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固废焚烧过程神经网络控制研究综述
1
作者 汤健 田昊 +1 位作者 余文 乔俊飞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1-1973,共23页
城市固废焚烧(MSWI)已成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并实现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的主流技术,其对应系统具有参数多、耦合性强、非线性显著等特性,需采用先进过程控制技术以确保平稳高效的运行.鉴于此,进行面向MSWI过程神经网络控制(NNC)综述以弥... 城市固废焚烧(MSWI)已成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并实现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的主流技术,其对应系统具有参数多、耦合性强、非线性显著等特性,需采用先进过程控制技术以确保平稳高效的运行.鉴于此,进行面向MSWI过程神经网络控制(NNC)综述以弥补该领域的缺失和促进深入研究.首先,描述典型MSWI过程工艺,分析其控制问题与控制目标,明确控制复杂性,概述NNC及其在管理此类复杂系统方面的优势;其次,综述面向控制的机理与数据驱动焚烧炉模型;随后,简要分析和介绍非NNC控制器设计在MSWI过程的研究现状;接着,详细综述面向NNC的浅层和模糊控制器设计、网络参数、网络结构和事件触发在线更新算法以及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并进行控制性能分析;然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最后,总结了本文在促进NNC向MSWI过程控制具身智能化发展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废焚烧 先进过程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参数在线更新 结构自组织 事件驱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处理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张记市 张雷 王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4,共4页
在适当的PH值和搅拌条件下,研究了反应温度、总固体含量、pH值、碳氮比、碳磷比以及接种物量对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气的适宜条件是:反应温度50~55℃,总固体含量23%~28%,pH=6.8~... 在适当的PH值和搅拌条件下,研究了反应温度、总固体含量、pH值、碳氮比、碳磷比以及接种物量对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气的适宜条件是:反应温度50~55℃,总固体含量23%~28%,pH=6.8~7.4,w(C)/w(N)=(20~30),w(C)/w(P)=50,接种物量为25%~30%。在厌氧的条件下,可以制取含甲烷60%~75%的生物气,可实现能量回收;发酵剩余物可制有机肥,实现物质再利用。有机生活垃圾在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为15~2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生活垃圾 厌氧发酵 生物气 发酵剩余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等离子体熔融垃圾焚烧飞灰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勤 严建华 +2 位作者 潘新潮 池涌 高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145,共5页
为了评价垃圾焚烧飞灰的热等离子体熔融处理效果,研究SiO2和CaO对重金属固化效果和重金属毒性浸出特性的影响.在飞灰中添加一定比例的SiO2和CaO,配置成不同的配灰样品,利用纯氩热等离子体在1 400~1 500℃下,对飞灰及配灰进行熔融玻璃... 为了评价垃圾焚烧飞灰的热等离子体熔融处理效果,研究SiO2和CaO对重金属固化效果和重金属毒性浸出特性的影响.在飞灰中添加一定比例的SiO2和CaO,配置成不同的配灰样品,利用纯氩热等离子体在1 400~1 500℃下,对飞灰及配灰进行熔融玻璃化的实验研究,分别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X)、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毒性浸出方法(TCLP)分析飞灰和熔渣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晶相组成和重金属毒性浸出特性.结果表明,热等离子体熔融所得熔渣为无定形的玻璃体,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均远低于毒性标准.SiO2和CaO的添加都可以改善重金属固化效果,CaO比SiO2对Cu、Zn、Cd和Pb挥发的抑制效果更好.SiO2的添加可以改善熔渣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而CaO的作用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飞灰 热等离子体 重金属 固化率 毒性浸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高庆先 杜吴鹏 +4 位作者 卢士庆 张志刚 张恩琛 吴建国 任阵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5,共6页
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处理产生的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城市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碳(DOC)含量是计算其甲烷排放量的重要因子之一.1996年IPCC指南给出了不同可降解有机碳的公式和不同类型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缺省值.该缺省值主要来自发... 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处理产生的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城市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碳(DOC)含量是计算其甲烷排放量的重要因子之一.1996年IPCC指南给出了不同可降解有机碳的公式和不同类型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缺省值.该缺省值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文献,不能完全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武汉和沈阳作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的代表,分别在其老城区、新建城区、综合市场、食品超市、垃圾填埋场等区域进行固体废物采样,经过化学分析得到代表城市干基和湿基固体废物的含水率、含碳量和可降解有机碳含量,并对其成分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中国城市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含量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体废物 可降解有机碳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氨氮累积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9
