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tu polymerization coat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ated NPK compound fertilizer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Zhenghui ZHU Bom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7年第2期148-152,共5页
Controlled release NPK compound fertilizers were prepared by means of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monomers on the surface of fertilizer granules at room temperature. Methacrylate, α-methyl acrylic acid, and ethylene di... Controlled release NPK compound fertilizers were prepared by means of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monomers on the surface of fertilizer granules at room temperature. Methacrylate, α-methyl acrylic acid, and ethylene dimethylacrylate were used as monomers, Dibenzoyl peroxide as initiator, and cobalt naphthenate, and triethyl amine as promoters. The structures of coating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a.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oating materials were of good thermal stability. The mean thickness of single coating measured with screw gauge was ca. 140 μm. The morphologies of uncoated and coated fertilizer granules analyz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changed from porosities and gullies to hills and plain. The release rate of coated compound fertilizers in water could be controlled by the hydrophicity and thickness of coating. The increase in coating hydrophicity caused the increase in release rate of fertilizer. The increase in thickness of coating slowed the release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polymerization coated compound fertilizer controlled rele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功能缓控释肥及其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成静 唐雨昂 +6 位作者 朱星宇 蔡晴雯 王怡丹 贠一新 袁旭峰 朱万斌 王洪亮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常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作物产量,作为传统化肥替代品备受关注。而包膜型缓控释肥的核心在于对所包覆的膜材料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包膜材料都...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常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作物产量,作为传统化肥替代品备受关注。而包膜型缓控释肥的核心在于对所包覆的膜材料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包膜材料都有生产成本较高、难以降解等缺点。因此,开发缓控释性能好、容易降解、环境友好的功能化膜材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包膜型功能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重点从无机、有机和无机-有机复合材料3个方面介绍包膜型缓控释肥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性能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包膜型缓控释肥的制备工艺及缓控释机理;针对该类型肥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型缓控释肥 生物质 膜材料 可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及环境效应评价
3
作者 杨璨 申亚珍 +5 位作者 续勇波 岳艳军 杨博兰 柳小琪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9-1419,共11页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每次施氮肥后,连续监测土壤氨挥发和N2O排放通量,计算其累积排放损失量。插秧后,每10天采集一次淋溶液,每次降雨后采集田面水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计算淋溶和径流氮损失量。在5个主要生育期,取0—20 cm土层土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同时取植株样,调查生物量和植株氮吸收量,成熟期调查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P和M处理的水稻产量较U分别提高了29.3%和30.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6和17.8个百分点。与U相比,一次施用P处理显著降低了苗期稻田铵态氮含量,增加了分蘖—拔节和拔节—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累积,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2.3%和39.9%,显著降低了氨挥发33.4%、氮淋溶12.3%和氮径流损失44.5%,总活性氮损失量降低了33.6%;一次性施用M处理增加了分蘖—拔节期吸氮量109.3%,促进前期的氮素累积,降低了16.5%淋溶氮损失,增加了74.6%的径流氮损失,总活性氮损失上升16.8%。