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江娟丽 梁玉 张陈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51,共11页
农文旅融合作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既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为农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其通过创新产品展示和交易模式、催生消费新场景和营销新渠道、重塑生产要... 农文旅融合作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既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为农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其通过创新产品展示和交易模式、催生消费新场景和营销新渠道、重塑生产要素结构和运行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农文旅融合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向发展。各地需从认知提升、制度保障、人才支撑、技术创新、安全防线五个维度,多措并举优化数字赋能效应发挥的内外部环境,因地制宜有效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农文旅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2
作者 罗海蓉 唐玲 +3 位作者 杨亦扬 贾俊丽 梅雪莹 贾新平 《茶叶通讯》 2025年第3期394-404,共11页
采用江苏省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数据与旅游业相关数据,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吴中区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和旅游业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为良好协调;无锡市宜兴阳羡... 采用江苏省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数据与旅游业相关数据,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吴中区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和旅游业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为良好协调;无锡市宜兴阳羡贡茶文化系统和旅游业处于稳定耦合状态,为中级协调;南京市溧水区傅家边梅茶间作与茶文化系统和旅游业处于磨合耦合状态,为濒临失调;连云港市赣榆区夹谷山茶果林复合系统与旅游业处于萌芽耦合状态,为中度失调。在测算影响两者耦合发展的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分析层面,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影响因素的关联度普遍大于0.5,总体数值比较平均,证明两个系统耦合发展中各个要素需均衡发展。围绕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文化三个维度结合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因素,提出科技赋能、机制创新、文化兴魂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业 茶旅融合 耦合协调度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的内涵界定与构建路径
3
作者 白永秀 闫雪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9,共12页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秦岭应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灵魂、以生态旅游产业为载体、以生态产业为本色、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的“文旅生农”一体化协同推进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融合、智能、安全的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通过文化产业大众化、旅游产业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农业产业特色化以及“文旅生农”一体化,稳步构建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将秦岭大保护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相结合,切实推进秦岭大保护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 “文旅生农”一体化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农文旅融合的作用机理与路径研究——基于空间生产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亚芝 杨建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8,共7页
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是驱动农文旅融合的重要引擎。从空间生产的理论视角阐释数字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再依照技术赋能-空间重构-业态融合的逻辑链揭示数字赋能农文旅融合的作用机理。以此为基础,从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大维... 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是驱动农文旅融合的重要引擎。从空间生产的理论视角阐释数字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再依照技术赋能-空间重构-业态融合的逻辑链揭示数字赋能农文旅融合的作用机理。以此为基础,从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大维度剖析数字技术赋能农文旅融合的具体场景。最后,从强化空间生产能力、提升空间治理效能、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优化空间功能布局4个方面进行了路径探索,以期促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农文旅融合 空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文旅融合发展:历史演进、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贤 曾馨 +1 位作者 项杨 农艳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34-45,共12页
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基层的乡村工作中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通过梳理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与前沿趋势,可以推动该发展路径在乡村振兴的实践应用和理论完善。团队借助Cite Space可视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 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基层的乡村工作中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通过梳理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与前沿趋势,可以推动该发展路径在乡村振兴的实践应用和理论完善。团队借助Cite Space可视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010年1月至2024年7月有效文献共1 847篇进行计量与可视化研究。以文献样本分析为基础,绘制文献来源机构共现图和关键词共现图。研究发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概念虽然是近些年提出,但国内乡村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该发展路径经历起步、发展、深化和成熟的4个阶段,目前为成熟期;当前学界对该议题的研究热点包括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乡村发展策略之间的互动与关系。针对农文旅融合发展本身的研究热点包括阐明其概念内涵、理论逻辑、路径探索;研究主题契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呈现研究关注度高、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多样的趋势。未来研究还将朝着提高效能、人才培养、理论建构方向发展,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与归纳,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融合 发展 乡村振兴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丰县为例
6
作者 白斯琦 姚嘉译 +1 位作者 李嘉萱 马忠民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09-112,共4页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文旅深度融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要突破口。江苏丰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大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又是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具有发展农文旅融合的巨大潜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文旅深度融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要突破口。江苏丰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大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又是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具有发展农文旅融合的巨大潜力。丰县农文旅融合面临新发展机遇。新质生产力赋能丰县农文旅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战略支撑和实践指导,认为应该从做好规划设计、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等5个路径发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文旅 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资源的县域乡村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以英德市麻竹笋资源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茂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10-114,共5页
