的相变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硬脂酸十二烷基酯 有机硅烷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熔融法制备不溶性硫磺的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王延臻 林德阳 +3 位作者 张桁锴 张廷廷 宋春敏 段红玲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2,共8页
为了提高不溶性硫磺(IS)的收率和高温稳定性,在聚合温度为260℃、聚合时间为1 h、固化温度为50℃、固化时间为4 h、采用湿法粉碎的工艺条件下,对低温熔融法制备IS中影响产品收率和高温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硫磺中烃类... 为了提高不溶性硫磺(IS)的收率和高温稳定性,在聚合温度为260℃、聚合时间为1 h、固化温度为50℃、固化时间为4 h、采用湿法粉碎的工艺条件下,对低温熔融法制备IS中影响产品收率和高温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硫磺中烃类化合物、酸性有机物、残留萃取稳定剂等对IS产品收率和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很大,为保证IS产品质量,上述杂质在原料中的质量分数均应低于0.02%。原料硫磺中的含水量对IS收率影响较小,但微量水分易造成设备腐蚀从而产生铁锈,铁锈会对IS收率和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使用聚合稳定剂和醇类急冷稳定剂可以提高IS产品质量。以水为粉碎介质,采用湿法粉碎工艺时,水中的杂质会降低IS的高温稳定性,因此在粉碎过程应及时补充新鲜去离子水;循环水中存在的CS_(2)会降低IS产品的高温稳定性,采用升温氮气汽提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CS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硫磺 有机物 稳定剂 湿法粉碎 铁锈 二硫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介入的创新联合体治理:基于“双重脱钩”的分析框架
12
作者 江鸿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5,共9页
政府支持的创新联合体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政府介入条件下创新联合体面临着目标层面“公共使命—创新目标”脱钩与运行层面“创新目标—实施手段”脱钩并存的“双重脱钩”独特问题。研究提出“双重脱钩... 政府支持的创新联合体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政府介入条件下创新联合体面临着目标层面“公共使命—创新目标”脱钩与运行层面“创新目标—实施手段”脱钩并存的“双重脱钩”独特问题。研究提出“双重脱钩”是政府介入创新联合体治理的核心议题,聚焦于现有研究忽略的“促进焦点”构建分析框架,讨论引致两类脱钩的关键因素,以及政府介入下的治理机制和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联合体 政府介入 组织治理 脱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工作投入在管理关怀感知和个人-组织契合度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13
作者 田书梅 魏永婷 +2 位作者 张霞 郑一宁 席祖洋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工作投入在管理关怀感知和个人-组织契合度中的中介作用,为管理者制订管理措施、提高临床护士个人-组织契合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3年11月,选取北京市、湖北省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临床护...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工作投入在管理关怀感知和个人-组织契合度中的中介作用,为管理者制订管理措施、提高临床护士个人-组织契合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3年11月,选取北京市、湖北省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管理关怀性评估量表、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为调查工具,采用Amos 26.0软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共调查临床护士1480名,个人-组织契合度得分为(183.74±25.89)分,管理关怀感知总分为(131.68±23.58)分,工作投入总分为(51.49±10.96)分,三者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工作投入在管理关怀感知和个人-组织契合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为0.112,占总效应的16.20%。结论:工作投入是管理关怀感知和个人-组织契合的中介变量,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自身管理关怀的水平和素养,激发护士工作投入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护士个人-组织契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投入 管理关怀感知 个人-组织契合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齐家凹陷南部青山口组一段古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作用
14
作者 姚玉来 肖飞 +3 位作者 李士超 杨建国 公繁浩 王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1,共13页