【结论】一次性施用控释期约为90天的包膜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稻田苗期的田面水铵态氮含量,提升了分蘖—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吸收,这种前氮后移的供氮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总活性氮损失显著降低,因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一次性施用基质缓释氮肥提高了苗期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稻在分蘖—拔节阶段的氮素吸收,但是对水稻拔节—抽穗阶段的吸氮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基质缓释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但环境正效应尚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氮肥 基质缓释氮肥 籽粒产量 活性氮损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昱成 周洪印 +1 位作者 孟令宇 张乃明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设控释肥减施30%(F_(1))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F_(2))两种化肥减施处理,以常规施肥处理(CK)为对照,探讨不同化肥减施处理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的同一生长年份,不同化肥减施处理与CK相比... 采用田间试验,设控释肥减施30%(F_(1))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F_(2))两种化肥减施处理,以常规施肥处理(CK)为对照,探讨不同化肥减施处理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的同一生长年份,不同化肥减施处理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土壤中的速效磷、速效钾及碱解氮含量;其中,控释肥减施30%处理效果最显著,2020年较CK分别显著增加114.72%、53.56%和21.86%。在同一生长时期,两种化肥减施处理较CK均显著提高茶叶的产量及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控释肥减施30%处理效果优于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且控释肥减施30%处理使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另外,与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相比,控释肥减施30%处理还提高了茶树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控释肥减施30%处理更利于增强茶树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可见,控释肥减施30%处理土壤养分可达到高产优质肥力标准且茶叶品质及产量最优。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茶园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化肥减施 有机肥 控释肥 土壤养分 氮肥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包膜基施替代水溶追施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李权辉 赵凯丽 +2 位作者 郭宁 尹心馨 石文学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为探究控释氮肥基施替代水溶氮肥追施的效果,在京郊设施大棚开展春茬番茄试验,研究常规施肥对照(FP)、优化施肥(OPT)、50%包膜尿素基施(CU50),100%包膜尿素基施(CU100)4种施肥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为探究控释氮肥基施替代水溶氮肥追施的效果,在京郊设施大棚开展春茬番茄试验,研究常规施肥对照(FP)、优化施肥(OPT)、50%包膜尿素基施(CU50),100%包膜尿素基施(CU100)4种施肥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FP处理的产量(30.8 t·hm^(-2))最低,其次为CU100、OPT处理,以CU50处理的产量(35.6 t·hm^(-2))最高,比FP处理显著增加15.9%,比OPT处理显著增加1.6%。产值和净收益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规律,CU50处理的产值和净收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OPT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1.1万元·hm^(-2)、1.4万元·hm^(-2)。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以CU50处理最高,但与OPT、FP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含量以CU100处理最低,其次为CU50处理,两者均显著低于FP、OPT处理。在收获期后,CU50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低,其次为CU100处理,两者均显著低于FP、OPT处理。番茄植株对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均以CU50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U50、CU100处理投入的氮、磷、钾养分均无盈余。综上,可推荐设施春茬番茄施肥量为:施磷量42.3 kg·hm^(-2),施钾量171.6 kg·hm^(-2),在传统施氮量(128.4 kg·hm^(-2))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调节水氮耦合,以包膜尿素基施代替50%水溶氮肥追施可达到提质增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设施番茄 产量 控释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肥下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
作者 冯涛 余庆 +6 位作者 丁紫娟 柯娜 朱杰 聂江文 朱波 蒋梦蝶 刘章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0-1610,共11页
为探究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与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高效施肥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 为探究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与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高效施肥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分次撒施普通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FFP);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CRU);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OF+CRU1);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总施氮量减量10%,施氮量为252 kg·hm^(-2)(OF+CRU2);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总施氮量减量20%,施氮量为224 kg·hm^(-2)(OF+CRU3)。