5
作者 贾传兴 彭绪亚 刘国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7,共7页
为解决消化液回用带来的氨氮累积问题,寻求关键控制参数,在序批式水解UASB两相厌氧消化体系中对有机垃圾中各种氮素转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分析结果建立了消化液回用时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氨氮累积模型,找出了消化液回用... 为解决消化液回用带来的氨氮累积问题,寻求关键控制参数,在序批式水解UASB两相厌氧消化体系中对有机垃圾中各种氮素转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分析结果建立了消化液回用时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氨氮累积模型,找出了消化液回用中氨氮累积的关键控制参数———回流比;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当回流比为0.85时,系统内UASB出水氨氮浓度最终趋于一定值,约为1 900mg/L;此氨氮浓度并未对产甲烷反应器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提高了系统对酸碱的缓冲能力,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从而为有效预防厌氧消化中'氨抑制'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垃圾 厌氧消化 氨氮累积 消化液回用 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厌氧消化处理城市有机垃圾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碧波 曾光明 +2 位作者 张盼月 陈朝猛 黄红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89,115,共4页
针对城市垃圾高温厌氧消化处理中反应复杂、影响因素多的特点,采用正交试验,利用自行设计的厌氧发酵罐,以产气量为观察值,分析含固率(TS)、消化温度和碳氮比(C/N比)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高产气区与低产气区的挥发性脂肪酸(... 针对城市垃圾高温厌氧消化处理中反应复杂、影响因素多的特点,采用正交试验,利用自行设计的厌氧发酵罐,以产气量为观察值,分析含固率(TS)、消化温度和碳氮比(C/N比)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高产气区与低产气区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比产气速率的变化情况。在相同条件下,高温可以提高系统的最大比产气速率,并且还可以有效抑制VFA的积累,提高总产气量。结果表明,温度对厌氧消化过程影响最大,TS次之,C/N比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城市有机垃圾 正交试验VFA 比产气速率 厌氧消化处理 正交试验 试验研究 高温 厌氧消化过程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联合好氧堆肥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天学 席北斗 +4 位作者 魏自民 李鸣晓 姜永海 纪丹凤 苏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87-1192,共6页
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联合好氧堆肥有利于堆肥的进行和堆肥产品品质的提高.采用固体废物好氧堆肥成套技术(CBS技术)与设备,对生活垃圾(处理Ⅰ)、畜禽粪便(处理Ⅱ)、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物料(处理Ⅲ)进行堆肥,温度在线监测显示,处理Ⅲ... 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联合好氧堆肥有利于堆肥的进行和堆肥产品品质的提高.采用固体废物好氧堆肥成套技术(CBS技术)与设备,对生活垃圾(处理Ⅰ)、畜禽粪便(处理Ⅱ)、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物料(处理Ⅲ)进行堆肥,温度在线监测显示,处理Ⅲ堆肥过程中升温速率、最高温度和高温持续时间分别是1.88℃/h,69℃和440 h,各项指标参数均略高于处理Ⅰ的1.79℃/h,67℃和418 h,明显优于处理Ⅱ的0.47℃/h,42℃和0 h,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对堆肥产品腐熟度及荧光特性分析表明,处理Ⅲ堆肥20 d后,堆肥对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和棉花5种农作物的发芽指数分别达到88.7%,91.3%,82.7%,85.2%和83.4%;发射荧光光谱在350 nm附近的特征峰有较为明显的红移现象,且荧光峰明显变宽,在450 nm附近(类富里酸峰)的峰强度增加,说明堆肥产品中有机物分子共扼作用加强、缩合度增加.腐熟堆肥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处理Ⅲ腐熟堆肥的w(有机质)及w(TN),w(TP)和w(TK)分别达到36.64%,2.20%,2.82%和1.52%,优于处理Ⅰ的30.14%,1.58%,1.02%和0.93%,高于《有机肥料标准》(NY525—2002)中≥10%,≥0.5%,≥0.3%和≥1.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畜禽粪便 温度 发芽指数 荧光光谱 有机质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好氧堆肥处理城市垃圾的工艺特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蒲一涛 郑宗坤 +2 位作者 石春芝 莫志贵 邢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4-55,68,共3页
利用生活垃圾的特点 ,设计出一种堆肥装置—好氧静态立式发酵仓。该装置具有控温、通风自控系统。用该装置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堆肥试验。对堆肥过程的温度、pH值、含水率、耗氧量和有机质等参数进行监测 ,表明堆肥过程能顺利进行 ,堆... 利用生活垃圾的特点 ,设计出一种堆肥装置—好氧静态立式发酵仓。该装置具有控温、通风自控系统。用该装置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堆肥试验。对堆肥过程的温度、pH值、含水率、耗氧量和有机质等参数进行监测 ,表明堆肥过程能顺利进行 ,堆肥产品的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堆肥过程中含水率和有机质VS含量明显减少 ;通过对堆肥的通风加热 ,能够加快堆肥温度的提升 ,加快堆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化 城市生活垃圾 堆肥装置 工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及VOCs排放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唐伟 郑思伟 +4 位作者 何平 徐海岚 杨强 谷雨 闫兰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83-1890,共8页