基于齐家凹陷南部松页油1井青一段详细的岩心观察描述以及测井元素数据分析,应用元素质量比w(Mg)/w(Ca)、w(Th)/w(U)、(w(Fe)+w(Al))/(w(Ca)+w(Mg))等指示参数,恢复青一段沉积时期古环境,探讨控制有机质富集的古环境因素。结果表明:青... 基于齐家凹陷南部松页油1井青一段详细的岩心观察描述以及测井元素数据分析,应用元素质量比w(Mg)/w(Ca)、w(Th)/w(U)、(w(Fe)+w(Al))/(w(Ca)+w(Mg))等指示参数,恢复青一段沉积时期古环境,探讨控制有机质富集的古环境因素。结果表明:青一段中下部为半深湖和深湖亚相沉积,上部为浅湖亚相,中下部层状暗色泥页岩更为发育;青一段沉积时期经历气候由潮湿到半潮湿,湖水盐度由微咸水到淡水,还原条件由强到弱,水深由深变浅,水动力由停滞到低能的古环境演变过程;青一段自下而上泥页岩TOC含量逐渐降低,TOC与氧化还原条件、古气候和古水深指标相关性最大,表明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控于泥页岩沉积时期的氧化还原环境、古气候和古水深;潮湿气候、缺氧环境下的深水区更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深湖相层状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是页岩油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古环境 页岩油 有机质富集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一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施用对连作植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本强 张杨 +6 位作者 李锡坤 冯俊喜 李强 王英旗 周传哲 熊莹 王树键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解决烤烟生长连作障碍。[方法]通过2021—2023年生物有机肥定位试验,研究连续3年生物有机肥施用对连作植烟土壤养分及微生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连作种植下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植烟土壤pH及有机质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含量降低,... [目的]解决烤烟生长连作障碍。[方法]通过2021—2023年生物有机肥定位试验,研究连续3年生物有机肥施用对连作植烟土壤养分及微生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连作种植下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植烟土壤pH及有机质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含量降低,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保持稳定。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植烟土壤细菌16S DNA V3~V4区域及真菌ITS ITS1的检测结果显示,连作种植下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年限的增加,植烟土壤中的细菌及真菌OTUs数目、Chao1指数、香浓指数及物种数目呈增加趋势。在门水平上,连作植烟土壤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富度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减少;植烟土壤生物有机肥施用1年,子囊菌门(Ascomycota)丰富度最高,连续施用2年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富度最高。[结论]生物有机肥能够降低连作植烟土壤酸化状况,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稳定土壤速效养分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解决烟区连作障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连作 植烟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液对急性肾衰竭犬腹膜及脏器被膜的影响
16
作者 罗春海 霍婉莹 +3 位作者 李美娟 李冉 夏成 付世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犬ARF手术置管后进行透析治疗,通过使用ELISA试剂盒对采集的血液和透析液进行检测,以确定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犬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治疗完成后,采集各组犬的腹膜、肾脏及脾脏进行HE染色,观察腹膜及其被膜状态,测量腹... 犬ARF手术置管后进行透析治疗,通过使用ELISA试剂盒对采集的血液和透析液进行检测,以确定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犬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治疗完成后,采集各组犬的腹膜、肾脏及脾脏进行HE染色,观察腹膜及其被膜状态,测量腹膜及肾脏、脾脏被膜厚度。确定HES 130/0.4腹膜透析液对ARF犬的腹膜及脏器被膜的影响。结果显示:第6天与第1天相比较,试验组、葡萄糖组和盐水组在血清和引流透析液中的VEGF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6天与第1天比较,试验组和葡萄糖组血清中的TGF-β1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组引流透析液也显著性升高(P<0.05),在第6天时葡萄糖组血清中VEGF和TGF-β1含量显著性高于盐水组和试验组(P<0.05)。各组犬壁层腹膜、脾脏被膜和肾脏被膜经HE染色后的厚度测量结果显示,试验组与葡萄糖组壁层腹膜均出现间皮细胞大部分脱落,间皮下有大量红色胶原纤维沉积,壁层腹膜呈现明显水肿、疏松及增厚现象;肾脏被膜纤维结缔组织均出现疏松水肿,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试验组及葡萄糖组腹膜厚度均高于盐水组,但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HES 130/0.4腹膜透析液对急性肾衰犬腹膜和脏器被膜影响小于葡萄糖透析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液 急性肾衰竭 腹膜 脏器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教育本质,夯实基础教学,提升师范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有机化学教学中“故与新”六重奏的设计与实践
17
作者 汪朝阳 石光 +6 位作者 罗时荷 曾卓 龙玉华 蒋华卫 朱育林 陶敬奇 刘升建 《大学化学》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有机化学是面向化学、生物、材料、环境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秉承“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授人以渔”引领,重视学生个性化成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形态教材等教... 有机化学是面向化学、生物、材料、环境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秉承“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授人以渔”引领,重视学生个性化成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形态教材等教学平台,基于“线下”与“线上”结合、互动,打造“学-研-教”相互促进的学习共同体,实施多元、灵活的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对标卓越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个性化的优秀师范生)培养,重整出融合、渗透化学史、绿色化学知识的有机化学教学大格局,构建了具有“‘故与新’的‘六重奏’”创新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创新实践,课程育人成效显著,2020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教学 课程教学模式 化学师范生 教育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应用案例分析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启示