结果表明,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CRU、OF+CRU1、OF+CRU2和OF+CRU3)的氨挥发总量分别降低了+73.18%、75.20%、78.51%和81.89%,无机氮(NH_(4)^(+)-N+NO_(3)^(-)-N)渗漏损失量分别降低了57.40%、62.99%、68.40%和74.98%;与单施控释尿素处理(CRU)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OF+CRU1、OF+CRU2和OF+CRU3)的氨挥发总量分别降低了13.11%、25.83%和41.26%,无机氮渗漏损失量分别降低了7.53%、19.85%和29.85%。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0.27%、37.44%、27.22%和9.10%,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3个百分点、34个百分点、32.6个百分点和21.8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7.40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22%、11.98%、24.07%和27.13%;与CRU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4.7个百分点、23.2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3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9.55%、21.38%和24.37%;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的两季总产量提高了2.20%、12.00%、11.67%和1.71%,其中OF+CRU1和OF+CRU2的总产量增产效果显著,分别增产12.00%和11.67%。研究表明,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部分替代下减少氮肥施用量10%是实现再生稻田氮肥减量、增产增效及减少氮素损失的有效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侧深施肥 控释尿素 有机肥 氨挥发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控释尿素减氮配施对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7
作者 余庆 冯涛 +6 位作者 丁紫娟 柯娜 段洪波 聂江文 朱波 蒋梦蝶 刘章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5-1686,共12页
为研究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对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施肥处理:常规施氮(FFP)、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CRU)、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1)、总施氮量减10%+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 为研究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对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施肥处理:常规施氮(FFP)、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CRU)、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1)、总施氮量减10%+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2)、总施氮量减20%+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3)。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田间监测。结果表明:稻田CH_(4)和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头季,其累积排放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86.28%~89.39%和72.88%~75.23%;CRU处理的全生育期CH_(4)和N_(2)O排放量分别比FFP处理降低55.27%和25.08%;与CRU相比,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增加了全生育期CH_(4)排放量,但降低了N_(2)O排放量;在3个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处理中,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随总氮施入量的减少而降低。与FFP相比,CRU处理降低了再生稻田全球增温潜势(GWP);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的GWP高于CRU处理,在3个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处理中,GWP从大到小依次为OF+CRU1>OF+CRU2>OF+CRU3。CRU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相比于FFP降低了54.69%;OF+CRU1、OF+CRU2、OF+CRU3的GHGI与CRU相比分别增加了41.38%、36.21%和41.38%。与FFP相比,CRU的两季稻谷总产量提高了2.20%;OF+CRU1和OF+CRU2处理两季总产量相比CRU分别提高了9.58%+和9.27%,两季总产量在OF+CRU3和CRU之间无显著差异。CH_(4)排放与水稻地上部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_(2)O排放与水稻NP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与一次性侧深单独施控释肥相比,有机肥替代与控释肥配施虽然增加了CH_(4)排放,但降低了N_(2)O排放,其中OF+CRU2处理不仅产量最高,而且其单位产量产生的温室效应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温室气体 全球增温潜势 有机肥 控释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对大蒜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王心迪 崔艳秋 +3 位作者 葛林 李庆灿 马梦晴 乔晓琳 《蔬菜》 2025年第4期62-67,共6页