为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主要温室气体及VOCs排放的变化特征,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浙江省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推荐的方法,估算了2005—2016年杭州市生活... 为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主要温室气体及VOCs排放的变化特征,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浙江省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推荐的方法,估算了2005—2016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及VOCs排放量.结果表明:2005—2016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占绝对主导地位,VOCs排放只占极少一部分.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和VOCs排放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2005年相比,2016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了68. 8%,VOCs排放量增长了134. 0%.从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来看,杭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高于焚烧处理方式,但填埋处理的VOCs排放量却低于焚烧处理方式(2007年和2008年除外).杭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和焚烧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为0. 72~0. 86、0. 18~0. 23.从排放贡献和排放强度来看,采用填埋处理方式有利于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VOCs的排放,而采用焚烧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温室气体的减排.随着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上升,无论是温室气体还是VOCs,杭州市人均垃圾处理排放量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研究显示,深入垃圾分类回收、控制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优化垃圾焚烧处理方式,可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和VOCs的协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温室气体 VOCS 协同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有机态氮形态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魏自民 王世平 +1 位作者 魏丹 许景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利用接种不同外源微生物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试验,研究在堆肥过程中不同形态有机态氮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全氮与酸水解性氮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外源微生物处理能加速全氮与酸水解性氮含量的降低,但至堆肥... 利用接种不同外源微生物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试验,研究在堆肥过程中不同形态有机态氮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全氮与酸水解性氮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外源微生物处理能加速全氮与酸水解性氮含量的降低,但至堆肥结束时,与不加外源微生物处理相比,并没有引起氮素的损失。氨基酸态氮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堆肥结束时,外源微生物处理氨基酸态氮含量明显高于不加微生物处理,表明外源微生物处理可促进氨基酸态的形成;酰胺态氮与氨基糖态氮含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各处理都是在堆肥的升温期、高温期增加,随着堆肥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在堆肥的腐熟阶段,则呈现较为平稳的走势。但相对于堆肥的不同时期,由于处理不同,酰胺态氮与氨基糖态氮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外源微生物处理酰胺态氮含量明显低于不加微生物处理,而氨基糖态氮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外源微生物 堆肥 有机态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的污染与可处理特性 被引量:27
11
作者 何品晶 冯军会 +1 位作者 瞿贤 邵立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9,共4页
通过对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历时6个月的常规污染物监测,分析了沥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量分级和重金属在不同分子量DOM中的分布,以探讨沥滤液的污染与可处理特性.结果表明:沥滤液有机污染程度高.沥滤液中有机物以非溶解性(... 通过对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历时6个月的常规污染物监测,分析了沥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量分级和重金属在不同分子量DOM中的分布,以探讨沥滤液的污染与可处理特性.结果表明:沥滤液有机污染程度高.沥滤液中有机物以非溶解性(约占有机物总量的23%)和分子量<4 ku的DOM(超过DOM总量的88%)为主,低碳有机酸和醇的总量占沥滤液中DOM(分子量<4 ku)的50%.沥滤液中重金属含量高,在DOM各分子量分级中,重金属主要与分子量<4 ku的DOM相关,尤其是Zn和Ni的分布占90%以上,并且重金属(除As和Hg外)的分布与有机物的分布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根据沥滤液的性质,宜采用混凝或厌氧-好氧生物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厂 贮坑沥滤液 溶解性有机物 重金属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初期降解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何品晶 曾阳 +1 位作者 唐家富 邵立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4-858,869,共6页