18
作者 安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27,共6页
[目的]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不均衡性日益明显的背景下,现有运营组织模式难以适应复杂的客流,有必要对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进行探讨,进而实现不同特征客流与运能的灵活匹配。[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以具有代表性的德国时空重联运... [目的]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不均衡性日益明显的背景下,现有运营组织模式难以适应复杂的客流,有必要对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进行探讨,进而实现不同特征客流与运能的灵活匹配。[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以具有代表性的德国时空重联运营模式和日本“翼型列车”运营模式为例,分析了柏林S-Bahn(城市快铁)、慕尼黑S-Bahn及横须贺·总武快速线等线路的运营组织模式和相关技术特点,并对不同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的特征及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创新的合理建议。[结果及结论]在我国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推动与实施的过程中,应分别针对客流时段不均衡性、空间不均衡性及客流时空复杂性显著的线路,采用不同时段不同编组、不同区段不同编组,以及直通运营、交路方案与重联编组组合的运营模式。高效的列车解编技术是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的关键技术之一,应根据线路实际条件采取在线解编或车辆段解编,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组织模式 重联编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品基质对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19
作者 董翊 姜阳 +3 位作者 于瑞祥 高艳秋 任逸尘 魏王慧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用氮气稀释含有丙酮、异丙醇、正己烷、乙酸乙酯、苯等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混合标准气体制备标准吸附管系列,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并绘制工作曲线,以考察空气、二氧化碳、甲醇基质对低、中、高含量上述5种VOCs测定的... 用氮气稀释含有丙酮、异丙醇、正己烷、乙酸乙酯、苯等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混合标准气体制备标准吸附管系列,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并绘制工作曲线,以考察空气、二氧化碳、甲醇基质对低、中、高含量上述5种VOCs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5种VOCs的质量在不同范围内和对应的定量离子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300~1.00 ng,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2.1%~5.7%;除甲醇基质中低含量丙酮和异丙醇的回收率大于200%外,3种基质中不同含量的5种VOCs的回收率均在90.0%~110%内,推测残留在检测器中的甲醇影响了与甲醇保留时间接近的丙酮和异丙醇的电离,导致离子强度增大,回收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管采样 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基质影响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3HT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环境稳定性提升
20
作者 李强 丁莉峰 +4 位作者 李磊磊 李禹文 李鑫旺 马佳楠 桑胜波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共9页
电子设备领域对高稳定性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解决有机材料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影响晶体管稳定性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新型OTFT,并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来提高其环境稳定性:对晶体管进行表面钝化处理,利用钝化层的高化学稳定... 电子设备领域对高稳定性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解决有机材料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影响晶体管稳定性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新型OTFT,并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来提高其环境稳定性:对晶体管进行表面钝化处理,利用钝化层的高化学稳定性隔绝空气中的氧分子和水分子;利用聚(3-己基噻)(P3HT)共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源层获得高抗氧化性和抗水解能力。测试结果表明,经过60d后器件载流子迁移率仅降低到原始值的87.91%,电流开关比降低到原来的81.90%,说明本文提出的环境稳定性提升方法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己基噻吩)(P3HT) 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 稳定性提升 表面钝化 有源层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