为解决大蒜生产过程中的化肥施用不合理问题,以金乡紫皮大蒜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了减量施肥条件下单独施用控释肥和施用控释肥+有机肥对大蒜农艺性状、外观品质、产量以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单独施用控释肥和... 为解决大蒜生产过程中的化肥施用不合理问题,以金乡紫皮大蒜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了减量施肥条件下单独施用控释肥和施用控释肥+有机肥对大蒜农艺性状、外观品质、产量以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单独施用控释肥和施用控释肥+有机肥的大蒜叶色浓绿,株高、假茎粗和根条数均显著增加,株高分别增加3.05%和3.64%,假茎粗分别增加15.97%和17.36%,根条数平均增加15.09%和16.98%;单独施用控释肥和施用控释肥+有机肥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蒜头外观品质和产量,蒜头直径分别增加3.44%和4.35%,单头质量分别增加20.05%和21.39%,单头蒜瓣数分别增加4.20%和5.88%,小区产量分别增加19.8%和21.5%;单独施用控释肥和施用控释肥+有机肥对大蒜叶枯病、软腐病、根腐病均有一定预防效果,防治效果分别达到34.3%和43.8%,29.7%和32.4%,32.5%和47.5%;单独施用控释肥的节本增效作用更佳,较对照实现667 m~2节本增效2058.6元,施用控释肥+有机肥可节本增效2036.5元。从节本增效和符合蒜农生产习惯等方面考虑,由于施用控释肥+有机肥的施肥种类较多,不利于轻简化生产,因此,减量施肥,即667 m~2施用48%控释肥120 kg在生产中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控释肥 有机肥 农艺性状 抗病性 叶枯病 软腐病 根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植沟不同处理方式对苹果幼树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张守仕 谢克英 +3 位作者 孙文英 乔宝营 韩芳 刘荣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231,241,共10页
明确定植沟不同处理方式对果树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通过合理的定植沟处理方式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果树养分利用率、降低肥料用量提供依据。以新定植苹果幼树为试验材料,设定植沟施有机肥、有机物料、增氧型袋控缓释肥、有机肥+增氧型... 明确定植沟不同处理方式对果树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通过合理的定植沟处理方式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果树养分利用率、降低肥料用量提供依据。以新定植苹果幼树为试验材料,设定植沟施有机肥、有机物料、增氧型袋控缓释肥、有机肥+增氧型袋控缓释肥、有机物料+增氧型袋控缓释肥和对照(不添加)6个处理,采用微根管技术结合根系挖掘法研究定植沟不同处理方式对苹果幼树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和有机肥+增氧型袋控缓释肥处理根系密度显著高于有机物料处理和增氧型袋控缓释肥处理,20~40 cm土层根系密度明显高于0~20 cm土层。有机肥+增氧型袋控缓释肥处理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分支数和交叉数等参数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但一级、二级侧根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小于2 mm细根以有机肥+增氧型袋控缓释肥处理最高。定植沟各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下扎能力,有机物料+增氧型袋控缓释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定植沟各处理提高了根系中值寿命,显著降低了根系周转率。定植沟各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保持养分稳定。除11月20日取样时间,其他时间定植沟各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氧气含量,土壤氧气含量有机物料+增氧型袋控缓释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定植沟采用有机肥、有机物料、增氧型袋控缓释肥以及组合处理后,均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氧气含量,保持土壤养分浓度稳定,显著提高根系密度、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分支数和交叉数等参数,降低根系粗度,提高根系下扎能力,延长根系中值寿命,降低根系周转,有机肥+增氧型袋控缓释肥处理效果最好。有机肥处理对土壤氧气含量影响小于有机物料处理,对细根影响更大。有机物料处理和增氧型袋控缓释肥处理对根系生长、发育影响相似,其对粗根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植沟 有机肥 有机物料 增氧型袋控缓释肥 根系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壳聚糖膜制备及其包膜尿素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阳 张旭 +3 位作者 韩效钊 沈兆曦 张祥路 朱稳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36,共9页
为解决传统肥料养分利用率低,以及一般聚合物包膜肥料的膜材料难以降解、养分释放速率不可控等问题,该研究以聚乙烯醇(PVA)为膜基材,通过与壳聚糖(CS)共混、使用戊二醛(GA)交联、添加纳米SiO_(2)3种不同的方式,制备了3种膜:PVA/CS膜、PV... 为解决传统肥料养分利用率低,以及一般聚合物包膜肥料的膜材料难以降解、养分释放速率不可控等问题,该研究以聚乙烯醇(PVA)为膜基材,通过与壳聚糖(CS)共混、使用戊二醛(GA)交联、添加纳米SiO_(2)3种不同的方式,制备了3种膜:PVA/CS膜、PVA/CS/GA膜、PVA/CS/GA/纳米SiO_(2)膜,此外,制备了纯PVA膜作为对比。对4种膜进行了吸水率(Q)、生物降解性(De)、养分渗透系数(Ps)等表征,结果表明:CS的添加提升了膜的生物降解率,GA交联可以延缓膜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速率,而纳米SiO_(2)的添加对膜的生物降解性影响不大,总体来说4种膜都显示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77 d内的生物降解率在30%~60%);相比于PVA膜,PVA/CS、PVA/CS/GA和PVA/CS/GA/纳米SiO_(2)膜的吸水率分别降低43.00%、68.79%和82.73%;相比于PVA/CS膜,PVA/CS/GA和PVA/CS/GA/纳米SiO_(2)膜的养分渗透系数分别降低48.51%和57.59%,说明CS的添加、GA的交联和纳米SiO_(2)的添加都增强了PVA膜的疏水性。将4种膜液通过转鼓包衣机包覆在尿素颗粒表面制得了4种包膜尿素(PCU)颗粒(PCU-PVA、PCU-PVA/CS、PCUPVA/CS/GA和PCU-PVA/CS/GA/纳米SiO_(2)),分别使用土埋法测定和数学模型拟合了氮素释放行为,结果显示4种PCU的氮释放量达到90%时所需的时间分别为5、11、23、28 d;氮素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释放速率常数(k)依次减小,分别为0.3654、0.2333、0.1127、0.0926,且与膜的养分渗透系数(Ps)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1。该研究提供了系列生物降解性能良好、养分释放速率可控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膜材料,并成功地应用于包膜尿素颗粒的制备,更方便和有效地指导PCU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聚乙烯醇 壳聚糖 缓释 控释 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高聚物包膜控释肥氮释放特性的测定与农业评价 被引量:77