乡村研学的兴起不仅为中小学生提供乡村实践学习的机会,也为推动农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该文基于广东省英德市麻竹笋这一特色农业资源,探索县域乡村研学课程的设计策略,构建贯穿麻竹笋种植、加工、营销等环节,... 乡村研学的兴起不仅为中小学生提供乡村实践学习的机会,也为推动农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该文基于广东省英德市麻竹笋这一特色农业资源,探索县域乡村研学课程的设计策略,构建贯穿麻竹笋种植、加工、营销等环节,融合地理、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框架,为充分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研学课程 麻竹笋 乡村振兴 农文旅融合 研学旅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云南保山百花岭村观鸟产业为例
8
作者 黄家华 张帅 +1 位作者 张国娇 杜发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7期118-122,共5页
以云南保山百花岭村为例,探讨观鸟产业如何促进农文旅的融合发展,并分析其对地方社区经济增长、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多重影响,以期为类似农村地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策略。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百花岭村的居民、观鸟活动参与者及... 以云南保山百花岭村为例,探讨观鸟产业如何促进农文旅的融合发展,并分析其对地方社区经济增长、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多重影响,以期为类似农村地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策略。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百花岭村的居民、观鸟活动参与者及相关管理者,结合实地调研,从原始数据中归纳出农文旅融合的关键要素和模式特征。创新之处在于应用扎根理论系统分析观鸟产业如何作为催化剂促进农文旅整合,特别是在生态敏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此外,强调了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价值,提出了一种综合性发展模式,旨在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研究结果表明,观鸟产业显著促进了百花岭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有效增强了社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通过举办观鸟节等文化活动,也有效促进了地方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保护。然而,观鸟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生态压力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需要通过制订合理的管理策略和保护措施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农文旅融合 观鸟旅游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9
作者 杨鑫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94-97,共4页
优化乡村旅游空间格局有助于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文旅”融合的重要手段。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458个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结合最近邻指数、地理联系率等多维测度方法,对其类型及空间... 优化乡村旅游空间格局有助于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文旅”融合的重要手段。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458个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结合最近邻指数、地理联系率等多维测度方法,对其类型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广西乡村旅游地类型丰富,可以划分为自然风景、特色文化和休闲农业3类;旅游地整体分布呈现“两核多点”的趋势,休闲农业类分布最为集聚,自然风景类分布较为分散;良好的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发达的河流水系、完善的交通路网和丰富的城市客源对乡村旅游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融合 乡村旅游地 空间分异 广西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路径研究
10
作者 梅常娟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25-31,共7页
数字化赋能农文旅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助推新时代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乡村农文旅融合只有顺应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实现数字化变革,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化理念、管理、产品、人才及服务能够为乡村农文旅... 数字化赋能农文旅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助推新时代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乡村农文旅融合只有顺应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实现数字化变革,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化理念、管理、产品、人才及服务能够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其实现新变革、新效能、新亮点、新发展,并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应从强基建、育人才、精营销、促合作和优制度五个方面入手,以确保乡村农文旅融合能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农文旅 产业融合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福建实践
11
作者 詹雪芳 陈萍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7期124-128,共5页
推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福建作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优势与文旅经济规模效应,在“以文塑旅、以旅彰农”实践中形成特色模式。通过分析农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深入探究福建农... 推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福建作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优势与文旅经济规模效应,在“以文塑旅、以旅彰农”实践中形成特色模式。通过分析农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深入探究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意蕴及开发利用模式以及存在问题。为加快福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需要主体共商协同建设,融合多元拓展空间,文化引领创新发展,持续推动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文旅融合 福建农业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白茶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12
作者 王琼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112-2116,共5页
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安吉白茶创新“安吉白茶产业+文化”模式,通过多元文化植入和品牌、科技及多重业态嫁接,实现农文旅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本文通过剖析安吉白茶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安吉白茶创新“安吉白茶产业+文化”模式,通过多元文化植入和品牌、科技及多重业态嫁接,实现农文旅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本文通过剖析安吉白茶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背景、主要做法、技术措施、取得成效,系统提炼出了安吉白茶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白茶 农文旅融合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文旅融合下乡村稻田景观营建策略研究
13
作者 黄凡舒 廖芳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7期115-117,123,共4页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该文以惠州市石坝镇象岭村为例,基于村落地理条件及自然景观的优越性,发掘当地农耕文化的特色及内涵,从农耕文化厚植基色、红色资源蕴育底色、花海景观增添景色和产业升级融合赋能四大维度,提出象岭村稻田景观营建...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该文以惠州市石坝镇象岭村为例,基于村落地理条件及自然景观的优越性,发掘当地农耕文化的特色及内涵,从农耕文化厚植基色、红色资源蕴育底色、花海景观增添景色和产业升级融合赋能四大维度,提出象岭村稻田景观营建的系统性策略,旨在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效的协同发展。探索通过多元共建、产业赋能等途径为乡村带来发展机遇,助推村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融合 稻田景观 水稻 推广种植 象岭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弥勒市特色小镇发展意义探析
14
作者 王志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21-125,共5页