采用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初期降解阶段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2 h内垃圾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释放率为9.67~20.30 mg.kg-1,其中换气率为24%的工况,释放率最低.TVOCs中酮类物质占70%~80%,硫醚类... 采用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初期降解阶段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2 h内垃圾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释放率为9.67~20.30 mg.kg-1,其中换气率为24%的工况,释放率最低.TVOCs中酮类物质占70%~80%,硫醚类物质占10%~20%;其中硫醚类物质是主要的致臭组分.TVOCs释放呈前段高、中间低、末段再升高的特征,但形成恶臭的硫醚类却呈单调上升趋势.通风良好的堆积条件会抑制初期降解阶段VOCs的释放,而好氧微生物接种具有控制该阶段生活垃圾VOCs释放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挥发性有机物 初期降解阶段 硫醚 芳香烃 恶臭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垃圾渗滤液中有害有机污染物筛查综述 被引量:16
13
作者 庞雅婕 刘长礼 裴丽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4-107,146,共5页
垃圾渗滤液中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与垃圾填埋场地条件、填埋物种类和垃圾处理方法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对于垃圾渗滤液中有害有机物有多种分类法,按物质结构可以分为脂肪烃类、单环芳烃类、酚类、多环芳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按污染物源的用... 垃圾渗滤液中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与垃圾填埋场地条件、填埋物种类和垃圾处理方法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对于垃圾渗滤液中有害有机物有多种分类法,按物质结构可以分为脂肪烃类、单环芳烃类、酚类、多环芳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按污染物源的用途可分为农用类、医用类、电子元件类等。许多污染物对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或为内分泌干扰物,影响人类健康安全。目前国内对这些在地下水中含量甚微但危害巨大的有机污染物的限制规定很少。为此,探讨了一些危害严重污染物的限制标准。建议今后在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研究中,应有针对性地着重研究此类污染物,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防止地下水受到此类物质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渗滤液 地下水 有机污染物 苯系物 多环芳烃 邻苯二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厌氧消化中淀粉酶活与产气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建昌 何娟 +3 位作者 袁亚阁 孙可伟 刘士清 张无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2-25,共4页
水解酶是厌氧消化水解过程中最为关键酶,对底物的水解及后继的甲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文章以城市有机生活垃圾为原料,采用批量中温消化工艺,探索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α-淀粉酶酶活变化与日产气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水解酶是厌氧消化水解过程中最为关键酶,对底物的水解及后继的甲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文章以城市有机生活垃圾为原料,采用批量中温消化工艺,探索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α-淀粉酶酶活变化与日产气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随消化过程中,α-淀粉酶酶活变化往往先于日产气量的变化,并且随着酶活的增加,日产气量也增加,当酶活水平处于高峰期时,日产气量也处于高峰期,此后酶活降低日产气量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 厌氧消化 Α-淀粉酶 酶活 产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有机物降解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振营 吴世明 陈云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通过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3个钻孔、32点的室内试验结果,研究了填埋场中有机物的含量、有机物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有机物含量与埋深及埋深的自然对数成直线关系,这些结论为研究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压缩变形规律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有机物降解 压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固体废弃物应力–应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秀丽 孔宪京 +1 位作者 邹德高 娄树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6-731,共6页
根据我国杭州市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组成,在室内人工配置了MSW试样,采用静三轴CD试验研究了不同组成MSW在加载–卸载–再加载条件下的变形及强度特性。在三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MSW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建立了双线性应变硬化模... 根据我国杭州市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组成,在室内人工配置了MSW试样,采用静三轴CD试验研究了不同组成MSW在加载–卸载–再加载条件下的变形及强度特性。在三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MSW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建立了双线性应变硬化模型,得到了包括卸载模量和泊松比在内的一套完整模型参数。研究表明,MSW的应力–应变关系受MSW组成及压实程度影响较大。采用有机物与无机物含量的比值作为垃圾组成的分类指标,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值较大时采用双线性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比值较小时,MSW的应力–应变关系表现出与一般土体相似的规律,可用双曲线模型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体废弃物 应力-应变模型 静三轴CD试验 加载-卸载-再加载条件 有机物含量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万顺刚 孙蕾 胡朝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38-144,共7页