11
作者 陈剑慧 曹一平 +2 位作者 许涵 房增国 毛达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7,共4页
采用水浸泡法对 3种有机高聚物包膜控释肥Osmocote 、MEISTER 和山东农业大学包膜肥试样的养分溶出特征进行了系统比较测定 ,研究了 3种控释肥初期溶出率、微分溶出率和养分释放期的特征与差异 ;研究了温度对3种包膜控释肥氮素释放率与... 采用水浸泡法对 3种有机高聚物包膜控释肥Osmocote 、MEISTER 和山东农业大学包膜肥试样的养分溶出特征进行了系统比较测定 ,研究了 3种控释肥初期溶出率、微分溶出率和养分释放期的特征与差异 ;研究了温度对3种包膜控释肥氮素释放率与释放期的影响 ;通过土壤施用包膜控释肥的盆栽试验 ,测定水稻全生育期的吸氮量和产量。并将 2种测定方法综合分析 ,用于评价不同控释肥的作用适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聚物包膜控释肥 养分溶出率 释放期 水稻 吸氮量 氮素 释放特性 水浸泡法 农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2
12
作者 李敏 郭熙盛 +3 位作者 叶舒娅 刘枫 袁嫚嫚 黄义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815,共8页
本试验以控释期为90d的硫膜(SPCU)和树脂膜(PCU)控释尿素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U)一次基施相比,控释尿素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子粒产量、... 本试验以控释期为90d的硫膜(SPCU)和树脂膜(PCU)控释尿素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U)一次基施相比,控释尿素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子粒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增幅分别达15.1%~51.4%、64.5%~141.1%和5.4~18.2 kg/kg;显著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的SPAD值。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相比,树脂膜控释尿素及硫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以7∶3比例一次性施入的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子粒产量、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水稻收获后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其增幅分别为7.9%~31.7%、3.3~13.0 kg/kg、2.2%~17.6%和13.2%~22.0%;显著提高叶片中后期的净光合速率,且以树脂膜控释尿素100%一次基施的处理最高。施用树脂膜控释尿素的各处理较普通尿素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氮肥生理效率。树脂膜控释尿素比硫膜控释尿素表现出更好的水稻增产效应和氮肥利用效率,更能有效延缓叶片衰老,实现水稻氮素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膜控释尿素 树脂膜控释尿素 水稻产量 光合特性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膨润土复合控释材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卢其明 冯新 +1 位作者 孙克君 廖宗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用聚合物/膨润土复合材料与肥料混合制备混合型缓/控释肥和用复合材料包裹尿素制备包膜型缓/控释肥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和膨润土都具有控释作用,二者复合具有更好的控释效果。几种混合型缓/控释肥处理的玉米生物量均较对照有... 用聚合物/膨润土复合材料与肥料混合制备混合型缓/控释肥和用复合材料包裹尿素制备包膜型缓/控释肥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和膨润土都具有控释作用,二者复合具有更好的控释效果。几种混合型缓/控释肥处理的玉米生物量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以添加含膨润土0 5倍(相对于聚合物质量)的复合材料配制的缓/控释肥效果最好。几种包膜型缓/控释肥处理的玉米生物量较对照有所提高,差异达显著水平,以含膨润土2倍的复合材料制备的缓/控释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膨润土 复合缓/控释肥 包膜缓/控释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料在土壤中养分释放特性的测试方法与评价 被引量:45
14
作者 谢银旦 杨相东 +2 位作者 曹一平 江荣风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1-497,共7页
在土壤培养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三种测定方法以及在土壤中测得的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与在水中测得的养分释放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土壤培养中,采用肥料养分化学测定法、肥料养分称量法和土壤无机氮增量... 在土壤培养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三种测定方法以及在土壤中测得的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与在水中测得的养分释放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土壤培养中,采用肥料养分化学测定法、肥料养分称量法和土壤无机氮增量法都能直接或间接表征包膜控释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率及其相关性状。包膜控释肥料在土壤与水两种体系中所测得的养分释放率之间相关性显著,其相关关系符合一元一次线型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大于0.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肥料 控释肥料 土壤培养法 养分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9
15
作者 杜建军 廖宗文 +1 位作者 宋波 朱兆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共6页
控释肥已成为国内外肥料研究的热点 ,但是评价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方法研究相对滞后 ,至今没有较为完善的方法和统一的测试标准。本文综述了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现有评价方法 :水中 (或溶液 )溶出率法、土壤溶出率法、扩散率法、... 控释肥已成为国内外肥料研究的热点 ,但是评价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方法研究相对滞后 ,至今没有较为完善的方法和统一的测试标准。本文综述了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现有评价方法 :水中 (或溶液 )溶出率法、土壤溶出率法、扩散率法、渗透率法、电超滤法和同位素示踪法等 ;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改进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肥 养分释放特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材料及其构成对调节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16