特色小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模式和有力抓手,在推动我国乡村经济文化协同发展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研究选取云南省弥勒市4个特色小镇作为研究对象,深刻剖析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的耦合性及建设成效... 特色小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模式和有力抓手,在推动我国乡村经济文化协同发展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研究选取云南省弥勒市4个特色小镇作为研究对象,深刻剖析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的耦合性及建设成效。研究表明,特色小镇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深刻挖掘地方资源与强化文化认同等多重路径,有效实现乡村文化资本和生态资本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在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传承地域文化等方面产生显著效应。研究成果为同类民族地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范例,进一步助力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 文旅融合 农业农村 弥勒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研究——以内蒙古红山区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淼 周永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143-145,共3页
农文旅是依托农业生产,融合自然与农业、当地人文气息以及现代旅游业的一种高效产业,是一种以领略农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生活方式。随着游客大量参与乡村旅游,消费需求普遍升级,农文旅融合... 农文旅是依托农业生产,融合自然与农业、当地人文气息以及现代旅游业的一种高效产业,是一种以领略农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生活方式。随着游客大量参与乡村旅游,消费需求普遍升级,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是产业升级的需要,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不断支持和引导“三农”创新发展。以内蒙古红山区为例,分析其农文旅发展现状及薄弱环节,探讨深化红山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文旅融合 红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理念下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农业文化元素的融入路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甜 王鹏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01-105,112,共6页
以文旅融合为研究背景,以农业文化元素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例,对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农业文化元素的融入进行分析,从而在这种模式引导下,打造出更具深度和特色的农业观光景观。提出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应当... 以文旅融合为研究背景,以农业文化元素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例,对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农业文化元素的融入进行分析,从而在这种模式引导下,打造出更具深度和特色的农业观光景观。提出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从而将其农业结构、基础设施、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多元融合和立体交叉,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开创农业园区规划和发展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理念 农业观光园 景观设计 农业文化元素 融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以加榜梯田考察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麻勇恒 骆科俊 吴文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9,153,共10页
发展在本质上是资源盘活及资源价值的变现,而资源盘活是发展的问题起点。拥有丰富资源却缺失让资源价值得以变现的产业植入,必然导致资源闲置或资源低效益利用。从江加榜梯田的个案表明,山地生态农业目前还存在产业单一、技术含量低、... 发展在本质上是资源盘活及资源价值的变现,而资源盘活是发展的问题起点。拥有丰富资源却缺失让资源价值得以变现的产业植入,必然导致资源闲置或资源低效益利用。从江加榜梯田的个案表明,山地生态农业目前还存在产业单一、技术含量低、生产劳作条件差、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致使劳力不足以及农产品价格低,市场空间窄小等不利因素。面临这样的发展困境,只有对山地生态农业产业链进行升级打造,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才能发挥以梯田为代表的山地生态资源优势,进而为山地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找到可行的路径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生态农业 高质量发展 加榜梯田 资源盘活 农文旅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产业模式、融合驱动机制与发展路径——以新疆昌吉州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丽娟 《农业展望》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农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重要路径。针对当前研究关于农文旅产业模式与融合驱动机制剖析不深入问题,本研究以新疆昌吉州的幸福村葫芦文创产业、月亮地村古村落民宿群、半截沟镇旱... 农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重要路径。针对当前研究关于农文旅产业模式与融合驱动机制剖析不深入问题,本研究以新疆昌吉州的幸福村葫芦文创产业、月亮地村古村落民宿群、半截沟镇旱地大麦种植业、玛纳斯县葡萄酿酒产业开展多案例分析发现,昌吉州以特色种植业的多功能性,融合工艺民俗文化与休闲观光旅游作为农文旅产业模式,以规划布局、公共服务支撑、产业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为驱动力,从示范带动到整体推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然而,与国内多数农文旅融合产业一样,昌吉州面临农文旅融合层次偏低、多数特色产业未融合发展以及高端人才短缺等共性发展难题。基于此,未来中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为特色产业资源整合、农文旅跨域纵深融合以及复合型人才引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融合 驱动机制 产业模式 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贝贝 李瑾 冯献 《蔬菜》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是撬动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关键作用力。本文在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发... 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是撬动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关键作用力。本文在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典型实践与现实困境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利用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数字化转型正处于“风口期”,在新型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文旅平台搭建、数字化应用新场景与新模式打造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但是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支撑体系尚未建立、数字化产品研发与应用不足、特色化发展不深、数字化素养不高等诸多困境。面对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机遇,应加强农文旅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保障,以数字科技深度应用引领产业发展,以文化基因凝练促进农文旅产业特色化发展,深化培育数字农文旅经营主体,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全面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产业 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农业新业态 数字营销 数字化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墨江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春艳 毕晓红 +1 位作者 张帅 毕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当前,国家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模式,通过调查墨江县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有条件,分析区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农... 当前,国家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模式,通过调查墨江县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有条件,分析区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各方面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根据各乡、镇、村的实际,凝练出墨江县农文旅融合的自然风光+北回归线文化+旅游、田园风光+紫米文化+旅游、农业风光+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和普洱茶园+双胞文化+旅游的不同发展模式。不断推进乡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旅游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