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的情形下,实现其中有机质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处理,对当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环境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状况以及厌氧消化技术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研究进展,并着重分析... 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的情形下,实现其中有机质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处理,对当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环境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状况以及厌氧消化技术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研究进展,并着重分析了影响厌氧消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简述了厌氧消化后剩余固体产物沼渣的资源化技术。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提出了厌氧消化技术仍将是我国生活垃圾未来资源化处置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 处理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建伟 夏雪峰 葛振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7,共8页
随着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正逐步受到重视。按照处理物料总固体的含量,可分为湿式厌氧发酵和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干式厌氧发酵处理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较湿式厌氧发酵具有诸多优点,对... 随着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正逐步受到重视。按照处理物料总固体的含量,可分为湿式厌氧发酵和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干式厌氧发酵处理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较湿式厌氧发酵具有诸多优点,对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以及沼气总体产量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总结了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技术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及其进展,并分析了干式厌氧发酵工程的应用与不足,以期为我国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技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 干式厌氧发酵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废弃物和煤混合燃烧过程中有机氯化物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江华 潘伟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对几种煤和城市固体废弃物 (MSW)如PVC和纤维素中的主要可燃成分进行了实验研究。热重 质谱 红外(TGA MS FTIR)分析以原料和其混合物为对象 ,收集得到的燃烧特征图显示出不同的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共燃中快速加热比慢速加热形成有机... 对几种煤和城市固体废弃物 (MSW)如PVC和纤维素中的主要可燃成分进行了实验研究。热重 质谱 红外(TGA MS FTIR)分析以原料和其混合物为对象 ,收集得到的燃烧特征图显示出不同的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共燃中快速加热比慢速加热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可能性要大。管式炉中的实验表明在MSW燃烧过程中Cl2 是生成有机氯化物的重要媒介。提出的形成机理包括Deacon反应。用纯有机化合物进行的实验证实此反应为一可能的途径。燃烧过程中SO2 对Cl2 生成的作用也被检查 ,结果表明SO2 的加入可以降低Cl2 的生成量 ,从而大大减少有机氯化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废弃物 有机氯化物 燃烧机理 混合燃烧 垃圾处理 焚烧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溶胞处理对其厌氧消化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记市 孙可伟 徐静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62-865,共4页
由于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成分的复杂性和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的影响,导致厌氧发酵的速度比较缓慢、产气量较少和工艺不稳定等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机生活垃圾的各种溶胞处理技术,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其联合处理等方法,以便改善... 由于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成分的复杂性和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的影响,导致厌氧发酵的速度比较缓慢、产气量较少和工艺不稳定等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机生活垃圾的各种溶胞处理技术,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其联合处理等方法,以便改善发酵物料的性质,消除厌氧发酵的限速步骤。研究认为,通过溶胞处理能够改善有机垃圾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发酵物料的溶解度、酸碱度等,提高微生物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分解,增加可溶性COD和挥发性酸的浓度,优化发酵细菌的代谢途径以及产物的组成等,从而增加生物气产量,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强化厌氧发酵过程,减轻了后续处理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 溶胞处理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