作者 张玉凤 曹一平 陈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试验采用水溶出率实测法研究了自行研制的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的特性。以养分释放速率和释放期为主要指标评价了膜材料及其构成对调节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材料M2的控释性能优于膜材料M1;用膜材料M1包膜肥料的养分累积释... 试验采用水溶出率实测法研究了自行研制的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的特性。以养分释放速率和释放期为主要指标评价了膜材料及其构成对调节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材料M2的控释性能优于膜材料M1;用膜材料M1包膜肥料的养分累积释放曲线呈对数曲线,而用膜材料M2包膜肥料的养分累积释放曲线呈直线型。在膜的比面重(单位肥料面积上所含膜材料的重量)为20~80g/m2范围内,随着比面重的增加,包膜肥的初期溶出率降低,释放期延长;通过调节膜材料组成与比面重可以研制出释放期不同的控释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材料 膜构成 控释肥料 养分释放特性 水溶出率法 养分释放速率 养分释放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速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熊又升 陈明亮 +5 位作者 熊桂云 巴瑞先 张行峰 乔艳 喻永熹 邓波儿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用直径 2cm、长 10cm的陶土滤管置于内径 3.5cm、高 2 0cm的有机玻璃管中 ,制成一个封闭式的自动连续过滤装置。将一定量被测肥料置于该装置中 ,使上端进水 ,下端收集滤液 ,装置中溶液体积保持相对平衡 ,不同时间检测滤液中养分的浓度变... 用直径 2cm、长 10cm的陶土滤管置于内径 3.5cm、高 2 0cm的有机玻璃管中 ,制成一个封闭式的自动连续过滤装置。将一定量被测肥料置于该装置中 ,使上端进水 ,下端收集滤液 ,装置中溶液体积保持相对平衡 ,不同时间检测滤液中养分的浓度变化 ,即可得到时间与养分释放速率的相关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化肥 养分释放峰值 淋滤装置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缓/控释肥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5
18
作者 黄永兰 罗奇祥 +1 位作者 刘秀梅 侯红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5-59,63,共6页
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控释技术体系的3个方面:包膜材料、控释路线和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肥料养分释放机理及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 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控释技术体系的3个方面:包膜材料、控释路线和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肥料养分释放机理及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了包膜缓/控释肥料研究的重点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缓/控释肥 新型肥料 包膜材料 控释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包膜缓/控释肥料生产工艺与肥效探讨 被引量:20
19
作者 谭金芳 介晓磊 +3 位作者 化全县 余长坤 王宜伦 马卫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对缓/控释肥料的定义、分类、材料、工艺和控释性能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综述了缓/控释肥料研究与生产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无机包膜 控释肥料 生产工艺 肥效 控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杨越超 张民 +2 位作者 马丽 陈剑秋 耿毓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0-738,共9页
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快速测定是控释肥质量检测和制定评价标准的关键。快速测定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推测和评价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速率的快慢及释放期的长短。本研究对4种不同包膜控释肥料在25℃温度条件下的静水释放过程进行了... 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快速测定是控释肥质量检测和制定评价标准的关键。快速测定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推测和评价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速率的快慢及释放期的长短。本研究对4种不同包膜控释肥料在25℃温度条件下的静水释放过程进行了测定,并应用100℃快速浸提化学实测法的测定结果与之拟合,找出两者相同养分释放量的时间对应关系方程,并对方程进行了检验和评价;同时,还对100℃温度条件下快速浸提液进行了电导率法(简便方法)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包膜控释肥料的相同养分释放量与时间对应关系方程的拟合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100℃温度条件下,快速浸提测定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测定包膜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率,释放期为36-个月的包膜控释肥,在104-8 h就可初步测定出养分释放期;在25℃释放期为6个月的控释肥,100℃快速浸提测定的养分释放期的最大误差为10 d(5.6%);100℃快速浸提电导率法亦可简便快速的测定出包膜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率,其对养分释放期为6个月的包膜控释肥料预测值的最大误差为15 d(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肥 养分释放速率 快速浸提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